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結構與功能學教學大綱_第1頁
人體結構與功能學教學大綱_第2頁
人體結構與功能學教學大綱_第3頁
人體結構與功能學教學大綱_第4頁
人體結構與功能學教學大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體結構與功能(I)教學大綱(供八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用)山東大學醫學院二。八年五月第一部分:組織與細胞第一章組織學緒論【目的要求】(一)了解組織學的定義、研究對象、內容、在醫學課程中的地位和學習這門課程的目的。(二)了解組織學常用研究技術,作為學習以后各章的基礎。(三)了解結構的立體形態與其不同斷面形態間的關系?!窘虒W內容】(一)組織學的定義、研究內容,它們在醫學中的地位和學習它的重要性。(二)研究組織學的常用技術:組織切片標本制作的基本原理,蘇木精、伊紅(HE)染色方法、嗜酸性、嗜堿性、中性的含義。超簿切片制作的基本原理,透射電鏡和掃描電鏡成像原理,電子密度高與電子密度低的含義。冷凍蝕刻法的基

2、本原理組織化學法,免疫組織化學法、放射自顯影術等的基本原理。組織培養方法概要(三)觀察組織切片時,結構的立體形態與其不同的斷面形態的關系。(四)組織學常用長度單位第二章上皮組織【目的要求】(一)掌握上皮組織的一般特點和分類。(二)掌握各種被覆上皮的結構特點、分布和功能。(三)掌握微絨手和纖毛的光鏡和電鏡結構特點和功能。(四)掌握基膜和質膜內褶的位置、光鏡結構、超微結構和功能,以及上皮組織常見的連接結構。(五)了解腺細胞、腺上皮和腺的概念,內、外分泌腺的發生及結構特點,外分泌腺的形態及分類。【教學內容】(一)上皮組織的一般特點和分類,被覆上皮、腺上皮和感覺上皮的概念和一般功能。(二)被覆上皮的分

3、類。單層扁平上皮、單層立方上皮、單層柱狀上皮、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復層扁平上皮、復層柱狀上皮和變移上皮的光鏡結構、分布和功能。(三)上皮細胞游離面的微絨毛和纖毛的光鏡結構、超微結構和功能;上皮細胞側面連接結構的種類、電鏡結構特點及連接復合體的概念;上皮細胞基底面的質膜內褶和半橋粒的超微結構特點以及基膜的光鏡結構、超微結構。(四)腺上皮:腺細胞、腺上皮的腺的概念。腺細胞和腺的發生。外分泌腺和內分泌腺的一般特點。外分泌腺的分類,單細胞腺和多細胞腺,多細胞腺的形態分類。蛋白質分泌細胞的結構特點,糖蛋白質分泌細胞的結構特點。類固醇分泌細胞和肽分泌細胞的特點。(五)上皮組織的生理性更新及受損傷后的再生。

4、第三章固有結締組織【目的要求】(一)掌握結締組織的特點和分類,了解結締組織的來源。(二)掌握疏松結締組織各種成分的結構和功能,了解纖維和基質的形成。(三)了解致密結締組織、脂肪組織和網狀組織的基本結構和功能?!窘虒W內容】(一)結締組織的特點、分類和來源。(二)疏松結締組織細胞成分:成纖維細胞和纖維細胞的光鏡結構及超微結構,纖維和基質的形成過程;巨噬細胞的光鏡、電鏡結構及其功能;漿細胞的光鏡、電鏡結構,抗體的形成;肥大細胞的光鏡、電鏡結構特點及其功能;脂肪細胞的光鏡結構及其功能;未分化間充質細胞的概念;各種白細胞。超微結構、理化特性及染色特細胞間質:膠原纖維、網狀纖維和彈性纖維的光鏡結構、點。基

5、質的組成、基質分子篩及功能。網狀組織基本結構及功(三)致密結締組織、彈性組織和脂肪組織的結構特點及功能,能意義。第四章軟骨組織和骨組織第一節軟骨組織和軟骨【目的要求】(一)掌握軟骨組織的結構(二)掌握透明軟骨的結構、分布與功能,了解彈性軟骨與纖維軟骨的結構特點、分布和功能。【教學內容】軟骨組織的結構、軟骨細胞的光、電鏡結構特點,軟骨組織的基質與纖維。軟骨的組成及透明軟骨、彈性軟骨及纖維軟骨的分布、結構特點與功能。軟骨的生長方式。第二節骨組織、骨與骨發生【目的要求】(一)掌握骨組織的結構及長骨的結構。(二)掌握軟骨性成骨的過程,了解膜性成骨的基本過程和骨的改建及意義。(三)了解成骨細胞及破骨細胞

6、的血鈣調節中的作用。【教學內容】(一)骨組織的結構,骨組織的細胞間質以及骨板的結構,骨細胞、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的光鏡結構與超微結構特點和功能。(二)長骨的結構,骨松質與骨密質的結構,內、外環骨板、間骨板與骨單位,骨膜的結構與功能。(三)骨的發生:膜性成骨的基本過程。軟骨性成骨的過程;軟骨雛形;軟骨周骨化及骨領的形成;軟骨內骨化,初級骨化中心的出現,骨小梁及骨髓腔的形成,次級骨化中心的出現和髓的形成,髓軟骨板的增厚與骨的增長,骨領的增厚與骨干的增粗,影響骨生長的因素。(四)骨的改建及其意義(五)骨的再生與修復第五章肌肉組織【目的要求】(一)掌握肌肉組織的特性。(二)掌握三種肌組織的光鏡結構與功能

