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23課程設計說明書題目:熱網課程設計姓名:____學號:__專業: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班級:_09級3班___課程設計成績欄評閱成績比例(%)答辯成績比例(%)總評成績指導教師簽名201前言本組由和同學共同完成6號住宅建筑圖(地點:大連)的采暖設計,具體分工如下:宋仁江:第一單元和第二單元用戶耗熱量的計算;第一單元和第二單元用戶散熱器的計算;第一單元和第二單元用戶水利計算;繪制第一層樓的管段布置;繪制系統的軸測圖;繪制第一單元熱力入口詳圖。高強燦:第三,四單元用戶耗熱量的計算;第三,四單元用戶散熱器的計算;第三,四單元用戶水利計算;繪制第二層樓的管段布置;繪制系統的軸測圖;12、繪制第三單元熱力入口詳圖。目錄1.設計任務…………………52.設計原始資料……………52.1設計題目……………………52.2設計依據……………………52.3設計氣象資料………………53.熱負荷計算………………53.1圍護結構的耗熱量…………73.2采暖房間編號………………93.3負荷計算示例………………104.采暖系統布置……………125.散熱器選擇的計算………125.1散熱器的選擇與計算………………………125.2散熱器的計算實例…………145.3散熱器的布置………………156.管道的布置………………166.1干管的布置…………………166.2支管的布置……………………167.采暖系統水力計算………167.1水力計算原理…………………167.2水力計算中應注意的問題…………………167.3水力計算示例………………178.附屬設備選型…………188.1溫控閥的選型…………………188.2熱量表選型……………………188.3平衡閥的選擇…………………198.4排氣閥的選擇…………………208.5除污器的選擇…………………209.參考文獻………………2110.采暖課程設計小結……………………21一.設計任務1.設計任務:大連市某居民樓的采暖系統的設計。設計原始資料2.1設計題目大連市某居民樓采暖設計。本工程為大連市一棟五層的居民樓,其中有臥室,餐廳,客廳,衛生間,廚房等功能用途的房間。樓層標高2.9米,本工程以95℃/70℃低溫熱水作為采暖熱媒,為本居民樓設計供暖系統。2.2設計依據2.2.1任務書<<采暖課程設計與指導>>,附錄等2.2.2規范及標準《實用供熱空調設計手冊第二版》《嚴寒和寒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00026-2021《供熱計量技術規程》JGJ00173-2021《供熱工程》(第四版)賀平等編著《供暖通風設計手冊》,1987年2.3.設計氣象資料2.3.1根據建筑物所在城市:大連市查《實用供熱空調設計手冊》,以下簡稱《供熱手冊》及《供熱工程》。查出當地的氣象資料如下遼寧設計用室外氣象參數單位大連冬季大氣壓Kp1013.8采暖室外計算溫度℃-9.5冬季室外平均風速m/s7.4冬季最多風向——NE采暖期室外平均溫度℃0.1設計計算用采暖期日數日1252.3.2室內設計溫度見表如下:室內設計參數房間功能廚房臥室室餐廳客廳衛生間室內設計溫度(℃3.3寒冷A區圍護結構傳熱系數資料本工程為一棟五層的居民樓,層高2.9米。維護結構傳熱系數按下表選取,再乘以90%的修正值。2.3.4其他資料熱源:換熱站熱媒:熱水熱媒參數:95℃/70℃建筑物周圍環境:城市內、無遮擋三.熱負荷計算圍護結構的耗熱量圍護結構耗熱量包含內容:①圍護結構溫差傳熱量;②縫隙滲入冷空氣的耗熱量;③外門開啟侵入;上述代數和,分為基本耗熱量和附加耗熱量。