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傳導及常見疾病的定位診斷示范課件_第1頁
神經傳導及常見疾病的定位診斷示范課件_第2頁
神經傳導及常見疾病的定位診斷示范課件_第3頁
神經傳導及常見疾病的定位診斷示范課件_第4頁
神經傳導及常見疾病的定位診斷示范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神經傳導及常見疾病的定位診斷神經傳導及常見疾病的定位診斷(優選)神經傳導及常見疾病的定位診斷(優選)神經傳導及常見疾病的定位診斷由感受器經周圍神經、脊髓、腦干、間腦、內囊至大腦皮質的神經通路稱上行或感覺傳導通路。由大腦皮質發出纖維經內囊、腦干、脊髓、周圍神經至效應器的神經通路稱下行或運動傳導通路。傳導通路的區分由感受器經周圍神經、脊髓、腦干、間腦、內囊至大腦由大腦皮質發只有不經過大腦皮質的上、下行傳導通路才稱為反射通路 視覺傳導通路和瞳孔對光反射通路聽覺傳導通路平衡覺傳導通路感覺(上行)傳導通路意識性非意識性軀干、四肢 頭面部本體(深)感覺傳導通路軀干、四肢頭面部痛溫覺、粗觸覺和壓覺(淺)傳導

2、通路內臟感覺傳導通路一般內臟感覺特殊內臟感覺 皮質新紋狀體背側丘腦皮質環路 新紋狀體黑質回路 蒼白球底丘腦環路 皮質腦橋小腦皮質環路皮質脊髓束 皮質核束 錐體束 運動(下行)傳導通路 錐體外系4只有不經過大腦皮質的上、下行傳導通路才稱為反射通路 視覺傳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葉后部肌、腱關節、皮膚周圍突脊神經脊神經節中樞突薄束楔束薄束核楔束核對側內側丘系腦干各部背側丘腦腹后外側核內囊后肢第一節 感覺傳導通路一、本體(深)感覺傳導通路 (一)軀干和四肢意識性本體感覺和精細觸覺傳導通路5中央后回中上部 肌、腱關節、皮膚周圍突脊神經脊神經節中樞突內側丘系交叉薄束核內側丘系丘腦腹后外側核楔束核脊神經脊

3、神經節后根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葉后部丘腦中央輻射內囊后肢薄束楔束6內側丘系交叉薄束核內側丘系丘腦腹后外側核楔束核脊神經脊神經節(二)軀干和四肢非意識性本體感覺傳導通路 肌、腱、關節的本體感受器脊髓脊神經后根的內側部C8-L2節段胸核 脊髓小腦后束小腦下腳舊小腦皮質同側脊髓側索腰骶膨大第V-層外側部2級纖維 對側和同側的脊髓小腦前束小腦上腳舊小腦皮質7(二)軀干和四肢非意識性本體感覺傳導通路 肌、腱、關節脊髓胸核脊髓小腦后束小腦下腳中間內側核脊髓小腦前束小腦上腳小腦皮質8胸核脊髓小腦后束小腦下腳中間內側核脊髓小腦前束小腦上腳小腦皮皮膚 周圍突脊神經脊神經節中樞突脊髓、層對側脊髓丘腦束中央后回中

4、上部 中央旁小葉后部腦干各部背側丘腦腹后外側核內囊后肢脊髓丘系二、痛溫覺、粗觸覺和壓覺(淺)傳導通路(一)軀干和四肢痛溫覺、粗觸覺和壓覺傳導通路 中央后回下部皮膚粘膜 周圍突三叉神經三叉神經節中樞突三叉神經脊束核 三叉神經腦橋核三叉丘系背側丘腦腹后內側核 內囊后肢(二)頭面部的痛溫覺和觸壓覺傳導通路 上升12節段 9皮膚 周圍突脊神經脊神經節中樞突脊髓、對側脊髓丘腦束中央后后角固有核脊髓丘系丘腦腹后外側核脊髓丘腦前束脊髓丘腦側束后根脊神經節脊神經 上升2節段交叉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葉后部丘腦中央輻射內囊后肢10后角固有核脊髓丘系丘腦腹后外側核脊髓丘腦前束脊髓丘腦側束后根三叉丘系交叉三叉丘系丘

