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戰略和外交政策講義 課件_第1頁
國際戰略和外交政策講義 課件_第2頁
國際戰略和外交政策講義 課件_第3頁
國際戰略和外交政策講義 課件_第4頁
國際戰略和外交政策講義 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三章國際戰略和外交政策

第十三章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主題,正確認識世界多級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掌握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則,理解中國為什么要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和如何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教學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和平與發

本章的主要內容國際形勢的發展及特點一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HOME

本章的主要內容國際形勢的發展及特點一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第一節國際形勢的發展及特點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一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三二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HOME第一節國際形勢的發展及特點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一、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一)時代主題的涵義

時代主題是指在一定歷史條件下世界歷史發展進程中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反映了一定歷史時期內世界的基本特征并對世界形勢的發展具有全局性的影響。時代主題會隨著世界矛盾和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而變化,是一個國家制定正確發展戰略和內外政策的一個重要前提。

一、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一)時代主題的涵義

(二)毛澤東對二戰后國際形勢的

分析和判斷

正確判斷世界國際形勢是制定對內對外政策的依據。二戰后,國際社會面臨的突出問題是戰爭與和平問題。一方面,二戰后,世界反動力量在準備第三次世界大戰,新的世界大戰有可能發生。另一方面,世界人民的民主力量超過世界反動力量,新的世界戰爭有可能防止。根據這種判斷,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并建立了人民的政權。

(二)毛澤東對二戰后國際形勢的

分析和判斷

正確(三)毛澤東兩個中間地帶和三個世界劃分的戰略兩個中間地帶

1、亞洲、非洲,拉丁美洲

2、歐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和日本

根據這樣的判斷,中國不僅對發展與亞、非、拉國家的關系繼續采取積極的態度,而且對建立和改善同西方國家的關系給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視。(三)毛澤東兩個中間地帶和三個世界劃分的戰略兩個中間地帶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

第一世界:美國、蘇聯第二世界:日本、歐洲、澳大利亞、加拿大第三世界:亞洲除了日本,整個非洲,拉丁美洲和中國。毛澤東關于劃分三個世界的理論,對于我們團結世界人民反對霸權主義,改變世界政治力量對比改善我國的國際環境,提高我國的國際威望,起了重要的作用。20世紀60、70年代初期,日益復雜的周邊環境和不斷加劇的國際緊張局勢,我國政府一方面反對霸權主義的侵略擴張活動,為維護世界和平而斗爭,另一方面也在做應對大規模侵略戰爭的準備,提出備戰備荒,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戰爭。

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第一世界:美國、蘇聯

從第三個五年計劃開始,我國開始了大規模的三線建設大家談一談角色參與

我所知道的三線建設從第三個五年計劃開始,我國大家談一談角色參與

案例:

三線建設

一、三線建設的內容

“三線”建設是毛主席提出的戰略構想。他把全國由沿海、邊疆地區向內地收縮劃分為前線、中間地帶和三類地區,分別簡稱一線、二線和三線。一線地區是指位于沿海和邊疆的前線地區;二線是指介于一、三線之間的中間地帶。三線地區,地理環境上劃分,根據當時中央軍委文件包括:甘肅烏鞘嶺以東、京廣鐵路以西、山西雁門關以南、廣東韶關以北的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甘肅、寧夏、青海等西部省區及山西、河南、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等省區的后方地區,共13個省區。

其中川、貴、云和陜、甘、寧、青俗稱為大三線,一、二線的腹地俗稱小三線。案例:三線建設一、三線建設的內容

三線地區位于我國腹地,離海岸線最近在700公里以上,距西面國土邊界上千公里,加之四面分別有青藏高原、云貴高原太行山、大別山、賀蘭山、呂梁山等連綿起伏的山脈作天然屏障,在準備打仗的特定形勢下,成為較理想的戰略后方。三線建設是根據“靠山、分散、隱蔽”的方針選址和建設的。二、為什么要進行三線建設三線建設是從第三個五年計劃開始的。第三個五年計劃最早的指導思想是克服嚴重的經濟困難,集中力量解決人民的吃穿用問題,那么,是什么原因又使毛澤東把國防和基礎工業放在第一位了呢?原因是:國際環境:主要是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面臨著嚴峻的周邊局勢,面對戰爭威脅。我們看看60年代中國大陸周邊的形勢:

在中國的東面:臺灣利用大陸出現的經濟困難局面不斷三線地區位于我國腹地,離海岸線最近在700公里以上,距進行軍事騷擾,宣傳反攻大陸。從1962年到1965年臺灣向大陸派出幾十股武裝特務登陸。

1961年9月、1962年9月,美國制定并進行了以中國為假想敵的兩次大型核戰爭演習,1964年4月,美國國務院制定了打擊中國的多種方案。

在中國的南面:1962年美國在越南的戰爭開始逐步升級,由出錢出物支持南越發展到直接派出軍事顧問和特種部隊。

在中國的西面:1962年10月和11月,印度軍隊向中國領土發動大規模入侵,中國軍隊被迫兩次進行反擊,將印軍擊退。其后戰爭停止,但雙方邊界軍事對峙局勢尚未得到根本緩和。

在中國的北面:1962年蘇聯在中國新疆伊犁、塔城地區策動了大批中國居民外逃事件。1963年蘇聯派駐重兵進入蒙古此后幾年中,蘇聯向中國邊境陳兵百萬。

進行軍事騷擾,宣傳反攻大陸。從1962年到1965年臺灣向大

國內環境:對于防備敵人突然襲擊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如,工業過于集中,十四個大城市就集中了約60%的主要民用機械工業,50%的化學工業和52%的國防工業;主要鐵路樞紐、橋梁和港口碼頭,多數在大中城市及附近,很容易在敵人轟炸城市時一起遭到破壞,使交通陷入癱瘓;所有水庫,緊急泄水能力都很小。大城市人口多,且在沿海地區,易遭空襲。戰時如何組織城市防空,疏散城市人口,堅持生產,消除空襲,特別是核襲擊后果等問題,尚無有效措施等等。所有這些都使毛澤東下決心改變“”三五“”計劃指導思想,所以第三個五計劃把建設重點放在三線。三、三線建設的時間和成績三線建設從1964年至1980年期間開展,形成兩次高潮:第一次:

