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技 術 經 濟 學 主講教師:付 丹 單 位:工商管理系 E-mail:fu_ qq:302719928 2課程簡介技術經濟學是近半個世紀以來才發展起來的一門年青學科。二次大戰后,隨著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日益增大,如何使技術發揮最好的經濟效益便成為迫切需要研究的課題,技術經濟學由此應運而生。技術經濟學是介乎技術科學與經濟科學之間的一門交叉學科。它是研究采用技術政策、技術措施、技術方案的經濟效益的評價、優選的科學。具體內容主要有:資金的時間價值及等值計算、技術經濟評價的指標與方法、工程技術項目的可行性研究、技術改造和技術引進等技術經濟問題以及價值工程等。技術經濟評價的指標與方法是本課程的核心內
2、容,其中包括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方法;不確定性分析、財務分析和國民經濟分析等。 31了解“技術經濟”的基本概念,學習其基本思想,并會用技術經濟思想去看待問題、認識問題;3培養技術經濟意識、增強技術經濟觀念。2掌握技術經濟的一些常用的、重要的方法和理論,如:資金的時間價值、經濟評價方法、項目可行性研究、價值工程等等。前言 課程目標4應用本課程所學的知識、理論和技能,以市場為前提、經濟為目標、技術為手段,對多種投資方案進行經濟評價、比較和優選。4研究技術經濟活動中的資源配置規律和技術發展規律的科學;也可成為技術的經濟效果學。本科生的學科基礎必修課之一。它是介于自然和社會科學之間的邊緣性科學。屬于應用
3、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實踐為主、定量分析為主的學科。課程性質前言 課程性質5技術經濟學研究對象是什么?技術經濟學能解決什么問題?如何應用技術經濟的理論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技術經濟的作用前言 課程重點6課程教學內容和學時分配內 容課時分配合計 講課(次)習題課(次)(學時) 1 緒論122.技術經濟分析的基本要素243 現金流量構成與資金等值計算51124.技術經濟評價指標與方法3185.不確定性和風險分析 126.價值工程 12課程小結12合計142327課程內容第一章 緒論技術經濟學思想、發展的歷史背景及學科發展現狀;技術與經濟的概念與聯系;技術經濟學研究方向及問題第二章 技術經濟分析的基本要素
4、經濟分析的基本要素投資、成本、收入、稅收、利潤等;以及這些定義的計算。第三章 現金流量構成與資金等值計算資金時間價值的概念與計算、名義利率與實際利率的概念與計算、等值計算等基本公式。第四章 技術經濟分析的評價指標經濟效益評價指標的分類與評價原則8課程內容第五章 經濟評價效益的基本方法項目現金流量的靜態評價方法、動態評價方法、內部收益率的分析法,方案的比較分析。第六章投資方案的選擇互斥方案的選擇、獨立方案的選擇、混合型方案的選擇。第七章不確定性分析方法盈虧平衡分析方法、敏感性分析方法、概率分析、風險決策分析第八章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企業財務評價、國民經濟分析。第九章技術經濟預測預測方法
5、與應用第十章價值工程價值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功能分析與評價方法9課程結業方式采用開卷考試。成績由考試成績和平時成績加權確定(分別占80%和20%。平時成績根據出勤、課堂表現等綜合評定)。關于考試10使用教材 1傅家驥,仝允桓 主編.工業技術經濟學(第三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2劉曉君主編.技術經濟學(第二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2參考資料1彭運芳. 新編技術經濟學.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2趙國杰著.技術經濟學,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2年3月3 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試用版),中國電力出版社, 2002.34工程經濟學劉玉明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
