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_第1頁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_第2頁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_第3頁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_第4頁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5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混凝土配合比有兩種表示方法1m3混凝土的材料用量:如水泥300kg、粉煤灰60kg、水180kg、砂720kg、石子1200kg;比例形式:如水泥:粉煤灰:砂:石=1:0.2:2.4:4,水膠比=0.5。基本要求:和易性、強度、耐久性、經濟。設計依據:《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2011適用范圍:強度等級<C60,且無特殊要求。適合C60以下的混凝土;σ由近1~3個月的統計資料確定,試件組數不應少于30組;C30以下混凝土:σ≥3.0Mpa;C30~C60混凝土:σ≥4.0Mpa;無統計資料時,σ按下表取用。6.05.04.0標準差σ/MPaC50~C55C20~C45≤C20混凝土強度等級4.5.1混凝土的配制強度C60及其以上的混凝土:4.5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4.5.2計算配合比4.5.2.1計算水膠比4.5.2.2確定用水量4.5.2.3計算膠凝材料、礦物摻合料和水泥用量4.5.2.4外加劑用量4.5.2.6粗骨料、細骨料用量4.5.2.5砂率4.5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4.5.2.1計算水膠比(C60以下混凝土)回歸系數,試驗確定或碎石:αa=0.53;αb=0.20卵石:αa=0.49;αb=0.13膠凝材料28d膠砂抗壓強度實測值或粉煤灰影響系數粒化高爐礦渣影響系數水泥28d膠砂抗壓強度實測值或水泥強度等級值水泥強度等級值的富余系數(按統計資料,或查表)4.5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粉煤灰影響系數()和粒化高爐礦渣粉影響系數()粉煤灰影響系數粒化高爐礦渣粉影響系數01.001.00100.85~0.951.00200.75~0.850.95~1.00300.65~0.750.90~1.00400.55~0.650.80~0.9050—0.70~0.85種類摻量(%)粉煤灰:Ⅰ級、Ⅱ級宜取上限值;粒化高爐礦渣粉:S75級宜取下限值,S95級宜取上限值,S105級可取上限值加0.05。超出表中摻量,兩個系數應由試驗確定。注意礦物摻合料的最大摻量。水泥強度等級的富余系數()水泥強度等級值32.542.552.5富余系數1.121.161.104.5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最大水膠比要求——《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環境等級最大水膠比最低強度等級一0.60C20二a0.55C25二b0.50(0.55)C30(C25)三a0.45(0.50)C35(C30)三b0.40C404.5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4.5.2.2確定用水量W/B=0.40~0.80,可按下面表格選取。干硬性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拌合物稠度卵石最大公稱粒徑(mm)碎石最大公稱粒徑(mm)項目指標10.020.040.016.020.040.0維勃稠度(s)16~2017516014518017015511~151801651501851751605~10185170155190180165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拌合物稠度卵石最大公稱粒徑(mm)碎石最大公稱粒徑(mm)項目指標10.020.031.540.016.020.031.540.0坍落度(mm)10~3019017016015020018517516535~5020018017016021019518517555~7021019018017022020519518575~90215195185175230215205195中砂:按此表;細沙:可增加5~10kg/m3;粗砂:可減少5~10kg/m3;使用礦物摻合料和外加劑時,用水量應相應調整。4.5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推定未摻外加劑時的用水量。以90mm坍落度時用水量為基礎,每增大20mm坍落度,增加5kg/m3用水量。坍落度大于180mm,隨坍落度相應增加的用水量減少。計算摻外加劑時的用水量。未摻外加劑時推定的用水量減水率流動性和大流動性混凝土摻外加劑時的用水量W/B<0.40,用水量按試驗確定。4.5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1)膠凝材料用量

混凝土的最小膠凝材料用量4.5.2.3計算膠凝材料、礦物摻合料和水泥用量最大水膠比最小膠凝材料用量(kg/m3)素混凝土鋼筋混凝土預應力混凝土0.602502803000.552803003000.50320≤0.45330C15及其以下混凝土不考慮。4.5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2)礦物摻合料用量

