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西南邊疆變遷第第2小組小組目錄:(按朝代順序)1.秦朝漢朝三國晉朝代南北朝 (潘登)2. (王蒙)3. (謝玲娜)一、秦漢時期西南邊疆一、秦漢時期西南邊疆l秦秦l西漢西漢l東漢東漢1、秦朝時期、秦朝時期l秦朝以前的夏,商、周王朝,都還不曾在西南地區建立統治機構。l公元前221年,秦國最終兼并了其他六國而建立了中國史上的秦王朝。秦朝以巴郡和蜀郡為據點,對巴郡、蜀那邊境的一些部落地區進行經營,設置郡縣。郡縣統治的區域,是今貴州北部、云南東北部和川西南的涼山州、雅安地區一帶。 2、西漢時期、西漢時期l公元前206年,劉邦建立的漢王朝取代了秦王朝。西漢王朝在秦王朝的基礎之上,繼續對西南邊疆開展經營
2、活動,設置郡縣,在西南地區擴大了益州刺史部益州刺史部和交趾刺史部交趾刺史部的邊境。l益州刺史部,管轄西南九郡武都、漢中、廣漢、巴、蜀、犍為、越辒、牂牁、益州,大約相當于今四川、云南、貴州三省、陜西南部、甘肅東南部、湖北西北部等地。2、西漢時期、西漢時期l交趾刺史部所屬共七郡:v南海郡(駐今廣東省廣州市)v蒼梧郡(駐今廣西梧州市)v合浦郡(駐今廣西合浦東北)v郁林郡(駐今廣西桂林西南)、v交趾郡(駐今越南河內)v九真郡(駐今越南清化西北)v日南郡(駐今越南廣治西北)。3、東漢東漢時期時期l王莽篡權,漢室后裔劉秀勵精圖治,終于奪回了江山。l西北的羌人,北部的匈奴,東北的鮮卑、高句麗,日南郡徼外的土
3、著,在紀元以來不斷與漢王朝爭戰,使漢代的疆域在北部、東北和越南南部一帶開始退縮。l惟西南一帶將疆界推移到伊洛瓦底江伊洛瓦底江上游大盈江一帶。 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西南邊疆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西南邊疆l三國時期l晉朝時期l南北朝時期1、三國時期、三國時期l三國時期的西南邊境:蜀漢蜀漢和吳國吳國的西南邊境l蜀漢的西南邊境:劉備的蜀漢政權統治區域基本上是兩漢以來的益州之池,也就是東漢時期益州的西南邊疆。l吳國的西南邊境:孫權的東吳政權統治區域則為揚州(駐今南京)、荊州(駐今湖北江陵)、交州(駐今廣州)之地。所以,昊國的西南邊境也就是東漢時期交州的西南邊疆.l魏國的統治區域在北方,與西南邊疆不相涉。2
4、、兩晉時期、兩晉時期l公元263年,魏滅蜀,蜀漢都督霍弋以南中七邵之地降于魏。公元265年,晉代魏,仍以霍弋為都督,統兵鎮南中,而郡縣則依舊隸之于益州。公元280年,晉滅吳,原屬吳之交州即歸晉有。l兩晉時期的西南邊界: 寧州邊境寧州邊境和交州交州邊境邊境2、兩晉時期、兩晉時期l寧州邊境寧州邊境 兩普時期的寧州,乃漢、魏時期益州之南境。 晉王朝為了加強益州南部邊疆地區的統治,對漢、魏以來益州南部的行政區劃作了頻繁的調整。 l寧州的郡縣先后有分合,地域范圍在不同時間階段內有伸有縮。但瀕臨邊疆的郡縣,則在西晉時期為永昌郡和興古郡,東晉時期為永呂郡和梁水郡。l西晉時期永昌郡的地域范圍,基本上沿襲蜀漢時
