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課題捕蛇者說課時授課日期教學目標1了解“說”的特點;2理解本文襯托、對比寫法;3掌握本文的詞語;4認識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斂的思想感情。重點難點1 蔣氏自陳心曲的話是全文主體,要著重領會。(重點)2 運用對比的寫法,以捕蛇之“利”反襯賦斂之毒。(難點)教具學具預 習 要 求了解作者了解“說”,這種文體板 書 設 計教師活動內容、方式學生活動內容、方式一、導入新課1 簡介作者。2 回憶學過的“說”,講清這一文體的特點。3 引導學生看課文“閱讀提示”,了解背景和寫作目的。“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這種文章往往帶有雜文、雜感的性質,或因事發論,或抒
2、發感觸,行文較為自由靈活。“說以感動為先”(李善),文中蘊含著感情,這是“說”的一大特點。捕蛇者說中就蘊含著柳宗元當時的悲憤之情。這篇文章在寫法上獨具特色,我們在學習時要注意研究這點。教師活動內容、方式學生活動內容、方式二、指導預習1 參照課文注釋,閱讀全文。2 弄清“永州之人爭捕異蛇”的原因。3 了解“黑質而白章”和“得而臘之以為餌”兩句中“而”所表示的關系。4 掌握實詞“質”“章”“嚙”“當”“已”“得”“賦”等含義;了解“可以”的古今不同用法及“臘”的活用。三、研析新課(一)指導學生朗讀第1段并疏通文義。明確“黑質而白章”中“而”表示并列關系。“得
3、而臘之以為餌”中“而”表示承接關系。“可以已大風”中的“可以”,是“可以用來”,今義“可以”是“能夠”的意思,是一個詞。“臘”,干肉,名詞,這里作動詞用,意思是“把肉晾干”。找出寫“蛇毒性之劇”的句子。(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找出寫“蛇的醫療功效”的句子。(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殺三蟲。)(2)提問:蛇毒性如此劇烈,永州人為何“爭奔走焉”?明確:因為“太醫以王命聚之”,捕蛇可以“當其租入”。(3)小結:文章一開始敘述異蛇毒性之劇及其特殊的醫療功效是為下文作鋪墊。關鍵是“當其租入”和“永之人爭奔走焉”這兩句捕的蛇可抵交租稅,永州的人才爭著去做捕蛇這件事。這就暗示了“賦斂之毒有甚是蛇
4、”。作者字字都是客觀敘述,而全文主旨已寓其中。正音。嚙(niè)臘(x)攣(luán)碗(wn)瘺(1òu)癘(lì) 當(dàng) 其租入 嗣(sì) 幾(j)死者數(shu6)矣 蒞(lì) 蹙(cù) 殫(dn) 踣(b6) 死者相藉(jiè)囊(nng) 隳(hu) 恂(xún) 缶(fu) 謹食(sì)之 熙(x) 以俟(sì)夫(fú)(1)讓學生試譯,師生共同研討。教師活動內容、方式學生活動內容、方式(二)研讀第二、三段2理解詞句。有蔣氏者,專其利三
5、世吳。問之,則日: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幾死者數矣。言之,貌若甚戚者。“者”:表停頓,“專”:獨占,享有。“其”:指捕蛇以抵租賦。“之”:代蔣氏。“則”:卻。“于”:在。“是”:這事。“嗣”:繼承,接續。“為”:做,干。“之”:代捕蛇以抵租賦這事。“幾”:幾乎,差點兒。“者”:指“兒死”的情況。“數”:多次。“之”:代以上說的這些話。“貌”:臉色。“若”:好像。“甚”:很。“戚”:悲哀。“者”:指其表情。3.內容。提問一:第2段的段意如何概括?提問二:這段首句“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對蔣氏作介紹,是否還有別的意思?第3段2.詞句。余悲之,且日:“若毒之乎?余將告于蒞事者,