形成于1965年。8月21日,國家經委在北京召開了全國搬遷工作會議,確定了要立足于打大仗和快搬、早搬的指導思想,但不久即因“文化大革命”爆發而處于停止狀態。

國內環境:對于防備敵人突然襲擊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

第二次高潮是因1969年初發生在中蘇邊境的珍寶島事件而起,大部分“三線”企業都建成于這一時期,成就:1、三線建設雖然是以戰備為中心,但客觀上初步改變了國家工業東西部布局的不合理狀況,建成了一批以能源交通為基礎、國防科技為重點、原材料工業與加工工業相配套、科研與生產相結合的戰略后方基地,建成了一批重要的鐵路、公路干線和支線,為西部以后的建設提供了條件。在短短10多年里,“三線”地區崛起30多座新興工業城市,如,攀枝花、十堰、德陽、六盤水……等,初步改變了中國東西部經濟發展不平衡布局,帶動了中國內地和邊疆地區的社會進步。

2、三線建設鍛煉培養出了大批領導干部和國家領導人,如,李嵐清、王兆國、厲有為、陳清泰,顧金池等。

3、重慶市華鎣作為國防“三線建設”重要基地之一,先后建成了紅光、華光、明光、興光、金光、長城、燎原和江華等八大軍工企業。涪陵816核工廠67-84年,2002.4月解密

第二次高潮是因1969年初發生在中蘇邊境的珍寶島事件而(三)鄧小平對時代主題的新判斷

20世紀70年代末,鄧小平對世界形勢的發展變化進行深人研究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主題的新判斷。1、基本內容是:

1)世界大戰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可以避免,我們有可能爭取較長時期的和平環境;

2)和平與發展是帶有全球性的戰略問題,是東西方之間、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矛盾全局的集中體現;

3)和平與發展是相輔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的前提條件,各國的共同發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礎;

4)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并不意味這兩個問題已經解決。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這兩大問題一個都沒有得到解決,還需要各國人民長期不懈的共同努力。(三)鄧小平對時代主題的新判斷20世紀70年代末2、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依據

1)是世界各種矛盾發展變化和世界抑制戰爭因素不斷增長的合力作用的結果。一方面,兩次世界大戰,特別是核武器等毀滅世界的戰爭工具給人類留下了深重災難和沉痛教訓,世界人民希望和平的愿望、發展中國家力量的發展壯大成為制約戰爭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世界多極化使各國利益相互依賴,彼此制衡,對霸權主義戰爭政策的牽制力量增強,成為制約戰爭的重要因素;2、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依據1)是世界各種矛盾發展變化戰爭給人類造成巨大破壞,世界人民希望和平戰爭給人類造成巨大破壞,世現代的核戰爭會造成世界的毀滅

現代的核戰爭會造成世界的毀滅

戰爭曾給人類帶來了太多的不幸和災難第一次世界大戰,把整個歐洲及西亞、非洲和遠東拋進了硝煙和死亡的陰影,15億人卷入戰爭漩渦,3000多萬人傷亡,無數的財產受損。第二次世界大戰,61個國家和地區參戰,17億人卷入戰爭,9000多萬軍人和平民在戰爭中傷亡,經濟損失高達4萬億美元。戰爭曾給人類帶來了太多的不幸和災難第一次世界大戰,把整個歐洲2)是新的科學技術迅速發展決定的;新的科學技術對經濟的作用越來越大,由此決定了國際之間的競爭主要集中在以科技和經濟發展為中心的綜合國力競爭。3)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需要和普遍要求;一方面,發展要在和平環境下才能順利實現。在新的歷史條件,發展是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繁榮昌盛的基礎,謀求發展,是各國關注的核心,各國都把發展放在首位。另一方面,和平也離不開發展,只有廣大發展中國家發展起來,和平力量才能不斷壯大,才能避免世界大戰。4)是由戰爭與和平力量對比的變化所決定的。當今世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是威脅世界和平與阻礙發展的主要根源。但是和平是世界各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長超過了戰爭力量的增長,國際形勢總體上繼續趨向緩和,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2)是新的科學技術迅速發展決定的;前提條件有力保障和平發展前提條件有力保障和平發展3、國際局勢的基本態勢總體和平、局部戰爭;總體緩和、局部緊張;總體穩定、局部動蕩。這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國際局勢發展的基本態勢。國際戰略和外交政策講義課件二、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

(一)世界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1、世界多極化的涵義在一定時期內對國際關系有突出影響的國家和國家集團相互作用而趨向于形成多極格局的一種發展趨勢,是對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實力分布狀態的一種反映。世界格局的變化過程:兩大陣營對立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爭霸全球兩極格局終結走向多極化

二、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一)世界多極化世界格局分為三大類型一元格局:即一個大國在世界政治經濟中處于首位和支配地位,如自由資本主義初期的英國;兩極格局:即兩個大國或兩大國家集團作為國際政治經濟的主體力量相互制約、相互爭奪而又共同主宰世界如二戰后的美蘇對抗多極格局:即多個國家或國家集團相互制約、相互依存,力量對比大致相當,如一戰到二戰時期的國家關系。世界格局分為三大類型一元格局:一超多強美國欲稱霸世界,可稱一超俄羅斯是世界多極化中的一極日本是世界多極化中的一極歐盟是世界多極化中的一極

中國在世界多極化中也占一席之地世界格局中的一超多強一超多強美國欲稱霸世界,可稱一超俄羅斯是世界多極化中的一極日網狀交織多極關系日中俄歐美網狀交織多極關系日中俄歐美一超:美國有強大的實力1、經濟實力2、軍事實力3、政治實力4、科技實力5、教育實力6、體育實力一超:美國有強大的實力1、經濟實力美國實力是有限的1、外資大幅下降2、財政赤字3、國債累累

