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南史列傳第六十六》閱讀答案解析精選八篇篇1:《南史列傳第六十六》閱讀答案解析《南史列傳第六十六》閱讀答案解析沈麟士字云禎,吳興武康人也。祖膺期,晉太中大夫。父虔之,宋樂安令。麟士幼而俊敏,年七歲,聽叔父岳言玄。賓散,言無所遺失。岳撫其肩曰:“若斯文不絕,其在爾乎。”及長,博通經史,有高尚之心。親亡,居喪盡禮。服闋,忌日輒流淚彌旬。居貧織簾誦書,口手不息,鄉里號為“織簾先生”。嘗為人作竹誤傷手,便流淚而還。同作者謂曰:“此不足損,何至涕零。”答曰:“此本不痛,但遺體毀傷,感而悲耳。”嘗行路,鄰人認其所著屐,麟士曰:“是卿屐邪?”即跣而反。鄰人得屐,送前者還之,麟士曰:“非卿屐邪?”笑而受之。宋元嘉末,文帝令仆射何尚之抄撰五經,訪舉學士,縣以麟士應選。不得已至都,尚之深相接,嘗謂子偃曰:“山藪故多奇士,沈麟士,黃叔度①之流也,豈可澄清淆濁邪?汝師之?!摈胧繃L苦無書,因游都下,歷觀四部畢,乃嘆曰:“古人亦何人哉!”少時稱疾歸鄉,不與人物通。養孤兄子,義著鄉曲?;騽裰耍鹪唬骸拔嵴\未能景行坐忘,何為不希企日損?”乃作《玄散賦》以絕世。太守孔山士辟,不應。宗人徐州刺史曇慶、侍中懷文、左率勃來候之,麟士未嘗答也。隱居余干吳差山,講經教授,從學士數十百人,各營屋宇,依止其側,時為之語曰:“吳差山中有賢士,開門教授居成市?!摈胧恐仃憴C《連珠》,每為諸生講之。征北張永為吳興,請麟士入郡。麟士聞郡后堂有好山水,欲一觀之,乃往停數月。永欲請為功曹,麟士曰:“必欲飾渾沌以蛾眉,冠越客于文冕,走雖不敏,請附高節,有蹈東海死耳,不忍受此黔劓?!庇滥酥?。升明末,太守王奐,永明中,中書郎沈約并表薦之,征皆不就。麟士無所營求,以篤學為務,恒憑素幾鼓素琴,不為新聲。負薪汲水,并日而食。守操終老,讀書不倦。遭火燒書數千卷,年過八十,耳目猶聰明,以反故抄寫,火下細書,復成二三千卷,滿數十篋。時人以為養身靜默所致。梁天監元年,與何點同征,又不就。二年,卒于家,年八十五。(節選自《南史列傳第六十六》,略有改動)【注】①黃叔度:名憲,東漢聞名賢士?!稘h書黃憲傳》:“叔度汪汪若千頃波,澄之不清,淆之不濁,不可量也。”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因游都下游:游學。B.左率勃來候之候:等候。C.依止其側止:居住。D.有蹈東海死耳蹈:踏入。解析B項候:看望,問候。答案B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若斯文不絕,其在爾乎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B.即跣而反棄甲曳兵而走C.言無所遺失如姬父為人所殺D.乃作《玄散賦》以絕世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動也解析B連詞,表方式或狀態。A語氣副詞,大概;人稱代詞,自身。C結構助詞,構成“所”字結構;與“為”一起表被動。D目的連詞,來;介詞,用。答案B11.以下六句話分別編成四組,全部直接表現沈麟士隱逸性格的一組是()①服闋,忌日輒流淚彌旬②居貧織簾誦書,口手不息③沈麟士,黃叔度之流也,豈可澄清淆濁邪?④吾誠未能景行坐忘,何為不希企日損?⑤守操終老,讀書不倦⑥與何點同征,又不就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③⑥D.④⑤⑥解析①言其孝;③是何尚之評價的話,不屬于“直接表現”。答案D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鄰居錯認穿了沈麟士的鞋,后來鄰居找到了自身的'鞋,送還時,沈麟士“笑而受之”,這一“笑”表現了他寬厚待人的特點。B.宋元嘉末年,縣里舉薦沈麟士到京都擔任抄撰五經的學士,他雖然不情愿,卻有機會飽覽四部書籍,慨嘆自身遠不及古人。C.“以篤學為務”的精神追求與“并日而食”的物質需要形成鮮明對比,更突出了沈麟士安貧樂道的形象。D.沈麟士年過八十,仍然耳聰目明,書籍被大火燒毀后,他又重抄了二三千卷,當時的人們認為他這樣做是為了修身養性。解析D項對“時人以為養身靜默所致”理解誤。答案D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此本不痛,但遺體毀傷,感而悲耳。(3分)譯文:(2)少時稱疾歸鄉,不與人物通。(3分)譯文:(3)麟士無所營求,以篤學為務,恒憑素幾鼓素琴,不為新聲。(4分)答案(1)這傷本來不痛,只是父母留給自身的身體受到傷害,感慨而悲傷罷了。(2)不久,沈麟士稱病還鄉,不與別人交往。(3)沈麟士沒有什么名利追求,把專心治學做為最重要的事,經常憑靠素幾彈奏素琴,不彈奏今樂?!緟⒖甲g文】沈麟士字云禎,吳興武康人。祖父沈膺期,是晉太中年間的大夫。父親沈虔之,是宋樂安縣令。沈麟士年幼時便聰慧出眾,七歲那年,聽到叔父沈岳談論道家學說??腿松⑷ズ?,沈麟士能毫無遺漏地復述一遍。沈岳撫摸著他的肩膀說:“如果我們家能詩書相繼的話,大概希望就寄托在你身上了?!钡鹊介L大,他廣泛通曉經書歷史,有高尚的志趣。父母去世,服喪期間竭盡禮節。喪期結束,每到父母的忌日總是十幾天流淚不止。平日甘于清貧,一邊編制竹簾,一邊誦讀詩書,口誦、手織不停息,鄉里稱他為“織簾先生”。曾經給人制作竹簾不小心傷了手,便流著眼淚回家。一起做工的人說:“這點傷不會有什么傷害,何至于落淚?”他回答說:“這傷本來不痛,只是父母留給自身的身體受到傷害,一時感慨因而悲傷罷了?!痹浽诼飞闲凶邥r,鄰居錯認了他穿的鞋,沈麟士問:“這是你的鞋嗎?”就赤著腳走回家。后來鄰居找到了自身的鞋,便將之前那雙鞋送還給他,沈麟士說:“這不是你的鞋嗎?”笑著收下了。