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初中語文人教2011課標版七年級下冊葉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學設計(含2課時)_第1頁
(部編)初中語文人教2011課標版七年級下冊葉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學設計(含2課時)_第2頁
(部編)初中語文人教2011課標版七年級下冊葉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學設計(含2課時)_第3頁
(部編)初中語文人教2011課標版七年級下冊葉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學設計(含2課時)_第4頁
(部編)初中語文人教2011課標版七年級下冊葉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學設計(含2課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葉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學設計教材解讀:本文是張中行先生的回憶文章,回憶了葉圣陶先生日常生活與工作中的小事, 突出葉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嚴,乃躬行君子的品德。文章語言簡潔干凈,表意 明確,文風正是葉圣陶先生提倡的簡潔規范。 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先生深沉的 敬意。特別一提的是文章組織素材的方式, 看起來隨意提及的幾件小事,因為作者 的評價性語句而緊密相連,形成總分結構,概括和具體相結合,詳略得當,使得 文章自然真誠感人。閱讀此文,陶冶情操,凈化心靈,使人內心深處升起對先生 的敬仰之情,追求道德修養的更高境界。教學建議:本單元重點學習略讀,但本文屬于教讀課文,需要在精讀本文了解此類文章 的特點后,培養略

2、讀能力。重點在于抓住關鍵詞句,整理出文章結構框架,把握 文章主要內容和情感。初一下的孩子,對略讀和精讀的區別并不明確,本文先教略讀,告訴孩子略 讀的精要,并指導反復操練;再教精讀,讓孩子能夠明確區分略讀和精讀。教學目的:1 .學習略讀,能快速捕捉閱讀重點,理清全文思路。2 .精讀賞析精彩語段,對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3 .學習葉老待人寬待己嚴的品質。教學重難點1 .學習略讀,快速捕捉閱讀重點2 .理清全文思路,賞析精彩語段教學時間:2課時第一課時教學內容與步驟一、作者介紹導入激趣張中行,原名張璇,著名學者、哲學家、散文家。主要從事語文、古代文學及思 想史的研究。是二十世紀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

3、,與季羨林、金克木合稱“燕園三老”。季羨林先生稱贊他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許怡評價他涉獵廣泛,博聞強記,遍及文史、古典、佛學、哲學諸多領域,人稱“雜家”。小雅中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笔钦f崇高的德 行,雖然不能達到這種程度,可是心里卻一直向往著。擁有崇高的德行,歷來是 文人墨客所推崇的。今天我們所學的葉圣陶先生二三事中記載的葉圣陶先生就是一位擁有崇高德 行的人,讓我們一起走進張中行的葉圣陶先生二三事,看看葉老具有怎樣的 德行。二、探究略讀抓主要內容第一步,泛讀課文。指導學生閱讀時,先讓學生采用略讀的方式,把握文章的要 點,要求用序號標出意義段,用波浪線標出抒情或

4、議論的文字。略讀方法指導:略讀又稱跳讀或瀏覽,是一種快速閱讀文章以了解其內容大意的閱讀方法。 它要 求讀者可以有選擇地進行閱讀,可跳過某些細節,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從而加 快閱讀速度。略讀可以運用下列技巧:1 .不在只言片語上糾纏,也不追求對所有細節都理解,只要快速掌握文章大意即 可。2 .通過閱讀段落的主題句和結論句以快速掌握大意。3 .把握文體要素進行快速閱讀,如記敘文六要素,議論文抓三要素(論點、論 據、論證)等。略讀后探究:1 .作者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什么?選取題材是什么?明確:葉圣陶先生去世,做文紀念 題材:一是與作者有關的,二是不見于或不 明顯見于高文典冊的2 .文章寫了關于葉圣陶

5、先生的哪些事情?最主要表現了他的什么品德?明確:寬以待人,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第三自然段:(工作方面)修改文章第四自然段:(生活方面)送客 第五自然段:復信 第六自然段:會上發言嚴以律己: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則,鞠躬盡瘁第二步,在閱讀的過程中,校正讀音,積累語言:繁碎:fs su 1 ,繁雜瑣碎。悲哀(b B &):指傷心、難過。簡明扼要(jim ing 6yB):指簡單明了,抓住要點。沾溉(zhmg d):浸潤澆灌。 比喻使人受益。高文典冊(gg w en di n c6):冊:古代帝王發出的文書。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 書、詔令。攙合(ch由he):攙雜混合。躬行(gmg x i