5、期未變,邊疆地界亦基本上未曾改動。2、兩晉時期、兩晉時期l交州邊境交州邊境 兩晉時期交州的地域和建制,是沿襲于三國末年而先后略有所變化。晉書。地理志說:“交州。平吳后,省珠崖(今海南島)入合浦。交州統郡七,縣五十三,戶二萬五千六百。” 三國時期三國時期3、南北朝時期、南北朝時期l內地政治勢力的萎縮內地政治勢力的萎縮 南北朝時期中原地區的政治分裂,致使內地政治勢力在西南地區極度萎縮甚至消失。l 西南民族關系主體的變化西南民族關系主體的變化 以爨(cun )氏為首的大姓勢力成為影響西南民族關系的主導因素。 補充:爨文化爨文化是指分布在中國云南曲靖陸良地區自東 晉經南北朝至唐天寶七年,爨氏統治南中地
6、區長達 400余年間所造就的歷史文明。 三、隋、唐、五代宋朝時期的西南邊疆三、隋、唐、五代宋朝時期的西南邊疆l隋朝隋朝l唐朝唐朝l五代五代l宋朝宋朝 1、隋朝時期、隋朝時期l公元589年,隋滅了南朝陳,統一了南北分裂的中國。1、隋朝時期、隋朝時期l隋文帝開皇初年,繼承了北周時期設置的恭州(今昭通、會澤一帶)、西寧州(今四川涼山州)的西南邊境線,并由此向原寧州地區逐步深入。l隋朝時期設置的南寧州總管府駐今曲靖,管轄區域范圍西至大理州,南部不曾超越過紅河以南1、隋朝時期、隋朝時期l隋朝時期一段西南邊境今貴州省西部的安順東部地帶。l另一段漢、晉以來的交州西南地段。2、唐朝時期、唐朝時期l唐朝前期的西
7、南邊境之地,分屬劍南道和嶺南道。l唐朝前期,在全國范圍內,政區建制都在進行不斷的調整,邊疆范圍也在不斷變化。劍南道南部和西南部邊疆也因此而發生了變化。2、唐朝時期、唐朝時期2、唐朝時期、唐朝時期l公元618年,李淵建立的唐王朝取代隋王朝后,便展開對隋朝時期未曾統一的西南邊境地區的經營活動。l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以后,劍南道南部和西南部邊境各民族地區,次第投向唐王朝。l伍德四年(公元621年),西部只及今大理州東部的祥云縣一帶,未深入大理州腹地。l伍德七年,改南寧州總管府為南寧州都督府之后,西部擴至今云南彌渡,南部擴至今華寧一帶。2、唐朝時期、唐朝時期l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以后,南詔脫
8、離了唐王朝而獨立建立了自己的民族政權。南詔勢力最強盛的時候,其所控制的地域范圍,新唐書南蠻傳說:“東距鬢,東南屬交趾,西摩伽陀,西北與吐蕃接,南女王,西南鏢,北抵益州,東北際黔巫”。l天寶六載(公元747年),今紅河州東南部和文山州南部,中,越邊界一線以北之地全部為南詔所有,以南之地仍為唐王朝的疆域,歸嶺南道安南都護府控制。3、唐朝后期和五代、唐朝后期和五代l安史之亂之后,唐朝進入到后期,國力已經遠不如之前那么強盛了表現在疆域上,由于周邊各少數民族的逐漸強大,擴展疆域,因此使得漢族的政權疆域開始逐漸的縮小。3、唐朝后期和五代、唐朝后期和五代l唐前期與后期疆域比較唐前期與后期疆域比較4、宋朝、宋
9、朝l宋代的地方官制,初期基本上沿襲唐五代舊制。行政機構分州、縣兩級。宋太宗以后,又把全國分為若干路,路縣是地方行政機構最低一級,自秦漢以后,歷州等于秦漢時的郡,隋唐以后改稱為州。4、北宋、北宋 西南方向的吐蕃,也就是西藏在當時就自立王朝。云南一帶的段氏家族建立的大理王朝,不過還是臣服于北宋的。南方抵制海南和現在的越南河內一帶。4、北宋、北宋l大理建國時,中國正五代十國之際,968年,北宋一統后,北方未定,無暇南征宋揮玉斧為界,南征之事遂息。4、北宋、北宋l宋揮玉斧:乾德三年(965年),宋兵平定后蜀。統帥王全斌建議乘勝攻取大理, 并以大理地圖進于朝廷。宋太祖趙匡胤鑒于唐朝與南詔戰爭失敗的教訓,
