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阜寧中學等四校2021-2022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及答案人教版高二_第1頁
江蘇省鹽城市阜寧中學等四校2021-2022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及答案人教版高二_第2頁
江蘇省鹽城市阜寧中學等四校2021-2022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及答案人教版高二_第3頁
江蘇省鹽城市阜寧中學等四校2021-2022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及答案人教版高二_第4頁
江蘇省鹽城市阜寧中學等四校2021-2022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及答案人教版高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江蘇省鹽城市阜寧中學等四校2021-2022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 鹽城市四校2021-2022學年第二學期高二年級期中考試 語文試題 命題:校對:審核: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隨著大眾傳媒的發展,娛樂的功能越來越擴大化,娛樂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消遣的主要方式。當娛樂化的目的成為大眾傳媒追求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目的時,娛樂功能就會被泛化,影響甚至是取代其他的功能,人們在追求娛樂的過程中逐漸喪失自己以至于被娛樂所吞噬。 大眾傳媒娛樂功能的泛化必然會給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生活

2、方式帶來影響,尤其對青少年的影響更為深遠。一方面,它解放了青少年的思想,釋放了青少年的娛樂天性,讓青少年認識到一個更加多元化、更加豐富多彩的世界;可另一方面,也讓一個意義缺失和價值混亂的世界呈現在青少年的眼前。對青少年而言,如果沒有一個清醒的認知和判斷標準,就會形成不利于自身發展的人生觀。 青少年群體的社會實踐經驗比較匱乏,理論知識相對不足,容易受到不良社會思潮的迷惑,導致價值觀念扭曲,身心健康受損。比如,在新興媒介中,廣泛傳播的“炫富”和“消費主義文化”,種類繁多的“選秀”節目,極易引發青少年盲目的跟風攀比,生發出強烈的名利欲望。無節制地“惡搞”文化名人、民族英雄、道德模范,不斷挑戰社會規范

3、和道德秩序,虛無化一切主流文化和價值觀念,極易讓青少年群體懷疑社會,懷疑從小接受的正統教育和價值判斷。新興媒介泛娛樂化表現出來的自由主義思潮,過分渲染個人主義、個人享樂和個人權力,不顧國家法律和社會道義,惡意攻擊他人,傳播暴力、色情圖像和文字,嚴重影響青少年群體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塑造與養成,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具有極壞的社會影響。 (節選自鄭瑋大眾傳媒泛娛樂化現象對青少年人生觀的影響及對策研究,有刪改) 材料二: 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提出了“媒介即認識論”,他認為大眾對真理的認知與大眾媒體上信息的表達方式密切相關。印刷機統治下的時代,文字成為最為權威的表達,關于真理的傳播尤其如是

4、,嚴謹縝密的文字成為人們認知真理的不二途徑,而真理也在文字表達形式的限制之下,具有了理性嚴謹、邏輯嚴明的特性。到了電視主導傳播的“娛樂業時代”,人們的思維方式隨著電視的普及而發生改變,碎片化的畫面傳播使得脫離語境的信息合法化,為真實性提供了一個舍棄歷史的嶄新定義,一方面激發并培養大眾的娛己本能,一方面迎合大眾對快感的追求。 在電視已經贏得“元媒介”地位的背景之下,波茲曼提出了“娛樂至死”的擔憂。印刷術統治時代留存下來的權威術語遭受著無情的侵蝕與踐踏,精英話語權被逐步消解,我們的文化對電視認識論適應得十分徹底,赫胥黎“美麗新世界”的預言恐要成真,而今發展到互聯網時代,這無孔不入的“泛娛樂”因子格

5、外令人憂懼。 事實上,波茲曼從來就不反對娛樂本身。因為純粹的娛樂構不成大眾認知上的威脅,真正可怕的是人們主動沉迷于娛樂而日漸失去對社會事物進行嚴肅思考和理智判斷的能力。在這種輕佻的文化環境中,大眾逐步變成一群無知且無畏的理性文盲而不自知,尤其是在媒介高度融合的后現代主義社會,各種大眾文藝無節制地娛樂化發展,數字媒介生存的態勢生猛,已然成為推動“娛樂至死”現象的巨型催化劑。大眾徹底陷入媒介技術所構筑的娛樂幻象中,碎片化信息逐步取代經典的傳統規訓,綜藝節目主宰熒屏而揮手告別高雅藝術的神圣光暈。媒介與觀眾同樣缺乏自省能力,娛樂成為了唯一的生存訴求。現代人放棄了思考,將自我隱沒在外界潮流中,將個人退縮

