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內蒙古自治區滿洲里市重點達標名校中考聯考語文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1-2022學年內蒙古自治區滿洲里市重點達標名校中考聯考語文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1-2022學年內蒙古自治區滿洲里市重點達標名校中考聯考語文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1-2022學年內蒙古自治區滿洲里市重點達標名校中考聯考語文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1-2022學年內蒙古自治區滿洲里市重點達標名校中考聯考語文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1-2022學年中考語文模擬試卷請考生注意:1請用2B鉛筆將選擇題答案涂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請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主觀題的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答題區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上均無效。2答題前,認真閱讀答題紙上的注意事項,按規定答題。一、積累與運用1下列解說,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那飽滿的稻穗,幸福了這個季節。解說:這個句子中“幸福”本來是形容詞,在這里用作動詞。B五臟六腑 生日禮物 躡手躡腳 輕描淡寫解說:以上四個短語類型全都是并列短語。C此次,全國非洲豬瘟病毒傳播途徑千絲萬縷,疫情防控形勢仍然嚴峻。解說:這個句子中“千絲萬縷”一詞運用不當,應換成“錯綜復雜”。D

2、今年春節,科幻巨制流浪地球不僅吸引了無數觀眾的眼光,同時也登上了世界各地媒體的“熱搜”。解說:這是一個表示遞進關系的復句。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項是( )(1)青春意味著勇氣多于怯懦,青春意味著冒險多于_。(2)閱讀使人充實,交談使人敏捷,寫作使人_。(3)悔恨自己的錯誤,而且力求不重蹈覆轍,這才是真正的_。A安逸 嚴謹 悔悟B安靜 嚴謹 感悟C安逸 嚴格 感悟D安靜 嚴格 悔悟3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的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君子要講和諧,但不能隨波逐流,不能同流合污。中庸所謂“君子和而不流,”就是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有絲毫含糊。B文藝工作者只有真正深人生活并緊跟時代步伐,

3、才可能創作出有溫度、有深度、有高度的優秀作品。C原始人類閱讀的對象就是大自然:山巒在蔚藍的天空下寂靜綿延,野鹿在蜿蜒的溪流旁悠閑漫步。D近來,共享經濟的概念大熱,單車、汽車充電寶等都打著共享的旗號在運營。共享設施該如何配置?執法部門又該如何管理呢?4(2分)指出下列詞語中書寫沒有錯誤的一項。A迫不急待 負隅頑抗 不求勝解 隨聲附和B偃旗息鼓 別出心裁 未雨綢謬 惟妙惟肖C無暇顧及 談笑風聲 任勞任怨 發憤圖強D同仇敵愾 妄自菲薄 相形見絀 好高騖遠5下列句子排序正確的一項是( )然而,我們信仰家,信仰我們的出處,又何以如此恒定?在我看來,“葉落歸根”說的不僅是過冬的事情,更是回家的事情。有風,

4、有流水,有獸的足蹤,有鳥的羽翎它們都會將葉子帶到很遠的地方使之永不回歸。其實,葉落何以就一定歸根呢?西山的木石不就被精衛銜去了東海么?地球載著我們每個人,從這個區域漂到那個區域,每一天都面對陌生,永遠不會返回初始的道路。ABCD62019年母親節即將到來,班級開展了“感受母愛 報答母恩”活動。請你根據要求,完成后面小題1閱讀以下文字,完成后面小題母愛是一股清清的泉,潔凈而碧澈;母愛是一條長長的路,延伸而順暢;母愛是一座高高的山,挺拔而堅固;母愛是一泓湛湛的潭,深厚而有容。誰能說母愛不是最偉大的?母愛對子女的影響潛移默化,深遠而巨大。正如高爾基所說:“世界上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的母親教

5、會孩子面對困難不怯不懦。梁啟超的二夫人王桂荃女士,在梁啟超離世之后,度過了令人無法想象的歲月,終使九個孩子功成名就。在她去世以后,梁思成和兄弟姐妹一起在父親墓旁種下一棵母親樹,以此紀念這位偉大的母親。 的母親讓孩子學會博愛大度。比爾蓋茨就曾說過,自己在母親那里得到的是“虔誠和善良”。我們在比爾蓋茨對全世界貧困地區的大量捐款上就可以看到母親的印記 的母親會影響孩子的思維深度。徐志摩的表弟、著名作家金庸就曾經說,他對小說的人物內心深處的探索很多得益于自己的母親。對文段中加點字的注音和筆順的判斷,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潛qin “母”的第三筆是橫B潛qin “母”的第三筆是點C潛qin “母”的

6、第三筆是點D潛qin “母”的第三筆是橫2欣賞以下出自名家關于母親的書法和繪畫作品,回答后面小題 甲幅 乙幅 丙幅這三幅書法作品根據漢字書體的演變過程排位,產生年代處于中間的一幅是(_)A甲幅 B乙幅 C丙幅請根據以上三幅書法作品的字體特點,結合三幅繪畫作品中母親的形象,選一幅書法作品送給畫作中的一位母親,并簡述理由。我選_幅書法作品給_號母親,理由是_。3下面是一副關于母愛的對聯。有一個字在形式要求上存在問題,請在保留原意的前提下做修改。秋水望穿,倚閭常忘風霜蠻庭花落盡,聽雨更憂子女寒_字有問題,應改為_4文段中三位偉大的母親,一定引發了你的聯想。請你以四字詞語的形式寫出歷史上或文學名著中兩

