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改革:技術才是“鐵飯碗”(共22頁)_第1頁
公立醫院改革:技術才是“鐵飯碗”(共22頁)_第2頁
公立醫院改革:技術才是“鐵飯碗”(共22頁)_第3頁
公立醫院改革:技術才是“鐵飯碗”(共22頁)_第4頁
公立醫院改革:技術才是“鐵飯碗”(共22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把脈(b mi)公立醫院改革:編制和醫術誰是“鐵飯碗”事業編們究竟(jijng)會面臨什么樣的變化?自國務院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下稱“條例(tiol)”)7月1日施行至今,話題一直在發酵。 盡管缺乏來自廣東官方的數據支撐,但在龐大的事業編群體中,醫務人員因其數量和行業特殊性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可輕視。未來一旦傳統身份松綁,醫生的生存壓力會否更大?老名醫為保福利,會否紛紛提前退休?今后患者看病會否更難、更貴? 經過連日來的采訪,記者發現,盡管意見不一,但不少醫生對改革持較樂觀態度,他們中的許多人希望,這次的人事制度改革可以具備更徹底的“脫編”意味。 正如廣東省衛生計生委巡視員廖新波所言,身份

2、松綁,由單位人轉化為社會人自由流動,是很多醫生翹首企盼的。“這下就活了,既能體現醫生的價值,又能使患者接受更好的醫療服務”. 主任醫師是怎么煉成的 目前體制下,一名醫生的成長大概經歷這樣的過程,有無編制影響不大: 工資單 廣州某三甲醫院主治醫生(合同制) 2014年6月,職務崗位津貼500元,獎金121元,物價補貼51元,月平均年終獎225.9元,生活補助144.9元,住房補貼289.8元,房屋維修費441.99元,應發1811.59元,扣款:公積金320元,社保420元。績效獎金:6000-8000元。 (注: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李令、柯俊、劉淑、彭飛、童兵均為化名) 公立醫院聘用制早已有之

3、“事業單位與工作人員訂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3年。”條例這一條,曾被媒體解讀為事業單位全員聘用時代的到來。 “我們早已幾乎全員合同制了。”李令工作的廣東省人民醫院是廣東最大的綜合性醫院,在他的記憶里,似乎從2004年左右,醫院的用工形式就已靈活多樣,如今院內職工多數手握合同。 省醫公布的2014年應屆畢業生的招聘須知中明確,各類醫護崗位均向社會開放。不過當中存在有編制和無編制的差別,只有博士,才以事業編制招聘,觀察期3個月,觀察期每月3000元。觀察期滿,工資按學歷、聘任職務套改并發放100%獎金。 碩士、藥、技、護理本科及大專畢業生則全部以合同制形式招聘。其中碩士首次簽訂合同期三年,試

4、用期3個月,每月2500元:試用合格的,待遇是基本工資加獎金,第1年獎金為輪轉科室的70%,第2年起為100%. 有醫院無編人數已占七成 公立醫院聘用制推行的政策支持,最早要追溯到2002年。當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人事部關于在事業單位試行人員聘用制度意見的通知出臺,當時一些公立醫院編制有限而又面臨擴張,人才需求量大,廣東省人民醫院、中山大學醫學系統、華僑醫院、南方醫院等幾家大型三甲醫院,便開始在招聘醫務技術人員中試水聘任合同制。 2001年,柯俊考取第一軍醫大學5年制本科,2004年,大學正式改名南方醫科大學,移交廣東,退出軍隊序列。2005年,表現優異的他順利留在學校附屬的南方醫院,一直

