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山西省長治市東井嶺中學高三歷史期末試題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宗教改革前,關于教皇和皇帝的權力,有這樣一種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陽,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們換了一種說法:上帝的歸上帝,愷撒(泛指皇帝)的歸愷撒。這種認識的改變反映了A.教皇和皇帝的權力一直是平等的 B.教皇的權力在上升,皇帝的權力在下降C.皇帝的權力在上升,教皇的權力在下降 D.教皇的權力始終大于皇帝的權力參考答案:C2.“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異于傳統,又因主其事者以新衛舊的本來意愿而難以掙脫傳統。結果是‘東一塊西一塊的進步’,零零碎碎的。是零買的,不是批發的。”材料中的“它”是指A.洋務運動
B.維新變法運動
C.義和團運動
D.新文化運動參考答案:A3.古羅馬《十二銅表法》第六表所有權和占有規定:“凡依‘現金借貸’或‘要式買賣’的方式締結契約的,其所用的語言即為當事人的法律。凡主張曾締結‘現金借貸’或‘要式買賣,契約的,負舉證之責;締結上述契約后又否認的,處以雙倍于標的的罰金。”上述規定體現了羅馬法(
)A.維護私有財產
B.具有契約自由原則C.協調債權關系
D.條文清晰內容全面參考答案:B材料體現了合同法領域的“根據當事人的意思自治;誰主張、誰舉證;和誰違約誰擔責”等內容,體現了契約自由原則,故B項正確;材料不一定是或不完全是保護私有財產和協調債權關系,故A、C不是最佳選項;材料只涉及合同法領域的某些重要內容,不能體現內容全面,故D項不正確。4.《二十世紀中國的崛起》指出:“一個民族的覺醒,通常要有兩個條件:第一,這個民族面對著或者經歷了以往沒有遇到過的嚴重危機,甚至整個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關頭,舊格局再也無法繼續保持下去。第二,還要這個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燒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奮起救亡,勇于變革,就可以改變目前的艱難處境。”下列能夠反映20世紀中國“舊格局再也無法繼續保持下去”和“奮起救亡,勇于變革”的史實是A.《馬關條約》和公車上書
B.瓜分狂潮和義和團運動C.《天津條約》和戊戌變法
D.《辛丑條約》和辛亥革命參考答案:D5.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古代城市興起,據《管子》載:“(臨淄)凡仕者近宮,不仕與耕者近門,工賈近市。”材料表明臨淄城市建設的主要特點是A.按人與自然親近的理念設立居住區 B.嚴格區分官營和私營手工業作坊區C.按居住地接近工作地設立居住區
D.嚴格區分貴族與平民的居住區參考答案: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提供的信息“凡仕者近宮,不仕與耕者近門,工賈近市”和所學史實說明了按職業劃分居住地,故選C項。A、B、D三項與材料的意思不符。6.從下列近代中國人根據辛亥革命時期社會形勢創作的宣傳漫畫中,我們可以獲取的歷史信息有
①武昌起義后各地紛紛響應②革命隱藏著失敗的危機③革命派大力弘揚民權
④民主政治得以實現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參考答案:A7.毛澤東提出中間地帶,最初是指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亞非拉國家。20世紀60年代,“中間地帶”內涵發生了變化,不但包含亞非拉國家,還包含歐洲為代表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這種變化的主要背景是A.冷戰擴展到亞洲地區B.中美關系趨向正常化C.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D.中國周邊環境的惡化參考答案:D【詳解】20世紀60年代,毛澤東的“中間地帶”內涵發生了變化,不但包含亞非拉國家,還包含歐洲為代表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這一思想后來發展為“三個世界”的劃分,這是針對美蘇霸權的國際反霸統一戰線。這一思想的主要背景是中蘇關系惡化,美國發動越南戰爭威脅中國安全,即中國周邊環境的惡化,故D項正確;此時美國在亞洲地區搞的是熱戰,故A項錯誤;中美關系趨向正常化是在1972年,故B項錯誤;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是在90年代初兩極格局解體后,故C項錯誤。【點睛】“背景”類的選擇題要緊扣時間,調動所學知識知識。本題由材料的時間聯想到二十世紀60年代中國外交的國際環境即可。8.《十二銅表法》規定:“債權人可將無力償還的債務人交付法庭判決,直到將其戴上足枷、手銬,甚至殺死或賣之為奴。”這一規定旨在(