宋元嘉末年,文帝命令仆射何尚之抄寫五經,尋求舉薦學士,縣里便讓沈麟士來應選。不得已來到都城,何尚之密切地和他交往,曾經對自身的兒子何偃說:“山野中本來就多有奇士,沈麟士是像黃叔度一樣的人,度量弘闊。你應當拜他為師?!鄙蝼胧吭浛嘤跊]有書讀,這時便游學都下,遍覽四部書籍,于是感慨道:“古人又是怎樣的人??!”不久,稱病還鄉,不與別人交往。撫養兄長遺孤,義名在鄉里著稱。有人勸他去做官,他回答說:“我確實沒能達到節操高尚、物我兩忘的精神境界,為什么不一天天地減少欲望呢?”于是寫下《玄散賦》來和世俗斷絕交往。太守孔山士征召他,沒有應召。同宗人徐州刺史曇慶、侍中懷文、左率勃來看望他,沈麟士未曾回拜。隱居在余干吳差山,講經教授,跟他學習的學生數十百人,各自營建房屋,靠著他住,當時的人編成諺語說:“吳差山中有賢士,開門教授居成市。”沈麟士看重陸機的《連珠》,每每給學生講解。征北的張永做吳興太守,請麟士到郡中。麟士聽說郡后堂有秀麗的山水,就想觀賞一下,于是前往那里停留了幾個月。張永想請他擔任功曹,沈麟士說:“如果您一定讓我為官,那我雖不聰明,也請讓我追求高尚的義節,寧愿跳東海而死,也不忍受這樣的責罰。”張永這才不再邀請。升明末年,太守王奐,永明年間,中書郎沈約都上奏表舉薦他,被征召時他都沒有去就任。沈麟士沒有什么名利追求,把專心治學作為最重要的事,經??吭谒貛咨蠌椬嗨厍?,不彈奏今樂。背柴汲水,生活窮困。一直到老堅守節操,讀書不倦。遭火燒書數千卷,年過八十,依然耳聰目明,用舊紙反面抄寫,在燈下用小字書寫,又寫成二三千卷,盛滿幾十個箱子。當時人認為這是他涵養本性、清靜無為才做到的。梁天監元年,與何點同時被征召,又沒有就任。二年,死在家中,享年八十五歲。篇2:《南史·列傳第六十一》閱讀答案及譯文《南史·列傳第六十一》閱讀答案及譯文顧越字允南,吳郡鹽官人也。家傳儒學,并專門教授。越幼明慧,有口辯,勵精學業,不舍晝夜。弱冠游學都下,通儒碩學,必造門質疑,討論無倦。至于微言玄旨,《九章》七曜,音律圖緯,咸盡其精微。初為南平元襄王偉國右常侍,與文發俱入府,并見禮重。尋轉行參軍。大通中,詔飆勇將軍陳慶之送魏北海王璟還北主魏,慶之請越參其軍事。時慶之所向克捷,直至洛陽。既而璟遂肆驕縱,又上下離心,越料其必敗,以疾得歸。裁至彭城,慶之果見摧衄,越竟得先反,時稱其見機。及至,除安西湘東王府參軍。及武帝撰制旨新義,選諸儒在所流通,遣越還吳,敷揚講說。越遍該經藝,深明《毛詩》,徬通異義。特善《莊》、《老》,尤長論難,兼工綴文,閑尺牘。武帝嘗于重云殿自講《老子》,仆射徐勉舉越論義,越抗首而請,音響若鐘,容止可觀,帝深贊美之。尤是擢為中軍宣城王記室參軍。及侯景之亂,越與同志沈文阿等逃難東歸,賊黨數授以爵位,越誓不受命。承圣二年,詔授宣惠晉安王府諮議參軍,領國子博士。越以世路未平,無心仕進,因歸鄉,棲隱于武丘山,與吳心沈炯、同郡張種、會稽孔奐等,每為文會。及廢帝即位,拜散騎常侍,兼中書舍人,黃門侍郎如故。領天保博士掌禮儀猶為帝師入講授甚見尊寵時宣帝輔政華皎舉兵不從越因請假東還或譖之宣帝,言越將扇動蕃鎮,遂免官。太建元年,卒于家,年七十七。(節選自《南史·列傳第六十一》,有刪改)10.下列對文中劃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領天保博士/掌禮儀/猶為帝師/入講授/甚見尊寵時宣帝/輔政華皎/舉兵不從越/因請假東還/B.領天保博士/掌禮儀/猶為帝師/入講授/甚見尊寵/時宣帝輔政/華皎舉兵不從/越因請假東還/C.領天保博士/掌禮儀猶為帝/師入講授/甚見尊寵時宣帝/輔政華皎/舉兵不從/越因請假東還/D.領天保博士/掌禮儀猶為帝/師入講授/甚見尊寵/時宣帝輔政/華皎舉兵不從越/因請假東還/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3分)A.弱冠,指二十歲。古人二十歲時舉行冠禮,即帶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B.參軍,古代官職名,謂參謀軍事。東漢末始有“參謀某軍事”的名義,晉以后軍府等設置為官員,隋唐時兼為郡官。C.毛詩,指西漢魯國毛亨和趙國毛萇所輯注的《詩經》,《詩經》在漢代有齊、魯、韓、毛四家之學,獨存毛詩,流傳至今。D.博士,古代學官名。始于戰國,秦漢相承,西漢時為太常屬官,漢文帝置一經博士,漢武帝置五經博士,晉置國子博士,唐設太子博士等。12.下列對于原文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顧越自幼聰慧,勵精學業。顧越自幼學習儒學,有辯才;到都城游學時,如有精通儒學的飽學之士,他必定登門質疑問難,研討談論,毫無倦意。B.顧越有預見性,見機行事。陳慶之護送元璟回北方主政魏國,顧越隨同前往,不久看到元璟驕橫放縱,料定他必將失敗,便以生病為由辭官還鄉,回到家鄉后陳慶之果真被摧敗。C.顧越擅長論難,嫻熟文辭。顧越在重云殿論述《老子》義理時,聲音響如洪鐘,儀容舉止可觀,皇帝大為贊賞,因此顧越被提拔為中軍宣城王記室參軍。D.顧越忠君愛國,遭人誣陷。侯景之亂時,賊黨幾次授予顧越爵位,他堅決不肯接受;他被人誣陷欲扇動蕃鎮造反,被免除官職。13.將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及武帝撰制旨新義,選諸儒在所流通,遣越還吳,敷揚講說。(2)越以世路未平,無心仕進,因歸鄉,棲隱于武丘山。參考答案10.【解析】:B(“舉兵不從”的主語是“華皎”,“因請假東歸”的主語是“越”。)11.【解析】:A(“弱冠”指男子二十歲。)12.【解析】:B(“回到家鄉后陳慶之果真被摧敗”說法錯誤,原文是“裁至彭城,慶之果見摧衄”。)13.(1)及武帝撰制旨新義,選諸儒在所流通,遣越還吳,敷揚講說。