7、位偉大母親的事跡。例如:徐母罵曹。_ _7根據課文默寫。操千曲而知音,_。(劉勰文心雕龍知音)夕日欲頹,_。(陶弘景與謝中書書)茍全性命于亂世,_。(諸葛亮出師表)_,志在千里。(曹操龜雖壽)紛紛暮雪下轅門,_。(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_。(李煜相見歡)無可奈何花落去,_,小園香徑獨徘徊。(晏殊浣溪沙)水擊三千里,_。(莊子一則)習近平曾引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_,_”要求我們廣大青年學生學習杜甫那種推己及人的高尚風格,常懷憂國憂民之心。8根據相關信息,完成下面“作家名片”。二、閱讀9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下列小題。鷓鴣天送廓之秋試宋 辛棄疾白苧新袍入嫩涼。春蠶食葉響回

8、廊。禹門已準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鵬北海,鳳朝陽。又攜書劍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卻笑人間舉子忙。 廓之:作者的門生。秋試:科舉時代秋季舉行的考試。白苧(zh):用白色苧麻織成的布。禹門:即龍門,古時以“魚躍龍門”喻指考試得中。1開篇兩句寫出了考生趕考時的環境有何特點?2請簡要分析“鵬北海,鳳朝陽。又攜書劍路茫茫”怎樣體現了作者豪放的詞風的?3“明年此日青云去,卻笑人間舉子忙。”一句中蘊含著哪些情感?10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祜與陸抗相對,使命交通,抗稱祜之德量,雖樂毅、諸葛孔明不能過也。抗嘗病,祜饋之藥,抗服之無疑心。人多諫抗,抗曰:“羊祜豈鴆人者!”會吳人寇弋陽、江夏,略戶口

9、,詔遣侍臣移書詰祜不追討之意。祜曰:“江夏去襄陽八百里,比知賊問賊去亦已經日矣,步軍方往,安能救之哉?勞師以免責恐非事宜也。”使者不能詰。祜寢疾,乃舉杜預自代,尋卒,時年五十八。帝素服哭之,甚哀。南州人征市日聞祜喪,莫不號慟,罷市,巷哭者聲相接。吳守邊將士亦為之泣。祜立身清儉,被服率素,祿俸所資,皆以贍給九族,賞賜軍士,家無余財。遺令不得以南城侯印入柩。賜去城十里外近陵葬地一頃,謚曰成。襄陽百姓于峴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廟,歲時饗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預因名為墮淚碑。 祜(h):羊祜,曾坐鎮襄陽,魏晉時期大臣,著名戰略家、政治家和文學家。陸抗:三國時期吳國名將 杜預:西晉時期著名的政治家、

10、軍事家和學者,滅吳統一戰爭的統帥之一。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帝素服哭之:_遺令不得以南城侯印入柩:_2下列句子節奏劃分錯誤的一項是( )A賜/去城十里外近陵葬地/一頃B襄陽百姓/于峴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廟C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D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3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預因名為墮淚碑。4羊祜是一個有信譽的人,從選文中陸抗的表現“_”可看出。5選文中的羊祜和出師表中的諸葛亮同為襄陽名人,受人愛戴,從文中劃線句對羊祜的 描寫可看出,那么從出師表一文中,你認為諸葛亮受人愛戴的原因是什么?11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題。用文化滋養時代的心靈李洪興我們

11、離經典有多遠?2018年的第一天,不少人走進國家圖書館稽古廳,一睹文津閣四庫全書真容。原稿原書原函,離人們只有最后一層專藏庫玻璃門的距離,參觀之余,領一頁字帖,坐在展廳里一筆一畫地抄寫書中內容,文韻也隨著人群流動,文化的書函,在這樣一次“觀四庫、抄經典”的讀者體驗活動中被打開。讀者、觀眾與經典的距離,已經越來越近。故宮打開千里江山圖卷軸,中國美術館展示徐悲鴻的“奔馬”與“戰馬”,國家典籍博物館將魯迅生前收藏的大量中外美術類書刊整理陳列在不同場地、以適宜的方式擇精品而展,成了打開文化的一種共同選擇。雖然只是吉光片羽、卻也讓人們在“拈花”之間,感受到穿越千年、跨越萬里的經典散發出文化的沁人芳香。藏

