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定向醫學生的無力自白_第1頁
一個定向醫學生的無力自白_第2頁
一個定向醫學生的無力自白_第3頁
一個定向醫學生的無力自白_第4頁
一個定向醫學生的無力自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z.一個定向醫學生的無力自白當年大專即將畢業的時候,順利的參加完"專升本〞考試,本是想著順理成章的繼續本科教育,繼續承受更好的醫學教育,可能與夢想無關,甚至也與為了找個更好的工作無關,只是堅決的認為,既然選定了從事醫生這個職業,更多、更好的教育是必須的,這是對自己的負責,也是對患者的負責。甚至當時都規劃好了,本科畢業后要繼續考研、甚至考博。學校的教師也鼓舞我們,不要怕自己起點低,學醫是一個嚴肅、認真的事情,一定要努力去承受更好的教育。我們學校曾經也走出過好多人才,從專科到本科一直到碩士甚至博士,現在已經是*領域專家了。他們遇到了最好的時代,能夠承受公平、公正的教育,能自由實現自己的理想,未來完全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不被操控。而我們遇到了醫療改革的浪潮,在一系列醫療政策中,我們成為了第一批的知青。當年我們回到學校,準備一系列畢業事宜。一個個年輕的生命,或者憂傷即將離別的同學和校園,或者回憶著大學生活的種種,或者方案著以后的工作生活,但是更多的同學,是在憧憬著即將奔赴的醫科大學的美好生活。然而,一天晚上,班主任緊急召開全班會議,傳達上面的通知。那個通知就此成為了所有夢想者的精神夢魘,那些朝氣蓬勃的生命,在最美的年華時光,突然滑落深淵。在這份名為"**省衛生廳關于招聘臨床醫學專業本專科畢業生為鄉鎮衛生院培養臨床醫師實施方案的通知"中規定,所有參加專升本考試的同學,并需與基層衛生院簽訂為期至少5年的就業合同,才能進入醫科大學繼續本科教育。換言之,所有專科畢業生假設想得到繼續教育的權利,則他們必須承受強制性的為基層效勞的規定。在所謂的就業合同中,還有近乎喪權辱格的違約條款,不準考研、不準調動、18萬元的賠款金額,違約者3年內全省各級醫療機構不予聘任,進入各種黑,進入大學生誠信檔案等等。也許并不是每個士兵都能成為將軍,但是不想成為將軍的士兵絕對不是好士兵。一個沒有崇高理想的人,又怎么寄予其能做出多么偉大的奉獻。一個學醫者假設只是想在基層謀得一份職業,則在漫漫的醫路之上,你能指望他付出多大的努力,得過且過而已。那一夜,直到現在仍歷歷在目,觸目驚心,猶如一次夢想屠殺的大事件。可是,當初的我們太過純真,不經世事,不可能想得則多,想得則遠。甚至全然不知,我們以后的職業自由已經被無情的買斷。就像買兇殺人,也可以花錢買理想。就算知道,我們也沒有任何的對抗之力。在理想的寄托之中,我們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就這樣帶著些許的夢想,還是有許多同學選擇繼續的本科學醫之路。可是這一路走來,卻滿是荊棘與苦難。作為最初的定向生,甚至是受害者,應該說這一路走來受到的更多的是傷害和委屈,但是即便如此,我也不想完全否認當時的定向政策。我也是農村出身的,我也想家人能在家門口就承受優質的醫療效勞,有好的醫生,有好的設備。但是有學歷的醫生不一定就是好的醫生,目前基層更多的是"人〞的缺少,能夠更短期的培養實用性的人才,或許能更直接的解決問題。政策的理想是好的,但是實現理想的土壤卻如沙土。基層單位開展參差不齊,開展方向也不清晰,一個、兩個人的投入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更像是一顆好的種子被丟棄到貧瘠的土地,只是腐爛。