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動癥理論知識_第1頁
抽動癥理論知識_第2頁
抽動癥理論知識_第3頁
抽動癥理論知識_第4頁
抽動癥理論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抽動穢語綜合癥專業知識培訓

抽動癥的理論知識

一、抽動癥定義二、抽動癥分型三、抽動癥的表現四、抽動癥共患疾病五、抽動癥危害六、抽動癥臨床診斷七、抽動癥的檢查八、抽動癥病因病理九、抽動癥的治療十、抽動癥的預防保健一、抽動癥定義抽動-穢語綜合癥又稱多發性抽動癥(TS),是一種以多發性不自主的抽動,語言或行為障礙為特征的綜合征.本癥通常在3至15歲間發病,男性較女性多,比例為(3-4):1。表現為簡單或復雜的不自主、反復快速的一個或多個部位肌肉抽動和發聲抽動,及猥穢語言為特征的綜合癥候群。可伴有不同程度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強迫性動作和強迫思維或其它行為癥狀。抽動癥發病率

據國際兒童研究學會的一份權威報道,在國外的一次調查中發現,兒童抽動癥發病率約為1%-5%。例如在英國的懷特島上,10~11歲的兒童一共有1958人,其中抽動癥患兒有2名,這從某些方面說明了發病率只有1/1000,與美國大城市之中的統計數值相比,相差百倍以上。我國也進行過相關調查,其結果也不一致,南京抽動癥患兒發病率為8.6~9.3%,北京抽動癥患兒發病率為8.6%,河南焦作抽動癥患兒發病率為8.8%,上海抽動癥患兒發病率為3%~10%。粗略估計我國學齡兒童患病人數約在500萬人以上,由此可見,這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二、抽動癥分型(1)短暫性抽動障礙(2)慢性運動性抽動障礙(3)發聲與多種聯合抽動障礙一般來說,這3種分型具有連續性。短暫性抽動障礙可因病程持續而發展為慢性運動抽動或發聲抽動障礙,抽動穢語綜合征約有半數患者首發癥狀為簡單運動抽動,經過數日或數月后呈現抽動穢語綜合征。另外,短暫性抽動障礙可伴有注意力缺陷障礙。三、抽動癥的表現(1)短暫性抽動障礙一、發病年齡:大多發病3到7歲,病程一年以內。二、運動抽動表現:首發癥狀多為簡單性運動抽動,一般以眼,面肌抽動為多見,數周或數月內癥狀波動或部位轉移,可向頸部或上下肢發展。發聲抽動表現:部分患兒可出現發聲,發聲與抽動不同時出現。抽動癥的表現(二)(2)慢性運動抽動障礙運動抽動表現:表現為簡單或復雜的運動抽動障礙抽動多累及面肌頸肌和肩部肌群,但很少有上下肢和軀干的抽動。發聲抽動表現:現為簡單或復雜的發聲抽動,患兒可出現清嗓音,吸鼻音,哼哼音或尖叫音。發作特點:運動抽動較發聲抽動多見,一般兩者不同時存在。癥狀持久,時好時壞。病程至少持續一年以上,長者持續數年或終生。抽動癥的表現(三)(3)發聲與多種運動聯合抽動障礙運動抽動表現:突然的不自主的快速重復的肌肉抽動。從簡單性運動逐漸發展為復雜性抽動,自身不可克制。發聲抽動表現:簡單或復雜的發聲,至少有30%的患兒出現穢語癥。發聲為首發癥狀,運動性抽動和發聲性抽動兩者同時出現。共患癥: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強迫行為,沖動攻擊行為,自傷行為,神經心理缺陷,學習困難,情緒障礙,違紀行為,和社會適應困難。抽動癥病征專家表示,兒童抽動癥表現為短暫、快速、突然、程度不同的不隨意運動,開始為頻繁的眨眼、擠眉、吸鼻、噘嘴。張口、伸舌、點頭等。隨著病情進展,抽動逐漸多樣化,輪替出現如聳肩、扭頸、搖頭、踢腿、甩手或四肢抽動等,常在情緒緊張或焦慮時癥狀更明顯,入睡后癥狀消失。發聲抽動常有多種,具有爆發性反復發聲,清噪子和呼嚕聲,個別音節,字句不清,重音不當或不斷口出穢語,性格多急躁、任性和易怒。常伴有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或成績下降。嚴重時動作和發音影響學習和課堂秩序,抽動癥癥狀呈波動性、進行性、慢性等過程。四、抽動癥共患疾病A抽動癥伴撥毛癖撥毛癖(trichotillomania)被歸為沖動障礙之列是指不能克制地撥除自己毛發行為,導致毛發明顯脫失,抽動癥病人偶有撥毛癖,有專家認為,撥毛癖與抽動癥可能是一種疾病,撥毛是抽動癥的一個特殊表現。B抽動癥伴癲癇抽動癥患者可以伴有癲癇發作,二者之間的關系尚不明確,有專家認為二者可能有共同的神經生理解剖基礎。抽動癥患兒不自主的抽動,主要在清醒時發生,而常在睡眠中常消失,若患兒在睡眠中有肢體或面部小抽搐甚至全身性抽搐,應作常規腦電圖檢查。如描記出與臨床發作同步的痛性放電,可確定診斷,治療抽動癥的同時,應再給以抗癲癇藥物。C抽動癥伴精神分裂癥在研究中發現抽動癥的病程中出現精神異常(如被洞察感、被害妄想及關系妄想)和形體障礙等,表明抽動癥患者伴有精神分裂癥(schizophrenia)。其發病機制尚不明確,精神分裂癥及其思維障礙的基礎可能與多巴胺功能亢進有關。D抽動癥伴偏頭痛中醫專家組在研究中發現兒童期偏頭痛在抽動-穢語組發生率占26.6%,明顯高于一般兒童偏頭痛的發生率(4%~7.4%)。認為伴偏頭痛的抽動癥可能代表此病的一個亞型。主要發病原因是與5-羥色胺代謝功能障礙有關的神經遞質紊亂為基礎,與偏頭痛的發生機理基本相同。所以抽動癥和偏頭痛同時出現在某些兒童身上,可能基于兩者有相似的代謝異常。在臨床中見到的抽動癥患兒有偏頭痛時,要想到是其伴隨癥狀。E抽動癥伴有腹痛抽動癥的特點是多組肌群不自主抽動,軀干部肌肉包括胸部及腹部肌肉等,由于肌群的不停收縮、放松頻繁運動,用意識難以控制,時肌群已疲勞也不停止抽動,產生大量乳酸,不能及時消散、分解,刺激肌內神經而感到酸痛。同樣原理,肌群抽動也可引起相應的肌群酸痛,如胸痛、頸痛、上下肢痛等。輕癥不用特殊處理,重者可讓患兒平臥,深吸氣放松,家長或醫生輕輕按摩痛處即可。