5、是合同工。“一些人有編制,那也是改制前的部隊編制,后來大家都一樣簽訂合同。”柯俊說,與在編者終身制不同的是,合同工通過合同明確服務年限,定期考核,考核不過關隨時會被解雇。當然,員工也有選擇自由。 工作中,柯俊面臨嚴苛的培訓與考核。前三年住院醫師培訓,開始與醫院簽訂勞動合同,接著是兩年專科培訓,到各科室輪值。如今,他參與院內技術崗位競聘,已成功被聘任為一名主治醫生。 新快報記者了解到,廣州市衛生局下設事業單位18個,截至去年底,事業編制總共9088人,但其中9個市屬醫院在職員工人數已遠遠超出18個單位編制總數,可見市屬醫院的非編人員也占了很大部分比例。 廣州市婦兒醫療中心、市第一人民醫院等院內職

6、工就向記者透露:“醫生目前大部分仍然有編制,但護士等則大部分已無編制。” 天河區某醫院人事部門相關負責人也透露,目前,一般醫院護理崗位合同人員居多,以他所在醫院為例,在編和非編人數比例為3:7. 有醫院簽合同流于形式 隨著時間推移,合同已經不是區別在編與非編的標志。越來越多的公立醫院開始公開招聘在編醫務人員,根據要求,這些人也要簽訂勞動合同。僅今年六、七月份,各市屬醫院招聘總量就超過300人。不過,這種所謂的合同制究竟有什么意義? 這一做法的政策依據可追溯到2006年,當年6月1日起實施的廣州市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試行辦法規定,財政差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需簽訂聘用合同。 “但辦法落實

7、、執行情況并不理想,我們醫院,公開招聘的,有的要簽訂合同,有的又不用。合同簽訂流于形式,院內職工分合同工、院內正式工、事業編制等身份。”某醫院人事部工作人員透露,公立醫院職工身份的確復雜多樣。最重要的差別是,合同工要交社保,以后由社會養老,但在編人員不交社保,使用公費醫療退休后由單位養老。 “國務院新政影響比較大的應該是在編職工,按照規定,以后估計也要買社保了。”該人士說。 疑問 緣何樂當“合同工”“看中大醫院的平臺資源” 進了事業單位卻無編制,意味著不能享受體制內的一些福利,為何愿意留下來? “看中的是大醫院的平臺和資源,”某大醫院醫生劉淑說,曾經也有老家醫院要人,有編制的,“但廣州大醫院的

8、平臺與小縣城肯定不一樣,所以即使沒編制也想去。” 而且在劉淑的醫院,合同工、編制工待遇差別不大,都是基本工資加獎金。聘為主治醫師后,她的賬面工資底薪2000多元,每月6000-8000元的績效獎金,月收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單位會幫交五險一金,每月個人扣繳社保400元左右,公積金醫院與個人交費總額是720元。 “有保障,大醫院職業前景也不錯,見得多,學得多。”劉淑認為,有無編制對她影響不大。 前瞻 工種特殊,無懼社會化 醫生盼診療市場化體現勞動價值 在編醫護人員如何看待事業單位改革?記者了解到,部分中老年在編醫生因擔憂退休后的醫療和養老問題心存顧慮,強調國家應做好銜接工作。但年輕醫生,以及年資高

9、但能力強者,對編制所附著的一系列“特權”可謂平淡許多。 雖然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并未明確提及“編制”的概念,但受訪醫生們普遍反映,若按條例完全執行合同制和參保,“編制”已經基本喪失意義。有醫生直言,相較“編制”,醫術才是“鐵飯碗”.有在編醫生甚至歡迎“取消編制”,希望以此次改革為契機,建立更體現醫務工作人員勞動價值的市場化制度。 有無編制收入差不多 “因為醫院能創收,薪酬大部分來自經營性收入。醫院規模越大,級別越高,收入可能更多。塔尖的醫生年收入幾十萬元至過百萬元也可能,勞動強度當然與醫院規模成正比。”一位公立醫院醫生解釋,收入構成中基本工資只占較小部分,1000-4000元不等,大頭是獎金,

