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試行稿課件_第1頁
新的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試行稿課件_第2頁
新的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試行稿課件_第3頁
新的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試行稿課件_第4頁
新的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試行稿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J137—90主編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原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

批準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施行日期:1991年3月1日

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50137–2011

主編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批準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施行日期:2012年01月01日

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1城鄉用地性質分類市域內城鄉用地共分為2大類、8中類、17小類城市建設用地共分為8大類、35中類、44小類城市用地分類采用大類、中類和小類三個層次的分類體系,共分10大類,46中類,73小類。

代號CODES用地類別中文名稱CHINESERCMWT

SUGDE居住用地公共設施用地工業用地倉儲用地對外交通用地

道路廣場用地市政公用設施用地綠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它用地城鄉用地性質分類市域內城鄉用地共分為2大類、8中類、12城鄉用地性質分類城鄉用地性質分類3注:為了方便對比,原標準中的用地性質代碼用大寫字母,新標準中的用地性質代碼用小寫字母E1≈e1E2+E3+E4+E5≈e2E6≈h14E7≈e32E8≈h5城鄉用地性質分類注:為了方便對比,原標準中的用地性質代碼用大寫字母,新標準中4規劃區——比城市規劃用地范圍要大,還包括在城市規劃用地范圍以外的“需要納入城市規劃管理范圍”的用地,包括周圍的

“需要”納入的鄉或鎮或村莊等,因為他們與城市關系非常非常密切包括周邊的很多非建設用地,只要你覺得與城

市關系非常密切,都可以納入規劃區的范圍,納入城市規劃管理的范疇,如果城市要搞一些什么開發的話,可以把

離城市很遠的地方,甚至是“飛地”納入規劃區.。城市規劃用地范圍——這個好理解,沒什么太大功能意義,就是規劃師的“作圖”范圍.大城市好多不用這個概念了,一般用“中

心城區用地范圍”、“某某新城用地范圍”等這是組團式的大城市的做法。但若是小城市,一般不會有什

么中心城區,什么新區,即使有,也一般都合起來叫城市規劃用地范圍。城市建設用地范圍——指城市和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鎮內的居住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工業用地、

物流倉儲用地、交通設施用地、公用設施用地、綠地。城市建設用地內各類用地。總之三個概念,三個關鍵詞規劃區——“需要”城市規劃用地范圍——“作圖”城市建設用地——計算指標城鄉用地性質分類規劃區——比城市規劃用地范圍要大,還包括在城市規劃用地范圍以5R-中學-小學-R4=r-保障性住宅用地新標準強調了居住環境的交通便捷性增加了保障性住房用地城鄉用地性質分類R-中學-小學-R4=r-保障性住宅用地城鄉用地性質分類6C34≈A21C36≈A22C11+C12≈A21C61+C63≈A31C62≈A32C64≈A34C65≈C35A33,原規范中RI2\R22\R32里中小學用地城鄉用地性質分類C34≈A21C11+C12≈A21C61+C637C41≈A41C42≈A42城鄉用地性質分類原“休療養用地”納入本方案的“旅館用地”。C41≈A41城鄉用地性質分類原“休療養用地”納入本方案8城鄉用地性質分類城鄉用地性質分類9總的來說,有三部分一是市政的辦公類,放到B2類商務里面了二是市政的營業網點部分放到B4三是市政的專業設施部分還是U城鄉用地性質分類總的來說,有三部分城鄉用地性質分類10城鄉用地性質分類城鄉用地性質分類11城鄉用地性質分類城鄉用地性質分類12屬于強制性條文。交通設施用地分為城市道路用地、軌道交通線路用地、綜合交通樞紐用地、交通場站用地以及其他交通設施用地四個中類。城市道路用地根據路網密度與紅線寬度的乘積計算出道路用地占城市建設用地的比重,再乘以人均城市用地面積,得出人均城市道路用地標準。一般而言,快速路、主干路的道路網間距為800~1200m,因此可以計算出快速路、主干路合計的道路網密度在1.7~2.5km/km2,按照大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的長度比為1:2:3:6;中等城市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的長度比為1:1.2:3來計算,得出道路網密度(km/km2)如下:屬于強制性條文。交通設施用地分為城市道路用地、軌道交13城鄉用地指標第4.3.2條大城市工業用地占建設用地的比例宜取規定的下限;設有大中型工業項目的中小工礦城市,其工業用地占建設用地的比例可大于25%,但不宜超過30%。

第4.3.3條規劃人均建設用地指標為第IV級的小城市,其道路廣場用地占建設用地的比例宜取下限。

第4.3.4條風景旅游城市及綠化條件較好的城市,其綠地占建設用地的比例可大于15%。

第4.3.5條居住、工業、道路廣場和綠地四大類用地總和占建設用地比例宜為60~75%。

第4.3.6條其它各大類用地占建設用地的比例可根據城市具體情況確定。4.4.1居住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工業用地、交通設施用地和綠地五大類主要用地規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比例宜符合表4.4.1的規定。4.4.2工礦城市、風景旅游城市以及其他具有特殊情況的城市,可根據實際情況具體確定。城鄉用地指標第4.3.2條大城市工業用地占建設用地的比例宜14城鄉用地指標規劃人均城市建設用地標準4.2.1新建城市的規劃人均城市建設用地指標應在85.1~105.0m2/人內確定。4.2.2首都的規劃人均城市建設用地指標應在105.1~115.0m2/人內確定。4.2.4邊遠地區、少數民族地區以及部分山地城市、人口較少的工礦業城市、風景旅游城市等具有特殊情況的城市,應專門論證確定規劃人均城市建設用地指標,且上限不得大于150.0m2/人。城鄉用地指標規劃人均城市建設用地標準15城鄉用地指標城鄉用地指標16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J137—90主編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原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

