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金銀器制作工藝_第1頁
唐代金銀器制作工藝_第2頁
唐代金銀器制作工藝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顛峰時期。這一時期的金銀器數量巨大、種類繁多、造型別致、 紋樣豐富多彩,而且制作也極為精美,代表了中國古代金銀工藝的最高水平。筆者根據多年研究 心得,就唐代金銀器的制作工藝、地域紋飾特色等問題談一些自己的看法,與大家共同探討。中唐時期出現仿生金銀器唐代的金銀器皿從種類上來說,可分為飲食器、日用器、裝飾器、宗教器具、金銀貨幣幾 大類,每一器類的形制都多種多樣。唐代的金銀器裝飾紋樣以動物紋和植物紋為主,動物紋飾姿 態多樣、勁健有力,植物紋則顯得多彩多姿、富麗堂皇。反映社會生活的狩獵、梳妝、樂舞等題 材也大量涌現出來。唐代金銀器的工藝也極其復雜、精致,已廣泛使用錘擊、澆鑄、焊

2、接、切削、 拋光、鉚結、鏨刻、鏤空、鑲嵌等工藝。唐代金銀器皿的藝術設計是生活化的。其功能是以實用 為主,實用和審美相互融合。造型和結構上體現出合理的功能性和先進的科學性,裝飾上在保留 金銀本色的前提下,通過豐富多樣的裝飾紋樣和裝飾手法充分展現了金銀之美。唐代金銀器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初唐時期(公元618-683年),金銀器的數量比較少、 種類比較單純,器形和紋飾具有明顯的西域、西亞一帶風格。盛唐時期(公元684-755年),金 銀器的種類逐漸增多,制作工藝逐漸簡化,無論器物的形制還是紋樣,外來因素逐漸減少甚至消 失。主要繼承吸收了中國傳統的銅器、陶瓷器、漆器的器形。與此同時,器物的紋飾由瑣碎

3、、纖 細轉向繁縟絢麗,外來紋樣逐漸失去獨立的地位,而與中國傳統裝飾圖案融為一體,使金銀器的 裝飾更趨完美、成熟。中唐時期(公元756-820年),金銀器的種類主要為飲食器具,但數量較 少,這一時期最顯著的特征就是仿生器物的出現。晚唐時期(公元821-907年),金銀器的種類 繁多、數量巨大,紋飾中宗教色彩濃厚,還出現了儒家經典中的人物故事圖案。饒州是唐代最大的銀礦產地據新唐書地理志載:唐代產貢銀的府州有關內道一州、河內道二州府、河東道一州、 山南道一州、江南東道五州、江南西道十州、劍南道一州、嶺南道四十七州。除關內道、河內道、 河東道三地在北方外,其余諸道均在南方。新唐書食貨志也載:當時全國共

4、有銀礦35處, 分布于28個州(府)。但多在南方。又云:凡銀銅鐵錫之冶一百六十八,陜、宣、潤、饒、衢、 信五州,銀冶五十八,銅冶九十六,鐵山五,錫山二,鉛山四。除陜州外,其余五州均在南方, 其中江南西道饒州德興場(今德興縣銀山)是唐代最大的銀礦產地。饒州,唐代屬江南西道管轄, 其地相當于今江西省東北部的上饒地區及景德鎮地區,州治在今江西省鄱陽縣城。太平寰宇記 江南西道饒州德興縣載:本饒州樂平之地,有銀山,出銀及銅。總章二年(669年)鄧遠上列取 銀之利。初唐時,民間采銀較多。上元二年(675年)因置場監,令百姓任便采取,官司什二稅 之。其場即以鄧公為名。每歲出銀達十余萬兩。從以上可知,唐代的銀

