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論我國手風琴開展的流變內容摘要:手風琴在中國經過幾代藝術家的努力,已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體系,并獲得了一定的成績。文章以手風琴傳播為主線,以手風琴演奏與曲目演變為要點,對我國手風琴藝術的流變作一綜述。關鍵詞:手風琴開展流變手風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樂器的“笙。據資料記載,1777年,阿莫依特Ait神父將中國民族樂器“笙的活簧原理傳入歐洲。19世紀初,奧地利人墨爾謝里、德國人布斯曼等一批大師對簧片的震動進展了改良。1822年,德國人佛里德里霍姆布斯曼諾姆布斯曼之子創造了第一個用手拉的具有手風琴雛形的風琴。1829年,奧地利人西里勒斯達米安設計制造了有左手和弦伴奏的手風琴,至此,世界上誕生了被正式命
2、名為Ardin的鍵盤式手風琴。被稱為“手風琴之父的美國人皮特羅迪羅在變音器自動按鈕和音域標示方面做出了宏大奉獻。從手風琴的主流看,手風琴分為鍵盤式手風琴和鍵鈕式手風琴。鍵鈕式手風琴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巴揚。19世紀中葉,手風琴傳入俄羅斯,從1905年開場,斯捷爾里可夫18721959年大約用了兩年的時間完成了叫做巴揚的樂器。大概在20年代初,斯捷爾里可夫的學生薩索諾夫制作了類似185貝司自由低音的巴揚。雖然這種琴演奏起來不舒適,但該琴的誕生無疑是手風琴制造業的一次革命。1929年,斯捷爾里可夫經過長期研究探究,終于制造了第一架雙系統自由低音巴揚。通過該琴左手局部的切換器可以自由改變左手的功能,既可
3、演奏傳統低音又可演奏自由低音,這種可變換的雙系統巴揚比185貝司自由低音的巴揚演奏起來更方便,被廣闊演奏家所認可。手風琴傳入我國,至今已經歷了70多年的歷程。在歷史長河中,70多年微缺乏道,但對于手風琴來說,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普及,從普及到蓬勃開展的歷程。回憶手風琴在我國的開展,大致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一、20世紀20年代40年代末20世紀初,隨著西方音樂文化的傳入,來華的西方人把手風琴等西洋樂器帶入我國。那時的手風琴構造簡單,完全不是如今意義上正式演奏的手風琴,只是用作收藏、娛樂或送給孩子的禮物。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許多前蘇聯人在我國東北居住生活,手風琴作為俄羅斯的民間樂器,其獨特的音
4、色,受到我國眾多手風琴愛好者的喜歡,并向他們學習手風琴的演奏技藝。40年代,國外的演出團體在華演出中,經常使用手風琴作為主奏樂器,無形中吸引了更多的學習者,受當時條件制約,學習的途徑主要是口授。據記載,當時的手風琴教科書有?手風琴獨習?手風琴教科書?等。主要演奏的是?杜鵑圓舞曲?藍色多瑙河?等曲目和一些根據俄羅斯民歌改編的短曲。這一階段,雖然手風琴構造簡單,學習不夠系統,曲目簡短,但它的意義在于在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二、20世紀50年代初70年代末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后,長期受封建統治的中國人民揚眉吐氣。手風琴作為一件和聲樂器,它既可獨奏又可伴奏,既有豐富的音樂表現力又便于攜帶,既可以站
5、著演奏又可以坐著演奏,使用非常方便,很快便成了大家喜聞樂見的樂器。上世紀50年代初,手風琴首先在部隊的營房里響起來。1950年東北音專沈陽音樂學院的前身手風琴專業的設立,為我國手風琴在其專業領域的開展奠定了基矗60年代,王域平教授與張增亮教授創作的?牧民歌唱毛主席?后改名為?牧民之歌?和曾鍵先生改編的?我為祖國守大橋?等手風琴作品完成,這些手風琴作品極大地挖掘了手風琴的樂器特點和技術特性,為手風琴作品注入了鮮明的民族特征,較早期的手風琴作品又有一定的難度,旋律朗朗上口,非常合適手風琴的演奏。這些作品至今仍常被手風琴老師和學生作為教學曲目和演奏會曲目使用,深受手風琴老師和學生的喜歡。這些作品的誕
