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設計防火規范03_第1頁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03_第2頁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03_第3頁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03_第4頁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0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報批稿課件3 原山西消防總隊建審處處長、 高級工程師 張耀澤6 6 建筑構造建筑構造 6.1 防火墻n6.1.1 防火墻應直接設置在建筑的基礎或框架、梁等承重結構上,框架、梁等承重結構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防火墻的耐火極限。n防火墻應從樓地面基層隔斷至梁、樓板或屋面板的底面基層。當高層廠房(倉庫)屋頂承重結構和屋面板的耐火極限低于1.00h,其他建筑屋頂承重結構和屋面板的耐火極限低于0.50h時,防火墻應高出屋面0.5m以上。6.1.16.1.1防火墻砌至屋面基層底部防火墻砌至屋面基層底部 防火墻應高出屋面防火墻應高出屋面0.5m0.5mn6.1.2 防火

2、墻橫截面中心線水平距離天窗端面小于4.0m,且天窗端面為可燃性墻體時,應采取防止火勢蔓延的措施。(1 1)與天窗平行時)與天窗平行時 (2 2)與天窗垂直時)與天窗垂直時圖圖6-1-2 6-1-2 靠近天窗時的防火墻靠近天窗時的防火墻n6.1.3 建筑外墻為難燃性或可燃性墻體時,防火墻應凸出墻的外表面0.4m以上,且防火墻兩側的外墻均應為寬度均不小于2.0m的不燃性墻體,其耐火極限不應低于外墻的耐火極限。n建筑外墻為不燃性墻體時,防火墻可不凸出墻的外表面,緊靠防火墻兩側的門、窗、洞口之間最近邊緣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2.0m;采取設置乙級防火窗等防止火災水平蔓延的措施時,該距離不限。6.1.36.

3、1.3用防火墻分隔難燃燒體外墻用防火墻分隔難燃燒體外墻 用防火帶分隔難燃燒體外墻用防火帶分隔難燃燒體外墻n6.1.4 建筑內的防火墻不宜設置在轉角處。如設置在轉角附近,內轉角兩側墻上的門、窗、洞口之間最近邊緣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4.0m,采取設置乙級防火窗等防止火災水平蔓延的措施時,距離可不限。 防火墻不宜設在防火墻不宜設在U U、L L 形等建筑的內轉角處。當設在轉角附近時,內轉角兩側形等建筑的內轉角處。當設在轉角附近時,內轉角兩側墻上的門、窗、洞口之間最近邊緣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墻上的門、窗、洞口之間最近邊緣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4.004.00m m;當相鄰一側裝有;當相鄰一側裝有固定乙級防火窗

4、固定乙級防火窗等防止火災蔓延的措施等防止火災蔓延的措施時,距離可不限。時,距離可不限。 建筑構造建筑構造防火墻防火墻(5)建筑物內的防火墻不應設在轉)建筑物內的防火墻不應設在轉角處。如設在轉角附近,內轉角兩角處。如設在轉角附近,內轉角兩側上的門窗洞口之間最近的水平距側上的門窗洞口之間最近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離不應小于4m。緊靠防火墻兩側的。緊靠防火墻兩側的門窗口之間最近的水平距離不應小門窗口之間最近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于2m。 注意:注意:4米,米,2米是同一建筑,不同米是同一建筑,不同防火分區之間為限制火災蔓延而采防火分區之間為限制火災蔓延而采取的措施,不同建筑之間要滿足防取的措施,不同建筑之間

5、要滿足防火間距的要求。同一防火分區內,火間距的要求。同一防火分區內,沒有要求,但樓梯間、前室、住宅沒有要求,但樓梯間、前室、住宅戶與戶間例外,戶與戶間例外,1米。米。(6)設計防火墻時,應考慮防火墻)設計防火墻時,應考慮防火墻一側的屋架梁樓板等受到火災一側的屋架梁樓板等受到火災的影響而破壞時,不致使防火墻倒的影響而破壞時,不致使防火墻倒塌。塌。n6.1.5 防火墻上不應開設門、窗、洞口,必須開設時,應設置不可開啟或火災時能自動關閉的甲級防火門、窗。n 可燃氣體和甲、乙、丙類液體的管道嚴禁穿過防火墻。防火墻內不應設置排氣道。n6.1.6 除本規范第6.1.5條規定外的其他管道不宜穿過防火墻,確需