12、,是為了存,也是為了傳。這個傳,不僅是傳諸后世,也是傳諸眾人,一位學者在美國考查時,佛利爾美術館館長允許他在庫房里對感興趣的玉器進行測量線繪,并贈送了一些玉璧的原版彩色照片。這位學者想在書中使用相關素材,致信征詢,館長表示“很高興在你的書里用了一些佛利爾收藏玉器(照片)”。無論是歷史文物還是經典文本,最珍貴的莫過于其歷史與文化價值,倘若不能被更多人欣賞、研究、傳承,也就很難實現“價值外溢”,更談不上價值增值。當前,我們的文化視野不斷打開,但文物的“開放度”依舊有待提升。例如,有的場所作為歷史遺跡,長期以“保護”的名義被“鐵將軍”把門;有的文保建筑,明明是開放的,普通群眾卻“沒資格”進入;有的文

13、物,被一些單位藏著掖著,生怕失去了研究的“首發權”。“文化遺產有自己的生命歷程、自己的責任服務于當下和未來,這樣才是有尊嚴”。就像故宮博物院,開放區域越來越大,展出文物越來越多,文創形式也越來越豐富,才無愧于近600年積淀。可以說,從實物到數字,從文物修復到展示,開放的文化有著更大輻射力,從“館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才能涵養出真正的文化自信。面對文明的瑰寶、文化的結晶,人們會有一種與時間對話、與歷史握手的感受。這是一代代人傳承、發展著的文化,在最鮮活心靈中的投射,促人思考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根本性問題。這樣的震撼,很多人感受得到,卻表達不好。現代景觀社會,各種“奇觀”炫目,目迷五色卻難以靜

14、心,思想容易扁平化。這個時候,讓現代人有更多機會近距離接觸、感受這些文明的寶藏,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文化觀念、審美趣味,讓心靈和生活都更加豐盈;更有利于涵養時代的文化水位,讓時代和社會都更加豐厚。這又何嘗不是美好生活、全面發展所需?文心雕龍有言,“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在古人看來,人可以用內心感知天地之道、世界萬物,當“情以物遷,辭以情發”時,便容易產生文學、藝術,最終積累成文化、文明。但別忘了,對世界的審美感知、對文化的一次觸摸不能空無對象。只有真正推開文化的大門、打開經典的書函,讓更多的人走進去,才能在新時代實現“美美與共”。1概括本文的中心論點?2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第段中將故宮博物

15、院和有的場所、文保建筑、文物放在一起寫,有什么作用?請加以分析。12記敘文閱讀一袋鹽張麗鈞1998年,一個做小生意的親戚送來一袋鹽25公斤的一蛇皮袋子鹽呀!他將那一袋子鹽扛上樓,“嘭”地卸在他腳邊。聽到我對著那巨大的一袋鹽驚叫,他歉疚地搔著頭,眼睛望著別處,悶悶地說:“嫂子慢慢吃吧。”親戚走后,我跟我家老徐說:“我的天!他這是想讓咱們吃一個世紀嗎?”每次我用鹽罐去鹽,都要對著那巨大的一袋鹽驚嘆半天。我跟自己說:“到哪輩子才能將這海量的鹽吃完呀?”了一次又一次,可那一大袋鹽,似乎半點都不見少。我跟辦公室的同事們說:“誰要鹽?有人送了我家老大老大一蛇皮袋子鹽呢!”大家笑起來,說:“要是別的就幫你吃

16、點,鹽嘛,你自己慢慢吃去吧!”慢慢地,那一大袋子惹得我驚嘆不已的鹽,竟淡出了我的視線。早就習慣了逛超市不買鹽,拿藐視的目光瞥著貨架上那可憐的一小袋一小袋鹽,對它們說:哼!我家的那袋鹽,堪做爾等祖宗;早就習慣了大手大腳地用鹽腌咸菜、腌雞蛋、腌一切能腌的東西,大把抓鹽的時候,心里說:守著偌大一座鹽山,不肆意揮霍,何其羞愧!時間挺進了21世紀,我們家的鹽還有多半袋。我跟老徐說:“我為這一袋鹽驕傲!因為它是我們家跨世紀的鹽!”大約到了2003年,有一天,我照例舉著空鹽罐去鹽,突然發現那一座鹽山竟快被我們吃空了!我急煎煎地把老徐喊過來,拎著那僅剩了一點點鹽的空袋子跟他說:“我簡直不敢相信,這才五六年的工

17、夫呀,咱們居然吃進去了4斤鹽!”老徐幽幽地說:“咱們沒吃,時間吃了。”扔掉那個空蛇皮袋子的時候,感慨淹沒了我。我問自己:還有什么東西,是時間嚼不動、咽不下的呢?來自那一袋鹽的感悟,足以投射我的后半生我在初見那飽滿的一袋鹽時,驚嘆了又驚嘆;我在舍離那個注滿空氣的鹽袋時,感慨了又感慨。但是,我很難回憶起漫長地享用著那袋鹽的日子里的點滴心緒。與初始的擁有與懊喪的揮別相比,那中間的漫漫時日仿佛是專門供人忽略的。這事體,具有多么強烈的象征意義!當一個鏈條(譬如婚姻的鏈條、事業的鏈條、生命的鏈條)足夠長,長到令我們難以看到它的起點與終點,我們茫然面對著那中間環節,除了麻木、淡漠,幾乎無事可做。一種穩切安全