計算公式如下:(2-1)式中:——圍護結構的基本耗熱量,W;——圍護結構的附加(修正)耗熱量,W;——冷風滲透耗熱量,W;——冷風侵入耗熱量,W;——供暖總耗熱量,W。3.1.1圍護結構的基本耗熱量圍護結構的基本耗熱量按(2-2)式計算(2-2)式中:——j部分圍護結構的基本耗熱量,W;——j部分圍護結構的基本傳熱面積,;——j部分圍護結構的基本傳熱系數,;——冬季室內計算溫度,;——冬季室內計算溫度,;——圍護結構的溫差修正系數,無量綱,見表2-4;表2.1圍護結構的溫差正系數序號圍護結構特征1外墻、屋頂、地面以及與室外相通的樓板等1.002悶頂和與室外空氣相通的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樓板等0.903與有外門窗的不采暖樓梯間相鄰的隔墻(1~6層建筑)0.604與有外門窗的不采暖樓梯間相鄰的隔墻(7~30層建筑)0.505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樓板,外墻上有窗時0.756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樓板,外墻上無窗且位于室外地坪以上時0.607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樓板,外墻上無窗且位于室外地坪以下時0.408與有外門窗的非采暖房間相鄰的隔墻、防震縫墻0.709與無外門窗的非采暖房間相鄰的隔墻0.4010伸縮縫墻、沉降縫墻0.30的確定:a、外墻高度,本層地面到上層地面(中間層)(底層,由地面下表面到上層地面;頂層,平屋頂到屋頂外表面)。斜屋面:到門頂的保溫層表面。長:外表面到外表面,外表面到中心線,中心線到中心線。b、門、窗按凈空尺寸。c、地面、屋頂面積,地面和門頂按內廓尺寸,平屋頂,按外廓。d、地下室,位于室外地面以下的外墻,按地面3.1.2圍護結構的附加耗熱量朝向修正耗熱量產生原因:太陽輻射對建筑物得失熱量的影響,《規范》規定對不同朝向的垂直圍護結構進行修正.修正方法:朝向修正耗熱量的修正率可根據不同地區進行選取,北京市的朝向修正率為:東:-5%;西:-5%;南:-20%;北:0%; 屋頂:-20%將垂直外圍護結構(門、窗、外墻及屋頂的垂直部分)的基本耗熱量乘以朝向修正率,得到該維護結構的朝向修正耗熱量:;之后把加減到基本耗熱量上。3.1.3門窗縫隙滲入冷空氣的耗熱量1、產生原因:因風壓與熱質作用室外空氣經門窗縫隙進入室內。2、方法:《規范》規定,對六層以下的按縫隙法。(2-4)式中:——滲入冷空氣耗熱量W;0.28——換算系數,1KJ/h=0.28W;——門窗縫隙滲入室內的冷空氣量m3/(h·m),據冬季室外平均風速;查的單層鋼窗為4.55m3/(h·m),推拉鋁窗為3.15m3/(h·m)。l——門窗可開啟部分縫隙長度m;——室外空氣密度kg/m3;北京為1.093g/m3——空氣壓質量比熱1KJ/(kg·℃);n——冷風滲適量的朝向修正系數;北京為東:n=0.15西:n=0.4南:n=0.15北:n=1.03.1.4冷風侵入耗熱量的計算產生原因:冬季,在風壓和熱壓的作用下,大量從室外或相鄰房間通過外門、孔洞侵入室內的冷空氣被加熱成室溫所消耗的熱量稱為冷風侵入耗熱量。冷風侵入耗熱量可采用外門附加的方法計算。外門附加率的確定方法為:對短時間開啟,無熱風幕的外門附加率值如下表:外門附加率值外門布置狀況附加率一道門65n%兩道門(又門斗)80n%三道門60n%供暖建筑和生產廠房的主要出口500%計算公式為:式中:——外門的基本耗熱量。N——考慮冷風侵入的外門附加率,按上表計算。3.2采暖房間編號我們設計項目為大連某居民樓五層建筑,每一層樓有四個單元,每單元兩個用戶,每個用戶分別有臥室、主臥室、客廳、廚房、衛生間以及走廊。