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艇注水排水系統簡介_第1頁
潛艇注水排水系統簡介_第2頁
潛艇注水排水系統簡介_第3頁
潛艇注水排水系統簡介_第4頁
潛艇注水排水系統簡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錄1.潛艇的發展史 11.1早期探索、摸索階段 11.2戰爭催生 11.3初露鋒芒 31.4孕育而生動力革命 51.5閃亮登場 51.6風起云涌 71.7我國潛艇的發展 161.7.1我國常規潛艇的鼻祖:6603型 181.7.2艱難的仿制起步:6633和6631型 181.7.3從仿制到自研:大步跨越的035型 191.7.4中國自己的佳作:邁新世紀的039型 201.7.5中國當代比較先進的潛水艇 202.潛艇注水排水系統的相關專利 222.1自動注排水潛水艇 222.2潛水艇水艙新型進排水裝置 242.3兩棲水下密封機體潛艇、潛水艙及導氣排水系統 272.4一種多功能潛水器水液壓系統 292.5一種無水箱氣囊式升降潛水艇 322.6有效控制潛艇、深潛器上浮系統的裝置及沉浮方法 342.7前吸后排式潛水艇 362.8無噪音潛水艇壓水式噴水推進器 372.9一種能快速下潛或上浮的水翼型高速潛水艇及其使用方法 39潛水艇注水排水系統專利PAGE39潛艇注水排水系統1.潛艇的發展史美麗的海洋浩蕩寬廣,藍色的海水波濤起伏,海洋——這個神秘的世界,千百年來一直在召喚著我們。尤其是那深不見底的海底世界,更是吸引著人類去探尋、去征服。多少年來,潛入海洋深處一直是人類的夢想。1.1早期探索、摸索階段傳說意大利藝術大師兼發明家達·芬奇最早進行了關于潛艇的設計。最早見于文字記載的潛艇研究者是意大利人倫納德,他于公元1500年提出了“水下航行船體結構”的理論。1578年,英國人威廉·伯恩出版了一本有關潛艇的著作——《發明》。1620年,荷蘭物理學家科尼利斯·德雷爾成功地制造出人類歷史上第一艘潛水船,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艘能夠潛入水下,并能在水下行進的“船”。它的船體像一個木柜,木質結構,外面覆蓋著涂有油脂的牛皮,船內裝有作為壓載水艙使用的羊皮囊。這艘潛水船以多根木槳來驅動,可載12名船員,能夠潛入水中3-5米。德雷爾的潛水船被認為是潛艇的雛形,所以他被稱為“潛艇之父”,此后百年間潛艇的發展進入了“慢車道”。直到1724年,俄國人葉菲姆·尼科諾夫制造出了又一艘潛水船,這艘船用橡木、松木板、皮革、粗麻布、樹脂、鐵條、銅皮等材料制成。此后,潛艇的發展又一次進入停滯期。1.2戰爭催生新式武器的發展往往離不開戰爭,戰爭的迫切需要可以迅速催生出各種新型武器,潛艇也不例外。在1776年的美國獨立戰爭中,潛艇第一次登上了戰爭舞臺。富有愛國熱情的美國耶魯大學畢業生戴維特·布什內爾在華盛頓將軍的支持下,開始研究用潛水船打擊英軍的方法,潛艇發展史上著名的“海龜”艇就這樣誕生了。“海龜”艇外形酷似海龜,艇內空氣可供駕駛員呼吸半小時;在艇的上部還裝有2根通氣管,上浮時打開,下潛時關閉,從而可以補充新鮮空氣。為了控制潛艇的上浮和下沉,艇內設有壓載水艙,用手泵控制水柜內的水。為應付緊急情況,艇內裝有一塊90千克重的鐵塊,危急時刻只要拋掉鐵塊,潛艇就可以迅速上浮?!昂}敗蓖У倪\動通過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兩個靠人力驅動的螺旋槳來控制,武器則是掛在艇體外面的一個重約68千克的炸藥包,攻擊時要將其掛在敵艦外殼上。就是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也是一艘設計得很完備的水下兵器。遺憾的是,“海龜”艇的攻擊沒有獲得成功。1776年9月7日,歷史上第一次潛艇攻擊開始了,這次攻擊由上士埃茲拉·李來執行。他駕駛著“海龜”艇成功地潛到了英國戰艦“鷹”號的尾部,接下去的工作就是用鉆頭在敵艦上穿孔以便固定炸藥包。然而,他打鉆的地方正好是一塊金屬板,半個小時之后他仍然沒有鉆透敵艦,只好上浮返回。雖然“海龜”號沒有取得戰果,但它揭開了潛艇實戰的序幕,從此人類的戰場也從陸地、水面發展到了水下,“海龜”號也以其與現代潛艇相同的設計原理而贏得了世界上“第一艘軍用潛艇”的美名,在世界潛艇發展史占據了一席之地。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潛艇進入了正常發展時期。其中,愛爾蘭裔的美國人羅伯特·富爾頓為近代潛艇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1796年,富爾頓對“海龜”艇進行了改進。1801年5月,在法國皇帝拿破侖·波拿巴的支持下,富爾頓建造完成了命名為“鸚鵡螺”號的潛艇?!胞W鵡螺”號的外殼是銅的,框架是鐵的,艇長6.89米,最大直徑3米,形如雪茄,艇中央有指揮塔,水面用風帆推進,水下用人力螺旋槳推進,用壓載水柜控制浮沉。為了解決水下呼吸問題,艇上帶有壓縮空氣,可供4個人和2支蠟燭在水下使用3小時,能潛至水下8-9米處,它的武器是水雷,攻擊方式與“海龜”號一模一樣?!胞W鵡螺”號在試驗中取得了成功,但在實戰中卻沒有效果,于是,法國海軍部長趕走了富爾頓。一怒之下的富爾頓去了英國,在英國首相威廉·皮特的支持下繼續進行試驗。雖然“鸚鵡螺”號在表演中成功擊沉了雙桅戰艦“多羅西”號,但在皮特死后,富爾頓的嘔心之作又被保守的英國人拒絕了。雖說“鸚鵡螺”號命運多舛,但它不失為潛艇發展史上的一件杰作。無論從艇體的材料還是各種設備來說,它都已超過了“海龜”號,在很多方面已接近了現代潛艇。尤其是它首次在潛艇上使用了水平舵,能夠操縱潛艇保持或改變在水中的深度,大大改善了潛艇的操縱性。1.3初露鋒芒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為了打破北軍對南軍的封鎖,亞拉巴馬州的霍勒斯·亨萊于1863年和工程師麥克林、沃森一起研制出了“亨萊”號潛艇?!昂嗳R”號由一臺鐵鍋爐改裝而成,長約18.29米,如同一支細長的雪茄。它的推進裝置是一種像轆轤似的手搖曲柄,八名水手在一名指揮官的統一口令下同時搖動曲柄來推動潛艇,其速度可達每小時4海里?!昂嗳R”號裝有壓載物和壓載水艙來控制潛艇的浮沉,艇內的空氣可供艇員們短時間呼吸,要補充新鮮空氣只有冒險上浮到水面上?!昂嗳R”號的武器為一枚魚雷,用一根60.96米長的引線拖在艇體的后面。1864年2月17日夜,“亨萊”號在燈光的指引下向北軍輕巡洋艦“休斯敦”號駛去。