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情緒狀態對不同人格大學生風險決策的影響,醫學心理學論文_第1頁
不同情緒狀態對不同人格大學生風險決策的影響,醫學心理學論文_第2頁
不同情緒狀態對不同人格大學生風險決策的影響,醫學心理學論文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9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不同情緒狀態對不同人格大學生風險決策的影響,醫學心理學論文人們在生活中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在選擇問題的解決方案時就產生了決策。風險決策是決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近年來心理學的研究熱門。風險決策,顧名思義,是指面臨兩個或多個選擇時,是選擇風險較大的還是較安全的結果。本研究旨在探究人格因素和情緒因素能否會影響風險決策,以及進一步探究二者能否有交互作用。更好的認識人們是怎樣做決策、是什么在影響著決策,能夠更好的幫助人們在以后的決策中做出最快最好的選擇。決策近年來一直是心理學關注的熱門問題。決策意為選擇、確定策略,是一個動態的經過,個體需要運用自個的認知能力對情境做出判定與選擇。人們在做出決策時會考慮各種各樣的后果,不同的決策會造成不同的后果,因而在決策的經過中人們在不斷的考慮每種決策的風險,這就產生了風險決策。關于風險決策的定義,一直有多種表述方式。Yates和Stones提出了風險決策理論,他們以為所謂風險決策就是在損失或贏利、損失或贏利的權重及損失與贏利聯絡的不確定性這3個要素中進行最優化的選擇。損益概率、損益值以及決策者的主觀期望值是風險決策的3個基本特征。RagnarRosness提出,風險決策是在一系列不確定損失的情景下進行選擇的經過。謝曉菲以為,風險決策是指決策者在面臨兩個以上不確定的決策后果時的決策,強調從多種備選方案中做出最優的選擇。綜合上述定義,畢玉芳將風險決策概括為:風險決策是指能夠估計或預測將來事件發生概率情況下而選擇預期效果最好的方案決策,并且是選擇經過與決策后果具有不確定性的決策[1]。Yuen和Lee采用實驗的方式方法研究了在重要生活決策中不同情緒狀態對風險偏好的影響。研究結果表示清楚,處于中性和積極情緒狀態的實驗介入者比悲戚的實驗介入者更傾向于風險偏好;但中性和愉悅的實驗介入者在風險偏好上并沒有表現出顯著性差異[2]。莊錦英的研究表示清楚,積極信息條件下,個體更多采用自動加工策略,更傾向于風險尋求;消極信息條件下,個體更多采用控制加工策略,更傾向于風險躲避[3]。徐輝的研究發現,決策時的情緒將使實驗介入者的風險決策產生與情緒相一致的效應,表現為正性情緒狀態下,實驗介入者傾向于冒險,并低估知覺到的風險,而在負性情緒狀態下,實驗介入者傾向于風險回避,并高估知覺到的風險[4]。張雙雙對詳細情緒的風險決策的影響進行了研究,表示清楚詳細情緒對個體利益風險決策的影響存在顯著差異,即高興狀態和厭惡狀態下有風險偏好傾向,悲戚狀態下有風險躲避傾向[5]。侯敬靜也以為不同的情緒狀態對風險決策偏好的影響是顯著的,在正性情緒狀態下,實驗介入者傾向于冒險;而在負性情緒狀態下,實驗介入者傾向于風險回避[6]。魏鐵軍所做的企業管理人員人格特質與風險決策相關性研究結果顯示,競爭性、果斷性、勤奮性是企業經理最重要的人格特質,與各類風險決策均有顯著相關。同時,不同類型的風險決策與不同的人格特質相關[7]。王孝蓮進行了大學生人格類型與決策行為的相關研究,得出的結論是人格類型與決策行為有關,能夠預測人們面臨風險任務時的行為[8]。王虹發現,人格作為個體因素對風險決策有影響。對人格維度得分和風險決策行為進行分析時,不同人格維度對決策的影響不一致。華而不實感覺直覺維度得分高的實驗介入者偏向于保守選擇[9]。將完成人格量表測試的不同人格大學生分組,采用觀看視頻的方式方法引起實驗介入者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本研究旨在探尋求索不同情緒狀態對不同人格大學生風險決策的影響。1對象與方式方法1.1對象選取18~25歲大學在校生共150人,男女各75人,平均年齡21.7歲。實驗第一階段采用大五人格量表,將實驗介入者分為開放性維度高分組和低分組兩組。實驗第二、第三階段采取二因素組間實驗設計。共發放人格問卷150份,有效問卷148份。根據開放性維度題目得分,挑選出開放性維度得分48分(含48分)以上的為高分組,37分(含37分)下面的為低分組。