6、穿過時,應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將墻與管道之間的空隙緊密填實,穿過防火墻處的管道保溫材料,應采用不燃材料;當管道為難燃及可燃材料時,應在防火墻兩側的管道上采取防火措施。n6.1.7 防火墻的構造應能在防火墻任意一側的屋架、梁、樓板等受到火災的影響而破壞時,不會導致防火墻倒塌。6.1.6管道穿墻處的防火構造返回6.2 建筑構件和管道井n6.2.1 劇場等建筑的舞臺與觀眾廳之間的隔墻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墻。n舞臺上部與觀眾廳悶頂之間的隔墻可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1.50h的防火隔墻,隔墻上的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n舞臺下部的燈光操作室和可燃物儲藏室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與其

7、他部位分隔。n電影放映室、卷片室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1.50h的防火隔墻與其他部位分隔,觀察孔和放映孔應采取防火分隔措施。n6.2.2 醫療建筑內的手術室或手術部、產房、重癥監護室、貴重精密醫療裝備用房、儲藏間、實驗室、膠片室等,附設在建筑內的托兒所、幼兒園的兒童用房和兒童游樂廳等兒童活動場所、老年人活動場所,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和1.00h的樓板與其他場所或部位分隔,墻上必須設置的門、窗應采用乙級防火門、窗。n6.2.3 建筑內的下列部位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與其他部位分隔,墻上的門、窗應采用乙級防火門、窗,確有困難時,可采用防火卷簾,但應符合本規范第6

8、.5.3條的規定:n1 甲、乙類生產部位和建筑內使用丙類液體的部位;n2 廠房內有明火和高溫的部位;n3 甲、乙、丙類廠房(倉庫)內布置有不同火災危險性類別的房間;n4 民用建筑內的附屬庫房,劇場后臺的輔助用房;n5 除居住建筑中套內的廚房外,宿舍、公寓建筑中的公共廚房和其他建筑內的廚房;n6 附設在住宅建筑內的機動車庫。n6.2.4 建筑內的防火隔墻應從樓地面基層隔斷至梁、樓板或屋面板的底面基層。住宅分戶墻和單元之間的墻應隔斷至梁、樓板或屋面板的底面基層,屋面板的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0.50h。n6.2.5 除本規范另有規定外,建筑外墻上、下層開口之間應設置高度不小于1.2m的實體墻或挑出寬度

9、不小于1.0m、長度不小于開口寬度的防火挑檐;當室內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時,上、下層開口之間的實體墻高度不應小于0.8m。當上、下層開口之間設置實體墻確有困難時,可設置防火玻璃墻,但高層建筑的防火玻璃墻的耐火完整性不應低于1.00h,外墻的要求。n多層建筑的防火玻璃墻的耐火完整性不應低于0.50h。外窗的耐火完整性不應低于防火玻璃墻的耐火完整性要求。n住宅建筑外墻上相鄰戶開口之間的墻體寬度不應小于1.0m;小于1.0m時,應在開口之間設置突出外墻不小于0.6m的隔板。n實體墻、防火挑檐和隔板的耐火極限和燃燒性能,均不應低于相應耐火等級建筑外墻的要求。Performance based requ

10、irements Example facadesPerformance based requirements Example facades6.2.5 6.2.5 防火挑檐示意圖防火挑檐示意圖 圖圖 火由窗口向上蔓延火由窗口向上蔓延n6.2.6 6.2.6 建筑幕墻應在每層樓板外沿處采取符合建筑幕墻應在每層樓板外沿處采取符合本規范第本規范第6.2.56.2.5條規定的防火措施,幕墻與每層條規定的防火措施,幕墻與每層樓板、隔墻處的縫隙應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樓板、隔墻處的縫隙應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n6.2.7 6.2.7 附設在建筑內的消防控制室、滅火設備附設在建筑內的消防控制室、滅火設備室、