9點左右,“亨萊”號到達了離“休斯敦”號僅10米的地方,指揮官狄克遜海軍上尉下達了攻擊命令?!昂嗳R”號上的撐桿水雷慢慢地伸了出去,在離“休斯敦”號彈藥艙不遠的地方轟然爆炸,隨后便是接連不斷的爆炸聲。攻擊成功了,“休斯敦”號被擊沉,230人喪命,這是人類歷史上潛艇第一次實戰勝利。不幸的是,由于攻擊距離太近,“亨萊”號被“休斯敦”號舷部大洞的水流緊緊吸住無法逃脫,因而成了后者的殉葬品,釀成了一出同歸于盡的悲劇。“亨萊”號潛艇的最大缺陷是縱向穩定性差,其后果是造成了致命的潛艇縱傾。當艇體在水下時,縱傾會突然改變深度,使潛艇超過下潛極限;當潛艇在水面時,縱傾又會使海水從潛艇上敞開的艙口和排水孔中突然灌進艙內。這也是那個時代潛艇存在的普遍難題,一直困擾早期潛艇的探索者們。1.4孕育而生動力革命潛艇發展早期一直是由人力推進的,這就極大地限制了潛艇的發展,隨著蒸汽動力的出現,機械動力的設想開始變得現實起來。1863年,法國建成了一艘名為“潛水員”的潛艇,第一次使用一部功率為80馬力的壓縮空氣發動機作動力。它長42.67米,排水量420噸,外形模仿海豚,速度2.4節,潛深12米,能在水下航行3小時,是20世紀以前建造的最大一艘潛艇。它的動力裝置有了質的飛躍,但由于潛艇在水下時蒸汽機需要的空氣無法保障,并且穩定性很差,最終以失敗告終。蒸汽機作為潛艇動力失敗后,人們又把目光盯上了剛剛出現的電推進裝置。1866年,英國建造了“鸚鵡螺”號潛艇,使用蓄電池作動力,航速6節,續航力80海里。1893,法國海軍“古斯塔夫·齊德”號潛艇下水,它長45.8米,排水量266噸,采用電動機帶動螺旋槳推動潛艇前進,這是當時各國潛艇中最先進的一艘。雖然以電動裝置方式推進是潛艇動力的革命性進展,但在當時,電動潛艇存在著無法在海中充電的缺陷,并且潛艇的穩定性普遍不好,所以潛艇仍然處于研究階段,無法投入實用。1.5閃亮登場經過許多先行者的艱辛探索,隨著工業革命帶來的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現代潛艇終于在19世紀末登上了歷史舞臺,它的創造者就是被后人尊稱為“現代潛艇之父”的愛爾蘭人約翰·霍蘭。霍蘭及霍蘭號內部結構1897年5月17日,在現代潛艇發展史上著名的“霍蘭”號潛艇建造成功了。它長約15米,裝有45馬力的汽油發動機和以蓄電池為動力的電動機。該艇采用雙推進方式,在水面航行時用汽油機,時速7海里,續航力達到了1000海里;在水下潛航時用電動機,時速5海里,續航力50海里?!盎籼m”號上共有5名艇員,裝有一具艇艏魚雷發射管和可以水下發射的3枚魚雷,另有2門火炮,1門向前,1門向后,靠操縱潛艇自身去對準目標。該艇水上航行平穩,下潛迅速,機動靈活,綜合性能良好,在潛艇發展史上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被公認為“現代潛艇的鼻祖”。與霍蘭同時代的另一位卓越的潛艇制造者是美國的西蒙·萊克,他在潛艇發展史上的功績是造出了第一艘雙層殼體的潛艇。1894年,萊克制成了一艘名為“小亞古爾爸爸”的潛艇,它的樣子像一個特大的木柜子,長4.2米,高1.5米,艇體以松木板內襯帆布制成,底部安裝有三個木制輪子(前一后二),能在海底滾動。這艘潛艇在外形上就根本不能說是一艘“潛艇”,它的上浮和下沉也很原始,是靠拋投艇內壓載物而實現的。為了解決“小亞古爾爸爸”號上浮時艇體不穩的問題,萊克對該艇進行了改進,并在1897年完工。改裝后的潛艇被稱為“亞古爾”號,使用一部30馬力的汽油機和一部電動機作動力,潛艇上有一個可以伸出水面的吸氣和排煙管為汽油機服務。艇上安裝了壓載水箱來代替壓載物。為了改善潛艇適航性,萊克在吸氣管和排氣管外面包上了一層外殼,使它的外形看起來像現代潛艇上層建筑(即指揮臺)的第二層艇殼。這樣,“亞古爾”號的下潛和上浮都比較穩定,而且能在一個適當的深度上將內燃機水下工作時所用的通氣管伸出水面,增加潛艇水下工作的時間。此外,他還在潛艇上安裝了四個翼形升降舵,兩前兩后,以使潛艇在慢速航行時也能保持一定深度,而無需改變艇上的壓載?!皝喒艩枴碧柾旯ず?,萊克曾想把它用于軍事目的,例如運送潛水員、切割敵人海底電纜、消滅敵人水雷等。1898年,“亞古爾”號依靠自身動力,從諾??撕叫械郊~約,成為歷史上第一艘在公海遠航的潛艇。1.6風起云涌在19世紀最后10年,潛艇已經成為一種實用有效的海戰兵器,但各國海軍對它仍存有偏見,認為它是屬于弱小國家的偷襲武器,對海軍強國并不適用。直到1898年,法國“古斯塔夫·齊德”號潛艇用魚雷擊沉了英國戰列艦“馬琴他”號,顯示了潛艇在海戰中的巨大威力,如夢初醒的各國海軍才開始著手發展潛艇。由于美國海軍的短視,它先后拒絕了霍蘭和萊克的性能優良的潛艇,致使法國在潛艇發展中處于領先地位。1888年,法國建成了排水量30噸,但未裝備武器的“電鰻”號潛艇。截至1904年,它建造了多種型號的潛艇42艘,排水量大至300噸,小至30噸;到1906年,包括設計中的在內,法國潛艇有18個型號,90艘之多。英國發展潛艇在法國之后。1900年,英國海軍從美國訂購了5艘“霍蘭”型潛艇,自己也著手自行開發。截至1905年,包括建造中的在內,英國擁有40艘左右的潛艇。1906年,英國開始研制D級潛艇,該級潛艇排水量500噸,雙層殼體,適航性好,并且安裝有試驗用柴油機。1912年,更新型的E級潛艇服役,到1914年,共有11艘該級潛艇服役。E級潛艇水面排水量約700噸,并裝有4具450mm魚雷發射管(首尾各兩具),水面航速16節,水下航速10節,續航力為3000海里,這在當時稱得上是相當優異的性能指標了。俄國人也是在法國人之后發展潛艇的,它在1901年建造了一艘水面排水量60噸,裝有2枚魚雷的潛艇。1903年,俄國“海豚”型潛艇下水,此后又建造了6艘該級改進型。在日俄戰爭中,俄國還從美國購買了“霍蘭”級和“萊克”級潛艇各6艘,從德國購買了“日爾曼”型潛艇1艘。德國雖然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以潛艇戰聞名于世,但它的潛艇發展起步很晚,直到1904年,一直反對建造潛艇的海軍大臣梯比茨轉變了對潛艇的態度,德國才在1908年7月建成了“日爾曼”級改進型潛艇,也就是后來舉世聞名的U型艇。1913年,德國有了專用于潛艇的柴油機,并且建成了性能優秀的柴油機-電動機潛艇。直到今日,絕大多數常規動力潛艇還沿用著這種動力形式。美國早期潛艇可謂是“墻里開花墻外香”,美國人建造了“霍蘭”和“萊克”這樣的優秀潛艇,但美國海軍卻遲遲不予采用。直到俄英等國都裝備潛艇之后,美國才在1900年訂購了第一艘“霍蘭”潛艇,幾年后又相繼訂購了6艘“霍蘭A”和3艘“霍蘭B”潛艇,從此走上了潛艇發展的康莊大道。