7、特點。(三)掌握骨骼肌纖維的超微結構、肌絲的分子結構及心肌纖維的光、電鏡結構與骨骼肌纖維的不同點、了解骨骼肌纖維的收縮原理。(四)了解平滑肌纖維的超微結構?!窘虒W內容】(一)肌肉組織的特點。(二)骨骼肌纖維的光鏡結構、肌原纖維,明、暗帶與肌節,骨骼肌纖維超微結構,肌絲,橫小管,肌質網,三聯體。骨骼收縮的結構基礎與原理,肌衛星細胞與骨骼肌的再生。肌肉(骨骼肌)的結構:肌內膜、肌束膜、肌外膜。(三)心肌纖維的光鏡結構和超微結構與骨骼肌纖維的主要不同點、閏盤的超微結構。(四)平滑肌的光鏡與電鏡結構特點。平滑肌細胞間的連接方式。第六章神經組織【目的要求】(一)掌握神經組織的基本結構,神經元的光鏡結構、

8、超微結構、功能及特征、掌握神經元的分類。(二)掌握突觸的超微結構特點與分類。(三)了解神經膠質細胞的種類和光鏡結構特點及功能。(四)掌握神經纖維的分類與光、電鏡結構特點。(五)了解感受器的種類、結構特點和主要功能?!窘虒W內容】(一)神經組織的基本結構。(二)神經元:胞體、樹突、軸突的光鏡結構與超微結構,神經元的分類。軸索內雙向輸送的結構基礎。神經元間的連接:突觸的光鏡結構,化學性突觸的超微結構和電突觸。(三)神經膠質細胞的分類,中樞神經系統的各類膠質細胞的結構與功能特點。周圍神經系統的各類神經膠質細胞的結構與功能特點。神經纖維:有髓神經纖維的光鏡結構,神經膜與髓鞘的形成及其超微結構,無髓神經纖

9、維的光鏡結構與超微結構。(五)神經纖維的潰變與再生。第七章生理學緒論基本概念:生理學(physiology),內環境(internalenvironment),穩態(homeostasis),神經調節(nervousregulation),體液調節(humoralregulation),自身調節(autoregulation),激素(hormone),旁分泌(paracrine),神經分泌(neurosecretion),負反饋(negativefeedback),正反饋(positivefeedback),前饋控制(feed-forwardcontrol)。第一節生理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掌握:

10、生理學的概念和任務。了解:生理學研究的三個水平。第二節機體的內環境掌握:內環境和穩態的概念。第三節生理功能的調節熟悉:神經調節,體液調節。了解:自身調節。第四節體內的控制系統掌握:正反饋和負反饋概念。了解:開環調節系統、前饋控制系統。第八章細胞的基本功能基本概念:流體鑲嵌模型(fluidmosaicmodel),單純擴散(simplediffusion),通透性(permeability),易化擴散(facilitateddiffusion),離子通道(ionchannel),化學門控通道(chemically-gatedchannel),電壓門控通道(voltage-gatedchannel

11、),機械性門控通道(mechanically-gatedchannel),主動轉運(activetransport),鈉-鉀泵(sodium-potassiumpump),繼發性主動轉運Ssecondaryactivetransport),出胞(exocytosis),入胞(endocytosis),跨膜信號轉導(transmembranesignaltransduction),促離子型受體(ionotropicreceptor),促代謝型受體(metabotropicreceptor),興奮性(excitability)、興奮(excitation)、靜息電位(restingpotentia

12、l)、極化(polarization)、超極化(hyperpolarization)、去極化或除極化(depolarization)、復極化(repolarization)、動作電位(actionpotential)、絕對不應期(absoluterefractoryperiod)、相對不應期(relativerefractoryperiod)、閾電位(thresholdmembranepotential)、閾強度(thresholdintensity)、局部興奮(localexcitation)、量子式釋放(quantalrelease)、終板電位(endplatepotential)、肌原纖

13、維(myofifbril)、肌小節(sarcomere)、肌管系統(sarcotubularsystem)、興奮-收縮藕聯(excitation-contractioncoupling)第一節細胞膜的物質轉運功能掌握:經載體的易化擴散、經通道的易化擴散,主動轉運。熟悉:膜的化學組成和分子結構、細胞膜的跨膜物質轉運功能的單純擴散、繼發性主動轉運。了解:入胞、出胞的概念。第二節細胞的跨膜信號轉導功能了解:跨膜信號轉導的概念及其主要的轉導方式。第三節細胞的跨膜電變化掌握: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的概念及其產生原理、閾電位、局部興奮及其向峰電位的轉變,動作電位的引起,興奮在同一細胞上的傳導機制。熟悉:靜息電

