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2022屆高三下學期2月質量檢測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_第1頁
常熟市2022屆高三下學期2月質量檢測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_第2頁
常熟市2022屆高三下學期2月質量檢測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_第3頁
常熟市2022屆高三下學期2月質量檢測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_第4頁
常熟市2022屆高三下學期2月質量檢測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常熟市2022屆高三下學期2月質量檢測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

常熟市2022屆高三下學期2月質量檢測語文試題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中國文學最缺乏的是悲劇的觀念。無論是小說,是戲劇,總是一個美滿的團聚。有一兩個例外的文學家,要想打破這種團聚的迷信,如《石頭記》的林黛玉不與賈寶玉團聚,如《桃花扇》的侯朝宗不與李香君團聚;但是這種結束法是中國文人所不許的,于是有《后石頭記》、《紅樓圓夢》等書,把林黛玉從棺材里掘起來好同賈寶玉團聚;于是有顧天石的《南桃花扇》使侯公子與李香君當場團聚!這種"團聚的迷信"乃是中國人思想薄弱的鐵證。作書的人明知世上的真事都是不如意的居大部分,他明知世上的事不是顛倒是非,便是生離死別,他卻偏要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偏要說善惡分明,報應昭彰。他閉著眼睛不愿看天下的悲劇慘劇,不愿老狡猾實寫天工的顛倒慘酷,他只圖說一個紙上的大快人心。這便是說謊的文學。

更進一層說:團聚歡樂的文字,讀完了,至多不過能使人覺得一種滿足的觀念,決不能叫人有膚淺的感動,決不能引人到徹底的覺悟,決不能使人起根本上的思考反省。例如《石頭記》寫林黛玉與賈寶玉一個死了,一個出家做和尚去了,這種不滿足的結果方才可以使人難過感嘆,使人覺悟家庭專制的罪惡,使人對于人生問題和家族社會問題發生一種反省。若是這一對有情男女竟能成就"木石姻緣"團聚完聚,事事如意,那么曹雪芹又何必作這一部大書呢?這一部書還有什么"余味"可說呢?故這種"團聚"的小說戲劇,根本說來,只是腦筋簡潔,思力薄弱的文學,不耐人尋思,不能引人反省。

(摘編自胡適《文學進化觀念與戲曲改良》)

材料二:

中國人深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惡報應不在今生,就在來世。好人遭逢不幸,也被認為是前世作了孽,應當受責備的總是遭難者自己,而不是命運。

中國人既然有這樣的倫理信念,自然對人生悲劇性的一面就感受不深。對人類命運的不合理性沒有一點感覺,也就沒有悲劇,不愿承認苦痛和災難有什么不合理性。此外,中國人的文學受到道德感的束縛,對他們來說,文藝是一件嚴厲?的事情,這就是為什么純想象和虛構的文學作品那么少,戲劇進展得那么晚。

事實上,戲劇在中國幾乎就是喜劇的同義詞。中國的劇作家總是喜愛善得善報、惡得惡報的大團聚結尾。戲劇情境當然經常穿插著不幸大事,但結尾總是大團聚。中國戲劇的關鍵往往在亞里士多德所謂"突變"的地方,很少在最終的結尾。任憑翻開一個劇本,不管主要人物處于多么凄慘的境地,你盡可以放心,結尾肯定是皆大高興,好玩的只是他們怎樣轉危為安。劇本給人的總印象很少是陰郁的。

(摘編自朱光潛《悲劇心理學》)

材料三:

"貴和尚中"的思想積淀于民族心靈深處,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習性。這種強大的文化習性也走進了中國人的審美意識領域,成為中華民族的集體無意識,轉化為中華美學觀念中的重要審美心理定勢,從而對中國古典戲曲產生深遠的影響。作為審美接受主體的劇作家,在這種審美心理結構的指導下,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設計著一個又一個大團聚的故事。即使是創作悲劇,結尾也要支配一個光明的尾巴。由于以"中和為美"的社會審美觀念體現在戲劇中,就是強調悲劇因素和喜劇因素的對立統一。觀眾在戲曲的開頭看到好人蒙冤、有情人離散,內心就會不和諧。觀眾追求"中和之美"的心理沒有得到滿意,就會產生壓抑苦悶的感覺。只有支配一個大團聚結局,才能達到"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的審美效果,用布滿喜樂心情的大團聚結局把作家和觀眾的心理機制帶回到和諧、中庸的狀態。

