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學年度上學期北京市十一校高一語文期中試卷 統編版高一必修上_第1頁
-2020學年度上學期北京市十一校高一語文期中試卷 統編版高一必修上_第2頁
-2020學年度上學期北京市十一校高一語文期中試卷 統編版高一必修上_第3頁
-2020學年度上學期北京市十一校高一語文期中試卷 統編版高一必修上_第4頁
-2020學年度上學期北京市十一校高一語文期中試卷 統編版高一必修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0學年度上學期北京市十一校高一語文期中試卷統編版高一必修上(.10)

考試時間:120分鐘滿分:100分

一.古詩文(23分)

1.背誦默寫(10分,第(2)題2分,其余每題1分)

(1)許渾在《咸陽城東樓》中寫秦苑、漢宮的荒廢,抒發了對歷史滄桑無限感慨的兩句是:

,。

(2)秦觀《行香子》中描寫酒旗飄揚在水岸橋邊,詞人心情歡快,走過山岡的句子是:

,。

(3) 杜甫在《月夜憶舍弟》中從聽覺角度寫邊地秋夜的兩句是:,。

(4)劉長卿在《長沙過賈誼宅》,。兩句詩中把自己憑吊賈誼和賈誼憑吊屈原聯系在一起,道出了千古文人郁郁不得志的愁情。

(5)《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中以景來寓前途坎坷難料的一聯是:,。

(6)《商山早行》中描寫行旅之人所見山野明麗美景的兩句詩是:,。

(7)君子好學的表現有: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可謂好學也已。

(8)孔子論述學習和思考的關系是:,。

(4) (9)孔子認為面對過往的事情要“成事不說,,。”

請閱讀下列《論語》論“孝”的內容,回答2-4題(9分)

①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②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③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④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⑤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2. 請解釋文中加點詞語。(3分)

(1) 鮮()(2)弟()(3)色()

3.將下面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3分)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4.請概括選文中踐行“孝”的方法,并且結合生活經歷談談你對如何孝順父母的理解。(3分)

閱讀下面兩首詩,回答問題

贈別

杜牧

多情卻是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①“多情”一句:意謂多情者滿腔情緒,一時無法表達,只能無言相對,倒像彼此無情。

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5.“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與“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都有“蠟燭”這個意象,兩者有何不同?(4分)

二、古典小說(22分)

6.給加點字注音,根據拼音寫漢字(2分

(1)樸刀()(2)筵席()(3)桑zǐ()(4)拜yè()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7-10題(16分)

既而場后以文示宋,宋頗相許。偶與涉歷殿閣,見一瞽僧坐廊下,設藥賣醫。宋訝曰:“此奇人也!最能知文不可不一請教。”因命歸寓取文。遇余杭生,遂與俱來。王呼師而參之。僧疑其問醫者,便詰癥候。王具白請教之意。僧笑曰:“是誰多口?無目何以論文?”王請以耳代目。僧曰:“三作兩千余言,誰耐久聽!不如焚之,我視以鼻可也。”王從之。每焚一作,僧嗅而頷之曰:“君初法大家,雖未逼真,亦近似矣。我適受之以脾。”問:“可中否?”曰:“亦中得。”余杭生未深信,先以古大家文燒試之。僧再嗅曰:“妙哉!此文我心受之矣,非歸、胡何解辦此!”生大駭,始焚已作。僧曰:“適領一藝,未窺全豹,何忽另易一人來也?”生托言:“朋友之作,止此一首:此乃小生作也。”僧嗅其余灰,咳逆數聲,曰:“勿再投矣!格格而不能下,強受之以膈;再焚,則作惡矣。”生慚而退。數日榜放,生竟領薦:王下第。宋與王走告僧。僧嘆曰:“仆雖盲于目,而不盲于鼻;簾中人并鼻盲矣。”俄余杭生至,意氣發舒,曰:“盲和尚,汝亦啖人水角耶?今竟何如?”僧曰:“我所論者文耳,不謀與君論命。君試尋諸試官之文,各取一首焚之,我便知孰為爾師。”生與王并搜之,止得八九人。生曰:“如有舛錯,以何為罰?”僧憤曰:“剜我盲瞳去!”生焚之,每一首,都言非是;至第六篇,忽向壁大嘔,下氣如雷。眾皆粲然。僧拭目向生曰:“此真汝師也!初不知而驟嗅之,刺于鼻,棘于腹,膀胱所不能容,直自下部出矣!”生大怒,去,曰:“明日自見,勿悔勿悔!”越二三日,竟不至;視之,已移去矣。乃知即某門生也。

