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11)(1)海拓印染事業部技術部培訓課程2014.11.131精選PPT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11)(1)海拓印染事目錄設計流量和設計水質排水管渠和附屬構筑物泵站污水處理污泥處理和處置檢測和控制2精選PPT目錄設計流量和設計水質2精選PPT設計流量和設計水質生活污水量和工業廢水量
1.居民生活污水定額和綜合生活污水定額根據當地采用的用水定額的80%-90%。2.工業區內生活、沐浴污水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的有關規定。3.工業區內工業廢水量和變化系數的確定,應根據工藝特點,并與國家現行的工業用水量有關規定協調。雨水量1.雨水設計流量公式:Q=qΨF2.徑流系數Ψ根據地面的不同取值不同,0.1-0.95之間,匯水面積的平均徑流系數按地面種類加權平均計算,綜合徑流系數根據城鎮密集程度,0.2-0.85。3.設計暴雨強度,按公式q=167A1(1+ClgP)/(t+b)n計算,具有十年以上雨量記錄的地區,宜采用年多個樣法,有條件的地區采用年最大值法。4.雨水重現期,1-3年,重要地區3-5年,特別重要10年及以上。
3精選PPT設計流量和設計水質生活污水量和工業廢水量雨水量3精選PPT合流管渠設計流量及水質水工業廢水雨水綜合生活污水設計水質
1.城鎮生活污水:BDD25-50g/(人.d);SS40-65g/(人.d);總氮5-11g/(人.d);總磷0.7-1.4g/(人.d)。2.工業廢水設計水質參考類似工業的資料,其BOD、COD、SS、總氮、總磷可折合人口當量計算。3.污水廠內生物處理構筑物的水溫宜為10-37℃,PH值宜為6.5-9.5,營養組合比(BOD5:N:P)可為100:5:1,工業廢水進入應考慮有害物質的影響。4精選PPT合流管渠設計流量及水質水工業廢水雨水綜合生活污水設計水質4精排水管渠和附屬構筑物1.排水管渠系統應根據城鎮總體規劃和建設情況統一布置,分期建設。斷面尺寸應按遠期規劃的最高日最高時設計流量設計,按現狀水量復核并考慮城鎮遠景發展需要。2.排水干管應布置在排水區域內地勢較低或便于雨污水匯集的地帶,排水管宜沿道路鋪設。3.管渠材質、構造、基礎、接口,應根據排水水質、水溫、冰凍情況、斷面尺寸、管內外所受壓力、土質、地下水位、地下水侵蝕、施工條件及對養護工具的適應性等進行選擇與設計。4.輸送腐蝕性污水管渠必須采用耐腐蝕材料,接口及附屬構筑物必須采用相應防腐措施。5.輸送易造成管渠內沉析的污水時,考慮維護檢修方便。6.工業區內經常受有害物質污染場地的雨水,應經預處理達到相應標準后才能排入管渠。7.排水管渠應以重力流為主,不舍或少設提升泵站。8.污水管道、管渠應保證密實性,進行閉水試驗,防止污水外滲或地下水內滲。9.雨水管道、合流管道系統之間可設連通管,必要時設閘門,在排水泵站和倒虹管前宜設置事故排出口。5精選PPT排水管渠和附屬構筑物1.排水管渠系統應根據城鎮總體規劃和建水力計算排水管渠流量:Q=A*v;流速:v=1/nR2/3I1/2
粗糙系數nUPVC/PE/玻璃鋼0.009-0.011;水泥管/鋼管0.022;陶土/鑄鐵管0.013……最大設計充滿度雨水管/合流管按滿流算,重力流按下:管徑/渠高200-300,0.55;350-450,0.65;500-900,0.7;>1000,0.75最小管徑與相應最小設計坡度污水/雨水/合流管:塑料管0.002,其他管0.003;雨水口連接管/重力輸泥管0.01設計流速max排水管最大設計流速:金屬10m/s,非金屬5m/s;排水明渠最大設計流速:水深為0.4-1m時,粗砂0.8,粉砂1.0,粘土1.2,混凝土4.0;<0.4m乘0.8;<2m乘1.25設計流速min污水管0.6m/s,雨水/合流0.75m/s,明渠0.4m/s,壓泥管根據含水率和管徑變化。排水管為壓力流時,壓力管道的設計流速宜采用0.7-2.0m/s。6精選PPT水力計算排水管渠流量:Q=A*v;流速:v=1/nR2/3I管道1.不同直徑的管道在檢查井內連接,宜采用管頂平接或水面平接。2.埋地塑料排水管可采用硬聚氯乙烯管、聚乙烯管和玻璃纖維增強塑料夾砂管。