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風(fēng)養(yǎng)榮湯-醫(yī)學(xué)傳燈卷上-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1頁
疏風(fēng)養(yǎng)榮湯-醫(yī)學(xué)傳燈卷上-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2頁
疏風(fēng)養(yǎng)榮湯-醫(yī)學(xué)傳燈卷上-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3頁
疏風(fēng)養(yǎng)榮湯-醫(yī)學(xué)傳燈卷上-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4頁
疏風(fēng)養(yǎng)榮湯-醫(yī)學(xué)傳燈卷上-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24疏風(fēng)養(yǎng)榮湯_醫(yī)學(xué)傳燈卷上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疏風(fēng)養(yǎng)榮湯_醫(yī)學(xué)傳燈卷上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 11. 原方 111.1. 組成: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 111.2. 功效:痘疹輕者,微寒微熱,脈細(xì)微數(shù),愈而復(fù)發(fā),此因濕中生熱,熱極生風(fēng)。 111.3. 來源:《醫(yī)學(xué)傳燈》卷上。 111.4. 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算,不計劑量。 112. 相似度67%:瀉心湯 112.1. 組成:當(dāng)歸1錢,白芍1錢,生地1錢,麥冬1錢,犀角1錢,山梔1錢,黃連1錢,甘草5分,薄荷5分。 112.2. 原方對照: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 112.3. 加:犀角、黃連、甘草 112.4. 減:柴胡、防風(fēng)、地骨皮 112.5. 功效:兩目赤腫痛,舌上生瘡,出血,舌硬疼,大眥赤。此心火上炎也。 112.6. 來源:《嵩崖尊生》卷六。 113. 相似度67%:黃連清心湯 113.1. 組成:當(dāng)歸、白芍、生地、麥冬、山梔、連翹、甘草、薄荷。 113.2. 原方對照: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 113.3. 加:連翹、甘草 113.4. 減:柴胡、防風(fēng)、地骨皮 113.5. 功效:暴熱外侵,目赤,喉痛,胸滿氣喘者。 123.6. 來源:《醫(yī)學(xué)傳燈》卷上。 124. 相似度67%:加減定血黑逍遙散 124.1. 組成:生地8兩(搗汁),柴胡5兩(鱉血炒),白芍1兩半(炒),當(dāng)歸3兩,白術(shù)1兩半,山梔2兩(炒),茯神1兩半(去木),丹皮1兩半,麥冬3兩(去心)。 124.2. 原方對照: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 124.3. 加:白術(shù)、茯神、丹皮 124.4. 減:防風(fēng)、薄荷、地骨皮 124.5. 功效:孕婦吐血唾血,脈弦虛數(shù)者。 124.6. 來源:《醫(yī)略六書》卷二十八。 125. 相似度60%:加味逍遙散 125.1. 組成:當(dāng)歸1錢,柴胡1錢,白術(shù)1錢,白芍1錢,茯苓1錢,炙草5分,薄荷7葉,山梔、生地、白茅根。 125.2. 原方對照: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 125.3. 加:白術(shù)、茯苓、炙草、白茅根 125.4. 減:防風(fēng)、麥冬、地骨皮 125.5. 功效:初次產(chǎn)育,產(chǎn)門腫脹,或焮痛不閉。 125.6. 來源:《婦科玉尺》卷二。 126. 相似度56%:輕解散 136.1. 組成:防風(fēng)5分,麥冬3錢,生地3錢,桑白皮2錢,黃芩1錢,柴胡8分,白芍3錢,天花粉5分。 