6、06年4月;5工程經濟學馮為民,付曉靈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1月;前言 教材及參考資料引例:鎮海煉化是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直屬的特大型控股的子公司和骨干企業,前身是始建于1975年的浙江煉油廠,位于寧波,是寧波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園區內最大型煉化一體化標志性企業。在財富雜志中文版公布的 2004年度 “中國上市公司100強”排行榜中,鎮海煉化居第13位。據美國油氣雜志最新統計,鎮海煉化居世界最大煉廠第17位,為亞太10大煉鎮海煉化廠之一,是中國大陸首家進入世界級大煉廠行列的煉油企業。111213第一章 緒論本章重點(1)技術、經濟的含義(2)技術經濟學的研究對象(3)技術經濟學的基本
7、原理本章難點技術經濟學的基本原理 14 第一章 緒論1.1 技術經濟學的相關概念1.1.1 技術技術(廣義):人類在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和解決社會問題過程中所運用的勞動手段與知識的總和,是勞動對象、勞動工具和勞動者的勞動方法的總稱。技術(狹義):根據生產實際經驗和自然科學原理而形成的設計工藝方法、數據信息、操作技能機勞動工具的總稱。技術經濟學中,技術是廣義的。151.1.1 技術廣義的技術:硬技術、軟技術硬技術:人們在勞動過程中所使用的機器、設備、基礎設施以及其他物質材料,其核心是勞動工具。勞動工具標志著人類改造自然和戰勝自然的程度,比如:蒸汽機、電動機、計算機的誕生等。軟技術:知識形態的技術。
8、如工藝、方法、程序、信息、經驗技巧和管理能力等非物質技術??茖W與技術科學:客觀規律的認識和總結 是什么,為什么技術:改造自然的手段和方法 做什么,怎么做科學尋找規律技術應用規律161.1.2 經濟古代:經世濟邦治理國家古代名聯中一句“文章西漢雙司馬,經濟南陽一臥龍”西方:希臘文“家產”和管理合成的,指家庭管理。英文中economy源自古希臘語(家政術)。為家庭的意思,是方法或者習慣的意思。因此,其本來含義是指治理家庭財物的方法,到了近代擴大為治理國家的范圍,為了區別于之前的用法也被稱為“政治經濟學”(Political Economy)。這個名稱后來被馬歇爾改回經濟學(Economics)。到
9、了現代,如果單稱經濟學的話,是在政治經濟學或者更廣的層面來考慮經濟,因此一般在指經濟學的時候經濟學與政治經濟學是同義的。171.1.2 經濟: (1)指生產關系 從政治經濟學角度來看,“經濟”指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相互作用,它研究的是生產關系運動的規律。如“經濟基礎” (2)經濟是指一國國民經濟的總稱,或指國民經濟的各部門,如工業經濟、農業經濟、運輸經濟等。 (3)指社會生產和再生產 即物質資料的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的現象和過程。如,“國民經濟” (4)指節約 指人、財、物時間等資源的節約和有效使用。 在經濟學中,經濟從有限的資源中獲得最大的利益。 181.1.3 技術與經濟的關系技術與經濟
10、是人類社會進行物質生產不可缺少的兩個方面,兩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又相互統一。(1)發展經濟必修依靠科學技術三次科技革命:蒸汽機、電、高技術(原子能、航天、電子計算機、分子、遺傳)到十九世紀中葉,科技進步使生產效率提高到手工勞動的108倍。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依靠技術進步的比重占60%-80%191.1.3 技術與經濟的關系(2)經濟發展是技術進步的基本動力和物質基礎。發達國家的研發(R&D)費用通常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以上。國際經驗表明:企業研發投入在銷售額中的比重達到5%以上的企業,有較強的競爭力;2%左右的企業,剛能維持基本生存。發達國家企業一般在3%-5%之間,高科技企業一般10%左右,有的
11、甚至達到20%,而我國的比重不足0.5%。 國家(2004年)指標美國德國日本中國(2012年)R&D占GDP的比重(%)2.822.531.98201.1.3 技術與經濟的關系(3)技術與經濟的協調發展當時、當地具體條件下,采用哪一種技術、哪一種方案最恰當,其經濟效果最大。強調經濟效果的同時,兼顧技術的適用性與先進性。211.1.4 技術經濟學技術經濟學的概念是一門研究如何使技術實踐活動正確選擇和合理利用有限資源,挑選最佳活動方案,從而取得最大的經濟效果的學科。是一門技術學和經濟學相結合的交叉學科,是介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的邊緣科學。 經濟活動自然科學經濟科學技術活動技術經濟學221.1
