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高分子材料-2009_第1頁
液晶高分子材料-2009_第2頁
液晶高分子材料-2009_第3頁
液晶高分子材料-2009_第4頁
液晶高分子材料-2009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液晶高分子

Liquidcrystals1前言2液晶的分類3液晶高分子的結構4液晶高分子的特性5液晶高分子的應用6液晶高分子的進展1前言

液晶(Liquidcrystals)是兼有液體和晶體兩方面性質的奇異的功能材料。液晶的發現很早,可以追溯到1880年,奧地利植物學家萊尼茨爾(F.Reinitzer)在研究膽甾醇類化合物的植物生理作用中,發現膽甾醇苯甲酸酯有兩個熔點:145.5°C和178.5°C。這是一個新的現象,因為晶體應具有單一熔點。

萊尼茨爾將自己的發現和樣品交給了當時已很著名的德國物理學家萊曼(O.Lehmann)進行研究。萊曼使用偏光顯微鏡觀察膽甾醇苯甲酸酯在145.5~178.5°C范圍的光學性質時,發現已熔融的混濁粘稠液體具有雙折射現象,這是晶體所固有的特征。

于是萊曼定義這種集液體和晶體二重性質為一體的狀態為液晶態。這種狀態在有生命和無生命的體系中都是存在的,而且液晶材料具有溫度效應、電光效應、理化效應、磁效應、超聲效應等。

從液晶的發現經過來看,這種膽甾醇苯甲酸酯實際上就是一種膽甾相液晶。特征加熱熔成各向同性的液體,經冷卻又能回到液晶態出現一系列光輝奪目的彩虹色液晶的發現與此彩色現象密切相關在日常生活中,液晶材料正通過各種應用及其優異性能被愈來愈多的人所認識,如彩色液晶顯示器、各種傳感器等,這些主要是小分子液晶材料。

液晶應用的歷史卻比較短,于1960年左右才開始

1956年,Flory將其著名的格子理論用來處理溶致型高分子體系,推導出了剛性或半剛性高分子溶液的液晶相出現的臨界濃度。還記得此人嗎?

1966年,Dupont公司首次使用各向異性的向列態高分子溶液制備出了高強度、高模量的商品纖維——FibreB,使高分子液晶(liquidcrystallinepolymers)研究走出了實驗室。該種纖維的化學結構是聚對氨基苯甲酸,它很快又被結構為聚苯二酰對苯二胺的新的產品——Kelvar——所替代。Kevlar纖維的開發,激發了人們進一步研究剛性鏈高分子液晶的興趣。2液晶的分類

介晶態

(mesomorphicstate)近晶態(smecticstate)(層列型)向列態(nematicstate)膽甾型介晶態(cholestericstate)碟狀介晶態(discoticstate)。液晶的分類

近晶態是一種分層結構,即分子分層排列,而且分子的長軸垂直于層平面。在每一層中,分子并肩排列,造成每一層的厚度接近分子長度。

近晶型

向列態的典型結構特征是沒有分層結構,有序狀態完全是由組成分子的長軸選擇某一方向為優先方向排列而形成的。當其作為液體流動時,流動方向即是此擇優取向的方向。

向列型平均方向層列相的一種紋理層列型之錐扇紋理向列相向列相向

相層列相中之TGB結構

膽甾型介晶態的結構也具有層狀結構,其分子長軸方向是平行于層平面的,而且每一層中只是一維有序,如同向列態結構。膽固醇型膽固醇相之指紋結構

向列相薄層:介面力與液晶彈性力競爭之結果膽固醇相液晶懸浮在高分子當中的液晶

碟狀介晶態直到1977年才被Chandrasekhar等人發現,構成它們的基元多為扁平碟子狀。看來,液晶不是全為棒狀結構

高分子液晶具有以上四種結構形態,其中,以具有向列態或近晶態的高分子較多,也是人們較為感興趣的高分子液晶。由于液晶相是一種有序結構,所以,凡是可以用于有序結構分析的方法都能用來表征液晶性質。例如,偏光顯微鏡、X-射線衍射和差熱分析等。

如何分析呢?3液晶的高分子結構

研究表明,能夠形成液晶的物質通常在分子結構中具有剛性部分,稱為致晶單元。

從外形上看,致晶單元通常呈現近似棒狀或片狀的形態,這樣有利于分子的有序堆砌。這是液晶分子在液態下維持某種有序排列所必須的結構因素。在高分子液晶中這些致晶單元被柔性鏈以各種方式連接在一起。

