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齊物論》真偽及著作年代考_第1頁
關于《齊物論》真偽及著作年代考_第2頁
關于《齊物論》真偽及著作年代考_第3頁
關于《齊物論》真偽及著作年代考_第4頁
關于《齊物論》真偽及著作年代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關于?齊物論?真偽及著作年代考摘要?齊物論?為莊子內篇中重要篇章,表達道家哲學的中心思想,歷來認為是莊子自著。根據司馬遷?史記?沒有記載此篇作為提出問題的根據,再通過?齊物論?與?老子?、?慎子?等比擬,其言論多有相類之處。從著作年代看:?淮南子?有關言論為?齊物論?作注,?齊物論?產生不得遲于?淮南子?。從?齊物論?綜合?老子?、?慎子?及公孫龍子諸說看,其著作年代不得早于戰國晚期,可見?齊物論?非莊子自著。關鍵詞莊子,老子,慎子,史記,齊物論,比擬abstratqiutheryisaniprtanthapterinzhuangzisrks,representingthekeythughts

2、ftaistphilsphyandbeennsideredrittenbyzhuangzihiself.ardingtitsnn-rerdinsiaqianshistrialrerdsandbyparisnithlaziandzhenzi,qiutheryhasanysiilaritiesiththe.frritingyear,sestateentsfrhuainaiziereusedasanntatinsinqiuthery,therefre,qiutheryantbelaterthanhuainaizi,frthesuarizatinfstateentsfrlazi,zhenziandgn

3、gsnglngzi,qiutheryritingyearantbeearlierthanlatezhankingdperid.segetanlusinthatqiutheryasntrittenbyzhuangzihiself.keyrdslazi,zhenzi,lazi,qiuthery,histrialrerds?齊物論?為?莊子?內篇中之重要一篇,表達了道家哲學的中心思想,歷來認為是莊子自著。任繼愈同志在1961年第二期?哲學研究?發表的?莊子探原?中指出:“?莊子?內篇七篇不是代表莊周的思想的著作,而是西漢初期黃老文學某個支派的著作。然而這一新觀點未能為學術界所承受。張德鈞先生在196

4、1年第五期?哲學研究?發表的?莊子內篇是西漢初人的著作嗎?一文中指出:“任先生文章的全部論證,實際沒有一個可以作為?莊子?內篇是西漢初人所著的證明。本文擬不涉及整個內篇,僅從?齊物論?考察,以探求其著作年代,向前輩們請教。一、?史記?無載是提出問題的根據?史記老莊申韓列傳?云:“莊子者,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于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余萬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漁父?、?盜跖?、?胠篋?,以詆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畏累虛?、?亢桑子?之屬,皆空語,無實事。然善屬書、離辭,指事類情,用剽剝儒墨,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這里所列舉的幾篇莊子代表作,都不屬于?莊子?內篇,而屬于外篇。司馬遷的?史

5、記?,向來被認為是“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漢代著名學者劉向、楊雄稱之為實錄。假如內篇確為莊子所著,特別象?齊物論?這樣表達中心思想的代表作,司馬遷不可能不加以稱道。試觀?史記?之名家列傳,凡有著作的,無不舉其名篇以例如:如?商君列傳?云:“余嘗讀商君?開塞?、?耕戰書?,與其人行事相類。?韓非列傳?:“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觀往者得失之變,故作?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十余萬言。在?屈原列傳?中,亦列舉?離騷?、?天問?、?招魂?、?哀郢?諸篇,均為原書中有代表性之佳作。而?莊子列傳?所舉名篇,除?畏累虛?、?亢桑子?已亡佚外,其余?漁父?、?盜跖?等篇,都難

6、以同文辭優美、哲理精深的?齊物論?相比。以司馬遷之才識,不可能會無視?齊物論?之價值。這只能說,司馬遷所見的莊子之書,其中無?齊物論?。有一種說法,司馬遷之所以不舉內篇和?齊物論?,是由于他單取莊子書中詆訾孔子之篇。可是,?齊物論?中非議孔子之言,亦所在多有。如,瞿鵲子問于長梧子曰:“吾聞諸夫子:圣人不從事于務,不就利,不違害,不喜求,不緣道,無謂有謂,有謂無謂,而游乎塵垢之外。夫子以為孟浪之言,而我以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為奚假設?長梧子曰:“是黃帝之所聽熒也,而丘也何足以知之?又如,“丘也與女,皆夢也;予謂女夢,亦夢也。是其言也,其名為吊詭。萬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這里

