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基礎知識1000題_第1頁
傳染病基礎知識1000題_第2頁
傳染病基礎知識1000題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基礎知識1000題:631-697634.傳染病隔離分幾類?答;以類目為特點的隔離系統。分為嚴格隔離、呼吸道隔離、消化道隔離、接觸隔離、血液或體液隔離、昆蟲隔離。傳染病的預防工作包括哪幾個環節?答:1、管理傳染源:對患者的管理對接觸者的管理對病原攜帶者的管理對動物傳染源的管理切斷傳播途徑:消毒是切斷傳播途徑的重要措施。保護易感人群:1)增強非特異性免疫力:加強體育鍛煉、調節飲食、養成良好的衛生和生活習慣、改善居住條件、協調人際關系、保持心情愉快。2)增強特異性免疫力:人工被動免疫人工自動免疫藥物預防,如口服磺胺藥預防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乙型肝炎的傳播途徑有哪些?答:1.血液傳播:如輸血、血制品、

2、集體預防注射、藥物注射、針刺傷等。母嬰傳播:包括胎盤、分娩、哺乳、喂養等。生活密切接觸、性接觸傳播,因HBV病毒可通過唾液、精液、陰道分泌物排出,傳染給密切接觸的對方。肝功能嚴重受損時引起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1.肝臟合成凝血因子減少,某些凝血因子如:、因子在肝內合成,肝功能衰竭時,導致上述凝血因子缺乏。重型肝炎出現應激性潰瘍。肝硬化脾功能亢進、血小板減少。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導致凝血因子減少和血小板消耗。對乙型肝炎易感人群應采取怎樣的預防措施?答:1.主動免疫:肌內注射失活的乙肝疫苗,每次肌內注射10-20ug,首次接種后1個月和6個月分別再接種1次,一般可保持3-5年。2.被動免

3、疫:肌內注射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免疫力可維持3周。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隔離措施有哪些?答:發現疫情就地呼吸道隔離,并立即上報衛生防疫部門。立即采取消毒、隔離措施,防止疫情蔓延。防治傳染性非典型患者的醫院要設立隔離病區,住院患者均需嚴格隔離,不得離開病區。嚴格探視制度,不設陪護,不得探視;工作人員進入隔離室必須做好個人防護,必須戴12層面紗口罩或N95口罩,戴好帽子、防護眼罩及手套、鞋套等,穿好隔離衣,以保證無體表暴露于空氣中。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傳染途徑有哪些?答:1.飛沫傳播:近距離飛沫傳播是本病最主要的傳播途徑,如患者咳嗽、大聲講話、打噴嚏形成氣溶膠顆粒。2.接觸傳播:通過密切接觸患者的呼吸道

4、、消化道分泌物等傳播,包括實驗室感染,即研究者處理或接觸患者標本或病毒株時,如防護不足亦可造成感染。有證據顯示:急性期患者可通過糞便排出病毒。痢疾患者腹瀉的護理措施有哪些?答:1.嚴格執行消化道隔離。密切觀察排便次數、量、性狀及伴隨癥狀,嚴密監測生命體征、脫水征、出入量,及時發現循環衰竭和呼吸衰竭的癥狀和體征。臥床休息,嚴重腹瀉伴嘔吐者可暫禁食,能進食者,以易消化、清淡流質或半流質飲食為原則,避免生冷、多渣、油膩或刺激性食物。保持水、電解質平衡,輕者可口服補液,嚴重者靜脈補液。注意肛周皮膚護理。注意觀察抗菌藥物的療效和不良反應。采集含有膿血、黏液部分的新鮮糞便作為標本,及時送檢,以提高陽性率。

5、意識障礙可分幾種?有什么臨床表現?答:1.嗜睡:為意識障礙的早期癥狀,患者嗜睡,能喚醒、能交談、配合檢查,刺激停止后又入睡。昏睡:患者處于熟睡狀態,較大刺激方可喚醒,答話模糊不清、不完善,刺激停止后立即又入睡。淺昏迷:意識喪失,對強刺激可有痛苦表情及躲避反應,無語言應答,有無意識自發動作,對光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腱反射存在,生命體征無明顯改變。4.深昏迷:自發性動作完全消失,對任何刺激無反應。何謂去皮質綜合征?答:患者對外界刺激無反應,無自發性的語言及有目的動作,有無意識睜眼、閉眼或吞咽動作,對光反射、角膜反射存在。見于缺氧性腦病,大腦皮質損害較廣泛的腦卒中和腦外傷,去皮質強直