14、位和動作電位的特點,興奮性的概念及其周期性變化。了解:生物電現象的觀察和記錄方法。第四節肌細胞的收縮功能掌握:骨骼肌收縮的分子機制。熟悉:神經-骨骼肌接頭處的興奮傳遞、骨骼肌的興奮收縮耦聯、前負荷與后負荷及收縮能力的改變對肌肉收縮的影響。了解:單收縮、強直收縮。平滑肌的結構和生理特性。第九章病理學緒論1. 目的要求:了解病理學的概念、內容及基本任務。了解病理學在醫學中的地位、常用的研究方法及發展史。2. 教學內容:病理學的基本概念、內容及任務;病理學在醫學中的地位;病理學的研究方法及發展史。第十章細胞、組織的適應和損傷1. 目的要求:掌握萎縮的概念和類型,掌握肥大的概念,熟悉其類型,掌握增生的

15、概念,熟悉其常見類型,掌握化生的概念和常見類型,熟悉老化的概念,了解老化的機制。熟悉細胞、組織損傷的原因,了解細胞、組織損傷的機制。掌握變性的概念;掌握細胞水腫的概念及病理變化;掌握脂肪變性的概念、肝細胞脂肪變性的病理變化及發病機制;掌握玻璃樣變的概念、類型及其病理變化;掌握纖維素樣壞死的概念,熟悉其病理變化;掌握病理性色素沉積的類別,熟悉脂褐素、含鐵血黃素沉積的病理特點和形成過程,熟悉病理性鈣化的概念及類型,了解淀粉樣變性、粘液樣變性的概念;掌握壞死的概念、基本病變和類型及各類型的病理變化,熟悉壞死的結局,掌握凋亡的概念及其與壞死的區別,熟悉凋亡的形態特點,了解凋亡的機制及生物學意義2. 教

16、學內容:( 1) 細胞適應和細胞老化:萎縮、肥大、增生及化生。細胞老化(自學)。( 2) 細胞、組織的損傷:原因、機制、類型和形態學改變。第十一章損傷的修復1. 目的要求:熟悉修復的概念;掌握再生的概念、類別和各組織的再生能力及其包含的細胞種類;掌握上皮、毛細血管和外周神經的再生過程,了解其它組織的再生過程了解細胞再生與分化的分子機制、細胞外基質在細胞再生過程中的作用。熟悉纖維性修復的概念,掌握肉芽組織的概念、形態特征、作用及結局;掌握瘢痕組織的形態,熟悉其對機體的作用。掌握創傷愈合的基本過程和類型;熟悉骨折愈合的過程;了解影響創傷愈合的因素。2. 教學內容(1)修復與再生的概念,組織的再生能

17、力及各種組織的再生過程。(2)纖維性修復,肉芽組織的概念、形態特征、作用及結局。瘢痕組織的形態及作用。(3)創傷愈合的基本過程,皮膚創傷愈合、骨折愈合的基本特點。(4)影響創傷愈合的因素。第十二章人胚發生和早期發育【目的要求】(一)了解兩性生殖細胞的發生、成熟和精子的獲能。(二)掌握受精的概念、過程、條件和意義。(三)掌握人胚胎前三周的發育過程。(四)掌握人胚胎四八周的發育過程。(五)了解蛻膜,掌握胎膜和胎盤的組成、結構和功能。(六)了解胚胎外形的演變和胚胎齡的測算。(七)了解雙胎,多胎和聯胎畸形。【教學內容】(一)人體發生的概述,精子和卵子的發生、成熟以及精子的獲能。(二)受精的定義、時間、

18、地點、過程、條件和意義。(三)卵裂的過程、桑椹胚和胚泡的形成及特點。(四)植入的時間、地點、過程和條件。異常植入及原因。(五)蛻膜的開成,蛻膜反應,蛻膜細胞,蛻膜的區分和意義。初級干絨毛的出現。(6) 二胚層胚盤的形成和胚外中胚層的出現,內外胚層和卵黃囊,羊膜腔的形成,二胚層胚盤的組成和意義,合體滋養層。細胞滋養層以及胚外中胚層的形成,胚外體腔的出現。(7) 中胚層的發和嚴厲打擊條的形成和意義,原結、原溝、原窩。胚內中胚層的形成。三胚層胚盤,脊索的發生和意義,口咽膜膜和泄殖腔。神經管的形成。神經嵴的發生和衍化,軸旁中胚層,側不胚層和間介中胚層的區分及演化。絨毛膜的形成和三級干絨毛的發生及意義。

19、(8) 胚體外形的演變和三胚層的分化,胚盤的卷折,原腸和卵蒂的形成,臍帶的形成,胚體由盤狀逐漸成為圓筒狀。三個胚層分化為主要的組織和器官(9) 胎膜和胎盤絨毛膜、卵黃囊、羊膜囊、尿囊和臍帶的形成及其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的功能意義,葡萄胎、絨毛膜上皮癌的開成的原因。胎盤的組成,結構和功能。(十)胚胎齡的測算和預產期的推算、測量胚胎長度的三種方法,最長值、頂臀長、頂跟長。胚胎各期外形的主要改變和特點。(十一)孿生、多胎和聯體畸胎,單卵孿生和雙卵生的開成和區別。多胎的形成和區分。聯體畸形的發生和可能發生的情況。第十三章藥理學總論第一節緒言【目的要求】1掌握藥理學、藥物、藥效動力學、藥代動力學的概念。熟悉