譯:等到武帝撰寫制旨新義時,選擇諸儒士到所在的地方流通,派遣顧越回到吳郡,傳播宣揚、講述解說。(關鍵詞“撰”、“遣”、“敷揚”各一分,句子大意2分。)(2)越以世路未平,無心仕進,因歸鄉,棲隱于武丘山。譯:顧越因見世路不平,無心在仕途中進取,趁機回到故鄉,在武丘山隱居。(關鍵詞“以”、“仕進”、“因”各一分,句子大意2分。)參考譯文顧越字允南,是吳郡鹽官縣人。家中繼承儒學,并有專門的教習傳授。顧越自幼聰明敏慧,有口才,激勵自身精通學業,不放棄每個白天黑夜。二十歲時到都城游學,如有通儒飽學之士,必定去登門質疑問難,研討談論,毫無倦意。至于精微之言,玄奧之旨,《九章》中的七曜,音律和圖緯,都盡探其精到細微之處。起初他擔任南平元襄王蕭偉國右常侍,與賀文發一同進王府,都受禮遇看重。不久轉行參軍。大通年間,詔令飆勇將軍陳慶之護送魏北海王元顥回北方主政魏國,陳慶之請顧越參謀其軍事。當時陳慶之所向獲勝,直到洛陽。不久元顥便肆意驕橫放縱起來,加以上下離心離德,顧越料定他必將失敗,以病為由辭官還鄉。才到彭城,陳慶之果真被摧敗,顧越竟能先返回,當時人稱他能預見機兆。當來到之后,拜任安西湘東王府參軍。當武帝撰寫制旨新義時,選擇諸儒士到所在地流通,派顧越回到吳郡,宣傳講解。越對經藝掌握全面詳細,深刻理解《毛詩》,旁通不同義解。特別擅長《莊》、《老》,尤其長于論辯詰難,同時善于作文章,嫻熟于尺牘文辭。他身高七尺三寸,須眉美麗。武帝曾經在重云殿親自講解《老子》,仆射徐勉推舉顧越論述義理,顧越昂首而請準,聲音響如洪鐘,舉止可觀,皇帝大為贊賞他。因此提拔為中軍宣城王記室參軍,不久拜為五經博士,仍然讓他侍奉宣城王講讀。當侯景作亂時,顧越與同一志向者沈文阿等人逃難回到東部,賊黨幾次授予爵位,顧越堅誓不接受任命。承圣二年,詔令他任宣惠晉安王府諮議參軍,領國子博士。顧越因見世路不平,沒有心做官提升,趁機回到故鄉,在武丘山隱居,與吳興郡沈炯、同郡張種、會稽郡孔奐等人,經常以文會友。當陳廢帝即位后,拜任散騎常侍,兼中書舍人,黃門侍郎仍如以前。領天保博士,掌管儀禮,還擔任皇帝的師傅,入宮講授,很受尊敬寵信。當時宣帝輔弼政事,華皎起兵反對,顧越趁機請求準假回到東部。有人在宣帝面前譖毀他,說顧越將去煽動藩鎮造反,于是免除他的官職。太建元年,他在家去世,享年七十七歲。篇3:《南史·列傳第十二》閱讀答案《南史·列傳第十二》閱讀答案王儉,字仲寶,生而僧綽遇害,為叔父僧虔所養。幼篤學,手不釋卷。賓客或相稱美,僧虔曰:“我不患此兒無名,正恐名太盛耳?!蹦耸謺拮佑瘛蹲毅憽芬再O之。升明二年,為長史兼侍中,以父終此職,固讓。先是齊高帝為相,欲引時賢參贊大業。儉素知帝雄異,后請間言于帝曰:“功高不賞,古來非一,以公今日位地,欲北面居人臣,可乎?”帝正色裁之,而神采內和。時客有姓譚者,詣儉求官,儉謂曰:“齊桓滅譚,那得有君?”答曰:“譚子奔莒,因此有仆。”儉賞其善據,卒得職焉。高帝踐祚,與儉議佐命功臣,從容謂曰:“卿謀謨之功,莫與為二,卿止二千戶,意以為少?!眱€曰:“昔宋祖創業,佐命諸公,開國不過二千。以臣比之,唯覺超越?!鄙闲υ唬骸皬埩嫁o侯,何以過此!”建元元年,改封南昌縣公。時都下舛雜,且多奸盜,上欲立符伍,家家以相檢括。儉諫曰:“京師翼翼,四方是湊,必也持符,于事既煩,理成不曠,謝安所謂‘不爾何以為京師’。”乃止。是歲,有司奏定郊殷之禮,儉以為:“宜以今年十月殷祭宗廟,自此以后,五年再殷祭。二年正月上辛,有事南郊,即以其日還祭明堂,又用次辛饗祀北郊,而并無配。”從之。初,宋明帝紫極殿珠簾綺柱,飾以金玉,江左所未有。高帝欲以其材起宣陽門,儉與褚彥回及叔父僧虔聯名表諫,上手詔酬納。宋世,宮門外六門城設竹籬。是年初,有發白虎樽言“白門三重門,竹籬穿不完”。上感其言,改立都墻。儉又諫,上答曰:“吾欲后世無以加也?!背⒊趸?,制度草創,儉問無不決。上每曰:“《詩》云‘惟岳降神,生甫及申’,今天為我生儉也。”其年固請解選,見許。五年,儉即本號開府儀同三司,固讓。六年,重申前命。先是詔儉三日一還朝,尚書令史出外咨事,上以往來煩數,詔儉還尚書下省,月聽十日出外。儉啟求解選,上不許。七年,乃上表固請,見許,改領中書監,參掌選事。其年疾,上親臨視。薨,年四十八。儉寡嗜欲,唯以經國為務,車服塵素,家無遺財。手筆典裁,為當時所重。(選自《南史·列傳第十二》,有刪改)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乃手書崔子玉《座右銘》以貽之
貽:贈送B.后請間言于帝
間:間諜C.其年固請解選,見許
許:允許D.上親臨視
臨:前往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以父終此職
以勇氣聞于諸侯B.卒得職焉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C.乃上表固請
見犯乃死,重負國D.為當時所重
吾屬今為之虜矣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王儉幼年時就十分喜歡學習。因父親早逝,王儉由叔父撫養長大,面對賓客的稱贊,叔父擔心他以后會名聲太大。B.王儉富有遠見。齊高帝任宰相時,王儉想召集當時的才俊協助齊高帝奪取天下,并暗中進言齊高帝,說他已難為人臣。C.王儉多次進諫都被皇帝采納。齊高帝曾想立符伍制度被王儉勸止了,有司制定郊殷之禮時,王儉的意見也被采納了。D.王儉為官清正廉潔。王儉出行樸素,家無余產,生前只把治理國家作為要務,深得皇帝的信賴,并被當時的人敬重。7.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時客有姓譚者,詣儉求官,儉謂曰:“齊桓滅譚,那得有君?”(5分)2)昔宋祖創業,佐命諸公,開國不過二千,以臣比之,唯覺超越。(5分)答案:4.B(3分)(間:暗暗地。)5.D(3分)(為:均表示被動,可譯為“被”。