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施工揚塵在線監測系統建設及運行管理規范》(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2019年10月目錄HYPERLINK\l"_Toc30999_WPSOffice_Level1"1項目背景 4HYPERLINK\l"_Toc25818_WPSOffice_Level2"1.1任務來源 4HYPERLINK\l"_Toc31355_WPSOffice_Level2"1.2工作過程 4HYPERLINK\l"_Toc12174_WPSOffice_Level1"2標準制修訂的必要性分析 4HYPERLINK\l"_Toc27745_WPSOffice_Level2"2.1管理部門監管需求 4HYPERLINK\l"_Toc10230_WPSOffice_Level2"2.2現有標準體系 5HYPERLINK\l"_Toc19585_WPSOffice_Level2"2.3標準需要適應管理的需要 6HYPERLINK\l"_Toc4273_WPSOffice_Level1"3相關分析方法研究 6HYPERLINK\l"_Toc18331_WPSOffice_Level2"3.1國內相關參數方法標準現狀 6HYPERLINK\l"_Toc3484_WPSOffice_Level2"3.2各標準技術指標對比分析 8HYPERLINK\l"_Toc23505_WPSOffice_Level1"4標準制修訂的基本原則和技術路線 9HYPERLINK\l"_Toc12090_WPSOffice_Level2"4.1標準制修訂的基本原則 9HYPERLINK\l"_Toc24278_WPSOffice_Level2"4.2標準制修訂的技術路線 9HYPERLINK\l"_Toc26284_WPSOffice_Level2"4.3適用范圍及主要技術內容 10HYPERLINK\l"_Toc3740_WPSOffice_Level1"5方法研究報告 11HYPERLINK\l"_Toc3623_WPSOffice_Level2"5.1適用范圍 11HYPERLINK\l"_Toc18531_WPSOffice_Level2"5.2標準制定所參考的標準 11HYPERLINK\l"_Toc21058_WPSOffice_Level2"5.3術語和定義 12HYPERLINK\l"_Toc8541_WPSOffice_Level2"5.4系統組成和原理 12HYPERLINK\l"_Toc27288_WPSOffice_Level2"5.5監測點位與設備安裝 16HYPERLINK\l"_Toc13625_WPSOffice_Level2"5.6試運行 20HYPERLINK\l"_Toc17547_WPSOffice_Level2"5.7驗收 22HYPERLINK\l"_Toc25182_WPSOffice_Level2"5.8運行維護與管理 24HYPERLINK\l"_Toc6459_WPSOffice_Level2"5.9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 25II項目背景任務來源該項目由2019工作過程。標準制修訂的必要性分析根據國家生態環境部門近年來監測數據,一些大中城市的霧霾天氣較為嚴重,尤其是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最為嚴重。監測表明,這些地區每年出現霾的天數在100天以上??諝馕廴緡乐氐纳顚哟卧蚴俏覈焖俟I化、城鎮化過程中所積累環境問題的顯現,高耗能、高排放、重污染、產能過剩、布局不合理、能源消耗過大和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持續強化,城市機動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污染排放量的大幅增加,建筑工地遍地開花,污染控制力度不夠,主要的大氣污染排放總量遠遠超過了環境容量等多種原因。其中,因施工產生的揚塵污染,已經成為影響城市空氣質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工地施工揚塵污染是建筑施工過程中排放的無組織顆粒物污染,既包括施工工地內部各種施工環節造成的一次揚塵,也包括因施工運輸車輛粘帶泥土以及建筑材料逸散在工地外部道路上所造成的二次交通揚塵。長期以來,對于建設工地揚塵帶來的空氣質量監管方面,由于不能得到實時的監測數據,或者收到舉報無法得到與事實相對應的直接數據,一直是令政府監管部門十分困擾的事情。