11、消防水泵房和通風空氣調節機房、室、消防水泵房和通風空氣調節機房、變配電室變配電室等,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等,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2.00h的防火隔墻和的防火隔墻和1.50h1.50h的樓板與其他部位分隔。的樓板與其他部位分隔。n設置在丁、戊類廠房內的通風機房,應采用耐火設置在丁、戊類廠房內的通風機房,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極限不低于1.00h1.00h的防火隔墻和的防火隔墻和0.50h0.50h的樓板與其的樓板與其他部位分隔。他部位分隔。n通風、空氣調節機房和變配電室開向建筑內的門通風、空氣調節機房和變配電室開向建筑內的門應采用甲級防火門,消防控制室和其他設備房開應采用甲級防火門,消防

12、控制室和其他設備房開向建筑內的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向建筑內的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6.2.6 建筑幕墻建筑幕墻6.2.10 玻璃幕墻防火構造之一一、基本要求一、基本要求1 1、建筑內的隔墻應砌至梁板底部,且不宜留有縫隙。、建筑內的隔墻應砌至梁板底部,且不宜留有縫隙。2 2、設在建筑內的自動滅火系統的設備室、通風、空調機房,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設在建筑內的自動滅火系統的設備室、通風、空調機房,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2.00h的隔墻,的隔墻,1.50h1.50h的樓板和甲級防火門與其它部位隔開。的樓板和甲級防火門與其它部位隔開。建筑構造建筑構造隔墻和樓板隔墻和樓板n6.2.8 冷庫、低溫環

13、境生產場所采用泡沫塑料等可燃材料作墻體內的絕熱層時,宜采用不燃絕熱材料在每層樓板處做水平防火分隔。防火分隔部位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樓板的耐火極限。冷庫閣樓層和墻體的可燃絕熱層宜采用不燃性墻體分隔。n 冷庫、低溫環境生產場所采用泡沫塑料作內絕熱層時,絕熱層的燃燒性能不應低于B1級,且絕熱層的表面應采用不燃材料做防護層。n冷庫的庫房與加工車間貼鄰建造時,應采用防火墻分隔,當確需開設相互連通的開口時,應采取防火隔間等措施進行分隔,隔間兩側的門應為甲級防火門。當冷庫的氨壓縮機房與加工車間貼鄰時,應采用不開門窗洞口的防火墻分隔。n6.2.9 建筑內的電梯井等豎井應符合下列規定:n1 電梯井應獨立設置,井內

14、嚴禁敷設可燃氣體和甲、乙、丙類液體管道,不應敷設與電梯無關的電纜、電線等。電梯井的井壁除設置電梯門、安全逃生門和通氣孔洞外,不應設置其他開口;n2 電纜井、管道井、排煙道、排氣道、垃圾道等豎向井道,應分別獨立設置。井壁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00h,井壁上的檢查門應采用丙級防火門;n3 建筑內的電纜井、管道井應在每層樓板處采用不低于樓板耐火極限的不燃材料或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建筑內的電纜井、管道井與房間、走道等相連通的孔隙應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n4 建筑內的垃圾道宜靠外墻設置,垃圾道的排氣口應直接開向室外,垃圾斗應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并應能自行關閉;n5 電梯層門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00h,并

15、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電梯層門耐火試驗 完整性、隔熱性和熱通量測定法GB/T 27903規定的完整性和隔熱性要求。n 6.2.10 戶外電致發光廣告牌不應直接設置在有可燃、難燃材料的墻體上。n戶外廣告牌的設置不應遮擋建筑的外窗,不應影響外部滅火救援行動。6.3 屋頂、悶頂和建筑縫隙n6.3.1 在三、四級耐火等級建筑的悶頂內采用可燃材料作絕熱層時,屋頂不應采用冷攤瓦。n悶頂內的非金屬煙囪周圍0.5m、金屬煙囪0.7m范圍內,應采用不燃材料作絕熱層。n6.3.2 層數超過2層的三級耐火等級建筑內的悶頂,應在每個防火隔斷范圍內設置老虎窗,且老虎窗的間距不宜大于50m。n6.3.3 內有可燃物的悶頂,應