液晶的結構特征高分子液晶是由剛性部分和柔性部分組成。

剛性部分通常由兩個苯環或脂肪環或芳香雜環通過一個剛性連接單元連接組成。這個剛性連接單元的作用是阻止兩個環的旋轉。苯環脂肪環芳香雜環亞氨基(-C=N-)、反式偶氮基(-N=N-)氧化偶氮(-NO=N-)酯基(-COO-)反式乙烯基(-C=C-)致晶單元剛性連接單元

在剛性部分的端部還有一個柔軟,易彎曲的基團R。常見的R:-R,-CN,-X,-OR液晶分子結構舉例:ABB'ZZ'XY

CH3ONNOCH3OPAA如:

目前,高分子液晶的研究工作仍處于基礎研究階段,著重點仍放在結構與性能的關系上。已獲得的結果表明,造成液晶相出現的原因主要是下述兩條:(1)分子形狀的不對稱;(2)分子間作用力的各向異性。

通常采用的高分子液晶分類方法有兩種。一種從應用的角度考慮,將其分為

熱致型(thermotropicmesomophism)

溶致型(lyotropicmesomorphism);

另一種是從高分子的分子結構入手,將其分為

主鏈型(mainchain)

側鏈型(sidechain)

從使用情況來看,這兩種方法互相交叉。1.

主鏈中的介晶基元是由柔性鏈段間隔分開的主鏈型聚合物。引入柔性間隔的目的是要降低聚合物的熔點,使其在未分解前就能夠熔融,產生熱致液晶行為;或提高聚合物的溶解性,產生溶致液晶行為。

2.介晶基元是由聚合物主鏈的特殊構象形成的。這一類聚合物多屬天然大分子、生物大分子和一些具有溶致液晶行為的合成聚合物。主鏈型聚合物液晶材料主鏈型高分子液晶是指介晶基元處于主鏈中的一類聚合物材料。如聚芳香酰胺類、聚肽類、聚酯類等。4高分子液晶的特性

4.1

取向方向的高拉伸強度和高模量

最突出的特點是在外力場中容易發生分子鏈取向,在取向方向上呈現高拉伸強度和高模量。如Kevlar(七十年代,DuPont公司著名的纖維

Kevlar的問世及其商品化)的比強度和比模量均達到鋼的10倍。纖維可在-45℃~200℃使用。阿波羅登月飛船軟著陸降落傘帶就是用kevlar29制備的。

kevlar纖維還可用于防彈背心,飛機,火箭外殼材料和雷達天線罩等。

4.2

耐熱性突出由于高分子液晶的剛性部分大多由芳環構成,其耐熱性相對比較突出。如:Xydar(液晶聚合物屬于玻璃纖維或礦物填充塑料,具有卓越的流動特性)的熔點為421℃,空氣中的分解溫度達到560℃,其熱變形溫度也可達350℃,明顯高于絕大多數塑料。XYDAR

4.3

阻燃性優異

高分子液晶分子鏈由大量芳香環所構成,除了含有酰肼鍵的纖維外,都特別難以燃燒。如:Kevlar在火焰中有很好的尺寸穩定性,若在其中添加少量磷等,高分子液晶的阻燃性能更好。

4.4電性能和成型加工性優異

高分子液晶的絕緣強度高和介電常數低,而且兩者都很少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并導熱和導電性能低。由于分子鏈中柔性部分的存在,其流動性能好,成型壓力低,因此可用普通的塑料加工設備來注射或擠出成型,所得成品的尺寸很精確。KAPTON?聚酰亞氨薄膜Zenite?

LCP

樹脂高分子液晶墻/窗

5高分子液晶的應用

5.1

液晶高分子在信息儲存方面的應用帶有信息的激光束照射液晶存儲介質時,局部溫度升高,液晶聚合物熔融成各向同性的液體,從而失去有序度。激光束消失以后,又凝結成為不透光的固體,信號被記錄。液晶高分子用于存儲顯示壽命長、對比度高、存儲可靠、擦除方便,因此有極為廣闊的發展前景。高分子液晶信息貯存示意圖

5.2

氣體的檢測

液晶它能記錄有害氣體的濃度,并能精確測定漏氣部位,以保證安全。測量的靈敏度可達百萬分之幾。這對環境保護監測工作有重要價值.。例如膽甾液晶對不同有機溶劑氣體可顯示不同的顏色。膽甾液晶吸收溶劑氣體前后的顏色變化