根據北京市環保部門的監測和分析,揚塵污染約占PM2.5來源的15.8%。南京的六類主要污染源中,揚塵的比例最大,達37.28%。由于建筑工地揚塵的排放高度一般較低,并且往往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區,因此建筑工地揚塵對空氣質量的影響日益受到關注。我市非常重視揚塵治理工作,積極開展組織實施,先后制定了《西安市揚塵污染防治條例》,經西安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于2015年6月17日通過,陜西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2015年7月30日批準。原西安市城鄉建設委員會、西安市城市管理局、西安市環境保護局在2018年4月12日聯合發布了《西安市施工工地場界揚塵排放限值管理辦法》(試行),原西安市城鄉建設委員會西安市城市管理局2018年4月12日還聯合印發了《西安市建設工地及兩類企業揚塵防治技術導則》(試行);先后出臺了《西安市建設工程施工現場圍擋及出入口管理管理規定》,提出了《西安市建設工地及“兩類企業”揚塵治理措施》,編制了《西安市建設工地施工揚塵治理“六個百分百”指導圖例》。2019年1月西安市鐵腕治霾版下達西安市藍天保衛戰任務清單要求,由市住建局牽頭制定揚塵在線監測系統建設及運行技術規范。天津市和河北省分別于2017年6月和2019年4月制定了揚塵在線監測系統建設及運行技術規范,在施工揚塵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經驗。2019年9月市住建局會同市市場監管局、市城管局、市生態環境局組成的調研組,調研了天津市及河北省建設工地揚塵在線監測系統建設及運維工作情況目前采用主要監測方式為采用國家標準監測技術的傳統監測站監測,平均每個城市布點十幾套到二十幾套,監測數據頻率為每小時,該方式投入成本高、數據空間密度和時間密度低,難以實現對建筑施工現場揚塵的監控。1.天津市的基本情況天津市起步較早,2014年天津市霧霾污染嚴重,研究人員對顆粒物進行源解析,發現工地揚塵對PM10的貢獻率為40%。2015年初天津市開展揚塵治理,選定了17個建設工地和11個堆場,安裝揚塵監測設備,每天都對28個監測點的PM10數值進行排名,取得不錯的試點效果,后在全市范圍內推廣,全部使用光散射法監測儀,制定了天津市《揚塵在線監測系統建設及運行技術規范》地方標準。天津市揚塵監測系統采用C/P模式,即客戶端/服務器模式。建設工地安裝的揚塵監測儀器為環保局招標確定的9家設備生產廠商的設備,平臺由其中1家技術比較雄厚的廠商搭建。各揚塵監測儀安裝于各個建設工地,監測數據通過光纖上傳到監控平臺,平臺有監控專員24小時值守,發現工地PM10超過350ug/m3時,平臺自動報警,監管人員可通過視頻調度系統或者現場檢查的方式,查看工地施工情況,發現揚塵污染問題,可及時處置。天津市安裝符合《揚塵在線監測系統建設及運行技術規范》的揚塵監測設備,是合法施工許可證的前置條件,天津市所有工地均安裝了光散射揚塵監測設備,監管人員可通過監控平臺或者手機APP實時查看全市所有安裝揚塵監測設備建設工地的PM10監測數據,發現超標,立即通知相關責任部門,采取處置措施,可作為對工地監管有效的信息化手段提高對施工工地的監管效率。天津市建委每年對建設工地的揚塵監測設備進行數次專項檢查。天津市揚塵在線監測系統全部為光散射法,可作為監管工地的信息化手段。2.河北省相關情況基于京津冀協同發展要求,河北省為重工業城市,鋼鐵、火電廠等重工業比較多,霧霾污染非常嚴重。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對河北省揚塵污染進行研究分析,發現工地揚塵對PM10的貢獻率為20%~47%。而2019年前,河北省對工地的管理僅僅為六個100%,沒有針對PM10的排放標準。為有效控制施工場地揚塵,河北省環境保護廳經過反復調研、反復討論制定了《河北省揚塵排放標準》強制性地方標準,制定的河北省《施工場地揚塵監測設備建設技術規范》是對排放標準進行的補充。由于河北省制定的排放標準為強制性地方標準,本底為距離施工場地最近的空氣質量監測站的PM10監測數據,目前“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采用的標準方法為β-射線法監測儀,河北省在技術規范里規定了施工場地安裝的揚塵監測設備應包含采用:β-射線法和光散射監測儀兩種設備。