7、先是貶孔子“丘缺乏知,既而講“丘與女皆夢,稱其不能“解人,如此小視孔子,怎能說不是詆訾孔子呢?司馬遷歷舉莊子詆孔之名篇,卻沒有提及?齊物論?,這又進一步證明?齊物論?非莊子之著作。又有一種看法,認為司馬遷是從各方面評介莊子著作的,“詆訾孔子僅是一個方面,因此無須列舉太多的篇目。筆者那么認為:司馬遷既然列舉了?漁父?、?盜跖?等質量稍差的篇目,更不應無視?齊物論?這樣優秀的名篇。為此,重新討論?齊物論?的著作年代,是完全有必要的。二、?齊物論?與?老子?之比擬?齊物論?作為我國古代的哲學著作,要考察其著作年代,首先應當將其與同時期的其他哲學著作相比擬,以定其時間先后。?齊物論?為雜采眾說而成,以

8、老子書較之,其文相類似之處甚多,這決不是偶爾的巧合,不過,莊子之學,歷來皆認為本歸于老子之言,故雖然相似,但亦缺乏為奇。然而老子書并非老子所作,乃一雜記體,其中如楊朱之“貴生說,宋钘之“非斗說,關尹之“清虛說,慎到、莊周之“棄知去己說,以及農、兵諸家之言論,皆包孕甚廣,字句亦頗重復,毫無構造之可言,其非老子所自著,學術界前輩早已論及。?齊物論?既與偽?老子?相類,那么其文當然缺乏置信,其著作年代當然要重新考察,現將?齊物論?與?老子?相似之處,縷述于后,以證?齊物論?之抄襲,非莊子所自著。1、論道辨名。?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而?齊物論?那么曰:“道惡乎往而不存,言惡乎存

9、而不可?又曰:“道惡乎隱而有真偽,言惡乎隱而有是非。?老子?曰:“大道廢,有仁義。而?齊物論?曰:“道隱于小成。?老子?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又曰:“善者不辯,辯者不善。而?齊物論?曰:“言隱于榮華。又曰:“辯也者,有不見也。又曰:“大道不稱,大辯不言。又曰:“道昭而不道,言辯而不及。按?老子?之所謂名,即?齊物論?之所謂言。兩相對照,雖字詞不完全一樣,但其含義那么相近。2、論萬象本元。?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而?齊物論?曰:“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與不得,無益損乎其真。按?老子?之所謂道,蓋即?齊物論?

10、之所謂真君。?老子?之所謂“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即?齊物論?所謂“無益損乎其真。3、論元始有無。?老子?曰:“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而?齊物論?曰“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無也者,有未始有無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無也者,俄而有無矣,而未知有無之果,孰有孰無邪?今我那么己有謂矣。這里所引?老子?與?齊物論?二家之言論,皆欲窮始、有、無三者之終究,?老子?之所謂玄,亦即?齊物論?之所謂始。4、論道化萬物。?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而?齊物論

11、?曰:“一與言為二,二與一為三,自此以往,巧歷不能得,而況其凡乎?故自無適有,以致于三,而況自有適有乎。兩者看法一致,皆認為萬物化生,原于一。所謂一,乃道之所生。5、論道序。?老子?曰:“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又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又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夫禮者,忠信之簿,而亂之首。又曰:“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而?齊物論?曰:“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惡乎至,有以為未始有物者,至矣盡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按?老子?之所謂無及道,即?齊物論?中所

12、謂之未始有物。所謂有及德,即?齊物論?中所謂之有物。按照?齊物論?的看法,既有物,那么必自形成其封界,既有封界,那么其勢必不免于有是非。而?老子?以義、禮、忠、信為缺乏貴,亦因其有封有是非。兩者認識道序之層次先后,幾乎完全一樣。6、贊玄。?老子?曰:“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而?齊物論?曰:“有情而無形。又曰:“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兩者皆論道之玄妙,不可探測。7、論虛中大用。?老子?曰:“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而?齊物論?曰:“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這里講橐龠與道樞,

13、皆能虛中,故易獲大用。8、論損益成毀。?老子?曰:“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而?齊物論?曰:“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虧也,道之所以虧,愛之所以成,果且有成與虧乎哉,果且無成與虧乎哉??老子?曰:“夫唯道善貸且成。而?齊物論?曰:“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老子?所謂之損益,即?齊物論?所謂之成虧,而皆無一定之準衡。如以道觀之,那么全然相等。9、檢制情欲。?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而?齊物論?曰:“與物相刃相靡,其形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老子?曰:“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