A.以:因為,連詞;憑借,介詞。B.焉:表示陳述語氣,不譯;兼詞,可譯為“于此”。C.連詞,于是、就;連詞,才。)6.B(3分)(“王儉想召集當時的才俊”不合文意,“說他已難為人臣”中的“他”有歧義。)7.1)當時有個姓譚的客人,到王儉這里求官做,王儉對他說:“齊桓公滅掉了譚國,哪能還有你這位姓譚的人?”(“客有姓譚者”“詣”“那得”各1分,句意通順2分。)2)前朝宋高祖打天下,輔佐他創業的各位大臣中,開國功臣也不過得到兩千戶的食邑,拿我跟他們相比,只覺得我受的恩惠已經超過他們了。(“佐命”“二千”“以”各1分,句意通順2分。)【參考譯文】王儉,字仲寶,他出生不久父親僧綽遇害,便被叔父僧虔撫養長大。他幼年時專心好學,手不釋卷。有賓客稱贊他,叔父僧虔說:“我不擔憂這孩子沒名聲,只擔憂他名聲太大了?!庇谑怯H自書寫崔子玉的《座右銘》來贈給他。升明二年,王儉擔任長史兼侍中,因為父親死于這個職位,因此他堅決推辭。此前齊高帝任宰相時,想召引當時的才俊輔佐他奪取天下。王儉平素知道齊高帝的宏圖大志,便向齊高帝暗中進言說:“功勞太大了,獎賞不了,自古以來不只哪一個人,憑您現在的地位,想臉朝北做人臣,還能嗎?”齊高帝非常嚴肅地批評了他,可是神情卻十分溫和。當時有個姓譚的客人,到王儉這里求官做,王儉對他說:“齊桓公滅掉了譚國,哪能還有你這位姓譚的'人?”那個客人回答道:“譚國的子孫投奔了莒國,因此還會有我?!蓖鮾€贊賞他善于引經據典,終于讓他做了官。齊高帝即位后,與王儉評議輔佐過自身的功臣,從容地對他說:“你謀劃的功勞,沒有誰能可以并列,你的食邑只有二千戶,我認為太少了。”王儉說:“前朝宋高祖打天下,輔佐他的各位大臣中,開國功臣也不過得到兩千戶的食邑。拿我跟他們相比,只覺得我受的恩惠已經超過他們了。”齊高帝笑著說:“張良推辭侯位,怎么能超過你呢!”建元元年,王儉改封為南昌縣公。當時的都城秩序紛亂,且有很多奸人盜賊,齊高帝想建立符伍制度,讓家家戶戶相互檢舉監督。王儉勸諫道:“京城莊嚴雄偉,四方之人會合這里,如果人人一定要拿著憑證,那于事煩瑣,于理不會持久,因此謝安說‘如果不是這樣怎么能稱得上是京師呢’?!饼R高帝于是取消了這個計劃。這一年,有司上奏商定在京郊舉行盛大的祭典,王儉認為:“應當在今年十月舉行大典祭祀宗廟,從此以后,每五年舉行一次祭祀盛典。明年正月第一個辛日將到南郊祈谷,就在當天回來祭祀明堂,并在第二個辛日祭祀北郊,且不能有附帶的祭祀?!饼R高帝采納了他的意見。起初,宋明帝的紫極殿珠簾彩柱,用黃金、白玉裝飾著,這是江南所沒有的。齊高帝想用紫極殿的材料建宣陽門,王儉、褚彥回及王儉的叔父王僧虔聯名上表進諫,齊高帝親手寫詔書表示采納。(南朝)宋時,宮門外的六門城頭都設有竹籬。這年年初,有人挖到了白虎樽,上面寫著“白門三重門,竹籬穿不完”。齊高帝受這話觸動,就決定改建高大的墻。王儉又勸諫,齊高帝回答說:“我想后代人不要再擴建了?!背⒊踅?,制度草創,王儉有問必答。齊高帝常說:“《詩》說‘惟岳降神,生甫及申’,如今天神為我生了王儉?!币荒旰?,王儉堅持要求辭去參掌選事的職位,皇上同意了他的請求。建元五年,王儉獲得原來的官號開府儀同三司,他堅決辭讓。建元六年,齊高帝再次下達以前的任命。起初,命令王儉三天上一次朝,尚書令史出外處理事務,齊高帝認為往來的次數過于頻繁,又命令王儉到尚書下省,每月任意用十天時間出朝處理事務。王儉又請求解職,齊高帝不允許。建元七年,王儉又上表堅持請求解職,皇上才同意了,改任中書監,掌管選拔人才的事務。一年后王儉生病了,齊高帝親自到他住處看望他。他死時,年僅四十八歲。王儉嗜好很少,只以治理國家為要務,車輿禮服簡陋樸素,家里沒有多余的財物。他所寫的詩文,受到當時的人敬重篇4:《宋書·列傳第六》閱讀答案《宋書·列傳第六》閱讀答案張暢,字少微,吳郡人。暢少與從兄敷、演、敬齊名,為后進之秀。起家為太守徐佩之主簿,佩之被誅,暢馳出奔赴,制服盡哀,時論美之。弟枚嘗為猘①犬所傷,醫者云食嘏蟆可療,枚難之。暢含笑先嘗,枚因此乃食,由是遂愈。孝武鎮彭城,暢為安北長史、沛郡太守。元嘉二十七年,魏主托跋燾南征,太尉江夏王劉義恭統諸軍出鎮彭城。虜眾近城數十里,彭城眾力雖多,而軍食不足,義恭欲棄彭城南歸,計議彌日不定。時歷城眾少食多安北中兵參軍沈慶之議欲以車營為函箱陣精兵為外翼奉二王及妃媛直趨歷城分城兵配護軍將軍蕭思話留守太尉長史何勖不同,欲席卷奔郁洲,自海道還都。二議未決,更集群僚議之。暢曰:“若歷城、郁洲可至,下官敢不高贊。今城內乏食,人無固心,但以關扃嚴密,不獲走耳。若一搖動,則潰然奔散,雖欲至所在,其可得乎!令食雖寡,然朝夕未至窘乏,豈可舍萬全之術,而即危亡之道。此計必行,下官請以頸血污君馬跡!”孝武聞暢議,謂義恭曰:“張長史言,不可違也?!绷x恭乃止。時魏聲云當出襄陽,故以暢為南譙王劉義宣司空長史、南郡太守。元兇。弒逆,義宣發哀之日,即便舉兵。暢為元佐,舉哀畢,改服著黃褲褶,出射堂簡人,音儀容止,眾皆矚目,見者皆為盡命。事平,征為吏部尚書,封夷道縣侯。及義宣有異圖,蔡超等以暢人望,勸義宣留之,乃解南蠻校尉以授暢,加冠軍將軍,領丞相長史。暢遣門生荀僧寶下都,因顏竣陳義宣釁狀。僧寶有私貨,止巴陵不時下。會義宣起兵,津路斷絕,遂不得前。義宣將為逆,使嬖人翟靈寶告暢,暢陳必無此理,請以死保之。進號撫軍,別立軍部,以收人望。暢雖署文檄,飲酒常醉,不省其事。及義宣敗于梁山,暢為軍人所掠,衣服都盡。遇右將軍王玄謨乘輿出營,暢巳得敗衣,遂排玄謨上輿,玄謨甚不悅。諸將請殺之,隊主張榮救之得免。執送都下,付廷尉,見原。孝建二年,出為會稽太守。卒,謚曰宣。(節選自《宋書·列傳第六》)【注】①猘(zhì):瘋狂的。②元兇:即元兇劭,宋文帝太子。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時歷城眾少食多/安北中兵參軍沈慶之議/欲以車營為函箱陣/精兵為外翼/奉二王及妃嬡直趨歷城分城兵/配護軍將軍蕭思話留守/B.