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美國黑人在社會生活中受到的種族歧視.黑人居住方面的種族隔離居住上的種族隔離對黑人的消極影響是巨大的。因為在美國,居補充:住環境在生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關系到教育、就業、服務設施、鄰里、投資等各個方面。《1964年民權法》宣告公共場所實行種族隔離是違法的,《1968年民權法》又從法律上給予了黑人自由挑選住宅的機會。1958年時,55%的白人不會因為鄰居是黑人而搬走,到1978年這數字上升到85%。[4]住宅上的種族隔離似乎應該消失或減弱,但事實上70年代以后,美國城市尤其是人口眾多的大都市,種族隔離的程度并沒得到改善。在亞特蘭大的一次調查中,119套城市公寓只有27%是平等對待黑人和白人租住的,45%聲稱給白人以優先權。[5]事實上,居住方面形成了種族隔離制。由于交通工具及居住條件的限制,多數黑人集中居住在城市中心地帶,成為黑人區,這樣使美國社會人為地分割成兩個不同的社會。.黑人在教育方面存在種族差異要進入美國主流社會,接受良好教育,提高文化素質是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中心城市學校主要以低收入的黑人或其他少數族裔學生為主,郊區學校以中產階級的白人學生為主。現在,城市和郊區經濟發展不平衡,造成學校經費的差異,這直接影響到學校的設備、師資和教學質量。由于教學質量的差異,從70年代起,亞特蘭大地區按考試成績分,前十名學校均為清一色的白人學校,而倒數前十名為清一色的黑人學校,這種格局沿襲至今。.黑人的經濟狀況不容樂觀黑人和其他少數民族處于美國社會的底層,生活狀況與白人相差懸殊。《2005年美國非裔狀況》調查報告顯示:目前非裔家庭收入只有白人家庭收入的1/10;黑人享受的福利只占白人的(下轉第496頁)補充:科?(上接第472頁)3/4。2004年,美國黑人的貧困人口比例高達24.7%,而白人的比例為8.6%。在新奧爾良市,50萬居民中約有10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其中大多數是非洲裔。擁有自己住房的黑人比例只有48.1%,而白人的比例是75.4%。《洛杉磯時報》2005年7月14日引用有關機構公布的《洛杉磯黑人生活狀況報告》報道,洛杉磯黑人在享有收入、住房、醫療、教育等權益方面落后于其他族群。與年均家庭收入約5.3萬美元的白人相比,洛市黑人的年均家庭收入僅為3.1萬美元;黑人占洛市總人口的10%,卻占洛市流浪者總人口的30%。[6].黑人的醫療問題突出美國醫療方面也形成了種族隔離的兩套體系:生活在中心城市的黑人窮人在擁擠不堪、缺乏資金的公立醫院接受治療,而有私人醫療保險的白人則去私立設備先進、服務好的醫院。再加上居住在城區的黑人面臨著高于居住在郊區白人的健康問題,如空氣、水污染等,黑人的平均人均壽命比白人少6歲。由于缺乏醫療保險,美國每年有8萬多名黑人死亡。據《華盛頓郵報》報道,美國每20萬黑人中感染艾滋病的達76.3人,是白人的8倍多。.黑人宗教方面的種族歧視自1995年以來,美國南部9個州中已有30多座黑人教堂被人縱火焚毀。《華盛頓郵報》發表評論說,一系列的事件表明美國''由來已久、最頑固的痼疾還遠遠沒有消除〃。黑人教堂是黑人宗教活動的中心,也是他們進行政治、經濟交流、反對種族主義等政治斗爭的場所。黑人們對教堂被燒不僅感到憤慨,同時對政府和執法當局不能及時將縱火犯捉拿歸案和阻止事態的發展表示強烈不滿。綜上所述,大量的統計數據顯示美國黑人在政治、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仍然受到種族歧視。