20、藥理學的學科任務。2了解藥物與藥理學的發展簡史?!窘虒W內容】(一)藥理學的性質與任務1 藥理學(pharmacology)是研究藥物與機體之間相互作用和規律及原理的一門學科。2藥物(drug)是用以防治及診斷疾病的物質,在理論上指凡能影響機體器官生理功能及(或)細胞代謝活動的化學物質都屬于藥物的范疇。3藥效動力學(藥效學,pharmacodynamics)研究藥物對機體的作用、作用規律及作用原理。4 藥代動力學(藥動學,pharmacokinetics)研究機體對藥物的作用及作用規律。5 藥理學的學科任務( 1)闡明藥物作用機制;( 2)提高藥物療效;( 3)研究開發新藥;( 4)發現藥物新用

21、途;( 5)探索細胞生理、生化及病理過程。藥物與藥理學的發展史1藥物學階段中國的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為藥物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2藥理學的發展德國化學家F.W.Serturner(1783-1841)分離嗎啡;后來相繼發現士的(1819),咖啡因(1819),奎寧(1820),阿托品(1831);德國微生物學家P.Ehrlich(1906)發現新胂凡納明;德國R.Buchhneim(1820-1879)建立第一個藥理學試驗室;JN.Langley(1905)提出受體學說;20世紀藥理學新領域及新藥的發現:抗生素、抗精神病藥、抗高血壓藥、鎮痛藥、基因藥等。我國藥理學家在麻黃堿、嗎啡鎮痛作用部

22、位及青蒿素的研究方面做了重要貢獻。3藥理學從實驗藥理學到器官藥理學,進一步發展到分子藥理學;并出現了許多藥理學分支如臨床藥理學(clinicalpharmacology)、生化藥理學(biochemicalpharmacology)、分子藥理學(molecularpharmacology)、免疫藥理學(immunopharmacology)、心血管藥理學(cardiovascularpharmacology)、神經藥理學(neuropharmacology)、遺傳藥理學(pharmacogenetics)、化學治療學(chemotherapy)等。(三)藥理學在新藥的研究與開發中的作用新藥包括

23、化學藥、中藥和生物藥品新藥研究過程分:臨床前研究包括藥學、藥理學研究臨床研究售后調研(四)學習藥理學的參考書1 楊世杰主編.藥理學(8年制及7年制用),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 楊藻宸主編。藥理學和藥物治療學,2000,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3 KatzungBG.BasicandClinicalPharmacology.9thedition.Stamford,Connecticut,USA:ASimonandSchusterCompany,2004.4 .HardmanJG,LimbirdLE.Goodman&Gilman's.ThePharmacologicalBa

24、sisofTherapeutics,Eleventhedition,USA:McGraw-HillCompany,NewYork,2006.附一、處方藥與非處方藥1. 處方藥(1)疾病必須由醫生或試驗室確診,使用藥物需醫師處方,并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如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藥物。2)可產生依賴性的藥物:嗎啡類、中樞性藥物等。3)藥物本身毒性較大:如抗腫瘤藥。(4)剛上市的新藥:對其活性、副作用還要進一步觀察。2. 非處方藥(nonprescriptiondrugs,overthecounterdrugs,OTC二、藥品名稱1. 中文名采用中國藥品通用名稱(藥典名稱)2. 英文名采用國際非專利藥名(In

25、ternationalnonproprietarynamesforpharmaceuticalsubstances,INM)3. 商品名(trademarkname)例:中文名:普萘洛爾英文名:Propranolol商品名:心得安,恩得來,萘心安,inderal,angilol,cardinol.第二節藥物效應動力學【目的要求】1掌握藥物的基本作用及治療效果。2掌握藥物作用的量效關系。3掌握藥物作用機制、藥物與受體相互作用、受體類型及第二信使的相關概念。了解藥物的構效關系?!窘虒W內容】一、藥理作用與效應1藥物作用與藥理效應藥物作用(action)是指藥物對機體細胞的間的初始作用。藥理效應(ef

26、fect)是機體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變,是藥物作用的結果。藥物作用的選擇性(selectivity)在一定的劑量下,藥物對不同的組織器官作用的差異性。藥物作用的特異性取決于藥物的化學結構,這就是構效關系。2治療作用與不良反應治療作用(therapeuticeffects)是指藥物引起的符合用藥目的作用,有利于改變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過程,使患病的機體恢復正常。(1)對因治療(etiologicaltreatment)用藥目的在于消除原發致病因子,徹底治愈疾病,稱對因治療,或稱治本。(2)對癥治療(symptomatictreatment)用藥目的在于改善癥狀,稱對癥治療,或稱治標。3)補