5、腦腹后內側核三叉神經脊束核三叉神經腦橋核三叉神經節三叉神經感覺根丘腦中央輻射內囊后肢中央后回下部三叉神經三叉神經脊束頭面部淺感覺傳導路11三叉丘系交叉三叉丘系丘腦腹后內側核三叉神經脊束核三叉神經腦橋視錐細胞視桿細胞雙極神經元節細胞視神經視交叉視束 外側膝狀體視輻射 內囊后肢 距狀溝兩側 在視交叉中,來自兩眼視網膜鼻側半的纖 維交叉,顳側半的纖維不交叉三、視覺傳導通路和瞳孔對光反射通路 (一)視覺傳導通路 12視錐細胞雙極神經元節細胞視神經視交叉視束 外側膝狀體視輻射視網膜損傷引起的視野缺損與損傷的位置和范圍有關;一側視神經損傷可致該側眼視野全盲;視交叉中交叉纖維損傷可致雙眼視野顳側半偏盲;一側

6、視交叉外側部的不交叉纖維損傷,則患側眼視野的鼻側半偏盲;一側視束及以上的視覺傳導路(視輻射、視區皮質)受損,可致雙眼病灶對側半視野同向性偏盲(如右側受損則右眼視野鼻側半和左眼視野顳側半偏盲)。 傳導通路的不同部位受損時,可引起不同的視野缺損:13視網膜損傷引起的視野缺損與損傷的位置和范圍有關;傳導通路的視錐細胞雙極細胞節細胞視神經距狀溝周圍的枕葉皮質 視輻射外側膝狀體視束視交叉視桿細胞14視錐細胞雙極細胞節細胞視神經距狀溝周圍的枕葉皮質 視輻射外側瞳孔對光反射途徑:兩側動眼神經副核睫狀神經節視網膜視神經視交叉兩側視束上丘臂頂蓋前區動眼神經節后纖維瞳孔括約肌兩側瞳孔縮小 直接對光反射 間接對光反

7、射(二)瞳孔對光反射通路 15瞳孔對光反射途徑:兩側動眼神經副核睫狀神經節視網膜視神經視交叉中交叉纖維損傷可致雙眼視野顳側半偏盲;雙側眼裂對稱,口角歪向左側。腦橋內形成斜方體交叉至對側傳導通路的不同部位受損時,可引起不同的視野缺損:神經系統不同部位病變的臨床特點常出現小腦性共濟失調眼球震顫構音障礙&肌張力減低等是指錐體系以外的影響和控制軀體運動的一切傳導路徑,其結構十分復雜,包括大腦皮質、紋狀體、背側丘腦、紅核、黑質、前庭神經核、小腦等。腰骶膨大第V-層外側部病例 4 男,62歲,在一次情緒激動時突然暈倒,不省人事。頂葉病變: 中樞性感覺障礙失讀&失用等大腦半球彌漫性損害: 意識障礙精神癥狀肢

8、體癱瘓&感覺障礙等蒼白球發出纖維止于底丘腦核,后者發出纖維經同一途徑返回蒼白球,對蒼白球發揮抑制性反饋影響。常見癥狀體征: 肌無力肌萎縮肌痛&假性肥大等, 腱反射改變不明顯, 通常無感覺障礙(一)軀干和四肢意識性本體感覺和精細觸覺傳導通路確定神經系統病損水平2、行程中均存在一次交叉,交叉平面不同交叉位置:小腦性共濟失調在閉眼和睜眼時對直立穩定性都影響不大(Romberg征陰性)。(一)皮質脊髓束面神經核下半 頰肌、口輪匝肌上、下運動神經元損傷主要表現雙極細胞節細胞視桿細胞視神經視束視交叉頂蓋前區動眼神經副核動眼神經睫狀神經節瞳孔括約肌視錐細胞16視交叉中交叉纖維損傷可致雙眼視野顳側半偏盲;雙極

