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五指導方案_第1頁
最新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五指導方案_第2頁
最新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五指導方案_第3頁
最新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五指導方案_第4頁
最新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五指導方案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9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語文園地指導方案教學目標1 .引導學生通過交流,回顧自己在六年的學習中養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2 .指導學生能借助所學文言文里學過的字,推想出詞語的意思。(重點)3 .指導學生體會引用的好處,能在自己的習作中引用名人名言。(重點)4 .通過書寫提示,認識元代書法家趙孟 須,了解他的楷書書寫特點,欣賞他 楷書代表作之一一一三門記。5 .通過誦讀與積累的學習,積累先哲語錄。(重點)課前準備6 師準備:1.準備趙孟頰的資料及其楷書代表作之一一一三門記。2. 制作教學課件學生準備:搜集名言警句。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提出學習任務這個單元的語文園地安排了 4個板塊的內容:這節課我們完成前兩個

2、板塊的 內容。二、完成交流平臺1 .談話:同學們,通過這六年的學習,你養成了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這節 課就讓我們和同學一起交流吧。2 .學生交流。預設:生1:我養成了每天閱讀課外書的好習慣,而且讀的大多是名著,閱讀品位 也在提高。生2:我習慣邊讀書邊思考,用旁批或筆記把心得寫下來,感覺好像在和作 者聊天,同時也加深了對作品的理解生 3: 我每次完成習作后都認真讀幾遍,看看通不通順,有什么問題,然后 用修改符號仔細修改。我越來越喜歡寫作文了。生 4: 我的好方法就是不懂就要問,在學習中勤問勤查。當自己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的時候, 我就去問老師, 問爸爸媽媽, 他們也不知道的話, 我就去查資料,琢磨解

3、決問題的辦法。這樣的學習方法可以讓我們知道很多知識。3. 小結: 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要不斷學習總結好的學習方法,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這樣能提高我們的學習能力,還能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三、詞句段運用,體會語言魅力1 .課件出示要求: 你能借助文言文里學過的字的意思, 推想下面詞語的意思嗎?走 馬觀花自愧弗 如 聲淚俱 下 不以為然 過猶不及赴湯 蹈火(1) 指名朗讀,注意讀正確。(2) 指導學生通過理解加點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來推想詞語的意思。如:赴湯 蹈火在文言文兩小兒辯日中,“湯”是什么意思? (熱水)推想一下,這個詞是什么意思?(奔向滾燙的熱水,踩踏熊熊的烈火。可以推想詞語的意思是不避艱險

4、,奮勇向前。 )(3) 用這樣的方法學習,并在小組內進行交流。組內互相補充改正。(4) 交流:走 馬觀花生 1: “ 走 ” 是跑的意思。可以推想詞語是騎在跑著的馬上看花的意思。生 2: 補充:現在還比喻觀察事物或了解情況不深入細致。自愧弗 如生: 弗,在文言文中是“不 ” 的意思,可以推想到 “ 弗如 ” 就是 “不如 ” 。整個詞語可以解釋為:自己覺得不如別人,感到十分慚愧。聲淚俱 下生 1: 在文言文中 “ 俱 ” 是 “ 都,同時 ” 的意思。可以推想到 “ 俱下 ” 就是“ 都下來 ” 的意思。生 2: 整個詞語就是 “ 說話聲和眼淚一起下來” 的意思。指一邊說話,一邊哭泣,形容極其

5、悲慟或激動。不以為然生: “然 ” 在文言文中是“是, 對” 的意思。 可以推想這個詞語的意思是“不認為是對的 ” ,表示不同意或輕蔑的意思。過猶不及生: “及 ” 在文言文中是“達到 ” 的意思,由此推想 “不及 ” 就是 “ 達不到 ” 。這個詞的意思是“ 事情做得過了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好的 ” 。(3) 小結: 我們的很多成語都是由古代沿用下來的。我們可以想一想在我們學過的文言文中的這些字的意思,從而推想出這個詞語的意思。2. 課件出示: 讀下面的句子,聯系課文內容體會引用的好處。你在習作中是否也引用過名人名言?和同學交流。(1) 讀句子,注意把字讀正確,把句子讀流利。(2)