6、時呈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姿勢,去大腦強直則四肢均伸直。何謂無動性緘默癥?答:又稱睜眼昏迷,為腦干上部和丘腦的網狀激活系統損害所致。而大腦半球及其傳導通路無損害。何謂腦死亡?答:是指全腦(包括大腦、腦干和小腦)功能的不可逆喪失。表現為意識喪失、呼吸停止、腦干和腦神經反射全部消失,但脊髓反射可以存在。簡述腰椎穿刺后護理答:1.去枕平臥4-6h,不可抬高頭部,可適當轉動身體。觀察有無頭痛、腰背痛、腦疝及感染等穿刺后并發癥。穿刺后頭痛最常見,多發生在穿刺后1-7d。應指導多飲水,延長臥床休息時間至24h,遵醫囑靜滴生理鹽水等。保持穿刺部位的紗布干燥,觀察有無滲液、滲血,24h內不宜淋浴。神經系統疾病的常

7、見癥狀有哪些?答:頭痛、意識障礙、語言障礙、感覺障礙、運動障礙等。腦出血的病因有哪些?答:1.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2.顱內動脈瘤,主要是先天性動脈瘤,其次是動脈硬化性動脈瘤和外傷性動脈瘤。3.腦內動靜脈畸形。4.其他:腦動脈炎、腦腫瘤細胞侵入血管或腫瘤細胞新生的血管破裂出血、血友病、抗凝治療等并發出血。急性腦血栓患者早期溶栓的時間?(發病后6h內)何謂腦血栓形成?何謂腦栓塞?答:腦血栓形成是指顱內外供應腦部的動脈血管壁發生病理改變,使血管腔變狹窄,最終完全閉塞,引起某一血管供血范圍的腦梗死性壞死。腦栓塞是指異常物體(固體、液體、氣體)沿血液循環進入腦動脈或供應腦的頸部動脈,造成血流阻塞而引起

8、相應供血的腦組織缺血、壞死及腦功能障礙。657.簡述體液的組成成分和分布。答:體液由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組成,約占體重的60。細胞內液大部分分布于骨骼肌內,約占體重的40;細胞外液主要由血漿和細胞間液組成,約占體重的20,其中血漿約5,組織間液約15;以及存在于體內各腔隙中的一小部分細胞外液,包括腦脊液、關節液、胸腹腔液、滑膜液、前房水等,僅占體重的12,屬非功能細胞外液。658體液主要成分是什么?答:體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和電解質。細胞內液中的主要陽離子為K+和Mg2+,主要陰離子為HPO42和蛋白質。細胞外液中的主要陽離子為Na,主要陰離子為Cl、HCO3和蛋白質。細胞內外液的滲透壓相似,正常為

9、290310mmol|每升。664、何謂低血鉀癥?其產生的原因是什么?答:血清鉀的濃度135mmolL時稱為低血鉀癥,其產生的原因:1攝入不足,如禁食、少量或靜脈補鉀不足等。2排泄增加,如頻繁入嘔吐、腹瀉、長期使用利尿劑等。3K向細胞內轉移,如合成代謝增加或代謝性堿中毒等。665.試述低血鉀的臨床表現。答:1、肌無力:為最早的臨床表現,一般先出現四肢軟弱無力,進一步發展可致軀干、呼吸肌無力,出現吞咽困難、嗆咳等癥狀,最嚴重時可因呼吸肌完全麻痹而致呼吸驟停。2、胃腸道功能障礙:胃腸道蠕動緩慢,有惡心、嘔吐、腹脹或腸麻痹等癥狀。3、心臟功能異常:主要為傳導阻滯和節律異常。4、代謝性堿中毒:表現為頭

10、暈、躁動、昏迷、面部及四肢肌抽動、口周及手足麻木、有時可伴有軟癱。666簡述補鉀原則答:1、盡量口服補鉀:如氯化鉀、枸櫞酸鉀等,對不能口服者可靜脈滴注。2、禁止靜脈推注:常用針劑為10氯化鉀溶液,應稀釋后經靜脈滴注,禁止直接靜脈推注,以免血鉀突然升高導致心跳驟停。3、見尿補鉀:一般尿量超過40ml/h或500ml/d方可補鉀。4、限制補鉀總量:依血清鉀水平,每日補鉀6080mmol/L(以每克氯化鉀相等于13.4mmol/L鉀計算,每日需補充氯化鉀36G)。5、控制補液中鉀濃度:補鉀濃度不宜超過40mmol/L(氯化鉀3g/L).6、滴速勿快:補鉀速度不宜超過2040mmol/h。667.何謂