日本潛艇發展也較晚,但它善于吸取他人的經驗,因而其潛艇發展較快。1904年,日本向美國購買了5艘“霍蘭”潛艇的專利,第二年這5艘潛艇在橫濱完工。這時,失意中的霍蘭本人又將他的設計圖送給了日本人,神戶船廠據此造出了2艘潛艇。其后,日本又從英、法、意等國購買了潛艇。1910年,川崎船廠著手設計日本自己的潛艇。1917年,日本自行設計的“海中”型潛艇在吳港船廠開工,并于1919年建成。1924年,川崎船廠又建成了“特中”型潛艇,一時間,飛速發展的日本潛艇引起各國海軍的關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海軍是最為重視潛艇的運用,并第一個發動潛艇作戰的國家。在戰爭期間,德國共擁有350艘潛艇,在潛艇的主要作戰武器——魚雷的發展上也有了顯著提高。名垂潛艇史冊的“一艇沉三艦”就是德國潛艇部隊的經典之戰。1914年9月23日,德國海軍U9號潛艇在比利時奧斯坦德港和英國馬加特之間的伏擊陣位上游弋待機,清晨時分,U9艇發現了三艘英國皇家海軍巡洋艦,即“阿布基爾”號、“霍格”號和“克雷西”號,排水量均為12000噸。韋迪根艇長指揮U9艇悄悄向“阿布基爾”號靠攏,在聽到“魚雷準備完畢”的報告后,他下達了發射命令。魚雷帶著嘶嘶的響聲從發射管中沖了出去。6時30分,隨著一聲巨響,“阿布基爾”號被擊中。6時55分,兩枚魚雷又從第一、第二發射管中呼嘯而出,半分鐘后,兩聲巨響傳來,“霍格”號也被命中,并迅速開始下沉。U9艇也開始下潛規避,準備逃離這塊是非之地。韋迪根并沒有跑遠,當他觀察到英國人的舉動后,無論如何不想放棄這塊已經到嘴的“肥肉”。不過,這次攻擊就沒有前兩次那么輕松了。當“克雷西”號發現U9艇之后,203mm的主炮毫不客氣地向它怒吼起來。但是,這些炮彈想擊中當時還很小巧的潛艇并不容易。U9艇在沖天的彈雨中向“克雷西”號發射出兩枚艇艉魚雷,魚雷準確命中了“克雷西”號。但這一次英艦并沒有受到重創。于是,韋迪根下令艇艉魚雷管重新裝雷,并指揮潛艇進入新的發射陣位;很快,U9艇上的最后一枚魚雷射了出去。7時30分,“克雷西”號在一聲巨響中遭到了滅頂之災。面對新生的海戰力量——潛艇的重大威脅,各參戰國開始開動腦筋,想盡各種辦法來對付這個活躍的海底殺手。Q船是英國海軍的偽裝獵潛艦。從外表看,它與一般商船沒有區別,但船上卻裝有大口徑火炮和反潛炸彈,有的還裝有魚雷。它的船員都是志愿人員,來自皇家海軍后備部隊或商船隊。在一戰期間,皇家海軍共裝備了180多艘各式各樣的Q船。據統計,從1915年7月到1918年11月,這些Q船共擊沉了11艘德國潛艇,擊傷了至少60艘。