16、在每個防火隔斷范圍內設置凈寬度和凈高度均不小于0.7m的悶頂入口;對于公共建筑,每個防火隔斷范圍內的悶頂入口不宜少于2個。悶頂入口宜布置在走廊中靠近樓梯間的部位。n。n6.3.4 變形縫內的填充材料和變形縫的構造基層應采用不燃材料。n電線、電纜、可燃氣體和甲、乙、丙類液體的管道不宜穿過建筑內的變形縫,確需穿過時,應在穿過處加設不燃材料制作的套管或采取其他防變形措施,并應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n6.3.5 防煙、排煙、供暖、通風和空氣調節系統中的管道及建筑內的其他管道,在穿越防火隔墻、樓板和防火墻處的孔隙應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n風管穿過防火隔墻、樓板和防火墻時,穿越處風管上的防火閥、排煙防火閥

17、兩側各2.0m范圍內的風管應采用耐火風管或風管外壁應采取防火保護措施,且耐火極限不應低于該防火分隔體的耐火極限。6.3.46.3.4變形縫的基層和覆蓋層示意圖變形縫的基層和覆蓋層示意圖 變形縫內穿越管線時的防火處理變形縫內穿越管線時的防火處理防火閥n6.3.6 建筑內受高溫或火焰作用易變形的管道,在貫穿樓板部位和穿越防火隔墻的兩側宜采取阻火措施。n6.3.7 建筑屋頂上的開口與鄰近建筑或設施之間,應采取防止火災蔓延的措施。6.4 疏散樓梯間和疏散樓梯等n6.4.1 疏散樓梯間應符合下列規定: n1 樓梯間應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并宜靠外墻設置。靠外墻設置時,樓梯間、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墻上的窗口與

18、兩側門、窗、洞口最近邊緣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1.0m; n2 樓梯間內不應設置燒水間、可燃材料儲藏室、垃圾道;n3 樓梯間內不應有影響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礙物;n4 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不應設置卷簾;n5 樓梯間內不應設置甲、乙、丙類液體管道; n6 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內禁止穿過或設置可燃氣體管道。敞開樓梯間內不應設置可燃氣體管道,當住宅建筑的敞開樓梯間內確需設置可燃氣體管道和可燃氣體計量表時,應采用金屬管和設置切斷氣源的閥門。n(不應有影響通行、影響樓梯間安全的任何因素。)n6.4.2 封閉樓梯間除應符合本規范第6.4.1條的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 n1 不能自然通

19、風或自然通風不能滿足要求時,應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或采用防煙樓梯間;n2 除樓梯間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樓梯間的墻上不應開設其他門、窗、洞口;n3 高層建筑、人員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員密集的多層丙類廠房、甲、乙類廠房,其封閉樓梯間的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并應向疏散方向開啟;其他建筑,可采用雙向彈簧門;n4 樓梯間的首層可將走道和門廳等包括在樓梯間內形成擴大的封閉樓梯間,但應采用乙級防火門等與其他走道和房間分隔。n6.4.3 防煙樓梯間除應符合本規范第6.4.1條的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 n1 應設置防煙設施;n2 前室可與消防電梯間前室合用;n3 前室的使用面積:公共建筑、高層廠房(倉庫),不應小

20、于6.0m2;住宅建筑,不應小于4.5m2。n與消防電梯間前室合用時,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積:公共建筑、高層廠房(倉庫),不應小于10.0m2;住宅建筑,不應小于6.0m2;n6n4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樓梯間的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n5 除住宅建筑的樓梯間前室外,防煙樓梯間和前室內的墻上不應開設除疏散門和送風口外的其他門、窗、洞口; n6 樓梯間的首層可將走道和門廳等包括在樓梯間前室內形成擴大的前室,但應采用乙級防火門等與其他走道和房間分隔。凹廊走道帶凹廊的防煙樓梯間帶凹廊的防煙樓梯間陽臺走道送風道送風道防防火火門門防火門防火門帶封閉前室且靠外墻帶封閉前室且靠外墻的防煙樓梯間的防煙樓梯間走

