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統編版語文七九年級35篇文言文逐篇梳理 七年級下冊注原文、譯文、重點詞語解釋嚴格依據課本及課下注釋、教師教學用書第6篇 孫權勸學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課文注釋】 可不學!”蒙辭以軍中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事了,不可不學習!”呂蒙用軍中 初:從前,當初,這是追述往事的習慣用詞。 卿:古代君對臣的愛稱。朋友、夫婦間也以“卿”為愛稱。 當涂:當道,當權。 辭:推托。 以:用。 多務。權 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 事務多來推辭。孫權說: “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當博士嗎?只應當粗略地閱讀, 【課文注釋】 務:事務。 孤:古時王侯的自稱。 豈:副詞,
2、表示反問。譯為“難道” “怎么”。 治經:研究儒家經典。經,指易書詩禮春秋等書。 博士: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 ?邪(y):語氣詞,后寫作“耶”。 ?但:只,只是。 ?涉獵:粗略地閱讀。 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了解歷史罷了。你說事務多,比起我來怎么樣?我經常讀書,自以為大有益處。” 【課文注釋】 ?見往事:了解歷史。見,了解。往事,指歷史。 ?孰若:何如。兩者抉擇,傾向肯定后一種。 ?及:到,等到。 ?過:經過。 ?今者:如今,現在。 ?才略:才干和謀略。 ?非復:不再是。 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 呂蒙于是開始學習。到了魯肅經過尋
3、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論議,十分驚奇地說: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以你現在的才干、謀略來看,你不再是原來那個吳下阿蒙了!” 蒙曰:“士別 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 事?之晚乎!” 【課文注釋】 ?更(gng):重新。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呂蒙說:“士別三日,就要重新拭目相看,長兄知道這件事怎么這么眼光看待。刮,擦拭。 ?大兄:長兄,這里是對朋友輩晚呢!” 的敬稱。 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見事:知曉事情。 魯肅于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然后分別了。 【文學常識】 資治通鑒,北宋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
4、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系為主,長于描寫戰爭。宋神宗以其“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將其命名為資治通鑒。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陜州夏縣(今屬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主旨歸納】 本文通過孫權勸呂蒙學習,呂蒙取得成就后受到魯肅贊許的故事,表現了孫權善于現身說法來達到勸學的目的,也表現了呂蒙就學的驚人長進,告訴我們只要努力學習就會有所長進的道理。 【寫作特點】 (1)詳略得當的敘述安排。文章詳寫了孫權勸學的過程及勸學的結果,略寫 (2)運用側面烘托和對比手法表現人物。呂蒙讀書的功效正是通過魯肅的了呂蒙的具體學習過程,突出了文章的主題。 話側面展示出來的,魯肅的驚嘆襯托了呂蒙今非
5、昔比的事實。魯肅話中的“吳下阿蒙”又將呂蒙的現在與過去進行了縱向的對比,突出了呂蒙的“變”,從而寫出孫權勸學和呂蒙就學的效果。 (3)言簡意豐的語言描寫。白描式的語言描寫,既表現出人物的態度、性格、心理,又交代故事的起因、結果。 1.古今異義 (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古義: 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 今義:學位的最高一級 (2)見往事耳 古義: 指歷史 今義:過去的事情 2.一詞多義 動詞卿今當涂掌事 ,掌管 但當涉獵 動詞 ,應當 (1)當 (2)見 ,了解見往事耳 動詞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動詞 ,知曉 3.其他重點詞 當道,當權 (1)卿今當涂掌事_ 推托 事務 (2)蒙辭以軍中多務_ 研究
