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有感作文10篇_第1頁
讀論語有感作文10篇_第2頁
讀論語有感作文10篇_第3頁
讀論語有感作文10篇_第4頁
讀論語有感作文10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讀論語有感作文10篇讀論語有感作文 篇1一個人有什么樣的朋友,直接反映著他的為人。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朋友,從一個側面體現了一個人的價值取向、人生觀、世界觀。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是很相信這句話的。這并不是說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即使現實的可悲的社會中真正的平等仿如天方夜譚。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的機會總會相對多一些,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愛好、共同的處世哲學正是在諸多可以彼此理解容納的基礎上,才會成為朋友。事實上,你不能期望貴族會從心里真正接受平民成為他們的一份子。他可能對你和藹可親、體貼照顧,那是一種教養、一種禮儀、一種體現自身優雅高貴的表現形式。無法通徹地了解相互的生活習俗

2、、知識結構、文化構成等等,又何來的溝通和所謂的心靈碰撞?又談何長久的相處、融合及接納?以前總說門當戶對是封建毒害的殘余,但真的沒有更現實的意義嗎?就我看來,它是為婚姻做一些必要的、經常被忽略的、精神層次上的鋪墊。當然,我并不是說要把其當成一種鐵定律例來執行,而是認為應該作為必要的參考來對待。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好的朋友是良師,他潛移默化地影響你的思想、行動,令你覺得快樂幸福,生活處處充滿陽光;好的朋友不見得時時刻刻陪伴在身邊,卻可以在你需要的時候默默地站在你身邊,也許僅僅是一個眼神、一句話語、一種態度、一份默契。但再好的朋友,也是需

3、要距離的。否則就是非愛行為,就是事君數,思辱矣;朋友數,思疏矣。那如何可以結交到好的朋友?最根本的,讓自身成為善良的、樂觀的、幸福的人,使自身與這些美好的品德相貼近,那至少可以在與這樣美好的人相遇時共品一杯茶。讀論語有感作文 篇2這個學期,我們學習了論語里的古文,里面有教人們做人的道理。例如: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著,鮮矣;好犯上者,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意思是:有子說:他(她)做人孝順父母,尊重兄弟,而喜歡冒犯長輩的人是少見的;不喜歡冒犯長輩,而喜歡作亂的人是沒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確定做人的道理孝順父母,尊重兄弟,它是仁的根本而我卻沒

4、有做到孝順父母父母們總是叫我去收拾碗,我都拒絕了,他(她)們叫我去買東西,我也拒絕了只要是父母們叫我去干的事情,我都沒有完成有一次,母親叫我去買面包,我沒答應,這次她生氣了:只會吃,不會做,真是一個窩囊廢說完,還打了我母親從不打我,從不罵我,從不生我的氣,這次她是真的發怒了我傷心極了,躲到被子里去哭從這學期學了論語后,我下定決心:從現在開始,只要父母吩咐我去做任何事情,我都要全力以赴學了論語對人是非常有用的!會讓人體會到:父母的辛苦,父母的用意,父母的偉大!雖然父親有時候讓我干的活比較重,但他們是為了讓我體會到勞動的收獲!雖然我犯錯時被他們批評了,但我不怨恨他們,因為我知道:他們表面是在批評,

5、但暗中卻是在教育著我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這就是一種愛,這種愛是別人感受不到的愛!讀論語有感作文 篇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溫故而知新”,記得這是初一的時候第一次接觸論語,而現在我不敢相信自身的耳朵,這些竟然是從還在上幼兒園的小妹妹口中講出,一邊背誦一邊抱怨古人寫字總喜歡寫“錯別字”,同樣的字體,竟有多種讀音,我不禁為這種獨特的感慨開懷大笑,原來儒家經典,現在已經開始伴著小朋友成長。人常道“鉆孔鉆孔”,先鉆后有孔,自然而然,伴著情景喜劇的推出,孔子的老師卻被認為鉆子,然而,撇開一系列的喜劇笑話,以真誠的態度去讀論語,卻別有一番體會。“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我想這是我們所接觸

6、的內容中最簡單的一句吧。看似簡單的一句話語,卻是我們學習中不可缺少的態度,不恥下問,人人會說,當真正要做到這一點的時候,卻很少有人坦然接受,因為自身怕被別人笑話,不曾嘗試拋開面子,虛心請教。反之,你會收獲到意想不到的成功與進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對每一位學生來說,也不失為對學習的一種勸勉,誠誠懇懇的學習態度是至觀學習的重要因素,只學習不思考,對于總結出的規律死記硬背,無疑是事倍功半,伽利略因為有了探索精神,敢于實踐才成為人們所景仰的學者,而對于孔子,教育學生要有勤學好問,溫故知新的精神,才使得學生中涌現出一批大學問家,才使得儒家思想影響至今。論語中的每一句話,都是孔子靜心總結的哲理名