27、充治療(supplementtherapy)也稱替代療法,用藥的目的在于補充營養物質或內源性活性物質的不足。藥物的不良反應(adversedrugreaction,ADR):凡不符和用藥目的并為病人帶來病痛或危害的反應。(1)副作用(sidereaction)在治療劑量下,藥物產生的與治療目的無關的其他效應。(2)毒性反應(toxicreaction)藥物劑量過大或藥物在體內蓄積過多發生的危害性反應。急性毒性(acutetoxication)、慢性毒性(chronictoxication)和特殊毒性如致癌(carcinogenesis)、致畸(teratogenesis)、致突變(mutage

28、nesis)等。3 )后遺效應(aftereffect)停藥后血漿藥物濃度已降至閾濃度以下時殘存的藥理效應。4 )停藥反應(withdrawalreaction)突然停藥原有的疾病加劇。5 )變態反應(allergicreaction)藥物產生的病理性免疫反應。6 )特異質反應(idiosyncrasy)少數特異體質病人對某些藥物產生的特殊反應。二、藥物劑量與量效關系1劑量-效應關系(dose-effectrelationship)藥理效應的強弱與劑量或劑量在一定范圍內呈一定關系。量效曲線(dose-effectcurve)藥理效應為縱坐標,藥物劑量或濃度為橫坐標做圖得量效曲線。2量反應(gr

29、adedresponse)藥理效應以數或量表示。最小有效濃度(minimumeffectiveconcentration,Cmin,閾濃度,thresholdconcentration)藥物產生最小效應的濃度。最小有效量(minimumeffectivedose)亦稱閾劑量,藥物產生最小效應的劑量。最大效應(效能,maximumefficacy,Emax)藥物產生最大效應的能力。個體差異(individualvariability)效價強度(potency)能引起等效反應的藥物相對濃度或劑量。3質反應(quantalresponse,all-or-nonresponse)藥理效應用全或無、陽性

30、或陰性表示。半數有效量(medianeffectivedose,ED50)引起半數試驗動物反應的藥物劑量。半數有效濃度(concentrationfor50%ofmaximumeffect,EC50)引起半數試驗動物反應的藥物濃度。(toxicdose)引起中毒的藥物劑量。最小中毒量(minimumtoxicdose)藥物引起中毒的最小劑量。致死量(lethaldose)藥物引起動物死亡的劑量。半數致死量(medianlethaldose,LD50)藥物引起半數試驗動物死亡的劑量。極量(maximumdose)最大治療量。治療指數(therapeuticindex,TI)=TD50/ED50o

31、rTC50/EC50orLD50/ED50三、藥物作用機制藥物作用機制(mechanismsofaction)或稱藥物作用原理(principleofaction)是研究藥物如何與機體細胞結合而發揮作用的道理,即藥理效應是如何產生的。1對酶活性的影響。2作用于細胞膜的離子通道3影響核酸代謝(affectingnucleotideacidmetabolism)4載體5影響機體免疫系統6基因治療與基因工程藥7受體學說四、藥物與受體1 受體(receptor)是對生物活性物質具有識別能力并可與之選擇性結合,并通過中介的信息轉導與放大系統觸發生理反應或藥理效應的生物大分子。受體具有下列性質:靈敏性(s

32、ensitivity)特異性(specificity)飽和性(saturability)可逆性(reversibility)多樣性(multiple-variation)配體(ligand)能與藥物特異性結合的物質(如神經遞質、激素、自體活性物質或藥物)。2受體與藥物的相互作用占領學說(occupationtheory)受體只有與藥物結合才能被激活并產生效應,而效應的強度與被占領受體的數量成正比藥物與受體的相互作用是可逆的;被占領的受體數目增多時,藥物效應增強,當全部受體被占領時,出現最大效應(Emax)。A+R=ARE,KD=AR/ARKD:解離常數;由于RT=R+AR(RT:代表受體總數)

33、AR/RT=A/Kd+A;因為只有AR是有效的,E/Emax=AR/RT=A/KD+A當A=0,E=0當A>>KD,AR/RT=100%,Emax,ARmax=RT當AR/RT=50%,EC50,Kd=AKd代表藥物與受體的親和力,即藥物與受體結合的能力。Kd越大,親和力越低。pD2=-logKD內在活性(intrinsicactivity):a;即藥物激動受體的能力。0<aW100%E/Emax=(XAR/RT儲備受體(sparereceptors):未被占領的受體。沉默受體(silentreceptors):閾值以下被占領的受體。( 1)速率學說(ratetheory):

34、藥物作用與藥物分子和受體結合分離的速率有關。( 2)二態學說(twomodeltheory):認為受體存在激活態和靜息態。1激動藥與拮抗藥(1)激動藥(agonist):與受體有親和力又有內在活性藥物。完全激動藥(fullagonist):a=1部分激動藥(partialagonist,mixedagonist):與受體有親和力,但內在活性較弱(a<1)的藥物。(2)拮抗藥(antagonist):與受體有親和力,而無內在活性的藥物(a=0)。競爭性拮抗藥(competitiveantagonist)與激動藥競爭同一受體的拮抗藥。激動藥的量效反應曲線可以被競爭性拮抗藥平行右移。如果增加競