6、儒家經典 (3)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_ 粗略地閱讀 (4)但當涉獵_ 經過 (5)及魯肅過尋陽_ 才干和謀略 (6)卿今者才略_ 重新 擦拭 (7)即更刮目相待_ 知曉事情 (8)大兄何見事之晚乎_ 4.重點虛詞 以 蒙辭以軍中多務 介詞 ,用 自以為大有所益 與 “為 ” 一起構成動詞 ,認為 5.內容理解 孫權是怎樣勸呂蒙學習的?從勸學的過程中,可以看出孫權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孫權首先要求呂蒙:“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既表現出對呂蒙的殷切愛護,又帶有命令的王者權威。孫權實事求是,根據實際情況,不要求呂蒙“治經為博士”,而是要他“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又聯系自己在學習中所受的教益勸解呂蒙
7、:“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孫權以自身為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層層勸解。他可以和部將就非軍事、非政治的話題進行交流,由此可見,孫權平易近人。他對部將嚴格要求,為提高屢立戰功的呂蒙的素質而諄諄教導,具有王者風范。 第7篇 賣油翁 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課文注釋】 自矜。 康肅公陳堯咨擅長射箭,當世沒有第二個人可與之媲美,他也因此自夸。 善射:擅長射箭。 以:因為。 自矜(jn):自夸。 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 曾經有一次,陳堯咨在自家園子射箭,有個賣油老翁放下擔子站著,斜著眼睛看他射箭, 圃:園子。 釋擔:放下擔子。釋,放下。 睨(n):斜著眼看,
8、這里形容不在意的樣子。 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很久不離開。老翁看見陳堯咨射出的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對此微微點頭。 【課文注釋】 但微頷(hn)之:只是對此微微點頭(意思是略微表示贊許)。但,只。頷,點頭。之,指陳堯咨射箭十中八九這一情況。 問:責問,質問。 射:射技。 不亦乎:表示反問的固定格式,“不是嗎”。 ?無他:沒有別的(奧妙) 。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陳堯咨問道:“你也懂得射箭嗎?我的射箭技藝難道不精湛乎 ?”翁曰: “無 他?, 嗎?”老翁說:“沒有別的(奧妙), 但手熟爾?。”康 肅 忿然?曰:“爾安?敢輕吾 射?!” 的本領!” 【課文注釋】
9、?但手熟爾:只是手法技藝熟練罷了。熟,熟練。爾,同“耳”,相當于“?忿(fn)然:氣憤的樣子。然,表示“的樣子” 。 ?安:怎么。 ?輕吾射:輕視我射箭的本領。輕,輕視。 只是手法技藝熟練罷了。”陳堯咨氣憤地說:“你怎么敢輕視我射箭罷了” 。 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 老翁說:“憑我倒油(的經驗)知道這個(道理)。”于是老翁拿出一個葫蘆放在地上, ?以我酌(zhu)油知之:憑我倒油(的經驗)知道這個(道理)。以,憑、靠。酌,舀取,這里指倒入。之,指射箭是憑手熟的道理。 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 【課文注釋】 將一枚銅錢蓋在葫蘆口,(然后)慢慢地用勺舀起油
10、滴入葫蘆,油從銅錢的方孔注入, ?覆:蓋。 ?徐:慢慢地。 ?杓(sho):同“勺” 。 ?遣之:讓他走。遣,打發。 而錢不濕。因曰: “我亦無他, 惟手熟爾。” 而銅錢沒有被沾濕。于是老翁說:“我也沒有別的(奧妙),只是手法技藝熟練罷了。” 康肅笑而遣之? 。 陳堯咨笑著讓他走了。 【文學常識】 選自歸田錄卷一(中華書局1981年版)。有刪節。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謚號文忠,吉州永豐(今屬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旨歸納】 本文通過寫賣油翁以嫻熟高超的酌油技藝告誡因“善射”而自矜的陳堯咨的故事,闡明了技藝專長全在于熟能生巧、精益求
11、精,而不應恃技而驕的道理。 【寫作特點】 (1)詳略得當,主題突出。整篇文章篇幅短小,不足200字,但情節完整,重點突出。開頭雖然贊揚陳堯咨的射技,卻沒有渲染他的射技如何高超,僅用“十中八九”一筆帶過。大量的筆墨都在描述賣油翁酌油的過程,“取”“置”“覆”“酌”“瀝”等動詞的運用,準確生動地展示了他精湛的酌油技藝,充分說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2)運用對比,形象鮮明。本文運用對比手法刻畫人物,使得人物形象鮮明突出。陳堯咨善射但驕傲自矜,不可一世;賣油翁技高一籌,沉著、冷靜、自信,表現出超然物外的智者風范。 1.通假字 “爾”同“耳”,相當于“罷了” (1)但手熟爾_ “杓”同“勺” (2)徐以
