《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_第1頁
《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_第2頁
《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_第3頁
《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_第4頁
《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大數的熟悉》教學設計1

學校四班級的同學對數已經有肯定的熟悉,但是對大數接觸的不多,我在教學時,先以同學們學習過的萬以內的數為例子,由于他們熟識,所以很感愛好。分別給出幾種家用電器的價格,讓同學們猜一猜、看一看、讀一讀、寫一寫。起到很好的效果。

我想,同樣的讀法和寫法,在應對萬以上的數字,同學們也應當很快把握,不料,在學完數位挨次表后,同學們對著表試讀大數,寫大數卻消失一些問題,如12345678990,同學讀:一百二十三四千五百六十七八千九百九十,這樣不正確的讀法消失,當時我很費解,加上一個單位有那么難嗎?為什么總是遺忘了呢,后來我想了許多方法,分小組,讓同學們自己寫出來一個數,同桌讀出來,再小組上批改,老師在黑板上給出來數字,讓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愛的讀出來,大量的做題訓練等等一些方法,通過兩天的訓練,大多數同學可以做到讀數很精確。想了想,也不難明白,學校生學習學問,是一種學問的建構,對于數的學習,他需要把大數和以前學習的數聯系起來,這就需要一個過程,老師不能用自己的思維去和學校生比較。

老師是傳道者,更應當站在一個孩子的立場去思索,他們這一些學問的接收力量和時間,學習到這些,在我后面的教學中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大數的熟悉》教學設計2

1數與代數

第1課時大數的熟悉

上課解決方案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大數的熟悉是在同學已經把握了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對這節課的復習,使同學能夠精確、快速地讀寫大數,為以后更好地學習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打下良好的基礎。

1.關注學問結構的梳理。

在教學中,老師指導同學自主回憶學問并進行復習,把已學的、分散的學問縱橫聯系,連點成線、織線成網,形成完好的學問體系。在整個數的熟悉過程中,十進制計數法貫穿于計數、讀數、寫數、數的大小比較之中。

2.關注同學解題力量的提高。

在教學中,針對所復習的學問點,設計相應的練習題,使同學由理論聯系實際,有效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為同學供應了了解社會的豐富學問,開闊視野的信息,而且還蘊涵著喜愛科學,低碳環保等教育意義。讓教學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

課前預備

老師預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復習

1.導入: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復習“大數的熟悉”這部分內容。

(板書課題:大數的熟悉)

2.打開教材看第一單元,看看這一單元都學習了哪些內容?

同學看書,小組合作進行歸納。

⊙回顧整理,建構網絡

1.復習數位挨次表。

(1)讓同學回憶一下億以內數的數位,并指名回答。

(2)課件出示數位挨次表,問:你們還記得如何分級嗎?

(3)個級表示什么?萬級表示什么?億級表示什么?

(4)你們還記得每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嗎?

10個一萬是十萬,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10個一千萬是一億。

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十,這種計數方法叫十進制計數法。

(5)自然數的熟悉。

表示物體個數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數。一個物體也沒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數。全部的自然數都是整數。

師:最小的自然數是幾?有沒有最大的自然數?自然數的個數是無限的還是有限的?

同學看書,小組合作進行歸納,溝通匯報。

設計意圖:整理歸納所學的學問,構建學問網絡,把握和理解學問間的聯系。通過復習數位挨次表等有關學問,使同學進一步把握數的基本概念。

2.復習大數的讀法。

(1)課件出示教材112頁1題。

(2)回顧大數的讀法。(從高位讀起,一級一級地往下讀。讀億級或萬級的數,先根據個級數的讀法去讀,再在后面加上一個“億”字或“萬”字。

(3)同學完成教材112頁1題。

3.復習大數的寫法。

(1)課件出示教材112頁2題。

(2)請同學說一說大數應當怎樣寫。(先寫億級,再寫萬級,最終寫個級,哪個數位上一個計數單位也沒有,就在那個數位上寫0占位)

(3)同學完成教材112頁2題。

4.復習把大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

(1)課件出示教材112頁3題(1)、(2)。

(2)復習把大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的方法。(把萬位、億位后面的4個0或8個0省略掉,再在后面添上“萬”字或“億”字)

(3)同學完成教材112頁3題(1)、(2)。

5.復習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的一般方法。(用“四舍五入”法省略“萬”位或“億”位后面的尾數時,要看省略部分的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數假如小于5就舍去,假如等于5或大于5就向前一位進1)

6.復習比較大數大小的方法。(位數不同的數比較大小時,位數多的數就大;位數相同的數比較大小時,要從最高位比起,假如最高位上的數相同,就依次往下比,直至比出大小為止)

設計意圖:把握讀數、寫數、改寫、求近似數及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進一步培育同學的數感。

