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的發展-1輪復習_第1頁
當今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的發展-1輪復習_第2頁
當今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的發展-1輪復習_第3頁
當今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的發展-1輪復習_第4頁
當今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的發展-1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當今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的發展-1輪復習 區域范圍內,地理位置鄰近的若干國家,通過一系列協議和條約建立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專題八 當今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第 2 課當今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的發展歐盟 北美自由貿易區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標志課標要求 以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及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為例,認識當今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發展趨勢。從“歐共體”到“歐洲聯盟”原因過程歐共體歐盟歐元的誕生影響A、對歐洲B、對世界 歐羅巴,希臘神話中的公主,歐羅巴與萬神之王宙斯相愛并生下三個兒子,她所居住的大地被命名為歐羅巴,即今天的歐洲大陸。 從古自今,一個統一的歐洲就是歐洲人的歐羅巴夢想。從古羅馬的查爾曼皇帝、法國的

2、亨利四世、拿破侖到德國的希特勒無不曾經試圖實現這個夢想;康德、盧梭、尼采等思想家也把它作為終極理想。 總有一天,到那時,所有的歐洲國家,無須丟掉你們各自的特點和閃光的個性,都將緊緊地融合在一個高一級的整體里;到那時,你們將構筑歐洲的友愛關系。維克多雨果 從古代到近代,歐洲的許多強國曾稱雄與世界。但是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激烈廝殺,整個歐洲已是脆弱不堪、支離破碎,昔日的歐洲列強都已降為二、三等國。 而二戰后的西歐,又面臨來自東方蘇聯和東歐盟國的威脅,以及來自西方美國的經濟滲透和政治控制。歐洲政治家清醒地認識到,長期以往,歐洲不再是歐洲人的歐洲,要重振歐洲,必須實現歐洲的統一。【閱讀與思考】歐洲為什么

3、要聯合?為什么二戰后的歐洲迫切需要聯合?(必要性)材料一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劇烈廝殺后,昔日稱雄于世界的歐洲列強均已降為二等國、三等國。它們面對的是一個虛弱不堪、支離破碎的歐洲。在東方,來自蘇聯和東歐盟國的威脅日益嚴重;在西方,來自美國的經濟滲透和政治控制不斷加強。歐洲政治家們清醒地認識到,如此下去,歐洲將不再是歐洲人的歐洲。材料二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展,生產力大大提高,生產、社會分工和資本的國際化大大加強,歐洲各國相互依賴的程度加深。材料三西歐土地面積狹小,資源又相對缺乏,這使歐洲各國認識到要盡快發展經濟,就必須打破國家壁壘,在經濟上聯合起來,實行一體化。內部需求:為了更好地利用歐洲資源發展

4、經濟(優勢互補),重振歐洲外部因素:兩極格局下抗衡蘇聯的威脅和美國的控制 法國外長舒曼在1950年提出:法國政府建議在德法兩國建立一高級聯合機構管轄兩國的煤炭、鋼鐵生產,聯合生產建立起來的兩國團結,可消除法德之間戰爭的物質基礎,使戰爭爆發變得不可想象。 舒曼計劃歐洲為什么要聯合?小資料卡片: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文本用的是荷蘭紙張、德國墨水、法國印刷術,由比利時和盧森堡裝訂,附著意大利制作的飄帶。 (1)歐洲聯合的共同愿望。歐洲在文化和價值觀上具有認同感。 (2)法、德的和解,為歐洲聯合奠定了基礎。 (1)從歷史看:為了使歐洲擺脫血腥沖突的威脅,緩和民族仇恨,防止歷史悲劇重演。(法德矛盾) (2)

5、從現實看:為了抵御來自美蘇“冷戰”的影響,提高歐洲的國際地位。 (3)從經濟看:為了更好的利用歐洲的資源和配合馬歇爾計劃的推行,發展歐洲經濟。 歐洲國家地理疆域相聯,國家林立而面積狹小,都存在國內市場狹窄、資源短缺的問題。1、必要性: 2、可能性:歐洲走向聯合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是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一、從“歐共體”到“歐洲聯盟”形成過程:1.歐共體的形成與發展:1973年,成員國開始“用一個聲音說話”。1975年,“歐洲議會”成立,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 80S后,軍事防務合作加快了步伐法國總統戴高樂提出:“歐洲是歐洲人的歐洲”;1951年,歐洲煤鋼共同體(六國?)1958年,歐洲經濟共同體、歐