其各用戶都有相似處,故命名A型用戶,一樓第一單元第一個用戶命名為A1,其房間分別編號為:臥室A101、客廳、餐廳A102,主臥室A103,衛生間A104,廚房A105;一樓一單元第二個用戶命名為A2,其房間編號與A1類似;一樓二三四單元分別用A2~A8表示;二樓一單元以B1,B2表示,其它命名同理進行編號。3.3負荷計算示例下面以此居民樓一樓一單元A1用戶的客廳、餐廳為例進行熱負荷計算:例:以A102(一樓第一單元一用戶客廳、餐廳)為例,計算其熱負荷。1、計算圍護結構的耗熱量南外窗傳熱系數K=1.62,溫差修正系數=1,傳熱面積F=2.1*2.5=5.3。西外墻的基本耗熱量為,由公式:=1×1.62×5.3×(18+9.5)=236查得,大連市的南向朝向修正率取=-20%;朝向修正后耗熱量為=236×(1-0.2)=189;(2)南外墻傳熱系數K=0.54,溫差修正系數=1,傳熱面積F=4.02*2.9-5.3=6.4。西外窗的基本耗熱量為,由公式:=94;朝向修正率=-20%,朝向修正后耗熱量為=94×(1-0.2)=76W(3)西外窗傳熱系數K=2.52,溫差修正系數=1,傳熱面積F=1.2*1.6=1.9。西外窗基本耗熱量為:=132;查得,西向的朝向修正率取=-5%;朝向修正后耗熱量為=132*(1-0.05)=125(4)西外墻傳熱系數K=0.54,溫差修正系數=1,傳熱面積F=5.94*2.9-1.9=15.3西外墻基本耗熱量為:=227W查得,西向的朝向修正率取=-5%;朝向修后正耗熱量為=216(5)北外墻傳熱系數K=0.54,溫差修正系數=1,傳熱面積F=1.02*2.9=3.0。北外墻的基本耗熱量為:=45北向朝向修正率0%,修正后耗熱量Q=45W;(6)過道外門傳熱系數K=1.8,溫差修正系數=0.7,傳熱面積F=1*1.2=2.1外門基本耗熱量為:=73;(7)過道外墻傳熱系數K=0.54,溫差修正系數=0.7,傳熱面積F=1.5*2.9-2.1=2.3,過道外墻基本耗熱量為:=24;(8)地面傳熱系數K=0.59,溫差修正系數=0.6,傳熱面積F=4.02*5.82+1.5*2.22=26.7。北外墻的基本耗熱量為:=260。2、計算房間的冷風滲透耗熱量(按縫隙法計算)(1)西外窗為推拉鋁窗,中間為固定西外窗縫隙長度為=4.6m,南外窗縫隙長度為=12.2m查附錄7,大連市的朝向修正系數西向n=0.15,南向n=0.15.其中,大連冬季風速7.4m/s,L=6.7=6.7×16.8×0..15=16.88西外窗的冷風滲透耗熱量為L——為每米、窗縫隙滲入室內的空氣量,按冬季室外平均楓樹,查《供熱工程》,表1-6得——為門、窗縫隙的計算長度n——滲透空氣量的朝向修正系數,其中V——經過門窗縫隙滲入室內的總空氣量——供暖室外計算溫度下的空氣密度,北京的為1.329——冷空氣的定壓比熱,c=1.00℃所以總的冷風滲透量消耗熱負荷=173W.3、戶門冷風侵入耗熱量=0.65×1×73=47W4、客廳總的耗熱量為=1227W3.4面積熱指標:1,間的負荷面積熱指標計算公式:式中:面積熱指標;建筑物面積;2,物總的供暖熱負荷及采暖熱指標根據本建筑物的特點知:建筑面積F=2834m2采暖總負荷Q=130974所以供暖面積熱指標,按式(2-5):X=130974÷2834=46.2W/m2其它房間的熱負荷計算結果見附表1中。四.采暖系統布置4.1系統形式的選擇與確定1.系統采用機械循環下供下回的形式;水平干管采用同程式系統;單元立管采用異程式系統;戶內采用單管異側(注:其用戶中主臥室及其衛生間為同側)上進下出的形式。2.在建筑物入口處設建筑熱力入口裝置;在每戶入口設戶內采暖系統入戶裝置;每戶的第一個散熱器安裝溫控閥;每個散熱器有空氣排除裝置。3.戶內管道埋設與地板內,散熱器采用明裝形式。注:1.