礦物摻合料摻量(%)基礎大體積混凝土,粉煤灰、粒化高爐礦渣粉和復合摻合料的最大摻量可增加5%;采用摻量大于30%的C類粉煤灰的混凝土應以實際使用的水泥和粉煤灰摻量進行安定性檢驗;采用其它通用硅酸鹽水泥,宜將水泥混合材摻量20%以上的混合材量計入礦物摻合料;復合摻合料各組分的摻量不宜超過單摻時的最大摻量;混合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礦物摻合料,按復合摻合料規定。礦物摻合料種類水膠比最大摻量(%)鋼筋混凝土預應力鋼筋混凝土采用硅酸鹽水泥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采用硅酸鹽水泥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粉煤灰≤0.4045353530>0.4040302520粒化高爐礦渣≤0.4065555545>0.4055454535硅灰—30202010鋼渣粉—30202010硅灰—10101010復合摻合料≤0.4065555545>0.4055454535礦物摻合料最大摻量4.5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3)水泥用量

4.5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4.5.2.4外加劑用量外加劑摻量(%),試驗確定4.5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無歷史資料時,坍落度為10mm~60mm時,按下表選取。混凝土的砂率(%)水膠比卵石最大公稱粒徑(mm)碎石最大公稱粒徑(mm)10.020.040.016.020.040.00.4026~3225~3124~3030~3529~3427~320.5030~3529~3428~3333~3832~3730~350.6033~3832~3731~3636~4135~4033~380.7036~4135~4034~3939~4438~4336~41中砂:按此表;細沙和粗砂,減少或增大砂率;人工砂:增大砂率;單粒級粗骨料:增大砂率;坍落度小于10mm:經試驗確定;坍落度大于60mm,根據上表,坍落度每增加20mm,砂率增加1%。4.5.2.5砂率4.5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1)重量法(2)體積法:(略)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質量(kg),取2350~2450kg/m3。4.5.2.6粗骨料、細骨料用量4.5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例某工程用現澆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為C35,施工要求坍落度為180mm,無強度標準差的歷史數據。使用材料情況如下:(1)水泥:P.O42.5,實測28d膠砂強度45.6MPa;(2)Ⅱ級粉煤灰:摻量20%;(3)減水劑:摻量0.75%,實測減水率為16%;(4)水:飲用水;(5)砂:河砂、中砂;(6)石:卵石5~20mm。求計算配合比。4.5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1)配制強度【解】(2)水膠比αa=0.49;αb=0.13檢查是否超過最大水膠比要求4.5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3)用水量(4)膠凝材料用量檢查是否低于最低膠凝材料用量(4-1)粉煤灰用量(4-2)水泥用量4.5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5)減水劑用量(6)砂率(7)假定濕混凝土的表觀密度為2400kg/m34.5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1m3混凝土的材料用量:如水泥351.4kg、粉煤灰87.8kg、水182.7kg、減水劑3.29kg、砂604.6kg、石子1173.5kg。(8)計算配合比為4.5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水膠比保持不變4.5.3.1試拌(和易性試驗)目的:拌合物性能(和易性)符合要求。4.5.3混凝土配合比的試配、調整與確定和易性的影響因素?若流動性太大,保持砂率不變,適當增加砂、石;

若流動性太小,保持水膠比不變,適當增加水和膠凝材料;

若粘聚性和保水性不良,可適當增加砂率;外加劑。

試拌配合比4.5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4.5.3.2強度試驗目的:強度符合要求。強度的影響因素?三個配合比:試拌配合比;水膠比增加0.05;水膠比減少0.05;拌合物性能要符合要求:用水量不變,調整膠凝材料以變化水膠比;水膠比增減0.05,砂率可分別增減1%。必要時可改變用水量;每種配合比制作至少一組(三塊)試件,標準養護到28d試壓;

需要時可同時制作幾組試件,供快速檢驗或較早齡期試壓;繪制強度-膠水比圖,計算配制強度對應的膠水比;用水量不變,根據膠水比調整膠凝材料和砂、石用量。做三個配合比的強度試驗。強度試驗配合比4.5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4.5.3.3配合比的校正與確定配合比校正系數若實驗室配合比表觀密度實測值表觀密度計算值表觀密度實測值表觀密度計算值4.5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若砂的含水率為a%,石子含水率為b%。則:

4.5.4施工配合比原因:工地砂石含有水分。施工配合比4.5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練習題2經計算、試配之后,1m3混凝土的強度試驗配合比如下:水泥,320k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