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臨床心電圖基礎
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m,ECG,EKG
臨床心電圖基礎1概論心電圖概念體表心電圖------用心電圖儀在體表放大并記錄心臟電活動所形成的連續心電曲線。概論心電圖概念2臨床心電圖基礎心電圖學課件3心電系列檢查:屬于心臟電生理檢查范疇,包括各種體表及體內創傷性心電檢查,如:單導聯或多導聯心電圖、動態心電圖、運動負荷心電圖、心電向量圖、高頻心電圖、頻譜心電圖、心室晚電位、食道心電圖、體表電位圖、有創或無創心電生理檢測等。心電系列檢查:屬于心臟電生理檢查范疇,包括各種體表及體內創傷4臨床心電圖基礎心電圖學課件5二、心電圖各波段的組成和命名二、心電圖各波段的組成和命名62,心電圖的構成及命名,按時間順序一個心動周期的波段依次為:2,心電圖的構成及命名,按時間順序一個心動周期的波段依次為:7
P波(PWave)左、右心房除極波;P-R段(P-RSegment)心房除極結束到心室除極開始,包括房室結、希氏束、束支初始的電活動。P-R間期(P-RInterval)自心房除極開始到心室除極開始,包括P波和P-R段。QRS波(QRSWave)左、右心室除極波;P波(PWave)左、右心房除極波;8S-T段(S-TSegment)左、右心室緩慢復極過程;T波(TWave)左、右心室快速復極過程;Q-T間期(Q-TInterval)心室除極和復極的全過程;U波(UWave)發生機理不明,可能是心室復極后的舒張期振蕩電位。S-T段(S-TSegment)左、右心室緩慢復極過程;9三、心電圖的導聯系統導聯(Lead):在體表不同的兩個部位放置電極,通過導聯線與心電圖機的電流表相連,所形成的電路。三、心電圖的導聯系統導聯(Lead):在體表不同的兩個部位放10臨床常用導聯系統:
1.常規12導聯系統(EinthovenLeadSystem):國際通用;2.備選導聯:右胸、后壁等導聯及其他;3.Franck導聯系統:正交導聯,心向量檢查用。臨床常用導聯系統:11常規導聯系統----12導聯系統肢體導聯(LimbLeads):6個標準雙極導聯:I、II、III單極加壓導聯:aVR、aVL、aVF;胸導聯(ChestLeads):6個單極導聯V1、V2、V3、V4、V5、V6常規導聯系統----12導聯系統肢體導聯(LimbLead12常規導聯系統----12導聯系統連接方法常規導聯系統----12導聯系統連接方法13臨床心電圖基礎心電圖學課件14第二節
心電圖的記錄、測量、正常值一、心電圖的記錄:記錄紙:坐標紙,最小格子1mm2連續記錄;走紙速度:25mm/s,即0.04s/mm標定電壓:10mm/mv,即輸入1mv電壓,記錄10mm的振幅,0.1mv/mm。第二節
心電圖的記錄、測量、正常值一、心電圖的記錄15臨床心電圖基礎心電圖學課件16二、心電圖的測量:1,心率測量:次/分(1)心律齊時:HR=60(s)/P-P間期或R-R間期(s)HR=1500(小格)/P-P間期或R-R間期(小格)(2)心律不齊時:HR=6秒鐘內心搏數*10HR=10秒鐘內心搏數*6二、心電圖的測量:172、波形及波段的測量:(1)振幅(電壓):mv,以基線為準。正向波:測高度,從基線上緣測到波形頂端。負向波:測深度,從基線下緣測到波形底端。2、波形及波段的測量:18(2)時限(時間、寬度):s,從波形(或波段)起點的內側緣測至終點的內側緣(2)時限(時間、寬度):s,從波形(或波段)起點的內側緣測19三、正常心電圖波形特點和正常值
(成人)三、正常心電圖波形特點和正常值
