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培訓課件_第1頁
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培訓課件_第2頁
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培訓課件_第3頁
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培訓課件_第4頁
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培訓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

辨證論治是中醫學的特點和精華。對疾病進行辨證診斷,是中醫診斷應有的、特殊的內容,它是治療立法處方的主要依據。掌握了辨證論治,即使沒有明確病名診斷,或者雖有病名診斷而目前對該病尚乏特殊療法,運用辨證論治,也能對這些疾病進行治療。1/7/20232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第七章八綱辨證

表、里、寒、熱、虛、實、陰、陽八綱,是中醫辨證的綱領,并且較為突出地反映了中醫學的辨證法思想。因此,學習和掌握八綱辨證,對整個辨證體系的學習和運用具有指導性意義。1/7/20233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內容提要:

第一節八綱辨證的概念與源流

第二節八綱基本證候

第三節八綱證候間的關系

第四節八綱辨證的意義1/7/20234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目的要求】

1.掌握八綱辨證的概念。掌握八綱各綱證候的概念、臨床表現、臨床類型。

2.掌握表證與里證、寒證與熱證、虛證與實證的鑒別要點。

3.掌握陰陽辨證的具體內容,陽虛證、陰虛證、陰盛證、陽盛證、亡陽證、亡陰證的概念及臨床表現及鑒別。

4.熟悉八綱之間的錯雜、轉化、真假及八綱辨證的意義。

5.了解八綱辨證的發展情況及研究進展。

6.初步學會對臨床病例進行八綱辨證。

1/7/20235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重點與疑難點】

(一)重點:1.八綱基本證候的臨床表現及鑒別。

2.證候錯雜、轉化、真假的內容。(二)疑難點:

1.虛實真假的正確鑒別。2.對寒熱真假的正確理解與證候鑒別。3.正確理解里邪出表、里證出表、里病出表等概念上的差別。4.理解“表虛”的疾病本質并非屬虛。

5.理解寒熱真假并不屬寒熱錯雜。6.應如何正確理解表證的病位?1/7/20236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學習時數】

7學時【概念辨析】1.表里證鑒別要點2.寒熱證鑒別要點3.亡陽證與亡陰證的辨別要點

1/7/20237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第一節

八綱辨證的概念與源流

一、八綱辨證概念

八綱,就是表、里、寒、熱、虛、實、陰、陽八個辨證的綱領。

醫生對通過診法所獲得的各種病情資料,運用八綱進行分析綜合,從而辨別病變位置的淺深,病情性質的寒熱,邪正斗爭的盛衰和病證類別的陰陽,以作為辨證綱領的方法,稱為八綱辨證。1/7/20238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

中醫學在歷史上所形成的辨證分類方法有多種,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八綱辨證。八綱是從各種具體證候的個性中抽象出來的帶有普遍規律的共性,即任何一種疾病,從大體病位來說,總離不開表或里;從基本性質來說,一般可區分為寒與熱;從邪正斗爭的關系來說,主要反映為實或虛;從病證類別來說,都可歸屬于陽或陰兩大類。1/7/20239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表里——辨病位的淺深寒熱——辨病情的性質虛實——辨邪正斗爭的盛衰陰陽——辨病證的類別1/7/202310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

因此,疾病的病理變化及其臨床表現盡管極為復雜,但運用八綱對病情進行辨別歸類,則可起到執簡馭繁的作用,所以八綱是辨證的綱領。1/7/202311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

用系統論狀態概念表達八綱或八綱證的觀點,實際上近幾年一些學者也加以采用,如錢學森1986年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中醫現代化討論會上說:“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是用系統科學的觀點來研究中醫的證……我說中醫的‘證’從系統論的觀點看是人體功能態”。1/7/202312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值得提出的是:(1)八綱是從各種具體證候的個性中帛象出來的帶有普遍規律的共性。(2)八綱辨證是從各種辨證方法中概括出來的共性,是各種辨證的總綱。(3)八綱辨證較突出地反映了中醫學的辨證法思想,,同時亦反映了人類思維的兩個發展階段——形式(模式)邏輯和辨證邏輯1/7/202313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面向21世紀的中醫傳統醫學文摘提出:八綱是機體典型反應狀態的概括,其理由是:1.八綱辨證的對象是整體的病人,可以看作是一個系統。2.從現代系統分析法看,八綱辨證要通過望、聞、問、切,醫生通過這四診搜集到的感性材料都是病人這個系統的“輸出”,是該系統對致病動因作出“反應”的外部表現。1/7/202314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