我們承受嚴格的本科教育,在三甲醫院學到了最好的臨床醫療,甚至可以在任何一個科室獨立,但是回到基層呢,藥不會用,病不會看,我們可以學,但是,為什么一開場我們要學習則好的教育,讓我們相信自己可以成為一個好的優秀的醫生。即使是基層的醫務人員,他們不欣喜有高學歷的人的到來,他們都覺得我們是在浪費青春、浪費職業生涯。我們去鄉鎮的意義何在,僅僅就是為了方案書上為每個鄉鎮培養一名本科生的蒼白無力承諾?在媒體大肆渲染的政策背后,廣闊的民眾卻不知,有多少無辜的生命在苦苦的掙扎。每一個掙扎的生命背后,就是一個受苦受難的家庭,上一代家庭,還有下一代家庭,誰為他們的青春付出負責,誰為他們的權利主持公正。現在的醫患矛盾更是將矛頭無情的指向民眾眼中貪婪、殺人不眨眼的醫護人員,殊不知,這些下一代的白衣天使,正在經歷最可怕的煉獄之苦。不是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嘛,到底是什么蒙蔽了他們的雙眼。如果說人可以沒有夢想,則必須為現實考慮。我之所以會選擇省衛生廳定向培養生的方案完全是出于對衛生事業的熱忱以及要成為一名出色醫生的初衷,所簽訂的合同既是出于對雙方權利以及義務的明確,也是最大限度的保障雙方的利益。但是很多政策都是在合同簽訂之后出臺的,你仍得遵守,這與進了黑店任人宰割,強買強賣有何區別。真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基層醫療就像是未開墾的北大荒,要讓一個個年輕的生命去單獨面對,未免太殘酷,也不現實。一,那些無力控訴的罪狀我們回來效勞,但是領導一年一換,對于我們的政策也不了解,也從未直接的了解過我們,省里面的一些政策,比方學費代償、比方學歷補貼,從沒到位。甚至由于領導班子的更換,我們的編制被一推再推,我們的損失找誰訴求。基層衛生院領導更是不重視我們,什么臨床、公共衛生、藥房都要兼職,我們經過嚴格醫學培訓建立起來的職業崇高感、職業尊嚴感被無情的踐踏,這就是政府培養我們、我們用青春換來得結果嗎。因為回來導致我們單身,因為回來導致我們貧困。我從1000元的工資開場一直到現在的2000左右,即使是在中國的最基層,這點工資也能養活自己。將近而立之年的自己,還依然要靠年邁的父母打工繼續供養我們,操心我們,怎不感到凄慘呢。雖然回到自己的縣城,但是依然遠離自己的家鄉,家人生病也不能親力親為,家里有事也不能及早承當。我們經過六年嚴格的醫學教育及臨床培養,但是面對空白的基層醫療條件及環境,顯得太過無力。幾年之后,我們不當水平不會增長,相反會更加順從基層的醫療,金錢的投入、時間的投入建立起來的執業能力被無情荒廢。當時的合同規定,效勞期內不準借調、不準考研,違約需要支付高額的違約金,總歸約18萬,還有違約之后,省內事業單位3年不準入編錄用,甚至進入檔案影響終身。再加上現在的住院醫師標準化培訓,在基層效勞后的我們根本不可能再從事專科醫療,不可能去上級醫院更好的行醫。這種斷后路的方法,未免太過殘冷。一個人沒有了職業訴求,沒有了職業崇高感、道德感,不算人才,連人都不算。我們是否可以考慮一下怎么用政策留住人才,而不是用斷后路的方法一味的強制。在基層由于人員的有限,根本沒有時機進展再學習,即使是去到縣級的醫院,也根本沒法安排出人員去學習。醫療信息、技術的落后根本沒方法改善。鄉鎮衛生院的醫療水平畢竟有限,效勞幾年后的醫學生,在以后無論是學歷還是職業技能根本沒有優勢,而且從事的是全科,將來想去大醫院從事專科醫療,根本不可能。現有政策有規定效勞期滿考研可以加分,但是那時候,我們都35-36歲了,有幾個人會去考研,又有哪個大學導師會承受我們。