)A.保護私有財產
B.保障平民利益C.促進社會公平
D.維護法律尊嚴參考答案:A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信息的理解。依據材料信息可知羅馬法保護債權人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故選A。B項說法錯誤,《十二銅表法》,是維護貴族利益的,但是由于有了成文法就可以按律量刑,在客觀上也維護了平民的利益;C項正確,但是說法太籠統;D項材料未體現。考點:古代希臘羅馬政治制度·羅馬法·原則9.1918年后,西方各國對蘇聯采取了敵視和封鎖政策。但1931年,美國出口的機器設備中,有50%賣給蘇聯。1929年~1930年,英國機器出口總量的70%銷往蘇聯,而1932年竟高達90%。這種變化表明當時A.蘇聯新經濟政策產生了一定效果 B.美英肯定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效用C.美英以鄰為壑,轉嫁危機至蘇聯 D.經濟危機淡化了意識形態的沖突參考答案:D本題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危機,旨在考查學生對運用所學歷史主干知識準確解讀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9~1933年發生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應是擺脫經濟危機的需要讓西方各國改變了對蘇聯采取的敵視和封鎖政策。A、B、C三項表述都不符合題意,均排除;D項表述符合題意,正確。10.下圖是根據付筑夫《中國經濟史論叢》整理而成的中國古代經濟發展趨勢圖,根據此圖分析,影響古代經濟宏觀變動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形勢的穩定情況 B.商品經濟的發展態勢C.耕作工具的根本變革 D.土地兼并的劇烈程度參考答案:參考答案:A試題解析:本題重在注意時間信息。184-589年正處于東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因為戰亂故而經濟發展指數下降。589-754,960-1279恰恰是隋唐和宋元時期,因為此時是大一統和中央集權,故而經濟發展穩中有升。故A符合題意。BCD無關。11.下圖漫畫載于2018年3月9日美國報刊漫畫家協會網站,題目是《自筑壁壘》,它從深層次說明了A.當今世界單極格局仍不可動搖B.中美兩國的核心利益矛盾突出C.推動全球化發展進程任重道遠D.貿易保護主義讓美國陷入孤立參考答案:C漫畫的寓意是美國推行貿易保護主義,“自筑壁壘”阻礙經濟全球化進程,說明推動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進程任重道遠,故C項正確;材料沒有反映政治格局,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中美矛盾,排除B項;材料沒有反映“美國陷入孤立”,排除D項。12.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細微地描寫了賈府的洋貨使用。第40、59回,鳳姐用以包裹銀箸、黛玉用以包裹匙箸的洋巾,寶玉的俄羅斯國出品的雀金裘氅衣。第105回,抄家時沒收的洋灰皮、洋呢、嗶嘰、姑絨、天鵝絨等呢料。材料主要反映了清朝中期
A.外國商品大量涌入中國
B.官宦人家使用外國奢侈商品C.進口洋貨主要是紡織品
D.外國商品豐富中國民眾生活參考答案:B13.1819年,在一位去世偉人的訃告中,對他的科技貢獻有著這樣的贊頌:“它武裝了人類,使虛弱無力的雙手變得力大無窮,健全了人類的大腦以處理一切難題。它為機械動力在未來創造奇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位偉人的最大貢獻是A.研制成了發電機
B.發明了內燃機C.發明水力織布機
D.改良了蒸汽機參考答案:D14.右邊是《1957~1960年工業、農業總產值》示意圖,對其解讀最為恰當的是(
)A.中共八大的正確決策調動了全國人民的積極性B.人民公社化運動嚴重挫傷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C.“八字方針”的提出促使國民經濟形勢開始好轉D.“大躍進”導致了工農業生產比例嚴重失調參考答案:D15.中國古代某位思想家曾說:“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此人可能是:A.孔子B.老子C.墨子D.韓非子參考答案:B