時歷城眾少食多/安北中兵參軍沈慶之議欲以車營為函箱陣/精兵為外翼/奉二王及妃媛直趨歷城/分城兵配護軍將軍蕭思話留守/C.時歷城眾少/食多安北中兵/參軍沈慶之議欲以車營為函箱陣/精兵為外翼/奉二王及妃嬡直趨歷城/分城兵配護軍/將軍蕭思話留守/D.時歷城眾少/食多安北中兵/參軍沈慶之議/欲以車營為函箱陣/精兵為外翼/奉二王及妃嬡直趨歷城分城兵/配護軍將軍蕭思話留守/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制服在古代可指喪服,可按與死者親疏關系分類,例如“期”指的是穿一年的喪服。B.射堂是古代習射的場所,近似的詞還有一個“射官”,這是天子行大射禮之處。C.尚書:古代官名,始置于戰國時,或稱掌書,隋唐前后確立六部,尚書為各部副長官。D.嬖人既指男子受寵愛但身份卑微的側室,又指君主寵幸的臣子。6.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張暢重情重義。主君被殺,他沒有避嫌,反而前去奔喪;弟弟受傷不肯服藥他親為弟弟試藥。B.張暢有勇有謀。彭城被圍形勢危急,他分析形勢以死進諫,成功反對了棄城轉移的計劃。c.張暢忠君為主。太子殺官反叛,他輔助南譙王舉兵平叛,發現劉義宣造反又派親信報信。D.張暢也有膽小保命的時候。南譙王造訪,他不愿跟附,以醉避事,事敗時又逃跑保命。7.把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今城內乏食,人無固心,但以關扃嚴密,不獲走耳。(5分)(2)暢遣門生茍僧寶下都,因顏竣陳義宣釁狀。(5分)參考答案4.B5.C(尚書是各部長官,副長官叫“侍郎”。)6.C(太子是殺死皇帝反叛?!皬s”是“臣殺君,子殺父”之意。)1)現在城內糧食匱乏,百姓無心固守,只是因為城門緊鎖,戒備森嚴,逃不了罷了。(大意3分,“但”、“扃”各1分)2)張暢派門生荀僧寶進京,通過顏竣陳述劉義宣準備反叛的征兆情況。(大意3分,“陳”與“釁”各1分)【參考譯文】張暢字少微,是吳郡人。張暢少年時候與堂兄張敷、張演、張敬齊名,是后輩中的.杰出人才。最初開始做官時擔任太守徐佩之的主簿,徐佩之被處死,張暢便騎馬前去奔喪,穿上喪服極盡哀傷,被當時談論的人稱贊。他的弟弟張枚曾經被瘋狗咬傷,醫生說吃蛤蟆可以治好,張枚認為這件事很難做到。張暢笑著先嘗了些,張枚因此才吃,傷口也就痊愈了。孝武帝鎮守彭城,張暢任安北長史、沛郡太守。元嘉二十七年,魏太武帝拓跋燾南征,太尉江夏王劉義恭統率各路軍隊前往鎮守彭城。敵人離彭城幾十里。彭城兵力雖然很多,而軍隊糧食不足,劉義恭想放棄彭城南歸,商議了一整天也沒有拿定主意。當時歷城兵少糧多,安北中兵參軍沈慶之的意見想用軍車營組成函箱陣,精銳部隊在外翼配合,保護二王和妃嬪家眷直奔歷城,分出部分城中的兵配合護軍將軍蕭思話留守。太尉長史何勖不同意,他想全部人馬都奔向郁洲,從海路回京城。兩種意見沒有決定下來,再次召集眾官員商議。張暢說:“如果有可能撤退到歷城、郁洲,我怎敢不贊成?現在城內糧食匱乏,百姓無心固守,只是因為城門緊鎖,戒備森嚴,逃不了罷了。如果一旦改變主意打開城門,那百姓一定會各自逃散,想要去到目的地,怎么可能呢?現在軍中糧食雖少,但還沒有到立刻斷糧的地步,怎么能舍棄萬全的計化,而去走危險死亡的道路呢!如果一定要采用這個計策,我請求以脖子上的血污染您的馬跡(死在您的面前)?!毙⑽涞勐牭搅藦垥车慕ㄗh,對劉義恭說:“張長史的話不可違背?!眲⒘x恭才放棄了逃跑的計劃。當時魏國聲稱要出兵占領襄陽,因此讓張暢擔任南譙王劉義宣司空長史、南郡太守。元嘉三十年,元兇劭殺死皇上發動叛逆,劉義宣舉行哀悼儀式的時候,就立即起兵。張暢任元佐,哀悼儀式結束后,改換了服裝,身穿黃馬褲,走出射堂選人。聲音容貌姿態舉止,無不令人矚目,見到的人都愿意為他效命。事情平定后,征調他為吏部尚書,封為夷道縣侯。劉義宣有了不軌圖謀后,蔡超等人因為重視張暢的聲望,勸劉義宣把他留下。于是劉義宣解除了自身南蠻校尉職務,把它授給張暢,又加封為冠軍將軍,兼任丞相長史。張暢派門生荀僧寶進京,通過顏竣說明劉義宣準備反叛的征兆情況。荀僧寶帶有私貨,停在巴陵沒有及時順江而下。正趕上劉義宣起兵,退路被截斷,荀僧寶于是便無法前往。劉義宣即將叛亂,派他寵愛的人翟靈寶去告訴張暢,張暢說絕對沒有這樣的道理,表示以死來保衛皇上。翟靈寶回去告訴劉義宣張暢一定不肯回心轉意,勸劉義宣把他殺死示眾,靠丞相司馬竺超人說情才得以幸免。又晉升他的封號為撫軍將軍,另立軍部,來收買人心。張暢雖然簽署公文,但常常喝醉酒,不能認得文書上的事。后來劉義宣在梁山戰敗,他被士軍人搶劫,連衣服都被搶光。遇到右將軍王玄謨乘車出營,張暢已經找到了破衣服,于是便擠上了王玄謨的車。王玄謨心里很不高興,各個將領請求殺掉張暢,隊主張世營救他才幸免。抓住他押送進京,交付給廷尉,不久被寬恕。孝建二年,他出京擔任會稽太守。死后,謚號為宣。篇5:《明史列傳第九十六》閱讀答案《明史列傳第九十六》閱讀答案黎貫,字一卿,從化人。正德十二年進士。改庶吉士,授御史。刷卷XX,劾鎮守內官尚春侵官帑狀,悉追還之。世宗入繼,貫請復起居注之制,命詞臣編類章奏備纂述,從之。登極詔書禁四方貢獻,后鎮守中貴①貢如故。貫上言:“陛下明詔甫頒,而諸內臣曲說營私,希恩固寵。其假朝命以征取者謂之額,而自挾以獻者謂之額外。罔虐百姓,致朝廷之澤壅而不流,非因此昭大信,彰君德也?!奔尉付?,帝從玉田伯蔣輪請,于承天立興獻帝②家廟,以輪子榮奉祀。貫言:“陛下信一諛臣之說,委祀事于外戚。神不歆非類,獻帝必將吐之。”不聽。尋疏言:“國初,夏秋二稅,麥四百七十一萬,而今損九萬。米二千四百七十三萬,而今損二百五十萬。以歲入則日減,以歲出則日增。乞敕所司通稽祖宗以來賦額及今日經費之數,列籍上聞。知賦入有限,則費用不容不節。”帝嘉納焉。出按XX,父喪歸。久之,起故官。