21、道前室防煙樓梯間n6.4.4 除通向避難層錯位的疏散樓梯外,建筑內的疏散樓梯間在各層的平面位置不應改變。n除住宅建筑套內的自用樓梯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的疏散樓梯間,應符合下列規定:n1 室內地面與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或3層及以上的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其疏散樓梯應采用防煙樓梯間;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其疏散樓梯應采用封閉樓梯間;n2 應在首層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與其他部位分隔并應直通室外,確需在隔墻上開門時,應采用乙級防火門;n3 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部分與地上部分不應共用樓梯間,確需共用樓梯間時,應在首層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和乙級防火門

22、將地下或半地下部分與地上部分的連通部位完全分隔,并應設置明顯的標志。通常的做法: 高規6.2.8條中,地下室或半地下室與地上層共用樓梯間時,其出入口處的隔墻和防火門設置如下圖所示可行嗎?n6.4.5 室外疏散樓梯應符合下列規定: n1 欄桿扶手的高度不應小于1.10m,樓梯的凈寬度不應小于0.90m;n2 傾斜角度不應大于45;n3 梯段和平臺均應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平臺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00h,梯段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0.25h;n4 通向室外樓梯的門宜采用乙級防火門,并應向外開啟;n5 除疏散門外,樓梯周圍2m內的墻面上不應設置門、窗、洞口。疏散門不應正對梯段。n6.4.6 用作丁、戊類廠

23、房內第二安全出口的樓梯可采用金屬梯,但其凈寬度不應小于0.90m,傾斜角度不應大于45。n丁、戊類高層廠房,當每層工作平臺上的人數不超過2人且各層工作平臺上同時工作的人數總和不超過10人時,其疏散樓梯可采用敞開樓梯或利用凈寬度不小于0.90m、傾斜角度不大于60的金屬梯。n6.4.7 疏散用樓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階梯不宜采用螺旋樓梯和扇形踏步;確需采用時,踏步上、下兩級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應大于10,且每級離扶手250mm處的踏步深度不應小于220mm。n6.4.8 建筑內的公共疏散樓梯,其兩梯段及扶手間的水平凈距不宜小于150mm。n6.4.7 疏散用樓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階梯不宜采用螺旋樓梯和扇形踏

24、步;確需采用時,踏步上、下兩級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應大于10,且每級離扶手250mm處的踏步深度不應小于220mm。n6.4.8 建筑內的公共疏散樓梯,其兩梯段及扶手間的水平凈距不宜小于150mm。n6.4.9 高度大于10m的三級耐火等級建筑應設置通至屋頂的室外消防梯。室外消防梯不應面對老虎窗,寬度不應小于0.6m,且宜從離地面3.0m高處設置。n6.4.9 高度大于10m的三級耐火等級建筑應設置通至屋頂的室外消防梯。室外消防梯不應面對老虎窗,寬度不應小于0.6m,且宜從離地面3.0m高處設置。n6.4.10 疏散走道在防火分區處應設置常開甲級防火門。 n6.4.11 建筑內的疏散門應符合下列

25、規定: n1 民用建筑和廠房的疏散門,應采用向疏散方向開啟的平開門,不應采用推拉門、卷簾門、吊門、轉門和折疊門。除甲、乙類生產車間外,人數不超過60人且每樘門的平均疏散人數不超過30人的房間,其疏散門的開啟方向不限;n2 倉庫的疏散門應采用向疏散方向開啟的平開門,但丙、丁、戊類倉庫首層靠墻的外側可采用推拉門或卷簾門;n3 開向疏散樓梯或疏散樓梯間的門,當其完全開啟時,不應減少樓梯平臺的有效寬度;n4 人員密集場所內平時需要控制人員隨意出入的疏散門和設置門禁系統的住宅、宿舍、公寓建筑的外門,應保證火災時不需使用鑰匙等任何工具即能從內部易于打開,并應在顯著位置設置具有使用提示的標識。n6.4.12