德國和英國是航空反潛的先驅者。1914年圣誕節當天,德國“齊柏林”L-5飛艇在德國諾德尼島附近對英國E-11潛艇進行了攻擊,但沒有對它造成什么損害。1915年5月15日,德國L-9飛艇在3個小時之內對3艘英國潛艇進行了連續不斷的攻擊,使其中一艘受到了輕微損傷。

英國也認識到航空反潛的有效作用。即使不能將潛艇擊沉,但它可以迫使其下潛,這也可以大大減少潛艇的威脅。1915年3月,英國制造了第一艘專用反潛飛艇——SS“布普林”飛艇。到這年年底,共有29個SS“布普林”飛艇服役,有效制止了德國潛艇在英國周邊海域的行動。

1915年以后,隨著航空技術的發展,一些國家開始嘗試飛機反潛。世界上首例由飛機擊沉潛艇的戰例是由奧地利海軍航空兵完成的。1916年8月16日,奧地利飛機攻擊了正停泊在威尼斯港的英國B-10潛艇,并將其擊沉。9月15日,奧地利“內洛爾”水上飛機又對在亞得里亞海水下10米處航行的法國“富科爾”號潛艇發動攻擊,四枚炸彈在水中爆炸后,“富科爾”號被迫浮出水面,艇員棄艇逃生。英國使用飛機反潛的著名計劃是“稻草人”,這支部隊編為34個飛行小隊,約200架拼湊起來的飛機。它的主要目的不是擊沉潛艇,而是在海岸附近作不間斷的飛行,從而迫使敵方潛艇下潛,無法有效發揮作用。從實戰看,“稻草人”計劃還是取得了一定成果。另外,英國在戰爭結束前還裝備了世界上第一種岸基大型反潛飛機“大袋鼠”,它可載420千克炸彈,其航速、航程都優于以前的反潛飛機和飛艇。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潛艇作為新生力量發揮了重要作用。戰后,世界各國更加重視潛艇的發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各國共擁有九百余艘潛艇,其中美國111艘,蘇聯218艘,英國212艘,法國77艘,意大利115艘,日本62艘,德國57艘。這些潛艇無論在噸位、航速、航程、潛深上,還是在武器裝備、水聲設備、電子設備以及動力裝置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在整個二戰期間,各國共建造了1600多艘潛艇。這些潛艇取得了擊沉各種運輸船5000余艘、2000余萬噸、擊沉擊傷各型軍艦381艘的輝煌戰果。一戰結束后簽訂的《凡爾賽和約》規定德國不得建造潛艇,不得發動無限制潛艇戰。但德國一方面在國內秘密研究潛艇,一方面又先后向國外訂購了8艘潛艇。1935年3月16日,德國公然撕毀了《凡爾賽和約》;僅僅三個月之后,德國戰后制造的第一艘潛艇——U1號艇便于6月15日下水。到這年9月,德國共建造了9艘潛艇,并成立了一支潛艇部隊——“威迪根”潛艇隊,其指揮官便是大名鼎鼎的鄧尼茨。到1935年底,德國潛艇部隊已經擁有了24艘潛艇,其中10艘是UⅡ型。U艇為耐壓艇殼構造,艇身為細長的鋼鐵制造的圓筒,設有防水設施。耐壓艇殼外側設有巴拉斯特槽,下方有海水活門。將空氣充到槽中,潛艇的浮力加大,潛艇就會上浮。如果打開海水活門及空氣活門,海水就會進入槽中,空氣被擠出,潛艇就可下潛。設在艇體外側的燃料庫構造巧妙,既不會因為燃料被消耗而出現空隙產生不必要的浮力,也不會在潛航時因壓力過大而塌毀。U艇采用兩種推進裝置。兩臺狄塞爾柴油機在水上高速航行時使用,水下則使用由二次電池帶動的電動機。二次電池重達數噸,充電時間為3小時,它可以使潛艇在水中達到8節的航速。如果采用巡航速度,U艇可連續潛航24小時,航程100千米。該型艇共有5具魚雷發射管,艇艏4具,艇艉1具,可載魚雷12-14枚。其水下操縱性能良好,潛航速度為每小時16節,可在20秒內迅速潛入水中,它的續航力為11500千米,改進后可達到16100千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后,德國對美國宣戰。這時德國潛艇數量也有了很大增長,鄧尼茨的“狼群”終于有了大顯身手的好機會。12月15日至25日,5艘U艇從基地出發,橫渡大西洋,開始了遠征美國的行動。次年1月15日之后,又有5艘大型U艇加入了這個行列。戰果相當不錯,從3月中旬到4月末,U123艇擊沉11艘,U124艇擊沉9艘,U160艇、U203艇、U552艇各擊沉5艘。1940年到1942年的三年間是德國潛艇的輝煌時期,1943年3月,德國潛艇曾創造了20天內擊沉敵艦75萬噸的最高紀錄。德國潛艇咄咄逼人的攻勢使盟國遭受了重大損失,其中尤以英國受害最深。為了保住至關重要的海上交通線,英國人絞盡腦汁,研制出聲吶、雷達、探照燈等多種反潛裝備,這些裝備成為英國人對付德國“狼群”的“王牌克星”。一戰后,英國海軍投入大量精力來發展聲吶。到1935年,皇家海軍艦隊中半數以上的驅逐艦都裝備了聲吶。雷達是英國人的另一張王牌。1942年,一艘英國軍艦用271型雷達發現了在6400米距離上航行的德國U252潛艇,并將其擊沉。隨著更先進的272、273雷達的出現,英國在反潛作用方面掌握了一定的主動權。英國人的第三張王牌是探照燈。1941年6月4日,安裝了“利”式探照燈的飛機進行了第一次飛行。7月5日,一名在英軍服役的美國飛行員運用“利”探照燈擊沉了德國U502艇。在新式雷達和“利”式探照燈投入使用后,德國潛艇失去了夜間自由活動的“豁免權”。1943年5月23日,鄧尼茨下令將全部潛艇從北大西洋撤出,德國潛艇戰最終以失敗告終。潛艇投入戰爭后,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常規潛艇水下航行時所用的是蓄電池供電的電動推進方式,當蓄電池能量耗盡后,潛艇必須浮出水面充電,這就喪失了潛艇最大的優點——隱蔽性。而且電力推進航速低,續航力短,嚴重削弱了潛艇作戰能力的發揮,人們一直在苦苦尋找著將潛艇從“半潛艇”變成真正的潛艇的各種方法。直到原子能出現,人類才終于夢想成真。1952年6月14日,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在美國格羅頓舉行鋪設龍骨的儀式。1953年3月30日美國當地時間11時17分,陸上模擬堆熱中子反應堆達到了臨界狀態,也就是說,反應堆內部的鏈式反應開始了。6月25日,核動力裝置達到了滿功率,并完成了持續4天4夜的滿功率運轉試驗,標志著這艘核潛艇已經具備了以不間斷的全速橫渡大西洋的能力。1954年1月21日,人類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在上萬名觀眾的歡呼聲中下水。經過努力,“鸚鵡螺”號在這年底全部竣工。它艇長90米,排水量2800噸,當時的造價為5500萬美元,最大航速25節,最大潛深150米。從理論上講,它可以以最大航速在水下連續行50天、航程3萬海里而無需添加任何燃料。艇上還裝備了自導魚雷。1955年1月17日,“鸚鵡螺”號進行了首次試航,人類歷史上第一艘核潛艇正式開始遨游大洋。“鸚鵡螺”號還以首次水下航行抵達北極點而聞名于世。1958年6月8日夜,“鸚鵡螺”號從西雅圖港出發開始了它的北極之行。8月3日凌晨,它越過北緯84度,當日午夜,“鸚鵡螺”號終于抵達北極點。1960年2月16日14時20分,“海神”號核潛艇從大西洋上距赤道只有幾海里的圣彼得和圣保羅礁出發,向西駛去,從而揭開了人類歷史上首次水下環球航行的序幕。它在離開碼頭后5小時開始下潛,并且在其后84天的航程中再沒有浮出過水面。3月13日,“海神”抵達復活節島。4月5日,“海神”抵達好望角并重新進入大西洋。4月30日,“海神”通過加那利群島。5月10日,“海神”號終于在特拉華州沿岸附近第一次浮出水面。至此,“海神”號水下航行已有83天零10小時,總航程達36420海里,完成了水下環球航行的壯舉。二戰后,前蘇聯以核潛艇為主,但它并沒有放棄常規潛艇,而是采取了“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其常規潛艇的發展級別和建造數量均居世界前列,是名副其實的潛艇大國下面是戰后俄羅斯常規潛艇的發展簡表:

Z級,大型魚雷潛艇,排水量2100噸,艏6艉4共10具533mm魚雷發射管;

W級,中型魚雷潛艇,排水量1050噸,艏4艉2共6具533mm魚雷發射管;

Q級,小型閉式循環柴油機試驗潛艇;

R級,中型魚雷潛艇,排水量1320噸,艏6艉2共8具魚雷發射管;

F級,大型魚雷潛艇,排水量1950噸,艏6艉4共10具魚雷發射管;

G級,大型彈道導彈潛艇,3枚水面發射彈道導彈,艏4艉2共6具魚雷發射管

J級,大型飛航導彈潛艇,排水量3750噸;

T級,彈道式反潛導彈潛艇;