4、影響力下降美國實力是有限的西歐國家:以歐盟為中心,實力大大增強,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和作用日益提高。日本: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積極謀求政治大國地位。俄羅斯:其巨大的發展潛力,重新崛起只是時間問題。西歐國家:以歐盟為中心,實力大大增強,在國際

改革開放后,中國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發展,綜合國力持續增長。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大大提高了它在世界經濟與國際政治中的地位。作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力日益增強。中國改革開放后,中國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發展,綜合國力2、世界格局多極化的意義

多極化格局還沒有最終形成,一個超級大國和多種力量并存的局面將會長期存在。1)世界格局多極化使各種力量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約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2)世界格局多極化有利于遏制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實現各國人民的和平愿望;3)世界格局多極化有利于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世界格局多極化是在單極與多極、稱霸與反霸斗爭中,經過漫長、曲折、復雜、長期努力才能最終形成的過程,這一過程中,軍事力量是關鍵因素。

國際戰略和外交政策講義課件(二)經濟全球化趨勢1、含義

經濟全球化是指國家之間在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的全球化和社會再生產領域內實行不同程度的經濟聯合和共同的經濟調節,向結成一體化的方向發展。經濟全球化使各種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優化組合和資源優化配置,從而促進全球經濟的迅速發展。(二)經濟全球化趨勢1、含義2、經濟全求化的主要特征1)以信息技術為標志的新技術革命,加強了各國

之間的經濟聯系和相互交流,使各國之間的相

互依存日益加深。世界經濟活動的規模不斷擴

大、速度加快。2)國際金融對經濟發展影響越來越大,金融工具

不斷創新,資金跨國交易的規模和速度越來越快3)全球和地區貿易投資自由化程度加快,發達國

家要求發展中國家全面開放市場。4)跨國公司不斷向世界各地擴展。2、經濟全求化的主要特征1)以信息技術為標志的新技術革命,加3、經濟全球化的動力

根本動力:科技革命生產力的發展重要推動力:新科技革命表現在:-----新科技革命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財富的增長速度,促使各國在世界范圍內尋找資源和市場;-----新興產業和分工細化,為世界各國參與國際分工創造了新的機會和條件。-----交通運輸和通信技術的發展大大縮小了各國在時間和空間的距離,降低了商品和生產要素跨國流動的成本,導致國際貿易、投資和金融活動日益國際化。4、經濟全球化的本質:資本的跨國流動

3、經濟全球化的動力

5、經濟全球化的作用:是一把雙刃劍

積極作用:1)總體上能促進資源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和有效配置,形成全球統一的大市場,促進世界生產增長,帶來巨大經濟利益;2)使各國之間的聯系和依賴加強,相互妥協、相互協調、共同合作成為時代的主旋律;3)為發展中國家發揮“后發優勢”提供了機會;4)各國把注意力放在發展經濟,有利于國際社會穩定和世界和平。5、經濟全球化的作用:是一把雙刃劍

積極作用:1)總體上消極作用:1)使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更加無序,加劇了各國的競爭,增加了國際投機和國際風險。,并對國家主權和發展中國家的民族工業造成了嚴重沖擊。如,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由金融領域擴展到實體經濟領域,波及到世界很多國家。2)增多了各國和全球共同面臨的社會經濟問題如環境污染問題。3)經濟全球化是在西方發達國家主導下的全球化,他們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使世界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表現為:消極作用:1)使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更加無序,加劇了各國的競爭

一是各國收益嚴重不均,主要由少數發達國家及其跨國壟斷集團所占有,廣大發展中國家所得甚微。二是發展中國家兩極分化嚴重,有的能利用全球化機遇迅速發展;有的成效不明顯,有的則停滯不前,愈益邊緣化。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人類發展報告》指出:“全球化為那些跨國公司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財富,而那些窮國和窮人則邊緣化了”世界上3位最大的億萬富翁在資產上超過了共有6億人口的所有最不發達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總和。購買一臺電腦需要一個巴基斯坦人4年的收入,而在美國只要一個人一個月的收入。一是各國收益嚴重不均,主要由少數發達國家及其跨國非洲饑民非洲饑民

三、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

1、實現和平發展,是中國人民的真誠愿望和不懈追求;

2、中國和平發展的道路,是一條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發展道路。3、中國和平發展的道路,是一條勇于參與經濟全球化而又堅持廣泛合作、互利共贏的發展道路。4、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5、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歷史文化傳統的必然選擇。6、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當今世界發展潮流的必然選擇。

三、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

1、實現和平發展,是中國熱愛和平實現歷史性突破祈禱和平熱愛和平實現歷史性突破祈禱和平中東和平談判中東和平談判

中國人民解放軍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

1993年中國維和部隊在柬埔寨中國人民解放軍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1993年中國維和部近年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和迅速崛起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與猜測,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

中國崩潰論中國資源威脅論中國糧食威脅論中國軍事威脅論中國崛起威脅論近年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和迅速崛起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與猜測,中

第二節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發展一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三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HOME

第二節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一、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發展(一)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1、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針“另起爐灶”:新中國不承認國民黨同各國建立的一切舊

的外交關系,而是要重新建立新的外交關系?!按驋吒蓛粑葑釉僬埧汀保壕褪且謇砼f中國殘留的對外

關系遺跡,以全新的面貌建立、發展同其他

友好國家的關系?!耙贿叺埂保旱瓜蛏鐣髁x陣營。當時帝國主義對新中國

實行敵視政策,中國只能倒向社會主義陣營

一邊。一、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發展(一)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

建國初期的“一邊倒”外交戰略毛澤東與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宮毛澤東與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宮

周總理會見印度總理尼赫魯

1953年12月31日周總理接見印度政府代表團時,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內容:互相尊重領土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周總理會見緬甸總理吳努周總理會見印度總理尼赫魯1953年12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相互關系和平共處互不干涉內政目標措施準則核心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平等互利保證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相互關系和平共處互不干涉