26、 用于防火分隔的下沉式廣場等室外開敞空間,應符合下列規定:n1 分隔后的不同區域通向下沉式廣場等室外開敞空間的開口最近邊緣之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13m。室外開敞空間除用于人員疏散外不得用于其他商業或可能導致火災蔓延的用途,其中用于疏散的凈面積不應小于169m2;n2 下沉式廣場等室外開敞空間內應設置不少于1部直通地面的疏散樓梯。當連接下沉廣場的防火分區需利用下沉廣場進行疏散時,疏散樓梯的總凈寬度不應小于任一防火分區通向室外開敞空間的設計疏散總凈寬度;n3 確需設置防風雨篷時,防風雨篷不應完全封閉,四周開口部位應均勻布置,開口的面積不應小于該空間地面面積的25%,開口高度不應小于1.0m;開口設

27、置百葉時,百葉的有效排煙面積可按百葉通風口面積的60%計算。下沉廣場防火墻地下商店A面積20000地下商店B面積20000防火墻防火墻下沉廣場地下商店A下沉廣場地下商店B防風雨棚不小于1m建筑A建筑Bn6.4.13 防火隔間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n1 防火隔間的建筑面積不應小于6.0m2;n2 防火隔間的門應采用甲級防火門;n3 不同防火分區通向防火隔間的門不應計入安全出口,門的最小間距不應小于4m;n4 防火隔間內部裝修材料的燃燒性能應為A級;n5 不應用于除人員通行外的其他用途。防火隔間地下商店A面積20000地下商店B面積20000FM甲FM甲地下商店B面積20000地下商店A面積200

28、00防火隔間示意圖n6.4.14 避難走道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n1 避難走道防火隔墻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3.00h,樓板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50h;n2 避難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應少于2個,并應設置在不同方向;當避難走道僅與一個防火分區相通且該防火分區至少有1個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時,可設置1個直通地面的出口。任一防火分區通向避難走道的門至該避難走道最近直通地面的出口的距離不應大于60m;n3 避難走道的凈寬度不應小于任一防火分區通向該避難走道的設計疏散總凈寬度;n4 避難走道內部裝修材料的燃燒性能應為A級;n5 防火分區至避難走道入口處應設置防煙前室,前室的使用面積不應小于6.0m2,開向前

29、室的門應采用甲級防火門,前室開向避難走道的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n6 避難走道內應設置消火栓、消防應急照明、應急廣播和消防專線電話。避難走道示意圖6.5 防火門、窗和防火卷簾 6.5.1 防火門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n1 設置在建筑內經常有人通行處的防火門宜采用常開防火門。常開防火門應能在火災時自行關閉,并應具有信號反饋的功能;n2 除允許設置常開防火門的位置外,其他位置的防火門均應采用常閉防火門。常閉防火門應在其明顯位置設置“保持防火門關閉”等提示標識;n3 除管井檢修門和住宅的戶門外,防火門應具有自行關閉功能。雙扇防火門應具有按順序自行關閉的功能;n4 除本規范第6.4.11條第4款的規定

30、外,防火門應能在其內外兩側手動開啟;n5 設置在建筑變形縫附近時,防火門應設置在樓層較多的一側,并應保證防火門開啟時門扇不跨越變形縫;n6 防火門關閉后應具有防煙性能;n7 甲、乙、丙級防火門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防火門GB 12955的規定。設在設在變形縫變形縫處附近的防火門,應設在樓層數較多的一側,且門開啟后不應跨越變處附近的防火門,應設在樓層數較多的一側,且門開啟后不應跨越變形縫。形縫。建筑構造建筑構造防火門和防火卷簾防火門和防火卷簾常開防火門-電磁門吸n6.5.2 設置在防火墻、防火隔墻上的防火窗,應采用不可開啟的窗扇或具有火災時能自行關閉的功能。n防火窗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防火窗GB 16