6、ng):指身體力行;親身實行。師表(sh i bi co):表率,在道德或學問上的學習榜樣。謂作表率。不恥下問(b近ch i xi a w2):不以向地位低的人請教問題為恥。商酌(sh mg zhu 6 ):指反復仔細地商量。自顧不暇(zi gdbdxia):光顧自己都沒法動了,不能幫助別人了。指沒有力 量再照顧別人。顛沛流離(dim p d li u ):顛沛:跌倒,比喻窮困,受挫折;流離:浪落。由于 災荒或戰亂而流轉離散。形容生活艱難,四處流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r (zh i dnr enzh izh |i dnzh i):仁者從仁的角度看待,智 者從智的角度看待。比喻對同一個問題,不

7、同的人從不同的立場或角度去看有不 同的看法。大勢所趨(d a sh i su 0 q u ):大勢:指整個局勢;趨:向、往。整個局勢發展 的趨向。不即不離(b近j i b近l i ):即:接近,靠近;離:疏遠,離開。指對人既不接近, 也不疏遠。多指對人似親非親、似疏非疏的關系。修飾(xiush i ):整理,裝飾。修改潤飾,使文字生動。梳妝打扮,亦 指講究外表、形式。修養品德晦澀(hu i s6):文辭等隱晦,不流暢,不易懂朦朧(mg lcng):月光不明;,看不清。看不分明,沒有鮮明輪廓或細 節;,勉強看得見。在感情或直覺的意義上微微感覺到或覺察到。三、再教略讀明結構學法指導:理解文章整體結

8、構,要注意通過文章的結構特色、 文中提示思路的詞 語或句子加以理解。理解結構要從抓線索或文眼入手。1 .請同學們劃分段落,概括大意:第一段(1):葉老逝世我深感悲哀。第二段(1-9):葉老待人寬待己嚴。2 .總寫葉老品行(2)3 .葉老待人深厚文字往來謙和待人(3)日常交往守禮敬人(4-5)4 .葉老待己嚴格寫作言文如一(7)文風倡導簡潔(8)重語文求完美(9)第三段(10):學葉老為人,學葉老為文。四、連綴關鍵句練略讀把劃出的關鍵詞句連綴起來,形成一則短文。略讀的關鍵在于捕捉關鍵詞句,能夠對概述性或評價性抒情性的句子摘出來, 能 夠找到承上啟下的過渡句,而對具體的細節性的描述一眼帶過,就抓住

9、了文章的 主要信息,獲取主要內容。五、布置作業我們壓縮的文章似乎更為簡潔,為什么作者不這樣寫?深入閱讀課文, 并對課文 作個性理解。完成作業本上部分題目第二課時教學目的1 .深入理解課文,并讀出自己的心得。2 .學習葉老待人寬待己嚴的品格。教學內容與步驟:一、溫故激趣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略讀方法,從總體上了解課文內容,葉老的德行以及在 寫作方面的主張。通過略讀,我們把關鍵詞句連綴起來,形成了一篇短小精悍的 文章,這似乎更符合葉老主張“簡潔”的文風,為什么作者不這樣寫呢?今天我 們繼續學習課文,深入理解文本內容,精讀一些段落;更好地把握文意和作者的 情感,同時學習葉老在為人與為文方面的風范。葉圣陶

10、先生是中國文藝界、教育界的老前輩,他為人敦厚,彬彬有禮。著名 詩人臧克家曾經說過:“溫、良、恭、儉、讓這五個大字是做人的一種美德,我 覺得葉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葉圣陶熱切的主張規范現代漢語包含規范的語法、修辭、詞匯、標點、簡化 字和除去異體漢字。最重要的是,葉圣陶在出版領域提倡使用白話文。他的雜志和報紙大多使用白話文,這極大地方便了記者和讀者的閱讀。 所有的這些貢獻 促進了中國新聞事業的發展。二、精讀課文,深入理解文意。1 .讀課文第一部分,回答問題:“心里立即罩上雙層的悲哀”這句話表達了怎樣的含義?明確:對葉老的去世深感悲哀,也暗示了他與葉老的關系非比尋常。2 .朗讀課文第二部分,回答問題

