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語文必修上 第七單元 第16課 赤壁賦_第1頁
人教高中語文必修上 第七單元 第16課 赤壁賦_第2頁
人教高中語文必修上 第七單元 第16課 赤壁賦_第3頁
人教高中語文必修上 第七單元 第16課 赤壁賦_第4頁
人教高中語文必修上 第七單元 第16課 赤壁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16課赤壁賦*登泰山記 赤壁賦課前自主預習蘇軾簡介見念奴嬌赤壁懷古。這篇賦寫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作者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之后。被貶的起因,是諫官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從蘇軾詩文中摘出詩句,告發他諷刺、反對新法,結果蘇軾被捕入獄。1079年,蘇軾被貶黃州。“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與樵漁雜處,往往為醉人所推罵,輒自喜漸不為人識。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有書與之亦不答,自幸庶幾免矣。”(書李端叔詩后)這是其被貶生活的真實寫照。黃州是長江中游濱江的一個風光美好的城邑,附近有赤鼻磯,誤傳是三國時孫權、劉備聯兵破曹操的赤壁。蘇軾在黃州期間,經常來赤鼻磯頭游覽眺望,或泛舟江中

2、。1082年,蘇軾又來到這里。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蘇軾兩次舟游長江,與友人在月夜泛舟赤鼻磯下,面對美好的自然景物,聯想起歷史上的風云人物,隨即寫下了赤壁賦后赤壁賦,抒發了內心的無限感慨。1賦賦是古代文學中的一種重要文體,是介于詩、文之間的邊緣文體,更近于詩體。從漢至唐初這段時期,賦近于詩而遠于文。賦的特點:語句上以四、六字句為主,句式錯落有致并追求駢偶;語音上要求聲律諧協;文辭上講究藻飾和用典;內容上側重于寫景,借景抒情。駢偶和藻飾是漢賦的一大特征。經歷長期的演變過程,發展到中唐,在“古文運動”的影響下,又出現了散文化的趨勢,不講究駢偶、音律,句式參差,押韻也比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

3、流暢的風格,叫作“文賦”。赤壁賦就是這種文體的典型之作。2七月既望在古籍文獻中,對一個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名稱。每月的十六稱“既望”,“既”表示達到的狀態,“望”即“望日”,指陰歷每月十五。而每月第一日叫“朔”,最后一天叫“晦”。3徘徊于斗牛之間斗牛即斗宿和牛宿,為星宿名。星宿是古代天文學術語,一宿通常包含一顆或者多顆恒星,而古人將滿天星宿劃為四大星野,青龍、朱雀、白虎、玄武四象(即東、南、西、北四方的守護神)即出于此,而春秋時又將四象細分成了二十八宿。東方青龍七宿角、亢、氐(d)、房、心(別稱“商”)、尾、箕(j)北方玄武七宿斗(du)、牛、女、虛、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婁(lu)

4、、胃、昴(mo)、畢、觜(z)、參(sh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zhn)4寄蜉蝣于天地蜉蝣:一種小飛蟲,夏秋之交生在水邊,生存期很短,古人說它朝生暮死,常用來比喻人生短促或生命渺小。eq f(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壬戌年的秋天,農歷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eq f(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游覽。清風徐徐吹來,江面上波瀾不興。我舉起酒杯,勸客人飲酒,)eq f(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朗誦“明月”詩里“窈窕”這一章。)eq blcrc (avs4alco1(壬戌: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既望:過了望)日之后,指農歷十六日。望,農

5、歷每月十五日。蘇子:蘇軾自稱。泛:漂浮。興:起。屬(zh):通“囑”,勸人飲酒。明月之詩:指詩經陳風月出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一說指曹操的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的句子。窈窕(yo tio)之章:月出首章中“舒窈糾兮,勞心悄兮”的句子。一說指詩經周南關雎首章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層解點出泛舟的時間、地點,渲染了一種靜謐舒暢的藝術意境。eq f(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 斗牛之間。,不一會兒,月亮從東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間徘徊。)eq f(白露橫江, 水光接天。縱一葦,白茫茫的水氣籠罩著江面,水上浮光遠接天邊。我們任憑小船)eq f(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