10、手執玉斧,劃大渡河為界, 聲稱大渡河以外的地方不再用兵。這就是所謂“宋揮玉斧”典故的來歷,后世屢被引于文章典籍之中。4、南宋、南宋l南宋的疆域則是北至淮水,經唐(今河南唐河)、鄧(今河南鄧縣東)二州至秦嶺大散關(今陜西寶雞西南)一線與金為界,西南與越南接界。四、元朝時的疆域變遷四、元朝時的疆域變遷1、南宋到元朝的西南、南宋到元朝的西南1 1、公元、公元12531253年,忽必烈率領蒙年,忽必烈率領蒙古兵攻破大理國統治的中心,之古兵攻破大理國統治的中心,之后設置軍事行政聯合統治機構來后設置軍事行政聯合統治機構來進行統治。進行統治。2 2、之后之后元通過設置行省制度來元通過設置行省制度來管理地方管
11、理地方。當時的西南邊疆實際當時的西南邊疆實際上指的是云南行省的邊疆。元朝上指的是云南行省的邊疆。元朝時期的云南行省最初是在原大理時期的云南行省最初是在原大理國韻地域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隨國韻地域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隨后又向原大理國邊境以外的地方后又向原大理國邊境以外的地方擴展。擴展。 大理國時期的西部邊界直與印度相接,大理國時期的西部邊界直與印度相接, 元朝時期云元朝時期云南行省的西部邊界線亦沿襲不改。南行省的西部邊界線亦沿襲不改。(1)西部邊界不變)西部邊界不變(2 2)南部邊界擴大)南部邊界擴大l對于南部邊境徹里土對于南部邊境徹里土官(傣族)在戰爭失官(傣族)在戰爭失敗后采取招撫的手段。敗后采
12、取招撫的手段。設立了八百等處宣慰設立了八百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使云南司都元帥府,使云南行省的南部邊疆又向行省的南部邊疆又向南擴展了一片,包括南擴展了一片,包括了今泰國北部的清邁了今泰國北部的清邁府之地府之地黃色是南宋疆域,綠色是元,我把二者重疊了,這樣容易看出南部邊界擴大(2 2)南部邊界擴大)南部邊界擴大l元朝末年設置的老告元朝末年設置的老告總管府,管轄范圍止總管府,管轄范圍止于以瑯勃拉邦為中心于以瑯勃拉邦為中心的今老撾北部地帶。的今老撾北部地帶。黃色是南宋疆域,綠色是元,我把二者重疊了,這樣容易看出南部邊界擴大(2 2)南部邊界擴大)南部邊界擴大l元朝時期設置的寧遠元朝時期設置的寧遠州,其
13、管轄范圍在今州,其管轄范圍在今越南萊州省境內,居越南萊州省境內,居民以傣族為主。民以傣族為主。黃色是南宋疆域,綠色是元,我把二者重疊了,這樣容易看出南部邊界擴大(3 3)東南部邊界固定)東南部邊界固定 l元代云南行省的元代云南行省的東南邊境與安南東南邊境與安南( (今越南今越南) )按壤。按壤。地界是在大理國地界是在大理國時期已經形成的時期已經形成的基礎上趨于固定。基礎上趨于固定。五、明朝西南邊疆五、明朝西南邊疆l設立土司制度,對西南地區進行管理1、明初期、明初期1、對西南地區行政區劃的設置改元朝云南行省之“路”為“府”,全面認定和繼承了西南疆域。2、處置了由麓川勢力擴張引發的西南邊疆危機,建
