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學知識總結病理學的簡介_第1頁
病理學知識總結病理學的簡介_第2頁
病理學知識總結病理學的簡介_第3頁
病理學知識總結病理學的簡介_第4頁
病理學知識總結病理學的簡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6/6病理學知識總結病理學的簡介病理學是以形態學為基礎的橋梁學科,需要掌握的知識很多。以下是由學習啦我整理關于病理學知識(總結)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病理學知識總結

1、簡述淤血的原因、病變及其結局。

(1)淤血的原因:①靜脈受壓;②靜脈阻塞;③心力衰竭。

(2)病變:

1)肉眼:①淤血組織、器官體積增大;②呈暗紅色③皮膚出血時發紺,溫度下降;

2)鏡下:①毛細血管、小靜脈擴張,充血;②有時伴水腫;③實質細胞變性。

3)結局:①淤血時間短可以恢復正常;②淤血時間長則組織器官缺氧、代謝產物堆積致淤血性水腫、體積增大、淤血性硬化

2、描述梗死的病理變化。

(1)貧血性梗死:1)肉眼:①外觀呈錐體形,灰白色;②切面呈扇形;③邊界清楚;④尖部朝向器官中心,底部靠近器官表面;⑤梗死周邊可見充血、出血帶。

2)鏡下:①梗死區為凝固性壞死(腦為液化性壞死);②梗死邊緣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細胞浸潤;③梗死邊緣有充血和出血等。

(2)出血性梗死:1)肉眼:①梗死區呈暗紅色或紫褐色;②有出血;③失去光澤,質地脆弱;④邊界較清;⑤肺的出血性梗死的底部靠近肺膜、尖部指向肺門的錐形病灶。

2)鏡下:①梗死區為凝固性壞死;②梗死區及邊緣有明顯的充血和出血;③梗死邊緣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細胞浸潤等。

3、簡述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三者相互關系。

(1)概念:1)血栓形成:①活體的心臟或血管腔內;②血液成分凝固;③形成固體質塊的過程。

2)栓塞:①循環血液中;②異常物質隨血液流動;③阻塞血管腔的過程。

3)梗死:①動脈阻塞;②側支循環不能代償;③局部組織缺血性壞死。

(2)三者相互關系: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梗死(無足夠側支循環時發生)。

4、簡述栓塞的類型及其產生的后果。

(1)栓塞的類型:①血栓栓塞;②氣體栓塞;③脂肪栓塞;④羊水栓塞;⑤其他如寄生蟲及其蟲卵栓塞,腫瘤細胞栓塞等。

(2)后果:①肺動脈栓塞,可致肺出血性梗死,甚至急性呼吸衰竭、心里衰竭而死亡;②腦動脈栓塞,可致腦梗死,呼吸中樞核心血管中樞的梗死可引起患者死亡;③腎動脈栓塞,可引起腎臟梗死;④脾動脈栓塞,可引起脾臟梗死;⑤腸系膜動脈栓塞,可致腸梗死,濕性壞疽形成;⑥肝動脈栓塞,可引起肝梗死等。

5、簡述血栓形成的條件及其對機體的影響

(1)形成條件:①心血管內膜的損傷;②血流狀態的改變;③血液凝固性增高。

(2)對機體的影響:1)有利的一面:①防止出血;②防止病原微生物擴散。

2)不利的一面:①血栓阻塞血管可引起組織的缺血、發生壞死;②血栓脫落形成栓子引起廣泛出血等嚴重后果。

6、炎癥局部可有哪些臨床表現?其病理學基礎是什么?

(1)臨床表現:紅、腫、熱、痛功能障礙。

(2)病理學基礎:①紅:充血;②腫:炎性滲出或增生;③熱充血和代謝增強;④痛:離子濃度、炎癥介質和壓迫神經;⑤功能障礙:組織損傷、壓迫阻塞及局部疼痛等。

7、簡述滲出液和漏出液的區別。

(1)滲出液:①蛋白含量高;②細胞成分多;③渾濁,易凝固;④密度高;⑤見于炎癥。

(2)漏出液:①蛋白含量低;②細胞成分少;③清亮透明,不易凝固;④密度低;⑤見于血液循環障礙

8、試比較膿腫與蜂窩織炎的異同。

(1)不同點:1)膿腫:①主要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②局限性;③破壞組織、形成膿腔;④痊愈后易留瘢痕。

2)蜂窩織炎:①常為溶血性鏈球菌引起;②常見與皮膚、肌肉和闌尾等;③彌漫性,易擴散;④痊愈后常不留瘢痕。

(2)共同點:均為化膿性炎。

9、簡答急性、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有何相同和不同點。

相同點:均在心瓣膜上形成污穢的帶菌血栓,嚴重者瓣膜可形成潰瘍或穿孔。

不同點:見表。

急性、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的區別

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

細菌毒力強(化膿菌)弱(大多為草綠色鏈球菌)