河北省揚塵監測系統同樣采用客戶端/服務器模式,各建設工地依據技術規范要求,安裝揚塵監測儀,通過有線或無線將監測數據實時上傳至由環保部門建立的監控平臺,管理部門通過平臺實時監控各施工工地揚塵監測數據,當某施工場地PM10的監測數據高于距離其最近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PM10的監測數據+80ug/m3時,監控系統報警,相關監管人員可通過監控平臺或手機APP實時查看并確定涉事工地,通過視頻監控或者現場查看的方式,對該施工場地進行監管,發現確實存在揚塵污染問題時,可及時采取措施。河北省在出臺揚塵監測設備建設技術規范與施工場地揚塵排放標準同時出臺,技術規范作為強制性排放標準的補充為其服務。石家莊市各工地安裝的檢測儀均為政府統一招標采購,2019年有施工工地600余個,2019年政府采購了548臺β-射線法監測儀,每臺成本價約10萬元。同時通過政府采購購買了3年服務,總價格為2350萬,每臺監測儀的運維費約為1.4萬元/年。石家莊市建設工地安全生產執法處罰權統一劃歸城市管理及綜合執法局,建設局通過揚塵在線設備發現工地超標排放,有執法資格但無處罰權限,給建設部門監管造成很大困難。2012了揚塵系統建設及運行的相關標準:(PM10HJ653(PM10HJ655——《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位布點技術規范》(HJ664-2013)——防治城市揚塵污染技術規范(HJ/T393)——上海市《上海(規范)建筑施工顆粒物與噪聲在線監測技術規范(試行)》;——(DB2544—2017);《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監測點位布設技術規范》(DB13/T2545—2017);——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監測系統安裝驗收與運行技術規范》(DB13/T西安市揚塵污染防治條例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新時期對工地揚塵源的監理有了新的需求,但是當前形勢下缺乏與之配套的監測方法標準和規范。目前工地揚塵監測主流技術為β射線法和光散射法,但是由于缺乏可以依據的標準和規范,市場上各公司監測/監控系統技術水平良莠不齊,對監測設備數據準確性、長期運行穩定性、數據有效性等技術指標要求也不一致,部分監測/監控系統技術指標設定不合理甚至缺乏某些指標的規定。因此,制定《施工揚塵在線監測系統建設及運行管理規范》是當務之急。塵監管市場健康發展。相關分析方法研究我國顆粒物監測系統主要參照的技術標準是HJ653《環境空氣顆粒物(PM10和PM2.5)連續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采用的等效方法為β射線吸收法和微量振蕩天平法。由于國內的PM10和PM2.5濃度在某些地區或某些時間跨度比國外高出很多,與EPA標準相比,我國針對等效方法的顆粒物監測系統在切割器、流量規定、儀器比對等相關指標以及自動連續監測方面均有所改進。光散射原理儀器參考的規范有《粉塵濃度測量儀檢定規程》JJG846-2015、但是光散射法設備受環境溫濕度、顆粒物成分等影響較大,即便在規范要求下測試合格,在實際應用情況下準確度無法保證,需要生產或運維廠家針對設備出具完善的質控措施及方案。河北省出臺了《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DB13/T2544—2017)、《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監測點位布設技術規范》(DB13/T2545—2017)、《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監測系統安裝驗收與運行技術規范》(DB13/T2546—2017)等地方性標準。采用標準方法設備和光散射設備組合布點,通過國標法設備對光散射法設備進行質控校準,來保證光散射法設備的準確性,解決了光散射法設備受環境影響的問題。建議市生態環境部門配備標準方法設備并提供與β射線法、光散射法設備的比對監控,保障監測數據的準確性。下面分別對比了本標準草案提出的各檢測參數的技術指標與對應國內外現行標準的指標。