9、細胞節細胞不同部位損傷瞳孔對光反射表現存在(+)存在(+)喪失()喪失()動眼神經損傷喪失()存在(+)存在(+)喪失()視神經損傷間接對光反射直接對光反射間接對光反射直接對光反射健康側眼患側眼17不同部位損傷瞳孔對光反射表現存在存在喪失喪失動眼神經損傷喪失四、聽覺傳導通路 螺旋器(Corti器)雙極細胞(換元)蝸神經 蝸腹側核和蝸背側核(換元) 腦橋內形成斜方體交叉至對側 外側丘系中腦被蓋的背外側部 下丘(換元)下丘臂 內側膝狀體 (換元)聽輻射內囊后肢大腦皮質的聽區顳橫回 聽覺沖動是雙側傳導的。若一側通路在外側丘系以上受損,不會產生明顯癥狀,但若損傷了蝸神經、內耳或中耳,則將導致聽覺障礙。

10、 18四、聽覺傳導通路 螺旋器(Corti器) 聽覺沖動是交叉 螺旋器蝸神經節蝸神經蝸神經核斜方體外側丘系內側膝狀體聽輻射顳橫回下丘核上橄欖核19交叉 螺旋器蝸神經節蝸神經蝸神經核斜方體外側丘系內側膝狀體聽五、平衡覺傳導通路 內耳半規管的壺腹嵴及前庭內的球囊斑和橢圓囊班雙極細胞前庭神經 延髓和腦橋交界 前庭神經核群背側丘腦的腹后核(換元)顳上回前方的大腦皮質前庭神經外側核 前庭脊髓束 (軀干、四肢的姿勢反射伸肌興奮、屈肌抑制)前庭神經核群 內側縱束 上升的纖維動眼、滑車和展神經核(眼肌前庭反射眼球震顫); 下降的纖維副神經脊髓核和上段頸髓前角細胞( 轉眼、轉頭的協調運動) 纖維與部分前庭神經直

11、接來的纖維經小腦下腳(繩狀體) 小腦(參與平衡調節) 纖維腦干網狀結構、迷走神經背核及疑核聯系20五、平衡覺傳導通路 內耳半規管的壺腹嵴及前庭內的球囊斑和橢動眼神經核滑車神經核展神經核副神經核前庭神經核內側縱束前庭脊髓束前庭神經節前庭蝸神經21動眼神經核滑車神經核展神經核副神經核前庭神經核內側縱束前庭脊前穿質嗅束嗅球嗅細胞梨狀區丘腦髓紋終紋隔區疆核疆腳間束被蓋核腳間核嗅細胞經嗅束、嗅三角嗅球換元成嗅絲中樞突形和外側嗅紋梨狀前區、杏仁周區、杏仁體皮質內側核嗅傳導通路 22前穿質嗅束嗅球嗅細胞梨狀區丘腦髓紋終紋隔區疆核疆腳間束被蓋核七、感覺傳導路小結1、感覺傳導路均由3級神經元組成2、行程中均存在

12、一次交叉,交叉平面不同交叉位置: 1)軀干四肢深感覺傳導路延髓 2)軀干四肢淺感覺傳導路脊髓 3)頭面部淺感覺傳導路延髓、腦橋 4)視覺傳導路下丘腦 5)聽覺傳導路腦橋 3、均由第2級神經元發出的纖維交叉七、感覺傳導路小結1、感覺傳導路均由3級神經元組成上運動神經元下運動神經元最后公路 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大腦皮質軀體運動區錐體細胞皮質核束皮質脊髓束錐體束腦神經運動核一、錐體系 第二節 運動傳導通路 錐體束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葉前部的巨型錐體細胞(Betz細胞)和其他類型的錐體細胞以及位于額、頂葉部分區域的錐體細胞的軸突共同組成錐體束. 24上運動神經元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大腦皮質軀體運動區皮質

