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備戰老高考一輪復習歷史課題19 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與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 課件_第1頁
2022版備戰老高考一輪復習歷史課題19 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與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 課件_第2頁
2022版備戰老高考一輪復習歷史課題19 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與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 課件_第3頁
2022版備戰老高考一輪復習歷史課題19 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與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 課件_第4頁
2022版備戰老高考一輪復習歷史課題19 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與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 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題19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與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必備知識·拓展融合【思維引領】什么是世界多極化趨勢?世界多極化趨勢是如何產生的?兩極格局與世界多極化趨勢有何關系?【素養點撥】1.唯物史觀:日本由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初期向美國一邊倒的政策,到實行以日美關系為軸心的全方位外交,根本原因是日本經濟實力的增強。這說明國家外交政策變化的根本原因是國家利益。2.歷史解釋: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下競爭與合作的關系。3.家國情懷:通過分析世界多極化曲折發展趨勢,認識人類社會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理解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時代潮流,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一、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1.走向聯合的歐洲:(1)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戰使西歐喪失了世界_____________的優勢地位。②西歐國家在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過程中聯系日益密切,逐漸走上聯合的道路。(2)進程。①1951年,西歐六國簽訂《_________》,決定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②1967年,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和_________________合并為___________。政治經濟中心巴黎條約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歐洲共同體(3)作用。①西歐國家不斷加強經濟合作,經濟實力大大增強。②西歐國家開始擺脫美國的控制,推行_________的外交政策,進一步加強了政治上的聯合。獨立自主2.戰后日本的崛起:(1)原因。①進行_________,進一步消除生產關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②_____對日本經濟的扶植。③_________使美國在日本進行大量軍事訂貨,刺激了日本經濟的發展。④政府制訂合乎國情的_____________;加強政府投資,重視教育。(2)表現:到20世紀80年代,成為僅次于_____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3)影響:開始謀求在國際舞臺上發揮獨特作用,提出成為_________的目標。民主改革美國朝鮮戰爭經濟發展戰略美國政治大國3.不結盟運動的興起:(1)背景: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新獨立的廣大亞非拉國家為了擺脫____________和維護自身的獨立,主張團結起來,相互支持。(2)標志:1961年,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在_________首都貝爾格萊德舉行。(3)政策。①初期奉行_______________的政策。②20世紀70年代把_____________作為重要任務,將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作為行動綱領。美蘇的控制南斯拉夫非集團、不結盟反對霸權主義(4)影響。①推動了民族解放運動深入發展,加速了帝國主義_________的崩潰。②標志著廣大發展中國家所構成的政治力量登上國際政治舞臺,沖擊著__________。4.中國的振興: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成為世界政治舞臺上的重要力量。殖民體系兩極格局【知識補遺】世界多極化趨勢不可逆轉(1)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趨勢在20世紀60-70年代已經出現,歐共體的成立與發展、日本經濟起飛,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逐漸分化;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反對蘇聯控制的斗爭以及中蘇關系破裂,表明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開始瓦解。(2)冷戰結束后,美國獨大,歐盟、俄羅斯、日本、中國等的發展以及廣大發展中國家在世界多極化趨勢中的作用,推動世界多極化趨勢發展。(3)世界多極化趨勢的表現,是由世界各國、各地區在生產力發展方面的差異以及各自發展水平不同造成的,也是國際政治民主化發展的表現。(4)新一輪科技發展和產業變革為世界多極化趨勢深入發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質、技術條件。【以圖解史】數字法巧記世界多極化趨勢【思維引領】1.東歐劇變的背景是什么?2.蘇聯解體產生了什么樣的國際影響?【素養點撥】時空觀念:世界多極化趨勢發展階段第一階段(20世紀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兩極格局動搖,多極化趨勢出現。第二階段(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兩極格局結束,多極化趨勢加強。二、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1.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1)東歐劇變。