不應采用剛性基礎。當遇到特殊情況需折線鋪設時,應采用柔性連接,其允許偏轉角應滿足要求。3.管道接口可選用柔性或者剛性接口,污水及合流管道宜選用柔性接口。管道穿過粉砂細沙層并在最高地下水位以下,或在地震設防7度以上必須用柔性接口。4.管頂最小覆土深度:人行道下0.6m,車行道下0.7m,一般情況下設置在冰凍線以下。5.設計排水管道,應防止在壓力流下倒灌,壓力管考慮水錘,在管道高點以及每隔一定距離設排氣裝置,低點以及每隔一定距離設排空裝置。6.道路紅線寬度超過40m的城=城鎮干道,宜在道路兩側布置排水管道。7.壓力管接入自流管道時,應有消能設施。8.承插式壓力管道應根據管徑、流速、轉彎角度、試壓標準和接口的摩擦力等因素,通過計算確定是否在垂直或水平方向轉彎處設置支墩。7精選PPT管道1.不同直徑的管道在檢查井內連接,宜采用管頂平接或水面檢查井設在管道交匯/轉彎/管徑或坡度改變/跌水/直線距離處。井蓋應有標示,宜與路面持平。管徑200-400mm,最大間距污水40m,雨水/合流50m。與塑料管宜采用柔性連接。接入檢查井的支管管徑>300時,支管數不宜超過3條。壓力管道上應設置壓力檢查井。便于維護和檢修,爬梯便于檢修和上下安全。水封井工業廢水能產生引起爆炸或火災的氣體時必須設置。設在產生廢水的排出口及其干管上每隔適當距離處。深度不應<0.25m,井上宜設置通風設施,井底沉泥槽。不應設在車行道及行人眾多處,適當遠離產生明火處。雨水口雨水口形式數量布置應按匯水面積產生的流量,雨水口泄水能力確定,宜設污物截留設施。間距25-50m,道路坡度>0.02時,可大于50m。深度不宜>1m,根據需要設置沉泥槽。特殊情況淺埋應采取加固措施。8精選PPT檢查井設在管道交匯/轉彎/管徑或坡度改變/跌水/直線泵站排水泵站宜按遠期規模設計,水泵機組可按近期規模配置。排水泵站建筑物和附屬設施宜采取防腐措施。泵房室內地坪標高應比室外高0.2-0.3m,易受洪水淹沒地區泵站,入口設計地面標高應比設計洪水位高0.5m以上,不能滿足時設置閘槽等措施。自然通風條件差的地下式水泵間應設機械送排風綜合系統。泵房宜有兩個出入口,其中一個應滿足最大設備或部件的進出。排水泵站供電應按二級負荷設計,不能滿足時,應設置備用動力。9精選PPT泵站排水泵站宜按遠期規模設計,水泵機組可按近期規模配置。9精泵房設計-水泵配制水泵宜選用同一型號,臺數不小于2臺,不宜大于8臺,水量變化很大時,可配置不同規格水泵,但不宜超過兩種,或采用變頻調速裝置,或采用葉片可調式水泵。應設備用泵。選用水泵宜在滿足設計揚程的高效區運行,2臺以上水泵并聯合用一根出水管時,應驗算單臺水泵工況,使之符合設計。水泵吸水管設計流速宜為0.7-1.5m/s,出水管流速宜為0.8-2.5m/s。非自灌式水泵應設引水設備,并均宜設備用。小型水泵可設底閥或真空引水設備。10精選PPT泵房設計-水泵配制水泵宜選用同一型號,臺數不小于2臺,不宜大泵房設計-泵房水泵機組宜采用單行排列。主要機組布置和通道寬度,應滿足機電設備安裝、運行和操作的要求,并符合:水泵機組間凈距≥1m,機組突出部分與墻壁的凈距≥1.2m,主要通道寬度≥1.5m。有電機起重機的泵房內,應有吊運設備的通道。起重設備應根據吊運的最重部件確定,起重量≤3噸,宜選用手動或電動葫蘆,>3噸,宜采用電動單梁或雙梁起重機。水泵機組基座,應按水泵要求配置,并應高出地坪0.1m以上。泵房內應有排除積水的設施。泵房內地面敷設管道時,應根據需求設置跨越設施,若架空敷設時,不得跨越電氣設備和阻礙通道,通行處管底距地面不宜小于2米。潛水泵上方吊裝孔蓋板可視環境需要采取密封措施。11精選PPT泵房設計-泵房水泵機組宜采用單行排列。11精選PPT泵房設計-出水設施當兩臺或兩臺以上水泵合用一根出水管時,每臺水泵的出水管上均應設置閘閥,并在閘閥和水泵之間設置止回閥。當污水泵出水管與壓力管或壓力井相連時,出水管上必須安裝止回閥和閘閥等防倒流裝置。雨水管的出水管末端宜設置防倒流裝置,其上方宜考慮設置起吊設施。出水壓力井的蓋板必須密封,所受壓力由計算確定。合流污水泵站宜設試車水回流管,出水井通向河道一側應安裝出水閘門或考慮臨時封堵措施。雨水泵站出水口位置選擇,應避讓橋梁等水中構筑物,出水口和護坡結構不得影響航道,水流不得沖刷河道和影響航運安全,出口流速宜小于0.5m/s。出水口處應設警示裝置。12精選PPT泵房設計-出水設施當兩臺或兩臺以上水泵合用一根出水管時,每臺格柵