Thechangeofcolouroncholetetizcrystallinepolymerindifferentabsorbedstates丙酮、苯、氯仿綠蘭苯、石油醚氯仿、氯甲烷紅蘭紅黃紅苯,三氯乙烯石油醚紅深紅紅氯仿、二氯甲烷深紅蘭膽甾烯基氯項目組成(%)吸收前顏色吸收的溶劑氣體吸收后顏色壬酸膽甾醇酯壬酸膽甾醇酯膽甾烯基氯膽甾烯基氯15805208025758020壬酸膽甾醇酯膽甾烯基氯壬酸膽甾醇酯混合膽甾型液晶及其顏色Thecolourandmixedcholesteticcrystallinepolymer

2080

2575

3070紅膽甾烯基氯(%)

膽甾烯基油烯基碳酸酯(%)

顏色5.3

精密溫度指示材料

向列型液晶和膽甾型液晶的混合物呈平行并順次扭轉的螺旋結構,而且其螺距隨溫度變化而發生顯著變化。

被測物體的表面溫度若有變化,液晶分子排列的螺距即發生變化,偏振光的旋轉角度也隨之發生變化,因而返回光的強度也會發生變化。人們利用此現象制造出微溫傳感器。5.4淺層腫瘤的診斷

用涂有膽甾型液晶的黑底薄膜,貼在病灶區的皮膚上,則能顯示溫度不到一度的彩色溫度變化圖。利用液晶診斷腫瘤、動脈血栓和靜脈腫瘤,以提供手術的準確部位,并能根據皮膚溫度的變化,以及交感神經系統的堵塞情況,以判斷神經系統及血管系統是否開放。5.5

高分子液晶顯示材料目前小分子液晶是主要的顯示材料。由于高分子的粘度比小分子液晶大得多,它的工作溫度,響應時間都不及小分子液晶。

但是液晶高分子在電場作用下從無序透明態到有序不透明態的性質使其理論上也可用于顯示器件,但目前尚未進入實際應用階段。

LCP適用于光纖二次被覆材料,以及抗拉構件和連接器等。如尤尼崎卡和三菱化學開發的PET系非全芳烴LCP,經改性后代替尼龍12作為光纖的二次涂層,由于其模量、強度均高,而膨脹系數小,從而降低了由光纖本身溫度變形而引起的畸形,以及使光纖不易出現不規則彎曲,減少了光信號傳輸中的損耗。組成顯示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左:電源控制部分;右:IC控制部分;下:防磁罩其中,IC控制部分的主要做用為轉換電腦傳入的顯示信號,并進行適當的調節與轉換,輸入給液晶面板。顯示器可不可以輸出正確的圖像,IC控制部分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這個過程看似簡單,但必須考慮到每片液晶面板是不同的,同樣信號的輸入不同面板的輸出有可能完全不同。所以,IC控制部分必須針對不同的面板做必要的調節,以確保顯示輸出的正確性。在調節的過程中,將涉及到亮度、對比度、均勻性補償、伽瑪等眾多顯示相關項,筆者就不再一一解析。電源控制部分的作用簡而言之是將交流電轉換成顯示器可用的穩定純凈的直流電。

一塊液晶面板的全部組成部分LED背光系統,歸根到底,就是許多LED燈炮組成的片狀發光體

LCP由于具有耐各種輻射以及脫氣性極低等優良的“外層空間性質”,可用作人造衛星的電子部件,而不會污染或干擾衛星中的電子裝置,還可模塑成飛機內部的各種零件,如采用Xydar可滿足長期在高溫下運轉的發動機零件的要求。利用Kevlar的強力,美國航空航天部門已大量用其作為高級復合材料,如波音777飛機每架用高級復合材料占總重的60%以上,其中大部分是DuPont公司的Kevlar49和149。液晶顯示器件有以下一些特點:①低壓微功耗②平板型結構③被動顯示型(無眩光,不刺激人眼,不會引起眼睛疲勞)④顯示信息量大⑤易于彩色化(在色譜上可以非常準確的復現)⑥無電磁輻射(對人體安全,利于信息保密)⑦長壽命(這種器件幾乎沒有什么劣化問題,因此壽命極長,但是液晶背光壽命有限,不過背光部分可以更換)

