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導論五_第1頁
中醫學導論五_第2頁
中醫學導論五_第3頁
中醫學導論五_第4頁
中醫學導論五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經絡概說經絡概說1.1.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通。2.2.凡治病不明臟腑經絡,凡治病不明臟腑經絡,開口動手便錯。開口動手便錯。3.3.醫者不明經絡,猶人夜醫者不明經絡,猶人夜行無燭。行無燭。第一節第一節 經絡的基本概念和經絡系統經絡的基本概念和經絡系統一、經絡的概念:一、經絡的概念: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是機體運行全身氣血,聯絡臟腑形體官竅、是機體運行全身氣血,聯絡臟腑形體官竅、溝通內外和調節功能的通道。溝通內外和調節功能的通道。1.1.經絡學說:經絡學說:是研究機體經絡系統的組成、是研究機體經絡系統的組成

2、、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與臟腑形體官竅、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與臟腑形體官竅、氣血津液等相互關系的學說。氣血津液等相互關系的學說。2.2.經脈和絡脈的區別經脈和絡脈的區別“經脈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間,深而不經脈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間,深而不見。諸脈之浮而常見者,皆絡脈也。見。諸脈之浮而常見者,皆絡脈也。”(1 1)經脈)經脈經,即路徑之意,經脈是主干,多循行于經,即路徑之意,經脈是主干,多循行于深部,縱行于固定的路徑。深部,縱行于固定的路徑。(2 2)絡脈)絡脈絡,即網絡之意,絡脈是分之,深部和絡,即網絡之意,絡脈是分之,深部和淺部均有,呈縱橫交錯狀網羅全身。淺部均有,呈縱橫交錯狀網羅全身。二、經

3、絡系統的組成二、經絡系統的組成(一)經脈(一)經脈(二)絡脈(二)絡脈(三)內屬臟腑(三)內屬臟腑(四)外連肌表(經筋和皮部)(四)外連肌表(經筋和皮部)(一)經脈(一)經脈1.1.十二正經十二正經2.2.十二經別十二經別3.3.奇經八脈奇經八脈1.1.十二正經十二正經 前肢后肢三陽經和三陰經前肢后肢三陽經和三陰經 有一定的起止、循行部位有一定的起止、循行部位和交接順序,分布和走向有一和交接順序,分布和走向有一定的規律,與臟腑有直接的絡定的規律,與臟腑有直接的絡屬關系。屬關系。 是機體氣血循行的主要通是機體氣血循行的主要通道。道。2.2.十二經別十二經別 是從十二經脈分出的是從十二經脈分出的較

4、大的分支。較大的分支。 加強十二經脈中相為加強十二經脈中相為表里兩經之間的聯系。表里兩經之間的聯系。 能通達正經未循行到能通達正經未循行到的部位和器官,以補正的部位和器官,以補正經之不足。經之不足。3.3.奇經八脈奇經八脈 共有八條,即督脈、共有八條,即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陰任脈、沖脈、帶脈、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蹺脈、陽蹺脈、陰維脈和陽維脈。和陽維脈。 具有密切十二經脈具有密切十二經脈的聯系和調節十二經脈的聯系和調節十二經脈的氣血的作用。的氣血的作用。4.4.正經與奇經的區別正經與奇經的區別“脈有奇常,十二經者常脈也,奇經八脈脈有奇常,十二經者常脈也,奇經八脈則不拘于常,故謂之奇經。蓋言

5、人之氣血則不拘于常,故謂之奇經。蓋言人之氣血常行于經脈,其諸經滿溢則流入奇經焉常行于經脈,其諸經滿溢則流入奇經焉”(二)絡脈(二)絡脈別絡別絡浮絡浮絡孫絡孫絡絡脈是經脈的分絡脈是經脈的分支,多數無一定支,多數無一定的循行路徑。的循行路徑。1.1.別絡別絡也是較大的分支,十二經脈與也是較大的分支,十二經脈與督脈、任脈之別絡,及脾之大絡合為督脈、任脈之別絡,及脾之大絡合為“十十五別絡五別絡”。別絡的主要功能是加強相為表。別絡的主要功能是加強相為表里的兩條經脈之間在體表的聯系。里的兩條經脈之間在體表的聯系。2.2.浮絡浮絡循行于機體淺表部位而常浮循行于機體淺表部位而常浮現的絡脈。現的絡脈。3.3.孫