18、的占有,偷走了我們所有的憂患與驚奇,我們大把大把地揮霍著那超量的擁有,根本看不到時間對它的蠶食。想起了巴爾扎克的驢皮記。主人公瓦朗坦得到了一張神奇的驢皮,它可以幫助主人實現任何愿望,然而,每實現一個愿望,驢皮就會縮小一些,主人的壽命也會隨之減縮一些其實,驢皮的損耗與生命的損耗都屬于不可違逆的事件。時間,最是貪吃,萬事萬物,悉數填入了它無厭的腹中。你揮霍的手,何時方能被理性的目光蟄痛?你麻木的心,何時方能被那初始的驚嘆與舍離的感慨賜予智慧,因而變得柔軟、溫煦、顧惜?1文章的標題有何作用?2文中寫“我很難回憶起漫長地享用著那袋鹽的日子里的點滴心緒”,試幫作者找尋點滴心緒。 驚嘆_3賞析下列語句。我

19、在初見那飽滿的一袋鹽時,驚嘆了又驚嘆;我在舍離那個注滿空氣的鹽袋時,感慨了又感慨。4“我們大把大把地揮霍著那超量的擁有,根本看不到時間對它的蠶食”,請結合自身經歷,談談對“蠶食”的理解。5文章最后兩段有何作用?請對最后一段中的“智慧”做詳細解讀。13閱讀無法郵寄的春天,完成小題無法郵寄的春天朱玉成我刻意經過那個郵局門前,只為了看一眼那個奄奄一息的老人。我沒敢走近跟前,只是遠遠地望著。他在那里一動不動,蓋著一件破衣裳,如同死去一般。那里有兩個綠色的郵筒,被雕刻成天使的模樣,裝了翅膀,仿佛隨時可以離地高飛。一封封信安靜地躺在里面,如同躺著很多顆心:少年相思的心,慈母念兒的心,游子思鄉的心天使會帶著

20、這些心飛到它們想去的地方,不管春夏秋冬。過了很久,我聽到一聲輕微的咳嗽,是老人發出的,仿佛死亡的門偷偷留下的一個縫隙,讓這屬于生命的咳嗽聲響亮起來。早晨的陽光燦爛無比,暖暖地照著他,似乎也令他感到了生命中尚存的一縷溫柔。他微微欠起身子,竟然望著太陽咧開嘴笑了。紛紛擾擾的行人在他身邊不停地穿梭行走,一些人駐足停留,搖搖頭,甩下一聲嘆息又匆匆走掉,轉過頭去,陽光依舊蕩漾在他們自己的臉上。后來就下雨了,莫名其妙的雨來得迅疾而猛烈。老人把身子縮成了一個句號。雨,像發了狂的洪水,沖垮了他心中最后的一道堤壩。渾身濕透的老人不停地打著冷顫。好在陽光是慷慨的,一寸一寸地暖著他的身子。令人感到不解的是,這樣一個

21、已完全喪失行走能力的老人,卻在身邊整整齊齊地放著一捆行李,而且是極其干凈的。他無法行走,只有靠路人的施舍來延續自己的生命,死神像風一樣隨時都可以將這根老邁的蠟燭掐滅。夜深的時候,涼意又像歹徒的刀一樣貼緊肌膚的時候,他卻依然舍不得鋪開那套干凈的行李,用它御寒。我想,一定有一個綠色的希望在老人的心里生長著。或許他依然夢想著奇跡的發生,希望有一天自己能站起來,用這嶄新的行囊給自己暖一個小小的窩吧。我揣著憐憫,站在離他5米遠的地方,感受著一個氣若游絲的生命。陽光又依然燦爛,一個孩子試圖將一封信投進郵筒。可是他太小了,使勁翹著腳也無法將信投進去。老人用手撐著地,艱難地挪到孩子跟前,用盡全身的力氣托舉起那

22、個幼小的身軀,一封信就這樣生出了翅膀,一顆心就這樣開出了苞蕾。“爺爺,你怎么不能站起來啊?”“爺爺生病了,沒力氣了。”“那我扶著你。”“瞧你這小不點,還沒我蹲著高呢,怎么扶我啊?”孩子和老人都笑了。那綠色的天使郵筒,在陽光下又像是一棵郁郁蔥蔥的植物。在這個萬物生長的季節,很多人忽略了一樣彌足珍貴的東西愛。郵筒之所以是綠色的,就是因為它會給人帶來希望。它挺立在那里,幫人傳遞著親情友情,而那個無法行走的老人,他的春天,卻永遠無法通過郵筒傳遞出去。我刻意來這里到底是為了什么呢?我開始捫心自問,難道僅僅想看他一眼?我甚至沒有對他說上幾句安慰的話!我怎么沒有想到,給他滿身滿心的憐憫,不如給他一支廉價的消

