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婆媳關系沖突的社會成因與解決方案 組長:陽洋 組員:張夢玲 11.婆媳關系的歷史發展1.1婆媳關系的定義 在家庭關系中一般有著三種關系,即血緣關系、婚姻關系和非血緣關系。婆媳關系是屬于由婚姻關系派生出來的非血緣的家庭關系。婆媳關系簡單的說就是女性通過與丈夫的婚姻為中介而形成的和丈夫母親之間的關系。婆媳關系既缺乏血緣關系的穩定性又不具備婚姻關系的親密感,因此,往往就會形成家庭關系中最微妙、最復雜的一種關系。 21.2古代傳統中國的婆媳關系 婆媳關系實際上是在父權家族制度中的女性等級制度,在男性占統治和女性處屈從的地位關系中,傳統婦女的生存路線注定是“從父、從夫、從子”。婆婆調教新媳婦折射出了當時
2、婦女被男性和一部分年長的女性所壓迫的狀況,反映出了她們之間是不平等的人際關系,媳婦必須俯首聽從于婆婆,不得有所違抗。老故事里“婆婆說東,媳婦不敢說西;婆婆打狗,媳婦不敢罵雞;婆婆說那是馬,媳婦一定得說:對!馬是長角滴!新婚的兒媳婦不敢睡覺,怕早上起遲了被婆婆罵眼里沒老人。”媳婦是沒有獨立的、平等的人格尊嚴,在婆婆面前必須要謙恭、服從和忍氣吞聲。婆婆在家庭中擁有不可冒犯的優勢地位和沒有限制的絕對權利,婆婆就憑借自己的權威來壓迫媳婦,這種行為本身就是一種危險,助長了婆婆的獨斷專行,尤其是對自己沒有“血緣親情的兒媳”,就是稍微的不如愿,婆婆也會有所草率又致命的舉動。“多年媳婦熬成婆”,一個“熬”字,
3、道盡媳婦辛酸。當年輕的媳婦也成為人家的婆婆的時候,她飽受的怨氣就發泄在自己的兒媳上。可謂“冤冤相報何時了”。 3由于中國傳統社會奉行的是“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模式。婆媳之間的沖突與和睦就以最平凡、瑣屑的方式在家庭內部,這個婆媳生活的重心所在的小天地里展開。中國傳統社會又高度在乎家庭的倫理關系,對婆媳尤其偏向對媳婦的規訓和引導歷來就非常的重視,從眾多的文學作品中就可窺見一斑如:禮記婚義記載“婦者順于舅姑,合于室人,而后當于夫。”1 而封建的倫理道德又為這種為所欲為提供了數不清的理論依據,如婦戒中規定:“姑云不爾而是,固宜從令,姑云是爾而非,尤宜從命,勿得違戾。”顯然,封建時代的家長與晚輩的關系
4、,尤其婆媳關系是極不平等的。2 婆婆在媳婦面前獲有絕對的威信的傳統倫理觀念的影響,古時作家的文學作品多數呈現的都是以“媳婦完全順從婆婆為特點的和諧情節”,像竇娥冤、秋胡戲妻、琵琶記等,編織出婆媳和睦、相依為命的美麗圖景,刻意淡化婆媳之間的沖突,描述媳婦隱忍屈從的美德。實質上古代社會的婆媳關系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但多數作家緣于對傳統文化觀念的深刻默認,在這種嚴密等級制下的婆媳關系的“和諧假象”缺乏反省。當然也有少數作家靈敏的嗅到這不平等的家庭關系,如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在描述“賈母和孫媳婦王熙鳳之間的關系”就在某種程度上僭越了傳統家庭的倫理規定,有了一些自由、個性、平等的因素,但其局限性也是顯而易
5、見的。 41.3近現代中國婆媳關系的發展 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辯證法中,我們知道事物的發展是指事物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變化趨勢,其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前途的事物,舊事物是指喪失了存在的必然性、日趨滅亡的事物。舊時那種欺壓、凌辱媳婦的不平等關系已經不適合歷史發展的趨勢,新興的婆媳關系取代落后的婆媳關系是必然的,它不依賴于人的主觀意識,不可逆轉和違背的。 近現代的中國社會,為婆媳關系的改變提供了條件和契機。可以說婆媳關系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主流趨勢是婆媳關系的地位上日漸平等,婦女的社會地位也得到提高。51.3.