5、礦經營分為兩大系統, 即官府開采與私人開采,兩種方式互為補充。政府允許民間開采銀礦,從稅收中獲益,促進了銀 礦業的開采。唐代皇家曾壟斷金銀器制作八世紀中葉以前,金銀器的制作由處于北方地區的中央政府和皇室作坊壟斷,產地以長安 (今陜西西安)、洛陽(今河南洛陽)為中心,代表著正統風格。唐代中央官府的金銀器作坊設 于長安,主要有初唐時期設置的少府監掌冶署、少府監中尚署直接管轄的金銀作坊院和晚唐時期 設置的文思院三處。唐代的中央官府金銀作坊院有一套完整的生產管理系統。器物的生產過程有嚴格的流程。唐代金銀工匠是專門的職業。掌冶署、金銀作坊院等唐代前期中央官府管理的官營作坊,掌握著 許多專業金銀工匠。同時

6、為了保證金銀器的制作質量,唐代制定了在中央監控下實行教授、培養 后備人才的制度,新唐書百官志所記包括培養金銀器工匠在內的鈿鏤之工,要學習四年 后通過嚴格考核方能成為正式工匠。官府工匠短缺時,工匠的后代可優先被選擇繼承父業。身懷 絕技的工匠,往往世代相傳,一直為官府服務,官府作坊保證了特殊技術的傳授和提高。在均田 制下的唐代前期,官府手工業作坊的工匠主要由各地招集而來,人數眾多,生產規模大,生產原 料主要由地方進貢。各地從事金銀器制造的能工巧匠,幾乎是強制性的被征調到中央官府,集中 在一起進行各種精美器物的制造,客觀上提供了工匠之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機會。在官府制 作金銀器,原材料充足,工具、

7、生產條件等不計成本,不受限制,可全心全意地進行創作,從而 使產品數量和質量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八世紀中葉以后,隨著社會經濟的繼續向前發展,土地國家所有制的解體,徭役上的納資 代役更為普遍。安史之亂以后,由于中央政府權力的日益削弱,藩鎮割據導致的地方勢力坐大, 官府作坊的工匠身份相對自由等,致使南北朝時期出現的城市私營手工業的發展,最終波及到金 銀器等國家嚴密控制的手工業行業領域。手工業與商業聯系緊密,在唐代中后期經濟重心東移南 遷的社會大背景下,加之金銀原材料產地、供應等較多依賴南方的客觀條件,初唐時期由中央政 府和皇室壟斷的金銀制造業被打破,朝廷開始允許由地方官府甚至私人制造金銀器,再通過賦

8、稅、 宣索和進奉的方式將產品收繳。于是,出現了中央官府作坊和地方官府作坊、私人作坊共同制作 金銀器的局面。地方官府和私人金銀手工業一旦興起,皇室和中央政府就無法像以前一樣緊密控 制產品的流向和工藝。近乎百花齊放的唐代金銀器制造,出現了嶄新的面貌。北方金銀器有異域特色在金銀器裝飾紋樣的社會審美取向上,唐代前期與唐代后期有著較大的區別。這種區別的 根源在于隨著時代的不同、生活環境和文化傳統的變化,人們的審美意識也有著極大的差別。社 會經濟結構的變化也影響著人們生活器具裝飾風格的變化。盛唐至中唐時期是我國古代文化的重 要轉型時期,宮廷文化逐漸轉向世俗文化。其根本原因在于南方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使得我國古 代經濟文化中心的東移南遷。我國的文化體系自西周時代起即已有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文化之分。中原文化的特點屬于 剛健質樸、熱烈奔放的外向型文化。南方文化的特點則主要趨向于追求精巧華麗、纖細飄逸的內 向型風格。在金銀器的藝術風格上,北方金銀器的藝術風格是在中原文化的基礎上深受中西亞古代波 斯帝國(今伊朗)金銀器藝術風格影響的基礎上形成的,裝飾紋樣大多與游獵、征戰、騎射或對 外交往等相關,又深受皇家特征影響,風格或古樸莊重、或富貴華麗,大多具有濃郁的異域特色。 南方金銀器的藝術風格,盡管也受到北方中原文化與中西亞一帶金銀器風格的影響,但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