6、洲原子能共同體1967年,歐洲共同體成立經濟一體化趨勢經濟政治一體化趨勢歐洲一體化過程呈現趨勢:經濟一體化向政治一體化2、歐盟的形成和擴大:1991.12,簽署馬斯特里赫特條約;,“馬約”正式生效,歐盟宣告成立;2004年,成員國達到25個,2007年擴大到27個成員國;1999通過千年宣言決定成立歐盟快速反應部隊(尚未實現) 2005.5歐盟憲法條約生效受阻(說明了什么?)歐元問世;歐元開始進入流通領域;影響:經濟上:推動歐洲經濟發展,成為世界經濟三強政治上:使歐洲的國際地位提高,國際作用增強世界格局:對世界經濟、政治格局產生重要影響, 推動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閱讀下列材料:課本P.157“

7、材料閱讀與思考” 歐洲一體化大事記(19511995) 1951年,法國、聯邦德國、意大利、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建 立煤鋼共同體。 1958年,上述六國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決定建立關稅同盟,實施共同農業政策,組成農產品共同市場。 1967年,上述三個共同體合并為歐洲共同體。 1973牟,英國、愛爾蘭和丹麥加入歐共體。其后,希臘、葡萄牙和西班牙相繼加入。 1975年,歐共體首腦會議正式定名為“歐洲理事會”。 1979年,歐共體各國成立歐洲議會,加強各國的政治聯系,協調彼此的對外政策。 1991年,歐共體通過了歐洲聯盟條約。1993年,歐洲聯盟正式成立,成為一個具有經濟和政治雙重

8、性質的組織。 1993年,歐洲統一大市場正式啟動,實現了人員、貨物、資本和服務的自由流動。 1995年,奧地利、芬蘭和瑞典加入歐洲聯盟。 1999年,歐洲單一貨幣歐元正式啟用。 2004年5月1日捷克、塞浦路斯、愛沙尼亞、等10個國家成為歐盟的正式成員國。(25國)(1)規模不斷擴大,成員國增加;從單一經濟領域向多種經濟領域擴展,程度不斷加深。 (1)概括歐共體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規模的變化,指出其經濟一體化的演進趨勢。(2)歐洲理事會和歐洲議會的成立,表明歐共體出現了什么新的發展趨向,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出現這一趨向的內部和外部原因。 (2)經濟一體化向政治一體化發展。經濟實力增強,要求政治上更好

9、地維護歐共體成員國的利益(內因);超級大國加緊在歐洲的爭奪,西歐各國要求更有效地維護自身安全(外因)。 北美自由貿易區標志組成:美國國旗(星條旗)、墨西哥國旗(鷹)、加拿大國旗(楓葉)2、建立過程: 1985年,里根等正式提出建立北美自由貿易區的主張; 1987、1988年 1992年,簽署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1993年,協定生效,正式誕生。二、北美自由貿易區1、建立背景:西歐和日本的崛起對美國霸主的挑戰;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挑戰;美、加、墨三國經濟發展的內在需要。3、協定的內容: P1734、性質特點: 世界上第一個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組成的經濟集團。(南北合作和大國主導是其最顯著的特征)

10、 美、加、墨三國合作的主要目的:美:擴大出口市場,利用墨西哥的礦產資源和勞動力、減少墨西哥向美移民人數加:希望擴大農產品的出口市場,提高本國工業制成品的競爭力,轉移夕陽工業墨:吸引更多的資金和技術,增加就業機會和改善本國償還外債的能力5、影響:互相彌補了各自經濟發展中的不足,加強了本區域經濟的優勢,從而對三國經濟發展都起積極作用;加快了美洲的經濟合作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為最終建成以美國為中心的美洲自由貿易區奠定了基礎。有利于世界經濟的全球化發展。 美、加互為對方的第一貿易大國;美國是墨西哥的第一貿易大國,墨西哥是美國的第三貿易大國。加拿大外來投資的70來自美國,而墨西哥外來投資的63來自美國。

11、由于各成員國發展水平的差異,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尤其對欠發達的墨西哥造成經濟利益受損的后果。積極消極 自從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生效以來,墨對外貿易和吸收外國直接投資均有大幅度增長。 1993年到2002年,墨對美國出口增長234%,達到1360億美元;同期墨對加拿大出口增長約203%,從29億美元增長到80億美元。 在1993年以前的10年中,墨吸收外國直接投資累計達266.87億美元。而此后10年達到1212.3億美元,增長354%。 從1994年至2001年,美國共向墨投資700億美元。協定給墨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特別是在制造業部門,并使墨職工的收入有所增加。墨出口部門的職工收入要比工業部門其他