12、.4 技術經濟學技術經濟是當代技術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結合的產物。技術經濟是研究技術領域經濟問題和經濟規律,研究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相互關系的科學。我國的技術經濟起源于國際上的“工程經濟”即:Engineering Economics,目前在國內也 譯為:Technical Economics.231.1.4 技術經濟學研究如何最有效地利用技術資源以達到促進經濟增長的理論與方法。是研究技術經濟活動中的資源配置規律和技術發展規律的科學。資源配置規律:研究如何根據既定的活動目標,分析活動代價及其對目標實現的貢獻,并在此基礎上設計、評價、優化、選擇以最低的代價可靠實現目標的最佳或滿意技術方案。
13、技術發展規律:研究經濟領域中技術發展的內在規律,包括技術進步、技術創新影響因素、評價方法等問題。241.2技術經濟的研究范圍橫向:工業技術經濟學農業技術經濟學商業技術經濟學能源技術經濟學建筑技術經濟學交通運輸技術經濟學環境保護技術經濟學服務業技術經濟學信息業技術經濟學金融業技術經濟學25國家投資的規模、結構和方向,生產力的合理布局,產業結構調整,國家技術創新體制,國家科技發展戰略、科技發展規劃政策、知識產權、能源開發利用、技術引進、外資償還等宏觀技術經濟地區:地區經濟發展速度,生產力的合理布局,地區產業結構調整,投資規模、結構和方向,資金的引進和利用、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開發區規劃建設與管理等
14、中觀技術經濟行業:產業發展規模和速度、技術發展規劃、技術創新、技術轉移擴散、產業的規模經濟,產業集聚度、產業的市場機制等企業層面:企業新產品開發規劃、技術戰略、技術選擇、技術創新、技術整合、信息化建設等微觀技術經濟項目層面:產品方案、合理規模、原材料選擇、能源選擇、廠址、技術、設備、資金籌措和環保方案的選擇等1.2技術經濟的研究范圍 縱向261.3技術經濟的研究對象傅家驥:三大領域、四個層次、三個方面。三大領域:技術領域中的經濟活動規律;經濟領域的技術發展規律;技術發展的內在規律 四個層次:一是工程(項目)層面的技術經濟問題:關鍵技術創新、技術方案經濟評價、系統優化、項目管理等二是企業層面的技
15、術經濟問題:企業技術創新管理、知識產權管理三是產業層面的技術經濟問題:技術預測、共性關鍵技術、產業技術創新、技術擴散、產業技術標準制定、產業技術升級的路徑與戰略四是國家層面的技術經濟問題:國家技術創新戰略、體制、機制的建設271.3技術經濟的研究對象三個方面:一是技術經濟學科的基礎理論;二是技術經濟的學科方法;三是技術經濟學科的基礎理論、基本方法在現實技術經濟活動中的應用問題。281.3技術經濟的研究對象建設項目評價建設項目的后評估投融資方案的選擇 技術選擇 技術引進 技術市場 生產決策分析 資產評估 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 技術創新理論和經濟增長質量(1)在20世紀8090年代:291.3技術經
16、濟的研究對象項目的技術管理企業技術創新的管理,技術過程管理創新產權的有效配置,技術預測與選擇技術標準戰略,技術升級的路徑與戰略,跨越式的國家技術戰略與技術創新戰略,國家技術創新體系的機制與建設國家的經濟安全、科技安全與信息安全。(2)20世紀90年代末期至今:301.4 技術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1.4.1技術經濟學的產生它是根據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發展過程中,互相滲透,互相促進,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19世紀以前,技術相當落后,其推動經濟發展的速度極為緩慢,人們看不到技術對經濟的積極促進作用,只能就技術論技術。19世紀以后,科學技術迅猛發展(蒸氣機、發電機、計
17、算機等的興起和普及),帶來了經濟繁榮。馬克思在資本論中以很大篇幅總結了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技術進步對經濟所起的作用,指出科學技術創造一種生產力,會生產較大量的使用價值,減少一定量效果上的必要勞動時間。311.4.1技術經濟學的產生最早在工程領域開展經濟評價工作的是美國的惠靈頓(A. M. Wellington),他用資本化的成本分析方法來選擇鐵路的最佳長度或路線的曲率,他在鐵路布局的經濟理論(1887年)一書中,對工程經濟下了第一個簡明的定義:“一門少花錢多辦事的藝術”。20世紀20年代,戈爾德曼在(O. B. Goldman)財務工程學中指出:“這是一種奇怪而遺憾的現象,在工程學書籍中,沒用或
18、很少考慮分析成本以達到真正的經濟性”。也是他提出了復利計算方法。321.4.1技術經濟學的產生20世紀30年代,經濟學家們注意到了科學技術對經濟的重大影響,技術經濟的研究也隨之展開,逐漸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1930年格蘭特(E. L. Grant)出版了工程經濟原理,他以復利為基礎討論了投資決策的理論和方法。這本書作為教材被廣為引用,他的貢獻也得到了社會的承認,被譽為“工程經濟學之父”。二戰后,各國都很重視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據測算5070年代發達國家中技術進步對國民收入增長速度的貢獻為50%70%左右。在此之后,隨著數學和計算技術的發展,特別是運籌學、概率論、數理統計等方法的應用,