⊙重點復習,強化提高

1.讀出下面各數。

9462000004000400040

80020000320305000000

2.寫出下面各數。

二十億零七百六十八

三千零三萬零三百零三

一千零五十萬四千零二十

四百五十億六千零八萬七千零三十

3.比較下面每組中兩個數的大小。

2509200○2509000350020○530020

1650010○165001006309607○670630

4.用2,4,5,7和5個0按要求寫出九位數。(每個數字只能使用一次)

(1)最大的數。

(2)最小的數。

(3)一個0都不讀的數。

(4)只讀出一個0的數。

(5)要讀出兩個0的數。

(6)約等于3億的數。

同學完成,全班集體訂正。

⊙課堂總結

這節課復習了什么?同學們還有什么問題嗎?

⊙布置作業

教材112頁3題(3)。

板書設計

大數的熟悉

讀數:要先分級,讀萬級、億級時不要漏讀“萬”字或“億”字。

寫數:從高位到低位,哪個數位上一個計數單位也沒有,就在那個數位上用“0”占位。

求近似數:“四舍五入”法。

比大小:位數不同位數相同

《大數的熟悉》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熟悉十萬、百萬、千萬、億和十億等計數單位及相應的數位。

2、初步會讀一般的多位數,并說出數的組成。〔中間不含0的多位數〕

3、能讓同學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親密聯系。

2.教學重點/難點

能正確讀出大數,說出數的組成

能將大數正確的分級

3.教學用具

教學課件

4.標簽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情景引入

1、你知道嗎?上海的一些區縣的人口數〔20xx年〕

南匯699119閘北區707869浦東新區1766946

2、揭示課題:今日我們就來熟悉這些大數。

二、新課探究:

探究一:熟悉十進制計數法。

1、20xx年我國進行了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有誰知道,我國目前的總人口呢?請你讀一讀:1295330000

1〕我們曾經熟悉了哪些數位?它們相對應計數單位是什么?

生:我們熟悉了個位、十位、百位、千位、萬位、??它們相對應的計數單位是個、十、百、千、萬、??

小結:正如我們所說的個、十、百、千、萬、還有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都是計數單位。

2〕一萬一萬的數,10個一萬是多少?計數單位又是什么呢?

生:10個一萬是十萬,計數單位是十萬。

3〕10個十萬呢?10個一百萬呢???

生1:10個十萬是百萬,計數單位是百萬。

生2: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計數單位是千萬。

生3:10個一千萬是億,計數單位是億。

4〕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幾?

生: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

師:由于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所以叫十進制計數法。探究二:介紹四位分級法。

1)為了讀數便利,根據我國習慣,把數位進行了分級。

很久以前,我國的勞動人民就制造出了用四位一級的方法計數,即從右起每四位為一級。個、十、百、千是個級,個級表示多少“一”;萬、十萬、百萬、千萬是萬級,萬級表示多少個“萬”;億、十億、百億、千億是億級,億級表示多少個“億”。

2)我們來看上海的人口:16737700,這個數分為幾級呢?萬級上表示多少?個級呢?

16737700是由〔〕個萬和〔〕個一組成的。生:16737700,這個數分為二級

萬級上表示1673個萬,個級上表示7700個一。

三、課內練習:

練習一填空

〔1〕10個一萬是〔〕,10個一百萬是〔〕。

〔2〕10個一億是〔〕,10個十億是〔〕。

〔3〕一百萬里有10個〔〕,有100個〔〕。

練習二

〔1〕2100350里有〔〕個一。

〔2〕1023003405里有〔〕個億〔〕個萬和〔〕個一。課堂小結

四、本課小結

在讀大數時,利用數位分級的方法可以使我們更準更快的讀數。

課后習題

五、課后作業

讀讀第10頁中北京市、河南省、臺灣省、浙江省、西藏自治區、澳門特殊行政區等地的人口數。

《大數的熟悉》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了解數的產生,熟悉自然數。熟悉億級的數和計數單位“十億”“百億”“千億”,把握整數數位挨次表,熟悉十進制計數法。

2.在經受數的產生過程中,感受“一一對應”的思想和“實踐第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使同學了解古老的數學文化,培育同學學習數學的愛好,并滲透“生活中到處有數學”的思想。

教學重點:數的產生過程。

教學難點:理解十進制計數法的意義和十進位值制的價值。

教學預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數的產生

〔一〕導入

1.師:我們身邊有許多數,找一找。〔人數、男生數、女生數、年齡、身高、體重等〕

2.師: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數,可是數的產生也經受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二〕了解古代計數方法

1.師:你知道遠古時代的人是以什么為生嗎?〔打獵〕對,他們以打獵為生,每次捕到獵物或撈到魚需要知道捕獲的數量,他們也需要數數,記錄數的多少,但和那時的方法和如今不同,你知道他們用的是什么方法嗎?〔擺石子、刻痕、結繩計數〕