(成人)201、P波:(正常竇性P波)意義:代表兩心房除極的電位變化。方向:PⅠ、Ⅱ、V4、V5、V6直立,PaVR倒置。形態:鈍圓形,可有小切跡,其峰距<0.04s。時間(時限、寬度):<0.12s振幅(電壓、高度):肢體導聯,P<0.25mv胸導聯,P<O.20mv1、P波:(正常竇性P波)212、P-R間期:P波起點至QRS波起點。意義:代表心房開始除極至心室開始除極的時間。時間(長度):0.12~0.20s,隨年齡、身材、心率變化。年齡增長、身材高大、心率減慢等,P-R延長,最長<0.22s。2、P-R間期:P波起點至QRS波起點。223、QRS波群:意義:代表兩心室肌除極的電位變化。時間(時限、寬度):*QRS時限:0.06~0.10s,形態:*QRS波命名原則:*QRS波形態特點:左室導聯,右室導聯,過渡導聯,Q波等。3、QRS波群:23QRS波的命名原則Q波(q波)----起始向下的波;R波(r波)
----第一個向上的波;S波(s波)----繼R波后向下的波;R’波(r’波)----繼S波后向上的波;S’波(s’波)----繼R’波后向下的波;QS波----QRS波全部向下。QRS波的命名原則Q波(q波)24QRS波形態特點①、左室導聯(Ⅰ、Ⅱ、V5、V6)主波向上,R/S>1。如:qRs型、Rs型、R型、qR型。
QRS波形態特點25②、右室導聯(aVR、V1、V2)主波向下,R/S<1,如:rS型、QS型等,aVR可呈Qr型。③、過渡導聯(V3、V4)呈雙向波,RS型,R/S=1。
②、右室導聯(aVR、V1、V2)主波向下,R/S<1,如:26④、在胸導聯上可出現R/S逐漸增大的趨勢,R/S<1→R/S>1,rS型→RS型→Rs型。④、在胸導聯上可出現R/S逐漸增大的趨勢,R/S<1→R27⑤、q波:V1、V2無Q波,其他導聯可有q波。一般胸導聯q波自V3--V5可依次增大。aVR可有Q波或呈QS型,III導聯有時可有Q波,吸屏后減小正常q波符合以下條件(1)V1、V2無Q波。(2)時間:<0.04s(3)振幅(深度):<同導聯中R波的1/4⑤、q波:V1、V2無Q波,其他導聯可有q波。28振幅:RⅠ<1.5mv
,RⅡ、Ⅲ、aVF<2.0mv,RaVR<0.5mv,
RaVL<1.2mv,RV1<1.0mv,RV5、V6<2.5mv,左室綜合電壓:RV5+SV1<4.0mv(男),<3.5mv(女)右室綜合電壓:RV1+SV5<1.05~1.2mv振幅:RⅠ<1.5mv,RⅡ、Ⅲ、aVF<2.29高電壓:任一導聯電壓高于正常值。低電壓:各肢體導聯QRS波振幅(正向波與負向波的絕對值相加)<0.5mv,或各胸導聯QRS波振幅<0.8mv。高電壓:任一導聯電壓高于正常值。304、S-T段:QRS波終點至T波起點間的線段。
意義:代表心室緩慢復極過程。
位置:一般在等電位上緩慢向上移行與T波前肢相連。正常人可有輕微向上或向下移位,*向上移位(抬高)<0.1mv,V1-V2<0.3mv,V3<0.5mv。*向下移位(壓低)<0.05mv。4、S-T段:QRS波終點至T波起點間的線段。315、T波:
意義:代表心室的快速復極過程的電位變化。
形態:圓鈍高大,前后雙肢不對稱,前肢長、緩升,后肢短、陡降。振幅:一般在R波為主的導聯上,T波應大于R波的1/10。5、T波:32方向:在R波為主的導聯上,T波與QRS波主波方向一致。TⅠ、Ⅱ、V4、V5、V6直立,TaVR倒置。TV1、V2、V3可以直立或倒置,如TV1直立,TV2、V3直立;如TV1倒置,TV2、V3可以倒置。方向:在R波為主的導聯上,T波與QRS波主波方向一致。336、Q-T間期:QRS波起點至T波終點。意義:代表心室復極全過程的時間。時間:隨心率改變,心率快時Q-T縮短。Q-Tc正常值≤0.44s。6、Q-T間期:QRS波起點至T波終點。347、u波:T波后0.02~0.04s出現的小波。意義:產生機制不明,多認為是心室舒張期膜電位震蕩的后繼電位。方向:一般與同導聯T波方向一致。振幅:低于同導聯T波。7、u波:T波后0.02~0.04s出現的小波。35二、心肌缺血和ST-T改變心肌缺血是冠狀動脈狹窄或痙攣所致心肌供血不足引起的。所以,有一定分布范圍。心肌缺血首先引起心肌的復極過程改變,即ST-T改變。缺血的ECG改變類型,與缺血的嚴重程度、持續時間及部位有關。二、心肌缺血和ST-T改變心肌缺血是冠狀動脈狹窄或痙攣所致心36(一)心肌缺血