14、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又曰:“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而?齊物論?曰:“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老子?曰:“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又曰:“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而?齊物論?曰:“圣人不從事于務,不就利,不違害,不喜求,不緣道。兩者都講人之情欲,不可不知檢制,如不知檢制,任性縱欲,禍患必將歸之。10、言異俗。?老子?曰:“眾人皆有余,而我獨假設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

15、察,我獨悶悶。而?齊物論?曰:“眾人役役,圣人愚芚。兩者都以愚芚為高,昭昭為戒,不愿與凡俗同流合污。11、言虛無合于自然。?老子?曰:“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且不能久,而況于人乎?而?齊物論?曰:“予惡乎知悅生之非惑邪?予惡乎知惡死之非弱喪而不知歸者邪。按?老子?言天地且不能久,而?齊物論?那么謂人之死生,屬于自然現象,用不著以惡和悅的感情對待。12、言形心。?老子?曰:“形假設槁木,心假設死灰。而?齊物論?曰:“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此兩者,一以正道,一以反詰,然皆以槁木死灰譬喻形心。13、言葆光復明。?老子?曰:“和其光,同其塵,用其光,復歸其明。而?齊物

16、論?曰:“此之謂葆光。又曰:“莫假設以明。此兩者皆言用光之道,貴乎善葆。14、言知。?老子?曰:“知不知,上也。而?齊物論?曰:“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兩者皆言上知不在多知。按?老子?與?齊物論?兩種,篇幅俱不甚長,而其一樣和相近之說,竟占?齊物論?全篇的五分之二。相似處既如此之多,自非一般的偶合,如不是作?齊物論?者抄襲?老子?,就必然是作?老子?者抄襲?齊物論?,兩者必居其一。然從兩者內容來看,其共同之處乃是?齊物論?對?老子?本義的闡發與引伸,其著作年代,應為?老子?在前,?齊物論?在后。?老子?假如確為春秋時的老子所自著,那末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其生卒年代為公元前369286年、屬于戰

17、國時代的莊子,當然可以著作?齊物論?了。問題是?老子?的著作年代有問題,?老子?非春秋時的老子所自著。查考?老子?一書,早在明代宋濂的?諸子辨?中就提出了疑心,其言曰:“或稱周平王四十二年,以其書授關尹喜,今按平王四十九年入春秋,實魯隱公之元年,孔子那么生于襄公二十二年,自入春秋,下距孔子之生,已一百七十二年。老聃,孔子所當問禮者,何其壽歟?這里僅疑其年代,與傳言不符,然尚未指明?老子?非老子所自著。近人劉汝霖、顧頡剛先生對此問題,皆有精詳之討論,較為可信。劉氏說:“老子書里面,有許多鈔?韓非子解老喻老?的文字而鈔錯的,所以證明本書輯成的時代,是在?解老?、?喻老?之后。見?周秦諸子考?第57

18、頁顧先生在?從呂氏春秋推測老子之成書年代?一文中,那么認為?老子?書成于?呂覽?之后。韓非的生卒年代公元前280233年在莊子之后,?呂覽?的年代那么更后,由此可見,?齊物論?決非莊子所著。三、?齊物論?與?慎子?之比擬?齊物論?不僅與?老子?書相類,而且與?慎子?書中的言論,亦多有相似之處。關于慎子書,學者們考評甚多,姚際恒?古今偽書考?曰:“漢志法家有?慎子?四十二篇,唐十卷,崇文總目三十七篇,今止五篇,其偽可知。姚氏認定其書缺乏信,而?周氏涉筆?曰:“稷下能言者,如慎到。最為屏去繆悠,剪削枝葉,本道而附于情,主法而責于上,非田駢、尹文之徒所能及,五篇雖簡約,而明白純粹,統本貫末。見?文獻

19、通考?宋濂?諸子辨?亦稱?慎子?曰:“純簡明易,類非刑名家所可及,到亦稷下能言士哉。由是而言,慎子之書雖喪佚,但就僅存的幾篇來看,似亦不無可取之處。今以?齊物論?與?慎子?相較。?慎子?曰:“毛嬙西施,天下之至姣也,衣之以皮倛,那么見者皆走,易之以元緆,那么行者皆止。而?齊物論?曰:“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化,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慎子?又曰:“詩往志也,書往誥也,春秋往事也。而?齊物論?亦曰:“春秋經世,先王之志。從以上所引,可見兩者有一樣之跡。然?四庫全書提要?稱慎子之書,乃“明人捃拾殘剩,重為編次者,或稱慎子書有后人竄改增加之語,缺乏為信。然而莊子?天下篇?載有慎到之言,頗