12、杓酌油瀝之_ 2.古今異義 (1)但微頷之 只 今義:連詞,表轉折,但是 古義: (2)爾安敢輕吾射 古義: 怎么 今義:安全,安定 3.一詞多義 陳康肅公善射 動詞 ,射箭 爾安敢輕吾射 名詞 ,射箭的本領 (1)射 (2)爾 ”,相當于但手熟爾 同 “耳 “ 罷了 ” 爾安敢輕吾射 人稱代詞 , 你 4.詞類活用 形容詞用作動詞,擅長 (1)陳康肅公善射_ 形容詞用作動詞,輕視 (2)爾安敢輕吾射_ 動詞用作名詞,射箭的技術 (3)汝亦知射乎_ 5.其他重點詞 發射 箭 指射中靶子 (1)見其發矢十中八九_ 放 (2)乃取一葫蘆置于地_ 銅錢 蓋 (3)以錢覆其口_ 曾經 (4)嘗射于家圃
13、_ 慢慢地 (5)徐以杓酌油瀝之_ 點頭 (6)但微頷之_ 自夸 (7)公亦以此自矜_ 打發 (8)康肅笑而遣之_ 6.重點虛詞 介詞公亦以此自矜 ,因為 以錢覆其口 介詞 ,用 (1)以 代詞 ,指陳堯咨射箭 睨之久而不去 但微頷之 代詞 ,指陳堯咨射箭十中八九這一情況 指射箭是憑手熟的道理 (2)之以我酌油知之 代詞 , _ 徐以杓酌油瀝之 代詞,指葫蘆 ,指賣油翁 笑而遣之 代詞 ,表順承 釋擔而立 連詞 (3)而自錢孔入,而錢不濕 連詞 ,表轉折 ,表修飾 康肅笑而遣之 連詞(4)其 他 ,指陳堯咨見其發矢十中八九 代詞 , 以錢覆其口 代詞 , 它的 ,指葫蘆 7.內容理解 本文主要
14、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來刻畫人物形象? 本文主要運用了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使得人物形象形神兼備,個性鮮明。神態描寫,如“睨之”,用筆簡練傳神,表現了賣油翁不在乎的心理。語言描寫,寫陳堯咨,用“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兩個問句,表現了他的傲慢無禮、目中無人;而寫賣油翁,用“無他,但手熟爾”,表現了賣油翁的沉著、冷靜和自信。動作描寫,如寫賣油翁酌油的過程,運用“取”“置”“覆”“酌”“瀝”等動詞,表現了賣油翁嫻熟高超的酌油技藝。 第8篇 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課文注釋】 則靈。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龍(居住)就顯得靈驗。 名:出名,
15、有名。 靈:靈驗。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n):這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 這是簡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苔痕長到階上,使臺階都綠了; 是簡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斯,這。馨,能散布很遠的香氣,這里指德行美好。 草 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 草色映入竹簾,使室內染上了青色。說說笑笑的是博學的人,來來往往的沒有平民。可以彈奏 【課文注釋】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痕長到階上,使臺階都綠了;草色映入竹簾,使室內染上了青色。 鴻儒:博學的人。鴻,大。 白丁:平民,指沒有功名的人。 素 琴, 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
16、無案牘之 勞形。 素樸的古琴,瀏覽珍貴的佛經。沒有世俗的樂曲擾亂心境,沒有官府公文勞神傷身。 【課文注釋】 調素琴:彈琴。調,調弄。素琴,不加裝飾的琴。 金經:指佛經(佛經用泥金書寫)。 無絲竹之亂耳:沒有世俗的樂曲擾亂心境。絲,指弦樂器。竹,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雄的草玄亭。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指管樂器。 無案牘(d)之勞形:沒有官府公文勞神傷身。案牘,指官府文書。形,形體、軀體。 ?何陋之有:語出論語子罕。意思是,有什么簡陋的呢? 【文學常識】 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誡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形式短小,文