6、馮虛,隨意漂蕩,越過那茫茫萬頃的江面。多么遼闊呀,仿佛要凌空)eq f(御風,而不知其所 止;飄飄乎如 遺,乘風飛去,卻不知到什么地方才能停止;多么飄逸呀,像要脫離了)eq f(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人世超然獨立,成為神仙而飛升仙境。)eq blcrc (avs4alco1(少焉:一會兒。斗牛:斗宿、牛宿,)都是星宿名。斗,也稱“南斗”;牛,也稱“牽牛”。橫:籠罩。縱:任。一葦:像一片葦葉,指小船。如:往。凌:越過。萬頃:指廣闊無邊的江面。茫然:曠遠的樣子。馮(png)虛御風:凌空駕風而行。馮,同“憑”,乘。虛,太空。御:駕。遺世:脫離人世。羽化:道教稱成仙叫羽化。傳說成仙的人能飛升,像長了翅

7、膀一樣。層解寫泛舟所見景象,而以寫水、月為主,為下文“蘇子曰”一段張本;寫景虛實相生,先實后虛。段解描寫夜游赤壁的情景,主要抓住清風、明月、江水這三個方面,展現了一幅優美的秋江夜游圖。1通假字(1)舉酒屬客(同“囑”,文中指勸人飲酒)(2)浩浩乎如馮虛御風(同“憑”,乘)(3)山川相繆(同“繚”,盤繞)2古今異義(1)望美人兮天一方古義:_今義:美貌的女子。(2)凌萬頃之茫然古義:_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失意的樣子。(3)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古義:_今義:二十四節氣之一。答案(1)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來作為圣主賢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2)曠遠的樣子(3)白茫茫的水氣3一詞多義(1)望eq b

8、lcrc (avs4alco1(七月既望名詞,農歷每月十五日,望美人兮天一方動詞,眺望,向遠處看,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動詞,觀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動詞,盼望,德高望重名詞,名望、聲望,名門望族形容詞,有名望的)(2)歌eq blcrc (avs4alco1(歌窈窕之章動詞,吟誦,扣舷而歌之動詞,唱,歌曰:“桂棹兮蘭槳”名詞,歌詞,倚歌而和之名詞,曲調)(3)屬eq blcrc (avs4alco1(舉酒屬客同“囑”,動詞,這里指勸人飲酒,屬予作文以記之動詞,同“囑”,囑托,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名詞,類別、種類,徒屬皆曰:“敬受命。”名詞,部下、部屬)(4)如eq blcrc (avs4a

9、lco1(縱一葦之所如動詞,往、到,浩浩乎如馮虛御風動詞,如同,天時不如地利動詞,及、比得上)(5)而eq blcrc (avs4alco1(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連詞,表轉折,倚歌而和之連詞,表修飾,正襟危坐而問客曰連詞,表承接,侶魚蝦而友麋鹿連詞,表并列,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連詞,表轉折,自其不變者而觀之連詞,表修飾)4詞類活用(1)歌窈窕之章(名詞作動詞,歌唱、朗誦)(2)下江陵(名詞作動詞,攻占)(3)順流而東(名詞作動詞,向東進軍)(4)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名詞作狀語,向南)(5)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名詞作狀語,向西;向東)(6)侶魚蝦而友麋鹿(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伴侶;以為

10、朋友)(7)舞幽壑之潛蛟(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起舞)(8)泣孤舟之嫠婦(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哭泣)(9)正襟危坐(形容詞用作動詞,整理)(10)不知東方之既白(形容詞用作動詞,顯出白色)(11)渺滄海之一粟(形容詞用作動詞,渺小得像)5文言句式(1)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判斷句:語氣詞“也”,表判斷)(2)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狀語后置句:“游于赤壁之下”即“于赤壁之下游”)(3)月出于東山之上(狀語后置句:“出于東山之上”即“于東山之上出”)(4)相與枕藉乎舟中(狀語后置句:“相與枕藉乎舟中”即“相與乎舟中枕藉”)(5)凌萬頃之茫然(定語后置句:“萬頃之茫然”即“茫然之萬頃”)(6)客有吹洞簫