136.2. 原方對照: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 136.3. 加:桑白皮、黃芩、天花粉 136.4. 減:當(dāng)歸、薄荷、地骨皮、山梔 136.5. 功效:天火丹。 136.6. 來源:《洞天奧旨》卷十一。 137. 相似度56%:加味補(bǔ)肝散 137.1. 組成:當(dāng)歸、生地、白芍、川芎、廣皮、甘草、柴胡、山梔、黃芩。 137.2. 原方對照: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 137.3. 加:川芎、廣皮、甘草、黃芩 137.4. 減: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 137.5. 功效:肝血虛,火旺,內(nèi)傷嗽血。 137.6. 來源:《癥因脈治》卷二。 138. 相似度56%:加味陰痛四物湯 138.1. 組成:生地5錢,柴胡5分(梢),白芍錢半(炒),川芎1錢,當(dāng)歸3錢,龍膽草錢半(酒炒),山梔錢半(炒),丹皮錢半。 138.2. 原方對照: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 138.3. 加:川芎、龍膽草、丹皮 148.4. 減: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 148.5. 功效:陰腫痛,脈數(shù)澀弦者。 148.6. 來源:《醫(yī)略六書》卷二十六。 149. 相似度56%:復(fù)明散 149.1. 組成:當(dāng)歸、川芎、白芍、生地、防風(fēng)、蔓荊子、荊芥、柴胡、白芷。 149.2. 原方對照: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 149.3. 加:川芎、蔓荊子、荊芥、白芷 149.4. 減: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 149.5. 功效:痘后目痛,紅絲、翳膜。 149.6. 來源:《痘疹金鏡錄》卷下。 1410. 相似度56%:涼血清脾飲 1410.1. 組成:生地、當(dāng)歸、黃芩、白芍、連翹、防風(fēng)、薄荷、石膏、甘草。 1410.2. 原方對照: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 1410.3. 加:黃芩、連翹、石膏、甘草 1410.4. 減:柴胡、麥冬、地骨皮、山梔 1410.5. 功效:舌頭不硬,惟腫痛流血者。 1410.6. 來源:《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三。 1411. 相似度56%:疏肝流氣飲 1511.1. 組成:柴胡、薄荷、郁金、當(dāng)歸、丹皮、黃芩、白芍、山梔、夏枯草。 1511.2. 原方對照: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 1511.3. 加:郁金、丹皮、黃芩、夏枯草 1511.4. 減:生地、防風(fēng)、麥冬、地骨皮 1511.5. 功效:肝郁不舒,致患乳癰,乳痰。 1511.6. 來源:《瘍科心得集_方匯》卷上。 1512. 相似度56%:逍遙散 1512.1. 組成:當(dāng)歸、白芍、茯苓、白術(shù)、甘草、柴胡、薄荷、丹皮、山梔。 1512.2. 原方對照: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 1512.3. 加:茯苓、白術(shù)、甘草、丹皮 1512.4. 減:生地、防風(fēng)、麥冬、地骨皮 1512.5. 功效:肝郁血虛,婦人經(jīng)閉及月經(jīng)不調(diào)。婦人胃氣不調(diào),貌本壯實,飲食漸減,經(jīng)水不通。肝經(jīng)血虛木郁。臍腹脹痛,午后煩熱,精神疲倦。 1512.6. 來源:《女科切要》卷一。 1513. 相似度56%:瀉青丸 1513.1. 組成:羌活、大黃、川芎、山梔、龍膽草、當(dāng)歸、防風(fēng)、柴胡、白芍各等分。 1513.2. 原方對照: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 1613.3. 加:羌活、大黃、川芎、龍膽草 1613.4. 