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名校高三試題集錄高三歷史 古代中國科技文化_第1頁
浙江省名校高三試題集錄高三歷史 古代中國科技文化_第2頁
浙江省名校高三試題集錄高三歷史 古代中國科技文化_第3頁
浙江省名校高三試題集錄高三歷史 古代中國科技文化_第4頁
浙江省名校高三試題集錄高三歷史 古代中國科技文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09屆浙江省名校高三試題集錄 -第2單元 古代中國科技文化第一課 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1、2009屆寧波效實中學高三上學期期中 “(爆炸)聲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煙氣漲天”是人們對某次戰爭場面的描寫。這種場面最早可能出現于 A商周 B春秋戰國 C唐末宋初 D元末明初2、2009屆桐鄉高級中學期中模擬英國史學家韋爾斯說:“19世紀以前的兩千多年,很少有中國人對于他們自己的文明一般優越于世界各處的文明產生過任何認真的疑問?!睂ι鲜霾牧侠斫庾顪蚀_的是 A中國古代文明一直領先于世界 B古代中國禁絕任何外來文明 C古代中國人缺乏對本國文明的深刻反思 D中國古代文明并非世界領先 32009屆舟山中學上學期

2、期中右圖是2008年1月中國南極科考隊在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設立的標志“華夏蒼穹”,雕塑最上部是中國古代發明的指南儀器司南。下列對司南以及實用指南針的解釋正確的有 司南最早發明于商代 司南是利用人造磁石制成的 司南為以后中國發明實用指南針提供了條件 指南針的使用,促進了遠洋航行,迎來了地理大發現的時代 A B C D4浙江2009屆樣本測試后漢書·蔡倫傳記載:“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V貴而簡重,并不便于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有研究者由此得出結論:蔡倫發明了造紙術。你認為該判斷 A材料充分、理解準確,結論合理

3、B材料充分、理解不準確,結論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理解準確,結論合理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準確,結論不合理5、2009屆寧波效實中學高三上學期期中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對中國科技有過如下一番論述:“像印刷術、大炮、氣球和麻醉藥這些發明,中國人都比我們早??墒怯幸粋€區別,在歐洲,有一種發明,馬上就生氣勃勃地發展成為一種奇妙有用的東西,而在中國卻依然停滯在胚胎狀態,無聲無息。中國真是一個保存胎兒的酒精瓶。”據此,你認為雨果的意思是A否認中國人的發明和創造力 B中國的社會狀態對科技發明起了保護作用C雨果認為西方科技更加神奇 D中國傳統發明缺乏發展成為生產力的土壤6杭州七校聯考2008學年上學

4、期期中培根指出: “印刷術、火藥、指南針曾改變了整個世界,變化如此之大,以至沒有一個帝國,沒有一個學派,沒有一個顯赫有名的人物,能比這三種發明在人類事業中產生更大的力量和影響。”這里所說的影響主要是指A促進了歐洲社會制度的轉型 B奠定了中國古代文明古國的地位C推動了歐洲工業革命的發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絕的狀態72009屆杭高上學期月考魯迅說:“外國用羅盤針航海,中國卻用它看風水。”指南針在近代歐洲和中國的不同用途表明的實質問題是A.近代中國的愚昧落后 B中國古代科技的淪喪C.社會環境決定科技能否發揮進步作用 D指南針促進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82009屆杭高上學期月考右圖人物是元朝著名天文學

5、家郭守敬,自幼聰明過人,博精天文、水利。1262年,他被忽比烈幕僚重臣張文謙推薦給元世祖忽必烈,主持編訂了授時歷,與今天世界通用的公歷格里高利歷基本相同,早于現行公歷300年,授時歷其名稱取意于“敬授民時”。這主要說明 中國古代科技具有農業科技的特色統治者重視天文歷法是“重農”政策的體現中國古代很早重視科學理論的研究中國古代科技成就曾領先世界A B C D9、2009屆桐鄉高級中學期中模擬明朝宋應星的天工開物被歐洲人驚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但在國內被禁毀并失傳近300年,直到20世紀才從日本尋回。作者在序中慨嘆此書對“大業文人,棄擲案頭,此書于功名進取毫不相關也?!边@部著作的國內

6、外不同地位和作者的慨嘆表明 A這本書是記載我國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獻 B此書是研究畢升印刷術的原始材料C腐朽封建統治及其教育政策阻礙了科技進步D中外交流使西方保存了中國古代的某些文化成果10、2009屆桐鄉高級中學期中模擬萍洲可談載,北宋時有人在廣州看到“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對材料的最準確理解是 A指南針用于風水觀測 B廣州出現了專職氣候觀測師C航海使用多種觀測技術 D北宋時航海主要依賴指南針定向11、2009屆桐鄉高級中學期中模擬有人說:“如果把中國科技發展史比作一只航船,那么當我們翻開它幾千年的航行日志時,順治元年至宣統三年(16441911年),這268年的航