6、1近代中國婆媳關系的劇烈變遷 回眸中國近代的歷史,受到外族侵略和內部政權的爭奪,社會急劇動蕩不安、生靈涂炭。傳統文化也被西方文化急劇地沖擊,原先的家庭關系更是受到了強烈的動搖,很多現代作家開始醒悟,自覺地關注婆媳這類題材,代表作像瘋婦、原野、屋頂下、孔雀東南飛、寒夜等經典作品由此婆媳關系所隱含的社會文化內涵開始深度發掘。從五四運動開始,針對傳統的儒家思想的革新開始逐漸展開,這個對中國社會的各方面來說都是影響劇烈的。當然,對于婆媳關系這千古難題的影響也非常明顯。其最終的結果是“要求婦女的解放”。一方面體現在對“夫為妻綱”最徹底的反抗,另一方面也是對一直以來處于從屬的媳婦地位的徹底否定。由此產生的
7、最重要的結果在于,媳婦是了有獨立的、平等的人格尊嚴,在婆婆面前不必謙卑、服從和忍氣吞聲。媳婦也有了工作學習的權利和自由,提高了婦女的經濟地位。隨著經濟地位的提高,婦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必然發生改變。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一直處于劣勢、始終被壓迫的媳婦,似乎第一次真正高昂地站在婆婆的跟前。過去“多年媳婦熬成婆”的定律似乎成了永遠。3媳婦們翻了身做自己的主,千百年來一直“作威作福”的“老太婆”們倒是要夾著尾巴過活了。細想起來也挺可悲的。6戰爭結束中國得以解放后,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來,總體上看,婆媳關系比較和諧相處的是占多數。可能各家的生活和習慣方式不盡相同,有的家庭還要經歷過艱辛磨難,但她們之間的互
8、敬、互助、互愛的積極精神給下一代樹立了良好的榜樣。此期間涌現出一大批的“五好文明家庭”,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那一代的婆媳擁有一系列相同的特點:有較高的文化素質,思想政治領悟也較強,富有家庭責任感、集體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由此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家庭暴力、打架斗毆、賭博酗酒、封建迷信等眾多不良的現象都大幅度的下降,是社會治安得到很大的好轉,為社會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保障。71.3.2現代中國社會中婆媳關系的新問題、新發展 近年來,社會的發展、進步,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以往那種以“夫為妻綱”的局面已經一去不返,傳統的家庭觀念也遭到了極大的挑戰。離婚或者獨身的比列在逐年上升,對此也不在對女性
9、造成致命的傷害,這樣的結果,使媳婦們在婆婆面前的地位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3.2.1家庭結構模式由大型化向小型化轉變,家庭關系從縱向關系向橫向關系發展 據統計,1953年我國家庭平均人口為4.33人,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70年代都大體穩定在4.234.43人之間。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隨著計劃生育的推行和家庭意識的變化,獨生子女增多,家庭平均人口逐漸下降,家庭構成呈現小型化趨勢。1982年平均每個家庭的人口為4.4人,2005年為3.13人,23年間家庭平均人口減少了1.27人,下降幅度高達28.86%,城市家庭結構小型化更加明顯。獨生子的增多,家庭結構模式朝核心家庭的小型
10、結構發展。傳統的中國社會是重視縱向的血親關系,而輕略橫向的姻緣關系.但是隨著生產的社會化,家庭結構的小型化發展,橫向的夫妻關系逐漸地占據了主要地位,兒媳在家庭中的生活經濟的獨立增強,而年老的父母親缺逐漸的喪失了勞動力,在經濟和精神上多數要依靠兒媳的贍養。管理家庭、消費的決策權自然的都轉交到了兒媳的手中,婆婆處在了被管的地位。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父母,當子女成家時。特別是有固定經濟(如養老金)收入的退休職工多與兒媳婦分居生活。平時能常回家看望老年父母的不太多,導致老年人單身空巢,晚年孤獨而終的悲劇。81.3.2.2家庭子女獨生化,愛幼意識增強,尊老被淡化 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從1983年開始實施,控
