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西安音樂學院附屬中等音樂學校2014-2015學年高二歷史下學期期末考試試題B_第1頁
陜西省西安音樂學院附屬中等音樂學校2014-2015學年高二歷史下學期期末考試試題B_第2頁
陜西省西安音樂學院附屬中等音樂學校2014-2015學年高二歷史下學期期末考試試題B_第3頁
陜西省西安音樂學院附屬中等音樂學校2014-2015學年高二歷史下學期期末考試試題B_第4頁
陜西省西安音樂學院附屬中等音樂學校2014-2015學年高二歷史下學期期末考試試題B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42015學年第二學期期末高二歷史試題B卷班級 姓名 一、選擇題(50分)1下列各項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   史實 結論 A 加爾文主張“先定論” 反映了早期資本原始積累時期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 B 亨利八世推行宗教改革 主要意圖是推動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C 法國頒布的人權宣言 被譽為歷史上“第一個人權宣言”, D 獨立宣言的發表 確立了美國建國的基本政治制度 2俄國在19世紀曾與西歐國家發生過兩次大的戰爭。在這兩次戰爭中,“俄國的士兵在1855年和在1812年時一樣勇敢地作戰”,但戰爭的結局大為不同,并對俄國和歐洲的歷史造成了很大影響。以下表述正確的是()181

2、2年戰爭的勝利挫敗了拿破侖稱霸歐洲的野心1812年戰爭鞏固了十二月黨人對現存制度的信念1855年戰爭前赫爾岑等人提出了解放農奴的主張1855年戰爭的失敗迫使沙皇進行自上而下的改革A B C D3范仲淹倡導的“慶歷新政”與王安石變法的共同目的是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現狀,而“慶歷新政”更側重于()A增加賦稅 B澄清吏治 C培養人才 D充實邊防4.1898 年,康有為在進呈法國革命記序中說,“普天地殺戮變化之慘,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禍酷者矣,蓋自法肇之也”,“近世萬國”目睹其禍,紛紛“行立憲之政,蓋皆由法國革命而來。亦可鑒也”。康有為的用意在于( )A論證法國大革命的世界意義 B堅定光緒帝實施變法

3、的決心C促使光緒帝效法法國大革命 D闡述法國大革命的嚴重后果5.王安石在河北民詩中寫道,邊境百姓“家家養子學耕織,輸與官家事夷狄”,感慨他們生不逢時,“汝生不及貞觀中,斗粟數錢無兵戎”。這些詩句表現了作者( )對冗兵冗官的不滿 對田園生活的贊美 對唐代治世的向往 對北宋孱弱的無奈A B C D6.“詔遷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還北。于是代人南遷者,悉為河南洛陽人。”文中提到的詔書出自( )A東周平王 B東漢光武帝 C曹魏文帝 D北魏孝文帝7奧利維爾·克里斯汀說:法國的宗教改革邁出了猶豫不決的步子。這時,對福音的向往、路德教的影響、激進派的誘惑等都交錯在一起。”與之相關的正確史實是( )

4、A法國由鎮壓胡格諾派最終轉為宗教寬容 B法國因篤信上帝在新舊教之間搖擺不定C法王因尊重教皇權威而不愿改革天主教 D胡格諾戰爭后新教在法國占據主導地位8中世紀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學稱作“為整個世界烤制面包的烤爐”,這一比喻的含義是希望母校( )A開展世俗教育 B成為傳播神學的中心C自由探討真理 D多出學術研究的成果9在現代化進程中,各國對土地所有制的處置方式不一,有的允許土地自由買賣,有的廢除土地私有制。以下分別對應這兩種方式的是( )A圈地運動明治維新 B明治維新十月革命C十月革命1861年改革 D1861年改革圈地運動10光緒朝東華錄載清末頒布的一份懿旨稱:“嗣后鄉試會試及歲考科考等,