司法中的種族歧視,選舉權受種族偏見,居住中的種族隔離,受教育方面的種族差異,失業率高以及生活相對貧困等等,這些都是美國當前所面臨的社會問題,都是黑人的人權遭到踐踏的具體表現。當今的美國,種族歧視仍然在一些白人心中根深蒂補充:固,黑人爭取平等權利的斗爭具有長期性和艱苦性。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文明的發展以及人性的覺悟,美國應當改進政府政策和政府行為中的不足,使其充分體現對黑人人權的尊重,從根本上解決或者改善黑人面臨的眾多社會問題,徹底消除對黑人的種族歧視,因為促進并保護人權不受侵犯是世界各國的共同目標。【參考文獻】[1]李世安:《試析當代美國黑人的人權問題》【J],世界歷史,1998年第二期,第21頁.[2]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5年美國的人權記錄》【J】人民網,2006年3月9日.[3]焦云俠:《美國黑人種族歧視的根源》【J】,民主與法制,2006年第09期悌39頁.[4]TheWashingtonPost,June21,1992.[5]GaryOrfieldandCaroleAshkinaze,op.cit.,P.75.[6]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5年美國的人權記錄》【J],人民網,2006年3月9日.種族主義陰影下的美國黑人現狀作者:姬虹關鍵詞:美國社會文化書名:種族主義陰影下的美國黑人現狀成果形式:論文合著者:PDF版本文:出版社:《國際觀察》2002年2期 出版時間:2002-2-1種族主義陰影下的美國黑人現狀姬虹1903年著名黑人學者杜波依斯(W.E.B.DuBois)認為20世紀美國的問題是種族界線(theColorLine)的問題,歷史證明了杜波依斯論斷的正確性。美國黑人經過了一個世紀的不懈奮斗,尤其是60年代的民權運動,政治地位有了明顯的提高,但黑人的社會經濟狀況又是如何呢?是否也取得了相應的進步,擺脫了”貧困中的孤島"(lonelyislandofpoverty)的處境?這是本文所關注的問題。隨著60年代三個重要民權法案的通過,以及黑人政治力量的興起,”肯定性行動”的實施,黑人的社會經濟狀況有了好轉,這是眾所周知的,但在另一方面,在各項指標中又明顯落后于白人,如20世紀90年代是美國經濟處于極好的時期,但在20-24歲的黑人男性中有16.8%的人沒工作,而同比白人是6.5%。其原因何在?有美國學者認為,三個民權法案僅是從法律上取締了種族歧視,而并未從根本上消除美國社會存在已久的種族等級制度,換言之,就是種族主義陰魂不散。也有學者認為,現在美國社會不再是用種族來解釋一切現象的時候了,但種族仍在決策過程中起重要作用。但有些學者則持不同意見,認為隨著黑人經濟狀況的改善,尤其是黑人中產階級的發展,種族主義已經變得不那么重要了,他們對黑人中產階級的狀況表示出樂觀,經濟學家詹姆士*史密斯和芬尼斯*韋爾奇認為黑人中產階級的數量是驚人的,已經超過了黑人窮人,社會學家奧蘭多*帕特森則推測黑人中產階級的數量至少占黑人成人人口的35%,種族主義因素已經降低,黑人已成為美國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了,膚色不再成為黑人進入公共生活的障礙,甚至有人認為黑人的三分之二已進入中產階級,因此種族主義及種族歧視不能成為黑人受窮唯一或重要的障礙。一些黑人學者,如社會學家威廉姆*威爾遜在其著作中也闡述了這樣的觀點,即黑人中產階級的發展得利于種族歧視的減弱,政府的政策及60-70年代的經濟好轉,有才能和受過教育的黑人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工作機會,這些機會至少可以與那些條件相當的白人媲美。