2.課件出示:圖片

師:比方,出去放牧時,每放出一只羊,就擺一個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擺多少個小石子;放牧回來時,再把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對應起來,假如回來的羊的只數和小石子同樣多,就說明放牧時羊沒有丟。在木頭上刻道來計捕魚的條數的道理也是一樣。刻道計數和結繩計數也是如此。

3.課件出示:

師:這是我國挖掘出來的“甲骨文”上的“數”字,這個字就源于結繩記事。

4.師:大家想,隨著人們捕獵技術的進步,捕獵工具的進展,打到的獵物就會越來越多,相應的計數時,擺的石子就會越來越多,還是很不便利。怎么辦?

【設計意圖:通過介紹數的產生,感受“一一對應”的思想,體會古代計數方法的不便,產生對數字的需求。】

〔三〕符號記數

1.師:隨著語言的進展,漸漸消失了數詞。以后又隨著文字的進展,漸漸創造了一些記數的符號,也就是最初的數字。

2.通過介紹古埃及人記數符號,揭示計數法就是表示計數單位的個數,體會沒有位值帶來的不便。

〔1〕課件出示:

師:這是古埃及人設計的計數單位。

〔2〕課件出示:

師:看看這個數用到了哪些計數單位,是多少?〔4217〕你是怎么想的。

〔3〕師:要想知道這個數表示多少,就必需看清有什么計數單位和有幾個這樣的計數單位。

〔4〕師:你能用古埃及的計數方法表示出太陽的直徑1389000千米嗎?試一試。

〔5〕課件出示:

〔6〕師:通過自己的嘗試,你有什么感覺?〔麻煩〕

〔7〕師:請你想一想,這種計數方法為什么會這么麻煩?〔每個計數單位都要用不同的符號,表示數時,有幾個這樣的計數單位就要畫幾次〕

3.介紹阿拉伯數字

〔1〕課件出示:

〔2〕師:由于每個國家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各國的數字也不一樣。隨著社會的進展,人們溝通的增多,數字不同很不便利,就需要有統一的數字。這就是“阿拉伯數字”。阿拉伯數字是誰創造的?

公元八世紀前后,印度創造的數字傳入了阿拉伯,在公元十二世紀又從阿拉伯傳入歐洲,人們就誤認為這些數字是阿拉伯人創造的,后來就叫“阿拉伯數字”。

【設計意圖:在用古埃及記數符號表示太陽直徑的過程中,體會沒有位置制時記數的麻煩。通過介紹其他各國的記數符號,體會同意數字的必要性。】

二、熟悉自然數及新的計數單位等,整理數位挨次表,把握十進制計數法。

〔一〕熟悉自然數

1.師:用這10個數字能表示多少數?

2.師:表示物體個數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數,一個物體也沒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數。全部的自然數都是整數。

3.看教材第17頁

4.師:通過看書,你還了解到了自然數的哪些學問。

〔二〕十進制計數法的原則,體會位值制的價值。

1.師:為什么僅僅這10個數字就能表示出許很多多的數呢?比方:999,都是9,它們表示的意思一樣嗎?〔9在不同的數位〕

2.師:對,由于9在不同的位置,在右邊表示9個一,在中間表示9個十,在左邊9個百。同樣的數字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的大小就不同,這樣不用創造那么多的符號了,記數也不用那么麻煩了。〔課件演示〕

3.師:假如再加1個石子,右邊的9就到達10個,就可以放到中間,中間又夠10組,就可以放到更高的位置,同樣再夠10組,就要再往左進一位。〔課件演示〕

4.師:這就是人類的進步,能用位置來區分計數單位的不同,它使記數變得簡潔。

【設計意圖:以“999”為例,熟悉位值制,感受它給計數帶來的便利。了解十進制計數法的原則,即“滿十進一”。】

〔三〕熟悉新的計數單位,數位、數級,整理數位挨次表

1.師:這里的位置就是我們如今所說的“數位”,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數位?它們的計數單位分別是什么?

2.師:你還能連續說出新的計數單位嗎?它們所在的數位又叫什么呢?還有更高的嗎?

3.師:這些計數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十,這種計數方法叫作十進制計數法。

4.師:我國習慣從個位起,每四位一級,分別是哪幾個數級?