兩組實驗介入者再分別隨機分成積極情緒組和消極情緒組進行實驗。華而不實,高分組的積極情緒組為組1,消極情緒組為組2;低分組的積極情緒組為組3,消極情緒組為組4。經過情緒自評量表對實驗介入者介入實驗時的情緒進行判定,最終有60人符合要求。在風險決策測試中,每道題有A、B兩個方案,華而不實方案A為安全選項,方案B為風險選項。實驗介入者選擇方案A得0分,選擇方案B得1分。將全部8道題的得分總和記為該實驗介入者的冒險得分。除此之外,風險決策問卷上還有5點計分量表,實驗介入者將選擇傾向A或B方案的程度,更進一步的了解實驗介入者的風險傾向。5點量表的總和記為風險傾向得分。通過相關分析得出,冒險得分和風險傾向性得分顯著相關(r=0.861)。這里只對冒險得分進行分析,風險傾向性得分結果與之類似。1.2方式方法1.2.1大五人格問卷簡化版NEO-FFI該量表測量神經質、外向性、開放性、宜人性和盡責性5項特質,中文版NEO-FFI由張建新修訂,共60個條目,每條目以1~5分5級計分,共5個分量表,各12題,分別以總和計分。NEO-FFI的信度系數:神經質為0.77,外向性為0.78,開放性為0.63,宜人性為0.72,盡責性為0.74。應用NEO-FFI作為中國大學生群體的人格測量工具,具有良好的信度與構造效度。本量表采用五點測量,分別為1=非常不符合、2=不太符合、3=不確定、4=符合、5=非常符合,反向題的分數反向計分,為1=非常符合,5=非常不符合,并以該構面之題目分數進行簡單加總平均,作為填答者該項人格特質之分數。對經歷體驗的開放性被定義為:為了本身的緣故對經歷體驗的前攝(Proactive)尋求和對的理解,以及對陌生情境的容忍和探尋求索。開放性(Open-ness)這個維度將那些好奇的、新穎的、非傳統的以及有創造性的個體與那些傳統的、無藝術興趣的、無分析能力的個體做比擬。高開放性的人是興趣廣泛的、好奇的、自由的、追求新奇的;低開放性的人是保守的、實踐的、有效率的、專業的。情緒自評量表PANAS(部分)情緒自評量表PANAS由Watsno和Tellgene制定。本實驗采用中文版來對情緒進行評定,該量表被張衛東教授證明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修訂后的中文版量表內在一致性系數為0.87,具有較高的信度,可供實驗研究之用[10]。該量表包含20個描繪敘述情緒的形容詞,采用5點計分法,華而不實1代表即時情緒稍微或沒有,隨等級增加,體驗到的即時情緒逐級加強,5即為非常強烈。在這一量表中,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被以為是自陳情緒構造兩大相互相對獨立的基本維度。參考陳白云的做法,本實驗采用情緒自評量表中與視頻內容有關的詞匯作為測量情緒的量表[11],這幾個詞分別是心煩的、恐懼的、害怕的、悲戚的、難過的和興高采烈的、興奮的、愉快的、高興的、開心的,共10個。1.2.2實驗設計本實驗采用22的組間設計。自變量為人格(開放性維度高分組、開放性維度低分組)和情緒(積極情緒、消極情緒)。因變量為風險決策的風險偏好和風險回避,用風險傾向測驗中的冒險得分來表示。控制變量為年齡、文化水平、性別。1.2.3實驗程序第一階段:運用大五人格量表對實驗介入者大學生進行人格測量,從男女生中各選取開放性這一維度得分高的實驗介入者分為A組,得分低的分為B組。第二階段:A、B兩組中再各自分為兩個小組,分別進行積極和消極的情緒誘導。對A、B兩組中積極情緒組播放愉快搞笑的視頻((開心一刻搞笑視頻錦集〕),消極情緒組播放沉重悲戚的視頻((馬航370感人視頻〕)。華而不實,A組的積極情緒組為組1,消極情緒組為組2;B組的積極情緒組為組3,消極情緒組為組4。第三階段:在情緒誘發程序之后,通過屏幕上的鏈接按鈕指導實驗介入者進入接下來的風險傾向測驗,并要務實驗介入者獨立完成風險傾向問卷,指導語為假如你面臨下面的情境,你會怎樣選擇?完成下面的問卷,并在5點量表上表示清楚自個對兩種方案的愛好程度,時間不限。實驗介入者在做出選擇時,告訴他們不受時間限制,進而消除時間壓力對決策的影響。先前有關風險決策的研究大都局限于單一對經濟決策或者人身決策的考察,為了提高實驗材料的生態效度,在這里研究中,從大量風險情境選出8個風險情境,華而不實1~3個風險情境屬于人身風險決策,4~7個風險情境屬于經濟風險決策,最后一個風險情境屬于情感風險決策。實驗最后讓實驗介入者完成情緒自評量表,并在5點量表上評價自個當下的情緒狀態。1.3統計處理實驗結果采用MicrosoftExcel2007和SPSS18.0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2結果2.1情緒和人格對冒險得分影響的結果分析以情緒(積極/消極)和人格(得分高/得分低)作為自變量,冒險得分作為因變量,用二因素方差分析,方差檢驗顯示齊性(P=0.825)。