批準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施行日期:1991年3月1日

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50137–2011

主編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批準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施行日期:2012年01月01日

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17城鄉用地性質分類市域內城鄉用地共分為2大類、8中類、17小類城市建設用地共分為8大類、35中類、44小類城市用地分類采用大類、中類和小類三個層次的分類體系,共分10大類,46中類,73小類。

代號CODES用地類別中文名稱CHINESERCMWT

SUGDE居住用地公共設施用地工業用地倉儲用地對外交通用地

道路廣場用地市政公用設施用地綠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它用地城鄉用地性質分類市域內城鄉用地共分為2大類、8中類、118城鄉用地性質分類城鄉用地性質分類19注:為了方便對比,原標準中的用地性質代碼用大寫字母,新標準中的用地性質代碼用小寫字母E1≈e1E2+E3+E4+E5≈e2E6≈h14E7≈e32E8≈h5城鄉用地性質分類注:為了方便對比,原標準中的用地性質代碼用大寫字母,新標準中20規劃區——比城市規劃用地范圍要大,還包括在城市規劃用地范圍以外的“需要納入城市規劃管理范圍”的用地,包括周圍的

“需要”納入的鄉或鎮或村莊等,因為他們與城市關系非常非常密切包括周邊的很多非建設用地,只要你覺得與城

市關系非常密切,都可以納入規劃區的范圍,納入城市規劃管理的范疇,如果城市要搞一些什么開發的話,可以把

離城市很遠的地方,甚至是“飛地”納入規劃區.。城市規劃用地范圍——這個好理解,沒什么太大功能意義,就是規劃師的“作圖”范圍.大城市好多不用這個概念了,一般用“中

心城區用地范圍”、“某某新城用地范圍”等這是組團式的大城市的做法。但若是小城市,一般不會有什

么中心城區,什么新區,即使有,也一般都合起來叫城市規劃用地范圍。城市建設用地范圍——指城市和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鎮內的居住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工業用地、

物流倉儲用地、交通設施用地、公用設施用地、綠地。城市建設用地內各類用地。總之三個概念,三個關鍵詞規劃區——“需要”城市規劃用地范圍——“作圖”城市建設用地——計算指標城鄉用地性質分類規劃區——比城市規劃用地范圍要大,還包括在城市規劃用地范圍以21R-中學-小學-R4=r-保障性住宅用地新標準強調了居住環境的交通便捷性增加了保障性住房用地城鄉用地性質分類R-中學-小學-R4=r-保障性住宅用地城鄉用地性質分類22C34≈A21C36≈A22C11+C12≈A21C61+C63≈A31C62≈A32C64≈A34C65≈C35A33,原規范中RI2\R22\R32里中小學用地城鄉用地性質分類C34≈A21C11+C12≈A21C61+C6323C41≈A41C42≈A42城鄉用地性質分類原“休療養用地”納入本方案的“旅館用地”。C41≈A41城鄉用地性質分類原“休療養用地”納入本方案24城鄉用地性質分類城鄉用地性質分類25總的來說,有三部分一是市政的辦公類,放到B2類商務里面了二是市政的營業網點部分放到B4三是市政的專業設施部分還是U城鄉用地性質分類總的來說,有三部分城鄉用地性質分類26城鄉用地性質分類城鄉用地性質分類27城鄉用地性質分類城鄉用地性質分類28屬于強制性條文。交通設施用地分為城市道路用地、軌道交通線路用地、綜合交通樞紐用地、交通場站用地以及其他交通設施用地四個中類。城市道路用地根據路網密度與紅線寬度的乘積計算出道路用地占城市建設用地的比重,再乘以人均城市用地面積,得出人均城市道路用地標準。一般而言,快速路、主干路的道路網間距為800~1200m,因此可以計算出快速路、主干路合計的道路網密度在1.7~2.5km/km2,按照大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的長度比為1:2:3:6;中等城市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的長度比為1:1.2:3來計算,得出道路網密度(km/km2)如下:屬于強制性條文。交通設施用地分為城市道路用地、軌道交29城鄉用地指標第4.3.2條大城市工業用地占建設用地的比例宜取規定的下限;設有大中型工業項目的中小工礦城市,其工業用地占建設用地的比例可大于25%,但不宜超過30%。

第4.3.3條規劃人均建設用地指標為第IV級的小城市,其道路廣場用地占建設用地的比例宜取下限。

第4.3.4條風景旅游城市及綠化條件較好的城市,其綠地占建設用地的比例可大于15%。

第4.3.5條居住、工業、道路廣場和綠地四大類用地總和占建設用地比例宜為60~75%。

第4.3.6條其它各大類用地占建設用地的比例可根據城市具體情況確定。4.4.1居住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工業用地、交通設施用地和綠地五大類主要用地規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比例宜符合表4.4.1的規定。4.4.2工礦城市、風景旅游城市以及其他具有特殊情況的城市,可根據實際情況具體確定。城鄉用地指標第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