課件出示:數位挨次表

【設計意圖:引導同學利用類推遷移規律熟悉新的計數單位、數位及數級,把握數位挨次表和十進制計數法。】

三、學問運用

1.教材第22頁第1題。

2.教材第22頁第2題。

《大數的熟悉》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把握億以內數的讀法,能正確地按數級讀數。

2.在探究的過程中,通過遷移把握萬級的數的讀法,培育遷移力量。

3.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大數的用處,培育數感。

教學重點:

含有兩級數的讀法。

教學難點:

中間、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

教學預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揭示課題

〔一〕讀一讀下面的信息

1.課件出示:

師:從圖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同學讀信息。

2.師:再讀一讀信息中的數,想一想,萬以內數怎么讀。〔從高位讀起,千位上是幾就讀幾千,百位上是幾就讀幾百,十位上是幾就讀幾十,個位上是幾就讀幾,哪一位上一個單位都沒有就讀零〕

〔二〕點明課題

1.課件出示:

2.師:在生活中,還有比萬更大的數,這樣的數又怎么讀呢?今日我們就來學習億以內數的讀法。

【設計意圖:通過讓同學讀信息中的數,復習萬以內數的讀法,為同學億以內數的讀法做預備。】

二、探究新知

〔一〕整萬數的讀法

1.2496寫在個級上

提問:讀出這個數。〔二千四百九十六〕

2.把2496寫在萬級上,個級補上4個0

師:這個數你會讀嗎?讀一讀。〔二千四百九十六萬或二千萬四百萬九十萬六萬〕

師:這兩種讀法,哪種簡便?再用這種方法讀一讀。

3.試一試:308000040500000

師:這兩個數怎么讀?

4.比較

〔1〕師:萬級數的讀法與個級數的讀法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讀法相同,只是數在萬級時后面加一個萬字〕

〔2〕師:萬級上的數怎么讀?〔讀萬級的數,要根據個級的讀法來讀,再在后面加上一個“萬”字。〕

5.練習:讀出下面每組數。

34和34┊00003004和3004┊0000340和340┊00003040和3040┊0000

【設計意圖:把個級上的數移到萬級上,使同學感到兩級上數的讀法有練習,便于同學進行學問的遷移。】

〔二〕含有兩級數的讀法

1.出示:54621

師:這個數怎么讀?讀一讀。〔五萬四千六百二十一〕

2.出示:64070001003004065000634000069

〔1〕師:這些數怎么讀?讀一讀。〔六百四十萬七千、一千零三萬零四十、六十五萬零六、三千四百萬零六十九〕

〔2〕師:這幾個數中都有0,有些0我們就讀出來了,有些0就沒有讀出來。我們再讀一讀,邊讀邊找,哪些0讀出來了,哪些0沒有讀出來。〔老師把讀出來的0描紅:64070001003004065000634000069〕

〔3〕師:想一想,0什么時候不讀?什么時候要讀?怎么讀?〔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0不讀,其他位上有一個0或連續有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

〔4〕師:我們知道萬級上的數要根據個級的讀法來讀,那么個級哪兒的0不讀,萬級哪兒的0就不讀,也就是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而其他位上有一個0或連續有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

3.練習:做一做第2題

師:讀出這些數,留意每個數里的0,要怎么讀?

【設計意圖:在讀數的過程中,讓同學漸漸體會0的讀法,通過找哪兒的0讀了,哪兒的沒讀,引導同學發覺0的讀法,并把0的讀法還歸結到萬級上的數要根據個級上數的讀法來讀。便于同學把握】

〔三〕總結讀法

師:再把這些數讀一讀。

2.小組商量:含有兩級的數怎么讀。

3.匯報:

〔1〕先讀〔萬〕級,再讀〔個〕級;

〔2〕萬級的數,要根據個級的數的讀法來讀,再在后面加上一個“萬”字;

〔3〕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其他數位上有一個0或連續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

三、穩固練習

〔一〕基本練習

1.練習:做一做第3題

〔1〕師:讀一讀這些數?

〔2〕師:你怎么知道32680的最高位是萬位?〔可以從個位開頭數,也可以分級〕

〔3〕師:你覺得哪種方法更快?

〔4〕師:對,通過分級我們可以很快地確定最高位,從而讀出這個數,分級時我們一般在個級和萬級之間用豎虛線分開。

〔5〕師:用這種分級的方法,先分級再讀出這些數。

【設計意圖:讀數要從最高位讀起,要確定最高位是什么位,分級是關鍵。教學中,引導同學讀數后溝通方法,進而找到最簡便的方法。】

2.教材第8頁第3題

〔二〕提高練習:教材第10頁第14題

【設計意圖:讀數要從最高位讀起,要確定最高位是什么位,分級是關鍵。教學中,引導同學讀數后溝通方法,進而找到最簡便的方法。教材第10頁第14題是較敏捷的題目,通過練習可以關心同學嫻熟把握讀數的方法。】

