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章陸地和海洋第二節海陸的變遷教學設計(第課時)個案設計個性化修改教學目標舉例說明地球表面海陸的變遷。了解大陸漂移和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教學重點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教學難點海陸變遷的原因。板塊相對移動形成的地表形態教學方法演示、分析、推理為主要教學方法。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課時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大陸漂移的暢想曲描繪了一幅驚心動魄的地球演化史。大陸為什么會漂移呢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板書三、板塊運動簡要介紹大陸漂移說是人類探索大自然奧秘,認識地球演變的一支暢想曲。但由于它無法解釋一些自然現象
2、,漸漸被人們遺忘了。隨著不斷的探究,美國地質學家赫斯和迪茨譜寫了大陸漂移的第二樂章-海底擴張說,又給了大陸漂移說新的生命力。法國地震學家勒皮雄又進一步探索了大陸漂移說、海底擴張說,譜寫了第三暢想曲-ODD造學說。這是人類揭開地球演變神秘面紗的三部暢想曲。那么,板塊構造學說是如何來解釋大陸漂移的呢?讀圖討論讓學生觀察并分成學習小組討論板塊構造學說有哪些基本觀點世界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帶為什么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概括起來有三點個案設計個性化修改5個案設計個性化修改5第一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全球大致劃分為六大板塊。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非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Af沖
3、板塊IS.決i洲nftjZ火山M地議啪梅塊勿菲版決運甜方向第二各大板塊處于不斷地運動之中分別點擊各板塊的箭頭讓學生觀察其運動的方向)第三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世界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兩大地帶即環太平洋地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帶。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非洲板塊的交界地帶然后說明這些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因而多發生火山、地震。形象比喻如果把地球比作一個雞蛋蛋殼(k口)、地殼(q迅o)不同的讀音個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不像蛋殼一樣蛋殼。而沿著破裂的地方擠出來很多白白的蛋清,那么,蛋殼注意提示學生就是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是一個整體,而是破裂為六塊的,這些裂縫就好比板,這個案設計個性化修改5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那些裂縫上的一小堆一小堆的蛋清不正個案設計個性化修改5個案設計個性化修改5是火山噴發后形成的一座座火山嗎。提出問題個案設計個性化修改屢法詛算一-飯鍛去欣棄金有人預言幾千萬年以后亞洲和非洲之間的紅海將成為新的大洋。歐洲和非洲之間的地中海將會從地球上消失你能用板塊運動的觀點解釋一下嗎當地殼板塊發生碰撞擠壓時會使地表隆起抬升形成巨大山脈。如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當地殼板塊發生張裂運動時會使地表發生斷裂形成裂谷、海洋。如東非大裂谷、紅海。板塊的運動使地球表層像個有生命的東西在漫長的不斷運動變化之中形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餐飲管理培訓心得
- 醫療培訓課件
- 學期教育說課設計與實施綱要
- 課后服務活動展示
- 班組管理書籍設計
- 內科火災應急預案
- 健康文化構建與推廣
- 學會控制情緒心理健康
- 企業數據治理之數據算力治理方案
- 幼兒園小班洗手常規教案
- 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2024版)
- 電信通信設備的應急維修
- 源頭治超培訓
- 出院病人終末消毒流程
- 2024年08月海南省財金集團有限公司招考實習見習生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star法則培訓課件
- 【MOOC】邏輯學導論-西北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氯及其化合物(完整版)課件
- 【MOOC】3D工程圖學-華中科技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技術規程》(DBJT15-150-2018)
- 蹲踞式起跑說課稿范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