35、爭性激動藥濃度,仍可達到Emax。pA2是拮抗參數(antagonismparameter):當有一定濃度的拮抗藥存在時,激動劑增加2倍時才能達到原來效應,此時拮抗藥的負對數即拮抗參數,pA2=-logI=-logKI非競爭性拮抗藥(noncompetitiveantagonist)與激動劑作用于同一受體,但結合牢固,分解慢或是不可逆的,或作用于相互關聯的不同受體。五、受體類型1. G蛋白偶聯受體(Gproteincouplingreceptor)Gs、Si、Gt(transducin)、Go等形式。a、3、D、5-HT、M阿片、喋吟、PG等受體屬G蛋白偶聯受體。2配體門控離子通型受體(lig

36、andgatedionchannelreceptors)N、GABA受體等屬門控離子通道型受體。3酪氨酸激酶受體(tyrosinekinasereceptor)胰島素(insulin)、上皮細胞生長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血小板衍生的生長因子(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PDGF)、轉化生長因子3(transforminggrowthfactor-3,TGF-3)、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nsulin-likegrowthfactor)等受體屬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體。4細胞核激素受體(cellularreceptor)甾體激素、v

37、itaminA,D、甲狀腺激素等受體屬細胞內受體。5細胞因子受體(cytokinreceptor)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紅細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factors)、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催乳素(prolactin)、淋巴因子(lymphokines)等受體屬細胞因子受體。6其他酶類受體六、第二信使(thesecondmessenger)1. 環磷腺苷(cyclicadenosine-3,

38、5-monophosphate,cAMP)3、D、H2-Gs-cAMPfa、D、MopioidfGi-cAMPj2. 環磷鳥苷(cyclicguanosine-3,5-monophosphate,cGMP)3. 肌醇磷脂(phosphatidylinositol)a1、Hi、5-HT1、M1、M.等受體通過肌醇磷脂。4. 鈣離子(calciumion)七、受體的調節(theregulationofreceptor)1 .向下調節(down-regulation)受體長期反復與激動藥接觸產生的受體數目減少或對激動藥的敏感性降低。如異丙腎上腺素治療哮喘產生的耐受性。2 向上調節(up-regula

39、tion)受體長期反復與拮抗藥接觸產生的受體數目增加或對藥物的敏感性升高。如長期應用普萘洛爾突然停藥出現的反跳現象(rebound)。第三節藥物代謝動力學【目的要求】1了解藥物跨膜轉運的主要形式和特點,掌握膜兩側pH對藥物跨膜轉運的影響及其有關運算。2熟悉藥物的吸收、分布的概念及其影響因素。掌握首過消除、生物利用度、表觀分布容積的藥理學意義和計算公式。3了解藥物體內生物轉化(代謝)的概念及主要方式,掌握肝藥酶的特性、肝藥酶誘導劑、肝藥酶抑制劑及其對藥物作用的影響。4了解藥物排泄的概念和排泄的主要途徑,掌握腎小管重吸收和肝腸循環的藥理學意義及兩者對藥物作用的影響。5掌握藥物消除及消除速率的基本概

40、念,熟悉典型的量效曲線、房室模型、多次定時定量重復給藥的動力學及其計算。6 .掌握藥物的消除速率常數(K)、半衰期(ti/2)、消除率(Cl)、穩態血濃(Css)等的藥理學意義及其表達公式。熟悉一級動力學消除及零級動力學消除和應用?!窘虒W內容】一、藥物的體內過程包括吸收、分布、生物轉化和排泄。藥物跨膜轉運的方式有被動轉運和主動轉運,影響弱酸性和弱堿性藥物跨膜轉運的因素主要是膜兩側溶液的pH值。二、藥物的吸收(absorption)指藥物由用藥部位進入血液循環的過程。有些藥物在進入體循環之前首先在胃腸道、腸黏膜細胞和肝臟滅活代謝一部分(主要在肝臟),導致進入體循環的實際藥量減少,這種現象稱首過消

41、除(first-passelimination)。三、藥物吸收后隨血液循環到個組織器官中的過程叫分布(distribution),影響藥物分布的因素主要有藥物與血漿蛋白的結合率、體液的pH、藥物的性質、局部組織血流量和細胞膜屏障。藥物先向血流量相對多的組織器官分布,然后向血流量相對少的組織器官轉移,這種現象稱為藥物的再分布(redistribution)。四、藥物在體內發生化學結構的改變稱為生物轉化(biotransformation)。生物轉化的步驟分兩個時相:1相包括氧化、還原、水解),2相為結合。藥物在體內的轉化必須在酶的催化下才能進行,這些酶分為兩類,即專一性酶和非專一性酶,非專一性酶

42、主要指存在與肝細胞微粒體的肝微粒體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統(hepaticmicrosomalmixedfunctionoxidasesystem),簡稱肝藥酶。肝藥酶的選擇性低,變異性大,酶的活性易發生改變。能增強酶活性的藥物稱肝藥酶誘導劑(enzymeinducer),而能夠減弱酶活性的藥物稱肝藥酶抑制劑(enzymeinhibitor)。影響肝藥酶活性(增強或減弱)的藥物可產生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五、藥物的排泄(excretion)是指藥物及其代謝產物經機體的排泄器官或分泌器官排出體外的過程。藥物排泄的途徑主要有腎臟和膽汁。腎臟對藥物的排泄主要經腎小球濾過(glomerularfiltrati