7、言,每一句都會發人深省,受益匪淺,每個人都想擁有孔子的智慧,殊不知,在他的背后,卻也是做到勤奮、多問才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圣人形象。在讀論語的同時,我們才能體會到一個成功人士背后所付出的艱辛,這無疑是我們求學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支柱。讀論語有感作文 篇4本學期老師組織我們讀論語。學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老師一遍遍在課堂上講解所謂何意,我在下面聽得云里霧里,想不通這古人好好的話干嘛要說成這樣,在我眼里,古人的經典文章一直是深奧難懂。課間隨意翻閱書本,不覺被里面的內容牢牢吸引了,這本書不像我想象的那枯燥難懂,論語中的經典話語加上一個個小故事,變得生動形象

8、,從中可以學到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每當夜晚難以入眠時,我便捧著它細細品味,細讀中,也讀出了一點點自身的心得為人之道,貴在真誠自懂事以來就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人,有些人處世圓滑,左右逢緣;有些人巧舌如簧,善于奉承;有些人耿直憨厚,善良樸實;有些人刻苦兢業,舍已為公;有些人無為頹廢,胸無大志。這些類型,我覺得都和自身對不上號,我自身卻是挺喜歡真實,不太會耍弄心機,也不善于推卸任務,也許源于老師對我的教導:做一個真誠的人真誠是搞好人際關系的良方,與人交往,不虛偽,不矯飾,真誠地面對每一個人,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我想他人也會熱情地接受你。這本書還一直放到我的床頭,有些故事我還沒有細細地讀完,不過我想我會擠

9、出時間去細品的,看著書柜里長年作為裝飾品的書籍,我很慚愧,沒把書當成自身的朋友,我想我會重新去認識它們,就像論語里說的,為人之道,貴在真誠。讀論語有感作文 篇5佇立水邊,凝望悠悠流水,我不禁心緒飛揚,遐想萬千水是時間吧?時間無情,正如流水之無情。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感慨中有多少“時不我待”的無奈?“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無論是誰圣人或凡人,英雄或平民,都阻止不了時間的腳步,脫不了黑發變白首最終化為一抔黃土的“宿命”。時間無限而生命有涯,于是有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感悟和“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警戒。水是德吧?德之高下,正如水之深淺。“深水不響,

10、響水不深。”歡呼叫囂的必是淺溪,低吼沉吟的才是江海。“圣人韜光,賢人遁世。”德高之人甘于平淡,耐得住寂寞。追名逐利、吵新聞爆丑聞的必是寡德淺薄之輩。一塊石頭就能讓小溪開一朵炫耀之花,一座大山也改變不了江海的沉穩。小人為自身唱贊歌,君子讓別人去評說。水是心靈吧?心靈之明晦,正如水之清濁。“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水的澄澈來自于活水不斷的水源,心靈的澄明來自于善于納新的心胸。水之澄澈能映出天光云影,心靈之澄明能包容世間萬象。水就是人吧?水結而為冰,冰是人棱角鮮明的性格;冰融而為水,水是人或激揚澎湃或纏纏綿綿的情感;水化而為氣,氣是什么呢?氣是陶淵明籬下長開不敗的菊花,是杜甫“安得廣廈千萬

11、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心憂天下,是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胸襟抱負,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氣概。是充沛于天地之間,亙貫于歷史古今的浩然正氣,是多少人窮其一生追求的人生真諦。讀論語有感作文 篇6中華文化一直是一個神奇而美麗的存在,歷史風塵不斷地洗滌和沖刷,但那漢字里墨香溫存的一筆一劃,那世代傳承的表達,仍然矢志不渝地堅持流傳,我相信,較大程度上,是因為中華文化有一種人性的支撐中華美德。說孝,自有“戲舞學嬌癡,春風動彩衣。雙親開口笑,喜色滿庭鬧。” “親老思鹿乳,身掛褐毛衣。若不高聲語,山中帶箭歸。” “母指才方嚙,兒心痛不禁。負薪歸未晚,骨肉至情深

12、。”,論語別裁的作者南懷瑾先生也忍不住要問一句:“孝道是怎樣一個東西?”它是中華美德的根本,一個人如果連父母也不愛,我們還奢望他去愛別人?說師,自有“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都說尊師重道尊師重道,又怎能讓它僅僅成為一個口號?尊師重道,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回想每一個在我們生命中走過的老師,我時常會想,如果沒有他們,如今的我們會長成怎樣的人?老師的恩情,不只是教師節的一張賀卡就能作為感恩的體現,老師有那多的學生,我只是那茫茫人海中的一個,可是師恩如山,無論對于我,還是對于那茫茫眾生,老師,總是左右我們人生軌跡,領你走向更為成功的終點的那個始終無怨無悔的人,因此尊師重道,應是在中華美德熏陶下的一