K級,大型魚雷攻擊潛艇,排水量2350噸,艏部6具533mm魚雷發射管。

當然,在俄羅斯常規潛艇家族中,最為著名的是舉世矚目的K級,也就是“基洛”級,俄羅斯自稱為877型,其改型稱為636型。該級艇由紅寶石設計局在1974年開始設計,全長73.8米,寬9.9米,水下排水量2350噸,最大潛深300米,工作深度240米,艇員52人,自恃力45天。動力裝置為2臺柴電機組、1臺推進電機,兩組蓄電池,每組120塊,可以提供最大航速20節或最大續航距離400海里的電能;推進器為七葉大側斜低噪螺旋槳“基洛”級的最大特點是噪音極低,它綜合采用了各種降噪措施,尤其是它的外貼消聲瓦效果非常顯著,大廈降低了潛艇噪音,成為世界上最安靜的常規潛艇,被西方國家稱之為“海洋黑洞”。它的首部有6具533mm魚雷發射管,共可攜帶魚雷18枚,并有快速裝雷系統;經改裝后的“基洛”級可發射反艦導彈。在不裝魚雷的情況下,該級潛艇可以載24枚水雷。艇上還配備了現代化的電子、水聲裝備,是前蘇聯乃至俄羅斯常規潛艇的得意之作。德國現役的潛艇有205、206兩級,209級是德國專為出口建造的,但正是該級潛艇為德國戰后潛艇樹立了赫赫豐碑,以其出色的性能創造了常規潛艇出口數量最多,使用國家最多的兩項世界紀錄,成為世界市場上的“名牌產品”。209級潛艇根據不同國家的需要,有1100噸、1200噸、1300噸、1400噸和1500噸多種型號。典型的209級潛艇采用單殼體結構,艇體為優質HY-80鋼,安全潛深可達300米,水下最大航速23節,主要武器是8具533mm魚雷發射管,攜帶魚雷14枚,部分型號還有發射“捕鯨叉”反艦導彈的能力。日本潛艇在世界上原本處于領先地位,但二戰戰敗使其潛艇受到一定限制。核潛艇對它是個禁區,只能無奈地選擇常規潛艇。但也正因為如此,日本精心打造常規潛艇,使其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從二戰后第一艘潛艇“親潮”號起,日本已經先后研制了多達8種型號的常規潛艇,目前在役的有“渦潮”、“夕潮”和“春潮”“親潮”四型。“春潮”級是日本潛艇的代表作,首艇1990年服役,連同改進型在內,總共計劃建造11艘“春潮”級長77米,寬10米,水面航行時吃水7.7米,水下排水量2450噸,水下排水量2750噸,水下最大航速20節,采用NS110高強度鋼,安全潛深300米。其艇體為長水滴型,通過采用7葉大側斜螺旋槳、敷設消聲瓦、加裝減振浮筏等措施,該級艇的安靜性較之以往有明顯提高?!按撼薄奔壴谑澜绯R帩撏е凶钤绨惭b拖曳線列陣聲吶,極大地提高了其遠程搜索和攻擊能力。此外,它還裝設了SQS-36型主動攻擊聲吶,大大地提高了探測效能,可以在極短時間內探測到對方而不易被對手測定自己的方位。它的反潛武器主要是美制“捕鯨叉”反艦導彈和日本自行研制的89型高速主動制導魚雷,據說其性能要優于美國的MK-48型。1.7我國潛艇的發展1950年8月,海軍召開會議,確定“以現有力量為基礎,重點發展海軍航空兵、潛艇和魚雷快艇等新力量(簡稱‘空、潛、快’),逐步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的建軍方針,決定優先建設潛艇部隊。1952年5月,海軍在青島開始修建中國第一個潛艇基地。1953年6月4日,中國和蘇聯政府簽訂了“海軍訂貨協定”,蘇聯向中國有償轉讓W級常規動力攻擊潛艇建造權,提供成套器材設備和設計圖紙資料,由中國船廠裝配制造,并派專家來華指導。1954年6月19日,海軍的第一個潛艇部隊——海軍獨立潛水艇大隊正式成立1956年3月26日,中國裝配制造的第一艘W級潛艇下水,1957年10月驗收入列,代號為03型。

1957年,我國自行建成首批兩艘潛艇加入中國海軍。1958年6月27日,中央軍委批準國防工業委員會《關于研制導彈原子潛艇》的絕密報告。1966年彈道導彈常規潛艇,高爾夫級潛艇下水。1967年由中央軍委批準,自行研制的中國第一代常規動力魚雷攻擊潛艇。1974年4月交付海軍潛艇部隊使用,代號035型(明級)。1968年11月,中國第一艘核動力攻擊潛艇開工建造,1970年12月26日第一艘核潛艇下水。1974年8月1日正式編入海軍戰斗序列,命名為“長征1號”,代號091型(漢級)。1974年8月1日中國首艘核潛艇“長征一號”股役,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1974年8月7日“漢”級(091型)攻擊型核潛艇(SSN)交付使用。1976年12月,東海艦隊252艇首次突破第一島鏈進入太平洋西部進行遠航訓練。1980年3月,東海艦隊256艇又突破第二島鏈進入太平洋中部,標志著中國海軍潛艇部隊已具備中遠海作戰能力。1981年4月,中國第一艘戰略導彈核潛艇下水,1983年8月正式加入海軍戰斗序列,代號091型(夏級)。1982年10月,中國首次水下發射運載水箭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潛射戰略彈道導彈的國家1983年中國首艘彈道導彈核潛艇建成服役。1988年9月15日,中國自行研制的091型(夏級)戰略導彈核潛艇水下發射“巨浪-1號”戰略導彈試驗獲得圓滿成功,中國從此擁有了海上核反擊力量。1990年中國海軍裝備首種攻擊核潛艇,代號091型,西方稱其為漢級攻擊核潛艇。1993年向俄羅斯訂購了4艘先進的基洛級常規潛艇。1994年5月,新型常規動力攻擊潛艇從武昌造船廠下水。代號039型,西方稱為宋級潛艇。1995年經過改裝,可發射“巨浪-2”型彈道導彈,最大射程可達8000公里。2004年7月元級別潛艇研制成功。2007年6月24日,是中國潛艇部隊成立50周年的日子。中國新一代攻擊型核潛艇093型,潛艇水下排水量約7500噸,最大潛深400公尺,水下航速突破45節,自持力為80天。093裝備16枚巡航導彈以及四管魚雷發射裝置,主要任務是反潛并為戰略核潛艇保駕護航,也可用來攻擊水面艦艇或地面目標。1.7.1我國常規潛艇的鼻祖:6603型W級是新中國生產的第一型潛艇我國稱之為6603型潛艇,后稱為03型潛艇。1.7.2艱難的仿制起步:6633和6631型6633型潛艇為“雪茄煙”形,長76.8米,寬7.3米,水面排水量1400噸,水下排水量1800噸,比W級大。指揮臺較W級小,裝有攻擊和搜索用潛望鏡各1具,指揮臺上方有一組像煙囪一樣的通氣孔,此為R級潛艇的外形特征。6633型潛艇艇首裝6具、艇尾裝2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總共可攜帶14枚53-56型魚雷,該魚雷采用被動尋的,40節時射程15千米,戰斗部重400千克。當執行布雷任務時,6633型潛艇可攜帶28枚水雷。與W級相比,6633型潛艇采用了更高強度的合金鋼,配備了新的電子裝備和更完善的水下通氣裝置,下潛深度和攻擊力大大提高。1.7.3從仿制到自研:大步跨越的035型035型潛艇有3個型別。首制艇為ES5C型,經過修改設計至1979年期間建造的為ES5D型,1983年以后大規模更新艇載設備的為ES5E型。035型潛艇長76米,寬7.6米,水上排水量1584噸,水下排水量2113噸,半水滴型艇體,為單軸、單槳、雙板舵。該級艇外形最顯著的特征是尾部水線上有一個小垂直舵,顯示了其與眾不同的推進裝置?!懊鳌奔墲撏聺撋疃冗_到300米,水面航速15節,水下航速18節,9節速度續航力為7500海里,10節航速續航力達9000海里。035型的武器為16枚魚雷(或32枚水雷),這是中國第二代魚雷,其射程、靈敏度、反應時間都較033型使用的魚雷更先進。1.7.4中國自己的佳作:邁新世紀的039型該級潛艇長74.9米,寬8.4米,吃水深5.3米。水上排水量1700,噸,水下排水量2250噸,儲備浮力較高,為水滴形艇體。該型艇裝兩臺(或3臺)MTU柴油機,單軸、單側斜螺旋槳推進。水上航速15節,水下航速22節。“宋”級艇編制60人,包括10名軍官。艇上武備為533毫米魚雷發射管6具,艇首安裝球形中頻聲吶,用于主/被動搜索與攻擊,艇側裝有低頻被動搜索聲吶基陣。艇上還裝備水面搜索用雷達,921—1.7.5中國當代比較先進的潛水艇“拉達”級柴電潛艇(Ladaclass)為677方案(Project.677)下的產物,作為636與877方案的“基洛”級(Kiloclass)之后繼者,是俄羅斯海軍目前最新銳的柴電潛艇,也是蘇聯解體后俄國推出的第一種常規動力潛艇。圖為拉達級首艇“圣彼得堡”號潛艇結構示意圖2.潛艇注水排水系統的相關專利潛艇沉浮原理:潛艇有雙層殼體(單殼體潛艇其首尾艙段也是雙殼結構的),兩層殼體之間是貯水艙,打開底閥向貯水艙注水,潛艇浮力減小,潛艇下沉;向貯水艙中注入壓縮空氣,排出貯水艙中的水,浮力加大,潛艇上浮。當潛艇在水面航行時,艇內外氣體壓強均為一個大氣壓,當潛艇潛深到水下一定的深度時,艇內為了保障艇員的正常生活,仍舊保持一個大氣壓,而艇身卻受到水的巨大壓力。潛艇上浮時,用壓縮空氣吹出一部分水,然后開車前進,利用水平舵調整潛艇角度向上的綜合作用就可以上浮了,而不用全部靠浮力上浮。2.1自動注排水潛水艇申請專利號200620020823.1專利申請日2006.05.13名稱自動注排水潛水艇公開(公告)號CN2885724公開(公告)日2007.04.04類別作業;運輸頒證日