16.光榮革命以后,仍有一些英王掌握實權,其中尤以喬治三世為甚。在他統治時期,沒有一個首相能夠完全擺脫他的控制。對這段材料解讀無誤的是(
)A.光榮革命的妥協必然導致此后果B.君主立憲政體確立絕非一蹴而就C.英國首相曾喪失制約君主的能力D.《權利法案》已經變成一紙空文參考答案:參考答案:B試題解析:西方代議制的確立與完善經歷了一個漫長過程。光榮革命后議會對君權的制約是逐步發展演變的,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其他三項說法錯誤。17.據《清季外交史料》所記,“主權”概念最早出現在1860年代,從1875年至1894年,每100頁文件只出現1次“主權”一詞;從1895到1899年,每100頁出現2.5次;從1900年到1901年,每100頁出現8.8次;從1902年到1910年,每100頁出現22次左右,其中1909年每100頁出現37次。該史料反映出A.“主權”一詞使用頻度與近代社會變遷相關B.洋務運動催生了國人“主權”意識的出現C.維新變法運動促使民眾“主權”意識高漲D.辛亥革命推動了“主權”一詞的廣泛使用參考答案:A從材料可以看出,進入近代化社會后,“主權”一詞出現頻率越來越高,“主權”一詞使用頻度與近代社會變遷相關,故選A;洋務運動與催生了國人“主權”意識無關,排除B;維新變法與辛亥革命只是階段性,排除C,D。18.有人以“從搖籃到墳墓的全面照顧”來形容1948年以來的英國國民所享有的福利政策。二戰后,西方發達國家在生產力發展的基礎上確立并完善了社會福利制度。以下對“福利國家”的認識,正確的是①緩和社會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階層的生活②擴大社會消費,從根本上激發了工人積極性③造成財政赤字,加劇了國家財政負擔④調整生產關系,反映了資本主義新變化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參考答案:B19.下表是蘇聯1930-1931年糧食產量和糧食出口量統計表,從中可以得出的結論是A.農民為國家工業化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B.農業投入不足造成糧食供不應求C.余糧收集制損害了農民利益,影響了農業生產的發展D.農業集體化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極性參考答案:A由題干可知,1930年至1931年,蘇聯糧食產量明顯降低;但蘇聯糧食出口量仍在增長,以換取更多國家工業化建設的資金,說明人民為了國家的工業化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A項正確。題干中沒有體現出農業投入不足的內容,排除B。余糧收集制屬于戰士共產主義政策的內容,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C。題干中沒有反映農業集體化和農民生產積極性的內容,排除D。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為A。20.十六世紀末,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華時,攜帶一幅世界地圖,因中國的位置在圖中偏西,遭到了明朝士大夫的嚴厲斥責。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是(
)A.閉關鎖國政策
B.儒家的中庸思想
C.自然經濟影響
D.君主專制制度參考答案:C21.民國“名記”第一人黃遠生認為:“蓋吾人須知,新舊異同,其要點本不在槍炮工藝以及政法制度等等,若是者猶滴滴之水、青青之葉,非其本源所在。本源所在,在其思想。”黃遠生的觀點支持A.魏源的思想
B.嚴復的觀點C.陳獨秀的思想
D.毛澤東的思想參考答案:C22.毛澤東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寫道:過去農村是土豪劣紳的天下,如今“城里、鄉里、工會、農會、國民黨、共產黨無一不有執行委員,確實是委員世界”。孫中山遺囑中的“自由”、“平等”“三民主義”,農民日常也都會說。這反映出當時A.政治變革推動了基層社會嬗變B.農民已經成為了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C.新意識形態在民眾中得以確立D.國共領導的農民運動取得了重大成果參考答案:A【詳解】依據材料“過去農村是土豪劣紳的天下,如今‘城里、鄉里、工會、農會、國民黨、共產黨無一不有執行委員,確實是委員世界’”、“孫中山遺囑中的‘自由’、‘平等’、‘三民主義’,農民日常也都會說。”