1.污水處理系統或水泵前,必須設置格柵。格柵柵條間隙寬度:粗格柵:機械清除時16-25mm,人工清除25-40mm,特殊情況最大間隙100mm。細格柵:1.5-10mm。2.污水的過柵流速宜采用0.6-1m/s,除轉鼓格柵外,機械格柵的安裝角度宜為60-90°,人工格柵30-60°。3.格柵除污機,底部前端距井壁尺寸、鋼絲繩牽引除污機或移動懸吊葫蘆抓斗式除污機應大于1.5m,鏈動刮板除污機或回轉式固液分離機應大于1.0m。4.格柵上部必須設置工作平臺,高度高出格柵前最高設計水位0.5m。5.工作平臺側邊道寬宜采用0.7-1.0m,正面過道寬度,機械≥1.5m,人工≥1.2m。6.粗格柵柵渣宜采用帶式輸送機輸送,細格柵柵渣宜采用螺旋輸送機輸送。7.格柵的進出料口宜采用密封形式,根據周圍環境情況,設置除臭處理裝置。8.格柵間應設置通風設施和有毒有害氣體的檢測與報警裝置。13精選PPT格柵1.污水處理系統或水泵前,必須設置格柵。格柵柵條間隙寬沉淀池-設計數據
沉淀池類型沉淀時間(h)表面水力負荷m3/(m2·h)每人每日污泥量g/cap·d污泥含水率(%)固體負荷kg/m2·d
初次沉淀池0.5~2.01.5~4.516~3695~97-二次沉淀池生物膜法后1.5~4.01.0~2.010~2696~98≤150活性污泥法后1.5~4.00.6~1.512~3299.2~99.6≤15014精選PPT沉淀池-設計數據沉淀池類型沉淀時間(h)表面每人每日污泥沉淀池
沉淀池應設置浮渣的撇除、輸送和處置設施。
平流沉淀池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1每格長度與寬度之比值不宜小于4,長度與有效水深的比不宜小于8,池長不宜大于60m。2宜采用機械排泥,排泥機械的行進速度為0.3-1.2m/s。3.池底縱坡不宜小于0.01。豎流沉淀池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1水池直徑(或正方形的一邊)與有效水深的不宜大于3。2中心管內流速不宜大于30mm/s。3.中心管下口應設有喇叭口和反射板,板地面距泥面不宜小于0.3m。
15精選PPT沉淀池沉淀池應設置浮渣的撇除、輸送和處置設施。15精選PP沉淀池
輻流式沉淀池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1水池直徑(或正方形的一邊)與有效水深的比值宜為6~12,水池直徑不宜大于50m。2宜采用機械排泥,排泥機械旋轉速度宜為1~3r/h,刮泥板的外緣線速度不宜大于3m/min。當水池直徑(或正方形的一邊)較小時也可采用多斗排泥。3緩沖層高度,非機械排泥時宜為0.5m;機械排泥時,應根據刮泥板高度確定,且緩沖層上緣宜高出刮泥板0.3m。4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宜小于0.05。斜管(板)沉淀池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1升流式異向流斜管(板)沉淀池的設計表面水力負荷,可按普通沉淀池設計表面水力負荷的2倍計算,但對于二次沉淀池,應以固體負荷核算。2斜管孔徑(或斜板凈距)宜為80-100mm,長宜為1-1.2m,水平傾角宜為60°,上部水深宜為0.7-1.0m,底部緩沖層高度宜為1.0m。3應設沖洗裝置。16精選PPT沉淀池輻流式沉淀池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16精選PPT活性污泥法根據去除碳源污染物、脫氮、除磷、好氧污泥穩定等不同要求和外部環境條件,選擇適宜的活性污泥處理工藝。廊道式生物反應池的池寬與有效水深比宜采用1:1~2:1。有效水深應結合流程設計、地質條件、供氧設施類型和選用風機壓力等因素確定,一般可采用4.0~6.0m,在條件許可時,水深尚可加大。生物反應池中的好氧區(池),采用鼓風曝氣器時,處理每立方米污水的供氣量不應小于3m3。好氧區采用機械曝氣器時,混合全池污水所需功率一般不宜小于25W/m3;缺氧區(池)、厭氧區(池)應采用機械攪拌,混合功率宜采用2~8W/m3。機械攪拌器布置的間距、位置,應根據試驗資料確定。17精選PPT活性污泥法根據去除碳源污染物、脫氮、除磷、好氧污泥穩定等不同活性污泥法生物反應池的設計,應充分考慮冬季低水溫對去除碳源污染物、脫氮、除磷的影響,必要時可采取降低負荷、增長泥齡、調整厭氧區(池)、缺氧區(池)水力停留時間和保溫或增溫等措施。原污水、回流污泥進入生物反應池的厭氧區(池)、缺氧區(池)時,宜采用淹沒入流方式。