的ECG表現典型缺血型ST段壓低近似缺血型ST段壓低J點壓低型ST段變化損傷型ST段抬高缺血型T波變化(一)心肌缺血
37
1、典型缺血型ST段改變:水平型、下垂型、下斜型壓低≥0.05mv。1、典型缺血型ST段改變:38
2、近似缺血型ST段改變:------近似水平型ST段壓低2、近似缺血型ST段改變:393、J點壓低型ST改變:J點壓低,迅速回升至基線。也可見于正常人。3、J點壓低型ST改變:J點壓低,迅速回升至基線。也可見于正40臨床心電圖基礎心電圖學課件414、損傷型ST段改變:ST段弓背抬高,與直立T波形成向上的單向曲線??赡苁切耐饽p傷形成向外的ST向量。常見于變異型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4、損傷型ST段改變:ST段弓背抬高,與直立T波形成向上的單425、缺血型T波改變:冠狀T:倒置的、雙肢對稱的T波??赡苁切耐饽と毖獙е聫蜆O順序改變,由心內膜先復極,向心外膜推進,產生與正常相反的心電向量。直立“冠狀T”:高大直立的、雙肢對稱的T波??赡苁切膬饶と毖獣r復極延緩,致心外膜復極電量更占優勢。5、缺血型T波改變:43臨床心電圖基礎心電圖學課件44(二)ST-T改變的臨床意義1、心肌缺血可導致各種類型的ST-T改變。伴有臨床癥狀(如:胸痛)的一過性ST-T改變,是診斷一過性急性心肌缺血的有力依據。2、ST-T改變可為一過性的,或持續性的??捎尚募∪毖案鞣N非缺血性病變引起。
對ECG上ST-T改變臨床意義的判斷,一定要結合臨床,綜合分析(二)ST-T改變的臨床意義1、心肌缺血可導致各種類型的ST45三、急性心肌梗死(AMI)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心肌梗死導致心室復極改變(ST-T)和除極改變(QRS波)。ECG的特征性改變及其演變規律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確診依據,也是反映心肌梗死部位、范圍、嚴重程度、病程進展及推測預后的主要依據。三、急性心肌梗死(AMI)
(AcuteMyocardia46(一)AMI基本圖形1、“缺血型”T波:“冠狀T”正對病變區導聯的圖形:心內膜缺血:高大直立的T波,“直立的冠狀T”。
心外膜缺血:“冠狀T”。(一)AMI基本圖形472、“損傷型”ST段:(1)面對損傷區的導聯或心外膜損傷:弓背向上的ST段抬高,形成單向曲線。(2)相對于損傷面的導聯或心內膜損傷:ST段壓低。2、“損傷型”ST段:483、“壞死型”Q波:僅在透壁性梗死時面對梗死區的導聯出現。滿足于下列任一條(1)Q波時間≥0.04s;(2)Q波深度≥本導聯R波1/4。(3)其他:Q波出現切跡;V1出現Q波等。3、“壞死型”Q波:僅在透壁性梗死時面對梗死區的導聯出現。滿49臨床意義:1、三種特征性圖形改變,單獨哪一種改變都不能明確診斷心梗,如三種圖形同時出現在同一個ECG上,診斷基本可以成立,但分期要根據臨床、心肌酶以及ECG的動態變化。2、某些非心梗病變,也可引起冠狀T、ST段抬高、異常Q波等改變。診斷急性心肌梗塞不能靠一次ECG檢查結果確定,需動態觀察。臨床意義:50臨床心電圖基礎心電圖學課件51臨床心電圖基礎心電圖學課件52心律失常概念:心臟激動的起源異常和/或傳導異常,統稱心律失常。最多表現為心率和節律異常。激動起源異常:(1)竇房結發放激動的頻率或節律異常;(2)起源點改變:異位心搏或異位心律。激動傳導異常:(1)傳導速度異常;(2)傳導途徑異常;(3)意外傳導。心律失常概念:心臟激動的起源異常和/或傳導異常,統稱心律失常53心律失常分類心律失常分類54二、異位心律失常:非竇性(一)期前收縮(prematurebeat):早搏,異位的提前激動。產生機制:折返、觸發、異位起搏點興奮性增高等。