我們的未來在哪里。即使是有如萬箭穿心般的痛苦,我還是希望把我看到的、聽到的,進展一些總結,形成一些拙見。希望本是一個良苦用心、利國利民的政策更好、更完善、更安康的可持續地執行下去。二、那些無力完成的希望1.國外也有很多全科醫生培養制度,政府也有定向的制度,但同時配合有各種的補貼政策,同樣的工作任務農村醫生可以獲得更高的收益。在培養模式上,全科醫師,也不同于專科醫生,培訓課程更傾向于臨床動手能力、應變能力及基層效勞能力。更加關鍵的是,所有的政策能夠堅決的執行下去。他們的全科醫師培養制度就像一列火車,有著科學、正確的鐵軌行進。我們是否可以在專科教育上實行廣泛的全科醫生培養,用更少的資金投入,更短的培養周期,培養最實用的全科人才。2.在效勞年限上進展縮短,一個更短的效勞年限,不至于影響一個人終身的醫學事業,再加上優惠的政策,也許會有更多的人持續不斷的參加這個隊伍。因為他們能從政策上得到實惠,顯然更心甘情愿的下到基層。縮短效勞年限可能會導致效勞期滿時大量的人員離職,但是,因為有更多的人愿意參加到這個隊伍,所以,實際上的人員并不會減少。而且,對于效勞期滿的人員,我們可以用好的政策引入到上級醫院當中,留在當地。就算是縣級醫院,人才的缺乏也是捉襟見肘。只能實行一次的政策絕對不是好政策,安康可持續執行的政策,才是利國利民的好政策。3.對現有定向人才,當地衛生局實行更開放的人力資源管理,不必局限定點的醫院。即使是各個衛生院,醫療開展也是及其不平衡的。如果衛生局能全面統籌的管理,讓這些定向人才去到更好的衛生院,更好的施展才華,讓一個衛生院先開展起來,效果顯然是更容易呈現的。其次,能照顧到他們回自己家鄉效勞的訴求,這既有利益安分他們的工作之心,也有利益他們利用本地的優勢更好的去效勞。4.現有合同中的違約條款未免太過霸道和殘冷。一個個違約條款就像一把把利劍,指向每個人的咽喉,不得一點的動彈。在市場經濟的今天,不依靠市場的力量,讓市場自己去調節人才和資源,而是過分的運用行政的權利去破壞規則,顯然是不明智的、不科學的,也不得人心的。但是,現有的醫療條件,不可能完全市場化,必須適當的政策方案,則就要尋找到這個方案與市場的平衡點。更人性化的政策,更科學的管理顯然是更得民心的,更利國利民的。5.適當的釋放基層從醫的利好政策,比方說職稱考核的去繁從簡,人員流通的便利,甚至子女就學等方面的優惠。6.施行更加直接、實用的培訓方案。現在實行的全科醫生培訓,對于他們的整體素質確實有幫助,但是對于他們從事基層醫療卻并不適宜。7.加強人員的交流,只有人員的流通才可能帶來改變,技術改變、思想改變。這種交流可以是基層醫院之間、基層醫院與上級醫院。8.醫學定向生把他們職業中最關鍵的幾年效勞在基層,所以必須有更好的政策安排他們的去路,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9.加快自由執業的步伐,放開執業地點的限制,讓人才流動起來,釋放醫療行業強大的潛能。深層次來說我們政策的出發點是好的,可是實施起來卻總是容易偏離正軌。就像脫軌的火車,總是到不了目的地。如果政策能更好地扶持我們定向生,解決我們生活的后顧之憂和未來開展的前景,我們是很愿意為基層效勞的,一定會做個好醫生,甚至有更多的醫學人才不斷地參加這個隊伍。社會之開展在于人的開展,每一個個人全面、安康、良好的開展,才有助于社會的開展。而當下的青年力量更是社會快速開展的最直接動力源泉。社會主義可貴之處在于,讓每一個人有夢想,每一個人都能自由的實現夢想。在無比困難、痛苦的幾年,我徘徊、憤怒、憎恨,我們所需要依靠的力量,卻是我們夢想消滅的元兇。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