23、炎藥更有效呢?他的春天,無法郵寄;而我的憂傷,又何嘗不是!(選自閱讀與作文2017年第24期,有刪改)1文中第段和第段兩次用到“刻意”一詞,請你說說作者的用意。2請從人物描寫方法的角度,賞析第段劃橫線的句子。3文中的“小孩”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結合文章內容分析。4“郵筒”作為故事的環境,有哪些作用?5文末說“而我的憂傷,又何嘗不是!”生活中怎樣才能不留這種“憂傷”?請結合自己的體驗說說你的見解。三、語言表述14根據下列三則材料,請你就指導同學寫作提出兩條具體建議。材料一:恐怕中國以外任何一個國家的孩子,是不可能從他本民族母語中的“明” (光明、明亮的意思)字里引發出“太陽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這

24、樣美妙而大膽的聯想。 (摘自袁鷹漢字的魅力)材料二:司馬遷將大半生心血融進一部史記,歷史上的點點滴滴就此凝結進小小的漢字中。一個漢字映入眼簾,你的心境便隨它而產生了一種相關的情感;文人筆下的“杏花春雨江南”成了所有欲回鄉而不得的游子的紐帶,連接著故土、文化和游子的回憶。 (摘自2017年8月6日光明日報)材料三:“小冰”的詩集陽光失了玻璃窗正式出版,這是歷史上第一部由機器人寫的詩集。相比當下一部分所謂“詩人”的詩,“小冰”的詩一點都不落下風,但“小冰”的詩本質上只是對于文字的調動和排序而已。詩歌寫作中,最落下乘的便是那些素材組合、詞語堆砌和套路句式,而這些正是機器人“小冰”最容易學習、模仿和復

25、制的。 (摘自2017年3月1日光明日報)四、寫作15作文人生就是一場無限的探究之旅,我們總是在尋找世界的奧秘,獲取我們想要的答案。生活中,我們常常在尋求答案。有些人,為了獲取答案,窮其一生;有些時候,獲取答案的過程比答案本身更有價值。有時候是為了自己,有時候是為了家人和朋友,有時候是為了國家和未來同學們,讓我們遨游世界,暢想未來,每天獲取不同的答案,書寫人生的美好!請以“答案,我來書寫”為標題寫一篇文章。寫作要求:文中不能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詩歌除外,文體不限;字數不得少于600字。參考答案一、積累與運用1、B【解析】此題考查的是語法常識。B項中“生日禮物”屬于偏正短語,其他三個屬于并列短

26、語。故選B。2、A【解析】本考點要求能正確理解和使用詞語。詞語運用是積累運用中的常考點,只要學生在平時注意用語的規范,做到正確使用,并在運用時注意辨別比較,就一定能突破這一題型。常用詞語以學生所學課文中出現的詞語為準,新生詞語則以當前流行的一些熱詞為準,試題材料兼顧課內課外,以時事材料為主。解題時務須看清題目要求,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詞,冷靜答題。這里的關鍵,是要在積累上下工夫,掌握課后常用詞語,同時也要了解當下流行的并經國家語委認可的一些新生詞語。此處可從詞義、范圍、程度、褒貶、語體等方面去辨析。答案為A。3、A【解析】A句子中標點符號的使用不正確。將引號中的逗號移至引號外。因為所引用的“君子和

27、而不流”已經做了整個句子的句子成分。4、D【解析】此題考查的是漢字字形,平時應多積累牢記.A、勝-甚;B、謬-繆;C、聲-生。5、D【解析】句提出觀點,放在首位;句緊承句的“落葉歸根”;是對問題的回答,順序應該是由物及人,其順序為;是引發的感觸,且照應句,首尾呼應,放在最后。 故正確排序為:D項,。6、1 (1)C (2)D (3)C (4)C 2 (1)A (2)示例:我選甲幅 書法作品送2號母親 理由甲幅的隸書有清秀端莊的特點,與2號母親形象相符。 3 “蠻”字有問題, 應改為“苦(烈 冽 猛)” 4 孟母三遷 岳母刺字 畫荻教子 【解析】1(1)A“潛”字的讀音錯,“母”子筆順錯。B“潛

28、”字讀音錯。D“母”字筆順錯。C潛qin,“母”的豎折/豎彎,橫折鉤,點,橫,點。故選C。(2)心胸寬闊:思想坦率接受力強,并非小心眼,心智并不狹窄。意志堅強:指性格堅強,不屈不撓。知書達理:有文化,懂禮貌。形容有教養。第一處“教會孩子面對困難不怯不懦”對應“意志堅強”,排除AB,第二處“讓孩子學會博愛大度”對應“心胸寬闊”,排除C,故選D。(3)“母親樹”在這里是有特殊含義的,用引號,話沒說完,應該用逗號,故選C。(4)C錯誤,誰能說母愛不是最偉大的?運用是反問句。2(1)漢字書體的演變過程: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隸書(漢)楷書行書草書(魏晉),丙是小篆,乙是草書,甲是隸書。故選A