水平供水干管敷設坡度不應小于0.003。坡度應與水流方向相反,以利排氣。2.根據建筑的結構形式,布置干管和立管,為每個房間分配散熱器組。考慮到散熱器耐用性和經濟性,本工程選用鑄鐵柱型散熱器。結合室內負荷,選擇鑄鐵M132散熱器。結合室內負荷,散熱片主要參數如下,散熱面積0.24m2,水容量1.32L/片,重量7Kg/片,工作壓力0.5MPa。多數散熱器安裝在窗臺下的墻龕內,距窗臺底80mm,表面噴銀粉。五.散熱器的計算散熱器的選擇與計算本設計采用M--132型散熱器。(1)、散熱器散熱面積的計算散熱面積的計算可按《供熱手冊》\的計算公式進行計算。散熱器內熱媒平均溫度t的確定。本設計在計算時,不考慮管道散熱引起的溫降。對于雙管熱水供暖系統,為系統計算供、回水溫度之和的一半,而且對所有散熱器都相同。(2)、散熱器片數的計算散熱器片數的計算可按下列步驟進行:1)利用散熱器散熱面積公式求出房間內所需總散熱面積(由于每組片未定,故先按1計算);2)得出所需散熱器總片數或總長度H;3)確定房間內散熱器的組數m;4)將總片數n分成m組,得出每組片數n`,若均分則n`=n/m(片/組);5)對每組片數n`進行片數修正,乘以b,即得到修正后的每組散熱器片數,可根據下述原則進行取舍;6)對柱型及長翼型散熱器,散熱面積的減少不得超過0.1;7)對圓翼型散熱器散熱面積的減少不得超過計算面積的10﹪。散熱器數量的計算供暖房間的散熱器向房間供應熱量以補償房間的熱損失,根據熱平衡原理,散熱器的散熱量應等于房間的供暖設計熱負荷。散熱器散熱面積的計算公式為:式中:——散熱器的散熱面積(m2);——散熱器的散熱量(W);——散熱器的傳熱系數[W/(m2·℃)];——散熱器內熱媒平均溫度(℃);——供暖室內計算溫度(℃);——散熱器組裝片數修正系數;——散熱器連接形式修正系數;——散熱器安裝形式修正系數;片數修正系統的范圍乘以對應的值,其范圍如下:片數修正系數每組片數<66~1010~20>200.9511.051.1另外,還規定了每組散熱器片數的最大值,對此系統的M-132型散熱器每組片數不超過20片。散熱器的傳熱系數K散熱器的傳熱系數表示當散熱器內熱媒平均溫度tpj與室內空氣溫度tn的差為1℃時,每平方米散熱面積單位時間放出的熱量,單位為W/(m2·℃)。選用散熱器時希望散熱器的傳熱系數越大越好。通過實驗方法可得到散熱器傳熱系數公式為式中:——在實驗條件下,散熱器的傳熱系數,;——由實驗確定的系數,取決于散熱器的類型和安裝方式;從上式可以看出散熱器內熱媒平均溫度與室內空氣溫差越大,散熱器的傳熱系數K值就越大,傳熱量就越多。2、散熱器內熱媒平均溫度散熱器內熱媒平均溫度應根據熱媒種類(熱水或蒸汽)和系統形式確定。1)熱水供暖系統式中:——散熱器內熱媒平均溫度(℃);——散熱器的進水溫度(℃);——散熱器的出水溫度(℃);對于單管熱水供暖系統,各組散熱器是串聯關系,所以各組散熱器的進出口水溫不同,應用以下公式計算:式中:——散熱器內熱媒平均溫度(℃);——散熱器的進水溫度(℃);——散熱器的出水溫度(℃);——散熱器熱負荷(W);——散熱器的進流系數;——水的比熱;——立管流量,Kg/s;5.2散熱器的計算實例以臥室為例計算:查《供熱工程》附錄2-1,對M-132型散熱器熱水供水為95℃,求得臥室散熱器進出口溫度分別為95℃,89℃,熱水平均溫度為(95+89)/2=91.8則溫差為91.8-18=73.8℃,再求k值=2.426(73.8)0.286=8.30W/(m2.℃)先假設片數修正系數=1.0,查《供熱工程》附錄2-4得異側=1.009,散熱器采用明裝,查《供熱工程》附錄2-5=1.02散熱器的散熱面積:=1.54m2M-132型散熱器每片散熱面積為0.24m2則散熱器的片數為n=1.54/0.24=6.4片查的片數修正系數=1.0,修正后的散熱器片數n=6.4*1.0=6.4,取整得散熱器片數為7片。