14、構起明代云南西部軍事防衛體系,運用行政區劃手段分解麓川勢力范圍,實現了西南邊疆較長時間的穩定。3、實行雙軌制,讓立有戰功的沐英家族坐鎮云南。而在云南更西南的地區設立了六個司,派任宣慰使(即土司),服從云南地方政府的領導。六司六司l孟養司孟養司:全稱為孟養軍民宣慰司,既今天的緬甸東北地區,大概就是今天緬甸的克欽邦,明朝的時候仍屬中國的領土,府治為孟養城,既今天緬甸的孟養(又名莫寧)。六司六司l木邦司:木邦司:全稱為木邦軍民宣慰司,也在今天緬甸東北地區,在孟養司的南面,大概就是今天緬甸的撣邦,明末的時候同樣屬中國的領土,當然今天孟養司和木邦司都屬于緬甸領土,木邦司的府治就是木邦城,既今天的緬甸的登
15、尼(又名興威)。l緬甸司緬甸司,全稱為緬甸軍民宣慰司,既今天的緬甸中部地區,府治在阿瓦,既今天的曼德勒。后來緬甸司演變為緬甸阿瓦王朝,仍為明朝的宗屬國。六司六司l八百大甸司八百大甸司,全稱八百大甸軍民宣慰司,既今天的緬甸東部和泰國北部,大概就是今天泰國的清萊府、清邁府、夜豐頌府和帕堯府這些地方。l車里司車里司,全稱為車里軍民宣慰司,就是今天云南西雙版納,這是這六個司里惟一現在還是中國領土的司l和老撾司和老撾司,全稱為老撾軍民宣慰司,既今天的老撾北部,大概就是今天的老撾瑯南塔省、博膠省、華潘省、烏多姆賽省、豐沙里和瑯勃拉邦這些地方。2、明中期、明中期l嘉靖年間,明朝任命的緬甸、甸中兩宣撫司已經被
16、莽氏統一為一個實體,而明朝卻依然對原麓川思氏地方政權進行分割,瓦解成多個土邦,而相對獨立的孟養思氏在嘉靖初打敗了緬甸,但是在明朝政府的干預下,歸還了緬甸領土,明朝還自己割讓土地給木邦,息事寧人。3、明后期、明后期l明朝后期把麓川分成多個土邦,其中孟養、孟密、蠻莫等為思氏控制,除麓川外,其他很多不同小邦無法形成有力實體對抗南部的緬甸,麓川雖然擴張但主要是針對南部緬甸,收復緬甸占領的孟養,對明朝還能款誠,明朝僅僅為了南甸煙瘴、霜雪之地,僅僅為了二百個村莊開始對麓川用兵,而周邊地區,瓦剌統一有土木之變;緬甸統一有大舉北上。六、清朝時期的西南疆域六、清朝時期的西南疆域l公元1664年(明朝崇禎十七年)
17、清代王朝取代了明王朝對中國國的統治,于公元1616年(清朝順治三年),派兵進駐四川,公元上658年(須治十五年)派兵進駐貴州。l清朝軍隊進駐貴州之后,于次年(順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春天最終進入西南三省臨邊的云南省,攻破了南明政權的根據地,完成了西南三省的全部統一。六、清朝時期的西南疆域六、清朝時期的西南疆域1 1、鄰國分析、鄰國分析l清代西南三省中,真正瀕臨邊疆的只是云南。所以,清代的西南邊疆,實際上指的是云南東南部、南部和西南部、西北部邊疆。l清代西南邊疆分別與越南、老撾、緬甸相鄰接,一定時間階段內曾一度與暹羅(今泰國)接坡。在清朝統治的267年內,西南邊疆的范圍,在局部地方曾先后有伸有縮,并非自古不變、始終如一。2 2、國內分析、國內分析l先是沿襲明代布政使司的制度,康熙初年,重新恢復行省名稱,并一直沿用至今。其設置也由明朝的13個變成了18個,稱為中國內部18省,在西部地區的有陜西、四川、云南、貴州、廣西、甘肅(從陜西分出來獨立成省,治所在蘭州府,今甘肅蘭州)。l在云南、貴州等省少數民族地區還積極推行改土歸流,廢除世襲土司,改行流官管理,加強中央對邊遠地區的統治。3 3、機構設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