液晶學已成為一門新興科學技術,廣泛應用于當代各個工業部門。而且由于物質的液晶態結構普遍存在于生物體中,液晶結構及變化與生命現象之間的關系,也正在引起人們的重視。英國著名生物學家指出:“生命系統實際上就是液晶,更精確地說,液晶態在活的細胞中無疑是存在的”。

TN顯示模式原理動畫演示

SmecticC*

相液晶的分子排列。

d

本世紀六十年代中期以后,隨著微電子工業、航空工業、激光、微波以及全息照相等新技術的迅速發展,相應地也迫切需要使用一些對低能量激勵有靈敏反應的物質。特別是1968年RCA公司的海爾邁耶發現向列相液晶的透明薄層通電時會出現混濁象(即電光效應)以后,相繼發現了許多新型的電光效應。主鏈絲狀相液晶態固化誘導條帶織構日本科學振興事業團的橫山液晶微界面項目組日前成功開發出了記憶性液晶“三向穩定性向列液晶”,無需一直加電也能夠隨時保持色彩顯示。在配置于液晶面板TFT玻璃底板上的高分子膜,研究人員在3個方向上實施磨刷(Rubbing),即在將1個像素分割成160個左右領域的每個方塊上加工3個配向圖形(圖)。此次,采用在IPS模式中使用的液晶分子及電極制作出了單像素面板。1個方塊由3個區域構成,每個區域的磨刷方向各不相同

所謂的磨刷是指在液晶面板使用的高分子膜上,沿一定方向在表面上增加劃痕。目前在普通的液晶面板中,只沿一個方向磨刷、在一個方向設定能量穩定的配向圖形。在不給液晶加電的情況下,所有液晶分子均沿該配向圖形排列,畫面整體呈白色(標準白色)或黑色(標準黑色)。如果能夠設定2個以上能量保持穩定狀態的配向圖形,那么停止加電時,液晶分子就會沿相應的配向圖形停止。因此可以繼續顯示圖像。也就是說,可以作為記憶液晶使用。

STN型顯示器內部液晶導向分布示意圖

PDLC型液晶顯示器的顯示原理

“高分子散布型液晶顯示器”(Polymerdispersedliquidcrystaldisplay),簡稱“PDLC型液晶顯示器”。這種顯示器的液晶組件構造如圖所示。

高分子的單體(monomer)與液晶混合后夾在兩片玻璃中間,做成一液晶盒。這種玻璃與上面所用的相同,是表面上先鍍有一層透明而導電的薄膜作電極。但是不需要在玻璃上鍍表面配向劑。此時將液晶盒放在紫外燈下照射使個單體連結成高分子聚合物。在高分子形成的同時,液晶與高分子分開而形成許多液晶小顆粒。這些小顆粒被高分子聚合物固定住。

當光照射在此液晶盒上,因折射率不同,而在顆粒表面處產生折射及反射。經過多次反射與折射,就產生了散射(scattering)。此液晶盒就像牛奶一樣呈現出不透明的乳白色。

足夠大電壓加在液晶盒兩側的玻璃上﹐液晶順著電場方向排列,而使每顆液晶的排列均相同。對正面入射光而言,這些液晶有著相同的折射率n。

如果我們可以選用的高分子材料的折射率與n相同,對光而言這些液晶顆粒與高分子材料是相同的;因而在液晶盒內部沒有任何折射或反射的現象產生。此時的液晶盒就像透明的清水一樣。液晶高分子分子復合材料

液晶高分子分子復合材料(Molecularcomposite)是一種新型的高分子復合材料,其概念是由日本的Takayanagi和美國的Helminiak。等人差不多同時在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來的。它通常是指將纖維與樹脂基體的宏觀復合擴展到分子水平的微觀復合,也就是用剛性高分子鏈或微纖作增強劑,并以接近分子水平的分散程度分散到柔性高分子基體中的復合材料。液晶高分子分子復合材料的制備

(1)共沉淀法

(2)懸浮法

(3)原位聚合法

(4)原位復合法

(5)嵌段一共聚法①分子復合材料是短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向分子水平的延伸,因此要求增強劑應該是具有高的長徑比的剛棒狀分子。②熱致液晶高分子的微纖增強是一個顯微層次上的增強技術,在加工過程中形成纖維(所謂原位)。③由于增強劑的分散程度達到了分子級別,所以能夠充分發揮材料的協同效應。④由于液晶高分子分子復合材料通常是通過共聚或與極少量的硬段分子共混,其加工性能與基體的加工性能相當。⑤可用作熱塑性工程塑料,也可制成適合于不同用途的纖維和薄膜,可見液晶高分子分子復合材料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高熱變形溫度(HBT)LCP是信息技術(IT)產業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先進材料,主要用作接插件、連接器件、各種插口、線圈骨架、封裝材料、注射成型線路板、音響振動板、CB拾音器件、影碟機部件,因此在電腦、手機、通訊設備、音響設備等領域有重要應用。此外,在汽車領域、光纜領域、相機部件、化學裝置等也有重要應用。