中國古代社會是一個典型的道德倫理型社會,表現在文學創作中就是戲劇作家往往以劇烈的倫理責任感切入藝術領域,提倡在戲劇作品中呈現最淳樸的人性,故而在敘述凄慘凄涼的情節時也不忘懲惡揚善,給觀眾以一線光明。

在這種觀念教育下,下層民眾也形成了一種倫理信仰,他們信任"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信任"正義必勝,邪惡必敗",而且,觀眾會始終以這樣的標準來衡量世界和自我。中國悲劇主要是贊頌美妙和控訴罪惡,確定道德價值,它反映了中國人美妙的倫理信念,由于在中國人看來,只有善的才是美的。

中國古代社會專制勢力過于強大,百姓在現實社會中地位低下。他們親身體驗了地痞流氓的專橫作惡、高利貸者的貪欲無度、貪官污吏的草菅人命,等等,本已是備嘗艱辛。盡管他們在內心深處始終布滿著對公正與正義的殷切期盼,但低微的社會地位使他們無力轉變現狀。現實和抱負之間的尖銳沖突只能通過觀賞文藝作品獲得想象的滿意。生活中無法得到的團聚可以在文藝作品中得以實現,也就是通過戲劇之"圓"彌補生活之"缺",戲劇充當了一般百姓艱辛生活的心理調整劑。

(摘編自李志琴《大團聚結局的文化意蘊》)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中國文學缺乏悲劇觀念,一些文人會強行幫一些悲劇故事續寫上"大團聚"的結局。

B.獨特的倫理信念使中國人不能感受人類命運的不公,導致悲劇的缺失和戲劇進展落后。

C.中國古代戲劇作品在敘述凄慘情節時不忘懲惡揚善,這實質上對下層百姓起教化作用。

D.大團聚結局哀而不傷,用喜樂心情把作家和觀眾的心理機制帶回到和諧、中庸的狀態。

2.依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中國過去作書的人只圖一個紙上的痛快,不知道現實中存在著凄慘和苦痛,于是便形成了說謊的文學。

B.中國人喜愛善惡報應的大團聚結尾,這使得古代的戲劇和喜劇幾乎沒有差別,劇本都給人明朗的印象。

C.中國古代的劇作家有意識地設計大團聚結局,達成"貴和尚中"的思想,迎合觀眾"中和之美"的心理。

D.中國古代社會充斥著各種不公,身份低微的百姓無力轉變現狀,通過想象中的圓滿來達到心理的滿意。

3.依據材料內容,不符合中國式"大團聚結局"的一項是(3分)

A.《孔雀東南飛》中,焦仲卿和劉蘭芝殉情之后合葬,墳墓兩邊的各種樹枝掩蓋連通,樹中的鴛鴦日夜相伴相鳴,象征著兩人的愛情。

B.《促織》中,成名的兒子因弄死了獻給官府的促織而自殺,后化為促織,使撫軍、縣宰、成名都得到了好處,后來他自己也"精神復舊"。

C.《竇娥冤》中,竇娥含冤而死后,竇天章得官歸來,重審女兒冤案,竇娥得以沉冤昭雪,觀眾獲得了精神的愉悅,得到了心理的補償。

D.《祝愿》中,祥林嫂死去后,魯鎮的爆竹聲"聯綿不斷",祝愿的空氣把疑慮一掃而空,天地圣眾"豫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

4.材料三從哪些角度分析了中國式"大團聚結局"產生的緣由?請簡要概括。(4分)

5.班級開展辯論賽,辯題是"對于中國式大團聚結局,我們應當批判還是接納?",你支持哪個觀點?請結合材料闡述理由。(6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冬天的橡樹