6、生標志著手風琴不僅具有簡易的伴奏功能和演奏簡單的小曲,它還完全可以勝任構造復雜和聲變化多樣的要求,為中國手風琴作品的創作找到了打破口,為日后的中國手風琴創作奠定了基矗70年代普遍使用的手風琴教材是我國著名的手風琴演奏家、教育家張自強先生的?手風琴演奏法?,毫不夸大地說,這本書影響了我國一代手風琴學習者和演奏者,是當時手風琴學習者和演奏者的首選教材,迄今為止已發行近百萬冊。70年代末,利用播送這一重要宣傳陣地,播送的手風琴講座和播放的演奏家演奏的手風琴作品等形式為日后手風琴的開展、繁榮和進步奠定了較好的基矗轉貼于論文聯盟.ll.三、20世紀80年代初至今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手風琴進入了一個空前開
7、展、繁榮和進步的階段。提到手風琴在我國的開展,有一位手風琴演奏家不能不提,她就是日裔德籍的手風琴演奏家御西美江女士。1983年,御西美江女士隨其父來華訪問,期間在天津,她用185貝司手風琴的演奏,讓我們認識了這件叫做自由低音的手風琴。自由低音手風琴細膩的表現力、左手寬廣的音域、豐富的和聲進展和對復調音樂精湛的演繹,讓更多的手風琴教育者和演奏者領略了手風琴的魅力,開場重新審視這件在我國已有60多年歷史的樂器。更多有志之士看到了我們與國外手風琴教學和演奏的差距,潛心學習,專心研究。之后的各種學術交流和各種賽事為推動我國手風琴的開展、繁榮和進步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80年代的學術交流除了御西美江女士
8、兩度來華講學外,還有1984年10月美國手風琴家羅伯特達文教授在北京和1988年8月瓊索瑪斯教授在上海的講學交流活動。主要賽事有1987年在四川音樂學院舉辦的“全國青年手風琴比賽和1987年在北京舉辦的“全國少年兒童鸚鵡杯手風琴邀請賽。假如說80年代,手風琴在我國開場大規模開展的話,90年代以后,手風琴在我國便是蓬勃繁榮的時期。這期間除了各類學術交流和賽事頻繁在各地舉辦外,誕生了一種集手風琴大師講座、優秀手風琴演奏家專場音樂會、知名專家教授的公開課和高規格的國際手風琴比賽于一體的組織形式國際手風琴藝術節。從第一屆北京國際手風琴節1993年8月在北京舉辦,到如今已成功舉辦了11屆。每屆的國際手風
9、琴藝術節特色鮮明,精彩無限,對我國手風琴與世界手風琴的交流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2000年7月,天津音樂學院舉辦了中國首屆手風琴大師班。(轉第101頁(接第83頁2002年8月和2022年8月,“中國天津國際手風琴藝術節在天津音樂學院隆重舉行,藝術節受到了國內外專家、同行的一致好評,反響強烈。之后,2022年5月,“中國上海之春國際手風琴藝術周在上海隆重開幕。這是一次世界手風琴界的盛會,此次藝術周的主題是“手風琴音樂在中國的多樣化開展,藝術周期間向人們展示了世界各地多元的手風琴文化,使人們充分享受到手風琴帶來的快樂。手風琴藝術節的成功舉辦,為我國手風琴老師和手風琴學生提供了大量前沿的手風琴信息
10、,使我們理解了最新的世界各地的手風琴開展現狀。大師們精湛的演奏,音樂會和比賽中呈現的手風琴的多種藝術形式的組合包括獨奏、重奏,以手風琴為主奏樂器的室內樂、手風琴流行音樂等,為手風琴展現了一幅幅絢麗的畫卷。上世紀90年以來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是,專門為手風琴創作的中國作品的數量有了較大的增加。1988年第一屆“全國手風琴作品比賽舉辦以后,為了進一步繁榮中國手風琴作品創作,推動手風琴事業的蓬勃開展,由中國音協手風琴學會舉辦的“全國手風琴作品比賽于2022年11月在北京舉行。2022年5月在“中國上海之春國際手風琴藝術周的比賽中設立了中國手風琴新作品與演奏組。通過比賽,涌現出了一批深受廣闊手風琴老師和
11、演奏者喜歡的作品。這些作品大都選用民族音樂素材和現代創作技法相結合的手法,取材廣泛,體裁多樣,構造講究,有一定的技術難度,許多作品是演奏家的保存曲目。20世紀90年代以來另一顯著特點是,各類教材和手風琴曲集的出版,空前的多樣。據不完全統計,90年代以來出版的各類教材和手風琴曲集達30多種。這些教材和手風琴曲集極大地豐富了手風琴學習者和演奏者的曲目量,為手風琴演奏者開闊了視野。手風琴是一件年輕的樂器,從具有手風琴的雛形至今,只有170多年的歷史,手風琴真正傳入我國也只有幾十年的時間。鍵盤式手風琴在我國有很好的演奏根底,老一代的手風琴教育者為手風琴事業奉獻畢生,培養了許多優秀的手風琴演奏家和手風琴愛好者。鍵鈕式手風琴在我國雖然起步較晚,但已獲得了驕人的成績。手風琴的演奏和教學,在原有的根底上更趨全面和完善,并逐漸與國際接軌,目前,我國手風琴藝術的開展,已令世界矚目。總之,縱觀手風琴在我國的開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從簡易的伴奏功能到技術復雜的獨奏、從獨奏到重奏,以手風琴為主奏樂器的室內樂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