19、以及系統工程、計量經濟學、最優化技術的飛躍發展,技術經濟學得到了長足的發展。331.4.2 技術經濟學的發展1.初創期:20世紀50年代中期文革一五期間(1953-1957),從前蘇聯引進了156個大型項目,借鑒前蘇聯一套工程項目管理辦法1958年,大躍進時代,“只算政治賬,不算經濟賬”,違背技術經濟學理論,只管產出。技術經濟工作全部被取消。60年代初,糾正大躍進錯誤,基礎注重“經濟效果”問題。1962年在19631972年科技發展綱要提出技術經濟學341.4.2 技術經濟學的發展2.停滯期:1966-1976技術經濟學收到批判,技術經濟研究機構全部被撤銷3.發展期:1976年-20世紀90年
20、代初1978年11月,召開全國技術經濟和管理現代化科學規劃會議,是技術經濟學的里程碑,成立技術經濟研究會1980年,中科院成立了中國第一家技術經濟研究所(現為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所)1981年,國務院成立技術經濟研究中心1987年,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建設項目經濟評價咨詢手冊出版1990年,郵電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出版,96年再版兩本期刊:技術經濟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351.4.2 技術經濟學的發展4.調整發展期: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至今新型工業化與技術創新關系的理論研究知識經濟研究循環經濟研究環境技術經濟研究能源技術經濟研究可持續發展研究人力資源研究區域經濟研究信息化理論和應
21、用研究高技術發展及產業化研究建設項目的社會經濟評價科學發展觀與創新型國家研究等等361.5技術經濟學的基本原理1.機會成本原理只有充分考慮投資用于其它用途時的潛在收益時,才能對投資項目做出正確的決策。2.經濟效果原理技術經濟分析的目的是提高技術實踐活動的經濟效果經濟效果:是人們在使用技術的社會實踐中效果與費用及損失的比較。3.預見性原理技術經濟分析的重點是科學地預見活動的結果技術經濟分析是對技術實踐方案付諸實施之前或實施之中的各種結果進行的估計和評價屬于事前或事中的控制371.5技術經濟學的基本原理4.可比性原理滿足需要的可比性產量可比;質量可比;品種可比時間因素的可比性 經濟壽命不同的方案,
22、必須采用相同的計算期作為比較基礎。方案在不同時期發生的收益和費用,不能直接簡單相加減,必須考慮時間因素對價值的影響 。價格的可比性在對方案進行經濟指標計算時,必須采用一致的定價基準。計量邊界的可比性 在計算和比較項目的收入、費用指標時,直接的現金流出及流入必不可少,有時還要考慮必要的間接現金流。必須慎重的是項目的比較必需建立在一致的原則、標準、范圍及方法之上。5.全局性原理經濟評價:企業財務評價、費用效益分析381.5技術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機會成本原理全局性原理經濟效果原理可比性原理預見性原理技術經濟學的基本原理391.6技術經濟分析的過程和步驟1.6.1技術經濟分析的過程機會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
23、詳細可行性研究投資機會尋找投資機會篩選初步設計401.6.2技術經濟分析的基本思路確定目標決策評價方案窮舉方案尋找關鍵要素放棄該項活動或重新構思方案滿意否方案實施是否南水北調工程4142 李京文 (1932.10.30) 著名經濟學家及管理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數量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 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是我國目前唯一一位被評選為“兩院”院士的社會科學專家(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作為我國技術經濟和工程管理理論的開拓者之一,較早提出了符合我國實際的工程項目技術經濟論證理論與方法,主持了三峽工程、南水北調、京滬高速鐵路等超大型工程項目的技術經濟論