①原因:受蘇聯改革與國內經濟困難的影響。②實質:社會制度發生了根本性變化。③表現:1989年,波蘭成為第一個發生劇變的東歐國家;1990年,民主德國并入聯邦德國。(2)蘇聯解體。①原因:戈爾巴喬夫的政治改革使蘇聯進入誤區,蘇聯長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的弊端。②過程:1990年,蘇共中央全會決定放棄黨的領導地位,實行多黨制;1991年底,獨立國家聯合體成立。③影響:蘇聯不復存在,兩極格局也隨之瓦解。2.冷戰后的形勢:(1)特點:緩和與緊張、和平與動蕩并存。(2)表現。①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打著“人權高于主權”的旗號轟炸南聯盟。②2001年,發生“9·11”事件,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雙塔大樓和國防部五角大樓遭恐怖分子襲擊。3.多極化趨勢的加強:(1)表現。①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極力構筑以自己為主導的單極世界。②歐洲:1993年,歐洲聯盟成立,國際地位提高。③日本:極力爭取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④俄羅斯聯邦:取代了蘇聯在聯合國的地位,并擁有可以與美國匹敵的軍事力量。⑤中國:致力于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倡導并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結果:世界格局呈現“一超多強”的局面,多極化趨勢進一步發展。【以圖解史】1.蘇聯解體的原因2.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易錯陷阱】有關多極化的幾個誤區(1)世界格局由兩極朝多極化方向發展的根本原因是經濟格局多極化,而不是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2)冷戰結束后,“一超多強”局面出現,但這并不能說明多極化格局已經定型,因為多極化是一個趨勢,有一個發展過程。(3)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僅僅說明的是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失敗,并不是整個社會主義的失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仍在蓬勃發展。關鍵能力·素養提升探究點世界多極化發展趨勢【情境素材】1.走向聯合的歐洲材料在當時,西歐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力量與美蘇相抗衡。正如聯邦德國前總理阿登納指出的那樣:“如果我們歐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變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話……歐洲的聯合是絕對必要的。沒有政治上的一致,歐洲各國人民將淪為超級大國的附庸。”①當時美國認為推動西歐一體化有利于實施其對蘇聯的遏制政策,因此也支持西歐的聯合。②——摘編自張幼香《二戰后歐美經濟關系的演變》思維交互: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分析20世紀五六十年代西歐走向聯合(成立歐共體)的原因。微點撥提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歐普遍衰落,國際地位下降;美蘇的強大和美蘇冷戰的威脅;戰后西歐各國受美國控制,擺脫美國控制的需要;美國的支持。核心素養史料實證關鍵能力獲取和解讀信息關鍵信息由①可知戰后西歐衰落,國際地位下降,受到美蘇冷戰的威脅,想擺脫美國的控制由②可知美國支持西歐2.日本的崛起材料1983年1月,中曾根康弘作為內閣總理大臣在國會上發表施政演說時提出“戰后政治總決算”問題……在財源分配上騰出力量,加強對外援助,以發揮日本對爭取世界和平與穩定的作用,確立日本在國際事務中與其經濟實力相稱的政治大國地位。——丹尼斯·T.雅斯托莫《戰略援助與日本外交》思維交互:材料中中曾根康弘提出的“戰后政治總決算”的含義是什么?微點撥提示:“戰后政治總決算”的含義:日本要在國際事務中謀求政治大國地位。核心素養史料實證、歷史解釋關鍵能力獲取和解讀信息關鍵信息由畫線可以得出日本謀求政治大國3.多極化的影響材料我們在軍事上曾經是世界第一位,甚至沒有人向我們挑戰,因為我們壟斷著原子武器。我們那時在經濟上也遠遠處于第一位……現在,美國不再是從經濟角度來說的世界頭號國家,超群的世界強國,也不再僅僅有兩個超級大國,當我們從經濟角度和經濟潛力來考慮問題時,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們是美國、西歐、蘇聯、中國,當然還有日本。……現在讓我們看看對美國來說這意味著什么,這意味著,同我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不久所處的地位相比,美國遇到我們連做夢也沒有想到的那種挑戰。——尼克松1971年在堪薩斯城假日旅館的講話思維交互: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美國遇到“連做夢也沒有想到的那種挑戰”來自哪些方面?這些“挑戰”力量對世界格局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微點撥提示:挑戰:歐共體的成立和發展、日本經濟的“起飛”、中國的和平崛起以及第三世界的興起和發展。影響:西歐和日本的崛起,表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逐漸分化;各種新興力量的崛起,有力地沖擊了美蘇兩極格局,世界格局出現(孕育)多極化趨勢。核心素養史料實證、歷史解釋關鍵能力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正確解釋歷史事物關鍵信息由畫線信息可知美國面臨西歐、蘇聯、中國、日本的挑戰,世界格局出現多極化趨勢【史論闡釋】一、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極化力量成長的原因1.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由于長期競爭,實力相對衰落。2.歐共體的興起和發展。3.日本經濟的發展,謀求政治大國地位。4.不結盟運動的興起,標志著第三世界國家以獨立的力量登上了國際政治舞臺,開始改變由超級大國和西方國家決定世界事務的局面。5.20世紀六七十年代,社會主義陣營瓦解,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恢復。二、20世紀六七十年代冷戰的特點及其原因1.特點:雙方以緩和為主,也有對抗;蘇聯采取力爭軍事優勢的軍事戰略和麻痹西方的緩和戰略,美國由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御。2.原因:(1)國際:國際格局出現多極化趨勢,反對霸權主義呼聲的增強,兩大陣營的分化。(2)美國:經濟增長趨緩,陷入“滯脹”;越南戰爭困境導致霸主地位動搖;長期全球擴張的負擔;軍事實力被蘇聯趕上。(3)蘇聯:改革后經濟實力與美國的差距大為縮短,軍備上趕上了美國。研透高考·命題前瞻【真題體驗】角度一從歷史解釋角度考查世界多極化趨勢1.(2020·山東新高考·T15)1969年美國出臺了新的《出口管制法》,不再使用“共產黨國家”與“非共產黨國家”這一概念和劃分方法,代之以“鼓勵與美國有外交關系或貿易關系的國家進行貿易”,并要求商業部修訂管制清單。這一調整主要是由于美國 (