分類:#根據起源部位分為:室早、房早、交界性#根據起源點數目分為:單源性、多源性二、異位心律失常:非竇性(一)期前收縮(prematur55#根據早搏數量分為:偶發性、頻發性早搏。#根據早搏臨床意義分為:良性、惡性(復雜性、高危性)早搏;功能性、器質性;生理性、病理性等。#根據早搏數量分為:偶發性、頻發性早搏。56常用的ECG診斷術語:#聯律間期(couplinginterval:提前的異位搏動與其前面竇性心搏之間的時距。常用的ECG診斷術語:57代償間期(compensatorypause):提前的異位搏動前面和后面的竇性心搏之間時距。完全性代償間期(completecompensatorypause):代償間期=2倍竇性周期;不完全性代償間期(incompletecompensato-rypause):代償間期<2倍竇性周期。代償間期(compensatorypause):提前的異位58二聯律(bigeminy):竇性心搏和提前的異位心搏交替出現,連續3對以上形成的心律。二聯律(bigeminy):竇性心搏和提前的異位心搏交替出現59三聯律(trigeminy):2個竇性心搏和1個早搏交替出現,連續3次以上形成的心律。三聯律(trigeminy):2個竇性心搏和1個早搏交替出現601、室性早搏1、室性早搏612、房性早搏2、房性早搏62臨床心電圖基礎心電圖學課件63臨床心電圖基礎心電圖學課件64心房顫動心房顫動65臨床心電圖基礎心電圖學課件66三、傳導異常:
1、傳導速度異常:干擾、阻滯2、傳導途徑異常:旁路3、意外傳導:超?,F象等等引起的心律失常。三、傳導異常:673、房室傳導阻滯(AVB,AtrioventricularBlock):
3、房室傳導阻滯(AVB,Atrioventricular68臨床心電圖基礎心電圖學課件69三度(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thirddegreeAVB、completeAVB):所有P波不能下傳,心房與心室由兩個起搏點分別控制。ECG:(1)P波規則出現,QRS波規則出現,P與QRS波無關;(房室分離、房室脫節)(2)P波頻率>QRS波頻率;(3)QRS波可以正?;驅挻蠡?#如QRS波正常,頻率40-60次/分,為交界性逸博心律。#如QRS波寬大畸形,頻率<40次/分,為室性逸博心律。三度(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70臨床心電圖基礎心電圖學課件71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QRS波呈室性波形,心室律基本勻齊,頻率為140-200次/分,有時可以見到保持固有節律的竇性P波融合于QRS波的不同部位。遇合適機會可發生心室奪獲。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QRS波呈室性波形,72
End! End!73臨床心電圖基礎
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m,ECG,EKG
臨床心電圖基礎74概論心電圖概念體表心電圖------用心電圖儀在體表放大并記錄心臟電活動所形成的連續心電曲線。概論心電圖概念75臨床心電圖基礎心電圖學課件76心電系列檢查:屬于心臟電生理檢查范疇,包括各種體表及體內創傷性心電檢查,如:單導聯或多導聯心電圖、動態心電圖、運動負荷心電圖、心電向量圖、高頻心電圖、頻譜心電圖、心室晚電位、食道心電圖、體表電位圖、有創或無創心電生理檢測等。心電系列檢查:屬于心臟電生理檢查范疇,包括各種體表及體內創傷77臨床心電圖基礎心電圖學課件78二、心電圖各波段的組成和命名二、心電圖各波段的組成和命名792,心電圖的構成及命名,按時間順序一個心動周期的波段依次為:2,心電圖的構成及命名,按時間順序一個心動周期的波段依次為:80