13、種本能。說義,自有趙氏孤兒的震人心魄,也有東漢末年桃園結義“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感人至深。中華兒女骨子里都有一種義薄云天的豪氣。孔子云:“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于比。”災難中,我們看到的一次又一次義氣兒女的冒險救人,深海,火房他們不是不怕危險,他們不是不珍惜生命,但他們還是選擇了舍生取義,那是刻在他們骨血里的“義”讓他們選擇了比生更華美更動人的死亡。說利,自有泰伯“棄天下如敝履,薄帝王將相而不為”的那份超脫說韌,自有謝婉“永初十年冬,周帝崩,朝野翻覆,諸王皆謀自立。時有亂軍夜襲,見婉披發執槍于城上,肝膽俱裂,乃退。”的這份堅守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已經成了亙

14、古千年的不可磨滅的存在,它隨著長江黃河奔流不息,隨著喜馬拉雅山逼視太陽的光芒,最重要的是,它成了每一個中華兒女血液里跳動的神話,塑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傳達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讀論語有感作文 篇7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被學生片片斷斷記錄下來,這些以課堂筆記為主的記錄由他的學生匯集片酬,后來就成了論語。中國歷史上從漢武帝開始,尊儒學為統治思想,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在古代社會生活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對它的推崇。大家別以為,孔夫子的論語像一座大雪山,只有那些專業人士才能攀上去,其實不然。在我看來,論語更像一碗熱騰騰的雞湯,喝下去后讓心靈得

15、到一次洗滌,不,應該用一次升華。孔子的論語很少由長篇大論,每一則都很簡練。因為無言也是一種教育,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這句短語就是最好的敘述。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是一路跌跌撞撞,一身傷痕闖過來的。全世界都驚嘆于我們,因為我們的一種信念,孔夫子就是一個很叫信念的人。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明信子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比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先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是啊!兵、食物都是護生的,人都有一死,還不如信念重要了。對待生活,孔子最愛顏回,他曾夸獎道:“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

16、,在陋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論語像一位智慧老人,給我指引人生。在處世方面,子曰:“何以報德?以直抱怨,以德報德(論語.憲問)。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矣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優何懼。人以群分,物以類聚,交友需要謹慎。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妄,損矣。子曰:“三軍可多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讓我明白志向重要。讀論語有感作文 篇8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一則讓我深刻地理解到了學習和做

17、人的方法:對于知識,學只是一個認識過程,習是一個鞏固過程,要想掌握更多知識,必須學與習統一起來,只有用知識豐富自身的頭腦,才能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這短短的一則語錄讓我聯想到了我身邊的人,他們憑借著自身的才能和毅力。努力學習,溫習,最終成為一個才華出眾的人。我們不也這樣嗎?如果我們被憂心煩惱甚至怨恨蒙蔽了雙眼,那勢必會影響自身的工作和學習。子曰:由!悔文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一則短短的語錄讓我了解到了學習的態度:實事求是;在探求學問或了解事物時,應取誠實的態度,千萬不能不懂裝懂,這也讓我聯想到了孔子,在兩小兒辯日中,兩個小孩請孔子判定誰是誰非,孔子不能判定誰是誰非,但這兩個小

18、孩并沒有嘲笑孔子的不知。反映了古人認識自然、敢于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和精神也反映了孔子的實事求是。作為中國早期著名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理論和學習理論對于后世的人們一直有著指導意義,我們今天還可以從中受益。朋友,多讀一些好書可以讓我們學到更多,心動不如行動,試試看!讀論語有感作文 篇9記得自身第一次在百家講壇上看到于丹的論語心得,我就被其中的故事折服了,深深吸引著我看完了她的每一篇講壇,于丹論語心得讀書體會。于是,在余味未盡的情況下,我馬上買了她的這本書,拿回家好好地再次享受一番。我這人有從來看不完一本書的讀書歷程,但我卻一口氣把論語心得看完了。我不知道是因為喜歡于丹這個人還是喜歡這本書,總之,我

19、是被這種特有的魅力折服了。每看一次,我都會有新的收獲,心靈都能重重地受到啟迪。又是一個寒假,趁者這稍微空閑的時間,我再次打開自家的書柜,伸手便又拿了這本論語心得。于丹的論語心得讓有機會和沒有機會讀論語的人,都近距離地接觸了一次圣人。這個只有圣人形象的孔子,突然變得親切,成了一個可以去觸及,可以去請教的老者,孔圣人的見解再加上于丹的二次理解和創造,成了一種可以修身養性的處事原則,在緊張的社會生活中,這種觀點的介入,可以讓很多人學會平和,得到精神上的舒緩。初讀于丹的心得,只要你讀到某一句,某一個故事的時候,就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讓人的心靈得到一次洗禮,一次凈化,這種感覺是其它書本是不能給的。一