尤里納吉賓

一月的早晨,空氣清冷,浴滿陽光。女老師滿心開心地想著生活,想著她自己。離開高校校門來到這里才剛剛兩年,她已經獲得了能干而有閱歷的俄語老師的美名。大家敬重地稱呼她安娜瓦西里耶夫娜。

宣布上課的鈴聲響起,教室里一下子寧靜了下來。"今日,我們連續講詞的分類名詞是表示事物的詞類"

"可以進來嗎?"半掩的門口露出一個小小的身影。他破舊的氈靴上亮晶晶的冰花正在溶化,圓圓的臉凍得通紅,眉毛上染了一層白霜。

"又遲到了,薩烏什金!"安娜的聲調帶著埋怨。薩烏什金抓緊溜到座位上。"都聽懂了嗎?"安娜向全班問道。

"聽懂了!"孩子們齊聲回答。

"好,那么你們來舉例子。"

有幾秒鐘的功夫,教室里鴉雀無聲。最終,最終有人不甚有把握地說道:"貓"

"對,"安娜說完就立刻想起去年那個班上的同學舉的頭一個例子也是"貓"。

這一下,閘門打開了,"窗戶!桌子!屋子!輪子!""拖拉機!椋鳥巢!小釘子!"

"好了"安娜說,"我看你們都明白了。"

大家都只好停住了嘴,突然,薩烏什金如夢初醒似地從課桌上欠起身來,高聲地喊道:"冬天的橡樹!"

孩子們轟然大笑起來。

"寧靜!"安娜用手拍了一下講桌。

"冬天的橡樹!"薩烏什金又重復了一遍,他既不理睬同學們的笑聲,也不理睬老師的呵斥聲。他舉例時的神情語調不同于別的同學,像是在傾吐內心深處再也按捺不住的幸福的隱秘。

安娜一點也不明白他這莫名其妙的感動,竭力掩飾住怒氣,"坐下,薩烏什金,這就是你遲到的結果。橡樹是名詞,而冬天的是什么詞,我們還沒學到。下課后請到教員休息室來一趟。"

"坐下!"當薩烏什金走進教員休息室時,安娜對他說道。孩子高興奮興地坐到軟軟的圈椅上,借著彈簧的勁兒,顛晃了幾下。

"請你解釋一下,你為什么總是遲到?我知道你上學只要走十五分鐘的路程,我要找你父母談談。"

"安娜瓦西里耶夫娜,我可只有媽媽。"薩烏什金笑了一下。

安娜的臉微微一紅。她想起來了,薩烏什金的爸爸在衛國戰斗中犧牲了,薩烏什金的母親一個人拉扯四個孩子,每天三點鐘還要去水療療養院上中班。真的,這位婦女的操勞事原來就夠多的了,但是安娜還得見見她。"薩烏什金,我還是得找你母親談談。兩點鐘上完課我們一起去你家!"

薩烏什金領安娜走一條穿過林子的近路。樅樹上那冰墜雪壓的枝梢在身后合攏,頃刻間他們進入了一個舒適靜謐的魔幻世界。一群群的喜鵲和烏鴉不停地從一棵樹飛到另一棵樹,搖動樹枝,碰落球果。

"這里剛剛走過一只駝鹿!"薩烏什金指著地上的腳印?????說道。說起駝鹿,他簡直像是在談論自己的一個什么好伴侶似的。接著,他又連忙說:"不過您甭可怕,駝鹿可狡猾呢。"由于他留意到了女老師匆忙投向樹林深處的目光。薩烏什金走到女老師前頭,微微弓著身子,留神地看著自己四周。

樹林里的小道曲折曲折、縱橫交織,把他們愈引愈深。突然,遠處透出一道縫隙,射來一束煙青色的亮光。林中立刻消失一大塊空地,空地中央一株巨大的橡樹巋然聳立,銀裝燦爛。

"啊,原來這就是冬天的橡樹。"安娜怯怯地向橡樹走近了幾步。

"安娜瓦西里耶夫娜,您瞧!"他用勁兒推開樹旁的一大團雪,刨出一個小坑,坑里有個小圓球,裹在爛成細蛛網似的敗葉中,葉子上戳出很多尖尖的針刺。安娜一下子就猜出這是冬眠的刺猬。