3.在中醫學形成的初期階段使用黑箱式措施以各種不同的治療措施作為該系統的“輸入”,觀察哪種“輸入”能改變癥狀體征等“輸出”。4.控制論將問題分為四類,而八綱辨證論治問題正好是這類問題。——摘自“八綱的現代理解和研究展望”《中國中西醫雜志》1997,(12):7111/7/202315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二、八綱辨證源流《內經》中并無“八綱”這一名詞,但其具體內容已有散在性論述《傷寒雜病論》中,已具體運用八綱對疾病進行辨證論治到了明代,八綱辨證的概念與內容,已為許多醫家所重視和接受

明代.張景岳《景岳全書》提出“二綱六變”近代.祝味菊《傷寒質難》提出“八綱”一詞1/7/202316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醫林改錯》:“促景治傷寒,著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然究其大根,無出乎于表里虛實陰陽寒熱,八者而已。”。《景岳全書·傳忠錄》:“陰陽篇”、“六變篇”,即所謂“二綱六變”。…………1/7/202317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第二節八綱基本證候

表證與里證,寒證與熱證,虛證與實證,陰證與陽證,是四對既通過對立又相互有聯系的八個方面證候,各自都不是一個完整具體的證。1/7/202318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一、表里辨證

表里辨證中,表與里是用以概括、辨別病變位置和病勢趨向的一對綱領,適應于外感病,尤其是傷寒與溫病之初期。1/7/202319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表里是辨別病位外內淺深的一對綱領。

表與里是相對的概念。從病位上看,外有病屬表,病較輕淺;內有病屬里,病較深重。從病勢上看,外感病中病邪由表入里,是病漸增重為勢進;病邪由里出表,是病漸減輕為勢退。任何疾病的辨證,都應分辨病位的表里,而對于外感病來說,其意義則尤為重要。

1/7/202320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

表與里一對相對的概念,應理解其內涵,即:(1)表與里是病位的總稱,其實質當包括人體的各個部位。(2)病位的多元性,也就是說人體內可同時存在著若干個病位(如原發與繼發,主病位與次病位等);(3)定病位的必要性:沒有準確的定位,就沒有正確的診斷。(4)定病位的根據和方法。1/7/202321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一)表證1、概念:六淫、疫毒等外邪經皮毛、口鼻侵入,正氣抗邪表現的輕淺證候,多見于外感病之初期。2、病因:六淫、疫毒3、臨床表現:惡寒發熱,頭身疼痛,脈浮,苔薄白(主)。4、證候特點:起病急,病程短,病情輕。5、辨證要點:惡寒發熱,有感受外邪之因可查。1/7/202322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

證候類型由于體質強弱不同,感受的邪氣類別各異,輕重之別,所以表證的臨床表現也很復雜,一般分為三個類型:表寒證(傷寒證、傷寒表實證):以感受寒邪為主,故又稱傷寒證。其特點是:惡寒重、微發熱,無汗、頭身痛,苔薄白而潤,脈浮緊。傷風表證(太陽中風證、中風表虛證):以感受風邪為主,又稱太陽中風證。其特點是:惡風、微發熱,汗出,脈浮緩。表熱證(外感風熱證):是感受濕熱(風熱)之邪,又稱外感風熱證,在溫病學中屬衛分證。其特點是發熱重,微惡寒,口渴,咽痛,舌質正常或尖邊稍紅,苔薄白而干或苔薄微黃,脈浮數。.

1/7/202323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值得明確的是:一是不可機械地理解表證的病位一定在體表;二是也不能認為皮毛等處的病變就是表證,應據表證的特征性證候而理解其病位。1/7/202324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疑難點:應如何正確理解表證的病位?