6、說說是哪篇課文引用了這句話,你覺得怎么樣呢?第一句話在課文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最后一個自然段。通過數學家華羅庚的話,更加強調“只有善于思考,有堅持不懈精神的研究者, 才能培養出“見微知著、善于發問并不斷探索的能力” 。第二句話在課文為人民服務的第 2自然段。毛主席告訴我們,做人要 為國家、為他人作出貢獻,應做有意義的事,人生才會有價值。(3) 交流:你在習作中有過這樣的引用嗎?和同學交流。生 1: 我在習作中引用過馬克思的話: “ 人要學會走路,也要學會摔跤。而且只有經過摔跤,才能學會走路。 ” 引用這段話, 突出強調 “ 失敗乃成功之母”的意思,我們要不怕失敗,要有迎難而上的精神。生

7、 2: 我在習作中引用過魯迅的名言: “ 時間, 就像海綿里的水, 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 ” 我引用這句名言,強調了珍惜時間的重要性。四、布置課外作業閱讀學過的課文,找找文中引用的名言,體會它的作用。第二課時一、提出學習任務明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一是欣賞元代書法家趙孟 顆的作品;二是積累先哲 語錄。二、賞析趙體書法(4) 渡:同學們,毛筆書法是我們中國特有的傳統藝術,中國也有許多著名 的書法家,你知道中國古代楷書四大家嗎?(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M)(5) 紹書法家趙孟瓶。(1)學生介紹課外了解到的趙孟 斯的資料。(2)出示資料:趙孟田!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

8、石,通律呂, 解鑒賞。尤其以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在繪畫上,他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 人冠冕”;趙孟頑亦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于世。其書風 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創“趙體”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 并稱“楷書四大家”。(3)欣賞趙體書法,說說趙體字給自己的印象。(4)總結趙體字特點:楷書運筆自然,點畫圓潤多姿,具有行書的筆意;結 構嚴謹端莊、平正寬綽;整體上顯得秀麗柔美,穩健大方。(5)欣賞趙孟獗楷書代表作之一一一三門記。三門記簡介:元代至元三十年,蘇州玄妙觀之三門得以重新修繕。趙 孟順以大字楷書寫下“玄妙觀重修三門記”之碑文。欣賞三門記。對比欣賞印刷體三門記

9、部分內容,感受趙體宇的秀麗柔美,穩健大方。三、先哲語錄學習1 .談話導入:大家對“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這句話一定不陌生,你知道它的 意思嗎?你知道這句話最初源自哪里嗎?2 . 出示句子:(1)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荀子介紹荀子。荀子 是戰國后期儒家學派最重要的著作, 是荀子和他的弟子們整理或記錄他人言行的書,但其觀點與荀子的一貫主張是一致的。這句話選自荀子中的勸學 。理解句子。青指靛青,藍即靛藍,指藍草。這句話的意思是青從藍草中提煉出來,但顏色比藍草更深。荀子用青與藍來比喻學生如果能用功研究學問, 堅持不懈地努力, 就可以比他的老師更有成就。由于荀子這幾句話形象深刻,通俗易懂,便為后人所常用,

10、比喻學生勝過老師、 后人勝過前人, 有長江后浪推前浪、 一代新人換舊人的意思。齊讀句子。(2)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介紹周易。周易即易經 ,是國學經典之一。 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 被譽為“大道之源”。朗讀句子。要求讀正確,讀流利。理解句子。事物發展到了極點, 就要發生變化, 發生變化, 才會使事物的發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斷地發展。朗讀句子。(3)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正確朗讀句子。注意讀準“茍”字讀音。介紹禮記。禮記 相傳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學生們所作,是儒家經典書籍,古代四書五經”中的“五經”之一。這句話出自

11、禮記的大學篇理解句子。如果能夠一天新,就應保持天天新,新了還要更新。強調及時反省和不斷革 新。有感情地朗讀句子,讀出自己的理解。(4)茍利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舊。一一淮南子正確讀句子,把句子讀通順,想想是什么意思。指名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介紹淮南子。淮南子相傳是由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主持撰寫,故而得名。該書在繼承 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礎上,綜合了諸子百家學說中的精華部分, 對后世研究秦漢時 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理解句子。如果對人民有好處,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如果有助于事情的成功, 就不必沿襲舊有的規矩。再讀句子,把自己的理解讀出來。3 .自由讀句子,嘗試背誦。4 .