周恩來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亞非會議發言周恩來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亞非會2、60年代我國的外交政策

根據當時美國對中國實行孤立、封鎖和禁運,以及社會主義陣營內部發生的重大變化,我國外交政策重心由“一邊倒”調整為同時反對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侵略擴張、干涉別國內政的霸權主義政策。同時,積極支持民族解放運動,堅持睦鄰友好,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世界的進步與和平3、70年代我國的外交戰略

根據當時蘇聯企圖從北、南、西三面包圍中國和美國謀求打開對華關系的新形勢。毛澤東提出了“一條線”的外交戰略,即從東邊起,日本、中國、歐洲國家、美國,加上同一條線上的第三世界各國,聯合努力,共同對付蘇聯霸權主義。這是我國外交的一次重大戰略調整,對緩和我國緊張局勢,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2、60年代我國的外交政策根據當時美國對中國實行孤(二)鄧小平對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發展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屈從不結盟不劃線

不參加軍備競賽,不進行軍事擴張

處理國家關系不以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論親疏

不與任何國家和國家集團結盟,不參加任何軍事集團

堅持國家主權獨立,不受大國意志左右,不屈從任何外來壓力不對抗(二)鄧小平對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發展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2、鄧小平外交思想的主要內容

------強調要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爭取一個較長時期的國際和平環境;------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所有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高度重視第三世界國家的戰略地位和作用,強調加強同它們的團結與合作;------主張積極推動建立和平穩定、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強調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確定了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付、韜光養晦、有所作為、善于守拙、決不當頭的方針;------確立黨際關系“四項原則”,開創對外工作新局面;------強調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力量,要對人類進步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2、鄧小平外交思想的主要內容------強調要反對霸權主義(三)江澤民的外交思想--------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時代主題,要緊緊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要正確把握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始終不渝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國家的獨立、主權和尊嚴;--------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進一步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努力發展大國間長期穩定的友好合作關系。--------我們外交工作的根本目標是,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有利于我國的和平國際環境,特別是周邊環境,為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服務,為祖國的統一大業服務。外交工作歸根到底就是要堅定不移地維護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

(三)江澤民的外交思想--------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時代(四)胡錦濤的外交思想--------強調中國的發展是和年的發展、開放的發展、合作的發展;--------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就是既通過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來發展自己,又通過自己的發展來促進世界和平,永遠做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堅定力量。--------中國主張國際關系民主化和發展模式多樣化,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有利于實現共同繁榮的方向發展,推動國際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為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作出貢獻。

(四)胡錦濤的外交思想--------強調中國的發展是和年的毛澤東時期的“結盟外交”鄧小平時期的“不結盟外交”

新時期的“以合作求共同發展”毛澤東時期的“結盟外交”鄧小平時期的“不結盟外交”新時期的(五)中國為什么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和在國際上的地位決定的。1、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把國家主權和安全放在第一位,維護國家利益,反對任何國家損害我國的獨立、主權、安全和尊嚴;2、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從我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不屈從于任何外來壓力;3、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堅持各國的事務由本國政府和人民決定,世界上的事情由各國政府和人民平等協商,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4、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不以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異同決定國家關系的親疏,而是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所有國家建立和發展友好關系;5、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堅持不同任何大國或大國集團結盟,不搞軍事集團,不參加軍備競賽,不進行軍事擴張,永遠不謀求霸權。

(五)中國為什么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由我國的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一)堅持獨立自主地處理一切國際事務的原則獨立自主的涵義

國家主權獨立,在對內對外事務中,堅持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依靠自己的力量,同任何國家友好相處,不屈服任何外來壓力,不容許任何國家損害我國的尊嚴和主權,獨立自主地處理本國對內對外一切事務。奉行獨立自主原則的必要性------奉行獨立自主是馬克思主義的一項基本原則。------奉行獨立自主原則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社會主義制度從本質上講是公平、平等和正義等人類理性原則的具體體現。在國際關系上,他要求國家之間相互尊重和平等,要求國家之間和平相處。------奉行獨立自主原則符合我國的國家利益。包括國家的安全利益;國家的經濟利益;國家的政治利益。這三者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國家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是國家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實現的前提;而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實現又是國家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的保障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一)堅持獨立自主地處理一(二)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指導國家間關系的基本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精髓是國家主權平等。-------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適用于所有社會制度的國家,也適用于國家間的政治、經濟關系。(三)堅持同發展中國家加強團結與合作的原則。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是我國對外政策的基本立足點。因此,我們要鞏固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傳統友誼,深化全面合作,促進共同發展。(四)堅持愛國主義與履行國際義務相統一的原則。在涉及我國主權、領土完整、國家利益、國家安全問題上決不妥協退讓,同時又要注意維護世界和平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把本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前途與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前途緊密結合起來。(二)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指導國家間關系的基本準則----

三、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一)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二)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內容1、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是威脅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的主要障礙和主要根源。(1)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含義是指大國或強國為達到維持其在國際社會中的優勢地位實現稱霸世界的野心,憑借自身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在國際政治中瘋狂追求權力,并以此試圖主宰地區或國際事務。

三、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一)中國外交政策的宗(2)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表現表現之一:

自詡本國社會制度最優越,本國的價值觀最正確,強迫別國接受和照搬它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表現之二:手段:在貿易中附加政治條件,政治施壓,經濟利誘、文化滲透任意干涉別國內政,處處指責別國“不民主”手段:經濟制裁,出兵干涉(2)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表現表現之一:自詡本國社會表現之三:憑借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到處侵略,顛覆別國表現之四:以大欺小,以強凌弱,踐踏別國主權,干涉他國內政