〈分析〉表證是指六淫、疫癘、蟲毒等邪氣經皮毛、口鼻侵入機體,正氣(衛氣)抗邪所表現輕淺證候的概括,主要見于外感疾病初期階段。在此,我們不應機械地理解表證的病位一定在體表,不能認為皮毛等處的病變就是表證,而應根據表證的特征性證候如惡寒發熱、頭身疼痛、脈浮、鼻塞、流清涕或噴嚏等來理解表證的病位。1/7/202325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二)里證1、概念:泛指病變部位在內,由臟腑、氣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證候。2、病因:表證傳里、外邪直中、情志內傷、飲食勞倦。3、臨床表現:(病因復雜,病位廣泛,癥狀繁多,極難概括)。4、證候特點:常以或寒或熱之癥出現。病情重,病程長。5、辨證要點:寒熱單見,臟腑癥狀為主。1/7/202326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

里證實難舉出代表性癥狀的道理是其范圍極廣,證候表現不一,因里證是一個非常廣泛、籠統的概念,確給我們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里證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本章的寒熱虛實辨證以及后面的氣血津液、臟腑、經絡等辨證部分均屬里證的范疇。

1/7/202327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三)半表半里證1、概念:指表邪入里的過程中,邪正分爭,病位處于表里進退變化之中所表現的證候。2、病因:邪犯少陽。3、臨床表現: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煩喜嘔,默默不欲飲食,口苦咽干、目眩,脈弦等。4、證候特點:起病急,病程長,既非表證,亦非里證。5、辨證要點:寒熱往來。1/7/202328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

半表半里一詞,源于成無己《注解傷寒論》,曰:“邪在少陽,為半表半里”,因尚未明確說明確切部位,故后世有說在“三陰三陽之間”,,有說在“太陽、陽明之間”。到清代溫病學派則認為“半表半里為膜原”(外通肌肉,內連胃腹),而葉天士認為是三焦。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1/7/202329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四)表里證鑒別要點

其鑒別主要是審察寒熱癥狀,內臟癥狀(或證候)是否突出,舌象、脈象等變化寒熱內臟證候舌象脈象表證同見不明顯少變化浮里證單見明顯多變化沉半表半里交替明顯多變化弦1/7/202330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二、寒熱辨證

寒熱是辨別和判斷疾病性質的一對綱領,寒熱主要反映疾病中機體陰陽的盛衰,病邪性質的屬陰屬陽。《景岳全書·傳忠錄》說:“寒熱者,陰陽之化也”。須明確的是:惡寒、發熱雖是辨別寒證、熱證的主要依據之一,但惡寒、發熱是疾病的現象,寒證、熱證是對疾病本質的認識,故兩者不能等同。1/7/202331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一)

寒證

1、概念:指感受陰寒邪氣或陽虛陰盛所表現的證候。2、病因:(1)外感寒邪。(2)過食生冷。(3)久病陽虛。3、臨床表現:惡寒、喜暖、口不渴、尿清長、面白、苔白、脈遲或緊等。4、辨證要點:怕冷喜暖是其特征。1/7/202332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

值得提出的是寒證的分類及各自的含義當熟悉,如:1.實寒證:寒邪侵襲,起病急,體壯實,符合實證寒證特點。2.虛寒證:陽氣耗損,體弱久病,符合寒證虛證之特點。3.表寒證:寒邪襲表,符合表證特點,以新起惡寒為主。4.里寒證:寒中臟腑,或陽氣不足,以內臟證候為主。1/7/202333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

寒證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證候,只有分清其類型以及各類之異同,才能把握其不同的治法,再者,應注意分清中寒與虛寒,因其性質相同,然而其程度不同,前者急而后者緩,前者宜“寒者熱之”,后者則“陰病治陽”。尤其是陽虛之結果即是亡陽證。1/7/202334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二)熱證1、概念:指感受陽熱邪氣或陰虛陽亢所表現的證候。2、病因:(1)外感暑熱(2)過食辛辣(3)久病陰傷(4)五志化火。3、臨床表現:發熱、惡熱、喜涼、口渴、面赤、舌紅、苔黃、便干、脈數等。4、辨證要點:惡熱喜涼是其特征。1/7/202335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須熟悉熱證的分類及含義,如:1.實熱證:火熱侵襲,陽氣亢盛,病勢重,體壯實,符合熱證、實證的特點。2.虛熱證:陰液虧少,陽氣偏旺,多為體弱久病,符合熱證、虛證之特點。3.表熱證:熱邪侵襲膚表,符合表證特點,發熱重,惡寒輕。4.里熱證;陽熱感于臟腑,或陰液虧虛而火熱偏旺者。1/7/202336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1/7/202337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三、虛實辨證