當以去除碳源污染物為主時,生物反應池的容積,可按下列公式計算:1按污泥負荷計算
:2按污泥泥齡計算:生物反應池的始端可設缺氧或厭氧選擇區(池),水力停留時間宜采用0.5~1.0h。18精選PPT活性污泥法生物反應池的設計,應充分考慮冬季低水溫對去除碳源污脫氮除磷
進入生物脫氮、除磷系統的污水,應符合下列要求:1脫氮時,污水中的五日生化需氧量與總凱氏氮之比宜大于4;2除磷時,污水中的五日生化需氧量與總磷之比宜大于17;3同時脫氮、除磷時,宜同時滿足前兩款的要求。4好氧區(池)剩余總堿度宜大于70mg/L(以CaCO3計),當進水堿度不能滿足上述要求時,應采取增加堿度的措施。
當僅需脫氮時,宜采用缺氧∕好氧法(AN/O法)。生物反應池的容積,采用硝化、反硝化動力學計算時,按下列規定計算:1)缺氧區(池)容積可按下列公式計算:19精選PPT脫氮除磷進入生物脫氮、除磷系統的污水,應符合下列要求:19脫氮除磷好氧區(池)容積,可按下列規定計算:混合液回流量,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20精選PPT脫氮除磷好氧區(池)容積,可按下列規定計算:混合液回流量,可
缺氧∕好氧法生物脫氮的主要設計參數
項目單位參數值BOD5污泥負荷LsKgBOD5/(kgMLSS·d)0.05~0.15總氮負荷率KgTN/(kgMLSS·d)≤0.05污泥濃度(MLSS)Xg/L2.5~4.5污泥齡θCd11~23污泥產率系數YKgVSS/kgBOD50.3~0.6需氧量O2KgO2/kgBOD51.1~2.0水力停留時間HRTh8~16其中缺氧段0.5~3.0h污泥回流比R%50~100混合液回流比Ri%100~400總處理效率%90~95(BOD5)%60~85(TN)21精選PPT缺氧∕好氧法生物脫氮的主要設計參數項目單位參數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SBR反應池宜按平均日污水量設計;SBR反應池前、后的水泵、管道等輸水設施應按最高日最高時污水量設計。SBR反應池的數量宜不少于2個。
SBR反應池容積,可按下列公式計算:式中:Q-每個周期進水量(m3);tR-每個周期反應時間(h)。
污泥負荷的取值,以脫氮為主要目標時,宜按本規范表6.6.18的規定取值;22精選PPT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SBR反應池宜按平均日污水量設計;供氧設備生物反應池中好氧區的供氧,應滿足污水處理需氧量、混合和處理效率等要求,一般宜采用鼓風曝氣或表面曝氣等方式。生物反應池中好氧區的污水需氧量應,根據去除的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的硝化和除氮等計算確定要求,也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O2=0.001aQ(So-Se)-c△XV+b[0.001Q(Nk-Nke)-0.12△XV]-0.62b[0.001Q(Nt-Nke-Noe)-0.12△XV]選用曝氣裝置和設備時,應根據設備的特性、位于水面下的深度、水溫、污水的氧總轉移特性、當地的海拔高度以及預期生物反應池中溶解氧濃度等因素,將計算的污水需氧量換算為標準狀態下清(污)水需氧量。23精選PPT供氧設備生物反應池中好氧區的供氧,應滿足污水處理需氧量、混合供氧設備鼓風曝氣時,可按下列公式將標準狀態下污水需氧量,換算為標準狀態下的供氣量。鼓風曝氣系統中的曝氣器,應選用有較高充氧性能、布氣均勻、阻力小、不易堵塞、耐腐蝕、操作管理和維修方便的產品并應具有不同服務面積、不同空氣量、不同曝氣水深,在標準狀態下的充氧性能及底部流速等技術資料。鼓風機的選型應根據使用的風壓、單機風量、控制方式、噪聲和維修管理等條件確定。選用離心鼓風機時,應詳細核算各種工況條件時鼓風機的工作點,不得接近鼓風機的湍振區,并宜設有調節風量的裝置。在同一供氣系統中,應選用同一類型的鼓風機。24精選PPT供氧設備鼓風曝氣時,可按下列公式將標準狀態下污水需氧量,換算供氧設備計算鼓風機的工作壓力時,應考慮進出風管路系統壓力損失和使用時阻力增加等因素。輸氣管道中空氣流速宜采用:干支管為10~15m/s;豎管、小支管為4~5m/s。