而那些生活在中心城市的“底層階級"(underclass)之所以還在受窮,因素是復雜的,不能簡單地歸于種族主義或種族歧視,盡管他不否認”歷史上的種族歧視”的影響,但他更認為“底層階級”不斷增長的原因在于其他因素,如美國經濟的轉型,移民潮的影響,中心城市人口的變化,等等,這些因素造成了“底層階級”的貧困。還有學者直接認為,對于黑人而言,目前種族歧視問題大程度上已被“底層階級”問題所替代了。當前美國是否真的如威爾遜等人所言的,對于黑人的經濟進步,種族主義已經變得不重要了,不是阻礙因素了,這個結論是否下得過早了?在就業方面,雇主真的不考慮雇員的種族因素了嗎?在住宅上,種族隔離的樊籬被徹底打破了嗎?是不是所有的地區都向黑人開放了嗎?自1954年布朗案后,教育的種族隔離已是違法,但是不是做到了真正的種族融合?這些是本文試圖回答的問題。毫無疑問,由于民權運動的推動及60年代的一系列法案的作用,黑人的政治及經濟地位有了提高,經濟社會方面有這樣3個表現:(1)收入。1968年底時,黑人的家庭收入是白人家庭收入的60%,而1965年時為54%,收入低于3000美元的家庭的百分比由1960年的41%下降到1968年的23%,1995年黑人家庭的中等收入為41307美元,是同等白人家庭收入的87%,1967年全職黑人男性的年收入是20056美元,是同等白人收入的64%,1995年時為24428美元,為白人的75%。(2)教育程度。由于長期的黑奴地位及種族隔離,黑人的受教育程度是相當低的,1940年代,年滿25歲以上完成大學教育的黑人人數在其總人口中的比例是1.5%,而1993年這個數字達13%,而黑人女子的大學畢業率高于黑人男子兩倍。1990年黑人高中畢業人數占全人口的63%,大學的注冊率增加了150%,黑人中至少有11%的人擁有學士學位。⑶黑人中產階級的崛起和壯大。1960年時黑人中產階級的比例是13%,現在一般認為是占總人口的30%左右。以南方為例,1993年家庭收入超過35000美元(同年全國中等家庭的收入是36959美元)的黑人家庭為17.2%,白人家庭為38.2%,具體數字見下表。1993年家庭收入超過35000美元的黑人家庭比例城市比例州比例里士滿,弗吉尼亞29.2弗吉尼亞26.1亞特蘭大,佐治亞24.8佐治亞19.2羅利,北卡羅來納21.9田納西18.0查爾斯頓,南卡羅來納12.9南卡羅來納15.0邁阿密,佛羅里達12.2北卡羅來納13.7伯明翰,亞拉巴馬11.3亞拉巴馬9.3從黑人中產階級從事的職業來看,以律師、醫生、工程師及政府的公務員為主。在民權運動以前,神職人員、教師、小業主,甚至藍領工人構成了黑人中產階級。從20世紀初起,大量黑人北遷以尋求更好的機會,而70年代后,由于南方種族關系的緩和”陽光地帶”經濟的發展,黑人又開始回流南方,而他們之中又以高學歷的專業人士為主。1970年至1973年,共有24.7萬黑人回到南方,1975年至1985年85萬黑人移居南方。這些回到南方的黑人表示,當初離開家鄉是為了經濟和職業緣故,而現在情況不同。黑人回流南方說明,民權運動給南方不僅帶來了政治的變化,也帶來了經濟的變化。1960年,南方黑人工資要比北方黑人低20%,1986年時這個數字降到了6%,差距在縮小,原因是南方經濟的發展,和”肯定性行動”的作用,如亞特蘭大的黑人市長將大量的市政合同給予了黑人公司。但是,相對于政治方面,黑人自60年代民權運動以來,得到的經濟利益要少得多。美國學者認為黑人在政治上的巨大收獲并未給黑人的經濟生活帶來明顯的變化,黑人的貧困率仍遠遠高于白人。更有學者認為,民權運動贏得了法律上的成就,但未能克服種族界線,而使長久以來形成的經濟創傷暴露于世。對于中產階級的崛起,學者們認為是在經濟膨脹的環境下出現的,更得利于經濟的好轉,而不是《民權法》或種族態度的轉變。我認為,自60年代以來,總體看,黑人的地位是得到提高,但黑人在經濟生活中仍舊遭受種族歧視,這種歧視并未因民權法案的簽署而消失,其表現在就業收入、住房、教育和醫療等方面。(1)貧困率、就業和收入水平。