)A.同蘇聯關系緩和B.與西歐競爭加劇C.陷入侵越戰爭泥潭D.國家實力相對衰弱【解析】選D。結合所學知識,20世紀60年代,多極化趨勢出現,在內外因素的影響下,美國實力相對衰弱,被迫調整對外政策,D正確;依據時間1969年和所學知識,此時美蘇關系并未緩和,美蘇仍處于冷戰狀態,排除A;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與西歐競爭加劇以及美國陷入侵越戰爭的泥潭,是美國調整政策的部分因素,不全面,排除B和C。2.(2020·全國卷Ⅲ·T35)1964年,主要由亞非拉國家組成的七十七國集團成立。在1975-2006年聯合國決議中,圍繞著裁軍和國際安全議題,七十七國集團成員的意見基本一致。這種狀況 (

)A.確立了世界多極化的格局B.維護了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利益C.遏制了戰后全世界范圍內的軍備競賽D.改變了發達國家主導國際政治的局面【解析】選B。結合題中關鍵信息“由亞非拉國家組成的七十七國集團”“圍繞著裁軍和國際安全議題,七十七國集團成員的意見基本一致”可知其維護了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利益,B正確。目前國際關系格局呈現多極化趨勢但尚未定型,A錯誤,排除;C、D中的“遏制”“改變”言過其實,排除。3.(2020·北京新高考·T14)20世紀60年代,日本推行積極的經濟外交。1962年,首相池田勇人出訪西歐六國,協商貿易問題,法國總統戴高樂稱他是“半導體推銷員”。這是戰后日本領導人首次出訪歐洲。同時,池田還表示“沒有必要和美國采取完全相同的態度,現在可以和中國大力開展經濟、文化的交流”。可見,當時的日本 (

)A.實現了與中國的邦交正常化B.聯合歐洲共同對抗美國C.表現出擺脫美國控制的傾向D.積極謀求政治大國地位【解析】選C。根據“沒有必要和美國采取完全相同的態度,現在可以和中國大力開展經濟、文化的交流”可知,隨著戰后經濟的日益恢復,日本試圖擺脫美國的控制,走獨立的外交道路,故C正確;A是1972年,排除;日本并沒有要對抗美國,排除B;材料不能反映日本要謀求政治大國地位,排除D。角度二從新舊世界格局交替角度考查世界多極化趨勢4.(2017·全國Ⅰ卷·T35)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國家組成七國集團,協調經濟政策以解決世界經濟難題,俄羅斯加入后成為八國集團。1999年,八國集團國家和中國、巴西、印度等組成二十國集團,尋求合作以促進國際金融穩定和經濟持續增長。從這一歷程可看出 (

)A.世界格局的變化沖擊舊的世界經濟秩序B.經濟全球化深入到貿易金融領域C.越來越多的亞非拉國家進入世界體系D.區域經濟集團從封閉走向開放【解析】選A。材料中二十國集團形成是俄羅斯、中國、巴西、印度等經濟體進一步崛起的結果,在世界經濟秩序中的作用越來越大,沖擊了由西方大國主導的舊的世界經濟秩序,故A正確。材料中并沒有涉及國際貿易和金融領域,故B錯誤;工業革命后,亞非拉地區就已經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故C錯誤;二十國集團等經濟組織是國際性經濟合作論壇,不是區域經濟集團,故D錯誤。【備選題組】1.(2020·天津高考·T15)20世紀60年代末,基辛格說:“一個統一的歐洲對世界事務大概會堅持一種特別的歐洲的觀點——這就是歐洲將對美國在大西洋政策方面的霸權挑戰的另一種說法。”這一看法出現的深層背景是 (