6、在娛樂至死的媒介環境里,這種隱沒無法消弭個人自我與社會之間的鴻溝,更無法克服孤獨和不能自主的無力之感。 (節選自董麗麗娛樂至死的物種:個體在泛娛樂化時代的傾向性狂歡,有刪改) 材料三: 大多數時候我們在認識媒介娛樂的時候只看到了媒介娛樂片面的、極端化的發展所可能產生的不良后果,而忽略了娛樂自身的合理性以及娛樂由于其吸引力和參與性的體驗所帶來的普通受眾的認同性結果,以及娛樂在我國特殊的歷史階段所可能帶來的國民性重塑的社會影響。 傳播媒體走向市場,是實現其相對獨立的言論自由和專業性、多元化信息服務必不可少的一步,西方獨立報刊運動是然,我國媒介商業化也是然,這就使媒介自身必然地成為社會的一個經濟實體

7、,發揮雙重的社會經濟功能。一方面其自身的運作可以為媒體行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通過有效的信息傳播,媒介能夠創造有利于社會經濟發展的信息環境。這些都是媒介娛樂化顯性社會功能的構成部分。 媒介的娛樂功能可以使受眾突破單純的對媒介的工具性信息需求,更強調“參與”和“喚起”,“參與”包括親身參與或想象性參與,以“喚起”愉快的情緒。而受眾不受外力壓制的主動參與,必然是身心合一的參與,其心理參與必然會被傳播中的人物、事件、情景所感染,不自覺地進入到傳播的情景中去,產生了自我與傳播個體同一的心理感受。這樣的感受就其吸引力來講,可以形成廣泛的親近性、影響力和參與感,而受眾對“自我與媒介”的關系的認識,

8、也必然會在媒介娛樂化這樣的參與與娛樂中得到重新的定位和詮釋。這里顯然蘊藏著巨大的受眾媒介權利意識的覺醒和受眾主體參與意識的勃興。雖然這樣的意識在商業主義的籠罩下存在著感性和盲從的傾向,帶有“娛樂至死”的可能性,但就其過程來講,顯然是有其主體啟蒙價值的。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中國的傳媒與娛樂無緣,它們作為政府事業單位,以宣傳教育為根本任務,是不能追求娛樂的。1978年,財政部批準人民日報等8家報紙試行“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傳媒的改革就此拉開序幕。此后,媒介的廣告收入逐年遞增,政府的資助越來越少。廣告商和投資商作為媒介投資主體,介入媒介內部,越來越多地影響媒介傳播的內容和形式。媒介內容開始多樣

9、化,形式更加人性化,既適應了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要求,也滿足了我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求”,具有巨大的歷史進步意義。 (節選自張曉、陳剛媒介娛樂的啟蒙價值與公民理性建構,有刪改) 1.根據材料一,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新興媒介顛覆了一切主流文化和價值觀念,讓青少年能夠開拓視野,解放思想。 B.傳播“炫富”和“消費主義文化”易讓青少年懷疑社會和從小接受的正統教育。 C.媒介既呈現了世界多元化、豐富多彩的一面,也有意義缺失、價值混亂的一面。 D.媒介娛樂功能的泛化,主要原因在于媒介受到消費主義、個人主義的消極影響。 2.根據材料二,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根據

10、波茲曼的觀點,電視出現之前的印刷機時代,文字是用來傳播真理的最佳途徑。 B.在媒介高度融合的環境下,數字媒介生猛的生存態勢,導致了“娛樂至死”的現象。 C.印刷術時代留存下來的權威術語和精英話語權,隨著電視時代的到來,被逐步消解。 D.將自我隱沒于外界潮流,不能消除自我與社會之間的鴻溝,也無法克服孤獨和無力。 3.下列對三則材料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從青少年群體成長的社會文化環境的角度出發,指出了媒介娛樂功能泛化的影響。 B.材料二從波茲曼“娛樂至死”的觀點出發,指出了媒介的發展對大眾認知的影響。 C.材料三從傳媒改革的角度,指出媒體商業化后內容和形式娛樂化。 D.三則材料都關注到