會帝從張孚敬議去孔子王號改稱先師并損籩豆佾舞之數編修徐階以諫謫御制《改正祀典說》,頒示廷臣;而孚敬復為《祀典或問》,以希合帝意。議已定,貫率同官合疏爭之。帝震怒,曰:“貫等謂朕已尊皇考為皇帝,孔子豈反不可稱王?奸逆甚矣。其悉下法司按治。”于是都御史汪鋐言:“比者言官論事,每挾眾以凌人曰:‘此天下公議也’,不知倡之者止一人。請究倡議之人,明正其罪。”帝然之。已而刑部尚書許贊等上其獄,當贖杖還職,帝特命褫貫為民。久之,卒于家。方貫等上疏時,禮科都給事中華陽王汝梅亦率同官抗論,且曰:“陛下萬幾之余,留神典禮,甚盛舉也。但恐生事之臣望風紛起,今日獻一議,謂某制當革,明日進一說,謂某制當復,國家自此多事矣。況祖宗成法,守之百六十年,縱使少不如古,循而行之,亦未為過,何必紛紛事更易乎?”帝覽奏,斥其違旨,以《祀典說》示之。(節選自《明史列傳第九十六》)【注】1)鎮守中貴:皇帝派往各地的鎮守太監。2)興獻帝,明世宗生父,明世宗追尊生父為皇帝一事引起了朝廷長期爭論。10.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會帝從張孚敬議/去孔子王號/改稱先師/并損籩豆佾舞之數/編修徐階以諫謫/B.會帝從張孚敬/議去孔子王/號改稱先師/并損籩豆佾舞之數/編修徐階以諫謫/C.會帝從張孚敬/議去孔子王/號改稱先師/并損籩豆佾舞之數編修/徐階以諫謫/D.會帝從張孚敬議/去孔子王號/改稱先師/并損籩豆佾舞之數編修/徐階以諫謫/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庶吉士,是明清兩朝時翰林院內的重要職位,明代往往由通過科舉考試的進士中選擇優秀者擔任此職,很多內閣成員都有庶吉士經歷。B.刷卷,明代地方科舉步驟之一。每年鄉試時,朝廷派遣御史參與主持地方的科舉考試并檢驗、復核考試試卷,防止出現徇私舞弊的現象。C.皇考,古時對亡父的尊稱,也可用來稱呼先祖,如屈原《離騷》中寫到“朕皇考曰伯庸”。這一稱謂從宋徽宗時起成為皇家專稱,用以稱呼先皇。D.都給事中,明代諫言、監察之官。明代將給事中按六部分為六科,每一科的掌印長官稱都給事中,官位僅七品,卻能封駁圣旨,監察六部。12.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黎貫重視民間疾苦,揭露盤剝百姓的行為。他在明世宗登基不久就上疏檢舉鎮守太監以額外的名義大肆進貢物品來謀取皇帝寵信的行為。B.黎貫能堅持己見,不在朝堂上迎逢上意。他認為皇帝任命的外戚祭祀興獻帝家廟是錯誤的,因為先帝神靈不保佑不同家族的人。C.黎貫工作恪盡職守,建言開展財稅核查工作。他發現朝廷財政日益惡化,請求下詔讓有司考核并通報建國以來賦稅數額,查明財政實情。D.黎貫堅守儒家正統,反對隨意更改禮儀。他率領同僚一起上書,批評明世宗頒布施行的祭祀典禮不恰當,這是后來他被罷免的重要原因。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罔虐百姓,致朝廷之澤壅而不流,非因此昭大信,彰君德也。(6分)2)況祖宗成法,守之百六十年,縱使少不如古,循而行之,亦未為過,何必紛紛事更易乎?(4分)參考答案10.A【解析】“去”的賓語是“孔子王號”,“編修”是官名。11.B【解析】元代由肅政廉訪使清查所屬各衙門處理獄訟案件有無拖延枉曲。稱“刷卷”,明代承襲并發展了這一制度,排遣御史到地方“刷卷”,其意是代表皇帝出巡,清查地方違法行為。12.B【解析】“神不歆非類”的意思是“神靈不享用非本族的祭品”。13.翻譯:1)欺騙殘害百姓,致使朝廷的恩澤閉塞不流暢,不能用來彰明朝廷的信譽,顯示君主的恩德。(罔、虐、壅、因此、昭、彰各1分)2)況且祖宗創建的制度,保持了一百六十年,即使略有不如古代的地方,因循執行下去,也沒有過錯,何必處處加以修改呢?(前兩句和最后兩句各1分,第三句、第四句每句1分)參考譯文黎貫,字一卿,從化人。正德十二年考取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官御史。前往XX刷卷,彈劾鎮守太監尚春侵奪公款的行為,并盡數奪回交還。世宗繼承皇位,黎貫請求恢復記錄起居注的制度,并請求文學侍從將文章分類編排以備撰寫。皇帝聽從了他的建議,雖然登基詔書禁止各地進貢,但后來各地的鎮守太監仍然像以前一樣進貢。黎貫進言說:“陛下詔書剛剛發布,各位宦官便曲解圣意來營私,邀恩以鞏固其受寵的地位,他們假借朝廷命令征收的貢品為定額貢品,而稱自身進獻的.為額外貢品,欺騙殘害百姓,致使朝廷的恩澤閉塞不流暢,不能用來彰明朝廷的信譽,顯示君主的恩德?!奔尉付辏实勐爮挠裉锊Y輪的請求,在承天為興獻帝建立家廟。讓蔣輪的二字蔣榮負責祭祀。黎貫上言說:“陛下聽從一個阿諛奉承的臣子的話,將祭祀之事委派給外戚。神靈不享用非本族之人的祭品,興獻帝一定會將祭祀之物吐出不受。”皇上不聽從,黎貫又說:“建國之初,夏秋之稅,共收麥471萬石,可今天減去9萬,收來2473萬石,而現在減去250萬石。每年收入日漸減少,可每年的開支卻日漸增多,請求敕告主管部門通盤考核太祖以來賦稅數額及現在經費的數額,造冊上報。既然知道稅收有限,費用就不能不節省?!被噬霞卧S并采納了他的意見。黎貫外任XX巡按,因父親生病回家。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擔任原來的官職。適逢皇帝聽從張孚敬的建議,去除孔子王號,改稱先師,并減少籩豆佾舞的數量。編修徐階因為勸阻遭到貶職。皇上親自撰寫《改正祀典說》,頒布給朝臣看;張孚敬又編寫《祀典或問》以應和皇上的心意。此事論定后。黎貫聯合同僚一起上疏爭議。皇帝發怒說:“黎貫說朕既已追尊皇考為皇帝,孔子難道反而不可以稱王?真是奸詐悖逆至極。將他們全部送交刑部審治?!庇谑嵌加雇翡f進言說:“近來諫議官議事,每每依仗勢眾而欺騙人說‘這是天下的公議’。