可知,國民革命運動的發展對基層民眾的政治觀念及生活產生了影響,推動了基層社會的嬗變,因此A選項正確。B選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是政治變革對基層社會的影響,并未說明農民已經成為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C選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是政治變革對基層社會的影響,并未涉及意識形態的變化;D選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是政治變革對基層社會的影響,并未說明農民運動取得了重大成果。故正確答案為A選項。23.梁啟超在《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勢》中曾評說道:“孔北老南,對壘互峙,九流十家,繼軌并作。……非特我中華學界之大觀,亦世界學史之偉跡也廠這種壯觀的歷史場面的出現,其歷史條件包括(
)①經濟基礎的變革
②階級關系的變化
③對外交往的頻繁
④政治上的割劇紛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參考答案:C24.美國學者謝弗在其著作中說:“在唐朝統治的萬花筒般的三個世紀中,幾乎亞洲的每個國家都有人曾經進入這片神奇的士地……前來唐朝的外國人中,主要有使臣、僧侶、商人這三類人。”對此材料理解準確的是唐朝()A.實行開明包容的文化政策
B.是東西方文明交匯的中心C.科技文化發城領先于世界
D.鼓勵中外商人的貿易交流參考答案:材料不涉及到文化政策,故A項錯誤;根據材料“幾乎亞洲的每個國家都有人曾經進入這片神奇的士地”是東西方文明交匯的中心得出,故B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到科技文化的發展水平,故C項錯誤;根據材料“主要有使臣、僧侶、商人這三類人”得出中外商人的貿易交流只是其中一方面,故D項錯誤。B25.法國歌謠《兩只老虎》傳入中國后衍生出多個版本的歌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近代中國的革命話語。下列歌詞版本產生于國民革命時期的是
(
)A.“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B.“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C.“打倒老蔣,打倒老蔣,除軍閥!除軍閥!”D.“打倒日本,打倒日本,除漢奸!除漢奸!”參考答案:A26.“從這污穢的陰溝里泛出了人類最偉大的工業溪流,肥沃了整個世界;從這骯臟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純正的金子。人性在這里獲得了最充分的發展,也達到了最為野蠻的狀態;文明在這里創造了奇跡,而文明人在這里幾乎變成了野蠻人。”這是1835年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對英國工業革命城市曼徹斯特的評論。對文明人變成“野蠻人”的理解最準確的是()A.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財富
B.工業革命造成環境污染C.工業革命推動了殖民掠奪
D.工業革命使人變得貪婪參考答案:B27.在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轉軌的過程中,清政府隕落了。但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清政府也不斷地進行自我拯救,力求跟上工業文明的腳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海禁政策的實施表明清政府自我拯救的決心B.洋務運動的開展說明清政府完成了自我拯救C.維新變法運動使自我拯救深入到制度的層面D.護國運動加速了清政府自我拯救的步伐參考答案:C28.有學者說:“在此以后,外國滲透的方式從外貿領域擴大到投資、生產、銷售、金融各個領域,直接改變原有的‘小農—手工業生產方式’,使中國在經濟上和財政上都日益陷入對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這一狀況產生的原因,應首選的不平等條約是A.《馬關條約》B.《天津條約》