減:生地、薄荷、麥冬、地骨皮 1613.5. 功效:肝經(jīng)發(fā)熱。 1613.6. 來源:《玉案》卷三。 1614. 相似度56%:向榮湯 1614.1. 組成:當(dāng)歸1兩,白芍1兩,生地1兩,麥冬5錢,白芥子3錢,茯苓3錢,貝母1錢,柴胡5分。 1614.2. 原方對照: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 1614.3. 加:白芥子、茯苓、貝母 1614.4. 減:防風(fēng)、薄荷、地骨皮、山梔 1614.5. 功效:目病后,眼前常見禽鳥昆蟲等物。 1614.6. 來源:《辨證錄》卷三。 1615. 相似度56%:快膈湯 1615.1. 組成:白芍1兩,當(dāng)歸1兩,熟地1兩,柴胡1錢,甘草1錢,生地2錢,麥冬2錢,枳殼3錢,半夏3錢。 1615.2. 原方對照: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 1615.3. 加:熟地、甘草、枳殼、半夏 1715.4. 減:防風(fēng)、薄荷、地骨皮、山梔 1715.5. 功效:肝火郁結(jié)不伸,悶煩躁急,吐痰黃塊。 1715.6. 來源:《辨證錄》卷六。 1716. 相似度55%:逍遙散 1716.1. 組成:白術(shù)、白芍、當(dāng)歸、柴胡、茯苓、丹皮、薄荷、麥冬、山梔、牛膝、甘草。 1716.2. 原方對照: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 1716.3. 加:白術(shù)、茯苓、丹皮、牛膝、甘草 1716.4. 減:生地、防風(fēng)、地骨皮 1716.5. 功效:干咳。 1716.6. 來源:《雜病源流犀燭》卷一。 1717. 相似度54%:加味逍遙散 1717.1. 組成:柴胡、白芍、當(dāng)歸、白術(shù)、茯苓、甘草、知母、地骨皮、山梔、黃柏、桔梗、麥冬、生地。 1717.2. 原方對照: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 1717.3. 加:白術(shù)、茯苓、甘草、知母、黃柏、桔梗 1717.4. 減:防風(fēng)、薄荷 1717.5. 功效:婦女虛勞。 1817.6. 來源:《婦科玉尺》卷六。 1818. 相似度50%:化老湯 1818.1. 組成:人參3分,白術(shù)1錢,生地2錢,款冬花3分,白芥子3錢,白芍3錢,地骨皮3錢,柴胡4分,甘草1錢,麥冬5錢。 1818.2. 原方對照: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 1818.3. 加:人參、白術(shù)、款冬花、白芥子、甘草 1818.4. 減:當(dāng)歸、防風(fēng)、薄荷、山梔 1818.5. 功效:老痰之病,咳嗽長年不愈,吐痰色黃,結(jié)成頑塊,凝滯喉間,肺氣不清,用盡氣力,始得出于口者。 1818.6. 來源:《辨證錄》卷四。 1819. 相似度50%:黃連解毒湯 1819.1. 組成:生地、白芍、當(dāng)歸、黃連、木通、防風(fēng)、銀花、荊芥、連翹、丹皮、柴胡、麥冬、鱉甲、薄荷。 1819.2. 原方對照: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 1819.3. 加:黃連、木通、銀花、荊芥、連翹、丹皮、鱉甲 1819.4. 減:地骨皮、山梔 1819.5. 功效:疹后發(fā)熱成疳。 1819.6. 來源:《治疹全書》卷下。 1920. 相似度50%:瀉肝湯 1920.1. 組成:當(dāng)歸5分,膽草(酒炒)5分,川芎5分,防風(fēng)5分,羌活5分,山梔5分,柴胡5分,鉤藤5分,生甘草5分,薄荷2分。 1920.2. 原方對照: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 1920.3. 加:膽草、川芎、羌活、鉤藤、生甘草 1920.4. 減:白芍、生地、麥冬、地骨皮 1920.5. 功效:小兒肝經(jīng)病實熱,急驚叫哭,目直面青。 1920.6. 來源:《嵩崖尊生》(錦章本)卷十五。 1921. 相似度50%:加味逍遙散 1921.1. 組成:白芍1錢2分,白術(shù)1錢2分,地骨皮1錢,知母1錢,當(dāng)歸1錢,茯苓8分,麥冬8分,生地8分,山梔5分,黃柏5分,桔梗3分,甘草3分。 1921.2. 