由于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是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要障礙,所以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必須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中國反對任何形式的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恐怖主義,是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的堅定力量。表現之三:憑借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到處侵略,表現之四:以大欺2、維護世界多樣性,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和發展模式多樣化世界上的各種文明、不同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應彼此尊重,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3、樹立新的安全觀念,努力營造長期穩定的國際和平環境。舊安全觀:以軍事聯盟為基礎、以加強軍備為手段的安全觀。新安全觀: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和協作。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維護和平的政治基礎;互利合作、共同繁榮,是維護和平的經濟保障;平等對話、協商和談判,是解決爭端、維護和平的正確途徑

2、維護世界多樣性,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和發展模式多樣化5、推動建設持久和平與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和諧世界應該是民主的、和睦的、公正的、包容的世界。建設和諧世界要搞好“四個堅持和四個保障”:“四個堅持”:堅持---民主平等、實現協調合作;堅持---和睦互信、實現共同安全;堅持---公正互利、實現共同發展;堅持---包容開放、實現文明對話?!八膫€保障”:保障---各國享有主權平等和內政不受干涉的權利;保障---各國享有平等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保障---各國享有平等的發展權利;保障---各個民族和各種文明共同發展的權利。

5、推動建設持久和平與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構建和諧世界的要求:

構建和諧世界要求世界各國:在國際關系中弘揚民主、和睦、協作、共贏精神。具體要求:政治上:應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共同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經濟上:相互促進,優勢互補,共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均衡、普惠、共贏方向發展;文化上:應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強合作,堅持用和平的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共同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環保上:相互幫助,協力推進,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構建和諧世界的要求:構建和諧世界要求世界各國:在國(三)我國的外交工作布局大國是關鍵:要繼續改善和發展同發達國家的關系,擴大共同利益匯合點,妥善解決分歧;周邊是首要:加強睦鄰友好,堅定地奉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和睦鄰、安鄰、富鄰的周邊外交政策。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增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按照平等互利、講求實效、形式多樣、共同發展的原則,拓寬合作領域,提高合作效果。多邊是舞臺:積極參與多邊外交活動,在聯合國和其他國際及區域性組織中發揮作用;加強同各國各地區的政黨和政治組織發展交流和合作;廣泛開展民間外交,擴大對外文化交流,促進世界人民之間的友誼和國家關系的發展。(三)我國的外交工作布局大國是關鍵:要繼續改善和發展同發達國思考題:1、如何理解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2、如何正確認識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時代發展趨勢?3、中國為什么要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4、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是什么?5、如何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思考題:1、如何理解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謝謝!國際戰略和外交政策講義課件

第十三章國際戰略和外交政策

第十三章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主題,正確認識世界多級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掌握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則,理解中國為什么要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和如何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教學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和平與發

本章的主要內容國際形勢的發展及特點一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HOME

本章的主要內容國際形勢的發展及特點一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第一節國際形勢的發展及特點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一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三二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HOME第一節國際形勢的發展及特點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一、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一)時代主題的涵義

時代主題是指在一定歷史條件下世界歷史發展進程中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反映了一定歷史時期內世界的基本特征并對世界形勢的發展具有全局性的影響。時代主題會隨著世界矛盾和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而變化,是一個國家制定正確發展戰略和內外政策的一個重要前提。

一、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一)時代主題的涵義

(二)毛澤東對二戰后國際形勢的

分析和判斷

正確判斷世界國際形勢是制定對內對外政策的依據。二戰后,國際社會面臨的突出問題是戰爭與和平問題。一方面,二戰后,世界反動力量在準備第三次世界大戰,新的世界大戰有可能發生。另一方面,世界人民的民主力量超過世界反動力量,新的世界戰爭有可能防止。根據這種判斷,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并建立了人民的政權。

(二)毛澤東對二戰后國際形勢的

分析和判斷

正確(三)毛澤東兩個中間地帶和三個世界劃分的戰略兩個中間地帶

1、亞洲、非洲,拉丁美洲

2、歐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和日本

根據這樣的判斷,中國不僅對發展與亞、非、拉國家的關系繼續采取積極的態度,而且對建立和改善同西方國家的關系給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視。(三)毛澤東兩個中間地帶和三個世界劃分的戰略兩個中間地帶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

第一世界:美國、蘇聯第二世界:日本、歐洲、澳大利亞、加拿大第三世界:亞洲除了日本,整個非洲,拉丁美洲和中國。毛澤東關于劃分三個世界的理論,對于我們團結世界人民反對霸權主義,改變世界政治力量對比改善我國的國際環境,提高我國的國際威望,起了重要的作用。20世紀60、70年代初期,日益復雜的周邊環境和不斷加劇的國際緊張局勢,我國政府一方面反對霸權主義的侵略擴張活動,為維護世界和平而斗爭,另一方面也在做應對大規模侵略戰爭的準備,提出備戰備荒,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戰爭。

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第一世界:美國、蘇聯

從第三個五年計劃開始,我國開始了大規模的三線建設大家談一談角色參與

我所知道的三線建設從第三個五年計劃開始,我國大家談一談角色參與

案例:

三線建設

一、三線建設的內容

“三線”建設是毛主席提出的戰略構想。他把全國由沿海、邊疆地區向內地收縮劃分為前線、中間地帶和三類地區,分別簡稱一線、二線和三線。一線地區是指位于沿海和邊疆的前線地區;二線是指介于一、三線之間的中間地帶。三線地區,地理環境上劃分,根據當時中央軍委文件包括:甘肅烏鞘嶺以東、京廣鐵路以西、山西雁門關以南、廣東韶關以北的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甘肅、寧夏、青海等西部省區及山西、河南、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等省區的后方地區,共13個省區。