C.《南京條約》D.《辛丑條約》參考答案:A《馬關條約》。從材料“在此以后,外國滲透的方式從外貿領域擴大到投資、生產、銷售、金融各個領域”可以看出西方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從商品輸出為主到以資本輸出為主的轉變,《馬關條約》反映了西方列強資本輸出的要求。故選A。29.下表所列內容為中國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據此推斷該朝代是()表●國家官僚隊伍迅速擴大,文人階層膨脹●經濟管理機構明顯增多●印刷技術促進了教育的發展●分割職權使軍事將領們失去了主動性
A.漢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參考答案:C【試題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宋朝的政治經濟,旨在考查分析比較相關所學的能力。根據題干中文人階層膨脹可知該時期重文輕武,分化事權導致機構膨脹,北宋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等可知這是宋朝時期的社會狀況,符合題意的是C項,ABD項不符合時代特征。30.西漢時期,業主開墾荒地而獲得土地,并無買賣交易發生,但業主也要模仿土地買賣文契,刻石立碑,說土地是從“東王公”“西王母”“山公”“土公”等杜撰的神話人物手里買來的。上述現象表明西漢時期A.尊重業主對土地的所有權
B.鼓勵土地買賣C.封建土地所有制開始確立
D.禁止開墾荒地參考答案:A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經濟現象能夠透視出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北宋首都開封的商業街區分布和長安、洛陽明顯不同,不再限定在“坊市”之內,而是分布在全城……。“每交易,動即千萬,駭人聞見”。……城區有通宵營業的地方,形成夜市和曉市,如州橋夜市。……城市還有一種瓦子,集中著各種雜技、游藝、茶樓、酒館,這種瓦子全城有五六處。開封城飯館、酒樓非常多,全城有大酒樓72處,更多的是招待客商(住宿)的邸店……。——袁行霈《中華文明史》材料二明朝出現“燕趙、秦晉、齊梁、江淮之貨日夜商販而南,蠻海、閩廣、豫章、楚湘、歐越、新安之貨日夜商販而北”。縉紳官僚,此時也多“以貨殖為急”,或開官店,或營高利貸,或販鹽走私。……達官顯貴、親王公侯、外戚權閹也往往借勢經商,皇家也開有皇店。——齊濤《中國古代經濟史》明嘉靖四年規定,凡是雙桅海船,統統扣留,即使不是販賣番物(外國貨物),也以番物論,俱發戍衛邊,……。——《中國古代經濟通史》材料三中國近代工業統計資料1913年)
年代商辦官辦或官商合辦外商企業設廠數資本(千元)設廠數資本(千元)設廠數資本(千元)1872~1894年5346971916196103280001895~1913年463908018628469136103153(1)材料一描述了北宋城市發展的哪些現象?(2)材料二反映的現象對經濟發展會產生怎樣的影響?(3)依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分析中國近代工業發展的狀況及其原因。
參考答案:(1)商業活動不受地域限制;商品交易量很大;商業活動不受時間限制;出現許多娛樂場所;出現大量服務性行業;出現許多流動人口。(2)有利于促進全國性市場形成,有利于改變輕商的觀念;但貴族皇族壟斷商業將破壞商品經濟的公平競爭,海禁政策阻礙對外貿易發展。(3)狀況:近代工業不斷發展,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發展迅速,外國資本主義企業占據優勢。原因: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外國資本主義侵略,中國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體。【詳解】本題考查北宋城市的發展、明朝時期的商業發展和政策的變化,以及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聯系所學解決問題的能力。(1)北宋城市發展的現象,可以根據材料中的“不再限定在‘坊市’之內,而是分布在全城”“城區有通宵營業的地方,形成夜市和曉市”“城市還有一種瓦子,集中著各種雜技、游藝、茶樓、酒館”“更多的是招待客商(住宿)的邸店”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2)根據材料中的“燕趙、秦晉、齊梁、江淮之貨日夜商販而南,蠻海、閩廣、豫章、楚湘、歐越、新安之貨日夜商販而北”“達官顯貴、親王公侯、外戚權閹也往往借勢經商,皇家也開有皇店”“凡是雙桅海船,統統扣留”等信息可以看出,一方面商業的發展有利于促進全國性市場形成、改變輕商的觀念,另一方面貴族皇族壟斷商業將破壞商品經濟的公平競爭,而海禁政策會阻礙對外貿易的發展。(3)中國近代工業發展的狀況,可以從表格中的數據變化分析得出。從材料中的時間信息可以看出,這一時期中國近代工業發展的原因是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以及外國對中國的資本輸出導致中國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體。32.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材料一