F抽動癥合并多動癥據臨床資料來看,抽動癥合并兒童多動癥的發病率為25%~50%。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多動,沖動行為,多動癥癥狀通常出現在抽動之前,約早2-3年,并且是重度抽動患兒常見癥狀。G抽動癥伴有睡眠障礙抽動癥患兒睡眠障礙的發生率占12%~44%,睡眠障礙包括入睡困難,睡眠不安、多夢、夢語、夜驚、夢魘、夢游、遺尿和磨牙及快速眼動相睡眠時間減少。睡眠障礙多發生在抽動癥伴多動癥行為的男孩子,年齡較小者多見,有隨著年齡增長而消失的傾向。兒童抽動癥患者不及時治療,可能一直影響到他的成人時期。五、抽動癥的危害抽動癥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由于抽動癥癥狀的表現常常被同學嘲笑.奚落.使患兒產生自卑,性格孤辟.久而久之孩子變的孤獨.不愿與人接觸,甚至對嘲笑者產生報復、敵視心理,這樣很容易使孩子走上犯罪道路。抽動癥患兒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造成學習成績下降,有的不及格,甚至留級。給孩子及家長都帶來很大的痛苦。也影響孩子的將來升學。抽動癥對兒童的傷害歸結四點一、是引發學習困難。經常不自主地抽動和發聲,容易使孩子注意力分散,眼睛很難盯在書本上,日久則影響記憶力,造成學習落后,成績下降。二、個性發展問題。4~12歲是兒童自我意識形成,從自然人向社會人發展的重要時期,這個階段兒童心理發育的特點是:在與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中,其自我意識有所發展,對自我形成某種看法和評價,如自己是聰明的還是笨的,是漂亮的還是丑的等等。年齡較小的兒童缺乏獨立評價自己的能力,這種自我評價大多來自外界,如老師、同伴和家長。這一時期來自外界的積極或消極的評價,會對兒童自我意識和個性形成產生重要影響。如果在這一階段經常受到家長責罵、老師批評、同學嘲笑,會對兒童心身發展產生巨大傷害。而兒童期形成的個性心理特征和個性傾向,是一個人個性的核心成分,會影響人的一生。抽動癥患兒如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心理干預,不但難以建立自尊、自信,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且很容易產生反社會心理。部分患兒到了青少年時期即發展成為品行障礙。三、社會退縮和社交障礙。隨年齡的增長,兒童的社會交往和人際交往范圍逐漸擴大,會影響他與同學、同伴的交往,產生自卑感、社會退縮、行為不成熟、社交障礙、口吃以及品行紀律問題,嚴重影響他們的社會交往和人際關系。四、記憶與注意缺陷。專家用兒童神經心理成套量表測試30例抽動癥患兒,通過進行事件相關聽覺誘發電位及測驗發現,抽動癥患兒特殊注意缺陷及視覺注意廣度損害。且有研究表明,抽動癥至少有30%出現穢語癥。嚴重者還會出現模仿動作、模仿和重復語言、強迫動作或猥褻行為。這種疾病對兒童的傷害是多方面的,一般抽動癥的兒童不會影響智力,但是生活上卻遭受很大的影響。六、抽動癥臨床診斷(1)反復出現眼肌、面肌、四肢、軀干部肌肉多發性不自主抽動(2)發病高發期于3~15歲之間(3)部分喉部異常發音及模仿語言,模仿動作(4)以上癥狀輕重交替出現,感冒、腹瀉、精神緊張或看電視時間過長可使癥狀加重,入睡后癥狀減輕或消失。(5)神經系統檢查多無異常,部分癥狀能短時間自我抑制抽動癥診斷誤區