宋慰王曰:“凡吾輩讀書人,不當尤人,但當克已。不尤人則德益弘,能克己則學益進。當前跋落,固是數之不偶:平心而論,文亦未便登峰。其由此砥礪,天下自有不盲之人。”王肅然起敬。

(《聊齋志異.司文郎》)

7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含義。(4分)

(1) 既而場后以文示宋,宋頗相許()(2)見一瞽僧坐廊下()

(3)僧嗅而頷之()(4)汝亦啖人水角耶()

8.文中哪兩處表現瞽僧嗅灰識文準確可靠?為何要寫這些內容?(4分)

9.選文中瞽僧具有怎樣的性格特征?結合具體情節簡要分析。(4分)

10.“凡吾輩讀書人,不當尤人,但當克已。不尤人則德益弘,能克己則學益進。”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和看法。(4分)

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后面問題。

一時吃畢,賈母等都往探春臥室中去說閑話,這里收拾過殘桌,又放了一桌。劉姥姥看著李紈與鳳姐兒對坐著吃飯,嘆道:“別的罷了,我只愛你們家這行事!怪道說‘禮出大家’。”鳳姐兒忙笑道:“你可別多心,才剛不過大家取樂兒。”一言未了,鴛鴦也進來笑道:“姥姥別惱,我給你老人家賠個不是幾罷。”劉姥姥忙笑道:“姑娘說哪里的話,咱們哄著老太太開個心兒,有什么可惱的!你先囑咐我,我就明白了,不過大家取笑兒。我要惱,也就不說了。”鴛鴦便罵人:“為什么不倒茶給姥姥吃!”劉姥姥忙道:“才剛那個嫂子倒了茶來,我吃過了,姑娘也該用飯了。”鳳姐兒便拉鴛鴦:“你坐下和我們吃罷,省的回來又鬧。”鴛鴦便坐下了,婆子們添上碗箸來,三人吃畢。

(《紅樓夢.劉姥姥進大觀園》)

11.“別的罷了,我只愛你們家這行事!怪道說‘禮出大家’。”結合具體語境(上下文),分析這句話的表達作用。(4分)

三、說明文(15分)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12-13題。(6分)

(1) 我們不論對于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都要經過自己的懷疑:因懷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別是非;經過“懷疑”“思索”“辨別”三步以后,那本書才是自己的書,那種學問才是自己的學問。否則是máng()從,是迷信。孟子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也就是教我們有一點懷疑的精神,不要隨便盲從或迷信。

(2)懷疑不僅,也是。對于別人的話,不經過思索,都不打折kòu()的承認,那是思想上的懶惰。這樣的腦筋永遠是被動的,永遠不能治學。只有常常懷疑、常常發問的腦筋才有問題,有問題才想求解答。在不斷的發問和解答中,一切學問才會起來。許多大學問家、大哲學家都是從懷疑中鍛煉出來的。清代的一位大學問家——戴震,幼時讀朱子的《大學章句》,便問《大學》是何時的書,朱子是何時的人。塾師告訴他《大學》是周代的書,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問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切學問家,不但對于流俗傳說,就是對于過去學者的學說也常常抱懷疑的態度,常常和書中的學說辯論,常常評判書中的學說,常常修正書中的學說:要這樣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學說產生。古往今來科學上新的發明,哲學上新的理論,美術上新的作風,都是這樣起來的。若使后之學者都是mò()守前人的舊說,那就沒有新問題,沒有新發明,一切學術也就停zhì(),人類的文化也就不會進步了。