虛實是辨別邪正盛衰的兩個綱領。亦是辨別病證性質的兩個綱領。邪正斗爭是疾病中的根本矛盾,任何疾病都有虛實之分,辨虛實可為扶正、祛邪治則提供依據。1/7/202338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邪氣盛則實”,即邪氣盛為矛盾的主要方面,治宜攻邪為主。“精氣奪則虛”,即正氣虧虛為矛盾的主要方面,治宜補虛為主。總之,虛實辨證準確,攻補方能適宜,才能免犯虛虛實實之戒。1/7/202339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一)實證1、概念:指感受外邪或病理產物蓄積所產生的證候。2、病因:(1)六淫、疫癘、蟲毒。(2)痰飲、水、濕、血瘀、膿毒。(3)氣滯、食積。1/7/202340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3、臨床表現:難以某幾個癥狀代表所有實證,但具有邪氣充實,邪積為主,正氣未虛,邪氣斗爭劇烈,即:表現為有余、強烈、停積等特點。4、辨證要點(1)新病、暴病、病情激烈、體質壯實。(2)有明確的病因可查。1/7/202341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

當注意:教材中對實證的敘述混亂,概念亦非常籠統,學習當中應結合病因去理解。再者,病理產物壅積體內,主要機理是氣機阻滯,氣化障礙。1/7/202342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

由于致病邪氣的性質及所在部位的不同,實證的表現亦極不一致,而常見的主要有:發熱,煩躁、甚至神昏譫語,胸悶呼吸氣粗、痰涎壅盛,腹脹痛拒按、大便秘結,或下利、里急后重,小便不利,或淋瀝澀痛,舌質蒼老、舌苔厚膩,脈實有力。1/7/202343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二)虛證1、概念:即對正氣虛弱、不足為主所產生的各種虛弱證的概括。2、病因:(1)先天不足,后天失養(2)生化減少(3)情志、勞倦、房事耗氣傷精(4)吐、瀉、汗、失血(5)久病失治、誤治、耗傷正氣。1/7/202344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3、臨床表現:很難以某幾個癥狀代表所有虛證,但具有正氣不足,邪不明顯;邪正斗爭隱緩,即表現為不足、低下等特點。4、辨證要點:(1)久病、勢緩、耗損過多,體質素虛。(2)較難明確其原因。1/7/202345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

值得明確虛證的內容,諸如:陽虛、陰虛、氣虛、血虛、津液虧虛、精髓虧虛以及營氣虛、衛氣虛等。1/7/202346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疑難點:

理解“表虛”的疾病本質并非屬虛。

〈分析〉“表虛”除衛陽不固證外,以往總是將表證有汗出者稱為“表虛”。其實,表證的有無汗出,僅僅說明了在外邪的作用下,毛竅的閉合與否,以及邪正相爭的不同反應而已,毛竅未閉、腠理疏松而汗出并不等于疾病的本質屬虛。1/7/202347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

虛證的現代研究:虛證甲皺微循環多表現為視野底色蒼白或微黃,管袢斷節,單個血球緩性流動,甚見斷節現象。——微循環方法中醫診法研究中的應用,遼寧中醫雜志,1993,(3):431/7/202348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四、陰陽辨證:

陰陽是辨別病證類別的一對綱領,是辨證的總綱。由于陰陽分別代表事物的兩個方面,表里、寒熱、虛實均可區分陰陽,而表里與寒熱之間不能互相歸屬,故只有陰陽可作為類證的綱領,張景岳“二綱六變”說即有此意。1/7/202349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