黑人社區的貧困率自60年代后有改善,但相對于白人和其他少數族裔,還是居高不下的。見下表。1970年-1997年生活在貧困線之下家庭的比例年份白人(%)黑人(%)拉丁裔(%)19708.029.519767.127.923.119876.927.520.419808.028.923.219829.633.027.019849.130.925.219868.628.024.719887.928.223.719908.129.325.019918.830.426.519928.930.926.2199711.027.0如果按年齡看,黑人孩子(低于18歲)1993年時貧困率是46.1%。而同期白人孩子為13.6%,拉丁裔孩子為40.9%;從居住地看,中心城市貧困率遠遠高于郊區,1970年-1987年,中心城市的貧困率從9.8%上升到15.4%,而郊區的貧困率上升要緩慢的多,從5.3%上升到6.5%,中心城市又是黑人的聚居地,黑人人口從1959年的38%上升到1985年的61%.黑人的就業情況也不容樂觀。見下表。1970年-1998年失業人數比例年份白人(%)黑人(%)拉丁裔(%)19703.66.319806.314.310.119866.014.510.619884.711.78.219904.711.38.019926.514.211.219936.012.910.619983.98.9黑人的失業率兩倍于白人,也高于拉丁裔人,造成失業率高的原因,除了當今工作需要高學歷、高技能外,住宅上的種族隔離也是重要因素,因為大量工作機會搬到了郊區,而黑人窮人又無法進入郊區,這在后文中還將敘述。此外,就是雇主在挑選雇員時還存在種族歧視,雇主愿意雇傭來自郊區,畢業于私立學校的人,而認為生活在中心城市的黑人缺乏職業道德及工作技能,這樣也使黑人失掉了許多就業機會。黑人的工資收入也低于白人。見下表。中等水平每周收入比較1983年-1998年單位:美元19831985199019931997白人男性387417497531502白人女性254282355403265黑人男性293304360392348黑人女性231252308349250黑人中等水平家庭的年收入也低于白人和拉丁裔人,見下表。中等水平家庭年收入比較1970年-1997年單位:美元年份白人黑人拉丁裔人1970309031881019753080618494221311980318511835023271198532478193232277319903352520048239701991325191937323374199232368186602284819975602234644一般認為,黑人較白人收入少,是因為黑人受教育程度低,但有數據認為,即使是同學歷,黑人的收入還是比白人少,如同是大學學歷,黑人找到全職工作的人的比例少于白人,1997年87%的黑人等獲得全職,而白人是95%,年薪超過3.5萬美元的黑人比例是13%,而相應白人的比例超過了26%。(2)居住從理論上講,《1964年民權法》在法律上宣告公共場所實行種族隔離是違法的,《1968年民權法》又從法律上給予了黑人自由挑選住宅的機會。從整個社會而言,種族融合是一種趨勢,1958年時,55%的白人不會因隔壁鄰居是黑人而搬走,到1978年時,這個數字上升到85%。住宅上的種族隔離似乎應該消失或減弱,但事實上是,70年代以后,美國城市,尤其是人口眾多的大都市,種族隔離的程度并未有什么改善。在亞特蘭大的一次調查中,在119套城市公寓中,其中只有27%是平等對待黑人白人租主的,45%聲稱給予白人以優先權。下表是一個很好的例子。1970和1980年大城市黑人白人居住隔離指數城市1970(%)1980年(%)北方:波士頓81.277.6芝加哥91.987.8克利夫蘭90.887.5底特律88.486.7洛杉磯91.081.1紐約81.082.0紐瓦克81.081.4費城79.578.8平均84.580.1南方:伯明翰37.840.8亞特蘭大82.178.5孟斐斯75.971.6新奧爾良73.168.3平均75.31068.3在1970年至1980年的10年間,北方的隔離指數才下降了4個百分點,一些城市如紐約和紐瓦克的指數還上升了。