11、:(1) “相識之后,交往漸多,感到過去的印象雖然不能說錯,也失之太淺”,這句話中“過去的印象”指什么? “失之太淺”指什么?明確:“過去的印象”指:中先生的作品葉先生只是平實規矩而已?!笆е珳\”指:評價只看到了作品這一表面現象,沒有觸及品格。(2)作者為什么要寫漢魏以后中國讀書人思想攙合的情況?明確:強調葉圣陶先生的思想沒有攙合,是單一的儒。(3)作者強調葉圣陶先生是單一的儒的目的是什么?明確:強調葉圣陶先是躬行君子,又能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是人之師表, 并為寫他行為的單一作鋪墊。3.精讀細品第三自然段(1)齊聲朗讀第三自然段,概括葉圣陶先生有什么樣的品質。明確:嚴謹認真、謙虛真誠、隨和客

12、氣等(2)有哪些句子體現了他的這些品質,找出來讀一讀品一品,談談你的看法。例如:A有一天到葉先生的屋里去,見葉先生伏案執筆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 的一篇文章的標點?!懊琛边@個字的解釋為“依照原樣摹畫或重復地畫”,“描”與“改”不同, “改”是直接變換更改,這一個“描”字就能體現葉圣陶先生的嚴謹認真,絕不 草率了事的做事態度,同時也顯示了他對作者的尊重。B其時他剛到北方來,跟家鄉人說蘇州話,跟其他地方人說南腔北調話??墒撬麑懳恼聢詻Q用普通話。和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能夠看出他在生活方面隨和的品性, 易于相處;但 是在工作方面堅決用普通話,對比表現了先生的這種工作認真嚴謹的態度。C普通話他生疏,于

13、是 不恥下問,讓我幫他修潤。作為一個頗有成就的大家,能夠如此一而冉冉而三地與別人商討課本的修潤, 不厭其煩,足可見他的謙和以及一絲不茍的態度。D他說:“不必客氣。這樣反而費事,直接改上。不限于語言,有什么不 妥都改。千萬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覺得不妥再改回來?!闭Z言描寫,表現了葉圣陶先生的直爽,對待工作的時候并不拘泥于情面, 不厭其煩,努力工作一一待人厚??偨Y:從語言、動作這些描寫體現了葉圣陶先生的嚴謹認真,謙和誠懇的 品質,可見他的寬以待人的品質4 . “日常交往,他同樣是一以貫之,寬厚待人”,文中舉了哪些事例來說 葉老在日常生活方面寬以待人的?明確:送別,一定還是走過三道門,四道臺階,送

14、到大門外才告別,他鞠躬,口 說謝謝,看著來人上路才轉身回去。晚年,有兩次是已經不能起床了,我同一些 人去問候,告辭,他總是舉手打拱,還是不斷地說謝謝。我去拜訪,他因與朋友有約不在家而他非常悔恨,以為朋友住旅店而悲傷。5 .“他還有嚴的一面,是律己”,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他的律己嚴的? 明確:是從三方面來表現的。寫文章方面要求自己言文如一,文風方面要求簡潔, 重視語文求完美。6 .朗讀課文最后一段,思考:1 .“都要常常想想葉圣陶先生的寫話的主張,以及提出這種主張的深重的苦心”, 這句話表達的含義是什么?明確:語文方面要學習葉老關于寫話的主張,要體會他提出那種主張的良苦用心。同時深切地表達了作

15、者對葉老的敬仰之情。三、綜合探究2 .這篇文章表達了怎樣的中心思想?學法指導:散文中心的歸納方法一一要找出文章的寫作重點和文章中對整體 內容進行抒情或議論的部分;指導學生結合上述內容,根據作者的寫作背景、意 圖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作者在其中的情感。例如:本文通過寫,表現了葉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品格,表達了作者對葉老的情感。3 .比較略讀和精讀的不同效果略讀,快速讀,抓關鍵詞句了解信息。精讀,品味字詞句,從中讀出細節之美,讀出人物的精神品德,以及作者細 微的情感。4 .課文思考探究三,怎樣理解葉老說的“寫話”的主張?探究本文具有這樣的 “寫話”風哥哥嗎?舉例說說。四、布置作業,讀寫結合今