同理計算出其他各房間的散熱器片數,結果見附表2。5.3散熱器的布置布置散熱器應注意以下規定l、散熱器宜安裝在外墻窗臺下,這樣能迅速加熱室外滲入的冷空氣,阻擋沿外墻下降的冷氣流,改善外窗對人體冷輻射的影響,使室溫均勻。當安裝或布置管道有困難時,也可靠內墻安裝。如設在窗臺下時,醫院、托幼、學校、老弱病殘者住宅中,散熱器的長度不應小于窗寬度的75%;商店櫥窗下的散熱器應按窗的全長布置,內部裝修要求較高的民用建筑可暗裝。2、為防止凍裂散熱器,兩道外門之間,不準設置散熱器。在陋習建或其它有凍結危險的場合,應由單獨的立,支管供熱,且不得裝設調解閥。3、散熱器在布置時,不能與室內衛生設備、工藝設備、電氣設備沖突。暖氣壁龕應比散熱器的實際寬度多350~400毫米。臺下的高度應能滿足散熱器的安裝要求,非置地式散熱器頂部離窗臺板下面高度應≥50毫米,底部距地面不小于60mm,通常為150mm毫米,背部與墻面凈距不小于25mm。4、在垂直單管或雙管供暖系統中,同一房間的兩組散熱器可以串聯連接;貯藏室、盥洗室、廁所和廚房等輔助用室及走廊的散熱器,可同臨室串聯連接。5、公共建筑樓梯間的散熱器,宜分配在底層或按一定比例分配在下部各層,住宅樓梯間一般可不設置散熱器。把散熱器布置在樓梯間的底層,可以利用熱壓作用,使加熱了的空氣自行上到樓梯間的上部補償其耗熱量。6、在樓梯間布置散熱器時,考慮樓梯間熱流上升的特點,應盡量布置在底層。住宅建筑分戶計量的散熱器選用與布置還應注意:(1)安裝熱量表和恒溫閥的熱水采暖系統宜選用銅鋁或鋼鋁復合型、鋁制或鋼制內防腐型、鋼管型等非鑄鐵類散熱器,必須采用鑄鐵散熱器時,應選用內腔無黏砂型鑄鐵散熱器;(2)采用熱分配表計量時,所選用的散熱器應具備安裝熱表的條件;(3)采用分戶熱源或供暖熱媒水水質有保證時,可選用鋁制或鋼制管形、板式等各種散熱器;(4)散熱器的布置應確保室內溫度分布均勻,并應可能縮短戶內管道的產度;(5)散熱器罩會影響散熱器的散熱量和恒溫閥及配表的工作,安裝在裝飾罩內的恒溫閥必須采用外置傳感器,傳感器應設在能正確反映房間溫度的位置。六.管道的布置干管的布置供回水干管設置在檢查室中,每個用戶都從干管上接出一個支管,而形成各自的獨立環路以便于分戶計量。支管的布置本設計入戶的支管均設置在戶內墊層內,墊層的厚度不應小于50mm,本系統散熱器支管的布置形式有供、回水支管同側連接和供、回水支管異側連接兩種形式,且支管均保證為0.01的坡度,以便于排出散熱器內積存的空氣,便于散熱。采暖系統水力計算7.1水力計算原理根據暖氣片組裝片數的最大值將其分為幾組后,確定總的立管數,繪制系統圖,標明各段干管的負荷數,以及每組暖氣片的片數和負荷數,并對各個管段進行標注(見附錄)。本設計的計算過程同程式單管熱水供暖系統管路的水力計算過程,在整個系統中每一個戶內環路構成一個獨立的系統分別計算,計算步驟如下:(1)首先在系統圖上,對各管段進行編號,并注明管段長度和熱負荷。(2)計算通過最遠立管的環路的總阻力,根據所選值R(60~120Pa/m),和每個管段的流量G的值,查閱《供暖通風設計手冊》中初選各管段的d、R、v的值,算出通過各立管的環路的總阻力。流量G的值可用以下公式計算得出:(4-5)式中:Q——管段的熱負荷,W;——系統的設計供水溫度,℃;——系統的設計回水溫度,℃。(3)計算通過最近立管環路的總阻力,計算方法同上。(4)求并聯環路的壓力損失不平衡率,使其不平衡率在15%以內,以確定通過環路各管段的管徑。(5)根據水力計算的結果,求出系統的的總壓力損失,及各立管的供、回水節點間的資用壓力。(6)根據立管的資用壓力和立管的計算壓力損失,求中間各并聯立管的壓力損失不平衡率,使其不平衡率在15%以內,從而確定出各立管的管徑。