優先權

申請(專利權)張少臣地址154002黑龍江省佳木斯市佳南農場一連發明(設計)人張少臣國際申請

國際公布

進入國家日期

專利代理機構佳木斯市華镕專利事務所代理人呂鳳云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動注排水潛水艇,它主要由上客艙和底艙組成,上客艙的座椅下設有串連式高壓儲氣筒,上客艙安有注氣閥、減壓閥。減壓閥與串連式高壓儲氣筒相連接,注氣閥與注排主管道相連接,并與注排分管相連接。注排主管道設有排氣孔,上客艙安有前、后隔艙蓋、動力電池、逆變器1、儀表電池、逆變器2。底艙設有注排箱,注排箱上安有隔艙蓋,底艙下部安有壓載艙,浮子室裝在注排管道上部,注排管道設有過濾網式進出水口。該產品不需要復雜的機械傳動和動力就可自動排水或注水,在失去動力的情況下潛水艇能自動上浮或下潛,安全可靠,避免了傳統的注排水式潛水艇存在的不安全隱患。傳統的注排水式潛水艇在注水或排水式,需要用水泵或氣泵將水排出或注入。當水泵或氣泵發生故障或失去動力時,注排水系統就無法工作了,導致潛艇無法上浮。這個發明提供一種自動注排水潛水艇,它解決了傳統的注排水式潛水艇需要用水泵或氣泵將水排出或注入等問題。該產品不需要復雜的機械傳動和動力就可自動排水或注水,在失去動力的情況下潛水艇能自動上浮或下潛,安全可靠。避免了傳統的注排水式潛水艇存在的不安全隱患。工作原理:客艙座椅現設有串聯式高壓儲氣筒(27)可供潛水艇下潛上浮往復多次的儲氣量,當低于工作壓力時,在碼頭上充氣。下潛時首先應關閉注氣閥(24),打開排氣閥(25),注氣閥設有減壓閥(23)和高壓儲氣筒壓力表(30),把高壓轉成低壓。多格式注排箱(14)的空氣通過排氣孔(26)排出艇外,潛水艇通過海水壓力頂開浮子,然后多格式注排箱緩慢進水,潛水艇下潛。上浮時先關閉排氣閥,然后打開注氣閥,串連式高壓儲氣筒通過減壓閥減壓,然后進入注排主管道。注排主管道通過注排分管向多格式注排箱充氣,注排箱的水通過浮子室(17)的注排管道(18)排向艇外。浮子室的浮子隨著水位的降低逐漸下落,注排箱的水接近排空時,橡膠密封層在空氣的壓力下封住注排管道上口,關閉注氣閥,潛水艇上浮。2.2潛水艇水艙新型進排水裝置申請專利號CN00224084.X專利申請日2000.01.21名稱潛水艇水艙新型進排水裝置公開(公告)號CN2422236公開(公告)日2001.03.07類別作業;運輸頒證日2001.01.27優先權