原方對照: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 1921.3. 加:白術(shù)、知母、茯苓、黃柏、桔梗、甘草 1921.4. 減:柴胡、防風(fēng)、薄荷 1921.5. 功效:血病,女子不月;婦人癇證;脅連胸腹脹痛;婦人陰縮,陰戶急,痛引入小腹;陰冷而內(nèi)熱寒熱,經(jīng)候不調(diào);婦人便毒,于兩拗腫痛,腹內(nèi)有塊,不時上攻,小便不利。 1921.6. 來源:《雜病源流犀燭》卷八。 2022. 相似度50%:加味逍遙散 2022.1. 組成:柴胡、黃芩、薄荷、連翹、白芍、當(dāng)歸、茯苓、甘草、丹皮、生地。 2022.2. 原方對照: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 2022.3. 加:黃芩、連翹、茯苓、甘草、丹皮 2022.4. 減:防風(fēng)、麥冬、地骨皮、山梔 2022.5. 功效:先經(jīng)后疹。婦人月事后5-6日,發(fā)熱見疹,血室空虛,熱邪乘虛入內(nèi),重則妄見妄聞,如見鬼祟,晝時了了,夜時譫語,輕則常發(fā)夜熱,變成疹怯。 2022.6. 來源:《治疹全書》卷下。 2023. 相似度50%:四物消風(fēng)散 2023.1. 組成:生地3錢,當(dāng)歸1錢,白芍1錢5分,川芎1錢,防風(fēng)1錢,荊芥1錢,鮮皮1錢,蟲退1錢,薄荷5分,甘草7分。 2023.2. 原方對照: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 2023.3. 加:川芎、荊芥、鮮皮、蟲退、甘草 2023.4. 減:柴胡、麥冬、地骨皮、山梔 2023.5. 功效:赤游風(fēng)。 2023.6. 來源:《外科真銓》卷下。 2124. 相似度50%:逍遙散 2124.1. 組成:當(dāng)歸2錢,白芍2錢,干葛2錢,生地1錢5分,川芎1錢5分,黃芩1錢5分,人參9分,麥冬9分,柴胡1錢,烏梅肉3個。 2124.2. 原方對照: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 2124.3. 加:干葛、川芎、黃芩、人參、烏梅肉 2124.4. 減:防風(fēng)、薄荷、地骨皮、山梔 2124.5. 功效:婦人胎產(chǎn)因食姜、蒜、胡椒熱物過多,血熱積于脾胃,氣攻上焦,產(chǎn)后發(fā)汗,口干作渴,唇裂生瘡。 2124.6. 來源:《女科萬金方》。 2125. 相似度50%:靜鎮(zhèn)湯 2125.1. 組成:白芍1錢,黃芩1錢,生地1錢,陳皮1錢,柴胡1錢,甘草8分,防風(fēng)8分,桂枝8分,紫蘇8分,當(dāng)歸1錢半。 2125.2. 原方對照: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 2125.3. 加:黃芩、陳皮、甘草、桂枝、紫蘇 2125.4. 減: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 2125.5. 功效:婦人經(jīng)行時,因冒風(fēng)寒,以致熱入血室而夜不寧者。 2125.6. 來源:《會約》卷十四。 2126. 相似度50%:四物逍遙散 2226.1. 組成:柴胡、當(dāng)歸、白芍、茯苓、白術(shù)、炙甘草、川芎、生地、生姜、薄荷。 2226.2. 原方對照: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 2226.3. 加:茯苓、白術(shù)、炙甘草、川芎、生姜 2226.4. 減:防風(fēng)、麥冬、地骨皮、山梔 2226.5. 功效:婦人患繭唇,陰血衰少者。 2226.6. 來源:《瘍科心得集》卷上。 2227. 相似度50%:宣木散 2227.1. 組成:白芍3錢,柴胡2錢,丹皮2錢,玄參3錢,麥冬3錢,荊芥3錢,生地3錢,炒梔子3錢,防風(fēng)1錢,天花粉3錢。 2227.2. 原方對照: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 2227.3. 加:丹皮、玄參、荊芥、炒梔子、天花粉 2227.4. 減:當(dāng)歸、薄荷、地骨皮、山梔 2227.5. 功效:火丹,痧疹。 2227.6. 來源:《石室秘錄》卷四。 2228. 相似度50%:清熱養(yǎng)榮湯 2228.1. 組成:柴胡、丹皮、地骨皮、生地、當(dāng)歸、白芍、元參、茯苓、麥冬肉、生甘草。 