10、以主治醫生為例,市三甲醫院平均的獎金可達6000-10000元。當然,在編人員會有較多的政策性補貼,比如住房補貼,差別可能就一兩千元而已。 南方醫院楊醫生也證實,一線醫生基本工資都不高,二三千元,獎金占大頭,6000-8000元間,再加上補貼和年終獎。而獎金多少,主要看所在科室的創收能力。因此,有編、無編反倒不重要,若合同工所在科室效益好,收入可能還會高出冷門科室的在編醫生一截。 技術才是醫生鐵飯碗 近日醫學論壇網做了一項“事業單位改革會如何影響你的待遇”的調查,在投票的約2000人次中,認為薪酬待遇會提高和不會變化太大的合計46%,認為會降低的占20%.面對記者,本地醫生并不特別擔心未來收入

11、會受響:“只需要政府給政策就好,醫生自己可以搞掂收入的事。” 醫生們的底氣來自這一職業本身的較強技術要求。從醫30多年的彭飛教授就表示:“醫務人員的特殊性在于,他們有自己的技術,相比編制,技術才是鐵飯碗。”但他同時指,放開編制捆綁,政府也應該允許醫生多點執業,可以自己開診所,按醫療技術水平收費,對有能力的醫生來說是更大的福利。 某三甲醫院外科盧醫生也認為,現在手術收費體系很難體現醫術水平。例如闌尾炎手術有不同類型,但收費標準只分單純與化膿兩種,前者幾百元,后者上千元。實際上單純類也有難易之分,且可能需要2位醫生、2名護士和2名麻醉師約4小時的努力。 盧醫生稱,不論你一個月做7臺還是20臺手術,

12、因為獎金由科室統一計算,也無多勞多得、技術優劣的分別。“在美國,診療收費全部市場化,闌尾炎便宜的一臺3萬-5萬美元,貴的醫生一臺可達15萬美元。醫生還有定價權。” 規范的民營醫院也是選擇 若解除了“編制”的束縛,會不會造成一批公立醫院醫護人員的出走? “非常有可能。”曾獲羊城杰出助產士的楊美英(見上圖)認為。市第一人民醫院工作了20多年的她,2012年退休后被醫院返聘,返聘半年后,她跳槽到廣州伊麗莎白婦產醫院。 談起如今在民營醫院工作的感受,楊美英說:“明顯的變化是,以前忙到連與孕產婦多說一句話的時間都沒有,民營醫院則一對一服務,有充分的醫患溝通時間,從產婦入院到生產整個過程,并在力求安全基礎

13、上,講究人性化服務。讓她們愉快地分娩。” 她建議,隨著醫療行業市場化競爭的加大,一些民營醫院會得到更充分地發展壯大,現在廣州已經有高端民營醫院進入醫療市場,因此,少了編制的束縛,選擇規范經營、依法行醫的民營醫院,當然也是醫務人員的一個出路。 影響 醫生脫編患者也受益 松綁,讓醫生回歸社會人,也給他們自由執業、診療服務市場化定價提供了前提。然而,如果充分體現醫務工作人員的勞動價值,會否加劇患者的看病難、看病貴? 業界專家認為,不僅不會加劇,還可能使優質資源參與競爭。另外,如果醫務人員通過診療服務能體現價值,必然不會通過開大處方、大檢查提高收入。 “像我這種主任專家號,才不過9元錢。”廣州某公立醫

14、院血液科主任童兵分析,如果不買藥、不使用設備進行檢查和治療,到醫院看病的費用并不高,但診斷疾病、開方及給出治療建議的過程,凝結著醫生的技術勞務付出,而現在財政對公立醫院投入很少甚至無補貼,只能通過售藥和檢查收費來維持營運。 專家指出,如果沒有價格扭曲,醫院可以通過直接收取100元診療費的方式獲得足額收入,但現在,醫院只能通過向患者提供300元的藥品(或設備檢查)的方式才能獲得100元的盈利,和前者相比,患者多付出了2倍的費用,醫療費用就這樣漲起來。換句話說,如果醫生能夠通過醫療服務收費獲得足夠收入,而不是通過誘導患者過度消費高價設備檢查和藥品變相補償,患者的醫療負擔會顯著降低。 故事 曾因“編