其中川、貴、云和陜、甘、寧、青俗稱為大三線,一、二線的腹地俗稱小三線。案例:三線建設一、三線建設的內容

三線地區位于我國腹地,離海岸線最近在700公里以上,距西面國土邊界上千公里,加之四面分別有青藏高原、云貴高原太行山、大別山、賀蘭山、呂梁山等連綿起伏的山脈作天然屏障,在準備打仗的特定形勢下,成為較理想的戰略后方。三線建設是根據“靠山、分散、隱蔽”的方針選址和建設的。二、為什么要進行三線建設三線建設是從第三個五年計劃開始的。第三個五年計劃最早的指導思想是克服嚴重的經濟困難,集中力量解決人民的吃穿用問題,那么,是什么原因又使毛澤東把國防和基礎工業放在第一位了呢?原因是:國際環境:主要是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面臨著嚴峻的周邊局勢,面對戰爭威脅。我們看看60年代中國大陸周邊的形勢:

在中國的東面:臺灣利用大陸出現的經濟困難局面不斷三線地區位于我國腹地,離海岸線最近在700公里以上,距進行軍事騷擾,宣傳反攻大陸。從1962年到1965年臺灣向大陸派出幾十股武裝特務登陸。

1961年9月、1962年9月,美國制定并進行了以中國為假想敵的兩次大型核戰爭演習,1964年4月,美國國務院制定了打擊中國的多種方案。

在中國的南面:1962年美國在越南的戰爭開始逐步升級,由出錢出物支持南越發展到直接派出軍事顧問和特種部隊。

在中國的西面:1962年10月和11月,印度軍隊向中國領土發動大規模入侵,中國軍隊被迫兩次進行反擊,將印軍擊退。其后戰爭停止,但雙方邊界軍事對峙局勢尚未得到根本緩和。

在中國的北面:1962年蘇聯在中國新疆伊犁、塔城地區策動了大批中國居民外逃事件。1963年蘇聯派駐重兵進入蒙古此后幾年中,蘇聯向中國邊境陳兵百萬。

進行軍事騷擾,宣傳反攻大陸。從1962年到1965年臺灣向大

國內環境:對于防備敵人突然襲擊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如,工業過于集中,十四個大城市就集中了約60%的主要民用機械工業,50%的化學工業和52%的國防工業;主要鐵路樞紐、橋梁和港口碼頭,多數在大中城市及附近,很容易在敵人轟炸城市時一起遭到破壞,使交通陷入癱瘓;所有水庫,緊急泄水能力都很小。大城市人口多,且在沿海地區,易遭空襲。戰時如何組織城市防空,疏散城市人口,堅持生產,消除空襲,特別是核襲擊后果等問題,尚無有效措施等等。所有這些都使毛澤東下決心改變“”三五“”計劃指導思想,所以第三個五計劃把建設重點放在三線。三、三線建設的時間和成績三線建設從1964年至1980年期間開展,形成兩次高潮:第一次:

形成于1965年。8月21日,國家經委在北京召開了全國搬遷工作會議,確定了要立足于打大仗和快搬、早搬的指導思想,但不久即因“文化大革命”爆發而處于停止狀態。

國內環境:對于防備敵人突然襲擊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

第二次高潮是因1969年初發生在中蘇邊境的珍寶島事件而起,大部分“三線”企業都建成于這一時期,成就:1、三線建設雖然是以戰備為中心,但客觀上初步改變了國家工業東西部布局的不合理狀況,建成了一批以能源交通為基礎、國防科技為重點、原材料工業與加工工業相配套、科研與生產相結合的戰略后方基地,建成了一批重要的鐵路、公路干線和支線,為西部以后的建設提供了條件。在短短10多年里,“三線”地區崛起30多座新興工業城市,如,攀枝花、十堰、德陽、六盤水……等,初步改變了中國東西部經濟發展不平衡布局,帶動了中國內地和邊疆地區的社會進步。

2、三線建設鍛煉培養出了大批領導干部和國家領導人,如,李嵐清、王兆國、厲有為、陳清泰,顧金池等。

3、重慶市華鎣作為國防“三線建設”重要基地之一,先后建成了紅光、華光、明光、興光、金光、長城、燎原和江華等八大軍工企業。涪陵816核工廠67-84年,2002.4月解密

第二次高潮是因1969年初發生在中蘇邊境的珍寶島事件而(三)鄧小平對時代主題的新判斷

20世紀70年代末,鄧小平對世界形勢的發展變化進行深人研究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主題的新判斷。1、基本內容是:

1)世界大戰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可以避免,我們有可能爭取較長時期的和平環境;

2)和平與發展是帶有全球性的戰略問題,是東西方之間、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矛盾全局的集中體現;

3)和平與發展是相輔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的前提條件,各國的共同發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礎;

4)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并不意味這兩個問題已經解決。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這兩大問題一個都沒有得到解決,還需要各國人民長期不懈的共同努力。(三)鄧小平對時代主題的新判斷20世紀70年代末2、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依據

1)是世界各種矛盾發展變化和世界抑制戰爭因素不斷增長的合力作用的結果。一方面,兩次世界大戰,特別是核武器等毀滅世界的戰爭工具給人類留下了深重災難和沉痛教訓,世界人民希望和平的愿望、發展中國家力量的發展壯大成為制約戰爭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世界多極化使各國利益相互依賴,彼此制衡,對霸權主義戰爭政策的牽制力量增強,成為制約戰爭的重要因素;2、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依據1)是世界各種矛盾發展變化戰爭給人類造成巨大破壞,世界人民希望和平戰爭給人類造成巨大破壞,世現代的核戰爭會造成世界的毀滅