《大數的熟悉》教學設計6

上完這堂課后,總體感覺同學對大數的熟悉,把握較好,由于大數的熟悉是在同學熟悉萬以內數的基礎上,對大數的熟悉和學習。本課讓同學熟悉的數是一些較大的數,同學在生活中接觸比較少,為增添同學的`感性熟悉,觀看上海各個區的人口,讓同學在詳細的情景中,感受大數的意義,培育同學的數感,體驗數學學問與生活的親密聯系,提高用數學學問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力量。依據同學已有的熟悉基礎和熟悉規律,并結合“以同學的進展為本”教學理念再進行教學,可能效果比較好,在教學后,我覺得應當留意以下幾點:

1、留意學問遷移,主動調動同學已有學問閱歷。

同學在前面所學的100以內數的熟悉、1000以內數的熟悉、10000以內數的熟悉,以及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系等學問和閱歷,都可以在這節的學習中發揮主動的遷移作用。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激活同學的相關學問基礎促進學問的遷移,熟悉全部的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了解相鄰兩個單位間的十進制關系,并在教學中加深對十進制關系的理解。放手讓同學自主探究,使同學在學會的同時,學習力量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2、留意建立數感,結合生活實際創設現實情境。

數學來源與生活,大數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為了讓同學感受日常生活與大數的這種聯系,我充分利用教材,讓同學了解我國第五次進行人口普查的數據,并且讓同學說說生活中見到過的大數,使同學感受大數在生活中的應用。關心同學在生活中建立數感。對于數位挨次,數位,數級,計數單位及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位數等學問,不把它當成現成的結論直接告知同學,而是讓同學自己去發覺、去體會、去思索、去和同學合作溝通,從而理解這些學問。充分利用直觀教具〔計數器〕,讓同學自己制作數位挨次表。

3、讓同學成為課堂的仆人,學習的仆人。

本課的難點是中間和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在教學時,我不直接給出結論,而是留意留給同學充分自主探究和溝通的空間,讓同學通過探究、發覺、商量、實踐、溝通獲得。同學自己進行歸納,總結出讀法,學得扎實,印象也深刻,這一教學效果比老師直接給出要好得多。同時充分利用同學已有的生活閱歷和學問,設計生動好玩的教育教學活動,激發同學的學習愛好。注意對同學的多種評價:在上課過程中,我時不時給同學主動發言、主動參加的同學獎章,賜予他們鼓舞,就是老師對同學的評價。在不斷總結和表述思維的過程,賜予同學充分的確定。同時也是對同學語言表達力量的培育。另外指名同學仿照老師出題讓其他同學回答,由出題的同學給回答下列問題的同學加分,這是生生間的評價。

需要改良之處:

在備課時,應做到備同學,在課前的教學設計中,我更多得關注老師采納何種手段去教,忽視了同學應當采納什么方式在學的問題,導致課堂氣氛,同學放得不夠。告戒自己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肯定要多學習、多探討、多請教。真正做到用新的課改理念指導自己的課堂教學。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力量。做到自如駕馭教材,做好同學求知的引導者、點撥者。放寬同學的思維空間,培育同學的創新意識與創新力量。

《大數的熟悉》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了解計算工具的進展和現狀,了解算盤創造的意義和作用,能用算盤記數。利用生活情境引入計算器。熟悉計算器各鍵的功能。

2.通過了解計算工具進展的簡潔歷史,展現人類宏大的制造過程和聰慧才智,體會制造源于需要,激發同學的探究精神和制造欲望。

教學重點:了解計算工具的進展和現狀,熟悉計算器各鍵的功能。

教學難點:了解算盤創造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預備:課件、算盤、小棒

教學過程:

一、熟悉算籌

〔一〕談話引入

1.師:我們了解了數是怎樣產生的,隨著數的產生,就會消失數的計算,為了計算便利,人們創造了各種各樣的計算工具。

2.課件出示

師:我國早在兩千多年前,也就是春秋時期消失了這樣的計算工具〔課件出示:圖〕。你知道這叫什么嗎?

〔二〕用算籌記數

1.師:對,這是算籌,古代的算籌事實上是一根根同樣長短和粗細的小棍子,一般長為13~14cm,徑粗0.2~0.3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頭、獸骨、象牙、金屬等材料制成的。怎樣用算籌表示1~9這九個數字呢?〔出示課件〕

2.師:這幾個數字分別表示數字1、2、3、4、5,那6怎么表示?用手中的小棒試一試。

3.課件出示

師:用算籌表示6,先用一根橫著小棍表示5上面放一根豎著的小棍表示1,這兩根小棍加起來就是6,這里有了代數的思想,而且把加法用到了記數方法中。那么7、8、9你會表示了嗎?說一說。

4.師:怎樣用算籌表示多位數呢?用算籌記數有兩種擺法〔課件出示:橫式和縱式圖〕。

5.師:用算籌表示大數時,從右到左,縱橫相間,如29〔課件出示:29〕,就先用縱式表示出個位上的9,再用橫式表示出十位上的2,這個數就是29。可見,中國人很早就已經知道把算籌放在不同的位置來表示大小不同的數,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進位值制的國家。

6.課件出示:

師:這個數是多少?