11、了媒介的娛樂化對受眾或社會可能存在的負面影響。 4.請簡要分析材料三的論證思路。 5.結合上述三則材料,概括媒介娛樂化的積極意義與消極影響。 【15題答案】 【答案】1.C2.B3.D 4.文章一開始先破后立,提出了媒介娛樂的積極意義。然后從自身和社會兩個角度分析了媒介走向市場的雙重社會經濟功能。接下來分析了媒介能夠有效地吸引受眾主動參與,具有主體啟蒙價值。最后指出媒介娛樂化,具有巨大的歷史進步意義。 5.積極意義:對受眾,能夠幫助受眾解放思想,釋放娛樂天性,認識世界的多元性;突破單純的對媒介的工具性信息需求,更強調“參與”和“喚起”。對媒介,促使巨大的受眾媒介權利意識的覺醒。對社會,能夠創造

12、有利于社會經濟發展的信息環境;為媒體行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消極意義:對受眾,呈現給青少年一個意義缺失和價值混亂的世界,使其價值觀念扭曲,身心健康受損。對媒介,容易使娛樂化成為媒介的唯一追求,使媒介內容趨于低俗化、淺表化。 (二)現代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鳥又飛回來了 京格格 小鎮在北方,四季分明。馬嫂望著衣帶漸寬的河床嘆息著:蒲河都開了,咋不見鳥兒的影子? 婆婆去世了,兒子去南方讀研,五十歲的馬嫂從崗位上退下來。馬嫂以往照亮無數人的精氣神一點點暗下來,她感覺自己成了孤燈一盞,從未有過的空落。就連門外料峭的春寒,在她門前打個轉,也“嗖”地就走了。 打

13、從丈夫馬哥出事,天塌了。馬嫂的心上了一把鎖,用她的話說,一歲的兒子與年邁的婆婆,哪個都是她的命,一個都不能舍。 轉眼,馬哥已走了二十一個春秋。馬嫂的青絲也被風雪刮得褪了色,守著兒子侍候著婆婆,任憑月老踏平門檻,鳥兒飛來飛去,馬嫂的心攪碎了一朵又一朵泛起的浪花。 可不知咋了,這第二十二個春天剛剛掀開三月的蓋頭,馬嫂耳邊總是回蕩著鳥兒嘰喳的聲音,整夜翻騰著無法入睡。天一放亮,馬嫂就臉不洗頭不梳奔向蒲河岸。 讓馬嫂失望的是,沒有鳥的天空混沌沌的。封凍的河面如男人鐵青著臉,白楊耷拉著頭杵在兩岸,桃枝沒有一絲笑容。馬嫂長嘆一聲,趁小鎮還沒醒來趕緊回了。 這里是馬哥的家鄉,馬嫂是羞成一朵花那會兒被大卡車送

14、來小鎮插隊的。在馬家村遇到一身綠軍裝的馬哥,第一次見面就在這蒲河岸。當時河床干癟成一條龍須溝,堤壩窄得就剩兩條車轍,他倆一人一條車轍拘謹地迎風走著。那天的風很柔很軟,吹開了一樹桃花。鳥兒飛過來飛過去,他說,這鳥兒不單羽毛美歌聲更美。她笑瞇了眼說,她也喜歡聽鳥兒唱歌。車轍的盡頭成了一條小路,他們肩頭挨著肩頭,幸福被鳥兒帶向天空。 一年書信紛飛。鳥兒再飛來時,馬哥回來了。她成了馬嫂。 二十二個春天了,馬嫂看著兒子一天天長大,春天后的春天是她的期盼,鳥的歌聲撐起她的天空。馬哥出事時,部隊首長把一枚軍功章遞給她,她感覺沉得捧不住。她是烈士的家屬,兒子是她的希望。婆婆臨終時還說,讓她為自己活活吧。 多少

15、個春天里,馬嫂不敢看街上鳥兒似的飛來飛去快樂的身影。因為只有她自己知道,她經歷了生活的多少艱難,她的心里有多少凄苦。這么多年,馬嫂熬過來了,婆婆去世了,兒子長大了。 現在,馬嫂的心里空空的。漸漸地,馬嫂喜歡戀床,夜長夢也長。 夢里馬哥又回來了,一身綠軍裝非要看她穿旗袍的樣子。說他在那邊很好,兒子大了,老人也送走了,讓馬嫂該為自己活了。馬嫂醒來時枕頭濕了一大片。馬嫂翻出當年壓在箱底的旗袍,左看右看穿在身上,把散亂的頭發盤起。看著鏡子里的自己,不由自主地笑了,問自己這樣要干嗎呀?家里除了自己就是自己,給誰看呀? 一天接一天,夢中馬哥再三央求她穿上當年的旗袍去蒲河邊,他會在那里等她聽鳥兒唱歌。馬嫂信