7.2水力計算中應注意的問題:(l)采暖系統水力計算必須遵守流體連續性定律,即對于管道節點(如三通、四通等處)熱媒流入流量之和等于流出流量之和。熱媒的流速是影響系統的經濟合理程度的因素之一。為了滿足熱媒流量要求,對于機械循環熱水采暖系統,增大熱水流速雖然可以縮小管徑,節省管材,但流速過大,壓力損失增加,會多消耗電能,甚至可能在管道配件(如三通、四通等)處產生抽力作用,破壞系統內熱水正常流動,使管道發生振動.產生噪音。f因此,《采暖規范》中規定:采暖管道中的熱媒流速,應根據熱水或蒸汽的資用壓力、系統形式、防噪聲要求等因素確定。(2)采暖系統水算必須遵守并聯環路壓力損失平衡定律。系統在運行中,構成并聯環路的各分支環路的壓力損失總是相等的,并且等于其分流點與合流點之間的壓力總損失。在設計時只能盡量的選擇在保證熱媒設計流量的同時使各個并聯環路的壓力損失接近于平衡的管徑。只要保證并聯環路各分支環路之間的計算壓力損失差值在允許范圍之內,則流量的變化是不大的。(3)熱水采暖系統最不利環路的單位長度沿程壓力損失,除很小的系統外,一般以不超過60~120Pa/m為宜。(4)供水干管末端和回水干管始端的管徑不宜小于DN20,以利于排除空氣,并小數顯著的影響熱水流量。(5)采暖系統各并聯環路,應設置關閉和調節裝置。主要是為了系統的調節和檢修創造必要的條件。7.3立管水力計算的示例:7.3.1各用戶水力計算:以一樓第一單元A1、用戶為例一樓A1用戶壓力Q=3537W,又求得流量為122.9kg/h,管段長l=43.2m,查水利計算表得管徑d=14mm,由內插法求得v=0.23m/s,R=97.59Pa/m,得Py=Rl=4215.9pa,查得戶內局部阻力系數為230,Pd=26.45pa,得Pj=6083.5pa,熱量表壓損20kpa,溫控閥壓損5kpa,Y型過濾器壓損3kpa,所以A1戶總的壓力損失為Py+Pj+20210+5000+3000=38299pa.其它戶水力計算見附表3-1,局部阻力系數明細見附表3-2. 7.3.2立管及水平干管水力計算:在系統圖上對個管段進行編號,并注明各管段的熱負荷和管長。根據各管段的熱負荷計算各管段的流量,以管段2為例進行計算:=0.86×32859/(95-70)=1130kg/s查《供熱工程》附錄4-5取公稱直徑DN32用內差法計算可求出v=0.32,R=48.32pa/m確定沿程阻力損失△Py:△Py=Rl=48.32×1.5=72.48Pa確定局部阻力損失△Pj:ⅰ.根據圖中各管段的實際情況列出各管段的局部阻力管件名稱(見表4-2),查《供熱工程》附錄4-2得到局部阻力系數列于表4-2中。管段1的局部阻力系數為=10.5。ⅱ.據流速查《供熱工程》附錄4-3查出動壓頭=51.2Pa;則:△Pj=10.5×51.2=537.6Pa則管段2的壓力損失為:△Py+△Pj=610.1Pa其他水力計算結果見附表4-1;局部阻力系數明細見附表4-2.7.3.3立管不平衡率的計算:熱水采暖系統的并聯環路各分支環路之間的計算壓力損失允許差值查表。在進行系統水力計算時,系統并聯環路各分支環路之間的計算壓力損失差值如果超過了允許差值,就必須調整一部分管道的管徑,使之滿足要求。并聯環路備分支環路之間的壓力損失允許差值查手冊。并聯環路各分支環路之間的壓力損失允許差值系統形式允許差值(%)系統形式允許差值(%)雙管同程式雙管異程式1525單管同程式單管異程式1515立管不平衡計算示例:其中最不利環路為E1環路。以A1為例計算不平衡率,A1的壓力損失△P=38299pa,與A1并聯的E1環路的壓力損失為△P=42375pa,則A1相對E1的不平衡率為(42375-38299)/42375=9.6%.其它環路的不平衡率的計算見附表5,其中若不平衡率超過15%,加平衡閥調節。八.輔助設備選型8.1溫控閥選型首先由流量等參數選擇溫控閥型號——UBG型溫控閥。根據流量——壓力損失圖求出溫控閥的壓力損失:例如當流量為130公斤/小時,選擇控制比例帶為2k,則由流量——壓力損失圖得此UBG溫控閥的壓力損失為5kpa。其它流量同理可求出對應流量下的壓力損失。8.2熱量表選型