2328.2. 原方對照: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 2328.3. 加:丹皮、元參、茯苓、麥冬肉、生甘草 2328.4. 減:防風(fēng)、薄荷、麥冬、山梔 2328.5. 功效:虛勞,內(nèi)熱骨蒸。 2328.6. 來源:《理虛元鑒》卷下。 2329. 相似度50%:清胃散火湯 2329.1. 組成:山楂、厚樸、山梔、黃芩、陳皮、枇杷葉、麥冬、當(dāng)歸、白芍、防風(fēng)、柴胡、干葛。 2329.2. 原方對照: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 2329.3. 加:山楂、厚樸、黃芩、陳皮、枇杷葉、干葛 2329.4. 減:生地、薄荷、地骨皮 2329.5. 功效:勞倦而感風(fēng)寒。 2329.6. 來源:《醫(yī)學(xué)傳燈》卷上。 2330. 相似度50%:加味逍遙散 2330.1. 組成:當(dāng)歸、白芍、茯苓、白術(shù)、柴胡、香附、甘草、丹皮、山梔、薄荷。 2330.2. 原方對照: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 2430.3. 加:茯苓、白術(shù)、香附、甘草、丹皮 2430.4. 減:生地、防風(fēng)、麥冬、地骨皮 2430.5. 功效:因郁怒傷肝所致白濁白淫,往來寒熱,脅痛心煩,面帶青,口苦,脈弦,小便數(shù)。 2430.6. 來源:《女科指掌》卷一。 24原方組成: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功效:痘疹輕者,微寒微熱,脈細(xì)微數(shù),愈而復(fù)發(fā),此因濕中生熱,熱極生風(fēng)。來源:《醫(yī)學(xué)傳燈》卷上。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算,不計劑量。相似度67%:瀉心湯組成:當(dāng)歸1錢,白芍1錢,生地1錢,麥冬1錢,犀角1錢,山梔1錢,黃連1錢,甘草5分,薄荷5分。原方對照: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加:犀角、黃連、甘草減:柴胡、防風(fēng)、地骨皮功效:兩目赤腫痛,舌上生瘡,出血,舌硬疼,大眥赤。此心火上炎也。來源:《嵩崖尊生》卷六。相似度67%:黃連清心湯組成:當(dāng)歸、白芍、生地、麥冬、山梔、連翹、甘草、薄荷。原方對照: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加:連翹、甘草減:柴胡、防風(fēng)、地骨皮功效:暴熱外侵,目赤,喉痛,胸滿氣喘者。來源:《醫(yī)學(xué)傳燈》卷上。相似度67%:加減定血黑逍遙散組成:生地8兩(搗汁),柴胡5兩(鱉血炒),白芍1兩半(炒),當(dāng)歸3兩,白術(shù)1兩半,山梔2兩(炒),茯神1兩半(去木),丹皮1兩半,麥冬3兩(去心)。原方對照: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加:白術(shù)、茯神、丹皮減:防風(fēng)、薄荷、地骨皮功效:孕婦吐血唾血,脈弦虛數(shù)者。來源:《醫(yī)略六書》卷二十八。相似度60%:加味逍遙散組成:當(dāng)歸1錢,柴胡1錢,白術(shù)1錢,白芍1錢,茯苓1錢,炙草5分,薄荷7葉,山梔、生地、白茅根。原方對照: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加:白術(shù)、茯苓、炙草、白茅根減:防風(fēng)、麥冬、地骨皮功效:初次產(chǎn)育,產(chǎn)門腫脹,或焮痛不閉。來源:《婦科玉尺》卷二。相似度56%:輕解散組成:防風(fēng)5分,麥冬3錢,生地3錢,桑白皮2錢,黃芩1錢,柴胡8分,白芍3錢,天花粉5分。原方對照: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加:桑白皮、黃芩、天花粉減:當(dāng)歸、薄荷、地骨皮、山梔功效:天火丹。來源:《洞天奧旨》卷十一。相似度56%:加味補(bǔ)肝散組成:當(dāng)歸、生地、白芍、川芎、廣皮、甘草、柴胡、山梔、黃芩。