43、on)、腎小管主動分泌(glomerulartubulesecretion)和腎小管的被動重吸收(glomerulartubulereabsorption)。改變尿液的pH值可明顯改變弱酸性或弱堿性藥物的解離度,從而改變藥物在腎小管的重吸收程度。而分泌機制相同的的兩類藥物合用時經同一載體轉運可發生競爭性抑制。經膽汁排泄到小腸的藥物可經腸黏膜細胞吸收,由肝門靜脈重新進入全身循環,這種在小腸、肝、膽汁間的循環稱做肝腸循環(hepato-enteralcirculation)。其他排泄途徑尚有唾液、乳汁、汗腺及淚液等。六、藥物消除的速率過程1典型的量效曲線2峰值濃度(peakconcentratio

44、n,Cmax)3峰值時間(peaktime,tmax)4最小有效濃度(minimumeffectiveconcentration,Cmin)5最大有效濃度(maxmumeffectiveconcentration,Cmax)6曲線下面積(areaunderthecurve,AUC,g.h.L-1)七、藥物的消除動力學的基本概念1一級動力學(firstorderkinetics)單位時間內體內藥物濃度按恒定比例消除。dC/dt=-keC1=-keC,Ct=C0e-ket2零級動力學(zeroorderkinetics)單位時間內體內藥物濃度按恒定的量消除。7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

45、ity,F)指血管外給藥后能被吸收進入體循環的相對量和速度??诜锢枚菷=A/Dx100%=AUC(oral)/AUC(iv)x100%=AUCtest/AUCstandardx100%4表觀分布容積(apparentvolumeofdistribution,Vd):指靜脈注射一定量藥物待分布平衡后,按測得的血漿濃度計算該藥所占的血漿容積。5 .半衰期(half-life,ti/2):血漿藥物濃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時間。logCt=logC0-ke/2.303xtt=logC0/Ctx2.303/k當Ct=1/2C0,t是半衰期(t1/2)11/2=log2x2.303/ke=0.301x2

46、.303/ke=0.693/ke6 .血漿清除率(plasmaclearance,CL)單位時間內多少容積血漿中的藥物被清除干凈。CL=清除速率(RE)/Cp=Vdxke(L.h-1)7 .清除速率(rateofelimination,RE)單位時間內被機體清除的藥量。RE=CLxCp8 .清除速率常數(eliminationrateconstant,Ke)Ke=0.693/t1/29 .穩態血濃(steadystateconcentration,Css)一次名藥,經5個t1/2后體內藥量余3.13%,多次給藥,經5個t1/2達穩態血濃(steadystateconcentration,Css

47、)的96.9%。10 .最高穩態血濃tthemaximumsteadystateconcentration,Css-max)11 .最彳氐穩態血濃ttheminimumsteadystateconcentration,Css-min)12 .平均穩態血濃(theaverageconcentrationofCss,Css)。13 .維持量(maintenancedose,Am)Am=CLxTCx.xFTC:目標濃度,:劑量間隔,F:生物利用度;如果TC等于Css,Am=CssxKxe或=(MTC-MEC)xVd14 .負荷劑量(loadingdose,D。D=CssxVd=RA/Ke=1.44t

48、1/2RA當七為t1/2,Di=Dm/1-e-0.693=D/0.5=2Dm15 .房室模型(compartmentmodel)一室模型(one-compartmentmodel)二室模型(two-compartmentmodel)第四節影響藥物作用的因素【目的要求】熟悉和理解藥效學、藥代學方面影響藥物作用的因素,掌握合理用藥的原則?!窘虒W內容】一、機體方面因素1.生理因素:年齡新生兒、老年人藥動學特點;體重;性別;個體差異3精神因素的作用及安慰劑在新藥研究中的作用4.病理因素:心臟疾??;肝臟疾??;腎臟疾??;胃腸疾?。粻I養不良;酸堿平衡失調及電解質紊亂。5遺傳因素。6生活環境與習慣。二、藥物方

49、面因素1藥物理化性質2藥物劑型3給藥方法給藥劑量(1)給藥途徑(2)用藥時間(3)給藥間隔(4)療程4聯合用藥(1)配伍禁忌(incompatibility):指藥物在體外配伍直接發生物理或化學反應而影響藥物療效或毒性反應。(2)藥物相互作用(interaction):兩種及兩種以上藥物合用產生的藥效學或藥代學方面的作用。協同(synergism)、拮抗(antagonism)等作用。藥代學方面的相互作用藥效學方面的相互作用:受體拮抗或生理性拮抗。5長期用藥( 1)耐受性(tolerance):指連續用藥后出現的藥物反應性降低。( 2)依賴性(dependence):指長期用藥后病人對藥物產生

