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崇陽縣眾望高中高二歷史單元測試題第一單元《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新人教3)_第1頁
湖北省崇陽縣眾望高中高二歷史單元測試題第一單元《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新人教3)_第2頁
湖北省崇陽縣眾望高中高二歷史單元測試題第一單元《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新人教3)_第3頁
湖北省崇陽縣眾望高中高二歷史單元測試題第一單元《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新人教3)_第4頁
湖北省崇陽縣眾望高中高二歷史單元測試題第一單元《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新人教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考點定位】(1)知道諸子百家,認識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花綻放場面形成的重要意義;認識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突出觀察儒、道、法、墨四個學派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張。2)知道漢代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的史實.→→主要觀察“罷黜百家”的背景、過得及議論,同時兼顧太學的性質與意義。(3)列舉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說明宋明時期儒學的發(fā)展。→→重視觀察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主要思想主張和歷史影響.4)列舉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認識明清時期儒學思想的發(fā)展.→→重點觀察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唐甑的主要思想主張及其歷史影響。【三年高考】1.(2011年新課標卷文綜26)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中說:“蓋使朝廷之上,閭閻之細(民間百姓),漸摩濡染,莫不有詩書寬大之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學校。”與這一論斷的精神實質較為湊近的是A.天下興亡,匹夫有責B.民為根本C.天下為公D.民貴君輕2.(2011年北京卷文綜14)文廟是中國古代官方興建的祭祀孔子的場所,產生于唐代,宋代逐漸在中原、困難的城市中大量興建,元代在貴州、云南、清代在新疆、東北等地也接踵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表示A.興建文廟是加強專制統(tǒng)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學教育的流行階段D.文廟的修建是城市C.文廟額的興修以致了程朱理學的產生經濟發(fā)展的需要3.(2011年天津卷文綜歷史3)長遠以來,儒學是一種士醫(yī)生之學。明朝思想家李贄則提出要正視“人間惟下下人最多”的現(xiàn)實,重申“我為下下人說,不為上上人說”。這說明李贄A.反對儒家的正統(tǒng)思想B.提議只為下下人說C.責怪地發(fā)展傳統(tǒng)儒學D.抨擊君主專制制度4.(2011年安徽卷文綜12)安徽境內歷史遺存豐富,人文景觀眾多。圖3中表現(xiàn)儒家倫理思想的是A.①④B.②④C.①②③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②③④5.(2011年廣東卷文綜14)“虎溪三笑”講的是儒者陶淵明、道士陸修靜、和尚慧遠一起品茶暢談、樂而忘返的故事。故事自己是虛假的,卻在唐宋詩歌、繪畫作品中時有出現(xiàn)。據此能夠得出吻合史實的結論是,當時A.儒道佛出現(xiàn)交融的趨勢B.佛教開始傳入中國C.詩歌創(chuàng)作表現(xiàn)繁榮場面D.繪畫風格以寫實為主6.(2011年上海市單科歷史8)今世某學者談及自己為人處世的要旨時說:對己學道家,意思是寂靜寡欲;做事學法家,意思是按原則做事;待人學儒家,即A.愛無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公義,滅人欲7.(2011年海南省單科歷史7)明末清初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人提議經世致用,反對君主專制,這主若是基于他們A.對先秦諸子學說的闡釋B.對宋明理學的責怪與繼承D.對現(xiàn)實政治與社會的C.受西方啟示思想的啟示反叛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與之相8.(2010年新課標卷文綜對峙的看法是A.“心外無物"B.“天地為萬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間者,物也”D.