17、字簡潔,一般用韻。 【主旨歸納】 陋室銘通過對自己的簡陋居室的描寫,說明了“陋室”不陋,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寫作特點】 (1)托物言志,彰顯主題。本文借“陋室”,抒發了作者的情懷和志趣。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龍之水”比喻“陋室”也具有“名”和“靈”的性質,自然引出本文的主旨句“惟吾德馨”。接下來作者分別從居室的環境、主人的交往情況及日常生活,鮮明地展示了“陋室”主人的精神生活風貌。最后作者又用諸葛廬、子云亭類比“陋室”,在更高境界上表現了“惟吾德馨”。 (2)反向立意,不落俗套。文章一開始便運用反向立意的手法,只字不提“陋室”如何“陋”,卻從“陋”的反面“不陋
18、”來立意,極力表現“陋室”不“陋”。 1.古今異義 無案牘之勞形 古義: 形體、軀體 今義:樣子,形狀 2.一詞多義 往來 往來無白丁 表示交往的人 其中往來種作 表示來來往往的人 3.詞類活用 名詞用作動詞,出名,有名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_ 形容詞用作動詞,靈驗 (2)水不在深,有龍則靈_ 名詞用作形容詞,指德行美好 (3)惟吾德馨_ 4.其他重點詞 這 (1)斯是陋室_ 博學的人 (2)談笑有鴻儒_ 平民,指沒有功名的人 (3)往來無白丁_ 彈琴 (4)可以調素琴_ 5.重點虛詞 之 何陋之有 助詞 ,賓語前置的標志 , 不譯 無絲竹之亂耳 助詞 ,用于主謂之間 ,取消句子獨立性 ,
19、不譯 6.內容理解 結合現代社會的現實情況,評價一下劉禹錫的思想。 示例一:我認為即便在現代社會,劉禹錫仍然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陋室銘表現了盡管居室簡陋,但只要居室的主人品德高尚,情趣高雅,就不會覺得簡陋,而是處處見雅趣的思想。在當今物欲橫流、競爭激烈的社會,我們更要追求高尚的品德和高雅的情趣。 示例二:我認為劉禹錫在文中流露出的是一種消極避世的思想。他逃避世俗,遠離大眾,缺少社會擔當精神。這種不與時俱進、不參與競爭的人,在現代社會中是不容易生存的。 第9篇 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課文注釋】 明獨愛菊。自李唐來, 水上、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可愛的很多。晉朝陶淵明唯獨喜歡菊花。自
20、從唐朝以來, 蕃(fn):多。 獨:只。 淤(y)泥:河溝、池塘里積世人甚 愛 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世人大多喜歡牡丹。我則唯獨喜愛蓮蓮從淤泥里生長出來,卻不受泥的沾染, 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穢)。 濯清漣而不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它經過清水洗滌但不顯得妖艷,(它的柄)內部貫通,外部筆直,不橫生藤蔓,不旁生枝莖, 【課文注釋】 濯(zhu)清漣(lin)而不妖:經過清水洗滌但不顯得妖艷。濯,洗。漣,水波。妖,過分艷麗。 中通外直:(蓮的柄)內部貫通,外部筆直。 不蔓不枝:不橫生藤蔓,不旁生枝莖。蔓、枝,都是名詞用作動詞。 香遠益清:香氣傳得越遠就越清芬。益,更加。 亭亭凈植
21、:潔凈地挺立。亭亭,聳立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焉? 。 香氣傳得越遠就越清芬,它潔凈地挺立,(只)可以從遠處觀賞,卻不能靠近玩弄啊。 的樣子。植,豎立。 褻(xi)玩:靠近玩弄。褻,親近而不莊重。 ?焉:語氣詞。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是花中【課文注釋】 ?謂:以為,認為。 ?隱逸:隱居避世。這里是說菊花不與別的花爭奇斗艷。 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的君子。 ?噫(y):嘆詞,表示感慨。 ?噫 !菊之愛,陶后鮮有 聞。蓮之愛, 同予者 何人? 唉!對于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愛好,像我一樣的
22、還有什么人呢? ?鮮(xin):少。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 ?宜乎眾矣:人應當很多了。宜,應當。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 對于牡丹的愛好,人應當很多了! 【文學常識】 說,古代的一種議論性文體,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象抒發作者的感想。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北宋哲學家。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 【主旨歸納】 本文以“蓮”自喻,通過對蓮可貴品格的贊美,含蓄地表達了作者的人生態度:既不愿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樣追逐功名富貴,而是要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寫作特點】 (1)托物言志,立意高遠。作