第三,瓜分德國殖民地。條約規定剝奪德國全部海外殖民地,由主要戰勝國以“委任統治”形式予以瓜分。根據國際聯盟盟約第22條的委任統治文件,太平洋的德屬新幾內亞和赤道以南除德屬薩摩亞和那盧以外的群島歸屬澳大利亞;赤道以北原德屬馬紹爾群島、加羅林群島和馬里亞納群島為日本所得;那盧島名義上委托于英國,實由澳大利亞統治;薩摩亞分給新西蘭。德屬西南非洲交給南非聯邦;多哥和喀麥隆由英、法共同瓜分;德屬東非(坦噶尼喀)歸屬英國;干達—布隆迪地區劃歸比利時。——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現代卷》
材料二
對1904年由于日本背信攻擊(日俄戰爭)所受侵害的帝俄舊有權利,應予恢復。如:(a)庫頁島南部及其鄰近的一切島嶼均須歸還蘇俄;(b)維護蘇俄在大連商港的優先權益,并使該港國際化;同時恢復旅順港口俄國海軍基地的租借權;(c)中蘇設立公司共同經營合辦中東鐵路、南滿鐵路,并保障蘇俄的優先利益。同時維護中華民國在滿洲完整的主權。千島群島讓與蘇俄。——摘編自1945年2月《雅爾塔協定》(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兩則材料的共同之處。(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二戰后大國力量對比的變化對國際關系的影響。(9分)參考答案:考試要點: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的和平;雅爾塔體制下的冷戰與和平試題分析:(1)依據材料一中“海外殖民地被戰勝國分配”“剝奪德國全部海外殖民地,由主要戰勝國以“委以統治”形式予以瓜分“以及材料二中“維護中華民國在滿洲完整的主權。千島群島讓與蘇俄”的信息從“處理戰敗國、瓜分殖民地以及國際新格局”的角度回答。(2)結合所學從“國際力量對比”“美國霸權確立”以及兩極格局形成角度回答影響。參考答案:(1)共同:都涉及對戰敗國進行處置;都涉及瓜分海外殖民地;都在其基礎上形成了新的國際關系格局(8分)(2)影響:二戰改變了大國力量的對比:西歐衰落;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蘇聯成為唯一能與美國抗衡的政治軍事大國,故二戰后國際關系的重心由西歐轉向美國和蘇聯。(7分)33.【中外歷史人物評說】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出生于京劇世家,祖父梅巧玲是清末著名旦角演員,伯父梅雨田是京劇胡琴演奏家……梅蘭芳在其五十余年的藝術生涯中,不但把京劇生旦凈末丑的優秀唱腔作為學習的藍本,還向中國的曲藝學習,向國外的歌劇和芭蕾舞劇學習……首創京劇唱腔南都子,在京劇的表演、服飾道具方面都有自己獨特的處理方法…梅蘭芳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訪問日本,1930年訪問美國,1935年和1952年兩次訪問蘇聯進行演出,獲得盛譽,并結識了眾多國際著名的藝術家、戲劇家、歌唱家、舞蹈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股票知識入門培訓
- 項羽之死說課課件
- 項目介紹框架課件模板
- 音樂鑒賞說課課件
- 音樂課件介紹
- 汽車配套產業基地項目人力資源管理方案(參考范文)
- 2025年貓爬架項目發展計劃
- 2025年組織毒活苗合作協議書
- 物業樓宇入伙流程
- 2025年多路信號老化檢測系統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年鉗工(技師)職業技能鑒定試題庫
- 3D打印介紹課件
- 團建桌游游戲活動方案
- 教育培訓宣傳課件
- 大學招生宣傳工作規范制度?
- 輿情監控處置管理制度
- 低空經濟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與戰略路徑
- 藥品生產偏差管理制度
- 貴州省2025年中考第三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含答案)
- 水廠易制毒管理制度
- 2025-2030年中國西餐廳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前景預測與戰略規劃研究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