12、職工高40%。 墨西哥農牧業受到強烈的沖擊,在國內生產總值所占的比例已由6.34下降至5.5;造成130萬農民破產。學 貴 有 疑: 2004年1、1、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生效十周年的日子,有人說該協定是使墨西哥迅速進入發達國家俱樂部的靈丹妙藥,也有人說它是可能給墨西哥經濟帶來災難的“特洛伊木馬”,對于這一問題我們應該怎么看?探究:根據以上材料你認為墨西哥(發展中國家)加入區域經濟集團的利與弊? 墨西哥則可利用本國廉價的勞動力來降低成本,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品,并將商品出口到美國;同時還可以從美國獲得巨額投資和技術轉讓以促進本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加快本國產品的更新換代,等等。 消極方面(弊) :積極

13、方面(利): 工業:由于各種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逐步消失,墨西哥國內市場門戶大開,進口產品蜂擁而入。民族工業不得不面對更激烈的競爭,掙加工費的加工貿易企業發展卻很迅猛。 農業:美國進口的農產品從1994年以來增長了726%,導致墨西哥國內的小農階級幾乎消失殆盡,損失的工作機會達到130萬之多。 墨西哥的經濟過分依賴于美國,經濟的獨立性較差。 探究一:與歐盟相比,北美自由貿易區有什么特點?1993年11月1日 (早)1994年1月1日 (晚)發達國家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政治聯盟經濟一體化組織嚴密(有超越國家權力的機構)松散(貿易伙伴)三、亞太經合組織1、建立背景:歐洲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北美

14、自由貿易區已顯雛形;亞洲地區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明顯上升。 刺激作用內在需求2、建立和發展: 1989年,霍克提出加強亞太地區經濟合作的問題; 標志:1989年,堪培拉“亞太經濟合作部長級會議”的首次會議; 1991年,中國?、中國臺北和香港加入; 1993年,首次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西雅圖召開,提出了亞太經合組織的大家庭精神; 1998年11月APEC成員達21個; 2001年,上海成功舉辦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3、主要機構: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部長級會議 4、主要特點:當今世界最大的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政府間);多樣性:成員國之間在國家實力等方面均有不同;經濟結構的互補性很強性質

15、:是一個經濟貿易合作論壇;原則:相互尊重和平等;開放的地區主義;協商一致和自愿;實施目標漸進合作方式的創新:APEC方式(特點?)5、意義:其組成方式適應了亞太地區發展要求,有利于共同促進了本地區經濟合作和發展大計;為世界經濟一體化探索出一種新的模式。(P174.“知識鏈接”)更具靈活性,合作方式基于自愿、協商、開放的地區主義、漸進等原則,非契約性,非約束性,被稱為“APEC方式”。 亞太經合組織共有21個成員;其總人口達25億,占世界人口的45%;國內生產總值之和超過19萬億美元,占世界的55%;貿易額占世界總量的47%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區域經濟組織。(AsiaPacificEconomi

16、cCo-operation)北美自由貿易區是世界上第一個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組成的經濟集團?為什么亞太經合組織不是? 這是因為亞太經合組織只是一個區域性的經濟合作組織,是一個論壇性的經濟組織,而并未形成區域性經濟集團,其并未實現互惠關稅等,最多只能說其目前正朝著區域集團化方向發展,按照茂物宣言,要實現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目標,發達成員不晚于2010年,發展中成員不晚于2020年。2001,上海第_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2002年APEC在墨西哥舉行。各領袖今年的服裝是墨西哥東南沿海地區印第安人愛穿的一種當地叫“瓜亞貝拉”的白襯衫。“ 2003年APEC在泰國舉行。而為各國首腦制作民族服裝的面料

17、為泰絲。這種織入金線的絲綢顯示了泰國絲織行業最高超的技術,一直是皇室的專屬服裝,直到二十世紀才允許平民穿著。 2004年APEC在智利舉行,這次領導人在照相時,智利推出的民族服裝是傳統的套頭披肩“查曼多”。據說,這種服裝源自智利的“牛仔披風”,每件衣服需要巧婦連續工作四個月時間才能做成。 2005年APEC在韓國釜山舉行。韓式大褂“圖魯馬吉”是本屆APEC會議的領袖服裝。 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十四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2006年11月19日在越南首都河內閉幕,與會領導人在身穿越南的傳統服裝“奧黛”,一起照“全家福”。 2007年9月亞太經合組織第十五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悉尼舉行亞太經合組織領

18、導人或代表陸續走出悉尼歌劇院,向全球媒體展示謎底被稱為“德里扎博恩”的傳統深棕色風衣。 2008年亞太經合組織第十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三日在秘魯首都利馬結束。圖為各成員領導人在會后身著南美披風合影 專題八 當今世界的全球化趨勢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經濟全球化的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經濟全球化重要步驟、途徑最后歸宿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兩大趨勢亞太經合組織199419931989主要是發達國家;經、政、文相近;地域相連發達國與發展中國家聯合;地域相連各方面差異較大;分布廣、地域不相連合作程度很高,形成了超越國家的權力機構合作程度較高,但未形成超越國家權力機構 合作程度較低,屬松散性組織.缺少約束力