5、悉照舊制,仍以四書文試帖經文策問等項分別考試。經濟特科,易滋流弊,并著即行停罷。”與這一懿旨的頒布有直接關系的歷史事件是( )A百日維新 B戊戌政變 C清末新政 D預備立憲11.列寧說:“如果總的看一看1861年俄國國家全部結構的改變,那么就必然會承認這種改變是封建君主制向資產階級君主制轉變道路上的一步。這不僅從經濟觀點來看是正確的,而且從政治觀點來看也是正確的。”這表明農奴制改革( )A. 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了障礙 B. 確立了資產階級代議制C. 促進了俄國的近代化 D. 阻止了革命在俄國的發生12.19世紀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認識到“好事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獨立之氣勢,養成百事依賴政

6、府之風習”,“其弊害大不可測”,進而采取的措施是( )A. 廢除了封建領主土地所有制 B. 整頓財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資環境C建立“樣板”企業供私人企業效仿 D. 將大量的國營企業轉讓給私人13.基于“大凡國之強弱系于人民之貧富,人民之貧富系于財產之多寡”的認識,明治政府開始( )A實行地稅改革 B開化社會文明 C引進歐美科技 D鼓勵工商貿易14下列選項中不能體現繼承與發展關系的是()A智者學派思想人文主義思潮 B牛頓經典力學愛因斯坦相對論C君權神授說社會契約論 D羅斯福新政二戰后西方國家經濟調整15盧梭“主權在民”理論的內涵是()人生來就有天賦之權利人民是國家的最高主權者,一切權力來自人民當人

7、民的權利被剝奪時,人民就有理由來推翻當權的統治者,奪回屬于他們自己的權利人們以暴力推翻封建暴君的專制統治,不僅是合法的,也是合理的A B C D16在英國“不經議會同意,國王不得征稅”的最早文獻是()A大憲章 B權利請愿書 C論法的精神 D大抗議書17美國首都華盛頓所在地原是一片荒無人煙的灌木叢林。聯邦政府機構位于城市中心,國會大廈建在全城最高點“國會山”上,在其兩側分別是總統府和聯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時各州名稱命名的15條大道由內向外輻射,覆蓋全城。華盛頓的建筑規劃體現的美國政治文化是()A白手起家的開拓精神 B議會中心與共和意識C三權分立與制衡原則 D平等獨立的州權觀念18人權宣言體現了啟蒙

8、思想中的理念主要包括()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權利天賦人權主權在民 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A B C D19下列是英國、法國、美國民主制度形成、發展過程中的共同點的是()通過革命戰爭初步奠定了走向民主政治的基石 資產階級掌握了國家政權各國的民主制度是不斷發展和完善的 三國的民主制度都在空間上不斷擴展A B C D20下列表述符合英國憲章運動的是()是世界歷史上工人階級第一次獨立爭取普選權的全國性政治運動是無產階級建立民主政權的嘗試對19世紀五六十年代英國議會改革法案的內容產生深遠影響推動了歐洲其他國家無產階級爭取民主權利的斗爭A B C D21自13世紀下半葉起,英、法相繼出現了新的權力機構等級代表

9、會議。下列對當時的歐洲社會權力結構含義理解,準確的是()A國王借助等級代表會議來實施統治 B國王與貴族權力處于至高無上地位C教皇與貴族相互聯合以共同對付國王 D國王高高在上,市民與貴族屈居其下22魏源在19世紀50年代寫到,“西方人講禮貌、正直、有知識,根本不應該稱之為夷”。四五十年代的許多著作把西方人稱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這些著作再版時都改作“洋”了。該變化本質上反映了()A中國人對西方認識的逐步深入 B中國人由仇視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國中心到西方中心的變化 D對西方外交政策由對抗到和解23清朝末年,面對清王朝的日益腐敗,有人預測它必將被一個新王朝所取代,但歷史的車輪并未重蹈王朝循環的覆轍。

10、取代清王朝的是民主共和國而非新的封建王朝的因素有()資本主義的興起和民族資產階級的成長民族危機的加深和救亡圖存意識的增強西方民主思想的傳播清政府實施的各項改革A B C D24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中華民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其實際意義是()A否定了封建君主專制政體 B實現了國民一律平等C確立了民主共和的原則 D結束了封建統治秩序25民主人士張瀾在一次發言中講道:“這是新中國的一個人民大憲章,它確定了新中國的政治理論和政治制度。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針,它有了穩步建設的大原則。”張瀾在發言中所講的“它”是指()A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問題 B雙十協定C和平建國綱領 D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2

