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故都的秋教學設計寧天莉教學目標: 1.學習理解文章中的“以情馭境,以境顯情,情景交融,渾然一體”的寫作特色。 2.通過對文章中作者描繪的五幅秋景圖來理解作者所說的北國之秋:清、靜、悲涼 。 教學重點:欣賞秋景,品味語言,體會作者的感情。教學難點:學習理解文章中的“以情馭境,以境顯情,情景交融,渾然一體”的寫作特色。教學方法:點撥法和朗讀法。教學用具:多媒體課時安排:一課時一:課前導入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個季節都給我們以不同的感受。春天是明媚的,夏天是妖嬈的,冬天是莊嚴的,而秋呢?(問學生)通常人們對秋天感受卻是各不相同。有人說這是一個收獲的季節,碩果累累大豐收啊!相反有些人說:秋風秋雨真是愁
2、殺人吶!我們都知道自古以來的文人墨客,都有一種“悲秋”情節。咱們著名的作家郁達夫先生也不例外,而且他還是偏愛這蕭瑟的秋景。今天我們接著一起來繼續來品味郁達夫先生筆下特有的秋色。二、作者簡介及背景介紹: 郁達夫(1896-1945),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原名郁文,幼名蔭生,浙江富陽人,出生于知識分子家庭。第一部小說集沉淪問世,當時文壇產生巨大影響。代表作有小說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出奔等,散文達夫散文集、達夫游記等。 郁達夫三歲喪父,在日本十年的異國生活使他飽受屈辱和岐視;在個人的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在文藝觀和審美追求上,提倡靜的文學,寫的也多是“靜如止水似的文學” 。30年代,連年戰亂,
3、民生凋敝,讀書人也居無定所,衣食無安。為了謀生,郁達夫輾轉千里,顛沛流離,飽受人生愁苦與哀痛,這種“悲涼”是他整個人生的感受。三、文本解讀(合作探究)(一)學習第一部分1.學生誦讀課文,思考:從哪些行為可以看出郁達夫對北平的秋天的情感?明確:不遠千里希望“飽嘗一嘗”“我愿意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2.讀第1、2自然段,作者運用什么手法來來分別寫北國之秋和南國之秋的特征?請具體分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明確:北國之秋:清、靜、悲涼 南國之秋:慢、潤、淡。這兩段運用對比的手法,寫作者對北國之秋和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寫出了北國之秋的“清”“靜”“悲涼”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北
4、國之秋的向往之情。(二)學習第二部分(合作探究)1、作者是通過哪些景象來表現“故都的秋” “清、靜、悲涼”的特點的? (找出文中所描繪的五幅畫,用四個字來概括每一幅畫的內容)明確:具體寫了“小院秋晨”、“秋槐落蕊”、“秋蟬嘶鳴”、“閑話秋涼”“秋果勝景”等五幅畫面。2、重點研讀: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思考:這幅畫面的景物怎樣體現出故都秋的“清”“靜”“悲涼”的特點呢?明確:“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給人一種明凈高爽、了無點塵之感,寫出了“清”;“靜對著像喇叭似的(朝榮)的花朵”以及“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是在寫“靜”;有著幾分冷落和蕭條的“破壁”,藍、白等冷色調的“牽牛花”以及象征生命衰竭和
5、凄涼的“秋草”體現了“悲涼”。3、學生討論其余四幅圖面的景物如何體現故都秋的“清”“靜”“悲涼”的特點的。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總結:(1)“秋槐落蕊”圖:“靜”“鋪得滿地的落蕊”,“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覺出一點點極細微極柔軟的感覺”;“清”“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悲涼”“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落寞”。(2)“秋蟬嘶鳴”圖:靜處處蟬鳴聲;悲涼秋蟬衰弱的蟬聲(3)“閑話秋涼”圖:清放晴的天空、雨后的斜橋影;靜息列索落的雨聲;悲涼涼風、雨后話秋涼的“都市閑人”(4)“秋果勝景”圖:清果實成熟的八九月;悲涼西北風、塵沙灰土的世界4、為了突出故都秋的“清
6、”“靜”“悲涼”的特點,作者主要從哪些角度展開對景物的描寫?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明確:作者主要從秋聲、秋色和秋味三方面(角度)來細致入微地展開描寫。秋色:碧空 藍朵 黃中帶白 青布 淡綠微黃(清)冷色調。用青藍色,暗灰色,灰白色調繪出一幅冷色的畫面。秋聲:高天的馴鴿聲、掃帚聲 衰弱的蟬聲 風雨聲 人聲(靜)處處透著寂靜與落寞。秋味:破墻 疏疏落落 落寞 衰弱 涼風 微嘆 清秋(悲涼)處處流露出悲涼、憂傷小結:聲色味的角度能很好地表現出故都的秋的特色,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景,如品其韻,如入其境。能力提升:一、散文講究“形散而神不散,”本文的“形” “神”是什么? 明確:文章的“形”是故都的自然
7、風物,具體說是五幅秋色圖。文章的“神”是贊美故都的自然風物,抒發向往眷念故都之秋的真情,流露出深遠的憂思和孤獨感。 從記敘到議論,在前面記敘的基礎上,再從理喻的角度進一步頌秋,贊頌北國之秋。這是從“形”到“神”的深化過程,開拓了意境,增強了文章的厚重感。二 在故都,秋天,可選取的景物非常多,火一樣的香山紅葉,秀麗的北海公園等,這些何嘗不能映出“秋”的倩影,可是,作者很少提及,偏偏選取那些灰暗的景物,這是為什么?從客觀方面來講,這是景物本身固有的特征,是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 從主觀方面來講,也有兩個因素:第一,跟舊中國時代環境的黑暗有關,這導致他思想苦悶,逃避現實。此文寫于1934年,此時的中國
8、,連年戰亂,民不聊生,郁達夫也是居無定所,顛沛流離,飽受生活的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寫心中的“悲涼”已不只是故都賞景時的心態,而是對整個人生的感悟。第二,也跟作家個人氣質的抑郁善感有關。郁達夫三歲喪父,在日本十年的異地生活使他飽受屈辱和歧視,這也影響了他的個性。上述主客觀兩方面的因素,就決定了作家會選什么樣的景來抒什么樣的情。“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郁達夫也是如此,這清、靜、悲涼的故都之秋表現的是深沉、真摯的心上之秋、家國之思、故都情結。3請同學展示寫的有關秋景的語段(100字左右)。布置作業:美學家說:“一片自然風景就是一個人的內心世界。”那么我們就從故都的秋景走入郁達夫的心靈世界看看。1(仿句練習)郁達夫筆下的秋在哪里? 秋,在小院中低矮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學生知黨史感黨恩課件
- 臨海小學招生管理辦法
- 會議同意通過管理辦法
- 人員核酸臺賬管理辦法
- 云南電梯安全管理辦法
- 小學生省略號課件
- 會員禮品管理辦法細則
- 云南學校管理辦法細則
- 企業資金流動管理辦法
- 互助擔保貸款管理辦法
- 偏執性精神障礙
- 中醫跟師總結論文3000字(通用3篇)
- 附件1:上海市新增醫療服務項目價格申請受理表
- 2022年陜西二級造價工程師造價管理考試真題及答案
- 《服務設計》課程教學大綱
- 消防維保方案(消防維保服務)(技術標)
- 阿勒泰布爾津縣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招募考試題庫
- 少兒硬筆書法啟蒙教學30講PPT課件配套教案
- 巖棉施工方案改
- 鋼筋配筋全套表格
- GB/T 1688-1986硫化橡膠伸張疲勞的測定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