豈知倡議者只有一個人。請求皇上追究倡議的人公開判罪?!被噬贤馑囊庖?,不久刑部尚書許贊等人匯報黎貫的案子,應當以贖金免去廷杖后復職,皇上特地下令奪取黎貫官職變為平民。過了一段時間后,黎貫在家中去世。黎貫等人上疏的時候,禮科都給事中華陽人王汝梅也率領同僚上疏爭議,并說:“陛下日理萬機之余,留意典禮,是較大的盛舉。但恐怕好事的臣子紛紛望風而起,今天獻一個建議,說某個制度要改革,明天上一個建議,說某個制度要恢復,國家從此就多事了。況且祖宗創建的制度,保持了一百六十年,即使略有不如古代的地方,因循執行下去,也沒有過錯,何必處處加以修改呢?”皇上閱覽奏章后,斥責他違背旨意,把《祀典說》拿給他看。篇6:《南史》閱讀答案張興世,字文德,竟陵人也。本單名世,太宗益為興世。少時家貧,南郡宗珍之為竟陵郡,興世依之為客。竟陵舊置軍府,以補參軍督護,不就。白衣隨王玄謨伐蠻,每戰,輒有禽獲,玄謨舊部曲諸將不及也,甚奇之。興世還都,白太祖,稱其膽力。太宗即位,四方反叛。進興世號龍驤將軍,領水軍,距南賊于赭圻。筑二城于湖口,偽龍驤將軍陳慶領舸于前為游軍。興世率龍驤將軍佼長生、董凱之攻克二城,因擊慶,慶戰大敗,投水死者數千人。時據赭圻,南賊屯鵲尾,相持久不決。興世建議曰:“賊據上流,兵強地勝。我今雖相持有余,而制敵不足。今若以兵數千,潛出其上,因險自固,隨宜斷截,使其首尾周遑,進退疑沮,中流一梗,糧運自艱制賊之奇,莫過于此?!鄙蜇?、吳喜并贊其計。興世夕住景江浦宿,賊亦不進。夜潛遣黃道標領七十舸,徑據錢溪,營立城柴。明旦,興世與軍齊集。停一宿,劉胡自領水步二十六軍平旦來攻。將士欲迎擊之,興世禁曰:“賊來尚遠,而氣盛矢驟,驟既力盡,盛亦易衰,此曹劌之因此破齊也。”令將士不得妄動,治城如故。俄而賊來轉近,舫入洄洑,興世乃命壽寂之、任農夫率壯士數百擊之,眾軍相繼進,胡于是敗走。斬級數百,投水者甚眾,胡收軍而下。是月朔,赭圻軍士伐木為柵,于青山遇一童子曰:“賊下旬當平,無為自苦。”忽不見。至是果敗。廢帝元徽三年,征為通直散騎常侍、左衛將軍。五年,以疾病,徙光祿大夫,常侍如故。順帝升明二年,卒,時年五十九。追贈本官。父仲子,由興世致位給事中。興世欲將往襄陽,愛戀鄉里,不肯去。嘗謂興世:“我雖田舍老公,樂聞鼓角,可送一部,行田時吹之。”興世素恭謹畏法憲,譬之曰:“此是天子鼓角,非田舍老公所吹?!保ü澾x自《南史》卷二十五,有刪改)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今若以兵數千潛出/其上因險自固/隨宜斷截/使其首尾周遑進退/疑沮中流/一梗糧運自艱/B.今若以兵數千/潛出其上/因險自固/隨宜斷截/使其首尾周遑進退/疑沮中流/一梗糧運自艱/C,今若以兵數千潛出/其上因險自固/隨宜斷截/使其首尾周遑/進退疑沮/中流一梗/糧運自艱/D.今若以兵數千/潛出其上/因險自固/隨宜斷截/使其首尾周遑/進退疑沮/中流一梗/糧運自艱/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白衣,古代無功名的人的代稱,因即指平民,亦指無功名或無官職的士人。B.朔,指的是農歷每月月末。農歷每月初一稱“晦”,十五稱“望”,十六稱“既望”。C.廢帝,是后人稱呼,不是正式的謚號,往往指的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皇帝,文中指的是南朝宋后廢帝劉昱。D.道贈,或作追封、追晉,即加封給死者的官職、勛位,一般用以褒獎死者對國家的貢獻。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A.張興世沒有高貴的出身,但一入行伍,就顯示了不同一般的軍事才華,屢立戰功,受到王玄謨的賞識。在張興世回到都城、稟告太祖的時候,王玄謨趁機向太祖稱贊其膽力。B.張興世善于審時度勢,在敵我相持不下的情況下,明辨彼此情勢,采取占據上游、伺機而動的辦法,以期克敵制勝。C.張興世雖戰功卓著,但為人恭謹,敬畏朝廷的典章制度。在其父索要軍隊鼓角一事上,拒絕了父親的請求。D.作為正史,選文中也存在一些糟粕,需要讀者揚棄。如錢溪一戰前,張興世的士兵在青山上砍木做柵欄時所遇童子預言一事,就顯得撲朔迷離,含有宿命思想。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瑰代漢語。(10分)1)白衣隨王玄謨伐蠻,每戰,輒有禽獲,玄謨舊部曲諸將不及也,甚奇之。(5分)2)賊來尚遠,而氣驟盛矣,夫驟既力盡,盛亦易衰,此曹劌之因此破齊也。(5分)篇7:《南史》閱讀答案10.D【解析】主要根據語意判斷.11.B【解析】“朔”指農歷每月初一,“晦”指農歷每月月末的最后一天。12.A【解析】“在張必世回到都城、稟告太祖的時候”錯,應是王玄謨稟告太祖,并稱贊其膽力。13.1)張興世以平民身份隨從王玄謨征討蠻寇,每次作戰,總是有所俘獲,王玄謨老部下各將領都不及他,對此感到很驚異。(“白衣”“禽獲”“奇”各1分,語意通順2分)2)賊兵雖然來了,但距離我軍還很遠,他們氣勢迅猛旺盛,氣勢迅猛就容易力量用盡,士氣旺盛也容易衰竭,這就是從前曹劌能打敗齊軍的緣故?。。ā绑E”“既”“破奇”各1分,語意通順2分)參考譯文張興世,字文德,競陵縣人。本名張世,宋明帝為其增多一半,改為張興世。張興世年少時家中貧窮,南郡宗珍之擔任競陵太守時,張興世依附他,做了他的門客。競陵以往設置軍府,宗珍之讓他來樸任軍府的參軍督護,他沒有就職,張興世以平民身份隨從王玄謨征討蠻寇,每次作戰,總是有所俘獲,王玄謨老部下各將領都不及他,對此感到很驚異。張興世返回京都時,王玄謨向宋文帝劉義隆稟告,稱贊張興世的勇氣膽力。宋明帝即位,各地發生叛亂。朝廷晉升張興世為龍驤將軍,讓他率領水軍,在赭圻抵御南方叛賊(晉安王劃子勛)。