15、制”難跳槽 望各地統一買社保 “取消編制,我是120%贊成。”說起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在廣州某公立醫院擔任血液科室主任的童兵有許多話說。自稱“愛折騰”的他,曾被編制牽絆,深深體會過那種想走走不了的情境。 上世紀90年代初,他畢業后留在武漢兒童醫院工作,1999年考上了浙江大學博士研究生,去辦辭職、入讀手續時,當地人事部門卻不放人。童兵回憶,當地理由是“湖北培養的人才不允許流動到外地”.自己跑了3個月一事無成,無奈只能多方找熟人。“離開原單位的時候,還被要求交了一筆賠償金,9000多元,相當于我5個月的工資!” “除非你一輩子呆在原單位,不然每走一次,都要脫層皮。”博士畢業后,童兵留在浙江

16、一所公立醫院。2003年,他看中上海一個工作機會,但辦調動時又因編制,在檔案、戶口等多個管理部門來回奔波,“特別是人事檔案關系,非常難搞。”又是一番折騰,童兵才調入上海兒童醫院。 上海很早就進行了改革,事業單位實行聘任制,醫院為童兵購買了醫療、養老、失業等社保。慢慢他也晉升到了副高職稱,月收入約2萬元。十年后,童兵被廣州市某三甲醫院看中,要挖他過來擔任科室主任。童兵欣然應允:“可以帶一個團隊,主管一個科室,意味著我的經驗和技術可以服務更多患者。” “因為合同到期,我的這次跳槽非常順利。”但來到廣州后,童兵又發現了一個難題:在上海交了10多年社保的他,發現新雇主并不給他購買社保,上海那邊又因他未

17、失業,不允許他個人續交。廣州有同事還勸說:“不交更好,省筆錢,以后單位會給你養老。” 但在國外留學多年的童兵不這樣認為:“國外所有人都購買社保,自己的養老自己交錢保障,即使是社保業務也可以由商業保險公司來承擔。”對于“公家養老”的老觀念,他覺得長遠來看比較懸:“現在單位發展勢頭還好,要是幾十年后退休時,單位倒閉或無力承擔你的養老金,怎么辦?” 目前,因為社保無法轉接過來,童兵不得不中止續交。 “如果全國統一聘任制,大家均購買社保,像我這樣的人員流動就更無障礙了。不用擔心離開原單位,以后養老和退休會受影響。”童兵非常支持改革,并希望取消編制、購買社保等措施進一步落實到位。 業界專家把脈公立醫院改

18、革:醫生變成“社會人”后 從此執業自由,病人不用擠大醫院 不敢怠慢患者,診療服務市場定價 事業單位人事改革會給醫療界帶來怎樣的影響?順利推進改革還需要做哪些努力?人事改革能否讓久攻不下的公立醫院改革出現轉機? 記者采訪了廣東省衛生計生委巡視員廖新波及兩位公立醫院院長。受訪者均認為,公立醫院目前僵化的人事和薪酬制度,既是醫生多點執業的“絆腳石”,也是醫院管辦分開的“攔路虎”,改革必然利大于弊。給醫生身份“松綁”,有望實現優質醫療資源的自由流動,也將倒逼醫院設計善待醫生的管理制度。無論如何,患者均將從中受惠。 國務院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的實施是否會降低醫護人員現有待遇? 廖新波:這是大勢所趨,事業