現代的核戰爭會造成世界的毀滅

戰爭曾給人類帶來了太多的不幸和災難第一次世界大戰,把整個歐洲及西亞、非洲和遠東拋進了硝煙和死亡的陰影,15億人卷入戰爭漩渦,3000多萬人傷亡,無數的財產受損。第二次世界大戰,61個國家和地區參戰,17億人卷入戰爭,9000多萬軍人和平民在戰爭中傷亡,經濟損失高達4萬億美元。戰爭曾給人類帶來了太多的不幸和災難第一次世界大戰,把整個歐洲2)是新的科學技術迅速發展決定的;新的科學技術對經濟的作用越來越大,由此決定了國際之間的競爭主要集中在以科技和經濟發展為中心的綜合國力競爭。3)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需要和普遍要求;一方面,發展要在和平環境下才能順利實現。在新的歷史條件,發展是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繁榮昌盛的基礎,謀求發展,是各國關注的核心,各國都把發展放在首位。另一方面,和平也離不開發展,只有廣大發展中國家發展起來,和平力量才能不斷壯大,才能避免世界大戰。4)是由戰爭與和平力量對比的變化所決定的。當今世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是威脅世界和平與阻礙發展的主要根源。但是和平是世界各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長超過了戰爭力量的增長,國際形勢總體上繼續趨向緩和,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2)是新的科學技術迅速發展決定的;前提條件有力保障和平發展前提條件有力保障和平發展3、國際局勢的基本態勢總體和平、局部戰爭;總體緩和、局部緊張;總體穩定、局部動蕩。這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國際局勢發展的基本態勢。國際戰略和外交政策講義課件二、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

(一)世界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1、世界多極化的涵義在一定時期內對國際關系有突出影響的國家和國家集團相互作用而趨向于形成多極格局的一種發展趨勢,是對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實力分布狀態的一種反映。世界格局的變化過程:兩大陣營對立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爭霸全球兩極格局終結走向多極化

二、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一)世界多極化世界格局分為三大類型一元格局:即一個大國在世界政治經濟中處于首位和支配地位,如自由資本主義初期的英國;兩極格局:即兩個大國或兩大國家集團作為國際政治經濟的主體力量相互制約、相互爭奪而又共同主宰世界如二戰后的美蘇對抗多極格局:即多個國家或國家集團相互制約、相互依存,力量對比大致相當,如一戰到二戰時期的國家關系。世界格局分為三大類型一元格局:一超多強美國欲稱霸世界,可稱一超俄羅斯是世界多極化中的一極日本是世界多極化中的一極歐盟是世界多極化中的一極

中國在世界多極化中也占一席之地世界格局中的一超多強一超多強美國欲稱霸世界,可稱一超俄羅斯是世界多極化中的一極日網狀交織多極關系日中俄歐美網狀交織多極關系日中俄歐美一超:美國有強大的實力1、經濟實力2、軍事實力3、政治實力4、科技實力5、教育實力6、體育實力一超:美國有強大的實力1、經濟實力美國實力是有限的1、外資大幅下降2、財政赤字3、國債累累

4、影響力下降美國實力是有限的西歐國家:以歐盟為中心,實力大大增強,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和作用日益提高。日本: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積極謀求政治大國地位。俄羅斯:其巨大的發展潛力,重新崛起只是時間問題。西歐國家:以歐盟為中心,實力大大增強,在國際

改革開放后,中國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發展,綜合國力持續增長。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大大提高了它在世界經濟與國際政治中的地位。作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力日益增強。中國改革開放后,中國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發展,綜合國力2、世界格局多極化的意義

多極化格局還沒有最終形成,一個超級大國和多種力量并存的局面將會長期存在。1)世界格局多極化使各種力量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約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2)世界格局多極化有利于遏制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實現各國人民的和平愿望;3)世界格局多極化有利于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世界格局多極化是在單極與多極、稱霸與反霸斗爭中,經過漫長、曲折、復雜、長期努力才能最終形成的過程,這一過程中,軍事力量是關鍵因素。

國際戰略和外交政策講義課件(二)經濟全球化趨勢1、含義

經濟全球化是指國家之間在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的全球化和社會再生產領域內實行不同程度的經濟聯合和共同的經濟調節,向結成一體化的方向發展。經濟全球化使各種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優化組合和資源優化配置,從而促進全球經濟的迅速發展。(二)經濟全球化趨勢1、含義2、經濟全求化的主要特征1)以信息技術為標志的新技術革命,加強了各國

之間的經濟聯系和相互交流,使各國之間的相

互依存日益加深。世界經濟活動的規模不斷擴

大、速度加快。2)國際金融對經濟發展影響越來越大,金融工具

不斷創新,資金跨國交易的規模和速度越來越快3)全球和地區貿易投資自由化程度加快,發達國

家要求發展中國家全面開放市場。4)跨國公司不斷向世界各地擴展。2、經濟全求化的主要特征1)以信息技術為標志的新技術革命,加3、經濟全球化的動力

根本動力:科技革命生產力的發展重要推動力:新科技革命表現在:-----新科技革命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財富的增長速度,促使各國在世界范圍內尋找資源和市場;-----新興產業和分工細化,為世界各國參與國際分工創造了新的機會和條件。-----交通運輸和通信技術的發展大大縮小了各國在時間和空間的距離,降低了商品和生產要素跨國流動的成本,導致國際貿易、投資和金融活動日益國際化。4、經濟全球化的本質:資本的跨國流動

3、經濟全球化的動力

5、經濟全球化的作用:是一把雙刃劍

積極作用:1)總體上能促進資源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和有效配置,形成全球統一的大市場,促進世界生產增長,帶來巨大經濟利益;2)使各國之間的聯系和依賴加強,相互妥協、相互協調、共同合作成為時代的主旋律;3)為發展中國家發揮“后發優勢”提供了機會;4)各國把注意力放在發展經濟,有利于國際社會穩定和世界和平。5、經濟全球化的作用:是一把雙刃劍

積極作用:1)總體上消極作用:1)使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更加無序,加劇了各國的競爭,增加了國際投機和國際風險。,并對國家主權和發展中國家的民族工業造成了嚴重沖擊。如,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由金融領域擴展到實體經濟領域,波及到世界很多國家。2)增多了各國和全球共同面臨的社會經濟問題如環境污染問題。3)經濟全球化是在西方發達國家主導下的全球化,他們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使世界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表現為:消極作用:1)使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更加無序,加劇了各國的競爭