50、主觀和客觀上需要連續用藥的現象。僅產生精神依賴性停藥后可出現習慣性(habituation),若既產生精神依賴還有身體依賴,停藥可產生戒斷癥狀者,稱為成癮性(addiction)。(2)撤藥癥狀(withdrawalsyndrome):指長期用藥后突然停藥出現的癥狀。三、合理用藥的原則1明確診斷。2根據藥理學特點選擇藥物。3了解掌握影響藥物作用的因素-個體化用藥。4對因對癥治療并重5對病人始終負責。第二部分:消化系統第一章:消化管的組織學第一節口腔【目的要求】(一)了解口腔粘膜的一般結構。(二)了解舌的結構和牙的結構。【教學內容】(一)口腔粘膜的一般結構。(2) 舌:舌粘膜的結構,舌乳頭的類型

51、與結構。味蕾的分布、結構和功能。(三)牙及其相關結構:牙釉質、牙本質、牙骨質的結構;牙髓、牙齦的結構?!緦嶒瀮热荨抗忡R標本:舌,牙。電鏡圖象:味蕾。第二節消化管【目的要求】(一)掌握消化管的基本結構及各段結構特點與功能。(二)了解消化管與免疫。(三)了解消化管內分泌細胞的分布,主要類型和功能?!窘虒W內容】(一)消化管的基本結構:粘膜、粘膜下層、肌層與外膜的結構和功能。(二)食管:食管的結構特點,食管腺。(3) 胃:胃粘膜結構,上皮的光鏡結構、超微結構和功能。胃底腺的結構,主細胞與壁細胞的光鏡結構、超微結構和功能,頸粘液細胞的結構特點。賁門腺與幽門腺。胃其他各層結構。(4) 小腸:小腸粘膜結構,

52、絨毛的結構與功能。上皮吸收細胞的光鏡結構、超微結構及其功能,狀細胞的分布和功能。腸腺的結構,潘氏細胞的結構與功能。小腸其他各層結構。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的結構特點。(五)大腸:結腸、闌尾和直腸的結構特點與功能。(六)消化管的內分泌細胞:消化管內分泌細胞的分布、光鏡結構與超微結構,幾種主要細胞分泌的激素及其功能意義。APU陳的概念。(七)消化管的免疫結構與功能:腸關聯淋巴組織(GALT的構成及分布,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的產生過程與功能意義。(八)消化管的血管、淋巴管與神經。【實驗內容】光鏡標本、食管,胃底。十二指腸,空腸,回腸,闌尾、消化管內分泌細胞。電鏡圖象:主細胞,壁細胞,小腸上皮,消化管內分

53、泌細胞。第二章:消化腺的組織學第一節唾液腺【目的要求】(一)掌握漿液腺、粘液腺與混合腺泡的結構特點。(二)了解唾液腺細胞的超微結構特點。【教學內容】(一)大唾液腺的一般結構。漿液腺、粘液與混合腺腺泡的結構特點和功能,各級導管的結構。(二)腮腺、頜下腺與舌下腺的結構特點。(三)唾液腺細胞的超微結構特點?!緦嶒瀮热荨抗忡R標本:腮腺、舌下腺、頜下腺。電鏡圖象:漿液腺細胞,粘液腺細胞。第二節胰腺【目的要求】(一)掌握胰腺的結構和功能。(二)掌握胰島細胞超微結構特點及其所分泌的激素。【教學內容】(一)胰腺的一般結構,外分泌部與內分泌部。(二)外分泌部:腺泡的光鏡結構、超微結構特點與功能,導管的結構。(三

54、)內分泌部:胰島的分布與結構。A、B、D三種細胞的數量,分泌顆粒超微結構特點及其所分泌的激素?!緦嶒瀮热荨抗忡R標本:胰腺,胰島細胞(特殊染色)。電鏡圖象:胰腺細胞,胰島細胞。第三節肝臟、膽囊膽管【目的要求】(一)掌握肝的結構與功能概況,肝小葉與門管區的結構。(二)掌握肝細胞、肝竇的超微結構特點及功能。(三)掌握肝血循環特點及其與肝功能的關系。(四)了解膽囊與膽管的結構?!窘虒W內容】(一)肝肝的一般結構,實質與間質肝小葉:肝板(肝索)的結構。肝細胞的光鏡結構、超微結構特點與功能,膽小管的超微結構。肝竇的光鏡結構與超微結構特點,枯否細胞的結構與功能。竇周隙,貯脂細胞的結構與功能。門管區:門管區的組

55、成與結構。肝血循環特點及其與肝功能的關系。門管小葉與肝腺泡:門管小葉與肝腺泡的概念及其意義。肝的再生:肝的再生能力及其調節因素。(二)膽囊與膽管:肝囊的結構與功能,膽管的結構,膽汁排泄途徑。【實驗內容】光鏡標本:豬肝,人肝,肝糖原,枯否細胞,膽小管,肝血管注射,膽囊。電鏡圖象:肝細胞,肝竇,竇周隙與貯脂細胞。第三章:消化與吸收的生理學基本概念:消化(digestion)和吸收(absorption)、慢波電位(slowwavepotential)或基本電節律(basicelectricalrhythm)、胃腸激素(gastrointestinalhormone)、月而-腸肽(brain-gutpeptide)、蠕動(peristalsis)、粘液-碳酸氫鹽屏障(mucus-bicarbonatebarrier)、腸胃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