中醫辨證結構中將陰陽視作“上位概念”,將表里寒熱虛實視作“下位概念”,具有辨證邏輯之特點。凡具有陽的屬性的證候,皆屬于陽證,凡具有陰的屬性者當屬陰證。1/7/202350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

《景岳全書·傳忠錄》說:“凡診病施治,必先審陰陽,乃為醫道之綱領,陰陽無謬,治焉有差。醫道雖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陰陽而已……”。1/7/202351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

陽的基本屬性是:興奮、躁動、亢進、明亮、向上……陰的基本屬性是:抑制、沉靜、衰退、晦暗、向下……陽證——表證、實證、熱證陰證——里證、虛證、寒證1/7/202352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一)陽虛證1、概念:陽氣不足,其溫煦、推動、氣化功能減退所表現的虛寒證。2、病因:(1)氣虛之發展(2)年老命門火衰(3)過服苦寒清涼之品。3、臨床表現:畏寒肢冷,口淡不渴,面白自汗,舌淡苔白,脈沉或遲等。4、辨證要點:寒象、氣虛并見。1/7/202353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須明確的是:(1)陽虛常并有氣虛,易感寒邪,可發展為陰虛和亡陽,可導致氣滯、血瘀、水泛、產生痰飲。(2)陽虛證多關乎于心、脾、腎、胃、胞宮等臟腑。1/7/202354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二)陰虛證1、概念:指體內津液精血等陰液虧少而無以制陽,滋潤、濡養等作用減退所表現的虛熱證候。2、病因:(1)熱病之后(2)雜病傷陰(3)情志、房勞(4)過服溫燥之品。3、臨床表現:消瘦顴紅、潮熱盜汗、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數等。4、辨證要點:虛火時炎是其特征。1/7/202355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

須明確的是:陰虛與火象常并見,并可發展成亡陰,可導致動風、氣滯、血瘀、水停等。1/7/202356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三)亡陽證1、概念:指陽氣極度衰微欲脫時所表現的危重證候。2、病因:(1)陽氣虛發展而致。(2)暴寒傷陽。(3)陽隨陰脫。(4)劇毒刺激、嚴重外傷等。1/7/202357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3、臨床表現:以冷汗淋漓,身涼肢厥、息微面白、脈微欲絕等為證候特點。4、辨證要點:在病情危重的基礎上,突然冷汗如豆。須明確的是:亡陽證,主要指心陽虛脫證,亡陽則陰亦隨之而亡。1/7/202358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四)亡陰證1、概念:陰液嚴重虧耗而欲脫時所表現的危重證候。2、病因:(1)陰液虧虛發展而致。(2)汗、吐、下不止,高熱不退。(3)嚴重燒傷等。1/7/202359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3、臨床表現:汗熱粘手如油,身灼煩渴,面赤唇焦,脈細數疾。4、辨證要點:在病情危重的基礎上,突然熱汗如油。須明確的是:亡陰證的轉歸,常涉及心、肝、腎等多個臟腑,陰亡則陽亦隨之而亡。1/7/202360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1/7/202361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第三節八綱證候間的關系

八綱證候是相互聯系具有必然性、普遍性。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各自從不同的角度概括說明病變的本質,各自都不是完整的證,而辨證則全面認識疾病的病位與病因、病性等,即任何病變都必有一定的病因、病性與病位。并且病情處于變動狀態。故八綱證候間存在著廣泛而密切的關系,歸結之有證候相兼、證候錯雜、證候真假,證候轉化四類。1/7/202362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一、證候相兼(一)概念:指疾病在病位、病性、邪正盛衰三者之間,互相聯系而出現的綜合證候。當指出,此概念是狹義的,這就是說,其病位無論在表在里(同異),但病情性質上沒有寒與熱、虛與實相反的證候存在。而廣義的證候相兼是指各種證候的相兼存在。1/7/202363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二)常見的證候(相兼)