23、者借贊美蓮花來歌頌君子的堅貞氣節,表現了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2)巧用襯托手法。本文先后用菊、牡丹襯托蓮:第一次襯托,表現自己愛好的與眾不同;第二次襯托,顯出了蓮的品格高于百花;第三次襯托,以牡丹反襯,以菊陪襯,突出了蓮的美好形象。 1.古今異義 亭亭凈植 古義: 豎立 今義:栽種 2.一詞多義 遠 遠播香遠益清 形容詞用作動詞 ,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形容詞作狀語 ,在遠處 3.詞類活用 名詞用作動詞,橫生藤蔓,旁生枝莖 (1)不蔓不枝_ 形容詞用作動詞,遠播 (2)香遠益清_ 4.其他重點詞 多 (1)可愛者甚蕃_ 沾染(污穢) (2)出淤泥而不染_ 洗 (3)濯清漣而不妖_
24、橫生藤蔓 旁生枝莖 (4)不蔓不枝_ 豎立 (5)亭亭凈植_ 親近而不莊重 (6)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_ 認為 (7)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_ 少 聽到 (8)陶后鮮有聞_ 應當 (9)宜乎眾矣_ 5.重點虛詞 之 水陸草木之花 的 何陋之有 賓語前置的標志 ,不譯 6.內容理解 試比較陋室銘和愛蓮說這兩篇短文在思想內容和寫作特點上的異同。 相同點 思想內容 都表達了作者高潔的人生志趣 陋室銘表現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潔傲岸的道不同點 德情操;愛蓮說表現不慕名利、潔身自好,要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寫作特點 相同點 不同點 都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陋室銘運用類比。愛蓮
25、說運用襯托 第10篇 河中石獸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課文注釋】 河干(gn):河岸。 山門:佛寺的外門。 圮(p):倒塌。 并:一起。 沉焉(yn):沉沒在這條河里。焉,于此,在這里。 閱:經過,經歷。 求:尋找。 竟:終了,最后。 石獸并沉焉。 滄州南部的一座寺廟靠近河岸,寺院的外門倒塌在河中, (門前)兩只石獸一起沉沒在這條河里。 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 經過十多年,僧人募集錢款重修寺廟,并在河中尋找兩個石獸,最后沒能找到, 以為順流下矣。棹數小舟,曳鐵鈀 ,尋十余里 (寺僧)認為它們順流而下了。(于是)劃著幾只小船,拖著鐵鈀,(向下游)找了十多里
26、【課文注釋】 棹(zho)數小舟:劃著幾只小船。棹,劃(船)。 曳(y)鐵鈀(p):拖著鐵鈀。 曳,拖。鐵鈀,農具,用于除草、平土等 。 無跡。 沒找到(它們的)蹤跡。 ?設帳:設館教書。 ?爾輩不能究物理:你們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爾輩,你們這些人。究,研究、探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規律。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一位講學家在寺廟里設館教書,聽了這件事笑著說:“你們究物理? 。 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 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 重?, 這(石獸)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帶走呢?石頭的特點是堅硬而沉重, 【課文注釋】 ?是非木杮(fi):這不是木片。是,這
27、。木杮,削下來的木片。 ?暴漲:指大水。 ?堅重:堅硬而沉重。 ?湮(yn):埋沒。 ?顛:顛倒,錯亂。 ?眾服為確論:大家很信服,認為是正確的言論。 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 河沙的特點是又松又輕,(石獸)埋沒在沙里,越沉越深罷了。順流而下尋找它們 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 難道不是顛倒了嗎?”大家很信服,認為是正確的言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 ,一位老河兵聽了這話,也笑著說:“凡是落入水中的石頭,應【課文注釋】 ?河兵:巡河、護河的士兵。 ?失石:丟失的石頭,這里指落入水中的石頭。 ?反激之力:河水撞擊石頭返回的沖擊力。 ?嚙(ni):咬,這里