11、0142015學年第二學期期末高二歷史試題B卷答題卡班級 姓名 一、選擇題(5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二、非選擇題(50分)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8分)材料 19世紀60年代初,地方自治的主張最早由馮桂芬明確提出。90年代末,地方自治制度越來越引起社會各階層的關注,至預備立憲時期終于形成了聲勢浩大的社會輿論。 馮桂芬的地方自治制度核心是實行鄉董自治,具體方案為:各鄉設立一自治公所,設正副二董,都由民眾直接選舉產生,具體而言,“滿百家公舉一副董,滿千家公舉一正董,里中人各書姓名保舉一人,擇取舉最多者用之”;鄉董不為官,不立署,不

12、設儀,以本地土神祠為公所;鄉董的基本職權主要是調停、裁決民間爭端,并行使有限的處罰權,但不能行使地方官吏的職權,“即民有爭訟,副董會里中耆老(年高有德之人),于神前而聽其辭,副董折中公論而斷焉,理曲折責之罰之,不服則送正董,會同兩造族正公聽如前,又不服送巡檢,罪至五刑送縣”;關于任期則正副董皆三年一易,“其有異績殊譽,功德在閭里者”,可連任,但須通過全民選舉。如任期內有過,則“隨時黜之”。 (1)根據材料概括馮桂芬地方自治主張的特點。(9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清末地方自治思想出現的歷史背景。(9分)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6分)材料一 人何以尊于禽獸?人有法律,而禽獸無之也

13、。文明人何以尊于野蠻?文明人能與法律相浹,而野蠻不能也故有國斯有法,無法斯無國。故言治國而欲廢法者,非直迂于事理,亦勢之必不可得致者也。 梁啟超 材料二 國家為人民之公產,凡人民之事,人民公理之今日辦法只有以人就法,不可以法就人公權若選舉、參政等,私權若居住、言論、出版、集會、信教之自由等,均許一體享有,毋稍有歧異,以重人權而彰公理。 孫中山 (1)據材料一,概括梁啟超的法治思想。(8分) (2)據材料二,指出孫中山法治思想的主要內容。與材料一梁啟超的思想相比,其最主要的不同是什么?(8分)3.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6分)材料縣設六十議員,是謂縣議員;府設六十議員,是謂府議員;省設六十議員

14、,是謂省議員。縣議員于秀才中選擇其人,公舉者平民主之府議員于舉人中選擇其人,公舉者秀才主之省議員于進士中選擇其人,公舉者舉人主之公舉法:凡男子二十歲以上,除喑啞盲聾以及殘疾者外,其人能讀書明理者,則予以公舉之權興革之事,官有所欲為,則謀之于議員,議員有所欲為,亦謀之于官,皆以敘議之法為之,官與議員意合,然后定其從違也。從違既定,乃由縣詳府;府議員意合,則由府詳省;省議員意合,則詳于君;君意合,則書名頒行;意不合,則令其再議。若事有不能衷于一是者,別視議員中可之者否之者之人數多寡,而以人多者為是,所謂從眾也。推之,凡軍國大政,其權雖出于君上,而度支轉餉,其議先詢諸庶民,是真為政者矣。何啟、胡禮垣

15、:新政論議(1895年)(1)概括指出材料中民主設計方案的主要原則。(12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該方案在中國近代民主進程中的意義。(4分)20142015學年第二學期期末高二歷史試題B卷 答案一、選擇題(50分)12345678910ABBBDDABBB11121314151617181920CDDCAACDDD2122232425AADAD二、非選擇題(50分)1(1)特點:以鄉董自治為核心;中西結合:以中國古代鄉里宗族為基礎,結合西方地方自治精神和選舉制度(鄉舉里選與民主選舉相結合);鄉董自治與家族、宗族之治相結合;地方自治與地方官制相結合;(9分) (2)背景:民族危機加深;西學東漸;民族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社會輿論的推動;改革潮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