“舍天地則無以為道”9.(2010年廣東卷文綜15)“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面尋。”這首詩反響了A.孟子的“德政"B董仲舒的“獨尊儒術"C.王陽明的“心學"。顧炎武的“經世致用”10.(2010年山東卷文綜9)“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這一主張屬于A.儒家“仁愛”思想B.墨家“兼愛”思想C。儒家“禮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13)儒道思想好像中國古代思想的雙壁.以下11.(2010年浙江卷文綜言論中,最能表現(xiàn)道家因循自然、崇還沒有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B.制天數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D.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12.(2010年浙江卷文綜17)中國古代學術史上曾發(fā)生過一次出名的理學家爭論,甲方責怪乙方做學問“支離”,乙方責怪甲方做學問“太簡".以下各項中,屬于當時甲方代表人物主要看法是A.格物致知B.發(fā)明本心C.知行合一D.萬物皆可是一個公義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13.(2010年江蘇歷史5)“圣人不責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能夠為圣。”這句話最吻合以下哪位思想家的主張?A.朱熹B.李贄C.陸九淵D.黃宗羲14.(2010年上海卷歷史9)宋代,儒學家們開始從一個新的角度來思考人人間的倫理綱常。這個新角度是C。從萬事萬物A.從矛盾對峙變換出發(fā)B.從天人感覺出發(fā)根源出發(fā)D.從人的本性出發(fā)15.(2010年海南卷歷史1)“欲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當若繁為攻伐,此實天下之巨害也。”這一看法出自先秦D.道家A.儒家B.法家C.墨家16.(2010年海南卷歷史7)“君子之為學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這一言論表現(xiàn)的看法是B.尊敬道統(tǒng)C.心外無理A.格物致知D.經世致用17.(2009年安徽文綜13)儒家思想經過不斷發(fā)展,逐漸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論最能表現(xiàn)其適應加強中央集權需要的是A.“為政以德,比方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貧。"C.“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D.“我之出而仕也,為天下,非為君也.”18.(2009海南歷史4)漢武帝提議“獨尊儒術”.今后,漢宣帝反對專任儒生時說“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何如純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地方謂“周政",主若是指周代A.分封制度B.井田制度C.宗法制度D.禮樂制度19.(2009年江蘇歷史3)某思想家重申孝、悌、慈等倫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這位思想家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陽明20.(2009廣東理科基礎62)孔子、孟子、程頤、朱熹、王陽明等人的思想共同點是A.“仁”B.“心外無物”C.“理”D.“格物致知"【兩年模擬】1.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惡的認識基礎上建立的。他以為:人生而有各種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惡;因此要改造人性,經過自我改造和社會改造,人皆能夠為堯舜;社會改造在于加強禮法。這說明當時A。荀子在繼承儒家思想基礎上首創(chuàng)了法家學派B。儒法并用逐漸成為統(tǒng)治者的治國思想C.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思想學說互相交融的現(xiàn)象D。儒家學派與法家學派之間結成了利益結盟2.史家指出,中國歷史上某一時期“有極關重要者四事":一為中國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領土之確立,二為中公民族之摶成,三為中國政治制度之創(chuàng)辦,四為中國學術思想之確立。這個歷史時期是指A.春秋戰(zhàn)國時期B.秦漢時期C.隋唐時期D.明清時期3.2007年10月28日第二屆朱子文化節(jié)在福建武夷山舉行。“朱子文化”的核心是B.良知C.孝悌D.公義A.仁義4.顧炎武說:“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這一思想的深遠影響在于B.