通過塑料改性技術獲得高性能的塑料,比合成一種新樹脂要容易得多。可以說塑料改性技術及改性塑料制品的生產與應用已成為塑料工業中發展最快和最為活躍的領域。當前塑料改性技術中最具代表性的新技術是“原位復合技術”。

原位復合是指增強相不是在樹脂加工以前就有的,如玻璃纖維、碳纖維、芳綸纖維等,而是在加工過程中就地形成的。原位復合新技術改變了原有的填充、增強和共混改性的傳統觀念,被認為是廿世紀末塑料改性技術的重大進展之一。

在熔融加工過程中,液晶聚合物由于剛性或半剛性棒狀分子容易沿受力方向取向排列,形成足夠長徑比的微纖。這些微纖由于直徑小,比表面積大,易于與基體相接觸,可均勻地包絡在基體中,形成骨架和網絡,類似混凝土中的鋼筋,像宏觀纖維一樣起到承受應力和分散應力的作用,并且可以增強基體。而且由于宏觀纖維與基體相容性差,很難均勻混合,易于分層,存在界面缺陷,所以原位復合的效果大大優于玻璃纖維等宏觀纖維的增強效果。

耳機部件照相機快門板

液晶高分子分子復合材料將液晶高分子的特性如鏈剛性,大的長徑比,高取向性,優秀的耐熱性等和其他復合成分的有用性質結合起來,有利于改善材料的性能,擴大材料的應用領域。另外分子復合材料在加工性和性能方面也有許多潛在的優點。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液晶高分子分子復合材料將具有更加喜人的發展前景。6高分子液晶的發展前景

細胞膜中的磷脂可形成溶致型液晶;構成生命的基礎物質DNA和RNA

屬于生物性膽甾液晶,它們的螺旋結構表現為生物分子構造中的共同特征;植物中起光合作用的葉綠素也表現液晶的特性;大多數生物體組織,如腦、神經、肌肉、血液等和生命現象關系密切的主要組織是由溶致性大分子液晶構成的。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將逐漸掌握蛋白質、核酸、酶和類脂化合物的合成,并了解生物體活動中使這些大分子發生結構相變的環境,即形成液晶的環境,從而合成或“加工”出各種生物體組織,進而能夠得到各種人造器官、人造血液,為人類服務。另一方面,人們可以細胞為藍本,設計并制造出具有自檢測、自判斷、自結論和自指令的新型“智能”材料,應用于人類生命活動中。謝謝!

側鏈液晶高分子

液晶高分子與其它高分子材料相比,液晶高分子有液晶相所特有的取向序和位置序;與普通低分子液晶化合物相比,液晶高分子又具有高分子化合物的結構和功能特性,如具有高分子量等。

高分子化合物的功能特性和液晶相序的有機結合賦予了液晶高分子以鮮明的個性和特色,以高強度、高模量、低熱膨脹率、耐輻射和化學藥品腐蝕等優異性能開辟了特種高分子材料的新領域。在機械、電子、航空航天等領域的應用已嶄露頭角,目前正向生命科學、信息科學、環境科學蔓延滲透,并將波及其它科技領域。液晶高分子的研究進入了高潮,已成為國際上的一個重要熱點。主要內容1側鏈液晶高分子定義

2側鏈液晶高分子的合成方法

3新型側鏈液晶高分子的結構形式及特性4基于SCLCP的新型材料1側鏈液晶高分子定義

側鏈液晶高分子(SCLCP)是液晶基元位于高分子側鏈的一類液晶高分子,該類液晶高分子的主鏈與液晶基元側鏈相互獨立,并將體現在液晶基元上的有序液晶性與體現在主鏈上的高分子無序性有機地統一在側鏈液晶高分子中。