1、醫生對此病不熟悉,以致被多種多樣的癥狀所迷惑。將喉肌抽動所導致的干喉誤診為慢性咽炎、氣管炎;將眨眼皺眉誤診為眼結膜炎;動鼻誤診為慢性鼻炎等。2.家長對此癥的不認同。很少因為不停眨眼、聳肩而就診者,多認為是不良習慣。當到醫院看其他病時,被醫生發現而詢問有關情況時,家長多不配合回答,多被告之“沒事,就有點小毛病”。醫生告訴家長后,家長多不信任,而反對就診,從而使確診時間后延。3.病人對癥狀有一定的抑制能力,當輕患者有意掩蓋其抽動癥狀時,使家長及醫生不易察覺。4.某些醫生認為抽動-穢語綜合癥必須具備穢語,但實際上只有1/3患者在發病幾年后才出現穢語現象。

抽動癥與多動癥的區別

兒童多動癥又稱輕微腦功能障礙綜合征。是一種較常見的兒童行為異常問題,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學習和行為及性情方面有缺陷,多數患兒從嬰幼兒期即表現易興奮、睡眠差、喂養困難等。年齡漸大,活動明顯增加,且動作不協調,精細動作如穿針,扣鈕扣等有困難,注意不集中,情緒易沖動,缺乏控制能力,平時好與人爭吵,容易激動,不聽話,不講道理,無禮貌,不避危險。對指試驗陽性。抽動癥主要是由于腦輕微功能障礙引起的肌群抽動為主要表現。