11、高血鉀?高血鉀的心電圖特征是什么?答:血清鉀濃度5.5mmol/L稱為高血鉀。高血鉀的心電圖變化:早期T波高尖,Q-T間期延長,隨后出現QRS波增寬和P-R間期延長。668哪些原因會導致高鉀血癥?答:1、腎功能減退,如急性腎功能衰竭,間質性腎炎或應用抑制排鉀的利尿劑,如螺內脂(安體舒通),氨苯蝶啶等。2、分解代謝增強,如嚴重擠壓傷,大面積燒傷所致的大量細胞內K轉移至細胞外,輸入大量庫血及代謝性酸中毒、洋地黃中毒等。3、靜脈補鉀過量、過速,此類高血鉀雖罕見,但往往在人體尚未發揮代償機制時己產生嚴重后果,應高度警惕。4、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因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減少,腎遠曲小管排鉀功能降低,導致

12、鉀潴留。669.高血鉀對患者心臟有哪些影響?答:使心肌應激力下降,心跳慢,傳導抑制,心臟停博于舒張期。試述高鉀血癥的處理原則答:1.立即停止輸注或口服含鉀藥物,避免進食含鉀高的食物。對抗心律失常:因Ca2+有對抗K+的作用,能緩解K+對心肌的毒性作用,故可用10%葡萄糖酸鈣溶液加入等量25%GS溶液靜推,但其作用持續時間不足1h,必要時可重復推注。降低血清鉀濃度:1)使K+轉移入細胞內,如輸注5%碳酸氫鈉溶液促進Na+-K+交換;25%GS100ml-200ml(以每5g糖加入RI1U),促使K+轉入細胞內以暫時降低血清鉀濃度。促使K+排泄,如速尿40mg靜推、陽離子交換樹脂口服或保留灌腸。2

13、)腹透或血透。何謂低鈣血癥?血鈣2.75mmol/L.675.試述高鈣血癥臨床表現?主要臨床表現:便秘和多尿。676.哪些因素會導致代謝性酸中毒?答:1.代謝性產酸過多:嚴重損傷、腹膜炎、高熱或休克、分解代謝增強及無氧酵解過程中產生的酸性物質,如乳酸、酮酸等。堿性物質丟失過多:腹瀉、膽瘺、腸瘺或胰瘺等致大量堿性消化液喪失或腎小管不能重吸收HCO3-等。H+重排出減少:腎功能不全或醛固酮缺乏或應用腎毒性藥物可影響內源性的H+排出和NaHCO3的再吸收受阻,而引起血中H+堆積,NaHCO3的減少。酸性物質攝入過多:過多攝入酸性食物或輸入酸性藥物。代謝性酸中毒最具特征的癥狀是什么?答:呼吸深而快、呼

14、吸頻率可高達4050次/min、呼氣中帶有酮味(爛蘋果味)。體液療法的定量原則:答:定量:每日補液總量包括生理需要量、已喪失量、繼續喪失量。1.生理需要量:2000-2500ml/d。簡易計算方法:體重的第1個10kgX100ml(kg.d)+第2個10kgX50ml(kg.d)+其余體重X20ml(kg.d)。65歲及心臟病患者補液量6%。繼續喪失量:又稱額外喪失量。包括胃腸道額外喪失量、內在性失液(胸腹水等)和發熱、出汗,氣管切開患者還應增加補液量。687.體液療法的定性原則:答:定性:補液的性質取決于水、電解質及酸堿失衡的類型。高滲性脫水以補水為主;低滲性脫水以補充鈉鹽為主,嚴重者補充高

15、滲鹽溶液;等滲性脫水補充等滲鹽溶液。體液療法的定時原則:答:每日及單位時間內的補液量及速度取決于體液喪失的量、速度及各臟器,尤其心、肺、肝、腎的功能狀態。若代償功能良好,應按先快后慢的原則進行分配,即第一個8h補充總量的1/2,剩余1/2總量在后16h內均勻輸入。休克按病因分哪幾類?外科最常見?答:按病因問: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過敏性休克、神經源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外科: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最常見。休克護理問題:答:1.體液不足:與大量失血、失液有關。2.氣體交換受損:與微循環障礙、缺氧和呼吸形態改變有關。3.體溫異常:與感染、組織灌注不足有關。4.有感染的危險:與免疫力降低、抵抗力下降、侵入性治療有關。5.有皮膚受損和意外受傷的危險:與微循環障礙、煩躁不安、意識不清、疲乏無力有關。6.有營養障礙的可能:與患者不能進食有關。7.心理障礙:與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對治療和預后地了解程度有關。觀察休克簡便而有效的指標是什么?為什么?答:尿量和尿比重的動態監測。因尿量反映腎灌流情況,是反映組織灌流情況最佳的定量指標。若患者尿量30ml/h,提示休克好轉。尿比重幫助鑒別少尿的原因是血容量不足還是腎衰竭。693.低血容量性休克主要的病理生理變化有哪些?答:1.微循環的變化。2.體液代謝的變化。3.內臟器官的繼發損害。休克患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