16、天我們繼續學習了葉圣陶先生的二三事,要思考葉老具有怎樣的品德 以及在寫作與文風方面有怎樣的主張。我們要從文中所寫的小事中洞察到葉先生 的寬以待人、嚴以律己的品格,也學習到了葉先生為人謙和誠懇、平易近人,做 事認真嚴謹、一絲不茍的態度,并用以指導自己的為人處事。1 .你認為文中最主要的寫作手法是什么?作者是如何運用的?有怎樣的表達效 果?對你的寫作有怎樣的借鑒作用?2 .以XXX二三事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注意借鑒張中行先生在葉圣陶先 生二三事中的寫作技巧。3 .課外閱讀呂叔湘的懷念圣陶先生。(課文后積累拓展五)附錄:教學資料張中行簡介張中行,原名張璇,學名張塔,河北人,著名學者、哲學家、散文家。

17、主要 從事語文、古典文學及思想史的研究。治學嚴謹,博學多識,造詣深厚,精通中 國古典文字,熟悉西方哲學。曾參加編寫漢語課本、古代散文選等。合作編著有文言文選讀 文言讀本續編;編著有文言常識、文言津逮、佛教與中國文學、 負暄瑣話等。是二十世紀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與季羨林、金克木合稱“燕園三老”。 季羨林先生稱贊他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許怡評價他涉獵廣泛,博聞強記,遍及文史、古典、佛學、哲學諸多領域,人稱“雜家”。張中行先生一生低調澹泊、無欲無求,曾常年寓居于燕園女兒家。先生一生 清貧,86歲的時候才分到一套普通的三居室,屋里擺設極為簡陋,除了兩書柜 書幾乎別無他物。老人為自己的住所起了

18、個雅號叫“都市柴門”。他的書房里書 卷氣襲人,桌上攤著文房四寶和片片稿紙,書櫥內列著古玩,以石頭居多。張老謙稱書房像“倉庫”。而于治學方面,他則一絲不茍,晚年仍拍案而起, 痛批臺灣某“國學大師”南懷瑾,可謂“后五四時代”學者風范的真實寫照。追 憶張先生,有人感嘆:“他有著古代文人的風范”,更有后輩贊道:“老頭有骨 氣”。終生為文,以“忠于寫作,不宜寫者不寫,寫則以真面目對人”為信條。葉圣陶簡介葉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葉紹鈞,字圣陶, 漢族人,江蘇蘇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編輯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 早年當小學教師,并參加新潮社和文學研究會。解放后,葉圣陶

19、曾擔任出版總署 副署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教育部副部長。他也是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委員、民進中央主席。原名葉紹 鈞、字秉臣、圣陶,現代作家、教育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有“優秀的 語言藝術家”之稱。其代表作有童話故事稻草人、長篇小說倪煥之等。葉圣陶是20世紀20年代第一位寫童話的作者。他的作品稻草人于 1923年 出版。這部兒童讀物在許多青少年當中極受歡迎。另一個作品古代英雄的石 像,講述了一塊石頭被雕刻成英雄的形象。 這個簡單易讀的故事背后的寓意是 嘲笑專家的傲慢自大與人們的麻木。葉圣陶熱切的主張規范現代漢語包含規范的語法、修辭、詞匯、標點

20、、簡化 字和除去異體漢字。他又編纂和規范了出版物的漢字并且規定了漢語拼音方案。 他所做的努力改進了編輯工作的質量與組織結構。最重要的是,葉圣陶在出版領域提倡使用白話文。 他的雜志和報紙大多使 用白話文,這極大地方便了記者和讀者的閱讀。 所有的這些貢獻促進了中國新聞 事業的發展。葉圣陶教育思想對中國特色現代教育理論作出了具有獨創性、 系統性的重要 貢獻。這一教育思想,以中國教育改革實踐為邏輯起點, 形成了唯物辯證的中國 教育改革之學;在探索和回答中國教育改革實際問題中, 精辟、獨到地揭示了中 國現代教育基本原理;在總結和提煉中國教育改革實踐經驗中, 發展、創新了中 國現代教育教學理論。葉圣陶小說的突出藝術成就,在于他對“灰色人生”的冷靜觀察和客觀描寫, 表現出鮮明的現實主義的特征。作家的冷雋、客觀的風格色彩并不排斥他內在熱 情和主觀見解的表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