抽動癥與結膜炎的區別結膜炎:當小兒不注意衛生,用臟手、臟毛巾擦眼后,或病毒性感冒時,均可引起患兒結膜炎。通常急性起病,有相應的感冒癥狀,眼結膜充血、水腫、目眥分泌物多,用抗炎眼藥水可使癥狀減輕。抽動癥:不停眨眼,部分伴有其他肌肉抽動及異常發音,結膜不充血,無其他感染癥狀.七、抽動癥的檢查腦電圖檢查

腦CT檢查

兒茶酚胺檢查

核磁檢查

聯帶運動試驗檢查

神經系統影像檢查

微量元素檢查血沉、抗鏈“O”、C反應蛋白以排除外風濕性舞蹈病。肝功、血漿銅藍蛋白以排除外肝豆狀核變性。血常規、免疫球蛋白以觀察有無感染及免疫方面的缺陷八、抽動癥病因病理孕產因素:母孕期高熱、難產史、生后窒息史、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剖宮產等。感染因素: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腮腺炎、鼻炎、咽炎、水痘、各型腦炎、病毒性肝炎等。精神因素:驚嚇、情緒激動、憂傷、看驚險電視、小說及刺激的動畫片等。家庭因素:父母關系緊張、離異、訓斥或打罵孩子等。其他:如癲癇、外傷、一氧化碳中毒、中毒性消化不良、過敏等。抽動癥西醫病因抽動癥的西醫病因很多,如精神因素、心理因素、遺傳因素、中樞神經遞質代謝紊亂、神經系統器質性病變等等。主要原因就是大腦單胺類神經遞質代謝紊亂,也就是中樞神經遞質GABA(γ-氨基丁腺素)、Glu(谷氨酸)、5-HT(5-羥色胺)、Ach(乙酰膽堿)、NE(去甲腎上腺素)、DA(多巴胺)等六種神經遞質的失衡。抽動癥中醫病因中醫認為,小兒為陽盛之質,腎常不足,故先天腎精虧虛、飲食不節、陽明積熱為主要誘發原因。手足陽明經皆布于頭面,腦為髓之海,藏精明而寄元神,督統情志及全身功能活動。陽明熱盛,化火生風,或精虧髓少,元神失攝,頭面抽動,不能自止。腎脈入肺,循喉入咽,故喉中有異常發音。元神無主,故有穢語。

抽動癥易發部位抽動癥是多組肌群同時或相繼抽動,但其易發部位不盡相同。國外有人總結六萬多例抽動患者抽動癥狀終生分布的百分比如下:單純抽動:單純面部抽動占93.1%頭頸部抽動91%上肢抽動者68.6%下肢抽動者40.7%軀干部抽動者46.5%單純發音抽動者98.5%復雜運動抽動者68.5%。受累最多的易發部位是頭頸區。九、抽動癥的治療

西醫治療抽動癥目前西醫治療本病均為控制癥狀,進行病因治療的尚無報道。神經阻滯多巴胺受體,從而控制抽搐等癥狀,其中最常用的藥物是氟哌啶醇、泰必利、硫必利。但其相應副作用較明顯,如發胖、嗜睡、反應遲鈍、肝功能紊亂、張口困難等,嚴重者可影響繼續治療,同時服用安坦可減少副作用。吩噻嗪類藥物如奮乃靜療效亦可,有人認為癥狀控制及病情穩定方面不如前兩藥。抑制多巴胺合成及消耗多巴胺作用的藥物四苯嗪在部分病人亦有較好效果,但副作用也很明顯。西藥作用于神經遞質及受體,控制癥狀較快,因藥理作用無選擇性,在控制癥狀的同時亦有明顯控制正常肌群的副作用。西藥治療副作用比較大,容易使身體產生耐藥性、只能治標不治本,一旦用藥很難停下來,停下來癥狀更嚴重。飲食療法(1)動物腦子及骨髓:蒸煮均可,常食可益腎填髓,提高注意力及記憶力。(2)鮮魚清蒸:魚類含有許多有益于智力開發的物質,清蒸食用,成分破壞少,有益智作用。(3)蓮子百合粥:上兩藥加粳米共煮成粥,每晨1次,有補脾腎、安心神之功。(4)茯苓山藥粥:茯苓粉與鮮山藥共煮加玉米面適量熬成粥,可健脾助運,以消痰濕。影響病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