19、單位的福利將走社保,這個大勢不是你想待在原有的體制里就可以避免,當你不能長期維持一種狀態的時候,你該用什么樣的態度去迎接?我認為就是改變和適應。 當醫生變為“社會人”后,招聘醫生不是以國家編制來招,而是以其社會價值來招聘,所以當政府醫院用很低的價格去招聘醫生,招不到必定就會隨行就勢,提高待遇標準。這樣一來,醫生的價值不管是在公立醫院還是私立醫院,薪酬都不會有很大的差異。 打破“鐵飯碗”會給醫療行業帶來什么變化? 廖新波:編制就是同工不同酬的禍根,造成了醫院職工待遇的不公平。醫院里有編制的職工享有的福利獎金更高,編制外的人就成了“二等員工”.尤其是很多醫院,把醫生當成搖錢樹,而把護士當成不賺錢的

20、保姆,因此編制都留給醫生,護士卻是編制外,這就是不公平,必須要改變。 某省屬三甲醫院院長袁恭(化名):打破終身制有很多的優點,可以讓大家有緊迫感、危機感,工作態度會認真等等。從管理者的角度看是好事,但很重要的一條是,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后怎樣去考核。如果政策做得規范,那對于把醫護人員由“單位人”向“社會人”過渡是個很好的起步。只有這些人變成“社會人”了,改革才能再走下一步。 醫生變成“社會人”自由流動后,醫院管理起來會不會更困難? 袁恭:這是肯定的。所以我認為,醫院走到這一步的時候,一定要向現在已經是專長“社會人”的國家和地區去學習經驗。例如中國香港、新加坡、歐洲等地的醫護人員,很多都是自己交醫

21、保社保,憑自己的技術和經驗在社會上遨游、適者生存。 醫院想要增加吸引性,就要在醫院文化、職業發展平臺等方面提升自己。你的福利有沒有讓人家從溫飽過渡到有尊嚴的生活,你有沒有培育和扶持這個人才,都是很重要的。 廖新波:現在有些醫院不幫員工交五險一金,等員工退休后才幫忙補交,主要是擔心人才走了,這其實是很低級的捆綁政策。當取消編制后,醫生有了更多自主選擇的余地,會倒逼醫院樹立善待醫生的觀念,努力建設更好的平臺去留住人才。 改革成敗的關鍵是什么? 廖新波:條例執行起來并不難,主要困難就是錢和福利如何過渡的問題。他建議,政府必須要有剛性和柔性結合的政策。剛性,就是解決必須要做的:柔性,就是解決一些事業困

22、難的事業單位,幫忙補交欠繳款。 袁恭:我認為應該“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平穩地過渡。如果人家工作幾十年了,今天鐵飯碗說打破就打破了,后面怎么努力工作都沒有保障,我想這會造成不安定。 我們單位算過,如果要補交個三四十年的社保,那是一筆大數目,這個我們根本背負不起。所以就需要政府下決心,還是配套措施要跟上。例如標準應該高不就低,不能讓改革后醫護人員的福利還下降了。從尊重知識的角度講,也要讓醫護人員享受到改革的紅利。 廣州某三甲醫院副院長陶盛祖(化名):首先,取消國家、單位養老后,怎么跟社保銜接起來,這是一個大工程。 醫務人員編制“松綁”之后,還要做好兩個最根本的配套改革,一是要給醫生執業的自由

23、:二是要提升醫務人員勞動技術的價值,實施診療服務市場定價。不然,還不能算真正有“自由”. 人事制度改革能否推動醫療衛生體制的改革?比如多點執業 袁恭:是的。我們醫院里的專家,醫院負責他的工資、醫療保障、養老金以及整個職業生涯,當我需要他回來手術、會診的時候,他在外面多點執業呢,這樣我這個院長怎么辦?怎么能放他去多點執業呢? 但如果改革后醫生變成了“社會人”,他今天來我院工作,我負責他今天的工資和醫保,明天是由另外一個單位負責,后天可能就是他自己在診所里面自己負責,這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廖新波:現在僵化的人事制度是醫生多點執業的“絆腳石”,也是公立醫院管辦分開的“攔路虎”.改革之后醫生的價值會得到提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