P波(PWave)左、右心房除極波;P-R段(P-RSegment)心房除極結束到心室除極開始,包括房室結、希氏束、束支初始的電活動。P-R間期(P-RInterval)自心房除極開始到心室除極開始,包括P波和P-R段。QRS波(QRSWave)左、右心室除極波;P波(PWave)左、右心房除極波;81S-T段(S-TSegment)左、右心室緩慢復極過程;T波(TWave)左、右心室快速復極過程;Q-T間期(Q-TInterval)心室除極和復極的全過程;U波(UWave)發生機理不明,可能是心室復極后的舒張期振蕩電位。S-T段(S-TSegment)左、右心室緩慢復極過程;82三、心電圖的導聯系統導聯(Lead):在體表不同的兩個部位放置電極,通過導聯線與心電圖機的電流表相連,所形成的電路。三、心電圖的導聯系統導聯(Lead):在體表不同的兩個部位放83臨床常用導聯系統:
1.常規12導聯系統(EinthovenLeadSystem):國際通用;2.備選導聯:右胸、后壁等導聯及其他;3.Franck導聯系統:正交導聯,心向量檢查用。臨床常用導聯系統:84常規導聯系統----12導聯系統肢體導聯(LimbLeads):6個標準雙極導聯:I、II、III單極加壓導聯:aVR、aVL、aVF;胸導聯(ChestLeads):6個單極導聯V1、V2、V3、V4、V5、V6常規導聯系統----12導聯系統肢體導聯(LimbLead85常規導聯系統----12導聯系統連接方法常規導聯系統----12導聯系統連接方法86臨床心電圖基礎心電圖學課件87第二節
心電圖的記錄、測量、正常值一、心電圖的記錄:記錄紙:坐標紙,最小格子1mm2連續記錄;走紙速度:25mm/s,即0.04s/mm標定電壓:10mm/mv,即輸入1mv電壓,記錄10mm的振幅,0.1mv/mm。第二節
心電圖的記錄、測量、正常值一、心電圖的記錄88臨床心電圖基礎心電圖學課件89二、心電圖的測量:1,心率測量:次/分(1)心律齊時:HR=60(s)/P-P間期或R-R間期(s)HR=1500(小格)/P-P間期或R-R間期(小格)(2)心律不齊時:HR=6秒鐘內心搏數*10HR=10秒鐘內心搏數*6二、心電圖的測量:902、波形及波段的測量:(1)振幅(電壓):mv,以基線為準。正向波:測高度,從基線上緣測到波形頂端。負向波:測深度,從基線下緣測到波形底端。2、波形及波段的測量:91(2)時限(時間、寬度):s,從波形(或波段)起點的內側緣測至終點的內側緣(2)時限(時間、寬度):s,從波形(或波段)起點的內側緣測92三、正常心電圖波形特點和正常值
(成人)三、正常心電圖波形特點和正常值
(成人)931、P波:(正常竇性P波)意義:代表兩心房除極的電位變化。方向:PⅠ、Ⅱ、V4、V5、V6直立,PaVR倒置。形態:鈍圓形,可有小切跡,其峰距<0.04s。時間(時限、寬度):<0.12s振幅(電壓、高度):肢體導聯,P<0.25mv胸導聯,P<O.20mv1、P波:(正常竇性P波)942、P-R間期:P波起點至QRS波起點。意義:代表心房開始除極至心室開始除極的時間。時間(長度):0.12~0.20s,隨年齡、身材、心率變化。年齡增長、身材高大、心率減慢等,P-R延長,最長<0.22s。2、P-R間期:P波起點至QRS波起點。953、QRS波群:意義:代表兩心室肌除極的電位變化。時間(時限、寬度):*QRS時限:0.06~0.10s,形態:*QRS波命名原則:*QRS波形態特點:左室導聯,右室導聯,過渡導聯,Q波等。3、QRS波群:96QRS波的命名原則Q波(q波)----起始向下的波;R波(r波)
----第一個向上的波;S波(s波)----繼R波后向下的波;R’波(r’波)----繼S波后向上的波;S’波(s’波)----繼R’波后向下的波;QS波----QRS波全部向下。QRS波的命名原則Q波(q波)97QRS波形態特點①、左室導聯(Ⅰ、Ⅱ、V5、V6)主波向上,R/S>1。如:qRs型、Rs型、R型、qR型。