6、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悲”:憐憫。“之”:代蔣氏。“且”:并且。“若”:你。“毒”:怨恨。“之”:代捕蛇以抵租賦這事。“將”:打算。“告”:告訴。“于”:及于,給。“蒞事者”:管政事的人,指地方官;“蒞”,臨,統管,治理。“更”(gng):更換。“役”:差事。“復”:恢復。“則”表連接,那么。“何如”:如何,怎么樣。3內容。提問:這段寫什么?講解:這段寫作者憐憫,同情蔣氏的不幸,并告訴蔣氏打算用“更役復賦”的辦法為他解除不幸。l.學生朗讀。講解:這段的段意可概括為寫蔣氏悲哀地敘說他一家三代都干這捕蛇以抵租賦之事的悲慘遭遇。講解:首句不只對蔣氏作介紹,更在抒發作者內心的悲憤之情,“專其利三
7、世矣”,語中含有強烈的譏諷意味1.全班齊讀。教師活動內容、方式學生活動內容、方式四、布置作業1 翻譯第1、2、3段,結合語境理解記憶這一段的有關實詞。2 預習課文第45段。3 完成課后“辨析·比較”題四第2題。教 后 記課題捕蛇者說課時授課日期教學目標1 檢查第一課時所學的知識。2 體會“蔣氏大戚則久已病矣”這段話的思想感情。3 了解怎樣運用對比以捕蛇之“利”反襯賦斂之毒的寫法。重點難點1 蔣氏自陳心曲的話是全文主體,要著重領會。(重點)2 運用對比的寫法,以捕蛇之“利”反襯賦斂之毒。(難點)教具學具預
8、習 要 求板 書 設 計一、寫永之人爭捕異蛇的原因“當其租入”。二、敘述蔣氏三代冒死捕蛇的悲慘遭遇。三、作者對上述事實發表感慨,點明文章主旨和寫作意圖,表達作者對人民疾苦的同情。教師活動內容、方式學生活動內容、方式一、復習舊課。1 概括第13段的內容:敘述了蔣氏三代冒死捕蛇的悲慘遭遇。2、第2段概述蔣氏三代人的悲慘遭遇,先說蔣氏“專其利三世”,使人認為可羨;待到蔣氏述說祖、父俱死于捕蛇,本人也多次險遭不測,卻又使人感到可悲。這樣由羨慕入悲傷,把事情的本質揭露得更加深刻:原來這所謂的“利”是用生命換來的。3、第3段寫作者提出“更役”“復賦”的建議。作者鑒于蔣氏三代人的遭遇之慘所以才問蔣
9、氏“若毒之乎”。教師活動內容、方式學生活動內容、方式二、研讀新課第4段寫蔣氏不愿更換差役,其答話則句句都落在“賦斂之毒有甚是蛇”這一點上,是全文的主體。 1、提問:“蔣氏大戚,則久已病矣”這段話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明確:蔣氏明白作者的好意,但他確信作者不了解自己的處境,更不了解地方上的情形,所以用揣測的語氣問作者:“你要哀憐我使我活下去嗎?”接著就用十分堅決的陳述語氣和極為沉痛的語調自述:“我干這個差役的不幸,還不像恢復我賦稅的不幸那么厲害哪”,“假如我不干這個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這是蔣氏幾十年痛苦遭遇的高度概括,是全篇答話的綱。這段話表達了蔣氏“哀而不傷”的思想感情。2、指導學生有感
10、情地朗讀這段話。3、詞句4、提問:文章接下去運用對比的寫法,用捕蛇之“利”來反襯賦斂之毒,試分析是怎樣進行對比的?學生思考、討論。(用圖表表示)明確:回顧過去,則以鄉鄰們十室九空的情形跟自己能“以捕蛇獨存”作對比;談到現在,則以悍吏來鄉索租跟自己“弛然而臥”作對比(圖表見“板書設計”) 5、理解“互文”的修辭手法(復習已學過的“互文”的句子)“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譯為:到處吵嚷叫喊,到處騷擾。6、內容。提問:本段主要寫什么?說明什么?(要求各用一句話作答)講解:本段主要寫永州之民在朝廷苛賦重壓下“非死則徙”的悲慘遭遇;說明苛賦之害比毒蛇之害更為厲害,更加可怕。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戚”:悲哀。
11、“汪然”:淚水盈眶的樣子。“涕”:眼淚。“君”:敬稱。“將”:打算。“生”:使動用法,使活。“之”:代自己,我。“斯”:這。“之”:的。“未若”:不如。“向”:舊時,往昔。“為”:做,干。“病”:苦。“自”:從。“是”:這。“積”:累積。“于”:到。“歲”:年。“生”:生活。“日蹩”:一年比一天窘迫;“日”,名詞用作狀語;“蹙”,緊迫,減縮。“蟬”:盡。“竭”:窮盡。“觸”:接觸,冒著。“犯”:觸犯。“呼噓”:呼吸。“毒病”:有毒的疫氣;“癘”,疫病。“往往”:常常。“相藉”:互相壓著;“藉”,坐臥其上。“曩”:往昔,從前。“室”:家。“焉”:語氣詞。“徙”:遷徙。“爾”:語氣助詞,罷了。“而