7、程是如此艱難曲折。鴉片戰爭前,水淺風弱,駛速遲緩;駛出中世紀的港灣后,它雖然易桅換漿,可又面對著險惡風云和那般多激流險灘?!瘪偝鲋惺兰o的港灣后,中國科技面臨著激流險灘的主要原因是 A腐朽封建制度束縛 B落后的經濟文教、外交政策 C列強侵略,主權淪喪 D重人倫、輕自然的文化傳統 第二課 中國的古代藝術1、2009屆桐鄉高級中學期中模擬下圖為上海世博會的徽標,有關該徽標的正確理解是 體現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與合璧的意境 用中國書法表達出世博會精神 體現了崇尚和諧、聚合的中華民族精神 表達了中國在融入世界的同時,弘揚傳統文化的努力A B C D2、2009屆寧波效實中學高三上學期期中中國古代的一位書法大

8、家曾對一種書法形式作出如下的描述“含毫勢若斬蛟蛇,挫骨還同斷犀象。興來索筆縱橫掃,滿座詞人皆道好。一點二筆巨石懸,長畫萬歲枯松倒。叫啖忙忙禮不拘,萬字千行意轉殊。”與這位書法家的描述相符的書法形式是 A B C D3.浙江紹興每年都舉辦“中國蘭亭書法節”,以紀念東晉時期的一位著名書法家。這位書法家是A.王羲之 B.顏真卿 C.柳公權 D.懷素4、 2008臺州中學上學期期中某電視劇攝制組布置一個三國初年曹植書房的場景,為重現真實的歷史,其道具可選用哪一項   毛筆、紙張 一疊印刷的書籍 放置天下郡國利疾書 王羲之的蘭亭序 A B C D 52009屆舟山中學上學期期中右圖是中國月球探

9、測工程的形象標識,它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對其解讀正確的有 它是中國漢字 它是中國書法 它反映了中國漢字的象形特征 它反映了中國漢字由繁到簡的演變趨勢 A B C D6、浙江瑞安中學2009屆上學期10月考右圖為我國月球探測工程標志。該標志的創作者用韻味十足的書法線條和帶有一定象形意味的腳丫,組合成篆書“月”字,暗寓龍的傳人登月的夢想。篆體字在哪個時期曾作為全國通用的標準字體 A戰國 B秦朝 C東晉 D東漢末年7、2009屆寧波效實中學高三上學期期中下列古代繪畫作品中,屬于文人畫的是 A墨梅 B敦煌壁畫胡旋舞 C清明上河圖 D天王送子圖8、2009屆桐鄉高級中學期中模擬歷史學家通過對甲骨文的研

10、究,能夠了解到商代社會的一些情況;通過對清明上河圖的分析,也能夠了解到北宋年間東京汴河沿岸商業的繁榮景象。由此可見,人們對歷史研究的重要依據是 A歷史學家的分析和思考 B當時的客觀事物C各種歷史文物 D各種歷史教科書 92009屆鎮海中學上學期期中京劇是我國國粹,它主要是由 A元雜劇發展而來的 B北京地方劇種演化而成的C流行于北方的劇種融合而成的 D南方一些劇種傳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102009屆杭高上學期月考某電視劇的編導布置一個西漢宣帝書房的場景,其中符合史實的是:書桌上有一疊 “蔡侯紙” 書桌上有冊用竹簡編成的史記 墻上有一幅閻立本的步輦圖 墻上有一幅王羲之的蘭亭序A B C D 1120

11、09屆嘉興學科基礎測試寧夏銀川郊外的賀蘭山中,保存著原始先民在數千年前創造的大量巖畫。其中有一些巖畫已有缺損。為修補這些巖畫必須得到準確的歷史信息,首選的方法應該是A查閱后人的相關記載B與當地同時代的巖畫比較C對照當地的民間傳說D搜集當地的地質資料第三課 中國古典文學的時代特色1、浙江瑞安中學2009屆上學期10月考某卷煙廠設計了集詩書畫于一體的古代詩人煙標,下列各項與該煙標所體現的史實不相符的是 A其詩歌充滿大膽的夸張和奇特的想象B代表作有蜀道難早發白帝城等C杜甫贊詩仙“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D這位詩人的詩歌以關注百姓疾苦為世人所稱頌2. 2008余姚中學上學期期中晚清暢銷小說癡人說夢記以