24、證 。43三峽建成以后 三峽水庫具有393億m3庫容,建成以后,可以使荊江地區的防洪標準由1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如遇大于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配合臨時分蓄洪水和其他防汛措施,可避免荊江河段干堤潰決和防止毀滅性災害的發生。442.發電效益顯著 三峽水電站共裝機26臺,總容量1820萬千瓦,年發電847億度,相當全國的1/9,除可供華中、華東以外,還可輸送川東、華北。3. 減少大氣污染每年可減少煤炭這一不可再生能源4000-5000萬噸,少排放CO2約1億多噸,SO2200萬噸,CO1萬噸,氮氧化合物37萬噸和大量的工業廢水,對減輕環境污染和酸雨等危害將起到極大作用。4.川江航道大大改善單向年通過
25、能力將從以前的1000萬噸增加到5000萬噸,運輸成本可降低35-37%。45三峽工程的問題弊端 1、對庫區文物的影響 2、對生態與環境的影響 3、移民問題 4、地質災害問題 5、國防安全問題 46三峽項目的論證 最早提出三峽工程設想的,首推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按此設想,1940年代中期,國民政府與美國墾務局簽約,準備利用美國資金建設水電站,并邀請該局總工程師、世界知名水利專家薩凡奇(John Lucian Savage)來華考察。薩凡奇在三度實地考察三峽地區后,寫出了揚子江三峽計劃初步報告,認為三峽工程可行,并安排開展前期工作,但后因中國內戰,此事無果而終。1953年,視察三峽時曾
26、說:“三峽水利樞紐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但最后下決心確定修建及何時開始修建,要待各個重要方面的準備工作基本完成之后,才能作出決定。” 1958年3月,黨中央通過了關于三峽水利樞紐和長江流域規劃的意見,提出對三峽工程要采取積極準備和論證充分可靠的方針。毛澤東最終決定暫緩實施三峽工程,“積極準備,充分可靠”,先修建葛洲壩水電站,作為三峽水電站的實驗工程。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今世界殊。水調歌頭游泳 “以閘堰其水,使舟得以溯流以行,而又可資其水力”( 實業計劃 1919 )47此后,對三峽工程的研究工作又持續了
27、30年,1979年,規劃單位建議壩址選在西陵峽的三斗坪。 1986-198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長江三峽工程論證有關問題的通知,決定進一步擴大對三峽工程的論證,重新提出可行性研究報告。 “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更為有利”。 1990年7月,國務院成立三峽工程審查委員會, 1991年7月9日至12日,審查委員會對可行性報告作最后審查,并將審查報告和審查意見上報國務院。 1992年4月3日三峽工程議案獲得通過,標志著三峽工程正式進入建設期。48 李京文 李京文說,三峽工程開工前,爭論了很久,分歧較大。在三峽工程論證過程中,他帶領的專家組用經濟學知識和數量經濟學方法,論證究竟需要多少投資,投
28、資怎么籌集等問題;還要研究這些巨額資金如果投到別的重大項目會帶來多大收益,用它來和三峽投資進行比較分析;三峽工程建成后對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有哪些重要影響等。 他主持的課題研究結論認為:建設三峽工程有利有弊,但二者比較,利大于弊。那么豐富的水利資源如不加以利用,實在可惜;而且三峽工程對防洪、航運、灌溉等方面效益也很大,這是第一個結論。 也有人提出反對建設三峽工程的一個理由:我國綜合國力較弱,應該等國家富裕了再建。針對此觀點,李京文經過周密的測算和比較,提出了第二個結論:三峽工程早建比晚建有利。如果晚建,三峽兩岸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必定會建成更多的廠房和城鎮,到那時,拆遷的成本會更高,對兩岸生態環境的破壞會更大,需要移民和搬遷安置的費用會更多。作出該結論前,李京文利用技術經濟學原理和相關經濟技術指標作了定性與定量分析與計算。 后來三峽工程開工建設的總結論引用了他的報告中的觀點;在全國人大討論三峽工程方案時,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鄒家華代表國務院作的報告,也引用了這兩個結論。 (1932.10.30) 著名經濟學家及管理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數量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 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是我國目前唯一一位被評選為“兩院”院士的社會科學專家(200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