12、”:但是。“以”:因為,由于。教師活動內容、方式學生活動內容、方式7、總結:第4段通過蔣氏申述不愿換差事的理由,深刻揭露了統臺者橫征暴斂的罪惡。在層層襯托,反復對比中揭示了“賦斂之毒有甚是蛇”的主旨,并為下文議論提供了充足的事實根據。指導學生朗讀第4段,體會其中的感情。8、 提問:第5段議論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明確:用“余聞而愈悲”一句結束上文的敘事,并自然轉入議論。先引用孔子的話作為立論的根據并用跌宕的筆法,由表“疑”而后表“信”,為文章蓄勢。再用“嗚呼”領出全文中最重要的一句:“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點明文齊主旨。最后語勢再趨平緩,以寄希望于“觀人風者”收住全文,交待
13、寫作意圖。這個結句雖反映了作者的階級局限但卻表達了作者對人民疾苦的同情。一詞多義現象歸納:歲 每年。“歲賦其二”。年。“積于今六十歲矣”。 甚 很。“貌若甚戚者”。厲害。“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超過。“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若 好像。“貌若甚戚者”。你。“若毒之乎?” 毒 怨恨。“若毒之乎?”有毒的。“呼噓毒癘”。害。“孰知賦斂之毒” 生 活,存活。“君將哀而生之乎?”生活。“而鄉鄰之生日蹙”。 食 吃。
14、“退而甘食其土之有”。ì,飼。“謹食之”。 觀 看。“今以蔣氏觀之”。考察。“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虛詞總結 之 的。“永州之野多異蛇”。取消句子獨立性。“悍吏之來吾鄉”。代詞。“問之,則曰”(代人,他)“君將哀而生之乎”(代自己,我)“今吾嗣為之十二年”(代事)“以嚙人,無御之者”(代物,蛇)“言之,貌若甚戚者”(代話語) 而 表并列。“黑質而白章”。表承接。“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并且。“君將哀而生之乎?”但是,卻。“而吾以捕蛇獨存”。連接狀語和謂語。“號呼而轉徙”。
15、0;學生朗讀學生思考、討論,分析歸納為 作,制成。“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做,干。“今吾嗣為之十二年”。為了。“故為之說”。 已 離去,意為醫治。“可以已大風”。已經。“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 賦 征收。“歲賦其二”。租賦。“孰知賦斂之毒” 癘 惡瘡。“可以已瘺、癘。疫病,疫氣。“呼噓毒癘”。 入 繳納。“當其租入”。收入。“竭其廬之入”。 教師活動內容、方式學生活動內容、方式以 而,如果。“以嚙人,無御之者”。用,拿。“太醫以王命聚之”。因為。“而吾以捕蛇獨存”。根據。“今以蔣氏觀之”。表目的。“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焉 兼詞,于此。“永之人爭奔走焉”。之。“時而獻焉”。語氣詞。“今其室十無一焉”。 乎 嗎。“君將哀而生之乎?”呢。“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句中)于,在。“叫囂乎東西”。 于 在。“吾祖死于是”。給。“余將告于蒞事者”。及于,到。“積于今六十歲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