鼓風機應根據產品本身和空氣曝氣器的要求,設置不同的空氣除塵設施。鼓風機進風管口的位置應根據環境條件而設置,宜高于地面。大型鼓風機房宜采用風道進風,風道轉折點宜設整流板。風道應進行防塵處理。進風塔進口宜設置耐腐蝕的百葉窗,并應根據氣候條件加設防止雪、霧或水蒸汽在過濾器上凍結冰霜的設施。生物反應池的輸氣干管宜采用環狀布置。進入生物反應池的輸氣立管管頂宜高出水面0.5m。在生物反應池水面上的輸氣管,宜根據需要布置控制閥,在其最高點宜適當設置真空破壞閥。25精選PPT供氧設備計算鼓風機的工作壓力時,應考慮進出風管路系統壓力損失生物膜法…………26精選PPT生物膜法…………26精選PPT謝謝觀賞27精選PPT謝謝觀賞27精選PPT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11)(1)海拓印染事業部技術部培訓課程2014.11.1328精選PPT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11)(1)海拓印染事目錄設計流量和設計水質排水管渠和附屬構筑物泵站污水處理污泥處理和處置檢測和控制29精選PPT目錄設計流量和設計水質2精選PPT設計流量和設計水質生活污水量和工業廢水量
1.居民生活污水定額和綜合生活污水定額根據當地采用的用水定額的80%-90%。2.工業區內生活、沐浴污水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的有關規定。3.工業區內工業廢水量和變化系數的確定,應根據工藝特點,并與國家現行的工業用水量有關規定協調。雨水量1.雨水設計流量公式:Q=qΨF2.徑流系數Ψ根據地面的不同取值不同,0.1-0.95之間,匯水面積的平均徑流系數按地面種類加權平均計算,綜合徑流系數根據城鎮密集程度,0.2-0.85。3.設計暴雨強度,按公式q=167A1(1+ClgP)/(t+b)n計算,具有十年以上雨量記錄的地區,宜采用年多個樣法,有條件的地區采用年最大值法。4.雨水重現期,1-3年,重要地區3-5年,特別重要10年及以上。
30精選PPT設計流量和設計水質生活污水量和工業廢水量雨水量3精選PPT合流管渠設計流量及水質水工業廢水雨水綜合生活污水設計水質
1.城鎮生活污水:BDD25-50g/(人.d);SS40-65g/(人.d);總氮5-11g/(人.d);總磷0.7-1.4g/(人.d)。2.工業廢水設計水質參考類似工業的資料,其BOD、COD、SS、總氮、總磷可折合人口當量計算。3.污水廠內生物處理構筑物的水溫宜為10-37℃,PH值宜為6.5-9.5,營養組合比(BOD5:N:P)可為100:5:1,工業廢水進入應考慮有害物質的影響。31精選PPT合流管渠設計流量及水質水工業廢水雨水綜合生活污水設計水質4精排水管渠和附屬構筑物1.排水管渠系統應根據城鎮總體規劃和建設情況統一布置,分期建設。斷面尺寸應按遠期規劃的最高日最高時設計流量設計,按現狀水量復核并考慮城鎮遠景發展需要。2.排水干管應布置在排水區域內地勢較低或便于雨污水匯集的地帶,排水管宜沿道路鋪設。3.管渠材質、構造、基礎、接口,應根據排水水質、水溫、冰凍情況、斷面尺寸、管內外所受壓力、土質、地下水位、地下水侵蝕、施工條件及對養護工具的適應性等進行選擇與設計。4.輸送腐蝕性污水管渠必須采用耐腐蝕材料,接口及附屬構筑物必須采用相應防腐措施。5.輸送易造成管渠內沉析的污水時,考慮維護檢修方便。6.工業區內經常受有害物質污染場地的雨水,應經預處理達到相應標準后才能排入管渠。7.排水管渠應以重力流為主,不舍或少設提升泵站。8.污水管道、管渠應保證密實性,進行閉水試驗,防止污水外滲或地下水內滲。9.雨水管道、合流管道系統之間可設連通管,必要時設閘門,在排水泵站和倒虹管前宜設置事故排出口。32精選PPT排水管渠和附屬構筑物1.排水管渠系統應根據城鎮總體規劃和建水力計算排水管渠流量:Q=A*v;流速:v=1/nR2/3I1/2