1.
規格
熱量表具體選用規格大小不應簡單地僅從管道口徑的大小來進行,而應根據表的工作能力的大小來選取。這樣一方面可使表工作在一個準確的范圍內,另外也可降低因采購不準而引起的購表費用。具體可從二個步驟進行:
1)功率
我國民用住宅或辦公樓的供暖功率通常按80~100設計,所以可按實際面積的大小首先計算出所需多大功率的熱量表。
2)公稱流量
根據上步計算出的功率值,求出應選用表的公稱流量值:根據計算公稱流量值選取對應規格熱量表。
2.
壓力損失
熱量表引起的管網壓力損失量與流量的大小成反比,表質量的好壞具體現出壓損值的大小。按標準要求,在公稱流量下壓損值不得大于0.025MPa,好的進口表此值通常不大于0.01
MPa,所以因采用口徑較小的表不會給管網壓力帶來影響。熱量表由熱水流量計、一對溫度傳感器和積算儀三個部分組成。熱水流量計用來測量流經散熱設備的熱水流量;一對溫度傳感器分別測量供水溫度和回水溫度,進而確定供回水溫差;積算儀,根據與其相連的流量計和溫度傳感器提供的流量及溫差數據,計算出戶從熱交換設備中獲得的熱量。選型方法:①根據負荷計算結果確定熱量表安裝的供暖回路的設計流量;②根據供暖系統的運行方式確定該供暖回路的最小可能流量,最大可能流量及最常用流量;③查熱量表性能參數表格中的流量數據,根據設計最大流量小于熱量表允許最大流量,設計最小流量大于熱量表允許最小流量(最好是大于分界流量),常用流量接近熱量表額定流量的原則進行選型。表5.4熱量表選型參考表建筑面積(m2)熱負荷(W)流量建議選用額定流量續表30~2491047~868836~2990.036~0.2990.2250~4998723~17410300~5990.3~0.5990.4500~79917445~27877600~9590.6~0.9590.6表5.5熱量表性能參數表熱量表型號連接口徑流量下限額定流量流量上限長度Lm3/hm3/hm3/hmmSR-0.2DN150.0120.20.4110SYR-0.2DN150.0120.20.4270SR-0.4DN150.0120.40.8110SR-0.6DN150.0120.20.4110SYR-0.6DN150.0120.061.2270SR-1.5DN150.031.53110SR-2.5DN200.052.55195SYR-3.5DN250.073.57225SR-6DN320.0126122308.3平衡閥的選擇平衡閥用于調節主管環路管道與立管的壓力平衡,根據其連接管道的流量和管徑選擇。選擇見下表5.6表5.6平衡閥型號平衡閥及其安裝平衡閥型號平衡閥規格水流量m3/h閥體長度L(mm)開啟高度H(mm)重量kg鏈接方法SP15F-10SP15F-16DN1549011010螺紋鏈接DN205.71151201.5DN258.71251251.8DN3213.914013020DN40201601402.5SP45F-10SP45F-16DN503223019510法蘭連接DN655527022013DN808031023018注:1平衡閥適用公稱壓力<1.6介質溫度t<150℃的水蒸汽管路上。2、表中的水流量為閥門前后壓差等于0.1時的值,3、平衡閥體上的兩個測壓小孔與智能儀表用軟管連接,可以很方便地顯示閥門前后的壓差及流經閥門的流量。4、平衡閥的型號選用:4.1流量系數Kv式中:△P——閥門前后的壓差,KPa;G——通過閥門的流量,m3/h;4.2平衡閥的開度在60%到90%范圍8.4排氣閥的選擇必須保證系統各部位都能通水。這就要求系統要有良好的排氣,不使氣泡阻斷水流。