側鏈液晶高分子可按不同的方法分類。按照形成液晶的方法,可分為熱致側鏈液晶高分子、溶致側鏈液晶高分子;按液晶的形態可分為近晶型、向列型、膽甾型等;從主鏈的化學特征看,主鏈可分為碳鏈、元素有機鏈和雜鏈;主要選用的側鏈有席夫堿、偶氮苯、氧化偶氮苯、芳香酯、聯苯、環己烷、二氧六環、膽甾體等。

側鏈液晶高分子盡管各種各樣,但都有共同的結構特征:即由主鏈、柔性間隔基、剛性介晶基元及端基四部分組成。各部分對能否形成液晶、液晶態的種類及相變溫度均有影響。可以通過選擇四部分的不同組合,對SCLCP的種類和性能進行設計。近年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變分子結構,以得到性能各異的側鏈液晶高分子,滿足不同的需要。2側鏈液晶高分子的合成方法

側鏈液晶高分子的合成方法可分為加聚、縮聚、接枝反應(又稱聚合物改性)。其中,加聚、接枝反應兩種方法最為常見。

2.1加聚反應

利用含有剛性介晶基元同時又含有雙鍵的單體進行加聚反應是制備側鏈液晶高分子的最簡便的方法。按反應機理又可分為三類:自由基聚合、陰離子聚合和陽離子聚合。

丙烯酸酯類側鏈液晶高分子通常由含剛性介晶基元和雙鍵的丙烯酸酯單體在引發劑作用下通過自由基聚合或與普通的丙烯酸酯進行自由基共聚反應制得。液晶單體由剛性的有機醇(酚)與丙烯酰氯經酰化反應合成。

鄒友思等通過該路線合成了一種新型的側鏈液晶高分子:

該類聚合物也可以通過基團轉移聚合獲得。基團轉移聚合作為一種新的加聚方式,為丙烯酸酯類極性單體在室溫下的控制聚合開辟了新的途徑。

2.2縮聚反應采用縮聚反應制備側鏈型液晶聚合物的單體必須既含有介晶基元又具備能參與反應的雙官能基團。由于這一類單體品種很少,所以較少采用。

利用這種方法可以制備在高分子主鏈中含有雜原子如硅、氧、氮的雜鏈液晶聚合物,還可制得主鏈上和側鏈上都含有介晶基元的混合結的液晶高分子,如:

2.3聚合物接枝反應參與接枝反應的聚合物主鏈中應有可接枝點即有活性基團,作為側鏈的分子則必須是帶有能與主鏈官能團反應的介晶基元,這種反應也稱為聚合物改性。

典型的聚合物改性是聚硅氧烷和烯類介晶單體反應,以鉑為催化劑制備聚甲基硅氧烷類側鏈液晶高分子:

和前兩種反應相比聚合物接枝反應有以下優點:(1)用已知的高分子作起始物合成液晶,所得到的側鏈液晶高分子的結構、聚合度是已知的;(2)可以合成其它方法不易實現的含有特殊結構的非典型液晶高分子。如下列側鏈液晶高分子用加聚的方法難以實現,但可用接枝法制備:

3新型側鏈液晶高分子的結構形式及特性3.1SCLCP配合物3.2剛性側鏈液晶聚合物3.3手性SCLCP3.4液晶離聚物3新型側鏈液晶高分子的結構形式及特性

3.1SCLCP配合物近幾年,隨著人們研究的深入和領域的拓寬,工作集中于利用非共價鍵的分子相互作用,以分子間相互作用為基礎通過分子識別和自組裝過程,將小分子液晶基元引入高分子中,形成具有超分子結構的側鏈液晶高分子,為側鏈液晶高分子的研究提供了一個制備具有超分子結構的SCLCP配合物的新手段。配合物中的液晶基元是在非共價鍵力作用下,通過一個分子識別,自組裝過程引入到主鏈上而形成的有序的超分子結構,其非共價鍵力有如下幾類。

1.氫鍵由于其穩定性和方向性,是SCLCP中最重要的一種組裝方式。

2.電子給體與電子受體的作用存在于極性基團和非極性基團之間的這種作用,不僅會誘導液晶態,而且能增加不同類型分子的相容性。3.離子間相互作用。4.偶極誘導這類液晶高分子中,沒有棒狀等典型液晶基元,但其側鏈分子中有極性基團或雙親性結構,通過偶極作用,側鏈排列成有序結構。

3.2剛性側鏈液晶聚合物剛性側鏈液晶聚合物(甲殼型液晶高分子,Mesogen-JacketedLiquidCrystalPolymer,簡稱MJLCP)概括了一類新的液晶高分子,分子中的剛性液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