11、者(定語后置句:“客有吹洞簫者”即“有吹洞簫者客”)(7)渺渺兮予懷(主謂倒裝句:“渺渺兮予懷”即“予懷渺渺兮”)(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動句:“于”表被動)(9)何為其然也?(賓語前置句:“何為”即“為何”)(10)而又何羨乎!(賓語前置句:“何羨”即“羨何”)(11)而今安在哉?(賓語前置句:“安在”即“在安”)課堂任務學習1在賦體文章中,結構相似的上下兩句,相同位置上的詞語其意義或相同,或相反,這種現象叫作“對文”。分析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相互關系,概括這種手法的作用。(1)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2)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

12、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3)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我的答案:_答案(1)“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結構相同,“橫”和“接”都是動詞,意義相近,都有寬闊、廣遠的意味。“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結構相似,“縱”和“凌”都有任意飄動的意味。(2)“侶魚蝦而友麋鹿”,“侶”和“友”是近義詞,都是名詞用做動詞。“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加點詞語的意義是相反的,蜉蝣渺小,滄海博大;須臾短暫,無窮永恒。(3)“耳得之而為聲,目

13、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聲色相對,無禁和不竭意思相近。韻味相同、相對或相反的詞語和句子,構成形式和意義上的對舉,起到對比、突出、強調的作用,讀起來也音韻鏗鏘,瑯瑯上口。2在這篇賦中,貫串全文的線索是什么?我的答案:_答案本文以作者的感情變化為線索貫串全文,即“于是飲酒樂甚”“托遺響于悲風”“客喜而笑”,也就是由樂而悲、由悲而喜。課文一開頭便表現了一個詩情畫意的境界,主客秋夜蕩舟,把酒誦詩,如此良辰美景,作者油然而生飄飄欲仙之喜。接下來飲酒放歌的歡樂中伴入了悲涼的簫聲。簫聲起,悲意生。哀怨、愛慕、哭泣、申訴、潛蛟舞、嫠婦泣,渲染了簫聲的悲涼,主客觸景生情,由歡樂轉入悲哀。緊接著寫客人感

14、慨人生短暫無常的悲觀情緒。作者在此借主客問答的形式撫今追昔,暢述對天地人生的感觸。最后以明月江水作比,完成了由悲轉喜的過渡,主客開懷暢飲,興盡入睡。3文中“客之三悲”的內容是什么?“蘇子二論”的內容又是什么?我的答案:_答案客之三悲:一由古(一世之雄)今(而今安在)歷史對比生悲,一由人生短暫(寄蜉蝣、哀須臾)感觸生悲,一由理想(挾飛仙、抱明月)現實(不可驟得)矛盾生悲。蘇子二論:“何羨”論(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和“共適”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4作者開始游赤壁時,景色如何?用原文回答。給我們營造了怎樣的意境?我的答案:_答案“清風徐來,水波

15、不興。”“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蘇子泛舟赤壁之下,上面是一輪皓月,下面是萬頃碧水,月光如煙霧般籠罩江面,清風徐徐吹拂,一葉扁舟如一片葦葉,輕浮水面,任意飄蕩。景色澄澈幽美、如夢境一般。5“水月”意象貫穿全文,請對此進行具體分析,理解“水月”意象的作用。我的答案:_答案水月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意象,既營造了悲涼、詩意的氣氛,又以此引出客的憂傷感慨,同時蘇子達觀的人生態度,也借水月得到了表達。6本文怎樣體現了儒、釋、道三家思想的整合和蘇軾獨特的文化品格?我的觀點:_答案儒家入世,佛家超世,道家避世,三者原本有矛盾,但蘇軾卻將其統一了起來:治世以儒,治心以佛,治身以道。這