表3-1給出了本標準規定的利用光散射法監測顆粒物濃度與國家標準方法性3-1測量方法光散射法β射線吸收法/微量振蕩天平法參照標準JJG846-2015本地方標準國家環境保護標準測量參數PM10測量范圍100~10000μg/m30~9999μg/m30~5000μg/m30~1000μg/m3或0~10000μg/m3可選最小分辨率≤1μg/m31μg/m3使用環境溫度(℃)-10~50切割器:-30~50監測儀:15-35示值誤差20%(0~100)μg/m3,±25μg/m3(100~2000)μg/m3±25%示值重復性10%≤10%(β射線法)≤15%(光散射法)比對方法比對測試相關系數≥0.8斜率:1±0.15;010)30.95標準制修訂的基本原則和技術路線本次標準制訂,本著科學性、先進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則,以《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為依據,同時參考《環境空氣顆粒物(PM10和PM2.5)連續自動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HJ653、《環境空氣顆粒物PM10和PM2.5采樣器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HJ93、《環境空氣質量手工監測技術規范》HJ/T194、《粉塵濃度測量儀》JJG846-2015、《公共場所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PM10)測定方法—光散射法》WS/T206、《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DB13/T2544—2017、《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監測點位布設技術規范》DB13/T2545—2017、《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監測系統安裝驗收與運行技術規范》DB13/T2546—2017,將揚塵在線監測系統的技術要求和檢查方法規范化。其基本原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直接引用原標準文件;/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的市場現狀;規范化現有的揚塵監控系統,協助相關部門提高揚塵監管效率。統。本標準的技術路線是在查詢期刊文獻、國內外相關標準規范和實地研究結果的基礎上,結合我市當前揚塵在線監管的實際需要,完成開題報告,召開專家論證會,確定標準的主題框架。進行揚塵在線監測系統試點研究,依據環境管理要求和質量目標,參照有關規范要求,編制該標準文本草案,提交標準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上報環保部公開征求意見,修改完善后提交標準送審稿,重新完善后提交報批稿。技術路線如圖4-1所示。圖4-1技術路線圖本標準適用于本標準適用于西安市行政區域內各類建設工程施工場地的環境影塵在線監測系統的建設與運行管理。術要求。PAGEPAGE25方法研究報告適用范圍本標準規定了揚塵在線監測系統的組成和要求、安裝準備、安裝與調試、試運行、驗收、系統運行維護與管理、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本標準適用于西安市轄區內建筑施工場地、拆遷工地、地鐵建設工地、水利工地、交通工地、市政工地的揚塵在線監測系統的安裝建設與運行管理。其他產生揚塵場所的揚塵在線監測系統建設與運行管理可參照本規范執行。本標準編制工作中參考了一下國家、地方及行業標準。GB3095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50194建設工程施工現場供用電安全規范GB50343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范GB50348安全防范工程技術規范GA/T670安全防范系統雷電浪涌防護技術要求HJ212污染物在線監控(監測)系統數據傳輸標準HJ664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位布設技術規范(試行)HJ655環境空氣顆粒物(PM10和PM2.5)連續自動監測系統安裝和驗收技術規范JGJ/T16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46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術語和定義本標準所采用的術語和定義如下:揚塵dust參考《防治城市揚塵污染技術規范》(/h"HJ/T393-2007)以及《西安市揚塵污染防治條例》給出的定義。