29、。(2)能結合書法和配圖的特點,闡述理由,語句通順流暢即可。示例:我選丙幅書法作品送1號母親,丙幅的篆書有古樸典雅的特點,與1號母親形象相符。3“蠻”:粗野,兇惡,不通情理。與贊頌母親的語境不符,應該是“苦”或“緊”。4開放性試題,寫出文學名著的兩位有名的母親的故事,且四個字即可。如,陶侃的母親截發筵賓,歐陽修的母親畫荻教子,岳飛的母親岳母刺字。7、(1)觀千劍而識器 (2)沉鱗競躍 (3)不求聞達于諸侯 (4)老驥伏櫪 (5)風掣紅旗凍不翻 (6)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7)似曾相識燕歸來 (8)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9)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名篇名句的

30、背誦、默寫能力。在背誦默寫詩詞時不僅要注意讀音,更要注意容易寫錯的字。一些易錯字可以結合詞義背誦。此題中注意“器”“鱗”“老驥伏櫪”“掣”的書寫。8、蒲松齡 聊齋志異 短篇小說【解析】此題考查學生對文學名著的閱讀與識記能力。“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是老舍對聊齋志異的評價,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二、閱讀9、1涼爽、安靜、忙碌2大鵬展翅、丹鳳朝陽,意象豪邁;北海、太陽、路茫茫,意境開闊;攜書佩劍,顯示出詞人既儒雅又剛健的氣概。3作者對廓之的熱情鼓勵和美好祝愿;廓之(中舉)成功后輕松愉快的心情。【解析】1首句“白苧新袍入嫩涼”中的“嫩”字很有意

31、蘊,詞人將天氣的涼爽感受著一“嫩”字來表現,可謂出語驚人。這種“陌生化”的表達,將秋天天氣微涼、清爽和清新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次句“春蠶食雖響回廊”就是在首句所點明的環境基礎上寫范廓之(也可以說是考生們)穿著白色苧麻做的新衣服在微涼的天氣里端坐在考場中,奮筆疾書而發出了如春蠶嚼桑葉般的沙沙聲的情景。這樣寫,突出了“秋試”之“秋”的季節特點,在秋高氣爽的季節,參加應試的舉子們奮筆疾書、緊張忙碌的情狀通過“春蠶食葉”的比喻表現出來。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學作品語言的能力。“鵬”“鳳”意象不同于一般的鳥雀,給人豪邁之感;“北海”“朝陽”這兩個景物意象,顯得很開闊;攜書佩劍,自然顯示出既儒雅又剛健的氣

32、概。這些意象和裝扮的描寫體現了辛詞豪放的特點。3“明年此日青云去,卻笑人間舉子忙”完全是虛寫手法,想象廓之連中兩試后輕松愉快的心情,表達了對廓之的美好祝福。10、1 穿衣服 把 2D3看見石碑的人沒有不落淚的,杜預便把石碑命名為墮淚碑。4“抗嘗病,祜饋之藥,抗服之無疑心”或“抗曰:羊祜豈鴆人者!”5側面,諸葛亮把興復漢室看成報先帝忠后主的職責,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感恩圖報的精神品質受人愛戴。(或諸葛亮“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的淡泊名利的志趣值得人們愛戴。)【解析】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內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據句意和對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解釋時要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根據語

33、境判斷字詞義。此題有古今異義詞,如“服”:穿衣服。所以千萬不要以今釋古。而“以”作為文言虛詞的意思和用法,理解好上下文內容是作答的關鍵。2本題考查學生劃分文言句子節奏的能力。劃分句子節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構。此題較容易,根據文意即可推斷出判斷錯誤的答案為D。改為: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此題要注意標志性的句首語氣詞“若夫”。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出來。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把詞語放到語境中,根據上下文推斷也不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詞的翻譯,

34、如“莫”:沒有,沒有人。“因”:于是,便。“名”:命名。4文言文要點信息的提取。在準確理解詞意、句意、段意的基礎上,梳理各句之間的內在聯系,依據題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表現羊祜有信譽的可提取陸抗的一句“抗嘗病,祜饋之藥,抗服之無疑心”或“抗曰:羊祜豈鴆人者!”作為答案。5一問,考查文章描寫人物的方法。首先要理解劃線語句,掃清文字障礙,疏通文意,讀懂內容,這是確定答案的前提和基礎。“南州人征市日聞祜喪,莫不號慟,罷市,巷哭者聲相接”:南州人在趕集的日子聽到羊祜的死訊,沒有不痛哭的,關門歇業,街巷里哭聲一片。所以這是對羊祜的側面描寫。二問,可分析“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遂許先帝以驅馳。

35、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等句,即可整理出正確答案。【點睛】文言文翻譯的原則。在文言文翻譯過程中,必須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這就要求我們,在具體翻譯時,對句子中的每個字詞,只要它有一定的實在意義,都必須字字落實,對號入座。翻譯時,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詞義和詞序,把文言文對換成相應的現代漢語,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如果直譯后語意不暢,還應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使句意盡量達到完美。譯文:羊祜與陸抗兩軍對壘,雙方使者來往溝通。陸抗稱贊羊祜德高望重,即使樂毅、諸葛亮也不能超過。陸抗曾經患病,羊祜送了一副藥給他,