表實寒證、表實熱證、里實寒證、里實熱證、里虛寒證、里虛熱證、表里實寒證、表里實熱證(八種證候)須明確表虛證,為衛表不固證,,不可視為疾病本質為虛。實際上是由里虛所致。以往常將表證而有汗者稱為表虛證,實際只是毛竅未閉,肌表疏松,其本質一般不應歸屬虛證。1/7/202364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二、證候錯雜

(一)

概念:指八綱中表與里、寒與熱、虛與實相互對立的兩個綱,在疾病過程中同時并見的綜合性證候。值得提出的是,錯雜證中相互對立的證候均是疾病本質的反映,皆真無假。如上寒下熱,上實下虛等。1/7/202365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二)常見的錯雜證候(三類)1.表里同病:此類有四種類型(1)表里同病,寒熱虛實性質不矛盾,即“證候相兼”。如:表實寒里實寒等。(2)表里同病,且寒熱性質相同,僅虛實性質相反。如:表實寒里虛寒等。1/7/202366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3)表里同病,虛實性質相同,僅寒熱性質相反,主要為表實寒里實熱之“寒包火”證。(4)表里同病,寒與熱、虛與實的性質均相反,主要為表實寒里虛熱證。1/7/202367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

須注意,理解表里同病時表證的性質,一般是由內在的病理本質(含素質)所決定的,如內有積熱或陽氣偏亢者,其表證多從熱化;內在陽氣不足者,其外感證,很少見表熱證。1/7/202368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2.寒熱錯雜:常見的有:上寒下熱、上熱下寒、表寒里熱、表熱里寒。寒與熱同見時,除了要分清表里上下經絡臟腑之外,還要分清寒熱孰多孰少和標本緩急主次。1/7/202369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3.虛實錯雜(夾雜):常見的有:實證夾虛、虛證夾實、虛實并重。臨床上所說的攻補兼施即針對此種證候而設,只是要分清虛實的孰多孰少,以期用藥有輕重主次之分。1/7/202370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三、證候真假(一)概念“真”是指與疾病的內在本質相符的證候;“假”是指與疾病本質所反映的常規證候不符的某些表現。寒證和熱證、虛證和實證,有真假疑似之分,辨證時,要辨別真假。以去偽存真,才不致犯“寒寒熱熱”、“虛虛實實”之戒。辨真假與錯雜證絕對不同,此不可忽略。1/7/202371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二)常見的真假證候1.寒熱真假:當疾病發展到寒極或熱極時,會出現與疾病本質相反的一些假象,如“寒極似熱”,“熱極似寒”,即所謂的真寒假熱、真熱假寒。此假象常見于病人生死存亡的嚴重關頭。1/7/202372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1)真熱假寒[

概念:指內有真熱而外見假寒的證候(某些)。又叫“陽厥”、“熱厥”、“陽盛格陰”。真熱假寒常有“熱深厥深”的特點。病機:陽盛于內,格陰于外。臨床表現:高熱、口鼻氣灼,渴飲,尿黃,舌紅——真熱。肢厥、神昏、面白或紫暗,脈遲——并非真寒。1/7/202373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2)真寒假熱概念:指內有真寒而外見某些假熱的證候。又稱“陰盛格陽證”、“戴陽證”。病機:陽氣虛衰,陰寒內盛,迫虛陽浮于上,越于外。(陰寒內盛,格陽于外)。臨床表現:胸腹無灼熱,下利厥冷,小便清長或不利,舌淡脈弱(真寒);面色浮紅如妝,煩熱躁擾等(并非真熱)。1/7/202374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

對寒熱真假的理解與證候鑒別是本節學習的重點與難點。掌握其辨證的關鍵是看小便的清與黃,胸腹是否灼熱等內部、中心的寒熱表現,肢厥、面紅等表面、外周的證候一般多屬假象。1/7/202375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其規律有以下四點:A把握病情的全過程:如真寒假熱證多有寒病史。B以二便、舌象、胸腹變化為依據:內部多真,外周多假。C辨病情程度:假象多為局部,真象發于全身。D辨寒熱喜惡:所喜是其不足,所惡是其有余。如病人身大熱,反欲衣者……,病人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1/7/202376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2.虛實真假:虛實真假與虛實錯雜難以截然分開,且以虛實錯雜臨床所常見。(1)真實假虛:概念:是指本質為實證,反見某些虛贏現象,即“大實有羸狀”。1/7/202377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病機:實邪內積,經脈阻滯,氣血不暢,外周失養。臨床表現:聲高氣粗,胸腹滿硬拒按,脈實(真實);神情默默,倦怠懶言,身體羸瘦,脈細。(假虛)值得提及的是:真實假虛為因實而現“虛”,即以實為主。1/7/202378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