在南方,經濟發展的城市如亞特蘭大的指數超過了平均指數。與亞裔和拉丁裔相比,黑人的隔離指數是高的,亞裔為34%,拉丁裔為49%。另外還要指出,黑人并沒有因經濟地位的好轉,而能找到相應的住宅,從下列的表格可以看出,不管黑人收入有多高,隔離指數仍然很高,即高收入也很難與白人同住一個社區。黑人不同收入情況下隔離指數比較城市2500美元以下2.5-2.75萬美元5萬美元以上波士頓85.183.989.1洛杉磯85.479.878.9紐約86.281.278.6亞特蘭大82.277.378.2伯明翰46.140.845.2華盛頓79.267.064.4由于居住上的種族隔離,對黑人的消極影響是巨大的,因為在美國,居住環境在生活中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關系到教育、就業、服務設施、鄰里、投資等各個方面。長期以來,尋求能夠負擔得起、體面、安全、整潔的住房一直是黑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即使他們在工作、文化、教育及政治參與方面取得成就之后。有人做過計算,如果居住種族隔離增加33%,就可能使一個黑人男子失業,若增加到43%,就會出現一個以婦女為家長11的單親家庭;另一方面,如果種族隔離降低50%,黑人中等家庭收入就會上升24%,自殺率下降30%,貧困率下降17%,等等。因此,住宅上的種族隔離是個決定因素,決定黑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于黑人,在抽樣調查中,在住宅上傾向”融合、嚴格隔離或處于兩者之間”三個選擇中,一般都選擇“融合”,而且98%的黑人認為黑人有權居住在他們能夠負擔得起的任何地方。對于白人來講,他們趨向居住融合更停留在原則,而不是實際行動上,對同一社區里黑人住戶到了一定比例,會感到不舒服的白人現在還大有人在。⑶教育前文提到,60年代后黑人的受教育程度有了改善,但是還應看到各項教育指標仍落后于白人,由美國"全國城市聯盟"(NationalUrbanLeague)發表的1999年度黑人狀況一文中提到,當前黑人在高中畢業率和測驗成績上仍落后于白人,黑人完成高中和4年大學本科的比例也落后白人,見下表。1981年-1997年白人和黑人完成高中和大學本科的比例198119911997白人男性28.429.734.1白人女性24.229.836.2黑人男性15.413.713.7黑人女性14.513.118.2造成的原因有歷史的一面,但更重要一點是種族隔離政策。盡管在1968年-1980年,黑人注冊幾乎100%為黑人的學校的比例從64%下降到33%,注冊以黑人為主的學校的比例從76%下降到63%,但是由于居住上的種族隔離,新形式下的教育體制形成,其表現是中心城市學校主要以低收入的黑人或其他少數族裔學生為主,郊區學校以中產階級的白人學生為主,城市與郊區學校的差距不斷在擴大。由于中心城市人口結構的變化,居高不下的貧困率,所以城市公立學校的生源基本為窮人也就不足為奇了。如80年代末,美國的100個大城市中,10個孩子中就有3個是窮人。121980年芝加哥學校中60%的學生是黑人,1986年92.9%亞特蘭大城里高中在校生是黑人,20所高中中只有3所有10%以上的白人學生。由于現在美國城市和郊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造成了學校的經費的差異,這也直接影響到學校的設備、師資和教學質量。德克薩斯的埃奇伍德學區有96%少數族裔人口,是貧困區,每個學生的教育經費平均是356美元,阿拉莫學區有19%的少數族裔人口,相對較富,每個學生教育經費平均是594美元。