激發(fā)了中華民族社會A.搖動了宋明理學的統(tǒng)治地位責任感D.推動了民主革命思想C.促進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的形成5.張岱家、方克立主編的《中國文化概論》寫道:“明清時期的早期啟示思想家們天生不足,擁有一種時代性的弊端,黃宗羲、唐甄們提不出新的社會方案,而只適用擴大相權、限制君權、提議學校議政等方法來維修封建制度。"他們提不出新的社會方案的根源是A.資本主義萌芽十分稍微B.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拘束和影響C.黃宗羲等代表地主階級D.明清時期君主專制空前加強6.學生子游對孔子前后言論不一提出責怪,當時責怪孔子的人很多,有人還罵他是過街老鼠,但是自漢代今后不斷為孔子溢美,成為天下第一圣人。對此講解錯誤的選項是A.孔子時代人們不把他當圣人看B.被溢美的孔子不是真實的孔子D.自孔子出生C.孔子被不斷溢美的過程是君主專制加強的過程起就成了政治符號失去原有的真實7.圖5中圍坐在一起的三人從左至右分別是孔子、釋迦牟尼、老子,他們正在談經論道.此圖反響的實詰問題是A.中國當地思想需要借助外來思想發(fā)展自己B.當時儒、佛、道三教合一的社會思潮C.儒、佛、道三家主張各異,矛盾激烈D.佛教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產生了決定性影響8.佛教在宋代對儒學的發(fā)展產生了必然的影響.不行以為此供應佐證的有A.宋代,佛教與儒學、道教三教合一,豐富了儒學系統(tǒng),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程朱理學B.宋代的儒家學者除了研讀傳統(tǒng)的儒家經典著作,還從佛教中汲取智慧,形成了新儒學C.宋代的理學不以儒家的禮治思想和倫理學說為核心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宋代佛教思想中的哲學和思辨色彩影響朱熹的思想9.人們總是希望有一個“好皇帝",依靠他拯救眾生。因此,在中國封建社會中,皇帝及皇權的長遠統(tǒng)治便凝聚成人們對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識。開始對這種意識提出思疑的是A.董仲舒B.朱熹C.黃宗羲D.孫中山10.商鞅主張“重農抑商”,黃宗羲主張“工商皆本"。形成這兩種不同樣看法的根源在于A。階級立場不同樣B。政治主張的分歧C。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D。社會性質的差異【一年原創(chuàng)】1.《道德經》載:“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其含義是A.同情人民疾苦,主張實行德政B.主張統(tǒng)治者對人民加強控制D.統(tǒng)治者要接受被C.統(tǒng)治者應清凈無為以緩和階級矛盾統(tǒng)治者的督查2.儒家思想長遠成為封建統(tǒng)治階級政治哲學,主要因為它提議①君權天授②“大一統(tǒng)”③“民貴君輕”④“講信修睦”B.②③C.①②D.③④A.①③3.現(xiàn)珍藏于西藏博物館的明朝“孔夫子講學"唐卡是國家一級文物,它中央繡有孔子披袈裟講學的形象,四周則是藏傳佛教和儒學人物的繡像,畫面生動幽默,人物形態(tài)傳神傳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魂寶.該唐卡反響的歷史信息不包括B。儒學文化影響深遠A。儒學在明朝時期傳入西藏C.漢藏文化的交流與交融D.中華文化由各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建4.孫中山抽印《明夷待訪錄》中的《原君》發(fā)散給同志,以激勵發(fā)動反對清王朝的民主革命,這是因為B.王夫之唯物主A.李贄的作品重申了“經世致用”的思想義思想有利于反封建斗爭D.黃宗羲的作品C.顧炎武的思想反響了工業(yè)財富階級的要求有反對專制暴君政治的思想5.韓非子和黃宗羲都主張“法治”,二人在這一問題上最根本的差異在于A.可否主張實行君主專制制度B.可否堅持封建道德看法C.可否主張“法不阿貴"D.可否反響了社會發(fā)展的潮流6.梁啟超在《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勢》曾評說道:“孔北老南,對壘互峙,九流十家,繼軌并作。非特我中華學界之大觀,亦世界學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史之偉跡也!"這種壯觀的歷史場面的出現(xiàn),其歷史條件不包括A.經濟基礎的改革B.階級關系的變化C.對外交往的頻頻.政治上的盤據紛爭7.西漢時,一醫(yī)生隨武帝出門打獵,武帝獵得一頭小鹿,交醫(yī)生帶回,路遇母鹿,兩鹿互相哀鳴,引起醫(yī)生的悲天憫人,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斷曰:“中感母恩,雖廢君命,徙之可也。”即醫(yī)生胸懷母愛之情,誠然有違君命,但也應減少處罰。董仲舒的斷案表現(xiàn)的思想是A.“兼愛"B.“以仁入法”C.“心即理也”D.“致良知”8.“菩薩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哪處惹塵埃?”這是唐代禪宗大師慧能佛偈,其修煉的境地與以下哪一種哲學吻合A.