36、陸抗毫無疑心地服用了。許多人勸陸抗不要服這服藥,陸抗說:“羊祜怎么會用毒藥害人呢?”吳人入侵弋陽、江夏,掠奪人口,下詔派遣侍臣傳文書責問羊祜不追擊討伐的原因。羊祜說:“江夏距襄陽八百里,等到得知敵兵來犯,敵兵已經離去好幾天了。步兵趕去,怎么能救得了呢!調動軍隊來避免責備,恐怕不合適吧。”派去的侍臣不能責問。 羊祜生病臥床,于是推舉杜預代替自己,不久去世,時年五十八歲。皇帝穿素服為他哭泣,很悲哀。南州人在趕集的日子聽到羊祜的死訊,沒有不痛哭的,關門歇業,街巷里哭聲一片。吳國守衛邊境的將士也為他哭泣。羊祜為人清廉儉樸,衾被衣服都很簡樸,得到的俸祿,全都資助了族人,賞賜了軍士,家中沒有多余的財產。留

37、下遺囑不許把南城侯印放入棺材中。皇上賜給離城十里以外靠近皇陵的葬地一頃,謚曰“成”。襄陽百姓在峴山羊祜游覽休息的地方樹立石碑建造廟宇,每年按時祭祀。看見石碑的人沒有不落淚的,杜預便把石碑命名為墮淚碑。11、1從“舍管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才能涵養出真正的文化自信。2以問句開頭,既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又能引出論題。作為本文的事實論據,論證論點,使文章更具說服力。3運用對比論證。寫故宮博物院的開放區域越來越大,和那些表面開放,實則禁閉的歷史遺跡場所,文保建筑、文物進行對比,突出強調了我們的文物“開放度”有待進一步提高。【解析】1試題分析:此題考查提煉或概括議論文的主要觀點的能力。論點是作者的完

38、整看法、見解或主張,能夠統攝全文。尋找或提煉論點。論點應該是明確的判斷,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陳述。在形式上,它應該是完整的句子。找準論點的方法:一看題目,二看開頭和結尾,三看論據。它的位置通常在標題和開頭,答題時應首先考慮。有的文章的論點要根據論題并結合文章內容自己來概括。依據文章的題目是“用文化滋養時代的心靈”;文章第一段列舉“2018年的第一天,不少人走進國家圖書館稽古廳,一睹文津閣四庫全書真容”,并“在展廳里一筆一畫地抄寫書中內容”的體驗活動,引出了本文的話題讀者、觀眾與經典的距離;再用故宮博物院的開放區域越來越大,和那些表面開放,實則禁閉的歷史遺跡場所進行對比,從而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論點從“

39、館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才能涵養出真正的文化自信。據此理解作答。2試題分析: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解答作用類試題要結合文章特點從結構和內容兩個方面進行分析。議論文開頭段一般有引出論點或者論題的作用;有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的作用;如果是引用了名人名言或事例,還能起到論證論點的作用。文章第1段以問句開頭,既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又能引出論題;第1段還列舉了2018年人們走進國家圖書館稽古廳,不但一睹文津閣四庫全書真容,還能抄寫書中內容進行體驗活動的事例,作為事實論據,起到論證論點的作用。據此理解作答。3試題分析:考查論證方法的作用。常用論證方法有道理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舉例論證

40、:通過典型事例加以論證,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對比論證:對比論證的作用就是突出有力地論證作者所要表達的觀點。文章第4段中將故宮博物院和有的場所、文保建筑、文物放在一起寫,既是事實論證,也是對比論證,將故宮博物院的開放區域越來越大與那些表面開放,實則禁閉的歷史遺跡場所、文保建筑、文物進行對比,有力地論證了本段文字“我們的文化視野不斷打開,但文物的“開放度”依舊有待提升”這一分論點,進而論述了文章的中心論點。據此理解作答。12、1作為文章的線索貫穿全文以小見大,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引出深刻的道理。2習慣驕傲焦急3這句話運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驚嘆”強調了這袋鹽的重量之大,“感慨”強調了對

41、注滿空氣的鹽袋的不舍、懊喪之情以及由此引發的種種思考。4蠶食是“逐步侵占”的意思,結合自身經歷談。5總結全文,深化主題,升華情感。“智慧”是面對生活永遠充滿憂患和驚奇;“智慧”是面對自己所擁有的亦要小心和細致;“智慧”是認知時間于生命的意義;“智慧”是理性的目光和柔軟的心靈的結合。【解析】1本題考查對文章標題的理解。解答此類題目,一要把文章標題和文章內容聯系起來,二要注意作者所運用的某種手法以及所表達的某種感情。“一袋鹽”交代了文章的寫作對象,同時作為本文的敘事線索,表達了作者真摯的情感。點睛:記敘文題目的作用常見的有以下幾類:1、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2、作為文章線索(文章情節圍繞這一線索展開