原方對照: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加:川芎、廣皮、甘草、黃芩減: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功效:肝血虛,火旺,內(nèi)傷嗽血。來源:《癥因脈治》卷二。相似度56%:加味陰痛四物湯組成:生地5錢,柴胡5分(梢),白芍錢半(炒),川芎1錢,當(dāng)歸3錢,龍膽草錢半(酒炒),山梔錢半(炒),丹皮錢半。原方對照: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加:川芎、龍膽草、丹皮減: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功效:陰腫痛,脈數(shù)澀弦者。來源:《醫(yī)略六書》卷二十六。相似度56%:復(fù)明散組成:當(dāng)歸、川芎、白芍、生地、防風(fēng)、蔓荊子、荊芥、柴胡、白芷。原方對照: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加:川芎、蔓荊子、荊芥、白芷減: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功效:痘后目痛,紅絲、翳膜。來源:《痘疹金鏡錄》卷下。相似度56%:涼血清脾飲組成:生地、當(dāng)歸、黃芩、白芍、連翹、防風(fēng)、薄荷、石膏、甘草。原方對照: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加:黃芩、連翹、石膏、甘草減:柴胡、麥冬、地骨皮、山梔功效:舌頭不硬,惟腫痛流血者。來源:《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三。相似度56%:疏肝流氣飲組成:柴胡、薄荷、郁金、當(dāng)歸、丹皮、黃芩、白芍、山梔、夏枯草。原方對照: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加:郁金、丹皮、黃芩、夏枯草減:生地、防風(fēng)、麥冬、地骨皮功效:肝郁不舒,致患乳癰,乳痰。來源:《瘍科心得集_方匯》卷上。相似度56%:逍遙散組成:當(dāng)歸、白芍、茯苓、白術(shù)、甘草、柴胡、薄荷、丹皮、山梔。原方對照: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加:茯苓、白術(shù)、甘草、丹皮減:生地、防風(fēng)、麥冬、地骨皮功效:肝郁血虛,婦人經(jīng)閉及月經(jīng)不調(diào)。婦人胃氣不調(diào),貌本壯實,飲食漸減,經(jīng)水不通。肝經(jīng)血虛木郁。臍腹脹痛,午后煩熱,精神疲倦。來源:《女科切要》卷一。相似度56%:瀉青丸組成:羌活、大黃、川芎、山梔、龍膽草、當(dāng)歸、防風(fēng)、柴胡、白芍各等分。原方對照: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加:羌活、大黃、川芎、龍膽草減:生地、薄荷、麥冬、地骨皮功效:肝經(jīng)發(fā)熱。來源:《玉案》卷三。相似度56%:向榮湯組成:當(dāng)歸1兩,白芍1兩,生地1兩,麥冬5錢,白芥子3錢,茯苓3錢,貝母1錢,柴胡5分。原方對照: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加:白芥子、茯苓、貝母減:防風(fēng)、薄荷、地骨皮、山梔功效:目病后,眼前常見禽鳥昆蟲等物。來源:《辨證錄》卷三。相似度56%:快膈湯組成:白芍1兩,當(dāng)歸1兩,熟地1兩,柴胡1錢,甘草1錢,生地2錢,麥冬2錢,枳殼3錢,半夏3錢。原方對照: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加:熟地、甘草、枳殼、半夏減:防風(fēng)、薄荷、地骨皮、山梔功效:肝火郁結(jié)不伸,悶煩躁急,吐痰黃塊。來源:《辨證錄》卷六。相似度55%:逍遙散組成:白術(shù)、白芍、當(dāng)歸、柴胡、茯苓、丹皮、薄荷、麥冬、山梔、牛膝、甘草。原方對照:白芍、當(dāng)歸、生地、柴胡、防風(fēng)、薄荷、麥冬、地骨皮、山梔。加:白術(shù)、茯苓、丹皮、牛膝、甘草減:生地、防風(fēng)、地骨皮功效:干咳。來源:《雜病源流犀燭》卷一。相似度54%:加味逍遙散組成:柴胡、白芍、當(dāng)歸、白術(shù)、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