31、809的有關規定。防火窗的隔火效果防火窗nGB16809-1997(甲級1.2h 乙級0.9h 丙級0.6h )nGB16809-2008n隔熱防火窗 :在規定時間內,能同時滿足耐火隔熱性和耐火完整性要求的防火窗。n非隔熱防火窗 :在規定時間內,能滿足耐火完整性要求的防火窗。n窗扇啟閉控制裝置:活動式防火窗中,控制活動窗扇開啟、關閉的裝置,該裝置具有手動控制啟閉窗扇功能,且至少具有易熔合金件或玻璃球等熱敏感元件自動控制關閉窗扇的功能。n窗扇的啟閉控制方式可以附加有電動控制方式,如:電信號控制電磁鐵關閉或開啟、電信號控制電機關閉或開啟、電信號氣動機構關閉或開啟等。n防火玻璃:防火窗上使用的復合防

32、火玻璃或單片防火玻璃的外觀質量應符合GB 15763.1-2001的規定。n窗扇自動關閉時間:活動式防火窗的窗扇自動關閉時間不應大于60s。n防火窗的耐火性能應符合下表的規定普通玻璃遇火1分鐘炸裂,防火玻璃在耐火時間內不炸裂火災通過缺口向周圍外墻玻璃蔓延,周圍外墻玻璃炸裂引起火災蔓延防火窗在火災發生時的情形:1、室內發生火災時,防火窗遇火堅持一定時間不炸裂,有效地限制火災及煙霧波及的范圍。2、室外發生火災時,防火窗有效抵御火焰及煙霧的侵入,保證室內的生命和財物的安全。n6.5.3 防火分隔部位設置防火卷簾時,應符合下列規定:n1 除中庭外,當防火分隔部位的寬度不大于30m時,防火卷簾的寬度不應

33、大于10m;當防火分隔部位的寬度大于30m時,防火卷簾的寬度不應大于該部位寬度的1/3,且不應大于20m;n2 防火卷簾應具有火災時靠自重自動關閉功能; n3 除本規范另有規定外,防火卷簾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本規范對所設置部位墻體的耐火極限要求。n當防火卷簾的耐火極限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門和卷簾耐火試驗方法GB/T 7633有關耐火完整性和耐火隔熱性的判定條件時,可不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保護。n當防火卷簾的耐火極限僅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門和卷簾耐火試驗方法GB/T 7633有關耐火完整性的判定條件時,應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保護。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5008

34、4的規定,但火災延續時間不應小于該防火卷簾的耐火極限;n4 防火卷簾應具有防煙性能,與樓板、梁、墻、柱之間的空隙應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n5 需在火災時自動降落的防火卷簾,應具有信號反饋的功能;n6 其他要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防火卷簾GB 14102的規定。太原清徐青都商城火災現場2010.3.13太原清徐青都商城火災現場太原清徐青都商城火災現場太原清徐青都商城火災現場太原清徐青都商城火災現場標準升溫曲線時間溫度標準曲線圖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0100200300400t(min)T-T0()隨時間而變化的升溫表時間t(min)爐內溫度T-T0()00555610

35、669157183082160925909861201029180109024011333601193建筑構件的耐火極限n 在標準耐火試驗條件下,建筑構件、配件或結構從受到火的作用時起,至失去承載能力、完整性或隔熱性時止所用時間,用小時表示。n 建筑構件的耐火極限是通過試驗測試取得:n(1)按標準升溫進行試驗n(2)壓力條件:爐內溫度高于室內氣壓1.00.5水柱n(3)判定條件nA、失去支持能力nB、失去完整性nC、失去隔火作用建筑構件耐火試驗爐6.6 天橋、棧橋和管溝n6.6.1 天橋、跨越房屋的棧橋以及供輸送可燃材料、可燃氣體和甲、乙、丙類液體的棧橋,均應采用不燃材料。n6.6.2 輸送有