20、為精詳。此篇雖也不一定為莊子自作,但必然出于莊子后學的一位大師之手,比擬可信。因此取其說以與?齊物論?相比擬,可以求得可靠的結論。1、齊萬物以為首。?天下篇?稱慎子曰:“齊萬物以為首,曰:天能覆之,而不能載之,地能載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辨之。知萬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選那么不編,教那么不至,道那么無遺者矣。即從首句來看,已將?齊物論?篇之全旨提醒出來。?呂覽不二篇?亦曰:“陳駢貴齊。可見當時人講齊,與?齊物論?之含義無殊。?慎子?與?齊物論?暗合假設是,其中必有一改竄之作。?齊物論?曰:“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又曰:“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

21、未嘗有言邪,其以為異于鷇音,亦有辯乎?其無辯乎?此即?慎子?所謂“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辯之之意。?齊物論?又曰:“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又曰:“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謂之而然,惡乎然,然於然,惡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此即?慎子?“知萬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之意。?齊物論?曰:“百骸,九竅,六藏,賅而存焉,吾誰與為親?汝皆悅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為臣妾乎?其臣妾缺乏以相治也,其遞相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此即?慎子?“選那么不徧之意。?齊物論?曰:“昭文之鼓琴也,師曠之枝策也,惠子之據梧也,三子之知幾乎?皆其盛者也,故載之末年。唯其好之,以異于

22、彼,其好之也,欲以明之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堅白之味終。此即?慎子?“教那么不至之意。由此可見,?慎子?與?齊物論?之主旨相合。2、棄知去己。?天下篇?曰:“慎到棄智去己,而緣于不得己,冷汰於物,以為道理,曰:知不知,將薄知,而后鄰傷之者也。又曰:“夫無知之物,無建己之患,無用知之累,動靜不離于理,是以終身無譽。故曰:至于假設無知之物而已,無用圣賢,夫塊不失道。按?慎子?以為知不可極,惟有棄之以任自然而己,如以吾之淺知,而強欲知其所不知,那么是僅近于傷。而?齊物論?曰:“道昭而不道,言辯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圓而幾向方矣。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又曰:“愚者自以為覺,竊竊

23、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又曰:“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管;六合之內,圣人論而不議。春秋經世,先王之志,圣人議而不辯,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辯也者,有不辯也。曰:何也?圣人懷之,眾人辯之,以相示也,故曰:辯也者,有不見也。又曰:“齧缺問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惡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惡乎知之?然那么物無知邪?曰:“吾惡乎知之?雖然,嘗試言之,庸詎知吾所謂知之非不知邪?庸詎知吾所謂不知之非知邪?且吾嘗試問乎女,民濕寢那么腰疾偏死,鰌然乎哉?木處那么惴慓恂懼猿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處?民食芻豢,糜鹿食薦,蝍且甘帶,鴟鴉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猿猵狙以為雌,麋與鹿交,鰌與魚游。毛嬙麗姬,人之所

24、美也,魚見之深化,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就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觀之,仁義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殽亂,吾惡能知其辯?這里所述,即?慎子?棄知之意。?齊物論?曰:“南郭子綦隱機而坐,仰天而噓,答焉似喪其耦。顏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隱機者,非昔之隱機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這里所述,即?慎子?去己之意。3、笑賢非圣。?天下篇?論慎到曰:“謑髁無任,而笑天下之尚賢也;縱脫無行,而非天下之大圣。而?齊物論?曰:“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按儒家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倡行仁義之道。而墨家以禹為宗,儉而兼愛,摩

25、頂放踵,以救蒼生為己任。彼此各守其教,更相是非,故為慎子所非難與嘲笑。?齊物論?中又直訕孔子曰:“夫子以為孟浪之言,而我以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為奚假設?長梧子曰:“是黃帝之所聽熒也,而丘也何足以知之?又曰:“丘也與女皆夢也。這些與?慎子?笑賢非圣之說,幾乎完全吻合。4、舍是與非。?天下篇?評介慎到曰:“椎拍輐斷,與物宛轉,舍是與非,茍可以免。不師知慮,不知前后,魏然而已矣。推而后行,曳而后往,假設飄風之還,假設羽之旋,假設磨石之隧。全而無非,動靜無過,未嘗有罪。而?齊物論?曰:“既使我與假設辯矣,假設勝我,我不假設勝,假設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勝假設,假設不吾勝,我果是也,人果非也邪?其或是也