16、就形成了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式的曠達自適。赤壁賦以水月之喻化解人生憂患。在困苦環境中追求道德人格品質的自我完善,這固然是儒家士大夫追求精神完美的思想的一種反映,同時又帶有莊子相對主義和佛家虛無主義的色彩。事物的瞬息變化中蘊含著永恒,蘇軾“變”與“不變”之論正是得之于佛、道思想的啟示。而佛、道思想又須用儒家道德人格的浩然正氣來支撐,才能避免虛無空寂。蘇軾用這種思想方法,把“吾生之須臾”與“長江之無窮”統一了起來,表現出他獨特的文化品格。讀寫能力提升讀寫能力主客問答的結構形式赤壁賦采用了漢賦普遍采用的主客問答的結構形式,通過主客問答、水與月的譬喻,探討人生與宇宙的哲理,表現了作者在貶謫生活中的復

17、雜矛盾的心情,既流露了一定的消極情緒,又表達了作者超脫的人生態度和樂觀的情懷。文中的“蘇子”與“客”看似兩個人,實為一體,是蘇軾借客人之口表露自己思想的一個方法。在“主客問答”模式中,“主”是立論的出發點和歸宿,虛設主客是為了方便“主”申述某種觀點或思想傾向。針對練筆請借鑒本課中一問一答的方式,寫一段對話,闡釋某一哲理或表達某一見解。對話的人不必局限于“主客”之間,200字左右。答:_答案(示例)一位在一家農場做客的生物學家見雞群里有只老鷹,于是就問主人:“為什么鳥中之王會落魄到與雞為伍的地步?”主人說:“因為它是在雞舍里長大,我也一直喂它雞飼料,所以它一直不想飛,而且它根本不認為自己是一只老

18、鷹了。”客人又說:“不過,它到底是一只老鷹啊,應該一教就會飛的。”經過一番討論,兩人準備將鷹放飛。第一天失敗了,第二天又失敗了。第三天,客人把老鷹帶到山上再次鼓勵它說:“你是一只老鷹,屬于藍天和大地。張開翅膀飛翔吧!”奇跡終于出現了,老鷹慢慢張開了翅膀,最后發出了一聲勝利的長鳴,沖向天際。隨堂任務作業一、基礎檢測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泛:漂浮B倚歌而和之 倚:循,依C白露橫江 橫:籠罩D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曾:曾經答案D解析曾:表強調語氣,竟、簡直。2下列句子中,對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相與枕藉乎舟中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此

19、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A兩個“乎”字相同,兩個“之”字也相同B兩個“乎”字相同,兩個“之”字不同C兩個“乎”字不同,兩個“之”字相同D兩個“乎”字不同,兩個“之”字也不同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中“乎”相當于“于”;中“乎”是句末語氣詞,相當于“呢”;中“之”,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中“之”,助詞“的”。3下列語句中加線的詞,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A徘徊于斗牛之間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B凌萬頃之茫然 余音裊裊,不絕如縷C哀吾生之須臾 正襟危坐而問客曰D駕一葉之扁舟 肴核既盡,杯盤狼藉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古今異義詞。B項,“茫然”,古義:曠遠的樣子

20、;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失意的樣子。4下列表述中,不正確的一項是()A我國古代的紀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帝王年號紀年法、干支紀年法等。“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屬于干支紀年法。B詩經中的名句名篇常常被后代的文學作品引用,本文中的“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等都引用了詩經中的句子。C古代農歷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月末那一天叫“晦”。“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指農歷每月十六日。D二十八星宿是中國古代天文學的重大創造。“徘徊于斗牛之間”中的“斗牛”指的就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答案B解析“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是曹操的詩。二、課內閱讀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59題。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5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固一世之雄也 固:本來B舉匏樽以相屬 舉:全,都C正襟危坐而問客曰 危坐:端坐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