36、火災、爆炸危險物質的棧橋不應兼作疏散通道。n6.6.3 封閉天橋、棧橋與建筑物連接處的門洞以及敷設甲、乙、丙類液體管道的封閉管溝(廊),均宜采取防止火災蔓延的措施。n6.6.4 連接兩座建筑物的天橋、連廊,應采取防止火災在兩座建筑間蔓延的措施。當僅供通行的天橋、連廊采用不燃材料,且建筑物通向天橋、連廊的出口符合安全出口的要求時,該出口可作為安全出口。6.7 建筑保溫和外墻裝飾n6.7.1 建筑的內、外保溫系統,宜采用燃燒性能為A級的保溫材料,不宜采用B2級保溫材料,嚴禁采用B3級保溫材料;設置保溫系統的基層墻體或屋面板的耐火極限應符合本規范的有關規定。沈陽皇朝萬鑫酒店發生大火沈陽皇朝萬鑫酒店發

37、生大火 沈陽皇朝萬鑫酒店發生大火沈陽皇朝萬鑫酒店發生大火 一)外保溫的類型一)外保溫的類型1 1、內保溫系統、內保溫系統十四、建筑外保溫十四、建筑外保溫基層墻體膠粘劑保溫材料玻纖網格布抹面層飾面層室內室外十四、建筑外保溫十四、建筑外保溫建筑外墻外保溫系統(非幕墻式)建筑外墻外保溫系統(非幕墻式)基層墻體膠粘劑保溫材料玻纖網格布抹面層飾面層室內室外一)外保溫的類型一)外保溫的類型2 2、外保溫系統、外保溫系統十四、建筑外保溫十四、建筑外保溫建筑外墻外保溫系統(非幕墻式)建筑外墻外保溫系統(非幕墻式)1 1 2 23 3 4 4 5 5 6 6 7 7 基層墻體基層墻體 膠粘劑膠粘劑 保溫材料保溫

38、材料 抹面層內層抹面層內層 玻纖網格布玻纖網格布 抹面層外層抹面層外層 飾面層飾面層室室內內室室外外一)外保溫的類型一)外保溫的類型2 2、外保溫系統、外保溫系統十四、建筑外保溫十四、建筑外保溫一)外保溫的類型一)外保溫的類型2 2、外保溫系統、外保溫系統基層墻體膠粘劑保溫材料幕墻龍骨防護層幕墻室內室外空腔建筑外保溫系統(幕墻式)建筑外保溫系統(幕墻式)結構保溫一體化系統結構保溫一體化系統混凝土或磚鋼絲網片鋼絲斜插筋保溫材料室內室外鋼絲斜插筋鋼絲網片混凝土或磚十四、建筑外保溫十四、建筑外保溫一)外保溫的類型一)外保溫的類型3 3、外墻結構保溫一體化系統、外墻結構保溫一體化系統十四、建筑外保溫十

39、四、建筑外保溫一)外保溫的類型一)外保溫的類型3 3、外墻結構保溫、外墻結構保溫一體化系統一體化系統結構保溫一體化結構保溫一體化系統系統屋面保溫系統屋面保溫系統屋面板水泥砂漿找平層防水層保溫材料無紡布隔離層(如現澆構造則無)支座(如現澆構造則無)鋼筋混凝土或預制混凝土塊壓重保護層十四、建筑外保溫十四、建筑外保溫一)外保溫的類型一)外保溫的類型4 4、屋面保溫系統、屋面保溫系統十四、建筑外保溫十四、建筑外保溫一)外保溫的類型一)外保溫的類型4 4、屋面保溫系統、屋面保溫系統7 76 65 54 43 32 21 1 屋面板屋面板 水泥砂漿找平層水泥砂漿找平層 防水層防水層 保溫材料保溫材料 無紡布隔離層無紡布隔離層(現澆構造則無)(現澆構造則無) 支座(現澆構造支座(現澆構造則無)則無) 鋼筋混凝土或預鋼筋混凝土或預制混凝土塊壓重制混凝土塊壓重保護層保護層輻射熱測試測試進行中n6.7.2 建筑外墻采用內保溫系統時,保溫系統應符合下列規定:n1 對于人員密集場所,用火、燃油、燃氣等具有火災危險性的場所以及各類建筑內的疏散樓梯間、避難走道、避難間、避難層等場所或部位,應采用燃燒性能為A級的保溫材料; n2 對于其他場所,應采用低煙、低毒且燃燒性能不低于B1級的保溫材料;n3 保溫系統應采用不燃材料做防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