13、核束皮質軀干肌、四肢肌中央前回中上部中央旁小葉前部錐體細胞內囊后肢中腦、腦橋皮質脊髓側束皮質脊髓前束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脊神經(一)皮質脊髓束 延髓25軀干肌、四肢肌中央前回中上部錐體細胞內囊后肢中腦、腦橋皮質脊中央前回中上部、中央旁小葉前部內囊后肢皮質脊髓束大腦腳底中3/5錐體錐體交叉皮質脊髓側束前角運動細胞皮質脊髓前束26中央前回中上部、中央旁小葉前部內囊后肢皮質脊髓束大腦腳底中錐體細胞(中央前回下部)皮質核束動眼神經核滑車神經核展神經核三叉神經運動核面神經核上部疑核副神經核眼外肌咀嚼肌面?。~肌、眼輪匝肌)咽喉肌胸鎖乳突肌斜方肌內囊膝(二)皮質核束 27錐體細胞皮質核束動眼神經核眼外肌內囊

14、膝(二)皮質核束 中央前回下部皮質核束內囊膝大腦腳底中3/5軀體運動核28中央前回下部皮質核束內囊膝大腦腳底中3/5軀體運動核28視交叉中交叉纖維損傷可致雙眼視野顳側半偏盲;新紋狀體黑質回路由感受器經周圍神經、脊髓、腦干、間腦、內囊至大腦病例 5 男,6l歲,于數周前突然昏迷不醒,意識恢復后,出現右上、下肢癱瘓,舌活動不靈活。常出現小腦性共濟失調眼球震顫構音障礙&肌張力減低等頂葉病變: 中樞性感覺障礙失讀&失用等距狀溝周圍的枕葉皮質或以運動癥狀為主, 如橈神經麻痹主要表現垂腕, 感覺障礙較輕(一)軀干和四肢意識性本體感覺和精細觸覺傳導通路上、下運動神經元損傷主要表現一側視束及以上的視覺傳導路(

15、視輻射、視區皮質)受損,可致雙眼病灶對側半視野同向性偏盲(如右側受損則右眼視野鼻側半和左眼視野顳側半偏盲)。視交叉中交叉纖維損傷可致雙眼視野顳側半偏盲;前庭神經外側核 前庭脊髓束 (軀干、四肢的姿勢反射伸肌興奮、屈肌抑制)距狀溝周圍的枕葉皮質不同部位損傷瞳孔對光反射表現面?。~肌、眼輪匝肌)大腦半球彌漫性損害: 意識障礙精神癥狀肢體癱瘓&感覺障礙等病例 7 年輕女子,18歲,一天忽然暈倒,不省人事達幾個小時。重癥肌無力除肌無力, 可無任何其他體征身體右側(除了面部外)本體感覺和兩點辨別覺完全喪失,全身痛、溫覺正常。兩足靠攏站立并閉目時,身體傾向右側。動眼神經核滑車神經核三叉神經運動核展神經核面

16、神經核上部舌下神經核疑核副神經核面神經核下部29視交叉中交叉纖維損傷可致雙眼視野顳側半偏盲;動眼神經核滑車面神經核下半 頰肌、口輪匝肌 舌下神經核 舌肌只接受對側皮質核束纖維 面神經核上癱 面神經核下癱 舌下神經核上癱 舌下神經核下癱 30面神經核下半 頰肌、口輪匝肌 只接受對側皮質核束纖維 上、下運動神經元損傷主要表現 31上、下運動神經元損傷主要表現 31 是指錐體系以外的影響和控制軀體運動的一切傳導路徑,其結構十分復雜,包括大腦皮質、紋狀體、背側丘腦、紅核、黑質、前庭神經核、小腦等。二、錐體外系 32 是指錐體系以外的影響和控制軀體運動的一切傳導路徑,其(一)皮質新紋狀體背側丘腦皮質環路