42、)。3、作者感情的出發點。4、具有象征意義。5、語帶雙關。6、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7、吸引讀者興趣。一個標題往往同時具備多種作用,答題時要作全面的分析。題目中運用修辭的,要還原它的本義后再分析作用。2考查對文章情節和人物情感的梳理。解答此類題,要通讀短文,然后根據提示,根據故事情節來分析人物的情感,一般在文中都有原詞可以用,“每次我用鹽罐去鹽,都要對著那巨大的一袋鹽驚嘆半天”“早就習慣了逛超市不買鹽早就習慣了大手大腳地用鹽腌咸菜、腌雞蛋、腌一切能腌的東西”“我為這一袋鹽驕傲”“然發現那一座鹽山竟快被我們吃空了!我急煎煎地把老徐喊過來”,從句中提取即可。3本題考查句子的賞析。鑒賞文

43、章中富有表現力的語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這六個字的原則,但是,無論運用什么寫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時,都必須與人物的形象與情感聯系起來,同時還要有全局意識,即聯系全文來鑒賞要分析的句子。這句話運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驚嘆”強調了這袋鹽的重量之大,“感慨”強調了對注滿空氣的鹽袋的不舍、懊喪之情以及由此引發的種種思考。4考查對詞語的理解。理解詞語要結合語境,“蠶食”比喻侵吞他國土地如蠶之食葉,這里是指對鹽的逐步侵占,結合自己的實際,談出對某一事物的逐步侵占即可。5考查文段的作用。結尾段的作用:結構上:與文章的標題相呼應;內容上:點明主旨,深化主題。此題總結全文,深化主題,升華情感。理解“智慧

44、”含義,結合作者的議論“偷走了我們所有的憂患與驚奇,我們大把大把地揮霍著那超量的擁有,根本看不到時間對它的蠶食”來解答。13、1“刻意”意為“用盡心思,有意為之”,文中兩次用這個詞首尾呼應(或“開頭總起全文,表達對老人的關注”或“開頭設下懸念”也可得分),反復強調“我”對奄奄一息的老人心存關愛與憐憫,與自己實際上有善念無善舉形成對比。2句子運用了動作描寫,用“欠”“望”“咧開嘴笑”的動作,形象地描寫出奄奄一息的老人渴望陽光、享受陽光的樣子,表達了他想延續生命的強烈愿望(或者:表達了“我”對老人的憐憫之情)3小孩年幼努力地翹起腳嘗試寄信,可見他是一個天真聰明的孩子;他主動地詢問老人、想扶老人,可

45、見他是一個善良有愛心的孩子;老人與小孩在簡短交流后笑了,可見孩子是一個單純可愛的人。4“郵筒”位于郵局門口,交代了老人活動的地點與環境;富有生命色彩的郵筒與奄奄一息的老人形成對比,反襯了老人生命的衰竭;郵筒的存在,才有小孩子寄信、老人幫忙的情節發展;郵筒傳遞著人類愛的情感,寄托了作者對老人的同情和對關愛的呼喚。5能說出文中“憂傷”包含了對老人生命狀態的憐憫,對包括“我”在內的世人有善念沒有善舉的愧疚與自責。能聯系生活,突出“行善”的意義,語句通順【解析】1要求學生首先了解詞語的本義,然后在具體語境中從表達效果方面分析其含義。“刻意”是特意,有意的意思,在文中第段和第段兩次用到“刻意”一詞,是首

46、尾照應。同時也寫出了我有心關愛老人,但遲遲不能行動的心理。或反復強調“我”對奄奄一息的老人心存關愛與憐憫,與自己實際上有善念無善舉形成對比。2要求學生掌握常用的人物描寫方法及作用,然后結合具體語境分析即可。結合“欠”“望”“咧開嘴笑”等一系列的動詞分析,運用了動作描寫。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奄奄一息的老人渴望陽光、享受陽光的樣子,表達了他想延續生命的強烈愿望。同時也表達了“我”對老人的憐憫之情3分析一個人的形象時,一定要根據文章內容、故事情節、人物的言行舉止來整體感知的。概括時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點。根據文中情節可知人物形象。結合“可是他太小了,使勁翹著腳也無法將信投進去”可以得出:天真聰明;結

47、合“那我扶著你”,可以得出:善良、有愛心;結合“老人與小孩在簡短交流后笑了”得出:單純可愛。4要求學生識記環境描寫的作用。景物描寫主要有以下幾個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時代背景;二是渲染氣氛;三是烘托人物性格;四是揭示主題思想的作用;此外,還可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映襯人物的心情,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結合本文具體分析。在這里“郵筒”交代了老人活動的地點與環境,為下文才有小孩子寄信、老人幫忙的情節做鋪墊,推動了情節的發展。揭示了作者對老人的同情和對關愛的呼喚的主題。5答案不唯一,結合文本中“遲遲沒有善舉”而憂傷,圍繞“及時行善,適時行善”,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闡述即可。【點睛】常見的描寫方法及作用:(1)外貌描寫(描寫人物容貌、衣著、姿態等):作用:交代了人物身份、地位、處境、思想性格等情況。(2)語言描寫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語言描寫總是鮮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動地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獲得深刻的印象。(3)動作(行動)描寫: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人物的什么心理,并反映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或什么精神品質。有時還推動了情節的發展。(作用)(4)心理描寫;對人物在一定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