因為經費的差異,也關系到師資力量,現在城區教師的收入要比他們郊區的同行低25%,所以城區很難找到好的教師。以紐約為例,城區學校不僅比郊區學校缺少持有證書的老師,而且現有老師通過州資格考試的成績也低。老師素質好壞直接關系到教育質量,以亞特蘭大為例,從70年代起,大亞特蘭大地區(包括周邊郊區)按考試成績分,前十名的學校均為清一色的白人學校,而倒數前十名的學校為清一色的黑人學校,這種格局沿襲至今。1977年,北方大城市中,41%的學校有一半學生低于同年級水平一年或一年以上,而郊區只有3.5%的學校有同樣的問題。低下的城市教育質量,對于黑人的消極影響就是,越來越難于找到合適的工作,尤其現在高薪的工作都需要高學歷。1980年芝加哥,58%的沒有工作的黑人男性,其學歷低于12年,而在其它大城市情況基本相同;另外雇主在考慮雇傭黑人,不愿意雇傭來自城里學校的黑人,認為城市公立學校教育太糟糕;種族隔離的學校對于孩子的‘軟能力”的培養也不利,這其中包括交際能力和人際關系。由于學生來自相對單一階層,黑人孩子沒有機會與其他種族或中產階級孩子接觸,不利于他們培養交流能力。改善中心城市教育繁榮出路何在?學者們認為建立種族融合的學校是出路之一。他們認為,這不僅能提高黑人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利于他們升入大學,找到好工作,居住在種族融合的社區,是跨越種族界線的一個契機,是給黑人孩子一個”生活選擇”。不過,連民權人士也認為,現今的居住模式決定了這種設想是不現實的,只有社區實現種族融合,學校才能實現種族融合。(4)醫療保健60年代中期醫療保健政策對緩解窮人看病難有所幫助,但迄今,仍有22%的黑人既沒有私人醫療保險,也沒有獲得政府的醫療福利,同期白人是15%。與上述提到的中心城市公立教育存在的問題一樣,醫療方面也形成了種族隔離的兩套體系:生活在中心城市黑人窮人在擁擠不堪,缺乏資金的公立醫院接受治療,而那些有著私人醫療保險的白人則去私立醫院,那里設備更好,服務也出色。根據1986年的調查,9%的黑人因“經濟原因”不能得到醫療保健,這主要是指沒有工作或從事不付給保險的低收入工作,只有一半的黑人有私人醫療保險,五分之一的黑人享受醫療補助或老年保健醫療,在無任何健康保險方面,黑人兩倍于白人,而實際上,居住在黑人面臨的健康問題又遠遠高于居住在郊區的白人,如空氣和水的污染,毒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某集團人力資源數據統計標準
- 模型自動化分析與優化
- 內鏡室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 免疫熒光檢測
- 重慶市司法局選任人民監督員考試真題2025含答案
- 臨沂市保安員考試試題
- 老年高血壓健康指導課件
- 海洋油氣輸送管道建設
- 老年護理課件下載
- 老年護理職業培訓課件
- 基恩士靜電測量儀說明書
- 健康照護師(初級)理論知識考核試題
- 工程量確認單
- 鐵總物資〔2015〕117號:鐵路建設項目甲供物資目錄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套課件【精品】
- GA/T 2066-2023法庭科學生物檢材中甲嘧磺隆等21種磺酰脲類除草劑篩選液相色譜-質譜法
- 《建筑工程碳排放計量》-課件-第5章-建筑碳排放實例分析
- DL5168-2023年110KV-750KV架空輸電線路施工質量檢驗及評定規程
- 2023年副主任醫師(副高)-疾病控制(副高)考試歷年真題集錦答案附后
- 地下礦山基建期應急預案
- 工藝管道安裝質量控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