20、次又一次地讀了于丹的論語心得,雖然不能說是大徹大悟,但也確實觸動了心靈,以前,我覺得自身的心胸狹隘,無法平靜自身的心情,讀了它,使我變得從容大度,這中感覺也是前所未有的。如此的心境,如此的平和,除了于丹老師的引領,又有誰能給呢?佩服于丹老師的出口便成章,更佩服她給我帶來的別樣心態。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主要講了天地人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書中每一個故事都告訴我們很多的人生哲理和處世做人的道理。于丹老師真是一位難得一見的解讀高手,她能把一般人很難懂的論語通過心得的方式來解讀,她把深奧的道理講得淺顯易懂,走進了我們的

21、心里。看過天地人之道和心靈之道部分,我懂得了怎樣在自然和社會中的和諧,如何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坦然處世。對他人要做到恕字,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說多考慮別人的感受,要感同身受,自身都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強加于別人,對待同事,朋友,都要以一顆仁愛之心去為他們考慮,要充分體諒別人的難處,這樣才能使自身得到別人的認同,這點,我從自身的教學生活中得到了論證。記得剛看到我這個班級的時候,在我的眼里什么都是那不堪入目,學生的行為習慣就沒有一個讓我覺得順心的。那時候,我的心情無法平靜,總覺得孩子們做的都是錯事,做了太多的錯事。我會以我自認為正確的方式去強制他們,結果他們學得并不舒心。是

22、啊,我考慮過孩子的感受了嗎?我又一次忘記了論語心得。記得它的時候,我去考慮孩子的感受,讓他們快樂學習、快樂生活,我的教學也因此豐富起來,孩子們也在師生的進一步融洽中生活得快樂起來了。將心比心,以心換心,我們需要這樣的論語心得。論語心得還告訴我們對待自身要做到貧而樂,富而好禮,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很多不順心的事,或大或小,當他們發生的時候,我們一定很難受,每個人都不可避免。但我們要難受多久呢?一輩子?不能,當我們汲取了應該學到的教訓的時候,我們應該坦然地接受它。不要一直放到心上,坦然是一種勇敢,也是一種慰藉,生活的路還很長,我們也許改變不了別人,或者是外部環境,但,我們要正視自身,改變自身,正

23、所謂仁者不憂。當你的胸懷無限大,這樣很多事情就變小了。是的,曾經我也覺得自身很辛苦,自身的工作確實比別人多,當時,我想自身并沒有擺好心態,我沒有用那種平和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但,慢慢地,我學會了適應,學會了努力,學會了多方面看問題,我的生活就變得豐富多彩起來,少了些抱怨,多了些快樂。我想,這正是于丹的論語心得帶我走進了這種境界,使我的心胸變得寬闊起來。當工作上出現坎坷,一定要學會堅強,心靈想到的不是給自身帶來多少麻煩,而是自身又從中學習了多少。圣人的光芒就在這里,他們可以生活得并不富裕,然而他們卻懂得什么是生活,怎樣去生活。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度。于丹老師講的一個個小故事,其中都蘊

24、涵著生活中最樸實最真實的道理,我也常常沉寂于這些故事,引人入勝,看著看著,自身就慢慢懂得了于丹老師是要告訴我們的道理,于丹老師的水平是如此讓人折服。當我們逐漸把自身融入書中的時候,我們就仿佛開始與于丹老師進行對話,那是一種相當幸福的感受。從她的故事中我們獲得了多少為人處世的道理!例如蘇軾與佛印的故事,心里有眼中就有,我們眼中滿是嫉妒,都是不公,我們的心中也就只有這些,是豁達不起來的。是啊,心里有什么,眼里就有什么。作為一個老師,我們心中如果有的是孩子的優點,我們看到的就是孩子的長處;如果心里都是對孩子的挑剔,我們眼中的孩子自然就不稱心。回歸到我們現在的教學,又有多少老師能做到徹底地看到都是孩子的優點呢?我想,老師或多或都會對學生存在這么一點那一點的挑剔。其實,我們缺少的是一種愛,更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因為沒有這雙眼睛,因此我們的心里就有了更多的不稱心。就是這樣一個個精簡的小故事,通過于丹老師的解讀,讓我們從對人、對己、對物都有了一個明確的原則,做起事情來才會有條理。通過自身不太深刻的感悟,我明白了于丹老師的論語心得在告訴大家要在生活中扮演好自身的角色,學會善待別人;學會選擇朋友;學習做一個君子;學習面對困苦;學習自信和誠信等等。真的喜歡于丹的論語心得,喜歡書中透露出來的那種快樂的生存態度。因為接觸了這本書,真正認真讀了這本書,我的心也因此變得從容豁達起來。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