申請(專利權)王曉蕩地址410005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孚嘉巷42號發明(設計)人王惠安;王曉蕩專利代理機構湖南省專利服務中心代理人魏國先摘要一種潛水艇水艙新型進排水裝置,在水艙底端開有進出水孔或進出水孔在水艙內連接進出水管,在水艙上端開有進出氣孔,進出氣孔通過進出氣管與閥體連接,閥體再通過管路連接至儲氣瓶和連接至向艇體內外排氣的管道。本實用新型構思巧妙、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成本低廉,為潛水艇的民用化和觀光旅游設計提供了一項最重要的技術革新。主權項權利要求書1、一種潛水艇水艙新型進排水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水艙底端開有進出水孔或進出水孔在水艙內連接進出水管道,在水艙的上端開有進出氣孔和與之連接連通的進出氣管,進出氣管連接閥體,閥體再連接至儲氣瓶和向艇內外排氣的管道。將進出水孔設計在水艙底端,這就相當于將一個重量小于浮力、底端開孔的密閉容器倒扣置于水中,密閉容腔內的空氣不能排出,且容器的空間被空氣所占據,根據阿基米德定理:任何物體在液體中都會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大小等于這個物體所排開的液體重量,物體重量大于浮力時下沉,物體重量小于浮力時上浮,物體重量等于浮力時,物體就會在液體中懸浮著,所以上述的密閉容器是不會下沉的。如果在這個容器的上端開有進出氣孔,并進行人為的操縱,容器的上浮下沉并可以實現。即容器上端的氣孔閥門開啟,置于水中容器內的空氣在水的壓力下排出容器,隨著容器內空氣的逐漸排出和水的逐漸進入,容器的重量增加。當容器所受的浮力小于容器和容器內水的重量之和時,容器下沉;當容器出氣閥門關閉,開啟進氣閥口,如果進氣的氣壓大于水壓,容器內的水被大于水壓的空氣擠占而逐漸排出,容器所受的浮力大于容器和容器內水的重量之和時,容器上浮。依據該工作原理,本實用新型將水腔上部的進出氣管連接連通至一個五位三通電磁換向閥,通過電磁換向閥后再分別連通至儲氣瓶和艇體內,艇體內再將余氣外排,構思巧妙,結構簡單,容易控制。當五位三通電磁換向閥將儲氣瓶與水艙進氣孔連通時,儲氣瓶向水艙內充氣,水艙內的水從底端排出,潛水艇上浮。當五位三通電磁換向閥使水艙出氣孔與艇體或外界連通時,水艙內氣體排出,底端進水,潛水艇下潛。2.3兩棲水下密封機體潛艇、潛水艙及導氣排水系統 申請專利號CN03157861.6專利申請日2003.09.09名稱兩棲水下密封機體潛艇、潛水艙及導氣排水系統公開(公告)號CN1593958公開(公告)日2005.03.16類別作業;運輸申請(專利權)王烈富地址611530四川省邛崍市東環路47號-19號發明(設計)人王烈富摘要該技術方案是將大批量坦克、兩棲坦克、裝甲戰車去掉機殼、保留主傳動裝置、負載輪、傳動輪、誘導輪及相關有用系統、設備、武器裝備,適當增長加寬車底盤,將新增控制機體水中升、降的潛水艙及導氣排水系統;新增的二具魚雷發射管及發射控制系統;新增二臺柴油機和分別與其相連的二組水下螺旋槳推進器及相關控制系統與所需保留的系統、設備、武器裝備進行重組疊加設計,用流線型防彈裝甲將其包裹焊接成一種有很好防水防腐性能和很強水下、水面、陸地攻擊能力的兩棲水下密封機體潛艇。這種簡易潛艇水中升、降主要由潛水艙及導氣排水系統控制;其潛航或轉向由二臺柴油機和分別與其相連的二組水下螺旋槳推進器及相關控制系統控制。主權項1、在現有潛艇技術中,潛艇潛航升、降主要由龐大的傳動裝置推進;由升、降舵、高壓排水泵及相關系統對水艙調水控制升、降保持航行穩定。本發明的特征在于將大批量坦克、兩棲坦克、裝甲戰車去掉機殼,保留主傳動裝置、負載輪,傳動輪、誘導輪及相關有用系統、設備,適當增長、加寬車底盤,將所需新增系統、設備與所保留系統、設備進行重組疊加設計,用流線型防彈裝甲將其包裹焊接改裝成一種有良好防水、防腐性能和很強水下、水面、陸地攻擊能力的兩棲水下密封機體潛艇(3)(簡稱密封機體或機體)。在密封機體(3)內、外安裝有控制機體(3)升、降的潛水艙(1),其艙體內裝有控制艙體進、排水的氣囊(2),氣囊(2)進、排氣,潛水艙(1)排、進水由機體(3)內增設的空氣壓縮機(10)或氣體發生器(20)、廢氣助排泵(16)通過導氣管及相關閥門控制。空氣壓縮機(10)的氣源由機體(3)內增設的卷揚機(9)和機體(3)外增設的導氣浮體(6)所牽拉的可卷導氣管(4)從外界導氣供給。可卷導氣管(4)能從機體(3)上增設的內環槽止水套管(8)中自如抽動。機體(3)潛航時,由機體(3)內增設的二臺柴油機(13)和分別與其相連的二組水下螺旋槳推進器(14)及相關系統控制推進或轉向。2.4一種多功能潛水器水液壓系統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多功能潛器水液壓系統,包括動力源、浮力和姿態調節機構以及作業機構,動力源主要包括電機、水壓泵和電磁換向閥,所述浮力和姿態調節機構主要包括多個壓載水艙和平衡閥;通過對不同水艙注水排水,不僅實現對潛水器的浮力調節,同時實現了縱傾與橫傾調節,使浮節調節與縱傾、橫傾姿態調節的單一獨立系統綜合為統一的系統;此外,在各閥的配合作用下,還可驅動作業機構完成水下作業。本發明能夠提供不同流量和壓力的水源,以滿足不同類型作業工具對動力源的要求;同時使浮力與縱傾、橫傾調節在不同水深時具有不同性能,即滿足大深度的適用性及淺深度的快速響應性。潛水器水液壓系統結構圖潛水器是進行高效勘探、科學考察、開發作業、軍事偵測及作戰平臺的重要裝備。潛水器在水下需要完成不同任務,如對水下鋼纜、軟纜剪切,清刷、打磨、切割、鉆孔及連接件的裝卸等作業任務,或完成水下樣品的采集,設備的布放等任務。潛水器取樣后由于重量的增加或釋放其它裝備后重量的減小,或是由于水介質的特性(壓力、溫度)而引起海水密度的變化;并隨著下潛深度的增加,潛水器耐壓結構發生彈性變形而引起排水體積的變化,這些因素均導致重力和浮力的平衡經常被打破。因此,為確保潛水器在一定深度具有相對穩定的作業姿態,需要對其進行浮力及姿態(縱傾和橫傾)微調。除潛水器的浮力根據需要實時調節外,潛水器的姿態角度也需要進行實時調節,以使潛水器以一定傾角下潛或上浮,或保證潛水器在不同水域,不同深度等條件下傾角為零的穩定姿態。原有潛水器往往采用各自獨立的動力系統完成浮力調節,縱傾、橫傾調節及各種作業任務,增加了潛水器的重量、體積及成本,因此,現實情況要求一個綜合動力系統用以完成潛水器水下工作時的不同功能和需求。本發明提供一種水液壓系統,將作業工具的動力源和浮力與姿態調節(縱傾,橫傾)機構的動力源進行了統一,實現潛水器系統簡化,提高了潛水器的可靠性及載重比。