《顧氏醫鏡》:“聚積在中,按之則痛,色紅氣粗,脈來有力,實也;甚則默默不欲語,肢體不欲動,或眩暈昏花,或泄瀉不實,是大實有羸狀”。這是一側腹部有實邪積聚之病例,嚴重時會出現虛假的虛象。雖默默不語但語必聲高有力,不同于虛證之語聲低微。少氣懶言,雖不欲動,但動輒有力、動之反舒,不似虛證,動則加劇;雖泄瀉不實,但瀉后多感腹部反舒,不似虛證,泄后更加神倦無力;而且脈必有力,舌質蒼老,舌苔厚膩。故其靜然少動等均為假虛之象,其機理是實邪壅盛,阻遏氣機,而外呈不足之象。1/7/202379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2)真虛假實概念:是指本質的虛證,反見某些盛實現象,即“至虛有盛候”。病機:臟衰氣虛,運化無力,氣機阻閉不通。臨床表現:喜按、氣短、舌淡脈虛(真虛),腹滿、氣喘、二便閉澀等(非真實)。1/7/202380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

《顧氏醫鏡》:“心下痞痛,按之則止,色悴聲短,脈來無力,虛也;甚則脹極而不得食,氣不舒,便不利,是至虛有盛候。”這是一例久病脾虛腹脹的病例,當虛到極點時,會出現脹滿拒食,胸悶氣逆,大便不暢等實證癥狀。但此腹脹不似實證之不減,會時脹時減;腹脹滿必不拒按,或按之痛減,或按之軟,這與實脹之硬滿拒按不同。雖氣不舒必有氣短息弱;大便雖閉但腹部不硬,且脈必無力、舌體淡胖而苔不厚膩,故此脹為假實。這些假實之癥,實因正氣虛甚,氣機不運所致。1/7/202381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

值得提及的是:真虛假實應注意區分因虛而致“實”,所以辨證時更應注意區分虛實的因果、主次關系。并應熟悉虛實真假的辨別要點。如:A脈之有力無力,有神無神,其中尤以沉取之象為真諦。B舌質的胖嫩與蒼老。C言語呼吸的高亢粗壯與低怯微弱。D病人體質之強弱,病之新久,發病之因以及治療經過。其次,還應注意其“獨處藏奸”及“可疑癥狀”。1/7/202382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四、證候轉化(一)概念:指八綱中相互對立的證候之間,在一定條件下,由一種證候轉化為另一種證候。由此可知:一.其證候本質均已變換;二.質變之前有一個量變的過程;三.證候轉化與相兼、錯雜、真假等概念皆不同。1/7/202383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

“轉化”者,本質與現象均由此變為彼。“錯雜”者,是指對立的證夾雜在一起,并非由此變彼,無真假之別。“真假”者,是指出現某些與疾病本質不相符,即用常規理論難以解釋的假象,不是由此變彼,亦非真正的對立證夾雜于一起。1/7/202384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

(一)

常見的轉化證候1.

寒熱轉化寒證與熱證,有著本質區別,但在一定條件下,寒證可以化熱,熱證可以轉寒,是臨床中所常見的。1/7/202385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1)熱化證概念:指原為寒證,后出現熱證,而寒證隨之消失的病變。常見原因:(1)外感寒邪未解郁而化熱(2)寒濕郁結,陽郁化熱(3)過服溫燥化熱。

1/7/202386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2)寒化證概念:指原為熱證,后出現寒證,而熱證隨之消失的病變。常見原因:(1)熱毒嚴重(2)失治誤治使正耗陽衰。1/7/202387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

必須明確,促成寒熱轉化的關鍵因素是陽氣(陰氣)的盛衰。陽氣旺盛(體質學說)則寒證易變熱證,陽氣衰則熱證易變寒證。1/7/202388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2.