QRS波形態特點98②、右室導聯(aVR、V1、V2)主波向下,R/S<1,如:rS型、QS型等,aVR可呈Qr型。③、過渡導聯(V3、V4)呈雙向波,RS型,R/S=1。
②、右室導聯(aVR、V1、V2)主波向下,R/S<1,如:99④、在胸導聯上可出現R/S逐漸增大的趨勢,R/S<1→R/S>1,rS型→RS型→Rs型。④、在胸導聯上可出現R/S逐漸增大的趨勢,R/S<1→R100⑤、q波:V1、V2無Q波,其他導聯可有q波。一般胸導聯q波自V3--V5可依次增大。aVR可有Q波或呈QS型,III導聯有時可有Q波,吸屏后減小正常q波符合以下條件(1)V1、V2無Q波。(2)時間:<0.04s(3)振幅(深度):<同導聯中R波的1/4⑤、q波:V1、V2無Q波,其他導聯可有q波。101振幅:RⅠ<1.5mv
,RⅡ、Ⅲ、aVF<2.0mv,RaVR<0.5mv,
RaVL<1.2mv,RV1<1.0mv,RV5、V6<2.5mv,左室綜合電壓:RV5+SV1<4.0mv(男),<3.5mv(女)右室綜合電壓:RV1+SV5<1.05~1.2mv振幅:RⅠ<1.5mv,RⅡ、Ⅲ、aVF<2.102高電壓:任一導聯電壓高于正常值。低電壓:各肢體導聯QRS波振幅(正向波與負向波的絕對值相加)<0.5mv,或各胸導聯QRS波振幅<0.8mv。高電壓:任一導聯電壓高于正常值。1034、S-T段:QRS波終點至T波起點間的線段。
意義:代表心室緩慢復極過程。
位置:一般在等電位上緩慢向上移行與T波前肢相連。正常人可有輕微向上或向下移位,*向上移位(抬高)<0.1mv,V1-V2<0.3mv,V3<0.5mv。*向下移位(壓低)<0.05mv。4、S-T段:QRS波終點至T波起點間的線段。1045、T波:
意義:代表心室的快速復極過程的電位變化。
形態:圓鈍高大,前后雙肢不對稱,前肢長、緩升,后肢短、陡降。振幅:一般在R波為主的導聯上,T波應大于R波的1/10。5、T波:105方向:在R波為主的導聯上,T波與QRS波主波方向一致。TⅠ、Ⅱ、V4、V5、V6直立,TaVR倒置。TV1、V2、V3可以直立或倒置,如TV1直立,TV2、V3直立;如TV1倒置,TV2、V3可以倒置。方向:在R波為主的導聯上,T波與QRS波主波方向一致。1066、Q-T間期:QRS波起點至T波終點。意義:代表心室復極全過程的時間。時間:隨心率改變,心率快時Q-T縮短。Q-Tc正常值≤0.44s。6、Q-T間期:QRS波起點至T波終點。1077、u波:T波后0.02~0.04s出現的小波。意義:產生機制不明,多認為是心室舒張期膜電位震蕩的后繼電位。方向:一般與同導聯T波方向一致。振幅:低于同導聯T波。7、u波:T波后0.02~0.04s出現的小波。108二、心肌缺血和ST-T改變心肌缺血是冠狀動脈狹窄或痙攣所致心肌供血不足引起的。所以,有一定分布范圍。心肌缺血首先引起心肌的復極過程改變,即ST-T改變。缺血的ECG改變類型,與缺血的嚴重程度、持續時間及部位有關。二、心肌缺血和ST-T改變心肌缺血是冠狀動脈狹窄或痙攣所致心109(一)心肌缺血
的ECG表現典型缺血型ST段壓低近似缺血型ST段壓低J點壓低型ST段變化損傷型ST段抬高缺血型T波變化(一)心肌缺血
110
1、典型缺血型ST段改變:水平型、下垂型、下斜型壓低≥0.05mv。1、典型缺血型ST段改變:111
2、近似缺血型ST段改變:------近似水平型ST段壓低2、近似缺血型ST段改變:1123、J點壓低型ST改變:J點壓低,迅速回升至基線。也可見于正常人。3、J點壓低型ST改變:J點壓低,迅速回升至基線。也可見于正113臨床心電圖基礎心電圖學課件1144、損傷型ST段改變:ST段弓背抬高,與直立T波形成向上的單向曲線??赡苁切耐饽p傷形成向外的ST向量。常見于變異型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4、損傷型ST段改變:ST段弓背抬高,與直立T波形成向上的單1155、缺血型T波改變:冠狀T:倒置的、雙肢對稱的T波。