6、絡孫絡是最細小的絡脈。是最細小的絡脈。(三)內屬臟腑部分(三)內屬臟腑部分 經絡聯系全身的組織、經絡聯系全身的組織、器官,布散于體表各處,器官,布散于體表各處,并深入體內連屬各臟腑。并深入體內連屬各臟腑。 正經、經別、奇經、絡正經、經別、奇經、絡脈都與臟腑有一定聯系。脈都與臟腑有一定聯系。其中十二經脈起著主要和其中十二經脈起著主要和直接的連屬作用。直接的連屬作用。1.1.十二經脈各與其本身臟腑直接相十二經脈各與其本身臟腑直接相連,稱為連,稱為“屬屬” 前肢三陰經內屬于肺、心包和心前肢三陰經內屬于肺、心包和心 后肢三陰經內屬于脾、肝和腎后肢三陰經內屬于脾、肝和腎 前肢三陽經內屬于大腸、三焦和小腸

7、前肢三陽經內屬于大腸、三焦和小腸 后肢三陽經分別內屬于胃、膽和膀胱后肢三陽經分別內屬于胃、膽和膀胱2.2.十二經脈各與其相為表里的臟腑相十二經脈各與其相為表里的臟腑相聯系,稱之為聯系,稱之為“絡絡” 陽經屬腑而絡臟,陰經屬臟而絡腑。陽經屬腑而絡臟,陰經屬臟而絡腑。 十二經脈中的陰經和陽經分別絡屬于十二經脈中的陰經和陽經分別絡屬于相應的臟腑,構成了陰陽經脈與臟腑表里相應的臟腑,構成了陰陽經脈與臟腑表里相合的關系。即相合的關系。即陽明與太陰,少陽與厥陰,陽明與太陰,少陽與厥陰,太陽與少陰均相為表里。太陽與少陰均相為表里。臟腑還通過經絡的循行、交叉和經別、臟腑還通過經絡的循行、交叉和經別、絡脈等的分

8、支,或與其它臟腑貫通連絡脈等的分支,或與其它臟腑貫通連接等,從而構成了經絡與臟腑之間廣接等,從而構成了經絡與臟腑之間廣泛而復雜的聯系,稱為泛而復雜的聯系,稱為“臟腑絡屬臟腑絡屬”。(四)外連經筋、皮部(四)外連經筋、皮部經筋是十二經脈之氣經筋是十二經脈之氣“結、結、聚、散、絡聚、散、絡”于筋肉、關節于筋肉、關節的體系,是十二經脈的連屬的體系,是十二經脈的連屬部分,故稱之為部分,故稱之為“十二經十二經筋筋”,具有連綴四肢百骸、具有連綴四肢百骸、主司關節運動的作用主司關節運動的作用。全身皮膚是十二經脈的功能活動反映于體全身皮膚是十二經脈的功能活動反映于體表的部位,也是經絡之氣散布之所在。表的部位,

9、也是經絡之氣散布之所在。“十二皮部十二皮部”就是把全身皮膚劃分為十二就是把全身皮膚劃分為十二個部分,分屬于十二經脈。個部分,分屬于十二經脈。第二節第二節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一、十二經脈一、十二經脈十二經脈是經絡系統中的核心組成部分。十二經脈是經絡系統中的核心組成部分。經絡系統中的十二經別以及絡脈都是從十經絡系統中的十二經別以及絡脈都是從十二經脈中分出,彼此聯系,相互配合而協二經脈中分出,彼此聯系,相互配合而協同發揮作用的。同發揮作用的。(一)十二經脈的命名原則(一)十二經脈的命名原則1.1.十二經脈對稱地分布于機體兩側,分別十二經脈對稱地分布于機體兩側,分別循行于前肢后肢的內側

10、或外側,每一條經循行于前肢后肢的內側或外側,每一條經脈又分別屬于一臟或一腑,因此,每一條脈又分別屬于一臟或一腑,因此,每一條經脈的名稱,是經脈的名稱,是依據前肢后肢、陰陽、臟依據前肢后肢、陰陽、臟腑三個方面而命名的。腑三個方面而命名的。2.2.機體各部分以陰陽分類,即臟為陰、腑機體各部分以陰陽分類,即臟為陰、腑為陽,內側為陰、外側為陽。為陽,內側為陰、外側為陽。陰經陰經陽經陽經循行部位循行部位手手太陰肺經太陰肺經 陽明大腸經陽明大腸經 前前 緣緣 厥陰心包經厥陰心包經 少陽三焦經少陽三焦經 中中 線線 少陰心經少陰心經 太陽小腸經太陽小腸經 后后 緣緣 足足 太陰脾經太陰脾經 陽明胃經陽明胃經