11-houraverage參考《環境空氣質量標準》(/h"GB3095-2012)給出的定義。2424-houraverage參考《環境空氣質量標準》(/h"GB3095-2012)給出的定義。有效數據率validdateefficiency指在監測時段內實際采集的有效數據的個數與理論上應采集數據的個數之比的百分數。監測點在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中顯示的地理位置數據。設備在監控平臺上的運行時間占每天24h比率。參考《防治城市揚塵污染技術規范》(/h"HJ/T655-2010)給出的定義。系統組成揚塵在線監測系統由在線檢測單元、應用單元組成。機柜、穩壓電源、GPS傳感器成。其中數據處理部分采集、存儲各種監測數據,并按后臺服務器指令定時向后臺服務器傳輸在線監測數據和設備的工作狀態,同時應具備一定的數據統計分析功能,并具有向上位機傳輸數據的功能。其中:揚塵在線監測儀噪聲傳感器。為便于監管,揚塵在線監測儀應可以選配視頻單元進行圖片或視頻采集,監管人員可在監控中心直接查看現場實際情況,達到快速排查,精準管控。同時也可以選配氣象傳感器,在線檢測單元揚塵在線監測儀GB/T191《包裝儲運圖示標志》的相關要求進行規范。濕度區間適用于我市內可達的溫濕度范圍。3)。4)設備組成及技術指標5-1的要求。5-1技術指標β射線法監測儀光散射法監測儀測量量程0~9999μg/m30~5000μg/m3流量穩定性±10%(24h任意測試時間點)--24h流量穩定性±5%設定流量--最小顯示單位≤1μg/m3≤1μg/m3時鐘顯示誤差≤60s/24h≤60s/24h與參比方法比較相對誤差符合斜率:1±0.15,截距(0±10)μg/m3(0~100)μg/m3時,誤差范圍±20μg/m3;(100~5000)μg/m3時,誤差范圍±20%相關系數≥0.95≥0.8平行性≤10%≤15%濃度報警可在全測量范圍內靈活設置可在全測量范圍內靈活設置測量時間間隔≤1h≤1h系統校準校準膜±2%(標稱值)具有光源校準功能自動除濕具有自動除濕功能--數據存儲時長≥6個月(小時值)≥6個月(小時值)數據傳輸功能支持3G~5G、wifi無線傳輸,支持ADSL、光纖有線傳輸,具備自動或手動數據補傳功能防護等級IP53數據類型分鐘值、小時值(以起始時間計)運行環境-10℃~50℃,10%~95%RH(非冷凝)量程確定通過相關標準,以及現場實際測試實驗數據確定(小時均值??记?。HJ653(PM10和PM2.5)實際實驗數據,確定了測量誤差、相關系數和平行性等技術指標。視頻監控單元選配的視頻監控單元宜帶有360°攝像頭,能觀察監測場地實時狀況,并可根據需要對現場環境進行定時視頻抓拍或監測濃度超限報警視頻抓拍。氣象傳感器選配的氣象傳感器主要用于記錄監測點位的風向風速、溫度濕度、大氣壓等氣象參數,可用于分析該污染源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應用單元數據應用單元包括:監控平臺、移動APP等類型顯示監控數據的終端。用于揚塵等各類監測數據的信息存儲,并對監測結果進行判別、檢查、存儲、統計分析與處理的信息化系統。其他輔助設備包括現場顯示屏幕、供電電源、在線監測系統安裝基礎等。以保證設備校準等操作便捷。監測原理β重量法非在線監測系統,本標準不采用。微量震蕩天平法,雖然檢測數據準確,HJ664DB13/T2545-2017應用情況,確定了一下布點要求。HJ/T193-2005作為質控設備進行校準。保證設備的數據準確性。組合布點優勢:a、降低設備及運維成本,β射線法監測儀、光散射法設備成本和運維耗材等成本較標準方法設備大大降低,便于大面積推廣實施,降低用戶負擔;b、β射線法監測儀、光散射法設備了光散射法設備長期運行數據不準確的特性;cβ射線法監測儀、光散射法設備題。d、β射線法監測儀、光散射法設備數據時間分辨率高,最高可以秒級出數,能夠及時發現污染源,提前進行預防治理,達到管控目的。點位設置要求建筑施工工地、監測點位設置應遵循以下原則:每個建筑施工場地監測點設置不應少于1個點位,并可根據建筑施工占地面積適當增加監測點位數量,監測點數量建議按照表5-2的要求確定。表5-2建筑工測數設置占地面積S(m2)監測點數量(個)S≤5000≥15000<S≤10000≥210000<S≤100000≥4S>100000在10萬平方米最少設置4個監測點的基礎上,每增加10萬平方米最少增設1個。監測點位宜設置于施工區域圍欄安全范圍內,方便直接監控施工場地主要施工活動。應根據工地施工階段的變化,動態調整點位布設的位置;監測設置后點位不宜輕易變動,以保證監測的連續性和數據的可比性。