可能是心外膜缺血導致復極順序改變,由心內膜先復極,向心外膜推進,產生與正常相反的心電向量。直立“冠狀T”:高大直立的、雙肢對稱的T波??赡苁切膬饶と毖獣r復極延緩,致心外膜復極電量更占優勢。5、缺血型T波改變:116臨床心電圖基礎心電圖學課件117(二)ST-T改變的臨床意義1、心肌缺血可導致各種類型的ST-T改變。伴有臨床癥狀(如:胸痛)的一過性ST-T改變,是診斷一過性急性心肌缺血的有力依據。2、ST-T改變可為一過性的,或持續性的??捎尚募∪毖案鞣N非缺血性病變引起。
對ECG上ST-T改變臨床意義的判斷,一定要結合臨床,綜合分析(二)ST-T改變的臨床意義1、心肌缺血可導致各種類型的ST118三、急性心肌梗死(AMI)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心肌梗死導致心室復極改變(ST-T)和除極改變(QRS波)。ECG的特征性改變及其演變規律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確診依據,也是反映心肌梗死部位、范圍、嚴重程度、病程進展及推測預后的主要依據。三、急性心肌梗死(AMI)
(AcuteMyocardia119(一)AMI基本圖形1、“缺血型”T波:“冠狀T”正對病變區導聯的圖形:心內膜缺血:高大直立的T波,“直立的冠狀T”。
心外膜缺血:“冠狀T”。(一)AMI基本圖形1202、“損傷型”ST段:(1)面對損傷區的導聯或心外膜損傷:弓背向上的ST段抬高,形成單向曲線。(2)相對于損傷面的導聯或心內膜損傷:ST段壓低。2、“損傷型”ST段:1213、“壞死型”Q波:僅在透壁性梗死時面對梗死區的導聯出現。滿足于下列任一條(1)Q波時間≥0.04s;(2)Q波深度≥本導聯R波1/4。(3)其他:Q波出現切跡;V1出現Q波等。3、“壞死型”Q波:僅在透壁性梗死時面對梗死區的導聯出現。滿122臨床意義:1、三種特征性圖形改變,單獨哪一種改變都不能明確診斷心梗,如三種圖形同時出現在同一個ECG上,診斷基本可以成立,但分期要根據臨床、心肌酶以及ECG的動態變化。2、某些非心梗病變,也可引起冠狀T、ST段抬高、異常Q波等改變。診斷急性心肌梗塞不能靠一次ECG檢查結果確定,需動態觀察。臨床意義:123臨床心電圖基礎心電圖學課件124臨床心電圖基礎心電圖學課件125心律失常概念:心臟激動的起源異常和/或傳導異常,統稱心律失常。最多表現為心率和節律異常。激動起源異常:(1)竇房結發放激動的頻率或節律異常;(2)起源點改變:異位心搏或異位心律。激動傳導異常:(1)傳導速度異常;(2)傳導途徑異常;(3)意外傳導。心律失常概念:心臟激動的起源異常和/或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車間安全生產協議書
- 防止股東競爭協議書
- 買賣房車庫合同協議書
- 體育生紀律管理協議書
- 勞動培訓簽服務協議書
- ktv股東合同協議書
- 餐館合股開店協議書
- 鋁礦施工合作協議書
- 購車簽訂免責協議書
- 黃山定點醫藥協議書
- 漢字的起源適合小學生課件
- 2023年度內蒙古自治區政府采購評審專家資格典型題匯編及答案
- 中職學校招生接待流程
- 機動車檢測站2023年評審準則版質量手冊程序文件質量記錄合集
- 項管系統培訓(物資管理)
- 《隧道測量》課件
- 【MOOC】線性代數-浙江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痤瘡與抗痤瘡藥》課件
- 銀行員工反洗錢知識培訓
- 電瓶車以租代購協議書范文范本
- 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 統編版九年級歷史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