一種潛水器水液壓系統,包括動力源、浮力和姿態調節機構以及作業機構,動力源一方面與浮力和姿態調節機構協作完成潛水器的浮力和縱傾、橫傾的調節,另一方面驅動作業機構完成作業;本發明的技術效果體現在:潛水器水下作業前,先進行浮力與縱傾、橫傾的姿態調節然后進行水下作業,本發明將作業工具及機械手的動力源與浮力與姿態調節系統的動力源進行了統一,實現潛水器系統減化,同時有利于提高潛水器的可靠性及載重比。浮力和姿態調節機構包括多個壓載水艙,根據潛器的結構空間及控制需要可在不同位置布置水艙,通過對不同水艙的注水排水動作,不僅實現對潛水器的浮力調節,同時實現了縱傾、橫傾調節,使浮節調節與縱傾、橫傾調節的單一獨立系統綜合為統一的系統。動力源中的水壓泵使用變量泵,在淺水時,輸出壓力較低,增加水壓泵傾角,使輸出流量增大,從而使潛水器在潛水時具有高的響應特性;當深水區時,輸出壓力較高,減小水壓泵傾角,使輸出流量減小,實現在相同功率條件下,浮力與縱傾調節系統對水深的適應性。潛水器工作環境的水介質為工作介質,相比油壓浮力調節系統,具有以下優點:1)環境友好,避免了工作介質滲漏造成的環境污染,有利于提高潛器的掩蔽性;2)工作介質為環境介質,不存在工作介質環境被污染的危險,從而有利于提高系統的可靠性;3)減少了油箱及管路,無需儲存工作介質,從而減化系統,降低了系統重量和體積。4)去除了皮襄,有利于浮力調節系統大深度的適應性。水液壓系統通過變量泵及增壓器的作用可提供不同流量和壓力的水源,以滿足不同類型作業工具對動力源的要求;同時使浮力與姿態調節在不同水深時具有不同性能,即滿足大深度的適用性及淺深度的快速響應性。在動力源的出口根據需要可設有遠程驅動可調變流量優先分流閥,使系統可以根據工況控制浮力姿態調節機構及作業機構兩邊的流量,以同時滿足工具作業及浮力與姿態控制的需要,從而進一步提高了該系統的適應性。增設遠程驅動可調變流量優先分流閥后的結構示意圖2.5一種無水箱氣囊式升降潛水艇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無水箱氣囊式升降潛水艇,在潛水艇本體兩側設有氣囊擋板,氣囊擋板下安裝有柔性的氣囊,氣囊與潛水艇的氣泵連接。在所述氣囊擋板的前后兩側分別裝置有副螺旋槳,副螺旋槳通過螺旋槳轉軸與潛水艇的動力機構連接。在潛水艇本體兩側加裝氣囊,不用改變潛水艇本體的排水量即能改變其浮力,并大大減少了艇身的負重量,潛水艇氣囊擋板上加裝四個副螺旋槳,用于艇身靈活的轉動,使潛水艇上升、下降、前進、后退及左、右轉彎的速度和機動性及在水中的穩定性與靜浮能力;通過分散潛水艇的動力布局也能降低潛水艇的整體噪聲。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無水箱氣囊式升降潛水艇,是對現有潛水艇升降系統結構的改進,屬于潛水艇技術領域?,F有潛水艇包括潛水器旳水中升降系統都是通過潛水艇水箱(水柜)的充排水來改變自身排水量的方法來實現潛水艇的升降的。而抗沉性也只是利用把水箱做成多個分隔的方式來解決的。由于潛水艇在水下航行時水箱是充水的,潛水艇的動力也要帶動這部分水航行,即負重航行,這樣潛水艇的速度、機動性都會受到影響。并且當潛水艇水箱損壞時,特別是漏水對潛水艇的安全將是很大的危脅,直接影響潛水艇的抗沉性。而潛行中的單殼式潛水艇的艇艏水箱的損壞將會造成艇艏下沉沖入深海而造成無法挽回的災難。在潛水艇本體兩側設有氣囊擋板,氣囊擋板下安裝有柔性的氣囊,氣囊與潛水艇的氣泵連接。所述氣囊的外皮還均勻分布有若干塊防護鱗片。氣囊擋板的前后兩側分別裝置有副螺旋槳,副螺旋槳通過螺旋槳轉軸與潛水艇的動力機構連接。通過控制氣囊體積的變化來改變潛水艇本體的排水量,而不增加潛行時潛水艇的重量;潛水艇氣囊擋板上的四個副螺旋槳,用于潛水艇艇身靈活的轉動,使潛水艇上升、下降、前進、后退及左、右轉彎的速度和機動性及在水中的穩定性與靜浮能力。積極效果在于:在潛水艇本體兩側加裝氣囊,不用改變潛水艇本體的排水量即能改變其浮力,并大大減少了艇身的負重量,潛水艇氣囊擋板上加裝四個副螺旋槳,用于艇身靈活的轉動,使潛水艇上升、下降、前進、后退及左、右轉彎的速度和機動性及在水中的穩定性與靜浮能力;通過分散潛水艇的動力布局也能降低潛水艇的整體噪聲。2.6有效控制潛艇、深潛器上浮系統的裝置及沉浮方法本發明提供一種有效控制潛艇、深潛器上浮系統的裝置,潛浮艙代替部分排水艙、固體壓載配重變為儲備浮力艙既為上浮動力。同時提供有效控制潛艇、深潛器上浮系統的裝置的沉浮的方法。本發明的效果是在潛艇、深潛器上的應用,潛浮艙下潛重量是同等體積壓載水艙的兩倍以上,上浮是同等體積的一倍以上,特別是能確保潛艇的不沉性和動力抗沉特性、萬米海深安全上浮,可作為武器發射后的重量補充,上浮無噪音,可以檢驗艇體外殼破損。為解決潛艇、深潛器的深海不沉和動力抗沉性,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有效控制潛艇、深潛器上浮的方法,打破常規的配重鐵原理,上浮無須外動力源、無噪音,依靠海水的壓力和浮力自動上浮,提高潛艇、深潛器的隱蔽性和戰斗力。為提高潛艇的安全性,把潛浮艙應用于潛艇上,作為快速改變壓載水艙的高效、應急上浮手段。潛浮艙代替部分排水艙、固體壓載物變儲備浮力艙既為上浮動力在潛艇、深潛器上的應用有效解決潛艇深海上浮問題,采用潛浮艙使潛艇、潛水器能安全上浮,確保動力抗沉性。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有效控制潛艇、深潛器上浮系統的裝置,該裝置設置在潛艇、深潛器的艇體內部并與控制系統相連的排水艙內;其中:所述排水艙內設有艙體上部位扇葉半面閥、潛浮艙、艙體下部位扇葉半面閥、鹽艙室、軸流室和軸流泵、蜂窩隔斷載重體分水隔離器、蜂窩隔斷載重體分水隔離器扇葉半面閥、進水量和密度電流探測器;所述載重體潛浮艙內設有沉浮艙和增浮艙,沉浮艙設在潛浮艙內下部位,增浮艙設在潛浮艙內上部位,在增浮艙和沉浮艙上均設有鹽艙室,鹽艙室內裝填有鹽顆粒,潛浮艙及鹽艙室內均設有蜂窩隔斷載重體分水隔離器以及軸流室和軸流泵;蜂窩隔斷載重體分水隔離器扇葉半面閥、進水量和密度電流探測器均設在潛浮艙內,在排水艙的進出口設有艙體下部位扇葉半面閥,潛浮艙內壁設有防腐蝕層。2.7前吸后排式潛水艇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前吸后排式潛水艇,包括由機器艙和潛艇艙(1)以及位于機器艙和潛艇艙(1)下方的水道(6)組成的艇體,艇體的前端帶有吸水管(11),艇體的后端帶有排水管(4);在吸水管(11)和排水管(4)內分別設置有縱向的上下兩端均開口的沉浮動力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