(節選自顧剛《懷疑與學問》)

12. 根據文中的拼音寫出漢字。(2分)

(1)máng()從(2)折kòu()(3)mò()守(4)停zhì()

13.(1)根據這兩段內容,分別概括這兩段的分論點,填寫在橫線上,作為這兩段之間的過渡句。懷疑不僅是,也是

(2)從劃橫線的句子中選擇一個方面,補寫一個有代表性的事例(不超過60字)。(4分)

閱讀下文,完成14-15題。(9分)

小議“慎獨”

現實生活中,常有這樣的現象:在眾人面前講究衛生,獨自一人時就隨地吐痰,亂扔廢棄物;有警察時遵守交通法規,一旦路口無人值守就闖紅燈;在自己熟悉的集體中謙恭有禮,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環境就不再遵守公德。由此可見,一個人在沒有外在監督而獨處的情況下,嚴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獨”是十分必要的。

A.“慎獨”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課。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獨”。一個人越是在無人監督的時候,越能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謹慎從事,不做違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慎獨”還是道德品質的“試金石”。《后漢書.楊震傳》有一則“暮夜無知”的故事:楊震赴任東萊太守時途經昌邑,被他推薦為昌邑縣令的王密夜晚來拜見,想送他十斤黃金,楊震拒絕了。王密說:“暮夜無知。”楊震義正詞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無人時,同樣面對十斤黃金,楊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養,就高下分明了。

慎獨”更是社會生活的“凈化器”。人一旦缺少了“慎獨”精神,就會降低自己的道德水準,只顧個人利益而無視他人利益。可怕的是這種思想一旦“傳染”開去,別人也會以他為“榜樣”,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風日下就成必然。

那么,怎樣才能做到“慎獨”呢?關鍵要在“隱”和“微”上下功夫,即無人在場和有人在場都是一個樣,不讓任何微小邪惡的念頭萌發,這樣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質日臻完善。

“慎獨”離不開嚴格要求自己。三國時劉備的“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就是慎獨自律、道德完善的體現。2005年感動中國的王順友,一個普通的鄉村郵遞員,就是當代恪守“慎獨”的典范。他一個人20年走了26萬多公里的寂寞郵路。盡管生存環境和工作條件十分惡劣,但他沒有延誤過一個班期,沒有丟失過一封郵件,投遞準確率達100%。他說:“保證郵件送到,是我的責任。”在漫漫“孤獨之旅”上他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在“一個人的長征”中,他服務無數山里人的執著,為人類創造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B。“慎獨”也離不開自我反省。一個人要進步,就要經常地、認真地反省自己。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別人的勞動,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份量來報償我所領受的、至今還在領受著的東西……”蜚聲中外的醫學院士吳階平在年老時這樣反思自己:“我自己認為,在1950-1960年這十年里是取得了可喜成績的,那時自己也的確十分勤奮,但這并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堅持不懈地努力。自己在科學研究中鍥而不舍的精神還遠遠不夠,自省也有偷懶、靠小聰明過關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地方。”科學家們這種勤于反思、嚴于自律的精神為我們作出了表率。

“慎獨”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種各樣的誘惑,防范各色各類的“糖彈”;“慎獨”是一盞明燈,可幫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辨是非曲直;“慎獨”是一劑良藥,可使你內心清朗,精神昂然。那么,就讓我們用“慎獨”警示自己,鞭策自己,踏實做事,坦蕩為人,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使我們的社會更加文明,更加和諧。

14.在橫線上填寫相應內容。(5分)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8個字以內):(1分)

(2)a處應該填入語句:(1分)

(3)b處應該填入語句:(1分)

(4)“那么,怎樣才能做到“慎獨”呢?”這句話有什么作用?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2分)

15.分析開頭一段與結尾一段論證方法的運用。(4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