12、一場夢為結尾,夢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國巡捕,建筑上沒有外國招牌,有的是中國人的工廠和學校。這深刻反映了中國人民要求 A民族獨立和富強 B驅除靼虜,恢復中華C發展資本主義 D建立社會主義3、2009屆寧波效實中學高三上學期期中以下摘錄的文學語句與其文學體裁的對應關系正確的有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漢賦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唐詩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宋詞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元曲 A B C D4浙江2009屆樣本測試 “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這是郭沫若為紀念一位著名詞人所作的楹聯。這位詞人是 A蘇軾 B陸游 C辛棄疾 D李清照 5富

13、陽市二中2009屆高三上學期期中晚清暢銷小說癡人說夢記以一場夢為結尾,夢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國巡捕,建筑上沒有外國招牌,有的是中國人的工廠和學校。這深刻反映了中國人民要求A民族獨立和富強 B驅除靼虜,恢復中華C扶清滅洋 D建立社會主義62008蘭溪三中高三上學期期中郭沫若先生為某一名人紀念祠題寫的楹聯“鐵板銅琵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贝碎郝撍赋龅臍v史信息是楹聯評述的歷史名人是辛棄疾 楹聯評述的歷史名人是李清照 高度評價了他(她)是南宋著名婉約派詞人的代表及其高超的藝術成就 楹聯高度贊揚了他(她)收復中原,渴望國家統一的愛國主義精神A B C D72009屆鎮海中學上學

14、期期中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主流表達形式從詩、詞轉變到散曲、小說。這反映了 A自然經濟緩慢解體 B城市經濟逐漸繁榮 C中央集權不斷加強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82008義烏中學上學期期中郭沫若先生為某一名人紀念祠題寫的楹聯“鐵板銅琵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贝碎郝撍赋龅臍v史信息是楹聯評述的歷史名人是辛棄疾 楹聯評述的歷史名人是李清照 高度評價了他(她)是南宋著名婉約派詞人的代表及其高超的藝術成就 楹聯高度贊揚了他(她)收復中原,渴望國家統一的愛國主義精神 A B C D9、2009屆寧波效實中學高三上學期期中唐代傳奇、北宋風俗畫、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說出現的社會條件相同的是A長

15、安、東京、大都、北京的繁榮 B城市工商業的發展,對市民階層精神需求的滿足C人民生活的提高 D春秋戰國以來的文化底蘊10 2008臺州中學上學期期中從唐代傳奇的興起到明清小說的繁榮,反映了 A封建政治的清明 B文化政策的寬松 C農耕經濟的衰退 D城市工商業的發展11. 2009屆浙江五校聯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利瑪竇(15521610),極端聰穎、能干,博聞強記,又勤奮好學,為人隨和。他不但精通神學,熟悉近代自然科學知識和技藝,到中國后,又堅持不懈地認真學漢語、習漢字、著儒服,尤其熟讀儒家經書,使他很快融入中國社會。既與普通人交往,也與上層人物,特別是上層知識分子交往。他通過介紹西歐的科學技

16、術和思想,宣揚上帝的萬能和創造世界的和諧、完美和永恒,發展教徒,達到傳教的目的。 圖:利瑪竇和徐光啟王蘊等編社科人文 材料二 “西學中源”觀認為西學源于中國,是在“中學”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并非西人所自創。這種觀點最早出現于耶穌傳教士來華后的明末清初,但在洋務運動開始后盛行開來,基本思路是:古老的“中學”被中國后人“失之”,而西人“襲之”并加以發揚,現在學習西學只不過是“以中國本有之學還之于中國”,是“禮失而求諸野”,符合古圣先賢之“遺意”。毫無疑問,“西學中源”說在近代化初期,它的存在是必然的。一方面,它體現在“變局”面前,受傳統熏陶的開明人士提倡學習西學時的矛盾心態,為自強不得不引進西學,對傳統文化又割舍不下;另一方面,它也是為了緩和強大的守舊勢力的反對情緒,減輕引進西學過程中的阻力。清政府在同文館之爭中最后支持了洋務派,理由是:“習西法者,不過借西法以印證中法,并非舍圣道而入歧途”,正體現了這種作用。 劉悅斌著晚清文化觀的演進 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分析利瑪竇傳教方式的特點。(2分)(2)據材料二分析近代初期人們對“西學”的理解。(2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2分)(3)根據上述材料所述,你對外來先進科學技術傳播的過程有何認識?(4分)2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