粗糙系數nUPVC/PE/玻璃鋼0.009-0.011;水泥管/鋼管0.022;陶土/鑄鐵管0.013……最大設計充滿度雨水管/合流管按滿流算,重力流按下:管徑/渠高200-300,0.55;350-450,0.65;500-900,0.7;>1000,0.75最小管徑與相應最小設計坡度污水/雨水/合流管:塑料管0.002,其他管0.003;雨水口連接管/重力輸泥管0.01設計流速max排水管最大設計流速:金屬10m/s,非金屬5m/s;排水明渠最大設計流速:水深為0.4-1m時,粗砂0.8,粉砂1.0,粘土1.2,混凝土4.0;<0.4m乘0.8;<2m乘1.25設計流速min污水管0.6m/s,雨水/合流0.75m/s,明渠0.4m/s,壓泥管根據含水率和管徑變化。排水管為壓力流時,壓力管道的設計流速宜采用0.7-2.0m/s。33精選PPT水力計算排水管渠流量:Q=A*v;流速:v=1/nR2/3I管道1.不同直徑的管道在檢查井內連接,宜采用管頂平接或水面平接。2.埋地塑料排水管可采用硬聚氯乙烯管、聚乙烯管和玻璃纖維增強塑料夾砂管。不應采用剛性基礎。當遇到特殊情況需折線鋪設時,應采用柔性連接,其允許偏轉角應滿足要求。3.管道接口可選用柔性或者剛性接口,污水及合流管道宜選用柔性接口。管道穿過粉砂細沙層并在最高地下水位以下,或在地震設防7度以上必須用柔性接口。4.管頂最小覆土深度:人行道下0.6m,車行道下0.7m,一般情況下設置在冰凍線以下。5.設計排水管道,應防止在壓力流下倒灌,壓力管考慮水錘,在管道高點以及每隔一定距離設排氣裝置,低點以及每隔一定距離設排空裝置。6.道路紅線寬度超過40m的城=城鎮干道,宜在道路兩側布置排水管道。7.壓力管接入自流管道時,應有消能設施。8.承插式壓力管道應根據管徑、流速、轉彎角度、試壓標準和接口的摩擦力等因素,通過計算確定是否在垂直或水平方向轉彎處設置支墩。34精選PPT管道1.不同直徑的管道在檢查井內連接,宜采用管頂平接或水面檢查井設在管道交匯/轉彎/管徑或坡度改變/跌水/直線距離處。井蓋應有標示,宜與路面持平。管徑200-400mm,最大間距污水40m,雨水/合流50m。與塑料管宜采用柔性連接。接入檢查井的支管管徑>300時,支管數不宜超過3條。壓力管道上應設置壓力檢查井。便于維護和檢修,爬梯便于檢修和上下安全。水封井工業廢水能產生引起爆炸或火災的氣體時必須設置。設在產生廢水的排出口及其干管上每隔適當距離處。深度不應<0.25m,井上宜設置通風設施,井底沉泥槽。不應設在車行道及行人眾多處,適當遠離產生明火處。雨水口雨水口形式數量布置應按匯水面積產生的流量,雨水口泄水能力確定,宜設污物截留設施。間距25-50m,道路坡度>0.02時,可大于50m。深度不宜>1m,根據需要設置沉泥槽。特殊情況淺埋應采取加固措施。35精選PPT檢查井設在管道交匯/轉彎/管徑或坡度改變/跌水/直線泵站排水泵站宜按遠期規模設計,水泵機組可按近期規模配置。排水泵站建筑物和附屬設施宜采取防腐措施。泵房室內地坪標高應比室外高0.2-0.3m,易受洪水淹沒地區泵站,入口設計地面標高應比設計洪水位高0.5m以上,不能滿足時設置閘槽等措施。自然通風條件差的地下式水泵間應設機械送排風綜合系統。泵房宜有兩個出入口,其中一個應滿足最大設備或部件的進出。排水泵站供電應按二級負荷設計,不能滿足時,應設置備用動力。36精選PPT泵站排水泵站宜按遠期規模設計,水泵機組可按近期規模配置。9精泵房設計-水泵配制水泵宜選用同一型號,臺數不小于2臺,不宜大于8臺,水量變化很大時,可配置不同規格水泵,但不宜超過兩種,或采用變頻調速裝置,或采用葉片可調式水泵。應設備用泵。選用水泵宜在滿足設計揚程的高效區運行,2臺以上水泵并聯合用一根出水管時,應驗算單臺水泵工況,使之符合設計。水泵吸水管設計流速宜為0.7-1.5m/s,出水管流速宜為0.8-2.5m/s。非自灌式水泵應設引水設備,并均宜設備用。小型水泵可設底閥或真空引水設備。37精選PPT泵房設計-水泵配制水泵宜選用同一型號,臺數不小于2臺,不宜大泵房設計-泵房水泵機組宜采用單行排列。主要機組布置和通道寬度,應滿足機電設備安裝、運行和操作的要求,并符合:水泵機組間凈距≥1m,機組突出部分與墻壁的凈距≥1.2m,主要通道寬度≥1.5m。