孔孟之學B.老莊哲學C.陸王心學D.程朱理學9.有人問程頤“寡婦貧困無依,能不能夠再嫁”?他斷然回答:“絕對不能夠。有些人怕凍死餓死,采用饑寒作為借口,要知道,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以下哪位思想家的看法與其對峙A.李贄B.顧炎武C.黃宗羲D.王羲之10.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中以為“世儒不察,以工商為末,妄議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來,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蓋皆本也。”對這段話的不正確理解是A.主張“工商皆本”B.打破了“重農抑末”的傳統(tǒng)統(tǒng)治看法D.代表了新興力量的C.適應了當時經濟領域出現(xiàn)的變化利益非選擇題1.(2011年江蘇省單科歷史21)(12分)“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為萬世開太平,此吾輩之任也。“顧炎武中此成一代大學者,開一代新學風,其思想脈絡清楚可見。閱讀以下資料:資料一教化者,朝廷之先務;廉恥者,士人之美節(jié);朝廷有教化,則士人有廉恥;士人有廉恥,則天下有風俗.-—顧炎武《日知錄?廉恥》資料二夫子因此教人者,可是以立天下之人倫。是故有人倫,爾后有風俗;有風俗,爾后有政事;有政事,爾后有國家.——顧炎武《亭林文集?華陰王氏宗祠記》資料三理學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謂理學,不取之“五經”而但資(宋明)之語錄,又曰:“《論語》,圣人之語錄也。”舍圣人之語錄,而從事于后儒,此不謂不知本矣。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顧炎武《亭林文集?與施愚山書》請回答:1)顧炎武以拯救時代為己任。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顧炎武該思想產生的政治背景。(2分)2)顧炎武以社會教化做為拯救時代的重要路子。依照資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會表象,并概括社會教化的功能。(5分)3)顧炎武以儒學作為社會教化的資源。依照資料三,指出顧炎武對儒學進行了怎樣的棄取?并說明其原由。(3分)4)在中國歷史上,顧炎武以怎樣的學風和時代責任感影響著時人及后輩?(2分)2.(2011年浙江省文綜38—(2))資料二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縣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專在下;郡縣之失,其專在上。今之君人者,盡四海之內為我郡縣猶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無肯為其民興一日之利者,民烏得而不窮,國烏得而不羈?—-顧炎武《顧亭林詩文集》2)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資料二中“其專在下”、“其專在上"各指什么.資料中顧炎武提出了怎樣的思想主張,并予以簡要議論。(9分)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3.(2011年福建省文綜38—(1))資料一郡縣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滅者六國耳,非盡滅三代之所封也。則分之為郡,分之為縣,俾才能夠長民者皆居民上為天下計,則(郡縣制)害不如封建制滋也多矣。——王夫之《讀通鑒論·秦史》資料二郡縣之失,其專在上今之君人者,盡四海之內為我郡縣猶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顧炎武《郡縣論》1)依照資料一、二分別概括王夫之、顧炎武對郡縣制的看法。結合所學知識,簡述郡縣制在中國歷史發(fā)展中的積極作用。(8分)5.(2009年山東文綜27題第(1)小題)書籍承載文化,流傳知識,是人類的精神糧食和社會進步的階梯.閱讀資料,回答以下問題。資料一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話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講道德,說仁義。作中庸,于思筆.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學,乃曾子,自修齊,至平治。孝經通,四書熟。如六經,始可讀.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自講究。--《三字經》1)資料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4分)承載這些思想的儒家經典在歷史上發(fā)揮了怎樣的積極作用?(4分)4.(安徽省巢湖市2011屆高三一檢文綜)26(14分)閱讀以下資料;資料一漢唐是《五經》時代,宋《四書》時代。《四書》是儒家重要的中的“仁愛”“忠恕"之道,“己欲立而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