"瞧它包得里三層外三層的!"薩烏什金當心翼翼地給刺猬蓋上那床不講究的被子。

接著他連續領著安娜參觀自己的小天地。橡樹根上還收留著很多房客:甲蟲、蜥蜴、瓢蟲有的躲在樹根底下,有的藏在樹皮縫里,它們就這樣在沉睡中熬過冬天。這株強健魁梧、生氣勃勃的大樹,在自己身上蓄集了那么多熱量,使那些可憐的小生靈獲得棲身之所。安娜非常感愛好地、歡樂地觀看著這對她來說完全生疏的森林的神秘。

突然,她聽到薩烏什金焦急的喊聲:"啊呀,我們已經見不到媽媽了!"

安娜連忙把表湊近眼睛三點一刻了。"那又怎么樣呢?薩烏什金,感謝你陪我在林中走了一趟。"

薩烏什金的臉紅了,他特別想對老師說,今后他再也不遲到了,可又怕自己做不到。他拉起外衣的領子,對老師說:"我送您"

"不用了,薩烏什金,我自己回得去。"

他用懷疑的目光望了望老師,然后從地上撿起一根棍子,折去彎的一頭,遞給安娜瓦西里耶夫娜。

"要是駝鹿沖著您跑來,您往它背上揍一下,它就會逃走的。不過,最好還是只揮揮棍子,使它可怕就夠了!不然,它生了氣,可就會跑掉,再也不回到這森林里來了。"

"好,薩烏什金,我肯定不打它。"

走出不遠,安娜又回過頭來,最終一次望著那株老橡樹。橡樹腳下,模模糊糊有一個小小的身影,原來薩烏什金并沒有走,他在遠處愛護著自己的老師哩!

她向孩子揮了揮手,沿著彎曲的小道緩緩走去。

(有刪改)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安娜自以為很有教學閱歷,通過自己的才能獲得了敬重,但起初的她并沒有真正走近和了解同學。

B.孩子們列舉的許多名詞如"拖拉機!椋鳥巢!小釘子!"在他們眼中可能都有著特殊的意味。

C.安娜自己都沉醉在林間,以致于錯過了時間,所以原諒了薩烏什金由于上學路上貪玩導致的遲到。

D."冬天的橡樹"收留庇護著森林中那些可憐的小生靈,也給薩烏什金供應了一方純潔的小小天地。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寫薩烏什金"破舊的氈靴上亮晶晶的冰花正在溶化"這一細節是在設置伏筆,下文交代他的家庭境遇和常常遲到的緣由是對此的呼應。

B.小說多處運用象征的手法,比如駝鹿象征自然的靈性,它需要人們保持敬畏,善加愛惜,溫順地對待,由于一旦失去,可能再也不回來了。

C.小說從生活的微小之處動身,挖掘生活賜予成長的饋贈和人生中"頓悟"的瞬間,給人以暖和和觸動,具有濃郁的抒情性和深刻的思想性。

D.小說結尾部分呈現"溫情的悵望",這是一種典型的"納吉賓式結局"順理成章的,現實而又殘酷,緩緩蓄積,在最終的時刻噴薄而出。

8.通過這趟林中的行走,安娜了解到了薩烏什金是個什么樣的孩子?請簡要概括。(4分)

9.有人說青年老師安娜的家訪無功而返;也有人說安娜雖然沒能順當進行家訪,但其家訪的目的得到了肯定的實現。你同意哪種說法?請結合文本說明理由。(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戚繼光,字元敬,世登州衛指揮僉事。父景通,歷官都指揮,署大寧都司,入為神機坐營,有操行。繼光幼倜儻負奇氣。家貧,好讀書,通經史大義。嘉靖中嗣職,用薦擢署都指揮僉事,備倭山東。改僉逝江都司,充參將,分部寧、紹、臺三郡。三十六年,倭犯樂清、瑞安、臨海,繼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尋會俞大猷兵,圍汪直余黨于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辦賊已而倭遁他倭復焚掠臺州給事中羅嘉賓等劾繼光無功且通番方按問,旋以平汪直功復官,改守臺、金、嚴三郡。