7.師:大家可以看到,這里只有九個數字,少哪一個?0的消失也經過了很長時間。起先沒有0的記法,后來用“空一位”的方法表示0〔課件出示:306的圖〕,這個空位就是0,與我們如今寫數中“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用0表示”一樣。

8.課件出示:

師:后來進展成用□表示0,大約700多年前用○表示0。

〔三〕了解算籌的缺乏,產生對“新型”計算工具的需求

1.師:試著用小棒代替算籌表示出19612368。〔同學嘗試時,可能會消失小棒不夠用的狀況〕

2.師:擺出來了嗎?誰來試試?沒擺出來的同學消失什么問題了?〔小棒不夠用,太占地了擺不下〕

3.師:我們只是用算籌擺一個數試一試,古人不但用算籌記數,還用它計算,所以要隨身攜帶。你知道古人要隨身攜帶多少根嗎?大約二百七十幾枚為一束,放在一個布袋里,系在腰部隨身攜帶。你想不想也隨身帶著?為什么?〔不便利〕

師:算籌不便利,計算速度又慢,改革算籌,簡化演算方法,加快計算速度就成了人們的迫切要求。在一千多年前,中國人又創造了一種計算工具。你知道是什么嗎?

【設計意圖:了解用算籌的記數方法,通過說出算籌表示的數是多少的活動,體會位值制的作用。通過用小棒當算籌表示“19612368”這個活動,使同學體到算籌的不便,從而產生對簡便的計算工具的需求。】

二、熟悉算盤

〔一〕熟悉算盤

1.課件出示

師:對,就是算盤。〔同學隨便說〕

2.課件出示:

師:你對算盤有哪些了解?向大家介紹介紹。

算盤的框內裝有一根橫梁,梁上的小棍數根,稱為檔。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珠。

常見的算盤是兩顆算珠在橫梁上,每顆代表五;五顆在橫梁下,每顆代表一。在撥數時要先定好數位,規定哪檔是個位,然后再撥數。

〔二〕算盤的作用

〔1〕師:算盤可以用來記數,也可以用來計算。

〔2〕師:算盤上的每一檔代表一個數位,這與整數的數位挨次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時,表示算盤上沒有數。在個位〔定位〕、十位、百位、千位、萬位撥珠靠梁,就分別表示幾十、幾百、幾千、幾萬,“0”用空檔表示。

〔3〕課件出示:

師:算盤上表示出的數是多少?〔35215862〕

〔4〕出示:算盤

師:請你在算盤上撥出602、534067。

〔5〕師:假如讓你用算籌表示這兩個數,你覺得怎么樣?用算盤記數要比用算籌記數便利很多。計算速度也快許多。因此,中國的算盤漸漸傳入日本、朝鮮、越南、泰國等地,以后又經歐洲的一些商業旅行家把它傳播到了西方。

〔三〕熟悉兩種算盤

1.課件出示:

2.師:觀看有這兩個算盤,它們有什么不同?

3.師:左邊的算盤是中國算盤,上面有兩顆珠子,每顆代表5。后來算盤進展到日本,漸漸演化成右邊這樣,上面變成了一顆珠子。由于中國古時候采納的是16進制,滿15進1,所以算盤每檔上是15;進入日本后,采納的是十進制,所以算盤的上面剩下1顆珠子。

【設計意圖:同學在二班級時已經對算盤有了初步的熟悉,這里以大家相互介紹的形式,喚起同學的舊知。通過讓同學讀出算盤上的數和在算盤上撥數的活動,了解算盤的記數方法,并引導同學想象要是用算籌表示這兩個大數,會怎么樣,突出算盤的便捷,這也是它能出入日本、朝鮮等國的緣由。】

三、熟悉計算器

〔一〕國外計算工具的進展

1.師:我國的計算工具在進展,其他國家也創造了計算工具。你都知道什么?