28、是侵蝕、當求之于上流。 當從上游尋找它們。 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 因為石頭的特點是堅硬而沉重,河沙的特點是又松又輕,水不能沖走石頭, 沖刷的意思。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 (但)河水撞擊石頭返回的沖擊力,一定會將石頭底下迎著水流的地方沖刷成坑洞。 ?坎穴:坑洞。 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 (石下的沙坑)越沖越深,延伸到石頭(底面)一半時,石頭一定會傾倒在坑穴里。照這樣再次沖刷, 【課文注釋】 ?倒擲:傾倒。 ?不已:不停止。 ?遂:于是。 ?溯(s)流:逆流。 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 石頭又會再次(向前)翻轉
29、。不停地翻轉,于是(石頭)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尋找石頭, 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 固然是顛倒了;在原地尋找它們,不是更顛倒嗎?”(人們)依照他的說法(去做), 【課文注釋】 ?如:依照。 ?然則:如此那么。 ?據理臆斷:根據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臆斷,主觀地判斷。 ?歟(y):表反問的句末語氣詞。 果得于數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 果然在(上游)幾里開外找到了(石獸)。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 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其二的情況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據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呢? 【文學常識】 筆記小說是一種帶有散文化傾向的小說創作形式,它的特點就是兼有“筆記”和“小說”的特征。紀昀(yn)(17241805),字曉嵐,直隸獻縣(今屬河北)人,清代學者、文學家。 【主旨歸納】 本文通過敘述尋找河中石獸的故事,說明許多自然現象的發生往往有著復雜的原因,我們不能僅僅根據常情或自己的一知半解就主觀地做出判斷。 【寫作特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江西省財通供應鏈金融集團有限公司勞務派遣制人員招聘8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全球校園招聘正式啟動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鄭州城建職業學院《基礎教育研究專題》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哈爾濱工業大學《荷載與結構設計方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哈爾濱醫科大學《運作管理綜合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廣州華商學院《海洋地質學B》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國際結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廣州涉外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運籌學(全英)》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陽泉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技術經濟與企業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沈陽農業大學《系統工程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服裝廠管理流程
- 國際金融(南開大學)智慧樹知到答案章節測試2023年
- 建筑工程概預算智慧樹知到答案章節測試2023年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大學
- 應急救援小組名單
- 農民工工資專用賬號銷戶申請表
- 數據出境安全評估申報指南(第一版)
- GB/T 3164-2007真空技術圖形符號
- GB/T 28799.2-2020冷熱水用耐熱聚乙烯(PE-RT)管道系統第2部分:管材
- 《財務報表分析文獻綜述2200字》
- GA 53-2015爆破作業人員資格條件和管理要求
- 突發事件的心理危機干預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