16、了他的話。 馬嫂,一大早打扮成這樣,去干嗎呀? 街頭有好事的,見了她就話里帶話地叫著。起初她只是笑不作聲,后來扛不住嚼舌的姨婆們糾纏,就實話實說了。 可誰會相信呢?背后指指點點馬嫂感覺脊梁骨刺痛,更有甚者當面就問她。馬嫂渾身是嘴也說不清。 馬嫂感覺這輩子活得太憋屈了,她轉身奔向蒲河,眼淚嘩嘩地流,她一步步走入蒲水。岸邊不遠處的垂釣者,丟下魚竿奔過來,馬嫂感覺到背后有一只熱乎乎的手抓住了她,就暈了過去。 馬嫂出院了,提著一袋水果來蒲河邊,答謝恩人。 垂釣者自稱馬宏強,喜歡釣魚,常在蒲河岸邊消磨時光,還說之前見過馬嫂一次次在岸邊徘徊 “謝謝!要不是你我可能早沒命了。” “言重了,妹子,誰見了都會搭

17、把手的,不要在意。遇事想開點,沒有過不去的坎。” “嗯!嗯!你喜歡釣魚?咋沒見魚?” “哈哈,退休后閑著沒事,就喜歡上這里,起初我是釣上魚來就放生,后來干脆改成喂魚了,我的魚竿沒有鉤的。” “我當過兵,脾氣壞,我本來是為了磨性子,可漸漸地就喜歡上了這里。” “你天天出來,又沒帶回去魚,家人不會說你嗎?” “唉,老伴前年得病走了,女兒在國外讀書,我自個管自個。” “哦,你這么善良,女兒一定差不了。” “別夸我了,你的事我可聽說了。” 一句一句的,搭起話來一個下午過去了。鳥兒歸巢時,他們的背影,隨著夕陽滑入蒲水。 從此,老馬的頭頂多了把遮陽傘。馬嫂來去的路上,耳邊常響起鳥的歌聲 好心人勸他們一起做

18、個伴。 夢中,馬哥也勸馬嫂找個伴。馬哥盼望馬嫂幸福,馬嫂希望馬哥安息。 馬嫂與老馬的事很快在小鎮傳開了。 蒲水結冰了,鳥兒丟下老馬與馬嫂,唱著歌飛向了遠方。 又一個春天來了,鳥又飛回來了。馬哥可以安息了。 (有刪改)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丈夫馬哥出事后,馬嫂“舍不得”一歲的兒子與年邁的婆婆,她覺得他們是她的“命”,馬嫂愿意承擔起撫養兒子、侍奉婆婆的重任。 B.馬嫂因夢里的馬哥說“非要看她穿旗袍的樣子”,就一反常態穿上旗袍,街頭好事者對此“指指點點”,甚至當面問她,馬嫂卻無法解釋清楚。 C.馬宏強用沒有魚鉤的魚竿在江邊垂釣這一情節表面上看可有可無,實則不然,表明

19、馬宏強不是為了釣魚,而是為了尋找伴侶,引出下文。 D.“馬嫂與老馬的事很快在小鎮傳開了”,馬嫂為自己活了一回,獲得了幸福,她從“空落”中走了出來,但這并不能否認她對馬哥的情感。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封凍的河面如男人鐵青著臉,白楊耷拉著頭杵在兩岸,桃枝沒有一絲笑容”運用比擬手法,意在描寫初春蒲河岸邊的環境特點。 B.小說補充交代了馬哥和馬嫂的戀愛經過這一情節為下文寫馬嫂對馬哥的深切思念甚至在夢中與馬哥相見做了鋪墊。 C.小說運用對比和襯托的手法,借助馬嫂前后變化的對比,以及“街頭好事者”和老馬的襯托,使馬嫂這個人物形象更鮮明、更飽滿。 D.小說反復寫到“春天