2.熟悉計算尺

〔1〕課件出示:

〔2〕師:17世紀初,英國人創造了計算尺。計算尺的消失,開創了模擬計算的先河。從岡特開頭,人們創造了多種類型的計算尺。直到20世紀中葉,計算尺才漸漸被袖珍計算器取代。

3.熟悉機械計算器

〔1〕課件出示:

〔2〕師:17世紀中期,歐洲人創造了機械計算器。世界上第一臺加減法計算機是1642年,由法國哲學家和數學家帕斯卡創造的,它是利用齒輪傳動原理制成的機械式計算機,通過手搖方式操作運算。這一時期的計算機雖然構造和性能還特別簡潔,但是其中表達的很多原理和思想已經開頭接近現代計算機。

4.熟悉計算器和計算機

〔1〕課件出示:

〔2〕師:在萊布尼茲把帕斯卡創造的只能做加減計算的機械計算器改良成也可以進行乘除計算后,始終要到20世紀才有電子計算器的消失。

〔3〕師:1946年美國賓夕法尼亞高校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埃尼阿克〔ENIAC〕。它是個龐然大物,占地170平方米,重30噸,每秒可以計算5000次。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計算機不斷更新。今日的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可以用手輕輕托起,速度快的計算機1秒鐘能計算幾百萬億次。

〔二〕熟悉計算器

1.計算器的用處

〔1〕師:我們熟悉了古今中外這么多的計算工具,遇到下面這樣的問題,你會選擇什么計算機工具呢?

〔2〕課件出示:

師:假如你和爸爸媽媽去公園玩兒的時候在小賣部買了一些食物、三瓶水和一些紀念品,想知道這些東西多少錢,怎么辦?〔用計算器〕

師:為什么選擇計算器?〔用計算器可以算得又對又快、手機上就有用起來便利〕

2.課件出示:

師:看來大家都情愿用計算器,你了解計算器嗎?把你了解的向大家介紹介紹。〔顯示器,開關及去除屏鍵、去除鍵、數字鍵、運算符號鍵等等。〕

3.小組活動。兩人一組,相互出一步計算題,并用計算器計算,了解各鍵的作用。

4.師:大家介紹的這些鍵都是我們常用的,還有一些鍵隨著我們的數學學習,今后會用到。我們熟悉了計算器,怎么用計算器計算呢?假如按錯了怎么辦?我們下節課一起學習計算器的使用。

【設計意圖: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使同學體會到計算器計算又對又快且攜帶便利的特點。并使同學在溝通中了解計算器的結構和功能。】

《大數的熟悉》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知道近似數的含義,理解“四舍五入”法,會將非整萬的數用“四舍五入”法省略萬位后面的尾數,求出它的近似數,并會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2.在探究求億以內數近似數方法的過程中,滲透比較的思維方法,培育初步的觀看、比較及概括的力量和符號意識。

3.在熟悉和應用大數學問的過程中,培育仔細認真的學習習慣與嚴謹的學習看法。

教學重點:用“四舍五入”法求億以內數的近似數。

教學難點:理解“四舍五入”法。

教學預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一〕熟悉近似數

1.課件出示

2.師:這里有一些數據,比較這些數據有什么不同?〔精確數,近似數〕

3.師:有些數據前有“約”字,或后面有“多”字,這是什么意思?

4.師:我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數,但有時有些數不需要知道究竟是多少,如在整個20xx年世界杯賽事進行期間,共有大約150萬人通過航空電子系統在飛機上收看球賽。這時就需要近似數。圖中這些畫橫線的數,哪些是近似數?哪些是精確數?

〔二〕點明課題

師:怎么求近似數呢?這節課我們就學習求億以內數近似數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一〕求近似數

1.課件出示:

〔1〕師: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我們解決什么問題?

〔2〕師: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圈出題中的“大約”、“萬”〕。這說明要省略這兩個數萬位后面的尾數,還要把它們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3〕師:這兩個數都不是整萬的數。把不是整萬的數寫成整萬數,這個整萬數與原來的數有什么關系呢?

2.求12756的近似數

〔1〕師:12756千米大約是多少千米?你是怎么想的?

〔2〕師:是這樣嗎?我們來看圖。

①課件出示:

②師:在這條數線上,用這個點表示10000,這個點表示20000,這兩個點中間的點表示多少?〔15000〕

③師:請你在這條數線上找一找12756大約在什么位置。〔同學上來指〕

④師:從數線上看,12756接近幾?〔10000〕

3.求1389000的近似數

〔1〕師:1389000的近似數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2〕師:我們也來看看圖。

①課件出示:

②師:請你在這條數線上找一找,1389000大約在什么位置。〔同學上來指〕

③師:從數線上看,1389000接近幾?〔139000〕

〔二〕理解“四舍五入”法

1.師:觀看這兩幅圖,想一想,12756為什么約是10000,而1389000約是139000?〔12756在15000的左邊,更接近10000,1389000在1385000的左邊,更接近1390000〕

2.師:大家很會觀看和比較,你們找到了一個標準,就是中間這個數。10000到20000這一段和1380000到1390000這一段都是10000,它們的一半是5000〔課件演示:15000千位上的5變紅,1385000千位上的5變紅〕,12756只比10000多20xx多〔課件演示:12756千位上的2變紅〕,不夠5000,也就是千位上的2小于5,所以把尾數它和它右邊的數全“舍”去,改寫成0,12756接近10000。這里用什么號連接?為什么?改寫的成用“萬”作單位的數是多少?用什么號連接?