表里出入

病深入一層,層層是里,邪淺出一層,層層是表,足見其表里的相對性,而認識病勢的表里出入的意義,可預測疾病的發展與變化趨勢,用以指導或及時改變治法。截斷、扭轉或因勢利導等。1/7/202389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1.

表證入里(1)概念:指先為表證,后見里證,而表證隨之消失,即表證轉化為里證。(2)病因病機:邪盛正衰,失治誤治所致。(3)證候特點:臟腑證候表現突出,原有之惡寒發熱變為但熱不寒或但寒不熱,鼻塞等消失。此型一般見于外感病的初中期階段是病情由淺入深、病勢發展的反映。1/7/202390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2.

里邪出表(1)概念:是指在里之邪,有向外透過肌膚而透達之勢。(2)病因病機:正盛邪卻,治療得當。(3)證候特點:如發熱隨汗出、疹現而輕等。1/7/202391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

應注意:里邪出表、里證出表,里病出表等概念不同,嚴格地說,里證出表應是原為里證,后變為表證,且里證隨之消失,這種情況臨床難以證實;里邪出表是指邪氣有外達之勢,不等于里證轉化為表證。1/7/202392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3、虛實轉化嚴格地講,虛實轉化并非真正的虛證“轉”實,實證“轉”虛往往是虛實夾雜、主次之變而已。1/7/202393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3、虛實轉化在疾病發展過程中,由于正邪力量對比的變化,實證可以轉變為虛證,虛證亦可轉化為實證。實證轉虛:臨床常見,基本上是病情轉變的一般規律;虛證轉實:臨床少見,實際上常常是因虛而致實,形成虛實夾雜證。嚴格地講,虛實轉化并非真正的虛證“轉”實,實證“轉”虛,往往是虛實夾雜、主次之變而已。1/7/202394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1)實證轉虛概念:(先為實證,后轉化為虛證)實際為由邪氣實為主轉化成以正氣虛為主的證候。病因病機:(1)失治誤治正氣損(2)病程遷延傷正。臨床特點——先表現為盛實有余之狀,后見正氣虛之征。實證轉虛是疾病的一般規律,臨床極為常見。1/7/202395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2)虛證轉實概念:本為虛證,因積極治療調養,正氣來復,能與邪爭所表現出實的證候。(排石、排痰、發汗……)。病機:正氣漸復,能與邪爭。臨床特點:先見隱晦之征,后見亢奮之象。虛證轉實臨床較為少見,癥狀雖反而激亢,但為正氣奮起驅邪之象,對病情有利。1/7/202396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

當注意的是虛證轉實,實際上與因虛致實,或為虛實夾雜含義不同。虛實夾雜:本為虛證,因新感外邪,或傷食、外傷,而表現為以實證為主,虛證為次。因虛致實:本為虛證,因正氣不足,氣化失常,而表現為病理產物蓄積,出現某些實的證候。此兩種臨床現象就不能理解為虛證轉實。1/7/202398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第二節

八綱辨證的意義一、具有綱領性強,適用面廣的特點如陰水與陽水,實喘與虛喘…………二、可概括其它辨證方法如衛分證、太陽經證、上焦病證屬表證,氣分證、厥陰證、下焦病證屬里證…………1/7/202399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三、增加了辨證的復雜性、可行性、實用性。

如八綱證候間的相兼、錯雜、真假、轉化等關系…………四、較為突出地反映了中醫學的辨證法思想——事物間的對立、統一,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等。1/7/2023100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八綱辨證小結

八綱,是辨證論治的綱領。對疾病全面了解,要四診合參;分析疾病而掌握其要領,必須運用八綱辨證。四診與八綱是緊密相連的。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八大綱領不出陰陽范圍,而陰陽又可作為八綱的總綱。1/7/2023101中醫診療學八綱辨證專業知識講座

陰陽有消長離合等關系,可用于探索疾病的屬性和變化等問題。表里、寒熱、虛實,每兩綱有其單純證候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