20、”,春天寄寓著美好和希望。馬嫂是在春天認識馬哥的,是在春天嫁給馬哥的,也是在春天過上了新的生活。 8.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內涵豐富,請簡要分析。 9.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小說最后一段的作用。 【69題答案】 【答案】6.C7.A 8.多年來馬嫂扛起家庭責任,撫養兒子,侍奉婆婆。現在婆婆去世了,兒子長大了,自己也退休了,馬嫂心里感到空空的。馬嫂希望在夢中見到馬哥,表達了馬嫂對馬哥的無比思念。 9.結構上,結尾處的“鳥又飛回來了”呼應了開頭“不見鳥兒的影子”,也緊扣了小說的標題,使結構完整。人物形象上,豐富了馬嫂的形象。“鳥又飛回來了”一語雙關,預示著馬嫂開始了新生活,為自己活了一回,獲得了幸福。她希望

21、去世的丈夫安息,不為她擔心。情感上,表現了馬哥和馬嫂深厚的夫妻感情。讀者上,小說圓滿的結局給讀者以愉悅之感。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九月戊寅,以狄仁杰為河北道行軍副元帥,右丞宋玄爽為長史,右臺中丞崔獻為司馬,左臺中丞吉頊為監軍使。時太子不行,命仁杰知元師事,太后親送之。 癸未,突厥默啜盡殺所掠趙、定等州男女萬余人,自五回道去,所過殺掠,不可勝紀。沙吒忠義等但引兵躡之,不敢逼。狄仁杰將兵一萬追之,無所及。默啜還漠北,擁兵四十萬,據地萬里,西北諸夷皆附之,甚有輕中國之心。 冬季十月癸卯,以狄仁杰為河北道安撫大使。時河北人

22、為突厥所驅逼者,虜退懼誅,往往亡匿。仁杰上疏,以為:“朝廷議者皆罪契丹、突厥所脅從之人,言其跡雖不同,心則無別。誠以山東近緣軍機調發傷重,家道悉破,或至逃亡。重以官典侵漁,因事而起,枷杖之下,痛切肌膚。事迫情危,不循禮義,愁苦之地,不樂其生,有利則歸,且圖賒死,此乃君子之愧辱,小人之常行也。又諸城入偽,或待天兵,將士求功,皆云攻得,臣憂濫賞,亦恐非事。以經與賊同,是為惡地,至有污辱妻子,劫掠貨財,兵士信知不仁,簪笏未能以免,乃是賊平之后,為惡更深。且賊務招攜,秋毫不犯,今之歸正,即是平人,翻被破傷,豈不悲痛!夫人猶水也壅之則為泉疏之則為川通塞隨流豈有常性今負罪之伍必不在家露宿草行潛竄山澤赦之則

23、出,不赦則狂,山東群盜,緣茲聚結。臣以邊塵暫起,不足為憂,中土不安,此為大事。罪之則眾情恐懼,恕之則反側自安。伏愿曲赦河北諸州,一無所問。”制從之。仁杰于是撫慰百姓,得突厥所驅掠者悉遞還本貫,散糧運以服貧乏,修郵驛以濟旋師。恐諸將及使者安求供頓,乃自食疏糲,禁其下無得侵擾百姓,犯者必斬。河北遂安。 (節選自通鑒紀事本末.突厥叛唐) 【注】默啜(?716年):本姓阿史那氏,名環,東突厥可汗。沙吒忠義,唐朝將領。制:帝王的詔令。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夫人/猶水也壅之則為泉/疏之則為川/通塞隨流/豈有常性/今負罪之伍/必不在家露宿/草行潛竄山澤/ B.夫人/猶水

24、也壅之則為泉/疏之則為川/通塞隨流/豈有常性/今負罪之伍/必不在家/露宿草行/潛竄山澤/ C.夫人猶水也/壅之則為泉/疏之則為川/通塞隨流/皚有常性/今負罪之伍/必不在家/露宿草行/潛竄山澤 D.夫人猶水也/壅之則為泉/疏之則為川/通塞隨流/豈有常性/今負罪之伍/必不在家露宿/草行潛竄山澤/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戊寅,中國古代以十大天干與十二地支配合來紀年、月、日;戊屬于地支,寅屬于天干。 B.監軍使,安史之亂發生后,唐政府為加強對藩鎮的控制,向各地藩鎮派駐監軍的最高長官。 C.山東,戰國、秦漢時稱崤山或華山以東地區,本文中的“山東”指的是崤山以東