叛賊在湖口營建兩座城寨,偽龍驤將軍陳慶率領戰船在城前作為流動作戰的部隊。張興世率龍驤將軍佼長生、董凱之攻克了這兩座城寨,于是進擊陳慶,陳慶接戰大敗,投水而死的有數千人。當時占據赭圻,叛賊屯駐鵲尾,雙方久久相持,王不相讓。張興世建議說:“叛賊占據上游,兵力強盛,地勢優越。我軍如今與敵兵相持雖力有余,但克敢制勝則力不足?,F在如果派出數千名士兵,暗地里開往敵軍的上游,憑借險要之地堅守,見機截斷敵軍,將使他們頭尾難以照應,進退就會受阻。同時中游一旦受到梗阻,敵軍的糧運自然困難??松庵苿俚钠嬗?,沒有超過這一計的了。”洗攸之、吳喜都贊同他的計謀。張興世夜晚駐扎在景江浦,叛賊也不前進,這天夜里,張興世暗地里派遣黃道標率領七十條船,徑直占據了錢溪,并營建城壘。次日早晨,張興世同他的部隊都在錢溪聚集。過了一夜,清晨時劉胡親自率領水兵、步兵二十六營來進攻。將士們想要迎擊敵人,張興世阻止他們說:“賊兵雖然來了,但距離我軍還很遠,他們氣勢迅猛旺盛,氣勢迅猛就容易力量用盡,士氣旺盛也容易衰竭,這就是從前曹劌能打敗齊軍的緣故啊!”他命令將士不得妄自行動,照舊營建城寨。不久,賊軍漸漸逼近,賊船進入江中渦流,張興世就命令壽寂之、任農夫率領數百名勇士攻擊他們,各軍相繼跟上,斬首數百人,落水而死很多,叛賊收軍而退。這月初一,赭圻的軍士在砍伐樹木制作柵欄時,在青山上遇到一個童子,童子說;“叛賊這個月下旬就會蕩平,不要自我勞苦了?!闭f完就突然不見了。到這時敵人果然被打敗。廢帝元徽三年,征召張興世入京任通直散騎常侍、左衛將軍。元徽五年,張興世因病重改任光祿大夫,常侍跟以前一樣。宋順帝升明二年張興世去世,時年五十九歲,追贈本官。父親張仲子由于張興世而做了給事中,張興世打算要往襄陽去,他則因為熱愛末鄉而不忍離開。他曾經對張興世說:“我雖然是田舍老公,卻喜歡聽演奏鼓角,你可以送我一部,種田的時候想吹奏一番?!睆埮d世平素做事恭謹敬畏法律,便給他解釋說;“這是天子的鼓角,不是田舍老公所能吹奏的?!逼?:《南史列傳第六十一儒林》原文及翻譯《南史列傳第六十一儒林》原文及翻譯伏暅,字玄耀.曼容之子也。幼傳父業,能言玄理,與樂安任防、彭城劉曼俱知名。仕齊位東陽郡丞、鄞令。時曼容已致仕,故頻以外職處,令得養焉。梁武帝踐阼,兼《五經》博士,與吏部尚書徐勉、中書侍郎周捨總知五禮事。出為永陽內史,在郡清潔,政務安靜①??と撕呜懶愕纫话傥迨娜嗽勚菅誀?,湘州刺史以聞。詔勘有十五事為吏人所懷,帝善之。徙新安太守,在郡清恪如永陽時。人賦稅不登者,輒以太守田米助之??ざ嗦槠r,家人乃至無以為繩,其厲志如此。屬縣始新、遂安、海寧并同時生為立祠。征為國子博士,領長水校尉。時始興內史何遠累著清績,武帝擢為黃門侍郎,俄遷信武將軍、監吳郡事。暅自以名輩素在遠前,為吏俱稱廉白,遠累見擢,暅循階而已,意望不滿,多托疾居家。尋求假到東陽迎妹喪,因留會稽筑宅,自表解職。詔以為豫章內史,乃出拜。書侍御史虞嚼奏曰:“風聞豫章內史伏暅,去歲啟假,以迎妹喪為辭,因停會稽不去。入東之始,貨宅賣車,以此而推,則是本無還意。暅歷典二邦,少免貪濁,此自為政之本豈得稱功常謂人才品望居何遠之右而遠以清見擢名位轉隆暅深懷誹怨形于辭色……請以暅大不敬論。”有詔勿論,暅遂得就郡。征為給事黃門侍郎,領國子博士,未赴卒。初,暅父曼容與樂安任遙皆昵于齊太尉王儉,遙子昉及暅并見知。頃之,昉才遇稍盛,齊末已為司徒左長史,暅獨滯于參軍事,及終名位略相侔。暅性儉素,車服粗惡,外雖退靜,內不免心競,故見譏于時。然能推薦后來,常若不及,少年士子或以此依之。譯文:伏暅生性儉樸,車輛和衣服粗劣,外表上雖退讓恬靜,內心免不了暗自爭勝,因此被時人譏笑。然而他能推薦后來者,常常好像自身比不上人家,有些年輕士子因此依附他。政務安靜①:治政致力于安定平靜,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郡人何貞秀等一百五十四人詣州言狀狀:告狀B.遠累見擢,暅循階而已階:官階C.入東之始,貨宅賣車貨:買D.請以暅大不敬論論:論處9.A(狀,應為情形、狀態)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詔以為豫章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文庫發布:山水畫課件
- 3荷花教學課件
- 向誰學教學課件
- 教育班會課件
- 【廈門】福建廈門市思明區部分單位聯合招聘21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剖析附帶答案詳解
- 新年游戲活動方案
- 旅游公司公司團建活動方案
- 文旅活動五一活動方案
- 新年活動美食節活動方案
- 數學學科實踐活動方案
- 2025-2030中國氧化鋅行業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與投資風險分析
- 期末模擬卷譯林版八年級英語下學期
- 2025年湖北省中考英語真題試卷
- 沈陽市重點中學2025屆英語七下期末監測模擬試題含答案
- 智能印章使用管理制度
- 消防高溫防暑講評課件
- 2025年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遼寧省分公司人員招聘筆試備考試題及答案詳解1套
- 充電站建設管理制度
- 美好生活大調查:中國居民消費特點及趨勢報告(2025年度)
-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二年級語文暑假作業有答案共25天
- 2025河南省豫地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社會招聘169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