有電機起重機的泵房內,應有吊運設備的通道。起重設備應根據吊運的最重部件確定,起重量≤3噸,宜選用手動或電動葫蘆,>3噸,宜采用電動單梁或雙梁起重機。水泵機組基座,應按水泵要求配置,并應高出地坪0.1m以上。泵房內應有排除積水的設施。泵房內地面敷設管道時,應根據需求設置跨越設施,若架空敷設時,不得跨越電氣設備和阻礙通道,通行處管底距地面不宜小于2米。潛水泵上方吊裝孔蓋板可視環境需要采取密封措施。38精選PPT泵房設計-泵房水泵機組宜采用單行排列。11精選PPT泵房設計-出水設施當兩臺或兩臺以上水泵合用一根出水管時,每臺水泵的出水管上均應設置閘閥,并在閘閥和水泵之間設置止回閥。當污水泵出水管與壓力管或壓力井相連時,出水管上必須安裝止回閥和閘閥等防倒流裝置。雨水管的出水管末端宜設置防倒流裝置,其上方宜考慮設置起吊設施。出水壓力井的蓋板必須密封,所受壓力由計算確定。合流污水泵站宜設試車水回流管,出水井通向河道一側應安裝出水閘門或考慮臨時封堵措施。雨水泵站出水口位置選擇,應避讓橋梁等水中構筑物,出水口和護坡結構不得影響航道,水流不得沖刷河道和影響航運安全,出口流速宜小于0.5m/s。出水口處應設警示裝置。39精選PPT泵房設計-出水設施當兩臺或兩臺以上水泵合用一根出水管時,每臺格柵
1.污水處理系統或水泵前,必須設置格柵。格柵柵條間隙寬度:粗格柵:機械清除時16-25mm,人工清除25-40mm,特殊情況最大間隙100mm。細格柵:1.5-10mm。2.污水的過柵流速宜采用0.6-1m/s,除轉鼓格柵外,機械格柵的安裝角度宜為60-90°,人工格柵30-60°。3.格柵除污機,底部前端距井壁尺寸、鋼絲繩牽引除污機或移動懸吊葫蘆抓斗式除污機應大于1.5m,鏈動刮板除污機或回轉式固液分離機應大于1.0m。4.格柵上部必須設置工作平臺,高度高出格柵前最高設計水位0.5m。5.工作平臺側邊道寬宜采用0.7-1.0m,正面過道寬度,機械≥1.5m,人工≥1.2m。6.粗格柵柵渣宜采用帶式輸送機輸送,細格柵柵渣宜采用螺旋輸送機輸送。7.格柵的進出料口宜采用密封形式,根據周圍環境情況,設置除臭處理裝置。8.格柵間應設置通風設施和有毒有害氣體的檢測與報警裝置。40精選PPT格柵1.污水處理系統或水泵前,必須設置格柵。格柵柵條間隙寬沉淀池-設計數據
沉淀池類型沉淀時間(h)表面水力負荷m3/(m2·h)每人每日污泥量g/cap·d污泥含水率(%)固體負荷kg/m2·d
初次沉淀池0.5~2.01.5~4.516~3695~97-二次沉淀池生物膜法后1.5~4.01.0~2.010~2696~98≤150活性污泥法后1.5~4.00.6~1.512~3299.2~99.6≤15041精選PPT沉淀池-設計數據沉淀池類型沉淀時間(h)表面每人每日污泥沉淀池
沉淀池應設置浮渣的撇除、輸送和處置設施。
平流沉淀池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1每格長度與寬度之比值不宜小于4,長度與有效水深的比不宜小于8,池長不宜大于60m。2宜采用機械排泥,排泥機械的行進速度為0.3-1.2m/s。3.池底縱坡不宜小于0.01。豎流沉淀池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1水池直徑(或正方形的一邊)與有效水深的不宜大于3。2中心管內流速不宜大于30mm/s。3.中心管下口應設有喇叭口和反射板,板地面距泥面不宜小于0.3m。
42精選PPT沉淀池沉淀池應設置浮渣的撇除、輸送和處置設施。15精選PP沉淀池
輻流式沉淀池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1水池直徑(或正方形的一邊)與有效水深的比值宜為6~12,水池直徑不宜大于50m。2宜采用機械排泥,排泥機械旋轉速度宜為1~3r/h,刮泥板的外緣線速度不宜大于3m/min。當水池直徑(或正方形的一邊)較小時也可采用多斗排泥。3緩沖層高度,非機械排泥時宜為0.5m;機械排泥時,應根據刮泥板高度確定,且緩沖層上緣宜高出刮泥板0.3m。4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宜小于0.05。