19、【小結】1、世界三大區域經濟組織的比較2、區域經濟合作出現的主要原因?【升華】經濟全球化趨勢,推動同一地區國家的合作;各國競爭加劇,為增強本國實力需要加強同周邊國家的合作;各國經濟發展客觀上要求打破國界限制,加速經濟要素(如商品、資本等)流通,加強本地區合作。經濟區域集團化對發展中國家會帶來怎樣有益和不利的影響? 吸引外資、提供就業、調整產業結構、更多參與國際競爭、推動政治改革和加速民主化進程等。 民族經濟面臨具大的壓力和沖擊、自然環境遭到破壞、國家主權和經濟安全受到挑戰等。(1)積極影響:促進集團內部貿易增長和經濟發展;3、區域經濟合作出現的主要影響?【升華】促進集團內部的國際分工和生產專業

20、化,推動 經濟技術合作;有利于多極化格局的形成(2)消極影響:各區域組織采取貿易“保護主義”,不利于商品、 資本、技術在區域間的流通加劇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給發展中國家的 民族經濟帶來了新的挑戰貿易“保護主義”不平衡發展中國家END!歐共體和歐盟的擴大第一次:1973年英國愛爾蘭丹麥加入。第二次:1981年希臘加入第三次:1986年西、葡加入,由于西、希、葡位于地中海地區,所以稱之為“南擴”第四次:1995年,奧地利、芬蘭、瑞典入盟,成員國增至15個。第五次:2004年5月1日,歐盟正式接納10國入盟,是規模最大的擴大,10新成員中,有8個均為中東歐國家,所以稱為東擴,它標志著歐洲結束了“

21、二戰”后的分裂局面。羅馬尼亞保加利亞274.8歐盟與美國、日本并立為世界經濟三強,其實力是任何人不能忽視的。情景再現:2004、5、1,歐洲中部時間5月1日17時30分,愛爾蘭軍號手吹響了號角,神采飛揚的年輕人手捧歐盟盟旗和個成員國旗逐一進入會場,向在座的歐盟成員國領導人遞交國旗,愛爾蘭總理埃亨作為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代表歐盟接受了歐盟盟旗。藍色的歐盟盟旗和個新老成員國國旗伴隨著歐盟盟歌歡樂頌的曲調在愛爾蘭總統府前冉冉升起,各國領導人相互擁抱,這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歷史性時刻。 1785年,德國詩人席勒創作,通過詩篇向全人類和未來世界說話,表達了他的最高理想:“自由、平等、博愛”和“真、善、美”,希

22、望全世界人民親如一家。 1786年,詩作在塔麗亞雜志發表。三年后法國大革命爆發,這首詩具有典型的“狂飆突進”運動的氣度和風骨。 在硝煙彌漫的拿破侖戰爭年代,貝多芬一直在盤算著如何把握歡樂頌的基本思想譜成曲子。 1825年,第九交響曲在萊茵省亞琛城音樂節演出。”聽眾的掌聲和喝彩聲幾乎到了瘋狂程度。” 2003年月,歐盟制憲籌備委員會草案:盟歌為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中的歡樂頌。歡樂頌由來歐盟總部新址(位于比利時布魯塞爾)探究:從歐共體到歐盟的發展,你看到歐洲的聯合有哪些實質性的變化?性質上:由一個以經濟合作為主的組織轉變為一個具有經濟和政治雙重性質的組織。內容上:由經濟合作擴大到政治、經濟、軍事一體化

23、。1999年1月1日,近萬人聚集在德國法蘭克福歐洲中央銀行外一個巨大的歐元符號旁,慶賀歐元正式啟用。 歐元符號是由英文的第三個字母(也是希臘文的第五個字母)中間加兩橫組成的。這一符號的雛形來自眾所周知的字母,故容易識別,歐盟最終選中的這一歐元符號的設計者,是盧森堡官方出版署的原首席書畫家阿圖爾艾森門格爾。帶有金色星環的藍色歐盟旗就出自他的手筆。歐盟滿意地認為,這一符號的外形以希臘字母為藍本,而希臘是歐洲文化的發祥地,因此它象征著歐洲文化的搖籃和歐洲文字的第一批字母,平行的雙橫線代表歐元的穩定。 歐元(EURO)歐元誕生的意義:有利于歐元區內、區外貿易和資本的流通,促進經濟發展。有利于世界經濟全球化. (消除匯率風險,降低交易費用,經濟往來更便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