17、 皮質紋狀體纖維 紋狀體蒼白球纖維 大腦皮質腹前核、腹外側核 蒼白球丘腦纖維 軀體運動、感覺區 新紋狀體 蒼白球內囊背側丘腦額葉軀體運動區 蒼白球腹前核腹外側核尾狀核殼33(一)皮質新紋狀體背側丘腦皮質環路 皮質紋狀體纖維 (二)新紋狀體黑質回路 自尾狀核和殼發出纖維,止于黑質,再由黑質發出纖維返回尾狀核和殼。黑質神經細胞能產生和釋放多巴胺,當黑質變性后,則紋狀體內的多巴胺含量亦降低,與Parkinson?。ㄕ痤澛楸裕┑陌l生有關。(三)蒼白球底丘腦環路 蒼白球發出纖維止于底丘腦核,后者發出纖維經同一途徑返回蒼白球,對蒼白球發揮抑制性反饋影響。一側底丘腦核受損,喪失對同側蒼白球的抑制,對側肢體出

18、現大幅度顫搐。34(二)新紋狀體黑質回路 34(四)皮質腦橋小腦皮質環路 額、頂、枕、顳葉廣泛皮質 腦橋核齒狀核 對側新小腦皮質 小腦上腳交叉 大腦皮質 軀體運動區背側丘腦(腹前核、腹外側核) 皮質腦橋纖維 小腦中腳(腦橋小腦束)交叉脊髓前角細胞紅核脊髓束紅核腦橋核皮質腦橋束新小腦皮質齒狀核紅核前角運動細胞背側丘腦腹前核35(四)皮質腦橋小腦皮質環路 額、頂、枕、顳葉齒狀核 神經傳導及常見疾病的定位診斷示范課件中樞性(腦脊髓)周圍性(周圍神經)肌肉系統性疾病并發癥神經系統疾病定位診斷準則1. 確定神經系統病損水平中樞性(腦脊髓)神經系統疾病定位診斷準則1. 確定神經系統局灶性, 例如:腦梗死腦

19、腫瘤橫貫性脊髓炎橈神經麻痹面神經麻痹2. 確定病變空間分布局灶性多灶性彌漫性系統性神經系統疾病定位診斷準則局灶性, 例如:2. 確定病變空間分布神經系統疾病定位診斷多灶性 病變分布于神經系統2個或以上部位, 病變通常不對稱, 例如:視神經脊髓炎麻風多數周圍神經受累多發性腦梗死神經系統疾病定位診斷準則2. 確定病變空間分布局灶性多灶性彌漫性系統性多灶性神經系統疾病定位診斷準則2. 確定病變空間分布前庭神經核群背側丘腦的腹后核(換元)神經傳導及常見疾病的定位診斷局灶性多灶性彌漫性系統性視交叉中交叉纖維損傷可致雙眼視野顳側半偏盲;2、行程中均存在一次交叉,交叉平面不同交叉位置:內側縱束 上升的纖維動

20、眼、滑車和展神經核(眼肌前庭反射眼球震顫);傳導通路的不同部位受損時,可引起不同的視野缺損:只有不經過大腦皮質的上、下行傳導通路才稱為反射通路不同部位損傷瞳孔對光反射表現雙極細胞前庭神經 延髓和腦橋交界纖維與部分前庭神經直接來的纖維經小腦下腳(繩狀體) 小腦(參與平衡調節)兩足靠攏站立并閉目時,身體傾向右側。中央支 腦髓質深層(內囊)刺激性病灶可引起癲癇發作, 破壞性病灶導致神經功能缺失癥狀體征殼核尾狀核病變: 肌張力減低運動增多綜合征,第二節 運動傳導通路侵犯兩側對稱結構(腦周圍神經或肌肉)常出現小腦性共濟失調眼球震顫構音障礙&肌張力減低等彌漫性侵犯兩側對稱結構(腦周圍神經或肌肉)代謝性&中