26、,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與假設不能相知也。那么而固受其黮闇,吾誰使正之?使同乎假設者正之,既與假設同矣,惡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惡能正之?使異乎我與假設者正之,既異乎我與假設矣,惡能正之?使同乎我與假設者正之,既同乎我與假設矣,惡能正之?然那么我與假設與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化聲之相待,假設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窮年也。按兩家之言,似皆以是非之問題為難知,故主張舍棄而弗道,一任其隨物宛轉而已。此正與?天下篇?中謂慎子“不顧于慮,不謀于知,于物無擇,與之俱往之意相合。?齊物論?與?老子?之一部分一樣,老子書已被證為偽,?齊物論?又安得而為真??齊

27、物論?與?慎子?中學說一樣處又如此之多,更證明其為偽,?天下篇?論慎到,不啻如經如綱,而?齊物論?那么似為傳為目。筆者認為,很可能是莊子后學者竊?慎子?書以入莊書,?慎子?書早佚,據?史記?稱慎子原著有十二論,雖不能直接說?齊物論?即為十二論之一,但必然有其中之材料,?莊子?內篇可能原無?齊物論?,即有是論,亦必真偽參半,未可盡信。?齊物論?與?公孫龍子?亦時有相類之處,因篇幅限制,本文不再列舉。四、關于?齊物論?著作年代的結論本諸上述,?齊物論?中包含了老聃、慎到、乃至公孫龍等之言論,乃雜采眾說而成之偽作。既為贗品,其著作年代究為何時?筆者推斷為秦漢之間,其根據如下述:1、?齊物論?末節曰:

28、“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那么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那么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按此節文字,既不類莊子自作,亦不類弟子所記,且亦決無如此作述之理。“昔者二字,為我們推斷其著作年代,提供了一項鐵證。莊子卒于公元前286年,已處于戰國后期。“昔者說明在莊子死后又隔了很長一段時期,推斷為秦漢之間,是有可能的。從文字上看,也確為后人追述的口吻。2、?齊物論?不同于先秦時代的一般著作,當時著作很少特立題目,皆先成篇章,然后或取首句中之數字,或隨取二字以安題,其題亦無甚意義。?齊物論?以論名篇,亦為古籍中所罕見。?論語?雖以論名書,然

29、乃孔門問答之辭,不同于今之論體,論體始于?呂氏春秋?之六論,至漢初方普遍使用,如?過秦論?、?鹽鐵論?等,即以莊子本書三十三篇之命題,除?齊物論?外,有以三字成義,有以二字名篇,均未以論名,由此可證,?齊物論?確非莊子所作,應成書于開場以論名篇的秦漢之間。3、從?齊物論?的內容來看,確帶有秦漢之間的時代思想特征,如對至人的描繪:“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風振海而不能驚。假設然者,乘云氣,騎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無變于己,而況利害之端乎?又言圣人:“旁日月,挾宇宙,參萬歲而一成純。秦始皇、漢武帝都向往神仙,追求長生不老,難道不是受了?齊物論?中至人、圣人的影響嗎?

30、4、寫于漢初的?淮南子?,其中有與?齊物論?相類者,可為之作注釋。?齊物論?曰:“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無也者,有未始有無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無也者。而?淮南子、俶真訓?云:“所謂有始者,繁憤未發,萌兆牙蘗,未有形埒垠堮,無無蝡蝡,將欲生興,而未成物類。有未始有有始者,天氣始下,地氣始上,陰陽錯合,相與優游競暢于宇宙之間,被德含和,繽紛蘢蓯,欲與物接,而未成兆朕。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天含和而未降,地懷氣而未揚,虛無寂寞,蕭條霄雿,無有彷佛,氣遂而大通冥冥者也。有有者,言萬物摻落,根莖枝葉,青蔥苓蘢,蕉苞炫煌,蠉飛蝡動,蚑行喙息,可切循把握,而有數量。有無者,視之不見其形,聽之不聞其聲,捫之不可得也,望之不可極也,儲與扈冶。浩浩瀚瀚,不可隱儀揆度,而通光耀者。有未始有有無者,包裹天地,陶冶萬物,大通混冥,深閎廣闊,不可為外,析毫剖芒,不可為內,無環堵之宇,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