斜管(板)沉淀池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1升流式異向流斜管(板)沉淀池的設計表面水力負荷,可按普通沉淀池設計表面水力負荷的2倍計算,但對于二次沉淀池,應以固體負荷核算。2斜管孔徑(或斜板凈距)宜為80-100mm,長宜為1-1.2m,水平傾角宜為60°,上部水深宜為0.7-1.0m,底部緩沖層高度宜為1.0m。3應設沖洗裝置。43精選PPT沉淀池輻流式沉淀池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16精選PPT活性污泥法根據去除碳源污染物、脫氮、除磷、好氧污泥穩定等不同要求和外部環境條件,選擇適宜的活性污泥處理工藝。廊道式生物反應池的池寬與有效水深比宜采用1:1~2:1。有效水深應結合流程設計、地質條件、供氧設施類型和選用風機壓力等因素確定,一般可采用4.0~6.0m,在條件許可時,水深尚可加大。生物反應池中的好氧區(池),采用鼓風曝氣器時,處理每立方米污水的供氣量不應小于3m3。好氧區采用機械曝氣器時,混合全池污水所需功率一般不宜小于25W/m3;缺氧區(池)、厭氧區(池)應采用機械攪拌,混合功率宜采用2~8W/m3。機械攪拌器布置的間距、位置,應根據試驗資料確定。44精選PPT活性污泥法根據去除碳源污染物、脫氮、除磷、好氧污泥穩定等不同活性污泥法生物反應池的設計,應充分考慮冬季低水溫對去除碳源污染物、脫氮、除磷的影響,必要時可采取降低負荷、增長泥齡、調整厭氧區(池)、缺氧區(池)水力停留時間和保溫或增溫等措施。原污水、回流污泥進入生物反應池的厭氧區(池)、缺氧區(池)時,宜采用淹沒入流方式。
當以去除碳源污染物為主時,生物反應池的容積,可按下列公式計算:1按污泥負荷計算
:2按污泥泥齡計算:生物反應池的始端可設缺氧或厭氧選擇區(池),水力停留時間宜采用0.5~1.0h。45精選PPT活性污泥法生物反應池的設計,應充分考慮冬季低水溫對去除碳源污脫氮除磷
進入生物脫氮、除磷系統的污水,應符合下列要求:1脫氮時,污水中的五日生化需氧量與總凱氏氮之比宜大于4;2除磷時,污水中的五日生化需氧量與總磷之比宜大于17;3同時脫氮、除磷時,宜同時滿足前兩款的要求。4好氧區(池)剩余總堿度宜大于70mg/L(以CaCO3計),當進水堿度不能滿足上述要求時,應采取增加堿度的措施。
當僅需脫氮時,宜采用缺氧∕好氧法(AN/O法)。生物反應池的容積,采用硝化、反硝化動力學計算時,按下列規定計算:1)缺氧區(池)容積可按下列公式計算:46精選PPT脫氮除磷進入生物脫氮、除磷系統的污水,應符合下列要求:19脫氮除磷好氧區(池)容積,可按下列規定計算:混合液回流量,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47精選PPT脫氮除磷好氧區(池)容積,可按下列規定計算:混合液回流量,可
缺氧∕好氧法生物脫氮的主要設計參數
項目單位參數值BOD5污泥負荷LsKgBOD5/(kgMLSS·d)0.05~0.15總氮負荷率KgTN/(kgMLSS·d)≤0.05污泥濃度(MLSS)X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建筑行業工資支付爭議調解方案及措施
- 隧道施工安全保證體系和措施
- 八下道德與法治備課組線上教學計劃
- 電子商務會議管理制度及流程
- 2025年醫院護理部老年護理計劃
- 一年級數學家校合作集體備課計劃
- 城市道路養護質量控制程序及預控措施
- 小學四年級勞動與技術上冊實驗操作教學計劃
- 科學制定六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的措施
- 淺析道路橋梁施工中的防災減災措施
- DB43-T 2927-2024 中醫護理門診建設與管理規范
- 公安流動人口管理課件
- 老人失能評估培訓課件
- 油浸式變壓器操作規程培訓
- 工作匯報技巧培訓課件
- 護理用藥安全與管理61176課件
- 生活垃圾滲濾液處理工藝及運行成本分析
- 機電設備技術服務合同
- 車間主任考核表 -
- 金融昌典當有限責任公司財務會計制度
- 教師交流工作總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