21、毒性腦病Guillain-Barr綜合征 神經系統疾病定位診斷準則2. 確定病變空間分布局灶性多灶性彌漫性系統性前庭神經核群背側丘腦的腹后核(換元)彌漫性神經系統疾病系統性病變選擇性損害某些功能系統或傳導束如運動神經元病亞急性聯合變性神經系統疾病定位診斷準則2. 確定病變空間分布局灶性多灶性彌漫性系統性系統性神經系統疾病定位診斷準則2. 確定病變空間分布3. 定位診斷通常要遵循一元論原則盡量用一個局限性病灶解釋患者全部臨床表現如果不合理或無法解釋再考慮多灶性或彌散性病變可能神經系統疾病定位診斷準則3. 定位診斷通常要遵循一元論原則盡量用一個局限性病灶神經系4. 首發癥狀常有定位價值可提示病變主

22、要部位有時可指示病變性質例如, 一高血壓病人突發后枕部劇烈頭痛眩暈&嘔吐, 并有一側肢體共濟失調, 但無肢體癱瘓小腦出血可能性大神經系統疾病定位診斷準則4. 首發癥狀常有定位價值例如, 一高血壓病人小腦出血可能性刺激性病灶可引起癲癇發作, 破壞性病灶導致神經功能缺失癥狀體征一側半球病變: 出現病灶對側偏癱(中樞性面舌癱&肢體癱), 偏身感覺障礙或偏盲等大腦半球彌漫性損害: 意識障礙精神癥狀肢體癱瘓&感覺障礙等額葉病變: 強握反射表達性失語失寫精神癥狀&癲癇發作等頂葉病變: 中樞性感覺障礙失讀&失用等顳葉病變: 感覺性失語象限盲&鉤回發作等枕葉病變: 視野缺損皮質盲&癲癇發作伴視覺先兆等神經系統

23、不同部位病變的臨床特點1. 大腦半球病變刺激性病灶可引起癲癇發作, 破壞性病灶導致神經功能缺失癥狀主要表現肌張力改變(增高或減低)運動異常(增多或減少)&震顫等黑質-蒼白球病變: 靜止性震顫&肌張力增高運動 減少綜合征, 如Parkinson病殼核尾狀核病變: 肌張力減低運動增多綜合征, 如舞蹈癥手足徐動癥&扭轉痙攣等神經系統不同部位病變的臨床特點2. 基底節病變 主要表現肌張力改變(增高或減低)運動異常(增多或減少)&震一側病變: 交叉性運動障礙, 出現病側腦神經癱&對側肢體癱-中腦或腦橋病變; 也可出現病側面部&對側肢體交叉性感覺障礙-延髓病變如小腦后下動脈血栓形成雙側病變: 意識障礙(腦

24、干上行性網狀激活系統受累) 四肢癱雙側錐體束征&腦神經受損癥狀神經系統不同部位病變的臨床特點3. 腦干病變一側病變: 交叉性運動障礙, 出現病側腦神經癱&對側肢體癱-常出現小腦性共濟失調眼球震顫構音障礙&肌張力減低等蚓部病變: 軀干共濟失調半球病變: 同側肢體共濟失調與慢性小腦病變(如變性病腫瘤)相比, 急性小腦病變(如血管性炎癥性)癥狀明顯-前者可發揮代償機制神經系統不同部位病變的臨床特點4. 小腦病變常出現小腦性共濟失調眼球震顫構音障礙&肌張力減低等神經系脊髓半側損害: 半切(Brown-Sequard)綜合征橫貫性損害: 受損平面以下運動感覺&自主神經功能障礙, 表現完全或不完全性截癱或