3.師:1389000比1380000多9000〔課件演示:1389000千位上的9變紅〕,大于5000,也就是千位上的9大于5,就向前一位進1,再把它和右邊的數全舍去,改寫成0,所以1389000約等于1390000,再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是139萬,用“=”連接。

4.找一找,想一想

〔1〕師:想一想,是“舍”還是“入”,哪一位上的數起了關鍵作用?〔千位〕

〔2〕師:我們要省略萬位后面的尾數,也就是個級上的四位,所以尾數的最高位——千位上是幾很重要。

〔3〕師:結合數線圖找一找,1□756的近似數也是10000?1□756的近似數就是20000了?

〔4〕師:不看圖想一想,138□000的近似數是1390000?138□000的近似數就是1380000了?

5.小結:

〔1〕師:求近似數時,什么時候“舍”?什么時候“入”?

〔2〕師:是“舍”還是“入”,要看省略尾數部分的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數小于5就“舍”,大于或等于5就“入”。這種求近似數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三〕試一試:做一做

1.同學完成

2.匯報,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留意:由于題目沒有要求轉變計數單位,所以省略尾數后應改成0。

三、穩固練習

1.教材第14頁第3題

2.教材第15頁第4題

3.□里可以填哪些數字?

21□975≈29萬34□041≈35萬53□6831≈540萬2□3572≈20萬

《大數的熟悉》教學設計9

本節課對大數的熟悉這一單元的學問進行了整理和復習,復習的目的是讓同學進一步把握數位挨次表,計數單位以及多位數的讀寫法,能正確嫻熟地讀寫多位數,會正確將多位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進一步復習穩固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采納練習的方式來穩固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及改寫。

在復習中我依據復習課的本質,引導同學系統整理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敏捷的整理學問點,設計練習題,同學在老師引領下主動地完成了復習內容。本節課的思路清楚,我的感覺還不錯。詳細是這樣的:

在上課之前,我先讓同學在自己的心里想好一個數字,然后以開火車的形式,讓同學報出自己的數字,然后由我把這些數字寫在黑板上,轉行時,有意讓這些生成的數有含有兩級的數,含有三級的數,激發同學學習數學的熱忱。其次,讓同學把這些數給讀出來,指名同學來講解自己的讀法,并告知其他同學讀數時要留意什么。接著,實行競賽的方式,指名兩位同學,和其他同學一起由老師報數,同學寫數。寫完后請同學給大家講解寫數的方法。借著黑板上的數,順勢復習數位挨次表,區分數位與計數單位的區分,把握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順勢復習每個數字在不同數位上的含義。然后,讓同學把黑板上的數根據從大到小的挨次排列,讓同學講明自己是如何進行大數比較的。

最終讓同學把黑板上的數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萬位或億位后面的位數,并改寫以萬或億作單位的數,并讓同學共享自己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

整堂課都秉著老師做同學的促進者的理念,給同學供應思索的時間,給同學供應充分展現自己的舞臺,盡量把課堂還給同學,鼓舞同學大膽發言。

缺乏之處:

在帶著同學復習數的改寫和求近似數時,沒讓同學很好的區分數的改寫和求近似數的異同。這些以后將留意,以免影響到同學將來的學習。

《大數的熟悉》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把握把整億的數改寫成以億為單位的數。四舍五入省略“億”后面的尾數求近似數的方法。理解改寫與省略的相同與不同。

2.在探究億以上數的改寫和省略尾數方法的過程中,滲透比較的思維方法,培育初步的觀看、比較及概括的力量和符號意識。

3.在現實情境中,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進一步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培育同學對數學的愛好和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億以上數的改寫和省略。

教學難點:改寫和省略的區分。

教學預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一〕復習舊知

1.課件出示:把下面畫橫線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1〕水星到太陽的平均距離是57910000千米。

〔2〕太陽中心的溫度是10000000攝氏度。

〔3〕2022年8月8日,有150900多觀眾在現場觀看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

〔4〕地球赤道周長40075700米。

2.師: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1〕先分級,再去掉57910000萬位后面的4個0,換成萬字,是5791萬。

〔2〕先分級,再去掉10000000萬位后面的4個0換成萬字,是1000萬。

〔3〕先分級,150900的千位上是0,比5小,把尾數舍去,寫上萬字,約是15萬。

〔4〕先分級,40075700的千位上是5,夠5,向萬位后面進1,舍去尾數,寫上萬字,約是4008萬。

3.師:怎樣把整萬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4.師:怎樣把不是整萬的數省略萬位后面的尾數求近似數?這種方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