繼光至浙時,見衛所軍不習戰,而金華、義烏俗稱剽悍,請召募三千人,教以擊刺法,長短兵迭用,由是繼光一軍特精。又以南方多藪澤,不利馳逐,乃因地形制陣法,審步伐便利,一切戰艦、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軍"名聞天下。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頭。繼光急趨寧海,扼桃渚,敗之龍山,追至雁門嶺。賊遁去,乘虛襲臺州。繼光手殲其魁,蹙余賊瓜陵江盡死。而圻頭倭復趨臺州,繼光邀擊之仙居,道無脫者,先后九戰皆捷,俘馘一千有奇,焚溺死者無算。

繼光為將號令嚴,賞罰信,士無敢不用命。隆慶初,給事中吳時來以薊門多警,請召大猷、繼光專訓邊卒。部議獨用繼光,乃召為神機營副將。會譚綸督師遼、薊,乃集步卒三萬,征浙兵三千,請專屬繼光訓練。帝可之。浙兵三千至,陳郊外,天大雨,自朝至日昃,植立不動。邊軍大駭,自是始知軍令。

繼光已加太子太保,錄功加少保。張居正歿半歲,給事中張鼎思言繼光不宜于北,當國者遽改之廣東。繼光悒悒不得志,強一赴,逾年即謝病。給事中張希皋等復劾之,竟罷歸。居三年,御史傅光宅疏薦,反奪俸。繼光亦遂卒。

(節選自《明史戚繼光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久不克/坐免官/戴罪辦賊/已而倭遁/他倭復焚掠臺州/給事中羅嘉賓等劾繼光無功且通番

B.久不克/坐免官/戴罪辦賊/已而倭遁/他倭復焚掠臺州/給事中羅嘉賓等劾/繼光無功且通番

C.久不克坐/免官/戴罪辦賊/已而倭遁/他倭復焚掠臺州/給事中羅嘉賓等劾繼光無功且通番

D.久不克坐/免官/戴罪辦賊/已而倭遁/他倭復焚掠臺州/給事中羅嘉賓等劾/繼光無功且通番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嘉靖,年號,年號是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名號。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年號,因此也常用年號來稱呼皇帝,如康熙皇帝。

B.擢,表示官職提升。古代跟官職升降有關的詞還有許多,如升官常用"拔、擢、升"等,貶官常用"謫、黜、竄"等。

C.疏,也稱"奏疏"或"奏章",是封建時代臣下向君主或上級官員進言使用文書的統稱,"疏"有"分條陳述"的意思。

D.奪俸,指古代官員由于犯有過失而被罰扣俸祿,屬于行政處分類型之一。其中,俸即俸祿,指官吏每年或每月所受的薪金。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戚繼光出身官宦人家,自幼性格瀟灑。他氣度不凡,雖家庭貧困,但喜好讀書,精通各類典籍的大義。

B.戚繼光抵擋倭寇,戰功卓著。倭寇進犯東南沿海,戚繼光率軍在浙江、福建連續九戰九捷,殺敵很多,立下赫赫戰功。

C.戚繼光做事雷厲風行,深受上下信任。軍部獨用他訓練薊門防務的士兵,皇帝同意讓他特地訓練浙江士兵。

D.戚繼光晚年境遇凄涼,屢遭改任彈劾。張居正死后,戚繼光郁郁不得志,被傅光宅推舉,反而被削奪了俸祿。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請召募三千人,教以擊刺法,長短兵迭用,由是繼光一軍特精。

(2)浙兵三千至,陳郊外,天大雨,自朝至日昃,植立不動。

14.請簡要概括"戚家軍"著名天下的緣由。(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

落日悵望

馬戴

孤云與歸鳥,千里片時間。

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

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

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顏!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詩的首聯極有力,"千里"與"片時"構成劇烈對比,寫出自己就像云、鳥一樣漂泊天際,有家難歸。