結果顯示,人格的主效應邊緣顯著(F=3.306,P=0.074,P2=0.056),即人格對冒險得分影響邊緣顯著。情緒的主效應顯著(F=5.587,P=0.022,P2=0.091),即情緒對冒險得分影響顯著。人格與情緒的交互作用顯著(F=6.479,P=0.014,P2=0.104)。人格和情緒對冒險得分存在交互作用,進行簡單效應分析,得出結果:在積極情緒狀態下,開放性維度得分高組和低組的冒險得分因素不顯著(P=0.623);在消極情緒狀態下,開放性維度得分高與低組的冒險得分差異顯著(P=0.004)。在開放性維度高分組,積極情緒狀態下和消極情緒狀態下的冒險得分因素不顯著(P=0.623);在開放性維度低分組,積極情緒狀態下和消極情緒狀態下的冒險得分因素顯著(P=0.004)。3討論3.1人格對風險決策的影響本實驗將大五人格中開放性維度作為自變量。王虹指出人格對風險決策是有顯著影響的。Levin等的研究中指出,高水平的責任心、宜人性能夠有效預測目的框架效應,低水平的外向性、責任心和高水平的開放性能夠有效的預測選擇框架效應;另外在收益領域下,高水平的開放性和風險存在顯著相關,高神經質和低程度冒險存在顯著相關,這講明開放性能夠作為冒險行為的有效預測指標。Nicholson等人發現,個體在不同情境決策下的冒險水平與人格的開放性、外向性呈正相關,與宜人性、神經質、責任心呈負相關,并且個體在風險決策中表現的一致性與人格存在聯絡,表現不一致個體的開放性和神經質水平更低,責任心程度更強[12]。本研究并未得出類似的結論,不能講明研究中人格因素對風險決策沒有影響,而是本研究中開放性這一維度并不能明顯的表現出不同人格對于風險決策的差異顯著。風險偏向得分是冒險得分的引申,實驗介入者即便選擇風險項,可以能會在愛好程度的5點量表中選擇3這一中間選項,因而風險偏向得分比之冒險得分愈加不顯著。3.2情緒對風險決策的影響本實驗中選取了兩個視頻以誘發開心、愉快的積極情緒和悲戚、難過的消極情緒。根據實驗結果顯示,情緒對冒險得分和風險偏好有顯著影響。積極情緒狀態下實驗介入者更偏向于風險偏好,消極情緒狀態下實驗介入者更偏向于風險躲避。這與前人的研究一致。Johnson和Tversky初次提出了情緒泛化假講。他們的研究表示清楚,當基于實驗介入者消極情緒的信息時,那么與給予信息具有一樣效價的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將會增加;相反,假如給予的是正性情緒信息,則正性情緒則會致使個體低估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13]。也就是講,實驗介入者在愉悅的狀態下積極性高,冒險性強,更容易選擇有風險的選項,不僅僅是冒險得分中容易選擇風險項,在風險偏向得分中也更容易選擇5這樣的高風險得分。而在消極情緒狀態下,實驗介入者比平常更容易患得患失,處于悲戚、難過甚至是害怕情緒狀態下的實驗介入者,在風險決策中的選擇也會愈加保守的選擇安全項。這一結果講明人們在做風險決策甚至是各種決策時,當時的情緒都會影響所做的決定。正如Schwarz和Clore提出的情緒等價講一樣,該學講以為決策者在決策時不考慮問題本身,而是將決策者當時的情緒作為判定的基礎[14]。過于積極或者是消極的情緒狀態下,都會影響決策者的最終決策。3.3情緒和人格對風險決策的交互作用情緒和人格對于冒險得分和風險傾向得分均存在顯著的交互作用。梁竹苑等人以為,人格對冒險行為的影響是通過塑造情緒經歷體驗以及應對情緒的典型風格而產生間接中介作用的。人格因素可能是通過對情緒的調節而影響決策的,本研究結果中,情緒對風險決策影響顯著,是實驗介入者本身調節的情緒亦或是誘導的情緒產生的影響,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討論。總之,情緒和人格因素相互影響著最終的決策結果[15]。綜上開放性高、低的實驗介入者在風險決策中的冒險性差異邊緣顯著,風險傾向性差異不顯著;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對于風險決策的冒險性和風險傾向性影響顯著,積極情緒狀態下傾向于風險偏好,消極情緒狀態下傾向于風險躲避;情緒和人格對于風險決策的冒險得分和風險偏好得分有交互作用。4以下為參考文獻:[1]畢玉芳.情緒對自我和別人風險決策影響的實驗研究[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