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二)課件_第1頁
中國傳統文化(二)課件_第2頁
中國傳統文化(二)課件_第3頁
中國傳統文化(二)課件_第4頁
中國傳統文化(二)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道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資料收集:2011471036王莎演講人:2012471080鄭倩蕓2011471055陳燕華2012471076張奕雯2011471063沈鑫雅2011471073顧君薇幻燈制作:2012471081朱榮慧2012471073張思遙2012471074張雯麗2012471070張靜瀅2012471077張逸偉后期整改:2012471078張云茗2012471079趙紫伊

1.從哲學理念走向宗教神學漢初

春秋、戰國西漢魏晉魏晉之后道家道教2.從長生久視走向神仙不死神秘主義和養生思想成仙思想魏晉時期葛洪構建了一套長生成仙體系。南朝梁時期陶弘景繼續充實構建了道教神仙譜系。

早期道教的信徒們信奉秦漢流傳的神仙說以及不死觀念

性命雙修

“性”是指心性、理性,又稱之為“真意”、“真神”等;“命”是指生命、形體,又稱之為“元精”、“元氣”等。

煉心神為性,煉精氣為命。道家注重修煉養生,老子、莊子提出的清靜無為、見素抱樸、坐忘守一等修道方法,被繼承發揚。道教吸取道家的養生理論,為追求長生不死提供了許多道功道術。養生術被認為是能溝通人仙關系的橋梁。4.從全身葆真走向攝生養生據《漢書.藝文志》記載:漢時將

方術分為四類,即醫經、醫方、房中

、神仙。

《后漢書.方術列傳》中:包括天

文、醫學、神仙、占卜、相術、命相、

遁甲、等等。方術起源于原始社會的巫術,最終回歸于巫術。5.從方士方術走向鬼神巫術道文化的重要特征兼收并蓄通融達變道教學說的發展

黃老之學始于戰國而盛行于西漢時期。

它是借黃帝之名,宗老子之學,兼取儒、法、陰陽各家而建立起來的。從廣義上講,凡秦漢時期的道家思潮,皆可稱為黃老之學;從狹義上講,只有正式托名于黃帝、老子的學說,才是黃老之學。漢代黃老之學

從漢高祖到漢武帝的六七十年是黃老之學占據統治地位的時代。漢初黃老之學以老子思想為基礎,又吸收了先秦各家的思想,對老子的無為思想做了積極揮。它強調在順應自然的前提下,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從而達到“無為無不為”的目的。漢初黃老學派在治理國家問題上,借鑒了《老子》中的“清靜”、“無為”、“崇儉禁奢”、“以百姓心為心”等思想,主張采取與民休息、約法省禁、輕徭薄賦的政策。這套措施在漢初取得了積極的社會效果。

兼收并蓄體現在:結合和吸收儒家、法家、陰陽學說等發展起來的。既不排斥其他學說,卻又獨樹一幟,發展自己的學說。通融達變體現在:根據不同社會需要和統治者需求,來融合其他學說思想,加以變化。如,漢初時,由于生產力低下,百姓厭戰心理等,道家學說重在于休養生息,無為而治。注解:無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無為而治的思想首先是由老子提出來的。老子認為“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而且一再強調無為才能無不為,所以無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要靠萬民的自為實現無為無不為,靠萬民的自治實現無治無不治。

道教門派:道教內部門派眾多,因分派示準不同而名稱各異。據學理分有積善派、經典派、符錄派、丹鼎派(金丹派)等;按人劃分則有少陽派(王玄甫)、正陽派(鐘離漢)、純陽派(呂洞賓)等;按道門分有混元派(太上老君)、南無派(譚處瑞)等...

道家之分立多派道文化是由道家各學派,道教各宗派匯合而的,具有一種特殊的滲透作用。中國的各種藝術是深得道家思想之精髓,講究的也是“不知有之”。分明是人為的,偏似自然為之。這便遵循那了那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比如文學。楹聯、詩歌、駢文,這都是講求對仗的。這對仗,也便是對稱的一種。也深受道家影響的。21/11/2022道家之滲透作用

從曹魏時期開始,道教逐漸分化為上層神仙道教和下層民間道教兩個較大的層次。

神仙道教重個人修煉,開創人物又均系高門士族出身,有教高的文化修養,因而易被上層社會所接受和贊賞,這是此派能夠不斷發展壯大的原因之一。鴉片戰爭使得道教不僅受清統治者的抑制,也受到帝國主義侵華勢力的影響,呈現出較復雜的局面。使本來派系眾多的道教進一步民間化宗派更加增多。1929年北京白云觀所收箓的正式道教宗派就有80余個,道教受到外來的現代文化思想的巨大沖擊,加速了與其他各種思想的融合。但是,在我國民間,道教思想與信仰仍保留著根深蒂固的影響。道家之上下而互滲

道教以民間作為信仰傳播的基地,以《易經》模式和老莊思想作為哲學根基,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建立并逐步完善自己的理論體系。道教的根本宗旨是延年益壽、羽化登仙。因此其哲學理論便是以生命的認知和重視為前提。道教對哲學的影響

為了揭示生命延長甚至是永存的機理,道教信仰者們仰觀伏察,追尋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來歷,通過返觀內照、冥想修行,道教的理論家們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哲學命題,認為天體結構在人體中都可以找到對應點,人體是小天地和小宇宙。這種“一體化”觀念承認了人與自然的同構性,強調了人與自然的不可分離性。這是具有深遠哲學意義的。道家辨證法思想對中醫辨證論治影響道家認為:整個世界有條理的變化都有道主動,道本身蘊涵著內在矛盾。道生一,一生二,陰陽生。中醫中有陰陽、虛實、寒熱、表里、臟腑、升降、沉浮等道家認為: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反相成,“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運動是往與復的統一,精神是形與神的統一,生命是生與死的統一。中國科學在道家和道教思想中不僅獲得了最豐富的科學思想源泉,而且在道教中得到了實質性的歷史發展和推進。陶弘景對化學的貢獻之一是記載了硝酸鉀的火焰分析法。陶弘景曾長期從事煉丹實驗。梁武帝送給他黃金﹑朱砂﹑曾青﹑雄黃等原料﹐讓他煉丹。他在煉丹過程中掌握了許多化學知識﹐例如﹕汞可與某些金屬形成汞齊﹐汞齊可以鍍物。道教對科技的影響歷史上多位封建帝王尊崇道文化魏晉至隋唐朝宋元明清漢朝漢高祖劉邦漢文帝劉徹漢景帝劉啟均信奉黃老之學歷史上多位封建帝王尊崇道文化漢朝唐朝宋元明清魏晉至隋隋文帝楊堅隋文帝實行佛道并重的政策,使用道教名詞“開皇”作為開國年號,重用道士,興建宮觀,以道立國。

歷史上多位封建帝王尊崇道文化漢朝魏晉至隋唐朝宋元明清尊信道教,大建宮觀,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并經常請道士看相算命。他的生日是5月5日,道士認為不吉利,他就改稱10月10日;他的生肖為狗,為此下令禁止汴京城內屠狗。他更是使我國道籍研究有了完備的資料。宋徽宗歷史上多位封建帝王尊崇道文化漢朝魏晉至隋唐朝宋元明清他喜愛道教齋醮,尤愛建醮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