B.從頷聯的內容來看,詩人客中久滯,思鄉情切,不言惆悵而滿紙生愁,點出了詩題"落日悵望"之"悵"。

C.頸聯寫景由近及遠,層次分明,"入"字寫出了夕照漸漸暗淡的特點,又表明詩人佇望之久和思念之深。

D.詩中"孤云""歸鳥""微陽""秋山"等一系列意象,營造了秋日傍晚的蕭瑟與清冷,寄予著傷感之情。

16.沈德潛《唐詩別裁》評價此詩"意格俱好"。這里所說的"格",主要是指謀篇布局方面的藝術技巧。請分析這首詩的"格"好在哪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人們常用"歲月不居,春秋代序"表示時間變遷,屈原《離騷》中","兩句也表達了類似的意思。

(2)詩歌中常常消失頂真手法,如《木蘭辭》中"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又如白居易《琵琶行》中","兩句,寫琵琶音樂臨時停頓,為曲終前的高潮蓄勢。

(3)數字入詩隱含著古人的時空觀和生命體驗,這種手法在杜甫的詩中很常見,或敘事或寫景,上下數字對舉,往往成為開拓時間和空間的有效工具,如","。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這個冬天,漠河這座邊疆小城被關注了,由于那首火遍全網的歌曲《漠河舞廳》。這是獨立音樂人柳爽創作、發行于2021年6月的歌曲。一年后,這首歌在網絡平臺大火,隨后被廣泛________,成為眾多短視頻爭相采納的背景音樂。

《漠河舞廳》本是一首小眾歌曲,源于柳爽到漠河采風,遇到一位名叫張德全的老人。三十多年前,他的妻子康氏在大興安嶺大火中喪生,從今他一人獨守,并常到事發地四周的舞廳跳舞,懷念喜愛跳舞的亡妻。基于這個感人故事,柳爽寫下了這首歌,表示"謹以此歌獻給張德全老人及其已逝愛妻"。

很明顯,《漠河舞廳》吸引人的不只在于旋律和歌詞,更在于背后的故事。它讓人想起一段過去的往事,看到一場火災給人的創傷。那種獨守的孤寂與凄美,對愛情的忠貞,是人類共通的情感,也是人們對悲情和愛情的高級想象。因而看到這樣的故事,這樣的歌曲,能瞬間讓人"破防",將那些層層包裹的心一一打開。

但是,也有部分柳爽的粉絲,甚至柳爽本人對這種突如其來的"大火"不太適應。柳爽和他的團隊都盼望網友對這首歌的推廣________,更不盼望把一首致哀的歌曲配上不合時宜的畫面。他還說,凡事過猶不及,草率空洞的東西不會被時間留下,但富有感情的內容也不該被"狂歡"式地________。

故事永久在那里。()所以,我們不僅要在遠方的《漠河舞廳》中感動,更要能像柳爽一樣,看到這樣的故事,發覺這種情感,如此,創作才有生命力,我們內心才更________。

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部恰當的一項是(3分)

A.留傳適可而止消費充足

B.留傳量力而行消耗充盈

C.流傳適可而止消費充盈

D.流傳量力而行消耗充足

19.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那些感人的、浪漫的事也不只在漠河,也在我們身邊

B.那些感人的、浪漫的事也在我們身邊,而不只在漠河

C.而不只在漠河,在我們身邊也有那些感人的、浪漫的事

D.在我們身邊也有那些感人的、浪漫的事,而不只在漠河

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因而看到這樣的故事,聽到這樣的歌曲,能瞬間讓人"破防",將那些層層包裹的心一一打開。

B.因而看到這樣的故事,聽到這樣的歌曲,人們瞬間"破防",將那些層層包裹的心一一打開。

C.因而這樣的故事,這樣的歌曲,人們瞬間"破防",將那些層層包裹的心一一打開。

D.因而這樣的故事,這樣的歌曲,能瞬間讓人"破防",將那些層層包裹的心一一打開。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

我國將近2億老年人的生活場景多以居家場景為主,即"宅"家狀態。以往的"宅"群體往往帶有年輕化標簽,老年群體并未被包含在內,但事實上,我國浩大的老年群體不僅是宅文化的重要輸入對象,①。