25、四肢癱傳導束性感覺障礙&括約肌功能障礙根據感覺障礙最高平面運動障礙深淺反射改變&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等可大致確定脊髓損害平面神經系統不同部位病變的臨床特點5. 脊髓病變脊髓半側損害: 半切(Brown-Sequard)綜合征神經脊髓選擇性損害癥狀體征可見于多種疾病, 例如: 肌萎縮側索硬化-錐體束&前角細胞選擇性受損亞急性聯合變性-錐體束&后索選擇性受損脊髓空洞癥-(病變位于一側后角或前連合)出現一側或雙側節段性分離性感覺障礙脊髓受損的癥狀體征&演進過程與病變部位性質&發病緩急等因素有密切關系神經系統不同部位病變的臨床特點5. 脊髓病變脊髓選擇性損害癥狀體征可見于多種疾病, 例如: 神經系統不同周

26、圍神經多為混合神經, 受損后通常出現相應支配區下運動神經元癱瘓腱反射減弱或消失感覺障礙&自主神經障礙等由于不同部位周圍神經所含的神經纖維種類&受損程度不同, 出現的癥狀體征亦不相同或以運動癥狀為主, 如橈神經麻痹主要表現垂腕, 感覺障礙較輕或以感覺癥狀為主, 如股外側皮神經炎僅股外側皮膚麻木疼痛或感覺缺失多發性神經病出現四肢遠端對稱性感覺運動&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神經系統不同部位病變的臨床特點6. 周圍神經變周圍神經多為混合神經, 受損后通常出現相應支配區下運動神經元肌肉是運動效應器, 分為肌肉本身&神經肌肉接頭處病變常見癥狀體征: 肌無力肌萎縮肌痛&假性肥大等, 腱反射改變不明顯, 通常無感覺障

27、礙強直性肌病可出現肌強直重癥肌無力除肌無力, 可無任何其他體征 神經系統不同部位病變的臨床特點7. 肌肉病變肌肉是運動效應器, 分為肌肉本身&神經肌肉接頭處病變神經系統典型病例分析典型病例分析病例 1 女孩,5歲,兩個月前突然出現高熱,三天后發現左下肢不能活動,以后體溫雖然降至正常,但左下肢的運動仍未恢復,且肢體逐漸變細。經檢查發現:左下肢完全癱瘓,肌張力減退,膝和跟腱腱反射消失,肌肉明顯萎縮,無病理反射,深、淺感覺未發現異常。病例 1 女孩,5歲,兩個月前突然出現高熱,三天后發現左下神經傳導及常見疾病的定位診斷示范課件損傷部位上神經元(錐體細胞和錐體束)下神經元(腦神經運動核、脊髓前角、腦脊

28、神經)癥狀和體征癱瘓特點肌 張 力深 反 射淺 反 射病理反射 痙攣性(硬癱) 增高 亢進 消失或減弱 (+) 弛緩性(軟癱) 降低 減弱 消失或減弱 (-)上、下神經元損傷后臨床表現的比較損傷部位上神經元下神經元癥癱瘓特點 痙攣性(硬癱) 討論 從左下肢癱瘓特點來看,為下神經元損傷的弛緩性癱瘓;無感覺障礙,說明周圍神經未受損傷(周圍神經損傷一般兼有運動和感覺障礙),故病變在脊髓前角(左側)(圖17-123);癱瘓類及左側整個下肢,說明脊髓受損傷的節段在腰骶膨大(L1S4)根據患者起病急、有高熱等急性炎癥的癥狀,診斷為急性脊髓前角灰質炎(小兒麻痹)。討論 從左下肢癱瘓特點來看,為下神經元損傷的