11、 前前 緣緣 厥陰肝經厥陰肝經 少陽膽經少陽膽經 中中 線線 少陰腎經少陰腎經 太陽膀胱經太陽膀胱經 后后 緣緣 4.4.名稱名稱(二)十二經脈的循行路線(二)十二經脈的循行路線1.1.表里關系表里關系2.2.走向與交接規律走向與交接規律1.1.表里關系表里關系 手太陽與少陰、少陽與厥陰、陽明與手太陽與少陰、少陽與厥陰、陽明與太陰均相為表里,是為手太陰均相為表里,是為手之陰陽之陰陽。 足太陽與少陰、少陽與厥陰、陽明與足太陽與少陰、少陽與厥陰、陽明與太陰均相為表里,是為足太陰均相為表里,是為足之陰陽之陰陽。 手足三陰經、三陽經,通過經別和別手足三陰經、三陽經,通過經別和別絡互相溝通,組成六對絡互

12、相溝通,組成六對“表里相合表里相合”關系。關系。手和足手和足表表 陽明經陽明經 少陽經少陽經 太陽經太陽經 里里太陰經太陰經 厥陰經厥陰經 少陰經少陰經 2.2.走向與交接規律走向與交接規律“手之三陰,從臟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手之三陰,從臟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腑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腑(絡胸)(絡胸)”;“陰陽相貫,如環無端陰陽相貫,如環無端”。頭頭手末端手末端足末端足末端手三陽經手三陽經足三陽經足三陽經手三陰經手三陰經足三陰經足三陰經胸胸入腹絡胸入腹絡胸 相為表里的陰經與陽經在四肢部交接。相為表里的陰經與陽經在四肢部交接。 同名陽

13、經在頭面部相接。同名陽經在頭面部相接。頭為諸陽之會頭為諸陽之會 同名陰經在胸部交接。同名陰經在胸部交接。胸為諸陰之會胸為諸陰之會(三)十二經脈的流注次序(三)十二經脈的流注次序氣血系由中焦水谷精氣所化生,十二經脈是氣血系由中焦水谷精氣所化生,十二經脈是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十二經脈分布于機體十二經脈分布于機體各部,經脈中氣血的運行是依次循環貫注的,各部,經脈中氣血的運行是依次循環貫注的,即經脈在中焦受氣后,上注于肺,在前肢太即經脈在中焦受氣后,上注于肺,在前肢太陰肺經開始,逐經依次相傳至后肢厥陰肝經,陰肺經開始,逐經依次相傳至后肢厥陰肝經,再復注于前肢太陰肺經,首尾相貫,如環

14、無再復注于前肢太陰肺經,首尾相貫,如環無端,構成十二經循環。端,構成十二經循環。手太陰肺經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足厥陰肝經前肢食指端前肢食指端后肢大趾端后肢大趾端前肢小指端前肢小指端后肢小趾端后肢小趾端前肢無名指端前肢無名指端后肢大趾端后肢大趾端鼻旁鼻旁心中心中目內眥目內眥胸中胸中目外眥目外眥肺肺中中二、奇經八脈二、奇經八脈任脈、督脈、任脈、督脈、沖脈、帶脈、沖脈、帶脈、陰蹺脈、

15、陽蹺脈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陰維脈、陽維脈(一)走向與交接規律(一)走向與交接規律 不遍布全身,如前肢無奇經分布;不遍布全身,如前肢無奇經分布; 除帶脈橫繞腰腹,沖脈一分支下行之除帶脈橫繞腰腹,沖脈一分支下行之外,其余諸脈均從后肢或少腹部上行;外,其余諸脈均從后肢或少腹部上行; 奇經八脈(除督脈外)不與臟腑直接奇經八脈(除督脈外)不與臟腑直接絡屬,無表里相配關系,只有部分經脈與絡屬,無表里相配關系,只有部分經脈與臟腑連屬,如督脈入屬腦、絡腎、貫心;臟腑連屬,如督脈入屬腦、絡腎、貫心;沖、任、督三脈均與胞宮相連系。沖、任、督三脈均與胞宮相連系。(二)功能(二)功能1.1.任脈任脈行于腹面正

16、中線,多次與手足三陰經及陰維行于腹面正中線,多次與手足三陰經及陰維脈交會,總任陰脈之間的相互聯系,調節陰脈交會,總任陰脈之間的相互聯系,調節陰經的氣血。經的氣血。“陰脈之海陰脈之海”。任脈起于胞中,有妊養之意。任脈起于胞中,有妊養之意。“任主胞胎任主胞胎”。 2.2.督脈督脈督脈行于背部正中,督脈行于背部正中,多次與手足的三陽經多次與手足的三陽經及陽維脈交會,是陽及陽維脈交會,是陽脈之督綱,對全身陽脈之督綱,對全身陽經起到調節作用。經起到調節作用。“陽脈之海陽脈之海” 3.3.沖脈沖脈沖脈上行于頭,下至于后肢,貫穿全身,沖脈上行于頭,下至于后肢,貫穿全身,通受十二經之氣血,通受十二經之氣血,是