我國已將實施健康老齡化戰略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進展中的長期規劃。其中提出的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教、老有所樂戰略,大部分都可以在"宅"家狀態下倚靠"互聯網+"技術去達成,如: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教育、互聯網+消遣等。如何真正實現老年群體的"健康宅",除了整個社會的鼓舞態度,還要求平臺、企業、品牌等必需將"老年宅"群體②,推出更適合老年人使用的產品、對老年群體更友好的軟件使用界面等。

目前,在國內流行的社交媒體平臺上已經消失一批非常活躍的老年自媒體用戶,這無疑讓這群老年人達成了戰略中的"③",大大豐富了他們精神生活的同時,也讓其恢復了社會文化和經濟的產出者身份。

21.請在文中劃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連貫,規律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6分)

22.如何讓老年群體真正實現"健康宅"?請依據材料概括。(5分)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依據要求寫作。(60分)

"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這句話出自《高校》,意思是內心真誠地去追求,即使達不到目標,也不會相差太遠。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感悟和思索?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

1.B(依據材料二,戲劇進展落后的緣由是"受到道德感的束縛")

2.D(A"不知道現實中存在著凄慘和苦痛"錯誤,依據材料一"他閉著眼睛不愿看天下的悲劇慘劇";B"劇本都給人明朗的印象"錯誤,依據材料二"劇本給人的總印象很少是陰郁的";C因果顛倒,依據材料三"貴和尚中的思想積淀于民族心靈深處,,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設計著一個又一個大團聚的故事。")

3.D

4.①文化習性;②審美意識(觀念);③倫理信仰;④社會心理。(4分)

5.應當批判(2分):①無法引起思索、反省、感悟,導致國人思想薄弱;(2分)②看不到現實和真相,看不到人生悲劇性的一面和人類命運的不合理性。(2分)

或:應當接納(2分):①體現"中和為美""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的審美;②往往呈現最淳樸的人性懲惡揚善,給觀眾以一線光明,贊頌美妙,控訴罪惡,確定道德價值;③獲得想象的滿意,充當了一般百姓艱辛生活的心理調整劑。(每點2分,答到兩點即可)

6.C(緣由歸結片面)

7.D(這篇小說的結局不是典型的"納吉賓式結局",并沒有體現殘酷)

8.①喜愛大自然,敬畏生命。②純真和善,保持著孩子的天性。③英勇、獨立。④細心、愛護,懂得關懷和愛護他人。(4分)

9.同意后者。①真正地走近并了解了薩烏什金,知道了遲到的緣由,薩烏什金也盼望不再遲到;②了解到薩烏什金是個獨立、能干的男孩,雖然家境困難,但信任他的成長能夠支撐家庭;③看到了孩子豐富的世界,感受了天性的美妙,促進反思自己的教學。(6分)

10.A

11.C(疏,是封建時代臣下向君主進言使用文書的統稱)

12.D("反而被削奪了俸祿"有誤,是御史傅光宅上書推舉戚繼光被削奪了俸祿,同時前文"竟罷歸"表明戚繼光免官歸鄉,已無俸祿可領)

13.(1)(戚繼光)請準招募三千人,把攻擊、刺殺的方法交給他們,長短兵器輪番使用,因此戚繼光這支部隊特殊精銳。(4分)

(2)三千浙江兵到達,在郊外列陣,天空下起大雨,從早晨到下午(太陽偏西),士兵像樹木一樣站立不動。(4分)

14.①士兵剽悍。②訓練有方。③裝備精良。(3分)

15.A(云、鳥自由無礙,片時千里,而自己客中久滯,歸鄉不得,由對比而觸動)

16.①首聯寫"孤云"和"歸鳥"的悵望之景,觸發頷聯抒發的思鄉之情;頸聯再描繪夕陽余暉之景,引出尾聯抒發的年華老去的惆悵;②詩歌一、三聯寫景,二、四聯抒情。寫景抒情交叉進行,對比劇烈,層次分明;③整首詩層層遞進,有曲盡其意之妙,抒情效果曲折動人。(6分,每點2分)

17.(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2)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3)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或: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或: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6分,每句1分)

18.C

1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