血栓大小大小

血栓累及瓣膜在多累及正常的心瓣膜大多累及有病變的心瓣膜

血栓脫落及影響栓塞引梗死栓塞造成臟器梗死

病程短相對長

影響死亡率高,可產生急性瓣膜病治愈率高,也可產生慢性瓣膜高

10、試述風濕性心內膜炎的病變特點及對機體的影響。

(1)風濕性心內膜炎常累及心瓣膜,主要是二尖瓣,腱索和左心房內膜也可受累。病變早期,瓣

(2)風濕性心內膜炎反復發作、反復機化,結果心壁心內膜粗糙、增厚,尤以左房后壁為著,形成所謂McCallum斑。

(3)心瓣膜風濕病反復發作,可使瓣膜增厚、變形、短縮,瓣葉之間部分發生粘連愈著,腱索也可短縮增厚最終造成慢性瓣膜病,引起血液動力學改變,從而影響心臟功能。

11、簡述風濕病的基本病。

可表現為非特異性炎或肉芽腫性炎。典型病變分為三期:①變質滲出期,即結締組織黏液變性和纖維蛋白性壞死;②增生期(肉芽腫期),即由纖維蛋白樣壞死物、Aschoff細胞、淋巴細胞及漿細胞構成的Aschoff小體;③纖維化期(愈合期)。

的可隆起于動脈內膜表面的黃色條紋。鏡下為大量泡沫細胞。

(2)以后纖維斑塊形成:為隆起于動脈內膜表面的灰黃色斑塊,也可為瓷白色。鏡下,斑塊表面為一

12、簡答動脈粥樣硬化的基本病理變化,及主要合并癥。

基本病理變化:早期(1)脂紋形成:動脈內膜肉眼可見帽針頭大小的斑點及寬約1-2mm長短不一層纖維帽可伴有玻璃樣變性,其下可見不等量的泡沫細胞,巨噬細胞及大量細胞外脂質和基質,隨著細胞的崩解,病變可演變為粥樣斑塊。

(3)粥樣斑塊:為明顯隆起于動脈內膜表面的灰黃色斑塊。切面,表層的纖維帽為瓷白色,深部為粥糜樣物,鏡下,玻璃樣變的纖維帽下含有壞死物、膽固醇結晶、鈣化等。底部可有肉芽組織,外周可見少量泡沫細胞、淋巴細胞。動脈中膜呈不同程度的萎縮變薄。

主要合并癥有:①斑塊內出血;②斑塊破裂;③血栓形成;④鈣化;⑤動脈瘤形成。

13、試比較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與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時贅生物的病變特點。①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常發生在原無病變的瓣膜,贅生物體積巨大、松脆、含大量細菌,破碎后引起含菌性栓塞和繼發性膿腫;②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常發生在原有病變的瓣膜,贅生物呈息肉狀或菜花狀、污穢灰黃色、質松脆、易破碎脫落、其深部有細菌團,贅生物脫落引起動脈性栓塞和血管炎。

14、簡述急性風濕性心內膜炎的病變特點及其后果。

急性期:瓣膜腫脹,閉鎖緣有串珠狀單行排列的疣狀贅生物,粘連緊密,不易脫落。后果:病變反復發作,致瓣膜增厚、變硬、卷曲、短縮,瓣葉相互粘連,腱索增粗、短縮,導致瓣膜病。瓣膜表現腫脹,后出現膠原纖維的纖維素樣壞死。反復發作的結果,在二尖瓣閉鎖緣上出現一排小的疣狀血栓其主要成分為血小板和纖維素。小血栓機化不易脫落。

15、腫瘤性增生與炎性增生的區別。

腫瘤性增生與炎性或修復性增生的區別

腫瘤增生炎性或修復增生

病因去除后細胞持續增生細胞停止增生

增生組織的分化成熟程度不同程度失去分化成熟的能力分化成熟

與整個機體的協調性增生具有相對自主性具有自限性,受調控

對機體的影響對機體有害無益機體生存所需

16、異型性、分化程度及腫瘤良惡性的關系。

(1)腫瘤的異型性為腫瘤組織無論在細胞形態和組織結構上都與其來源的正常組織有不同程度的差異;

(2)腫瘤的分化(成熟)程度為腫瘤的實質細胞與其來源的正常細胞和組織在形態和功能上的相似程度;

(3)腫瘤的異型性愈大,分化程度愈低,則腫瘤更傾向于惡性,反之則很可能為良性。

17、試述高分化鱗癌的結構特點。

來源于鱗狀上皮的惡性腫瘤為鱗癌,因此它具有癌的一般特點,即腫瘤實質與間質界限清楚,實質細胞形成癌巢,間質圍繞在癌巢周邊。高分化鱗癌癌巢中的細胞仍具有鱗狀上皮的組織結構特點,癌巢中心可見粉紅染呈同心圓層狀排列的角化珠,細胞間有細胞間橋。

下一頁更多有關"病理學知識總結'的內容

共2頁:上一頁12下一頁

病理學知識總結病理學的簡介病理學是以形態學為基礎的橋梁學科,需要掌握的知識很多。以下是由學習啦我整理關于病理學知識總結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病理學知識總結1、簡述淤血的原因、病變及其結局。(1)淤血的原因:①靜脈受壓;②靜脈阻塞;③心力衰竭。(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