監測點位宜設置施工區域主導風向下風向的施工場地邊界內,點位的設置還應考慮下列因素:揚塵最大落地濃度、施工場所不同施工階段揚塵產生的主要位置、周邊環境敏感目標、車輛進出口處、遠離強大的電磁干擾。當與其他建筑工地相鄰或施工場地外側是交通道路且受道路揚塵影響較大時,設置監測點應避開相鄰邊界處。監測點附近土地使用狀況和周圍環境狀況應相對穩定,地質環境條件宜長期穩定和足夠堅實。市政、公路、地鐵、城際建設施工等監測點位設置應遵循以下原則:非線性工程的市政建設施工宜根據其占地面積確定監測點數量,每個場地不少于1個點位,監測點數量可參照表2的要求。線性工程每個標段宜至少設置1個監測點位。監測點位應設置于施工區域圍欄安全范圍內,可直接監控施工場地主要施工活動。監測點位不宜輕易變動。監測點位優先設置于車輛進出口處,監測點數量多于車輛進出口數量時,其它監測點位應結合常年主導風向,設置在工地所在區域主導風向下風向的施工場地邊界,兼顧揚塵最大落地濃度。當與其他建設工程相鄰或施工場地外側是交通道路且受交通道路揚塵影響較大時,設置監測點應避開相鄰邊界處。出土工地、拆遷工地監測點位設置應遵循以下原則:出土工地、拆遷工地宜根據占地面積確定監測點數量,每個場地不少于1個點位,監測點數量可參照表2的要求。監測點設置于出土工地、拆遷工地邊界范圍內,且可直接監控出土工地、拆遷工地主要生產活動。監測點位不宜輕易變動,以保證監測的連續性和數據的可比性。監測點位優先設置于車輛進出口處,監測點數量多于車輛進出口數量時,其它監測點位應結合常年主導風向,沿出土工地、拆遷工地邊界設置。當與其他出土工地、拆遷工地相鄰時,設置監測點應避開相鄰邊界處。監測點周圍環境應采取措施保證監測點附近的土地使用狀況相對穩定;監測點周圍環境狀況相對穩定,地質條件長期穩定和足夠堅實,安全和防火措施有保障;監測點周圍空氣流通均勻,一定距離內無障礙物;監測點周圍有穩定可靠AC220V電力供應和避雷設備,通信線路容易安裝和檢修;監測點位附近無強大的電磁干擾。施工現場前應做好揚塵在線監測儀的地基及護欄建設。未經硬化場地立桿式安裝時,應進行預埋基礎施工,混凝土澆灌等方式固定鋼筋籠、穿線管,對預埋揚塵在線監測儀支撐桿進行垂直固定。在硬化場地立桿式安裝時,應預先在硬化安裝處鉆洞,采用鋼筋混凝土澆灌的方式對預埋的揚塵在線監測儀支撐桿進行垂直固定。采用壁掛、柱掛方式安裝時,應使掛壁面、柱面堅實、牢固,不晃動,能經受10級風力。安裝人員承擔安裝與儀器設備性能、功能檢驗的人員需經過專業知識培訓。設備安裝要求采樣口離地面的高度應在3m~5m范圍內。在建筑物上安裝時,監測儀器的采樣口離建筑物墻壁、屋頂等支撐物表面的距離應大于1m。設置多個采樣口時,為防止其他采樣口干擾顆揚塵采集,采樣口之間的直線距離應大于1m。施工現場應提供在線監測儀所需電源,技術指標按GB50194和JGJ46的相關要求。太陽能供電監測儀,安裝位置應保證4h以上光照時間。施工現場應落實現場責任人員,做好安全防護。監測點設備防雷應符合GB50348、GB50343、GA/T670和JGJ/T16的相關要求。開箱驗收依照設備清單進行檢查,要求所有零部件配備齊全,檢查人在設備清單上簽名。檢查設備包裝及儀器設備有無破損,有無明顯缺陷,型號、數量應與設備清單一致。檢查技術資料,應有安裝圖紙、使用說明書、合格證書、保修卡、檢驗報告等。儀器設備應在明顯位置標示儀器的名稱、型號、出廠編號、制造廠名、出廠日期等。安裝實施安裝人員將安裝桿固定在基座上,同時將電源線套管固定于支撐桿體上,并做好絕緣處理。設備安裝位置不影響周邊設施和系統美觀性。各零部件連接可靠,表面無明顯缺陷。箱體的固定:設備箱體固定安裝在支撐桿上。設備四角的螺絲跟安裝基礎平面緊密,螺絲不能有松動現象,設備蓋的四角螺絲不能有松動,設備不能有晃動現象。數據采集和傳輸設備安裝:設備應采用有線或無線通訊方式;設備應安裝在機柜內,確保設備與機柜的安裝牢固、可靠;設備應能正確記錄、存儲、顯示采集到的數據和狀態。采樣管安裝:采樣管應豎直安裝,保證采樣管與各氣路連接部分密閉不漏氣;保證采樣管法蘭連接處密封防水;采樣管支撐部件和采樣管的連接應牢固、可靠,防止采樣管搖擺;采樣管長度不超過5m。切割器安裝:切割器出口與采樣管連接應密封良好,切割器應方便拆裝、清洗。輔助設備安裝:采樣輔助設備與采樣管應連接可靠,選配部分傳感器應安裝在采樣入口附近,環境溫度或大氣壓傳感器信號傳輸線與主機連接處應符合防水要求。調試檢測揚塵在線監測監控系統在現場安裝并正常運行后,在投入使用前須進行調試及檢測。在現場完成揚塵在線監測監控系統安裝、調試后,系統進行調試檢測;揚塵在線監測監控系統連續運行168h后,進行調試檢測;如果因系統故障、斷電等原因造成調試檢測中斷,需重新進行調試檢測。調試完成后,應編制調試安裝報告。數據采集傳輸數據存儲數據存儲有效性1、數據有效性應符合以下要求:2、現場端數據存儲3、監控平臺端存儲中心端在線監測原始數據(分鐘值和小時值)存儲時間不少于5年。