29、弛緩性癱瘓;無病例 2 男,24歲,背部被人戳一刀,一年后,脊髓損傷所致的左下肢完全癱瘓。檢查發現:左下肢隨意運動消失,腱反射亢進,肌無明顯萎縮,Babinski征陽性。在劍突水平以下,右側肢體的痛、溫覺喪失;左側肢體的本體感覺和兩點辨別覺喪失,觸覺減弱。其他未發現異常。病例 2 男,24歲,背部被人戳一刀,一年后,脊髓損神經傳導及常見疾病的定位診斷示范課件討論 根據病史和患者的癥狀和體征,顯然不是周圍神經損傷,而是利刃刺傷了脊髓的傳導束(圖17-126)。損傷區在第4胸椎偏左側,即T6脊髓左側半邊橫斷(Brown-Sequard綜合征)?;颊咦笙轮d攣性癱瘓,表明左側皮質脊髓束損傷。右側肢體

30、痛、溫覺和左側肢體本體覺和兩點辨別覺消失,表明分別為左側脊髓丘腦側束、脊髓后索(主要為薄束)受損所致。觸覺不完全消失是其沖動仍可經對側脊髓丘腦前束上傳。從患者感覺缺失在劍突水平以下,推測脊髓受損的部位約在T6左側半,與外傷位置相符。 討論 根據病史和患者的癥狀和體征,顯然不是周圍神經損病例 3 男,60歲,主訴近一年來行走困難,走路不知深淺,在黑暗處更嚴重,甚至不敢行走。檢查發現:患者步態不穩,兩足過度叉開站立。令其雙足并攏直立時,睜眼時尚可,如閉眼則立即搖晃傾倒(Romberg征陽性)。兩下肢的肌力正常,髕腱和跟腱反射消失。臍平面以下雙側深感覺和兩點辨別覺均消失,觸覺減弱。病例 3 男,60

31、歲,主訴近一年來行走困難,走路不知深淺,神經傳導及常見疾病的定位診斷示范課件討論 臨床診斷為脊髓癆。這是一種緩慢進展的脊髓灰質梅毒,主要病變為脊髓后索和后根發生變性和萎縮(圖17-125)。患者臍平面以下雙側深感覺、兩點辨別覺和腱反射消失,說明病變損壞雙側脊髓后索,且病變上界在T10節段。觸覺不完全消失是觸覺還可通過脊髓丘腦前束向上傳導的緣故。病人出現的行走困難,步態不穩是由于肌關節感覺缺失所致的感覺性共濟失調,它與小腦疾病所致共濟失調的不同點是通過視覺幫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控制,而閉眼缺乏視覺幫助時Romberg征陽性。小腦性共濟失調在閉眼和睜眼時對直立穩定性都影響不大(Romberg征陰

32、性)。討論 臨床診斷為脊髓癆。這是一種緩慢進展的脊髓灰質病例 4 男,62歲,在一次情緒激動時突然暈倒,不省人事。兩天后意識恢復,但右側肢體癱瘓。數周后檢查發現:右上、下肢痙攣性癱瘓,肌張力增強,腱反射亢進。雙側眼裂對稱,口角歪向左側。伸舌時舌尖偏向右側,無舌肌萎縮。整個右半身的各種感覺喪失。兩眼視野右側同向性偏盲(圖17-131)。病例 4 男,62歲,在一次情緒激動時突然暈倒,不省人事神經傳導及常見疾病的定位診斷示范課件大腦A分為:皮質支 皮質各層及髓質淺層 中央支 腦髓質深層(內囊) 基底核、間腦大腦A分為:皮質支 皮質各層及髓質淺層神經傳導及常見疾病的定位診斷示范課件討論 右上、下肢痙攣性癱瘓表明皮質脊髓束受損,右側面神經和舌下神經核上癱,表明皮質核束受損。整個右半身的各種感覺喪失,而其他感覺喪失則表明脊髓丘腦側束、三叉丘系、內側丘系受損,其感覺傳導路受損的部位是在丘腦以上。雙眼視野右側同向性偏盲發生在左側視束以上的部位受損。由以上綜合分析可推斷其病變在左側內囊,根據起病急的病史,為血管病變出血所致。臨床診斷為左側內囊出血。討論 右上、下肢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