17、總領諸經氣血之要是總領諸經氣血之要沖。沖。有溢蓄貯存或灌滲補充十二經氣血之有溢蓄貯存或灌滲補充十二經氣血之作用。作用。“十二經脈之海十二經脈之海”。沖、任、督脈沖、任、督脈沖脈起于胞中,有促進生殖的功能,與女沖脈起于胞中,有促進生殖的功能,與女子的月經有著密切的關系。子的月經有著密切的關系。“血海血海”。沖、任、督三脈均與胞宮相連系,沖、任、督三脈均與胞宮相連系,故又有故又有“一源三歧一源三歧”之說。之說。4.4.帶脈帶脈帶脈圍腰一周,狀如束帶,以約束縱行諸帶脈圍腰一周,狀如束帶,以約束縱行諸脈,調節脈氣,脈,調節脈氣,使縱行諸脈之脈氣不下陷。使縱行諸脈之脈氣不下陷。又主婦女帶下。又主婦女帶下

18、。5.5.陰陽蹺脈陰陽蹺脈蹺即蹺捷輕健,蹺即蹺捷輕健,具有主肢節運動和司眼具有主肢節運動和司眼瞼開合的作用。瞼開合的作用。6.6.陰陽維脈陰陽維脈維有維系維絡的含義,維有維系維絡的含義,“陽維陰維者,陽維陰維者,維絡于身,溢蓄不能環流,灌溉諸經者維絡于身,溢蓄不能環流,灌溉諸經者也也”。對氣血盛衰起著調節溢蓄作用,對氣血盛衰起著調節溢蓄作用,而不參與環流。而不參與環流。第三節第三節 經絡的主要作用經絡的主要作用一、生理方面一、生理方面運行氣血,溫養全身。運行氣血,溫養全身。協調臟腑,聯系周身。協調臟腑,聯系周身。防衛體表,抗御外邪。防衛體表,抗御外邪。 臟腑與五官九竅之間的聯系臟腑與五官九竅之

19、間的聯系 臟腑之間的聯系:臟腑之間的聯系:十二經脈中每一經十二經脈中每一經都分別絡屬于一臟一腑;有的經脈還聯系都分別絡屬于一臟一腑;有的經脈還聯系多個臟腑。多個臟腑。 經脈與經脈之間的聯系:經脈與經脈之間的聯系:十二經脈陰十二經脈陰陽表里相接,有一定的流注次序。十二經陽表里相接,有一定的流注次序。十二經脈與奇經八脈之間縱橫交錯。脈與奇經八脈之間縱橫交錯。二、病理方面二、病理方面傳導病邪。傳導病邪。反映病變。反映病變。三、治療方面三、治療方面感受和傳導針灸的刺激作用感受和傳導針灸的刺激作用指導臨指導臨床選藥床選藥傳遞藥物的傳遞藥物的治療作用治療作用第四節第四節 常用的針灸穴位常用的針灸穴位(一)

20、足三里(一)足三里位于膝下三寸,脛骨位于膝下三寸,脛骨外大筋內。外大筋內。為全身性為全身性強壯要穴強壯要穴,可健脾胃、,可健脾胃、助消化,益氣增力,助消化,益氣增力,提高人體免疫機能和提高人體免疫機能和抗病機能。抗病機能。一、針刺保健要穴一、針刺保健要穴(二)(二)曲池曲池位于肘外輔骨,曲肘,肘橫紋盡頭便是此穴。位于肘外輔骨,曲肘,肘橫紋盡頭便是此穴。此穴具有調整血壓、防止視力衰退之功。此穴具有調整血壓、防止視力衰退之功。(三)(三)三陰交三陰交位于足內踝高點上位于足內踝高點上3 3寸,脛骨內側面后緣。寸,脛骨內側面后緣。此穴對增強腹腔諸臟器,特別是生殖系統此穴對增強腹腔諸臟器,特別是生殖系統的健康,有重要作用。的健康,有重要作用。位于臍下位于臍下3 3寸。寸。本穴為保健要穴,有強本穴為保健要穴,有強壯作用。壯作用。每周針每周針1 12 2次,可起到強壯次,可起到強壯身體的作用。身體的作用。(四)(四)關元關元位于臍下位于臍下1.51.5寸。此穴為保健要穴,常寸。此穴為保健要穴,常針此穴,有強壯作用。可與足三里穴針此穴,有強壯作用。可與足三里穴配合施針。配合施針。(五)(五)氣海氣海(一)足三里(一)足三里健脾益胃,促進消化,健脾益胃,促進消化,強壯身體。強壯身體。可預防中老可預防中老年人中風。具防老及強年人中風。具防老及強身作用。灸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