一般情況下,系統的最高點、上凸部位都要設排氣,多采用自動排氣閥。氣泡在水流速較高時也有可能被水流帶出而使水流連續,但這終究不是可依賴的。散熱器上一般亦應設放氣閥。本設計中選用B11X-4型自立式自動排氣閥,接管規格為DN20、DN25;使用范圍:<=95℃熱水、冷水系統,工作壓力<=400Pa。8.5除污器的選擇l、除污器的作用是用來清除和過濾管道中的雜質和污垢,以保證系統內水質的潔凈,減少阻力和防止堵塞設備和管路,下列部位應設除污器:(1)、采暖系統入口,裝在調壓裝置之前;(2)、換熱站循環水泵吸入口;(3)、各種小口徑調壓裝置。2、除污器分立式直通、臥式直通、角通除污器,按國標圖制作,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選用,除污器的型號應按接管管徑確定。3、當安裝地點有困難時,以采用體積小、不占用使用面積的管道式過濾器。除污器或過濾器橫斷面中水的流速亦取0.05。九.參考文獻參考文獻:[1]陸耀慶主編.《實用供熱空調設計手冊》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21[2]賀平,孫剛.《供熱工程》(第四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3[3]≤嚴寒和寒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00026-2021)[4]建設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督與行業發展司.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所.《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暖通空調·動力.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21[5]《實用供熱空調設計手冊第二版》.[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城鎮污水管網建設項目安全管理方案(參考模板)
- xx河流排水防澇設施建設項目數字化方案(范文)
- 城鎮污水管網建設項目申請報告(模板范文)
- 鄉村振興戰略下能源電力行業面臨的挑戰及對策
- 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教案
- 五年級學期學習計劃(34篇)
- 2025年光學纖維面板系列項目發展計劃
-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 5《身體的“聯絡員”》 教科版
- 中暑現場應急處置方案
- 2025年大流量羅茨鼓風機項目發展計劃
- 典型振動頻譜圖范例
- 石化質檢員試題
- GB/T 6417.1-2005金屬熔化焊接頭缺欠分類及說明
- GB/T 32350.2-2015軌道交通絕緣配合第2部分:過電壓及相關防護
- GB/T 19520.16-2015電子設備機械結構482.6 mm(19 in)系列機械結構尺寸第3-100部分:面板、插箱、機箱、機架和機柜的基本尺寸
- (約克)機組熱回收技術
- (完整版)常見腫瘤AJCC分期手冊第八版(中文版)
- 托瑪琳養生碗gg課件
- 水產養殖示范基地建設項目實施方案
- 行政后勤人員 三級安全教育培訓記錄卡
- DB52∕T 1480-2019 GLW-8430連棟塑料薄膜溫室通用技術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