11、制了中國總體人口基數,為中國的經濟發展發揮了巨大的貢獻,為國家的富裕和富強不可磨滅的貢獻。但計劃生育實施以后,獨生子女的增多,家長們為了家庭血脈的延續,將大部分的物力、財力和精力都用在了子女身上,必然就造成對老年父母關注的減少。婆婆也往往成了家庭中的“老保姆”,享受的關愛少,付出的愛心多,得不到兒媳的照顧和關愛。在現代工業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社會為個人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條件和寬廣的空間,家庭對個人發展的影響也逐漸下降。繼而帶來的是尊老、贍養老人的家庭責任感的淡化及分人價值觀念的增強,婆婆在家中當家的“主角”的總用就逐漸的消失,受到冷落、歧視、甚至虐待的想象也常見于報端。92戰火仍在燃燒
12、,婆媳之爭 隨著歲月的變遷,時代的發展,盡管婆媳關系不至于像封建社會那樣的不平等、被壓迫,營造著一種“虛假和諧”,但現代的婆媳關系的主要矛盾依舊體現在人際關系的緊張上。老太太聚在一起,談的話題總是離不開議論兒媳婦的長短,就是那些邁進丈夫家多年的年輕女性,有空聊天的時候,也不免把聚會變成了聲討婆婆大會或者訴苦大會。處在婆媳之間的那位兒子兼丈夫,為了維系雙方的關系,受過多少夾板氣,賠了多少笑臉,編了多少瞎話,也是可想而知的。在家庭中,婆媳間的沖突往往以最平凡、最瑣碎的方式展開,成為家庭間的一個永久的話題。婆媳不和帶來如此之多的家庭問題,嚴重影響了家庭的幸福和安定。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關系是社會關
13、系的一個重要方面,家庭關系處理不當甚至會對整個社會的安定團結造成不良的影響。所以,建立起具有時代特色的新型婆媳關系意義重大102.1沖突的概念 婆媳生活中的矛盾,即沖突是指對立雙方在資源匱乏時出現阻撓行為并被知覺到的矛盾。沖突是在關系之中產生的,人自身存在著各種需要,而人的需要都要有相應的客體對象來滿足,這樣就形成了與客體對象的關系;還有一種關系是人與自身的關系(自身中包括內化了的客體對象)。所以由需要產生關系,而需要受挫則產生沖突。 這個概念包括多層含義。 其一,必須有對立的兩個方面。 其二,為取得資源(財產、地位、權力、工作、時間等)而發生阻撓行為。 其三,只要當問題被知覺到時,才構成真正
14、的沖突。 2.2婆媳沖突的社會心理學成因 婆媳之間的問題有許多就是社會心理學所要研究的課題,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可以得到很多造成婆媳間問題的成因。以下試從社會知覺及歸因、社會角色、人際溝通等角度分析婆媳沖突的形成。 112.2.1社會知覺及歸因的偏差 社會知覺:是指在社會情境中以人為對象的知覺,有時又稱作人際知覺。社會知覺的對象是有意識的人、復雜的社會環境和人際關系,而人們對這些對象的知覺又是通過通過他人的言行、表情、態度等來認識、判斷,但是無論是知覺的主體,還是知覺的對象都會掩飾自己的內在動機,所以,人們的社會知覺判斷常常可能是不準確的。社會知覺的主客體能夠理解彼此間的行為對對方的利害關系,于
15、是知覺者和被知覺者都可以有意識地操縱和利用彼此。當個體能夠預測他人可能做出的行動時,他自己便可以預先計劃自己的行動。因此相互間的期望會影響彼此的知覺。進行社會知覺也需要對知覺對象的各種信息加以組織和分類,但社會知覺往往根據他人的外表和行為進行概括和判斷,而且在加工過程中,對信息的處理也更容易采用以點代面的策略,所以,個人的經驗會嚴重影響社會知覺的過程。12由于知覺的特性,人們看到的沖突可能并非真實的,而真正的沖突也可能并不被人知覺到。這樣就構成了婆媳之間問題的復雜性!根據收集到的有關信息、線索人們就會對自己和他人的行為原因進行推測與判斷,即對事件進行歸因。在這種婆媳沖突競爭的條件下,婆媳雙方所