)A.歐洲一體化進程加快B.歐洲威脅到美國全球霸權C.世界多極化趨勢顯現D.美國與歐洲關系發生變化【解析】選C。根據材料信息“歐洲將對美國在大西洋政策方面的霸權挑戰”意味著歐洲實力日漸強大,結合題干時間“20世紀60年代末”可知,這一時期歐共體成立,同時日本經濟崛起、不結盟運動興起,世界多極化趨勢顯現,而歐洲對美國在大西洋霸權的挑戰是多極化的表現之一,C是深層次背景,屬于最佳選項;歐洲一體化進程加快是多極化趨勢的一部分,是歐洲挑戰美國大西洋霸權的表層原因,不是最佳選項,排除A;20世紀60年代,美蘇正處于冷戰時期,美國未確立起全球霸權,B錯誤,排除;通過題干可以看出隨著歐洲的崛起,美國和歐洲的關系勢必發生變化,D只是對現象的描述,未挖掘深層次原因,不是最佳選項,排除。2.(2019·北京高考·T23)日本自1963年起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鋼鐵出口國。同年,美國指責日本對美進行鋼鐵傾銷,日本遂減少對美出口。1968年美國迫使日本簽署協定,日本再次大幅減少對美鋼鐵出口。這說明 (

)A.“一超多強”的世界格局已形成B.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加速C.日本難以擺脫美國的經濟控制D.美國開始建立世界經濟霸權【解析】選C。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日之間鋼鐵貿易的有關內容,旨在考查學生研讀史料、結合所學知識剖析歷史事件的能力。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唯物史觀、史料實證等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結合題意和所學知識可知1963年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鋼鐵出口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的具體表現,日本被迫減少對美鋼鐵出口的原因是美國的指責和迫使,這體現了日本雖然經濟實力增強但無法擺脫美國的經濟控制的現實,C正確。“一超多強”格局出現在20世紀末蘇東劇變之后,A與題中時間信息和其他信息無對應性,排除;美國做法體現了其阻撓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意旨,B與此相反,排除;美國工業生產總值躍居世界第一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D與題意不符,排除。3.(2018·江蘇高考·T19)20世紀60年代末,在世界貿易總額中,西歐國家僅歐共體六國所占比例就超過39%,美國同期從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在世界工業生產中,1951年至1970年,西歐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國同期則由48.6%降至37.8%。據此可知,西歐經濟的發展 (

)A.促進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B.強化了歐洲為主導的世界格局C.緩和了西歐國家與美國的矛盾D.推動了世界格局向多極化演進【解析】選D。由“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同期則由48.6%降至37.8%”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了美國實力下降、西歐國家地位上升,這有利于世界格局的多極化,D正確。促進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是1944年布雷頓森林會議以后,A錯誤。B的“歐洲為主導的世界格局”不符合史實,可以排除。西歐國家經濟實力的提高會導致其與美國的矛盾加劇,C可以排除。【新題預測】1.1986年10月,美國雜志公布對四大關鍵技術領域調查結果,對美、日、西歐、蘇聯技術水平進行了比較評分(滿分是10分),結果如下

此項調查結果可以用來佐證 (

)A.美、日、西歐三足鼎立格局形成B.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C.美國仍具備國際競爭的優勢D.蘇聯解體成為歷史的必然美國日本西歐蘇聯計算機9.97.34.42.2生物技術8.95.74.92.0新材料7.76.36.02.0光電子技術7.89.55.7—【解析】選C。依據表格可知,四大關鍵技術領域排名,美國在三大領域排名第一,說明美國仍具備國際競爭的優勢,故選C;美國多項關鍵技術領先,因此不能說明三足鼎立,排除A;美國成為唯一超級大國是1991年以后,排除B;蘇聯在四項關鍵技術領域落后不能說明蘇聯解體成為必然,排除D。2.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歐美聯盟的主要依據有兩個,一個是外部的共同威脅,另一個是內部的共同價值觀。如今,不僅共同威脅不存在了,而且共同價值觀也受到了充分的質疑,歐美聯盟的基礎已經坍塌。這反映出歐美 (

)A.將走向全面對抗B.不存在共同利益C.重新定位雙方關系D.失去了共同的價值觀【解析】選C。由材料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歐美結盟的基礎已經坍塌。歐美需要重新定位雙方關系,故C正確;A材料未體現,排除;B、D理解片面,排除。3.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美國與歐共體國民生產總值占世界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發生了重大變化。觀察下面統計圖,這種變化 (

)A.表明世界多極化格局已出現B.說明歐洲的聯合進一步密切C.反映了美歐之間的貿易關系D.有利于歐共體擺脫美國控制【解析】選D。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美國國民生產總值占世界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明顯下降,歐共體國民生產總值占世界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顯著上升,兩者之間的經濟差距越來越小,有利于歐共體擺脫美國控制,D正確;只有美國和歐共體國民生產總值的變化,不能表明世界“多極化格局”已出現,A錯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