存儲揚塵監測點位的能力不少于5000個。4、數據取值有效位數揚塵在線監測數據精確至1μg/m3。5、異常值取舍監測儀維護期間的所有數據應標注為無效數據。監測儀校準期間(校準膜、校準流量與光源校準)的所有數據應標注為無效數據。當發生臨時斷電時,從斷電時起至恢復供電后儀器正常運行止,該時段內的監測數據均標注為無效數據。所有無效數據均應標注標示符,不參與數據統計及分析,但應在原始數據庫中予以保留。系統試運行試運行15d,因系統故障造成運行中斷,恢復正常后,應重新進行試運行。試運行結束時,試運行系統數據獲取率不小于90%。具體按HJ655中7.3規定執行。根據試運行結果,編制試運行報告。檔案資料設備安裝完畢后,應收集檔案資料建立檔案,包括:設備清單、出廠合格證(或合格檢測報告)、生態環境部門認可證書復印件、使用說明書、光盤、交接單、設備現場安裝測試報告、試運行報告等。制定日常巡檢制度和巡檢內容,后續巡檢記錄應歸入檔案。制定易損耗品定期檢查和更換制度,檢查與更換記錄應歸入檔案。設備檔案須有專人管理,便于查詢。監控平臺與移動終端建筑施工揚塵在線監測監控系統應配置監控平臺,監控平臺應能夠方便獲得國家監控點、省級監控點的實時監測信息,可通過基于B/S技術架構的監控平臺、手機移動端APP進行數據查詢和分析。能查詢地圖界面,并能顯示建筑工地點位坐標及監測監控狀態信息,并能根據查詢結果導出數據。監控平臺能夠根據采用β射線法監測儀器的監測數據,對光散射法設備進行比對,對監測數據質量進行分析判別。通過監控平臺對單個揚塵監測點查詢實時數據、歷史數據、曲線趨勢分析,可對任意多個揚塵監測點同時查詢、數據對比、排名分析、多圖表(折線圖、柱狀圖、餅圖)分析。可根據生態環境監督管理部門的要求,設置規定限值,當監測點揚塵濃度值超過限值,監控平臺應能夠提醒報警,數據信息以橙色、紅色突出顯示,通知相關管理部門。具備手機移動端數據訪問功能??刹榭磽P塵點位的GIS位置、揚塵數據的查詢與分析,自動接收報警,并可隨時進行報警信息處置反饋。驗收本標準根據我市實際,規定了驗收要求、驗收條件、驗收內容和驗收方法。驗收要求驗收條件驗收內容驗收方法設備性能測試聯網測試技術指標表5-3 系統聯網驗收技指標檢測項目考核指標通信穩定性設備在線率達到90%以上;正常情況下,掉線后,應在15min之內重新上線。通訊協議正確性揚塵在線監測監控系統和上位機的通訊協議應符合HJ/T212中的規定。數據傳輸安全性對所傳輸的數據應按照HJ/T212中的規定加密方法進行加密處理傳輸。數據傳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ISO/IEC TS 33060: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Process assessment - Process assessment model for system life cycle processes
- 【正版授權】 IEC 60060-1:2025 RLV EN High-voltage test techniques - Part 1: General terminology and test requirements
- 2025年醫學綜合考核試卷及答案
- 2025年公關傳播與危機管理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多媒體技術與應用考試卷及答案
- 2025年寵物護理及訓練專業考試試卷及答案
- 2025年環境保護專業考試試題及答案
- (三模)煙臺市2025屆高三高考診斷性測試地理試卷(含答案)
- 萬安保安考試題及答案解析
- 魚塘租賃合同協議書6
- 2025年遼寧省盤錦市中考數學二模試卷
- 完整版新修訂《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課件)
- 2024年河北承德辰飛供電服務有限公司招聘真題
- 滬教版八年級化學(下冊)期末試卷及答案
- DL-T-1878-2018燃煤電廠儲煤場盤點導則
- 小小科學家《物理》模擬試卷A(附答案)
- 體能科學訓練方法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2024年
- 四川民歌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2024年
- 5S點檢表1(日檢查表)
- 主入口雨棚工程腳手架搭設方案(參考模板)
- 杭州市普通住宅乙級、丙級物業服務標準比照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