一是各國收益嚴重不均,主要由少數發達國家及其跨國壟斷集團所占有,廣大發展中國家所得甚微。二是發展中國家兩極分化嚴重,有的能利用全球化機遇迅速發展;有的成效不明顯,有的則停滯不前,愈益邊緣化。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人類發展報告》指出:“全球化為那些跨國公司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財富,而那些窮國和窮人則邊緣化了”世界上3位最大的億萬富翁在資產上超過了共有6億人口的所有最不發達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總和。購買一臺電腦需要一個巴基斯坦人4年的收入,而在美國只要一個人一個月的收入。一是各國收益嚴重不均,主要由少數發達國家及其跨國非洲饑民非洲饑民

三、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

1、實現和平發展,是中國人民的真誠愿望和不懈追求;

2、中國和平發展的道路,是一條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發展道路。3、中國和平發展的道路,是一條勇于參與經濟全球化而又堅持廣泛合作、互利共贏的發展道路。4、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5、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歷史文化傳統的必然選擇。6、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當今世界發展潮流的必然選擇。

三、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

1、實現和平發展,是中國熱愛和平實現歷史性突破祈禱和平熱愛和平實現歷史性突破祈禱和平中東和平談判中東和平談判

中國人民解放軍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

1993年中國維和部隊在柬埔寨中國人民解放軍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1993年中國維和部近年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和迅速崛起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與猜測,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

中國崩潰論中國資源威脅論中國糧食威脅論中國軍事威脅論中國崛起威脅論近年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和迅速崛起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與猜測,中

第二節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發展一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三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HOME

第二節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一、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發展(一)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1、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針“另起爐灶”:新中國不承認國民黨同各國建立的一切舊

的外交關系,而是要重新建立新的外交關系。“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就是要清理舊中國殘留的對外

關系遺跡,以全新的面貌建立、發展同其他

友好國家的關系?!耙贿叺埂保旱瓜蛏鐣髁x陣營。當時帝國主義對新中國

實行敵視政策,中國只能倒向社會主義陣營

一邊。一、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發展(一)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

建國初期的“一邊倒”外交戰略毛澤東與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宮毛澤東與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宮

周總理會見印度總理尼赫魯

1953年12月31日周總理接見印度政府代表團時,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內容:互相尊重領土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周總理會見緬甸總理吳努周總理會見印度總理尼赫魯1953年12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相互關系和平共處互不干涉內政目標措施準則核心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平等互利保證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相互關系和平共處互不干涉

周恩來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亞非會議發言周恩來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亞非會2、60年代我國的外交政策

根據當時美國對中國實行孤立、封鎖和禁運,以及社會主義陣營內部發生的重大變化,我國外交政策重心由“一邊倒”調整為同時反對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侵略擴張、干涉別國內政的霸權主義政策。同時,積極支持民族解放運動,堅持睦鄰友好,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世界的進步與和平3、70年代我國的外交戰略

根據當時蘇聯企圖從北、南、西三面包圍中國和美國謀求打開對華關系的新形勢。毛澤東提出了“一條線”的外交戰略,即從東邊起,日本、中國、歐洲國家、美國,加上同一條線上的第三世界各國,聯合努力,共同對付蘇聯霸權主義。這是我國外交的一次重大戰略調整,對緩和我國緊張局勢,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2、60年代我國的外交政策根據當時美國對中國實行孤(二)鄧小平對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發展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屈從不結盟不劃線

不參加軍備競賽,不進行軍事擴張

處理國家關系不以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論親疏

不與任何國家和國家集團結盟,不參加任何軍事集團

堅持國家主權獨立,不受大國意志左右,不屈從任何外來壓力不對抗(二)鄧小平對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發展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2、鄧小平外交思想的主要內容

------強調要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爭取一個較長時期的國際和平環境;------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所有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高度重視第三世界國家的戰略地位和作用,強調加強同它們的團結與合作;------主張積極推動建立和平穩定、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強調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確定了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付、韜光養晦、有所作為、善于守拙、決不當頭的方針;------確立黨際關系“四項原則”,開創對外工作新局面;------強調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力量,要對人類進步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2、鄧小平外交思想的主要內容------強調要反對霸權主義(三)江澤民的外交思想--------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時代主題,要緊緊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要正確把握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始終不渝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國家的獨立、主權和尊嚴;--------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進一步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努力發展大國間長期穩定的友好合作關系。--------我們外交工作的根本目標是,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有利于我國的和平國際環境,特別是周邊環境,為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服務,為祖國的統一大業服務。外交工作歸根到底就是要堅定不移地維護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

(三)江澤民的外交思想--------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時代(四)胡錦濤的外交思想--------強調中國的發展是和年的發展、開放的發展、合作的發展;--------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就是既通過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來發展自己,又通過自己的發展來促進世界和平,永遠做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堅定力量。--------中國主張國際關系民主化和發展模式多樣化,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有利于實現共同繁榮的方向發展,推動國際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為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作出貢獻。

(四)胡錦濤的外交思想--------強調中國的發展是和年的毛澤東時期的“結盟外交”鄧小平時期的“不結盟外交”

新時期的“以合作求共同發展”毛澤東時期的“結盟外交”鄧小平時期的“不結盟外交”新時期的(五)中國為什么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和在國際上的地位決定的。1、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把國家主權和安全放在第一位,維護國家利益,反對任何國家損害我國的獨立、主權、安全和尊嚴;2、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從我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不屈從于任何外來壓力;3、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堅持各國的事務由本國政府和人民決定,世界上的事情由各國政府和人民平等協商,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4、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不以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異同決定國家關系的親疏,而是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所有國家建立和發展友好關系;5、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堅持不同任何大國或大國集團結盟,不搞軍事集團,不參加軍備競賽,不進行軍事擴張,永遠不謀求霸權。

(五)中國為什么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由我國的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一)堅持獨立自主地處理一切國際事務的原則獨立自主的涵義

國家主權獨立,在對內對外事務中,堅持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依靠自己的力量,同任何國家友好相處,不屈服任何外來壓力,不容許任何國家損害我國的尊嚴和主權,獨立自主地處理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