25、地區。 D.簪笏,冠簪和手板,古代臣子上朝向皇帝奏事時執笏簪筆即謂“簪笏”;文中指代官吏。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突厥起兵反唐,侵犯趙州、定州等地,殺人掠財無數,唐將沙吒忠義不敢靠近,而狄仁杰率兵前來沒追上,突厥成了唐朝北方邊患。 B.在突厥的侵犯下,唐朝的大多數百姓被迫服叢突厥朝廷中議事官員認為這些百姓都曾經有投敵的思想主張給他們定罪加以懲罰。 C.狄仁杰認為,百姓飽受戰亂之苦,加上地方官吏借機侵奪吞沒,囚禁拷打百姓,百姓困苦不堪,他們屈從敵人只是暫且求得生存。 D.狄仁杰體察百姓之苦,對多數官員假冒功勞領賞之事痛心疾首,上疏希望朝廷懲罰黃河以北各州貪官污吏

26、,皇上聽從了他的意見。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時河北人為突厥所驅逼者,虜退懼誅,往往亡匿。 (2)罪之則眾情恐懼,恕之則反側自安。 14.狄仁杰是怎樣使河北一帶安定下來的? 【1014題答案】 【答案】10.C11.A12.D 13.(1)當時黃河以北被突厥所驅趕逼迫的百姓,在突厥撤退后,害怕被(朝廷)處死,紛紛逃跑躲藏起來。 (2)懲罰他們則群眾情緒害怕憂慮,寬恕他們則反復無常的人也會感到心安。 14.安撫慰問百姓,找到被突厥驅趕掠奪的人,全都送回原籍。散發糧食救濟貧困的人。以身作則,禁止部下侵擾百姓。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

27、成下面小題。 農家嘆 陸游 有山皆種麥,有水皆種秔。 牛領瘡見骨,叱叱猶夜耕。 竭力事本業,所愿樂太平。 門前誰剝啄?縣吏征租聲。 一身入縣庭,日夜窮笞搒。 人孰不憚死?自計無由生。 還家欲具說,恐傷父母情。 老人儻得食,妻子鴻毛輕。 【注】寫作此詩時,陸游已71歲,在農村生活多年。秔(jng):同“粳(jng)”,稻谷的一種,種于水田。笞(ch)搒(png):用刑杖拷打。 15.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人熟悉農村,借農民的口吻寫下此詩,“農家”之“嘆”主要體現在結尾兩句。 B.第一至四句用白描的手法描述了以種地為生的農民辛勤勞作卻生存艱難的現狀。 C.第五、六句反映

28、了農民非常樸素的心愿,這里的“太平”有“平安、安穩”之意。 D.第七至十句寫農民在縣衙遭受嚴刑拷打,詩句看似客觀敘寫,實則飽含情感。 16.這首詩表達了哪些思想情感?請簡要分析。 【1516題答案】 【答案】15.A16.農民的悲苦之情。農民耕作勞苦,但賦稅繁重,農民不能保障家人的溫飽,可見生存之艱難,表達了農民的悲苦之情。詩人對農民的同情。詩人在農村生活多年,了解農民疾苦,對他們懷有深切的同情。詩人對現實的無奈之情。詩人已經年邁,退居在家,面對現實卻無能為力,無可奈何,只能借農民的口吻空“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在屈原列傳(節選)

29、中,“_,_”兩句,形象生動地說明了離騷在闡明道理與治理國家方面的獨到之處。 李白蜀道難中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寫出秦、蜀之間崇山峻嶺不可逾越的句子是:_,_。 屈原在離騷中表明自己因德行美好遭小人誹謗的句子:“_,_”。 【17題答案】 【答案】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謳歌英雄模范的傳奇事跡,展現人民群眾的創造偉力,構成了紅色光影的內容主線。林海雪原青春之歌永不消逝的電波等電影,塑造出許多具有大無畏革命精神的英雄形象。中國

30、醫生中國機長等電影講述當代奮斗者的故事,時代英模的偉大與崇高,凝聚了民心、熔鑄了精神。十八洞村我和我的家鄉等電影以日常化敘事展現日常生活中的平凡英雄,描繪出的時代畫卷。堅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無私的奉獻精神、真摯的家國情懷,主旋律電影深入觀眾內心,激發起更為持久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好的主旋律電影,一定是契合人民需求、符合文藝規律和傳播規律的電影。這意味著,主旋律電影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扎根人民、深入生活中進行藝術創作,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題材選擇上,必須緊扣時代主題和經濟社會發展,表達積極向上的價值觀,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中國人民奮斗圓夢的故事;在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