16、處的角色和處境的不同,以及觀察問題的視角的不同,對事情的看法就會有差別,因而對行為原因的解釋也會有明顯的不同。人們歸因的傾向往往是使自己處于有利的位置,有著保護自我價值的傾向,這種傾向叫做“動機性歸因偏差。132.2.2社會角色的沖突 社會是一個大舞臺,每個人都在此舞臺上扮演一定的角色。人們在社會互動中表現自己,整飾自我的形象,角色就是在互動的過程中形成的。婆婆和媳婦的角色是有媳婦和兒子的婚姻所獲得的。在婆媳關系的角色扮演中,雙方都懷著對其角色扮演的期待:婆媳發生沖突的很多起因,其實都不是真正的大事,放在其他的人際關系里,根本不可能導致沖突。這就是因為事先婆媳雙方對對方都有一個不恰當的期望。媳
17、婦會認為婆婆不應該對自己這樣,憑什么自己做這么多事,你的女兒卻什么都不做?而婆婆總會想,媳婦到底不如自己的女兒貼心。因為她們總是事先找到一個不恰當的參照物、一個不現實的標準,與自己及對方進行對照。同時并不是每個人,也不是每個人每個時候都能清楚并扮演好自己的社會角色的,人們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常常發生矛盾、障礙,甚至是遭遇失敗,這就是角色失調了。從心理學的角度,每一個角色,有著不同的職、權、利,女兒與媳婦、婆婆與母親這些社會角色,永遠都不可能平等、相同,所以,媳婦總是很委屈,而婆婆總覺得媳婦不孝順。 142.2.3人際溝通的失衡人們的交往都是多數是從第一印象開始的,第一印象也叫初次印象,是素不相識
18、的兩個人第一次見面時形成的印象。在對于印象的形成中,婆媳之間容易形成“刻板效應”是指人們通過自己的經驗形成的對某類人或某類事物較為固定的看法。這種看法和觀念就像刻印在模板上的一樣,難以更改和磨滅,盡管它具有社會適應性的功能,但使人的社會知覺過程簡單化,在有限的經驗下形成的刻板印象容易使婆婆和媳婦彼此間產生偏見:像歷來我們就認為婆媳是“天敵”、“十對婆媳,九對不和”、“娶了媳婦忘了娘”等等,都是因為刻板效應造成的消極后果。 社會知覺的錯誤,歸因的偏差及刻板印象的先念觀念都讓婆媳之間的溝通充滿了誤會和紛爭。用“溝通的模式”解釋:當溝通者(如媳婦)發送自己的態度或情感時,由于接收者(婆婆)所帶有的誤解和偏見,根據自己的經驗對其(媳婦)傳遞的信息進行“轉譯”,使傳遞的信息失真。婆婆又將不滿、憤怒的情緒“反饋”給媳婦,造成溝通的失敗。153.精神分析對婆媳關系的理解 對于精神分析而言,沖突的概念非常的重要。首先,精神分析提出:人格結構即是一種沖突的結構。弗洛伊德將人格描述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個組成部分,“本我”執行“快樂原則”,要求立即滿足不受任何的限制;“自我”執行“現實原則”,需要延遲滿足符合現實的要求;而“超我”執行“道德原則”,嚴格禁止滿足。從弗洛伊德關于人格的假說中,我們可以看出人格里時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家庭財產抵押合同示例
- 網貸平臺法律顧問合同
- 手部卸妝小技巧
- 提亮柔滑還原膚色光滑
- 醫療AI技術下的患者隱私保護策略研究
- 區塊鏈技術助力提升企業效率
- 備戰春節年貨與裝飾的文化
- 區塊鏈技術重塑電商銷售模式
- 《民生百態縮影》課件
- 個性化治療方案在健康教育中的應用與實踐
- 2025年臺球理論測試題及答案
-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數學 第4章 概率與統計 4.3 統計模型 4.3.1 第2課時 相關系數與非線性回歸說課稿 新人教B版選擇性必修第二冊
- 虛擬電廠接入配電網電力系統調度優化
- 用戶能耗監測的智能插座原型設計
- 某電站中控室搬遷施工方案
- 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2024年本)
- 分子生物學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上海海洋大學
- 2024年01月22096經濟法學期末試題答案
- 【MOOC】糧油儲藏學(A)-河南工業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國開(內蒙古)2024年《漢語中的中國文化》形成性考核1-3終結性考核答案
- 銀屑病治療新進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