12、小組內限時比賽,看誰背得快,背得多。5 .指名背誦句子。6 .一起背誦。四、布置課外作業1 .誦讀名句。2 .搜集趙孟頑其他的書法代表作品進行欣賞。8匆匆教案設計設計說明匆匆 是朱自清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作者緊緊圍繞“匆匆”二字, 把抽象的時間當作具體、形象的事物來描寫, 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 表達了作者對稍縱即逝的時間的留戀、 無奈和惋惜之情, 也表達了作者不甘虛度一生的強烈愿望。教學時,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使每一個學生充分地參與教學;以讀代講,讀中感悟,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讀出神,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驗真情;以學生的學為中心, 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學習環境, 將作

13、者所處的時代背景融入教學中,讓學生與文本對話、與主人公對話、 與教師對話。在品讀中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文章的語言美,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蘊,積累語言,運用語言。課前準備教師準備:1. 制作字卡、詞卡、PPT。2. 準備配樂朗讀材料。學生準備:查找朱自清的相關資料,課外閱讀朱自清散文選中的春荷塘月色 背影 。課時安排2 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聯系實際,體驗引題1 .猜謎: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容易被人忽視而又最令人后悔的是什么? ( 時間 )2 . 活動:(1) 時間就在我們身邊,又常常被我們忽視。請你拿出紙筆,一組同學寫“大”字,一組同學畫五角星,看看一分鐘的時

14、間,你能寫多少個字、畫多少顆星。指導學生結合“回想剛才的經歷,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匯報2 2) 一分鐘結束后,請學生數數并匯報。3 .導入:剛剛我們寫字、畫星、數數、匯報,時間就在我們身邊悄悄溜過去 了,在我們不經意間無影無蹤地消失了。上課已經幾分鐘了,我們還沒有開始學 習,我們還能回到上課鈴響起的那刻嗎?時光匆匆流逝,一去不復返。面對匆匆逝去的時光,朱自清先生發出了怎樣的感嘆呢?(板書課題,齊讀課題)4 .引導學生讀題質疑:“匆匆”是什么意思呢?課文中的“匆匆”指的又是 什么呢?設計意圖:以真實的情境感受時光的匆匆流逝,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時間在 每個人身旁悄悄逝去,讓時間的鐘敲擊著學生的心靈

15、,帶著一份不平靜走進文本 的學習中,.學生會有更加殷實的收獲.。一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 .介紹作者朱自清的相關資料。說說朱自清是怎樣的一個人。(學生交流后, 自由匯報,教師出示朱自清的資料和朱自清的照片 )這節課我們將走進課文,感 受朱自清先生筆下的匆匆歲月。2 .學生自由讀課文,出示自讀要求:(1)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帶拼音的字多讀幾遍。(2)邊讀邊想:朱自清在課文中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畫出相關語句。3 .檢查自學效果:(1)課件出示詞語:確乎空虛不禁挪移徘徊游絲赤裸裸(2)指名認讀詞語,讀準字音。(3)齊讀詞語。4 .指名分段朗讀課文,糾正不正確的地方。5 .朱自清在文中提出

16、了一個什么問題?(學生匯報后,課件出示)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1)指名朗讀這兩句話。這兩句話分別在課文的哪個位置?有什么作用?(2) 作者分別在課文的開頭和結尾提出同一個問題,只是寫法上的一種呼應嗎?想一想:作者是想告訴我們什么?6. 學生再次讀課文,作者圍繞這個問題寫了什么?同桌合作朗讀每個自然段,然后概括每個自然段的段意。7. 朗讀全文,說一說課文主要寫的是什么。8. 作者在開頭提出了“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這個問題, 他是怎樣提出來的?給出答案了嗎?(1) 出示第 1 自然段,自由朗讀。(2) 引導

17、學生把這個自然段改成一首小詩,用多種形式朗讀,感受作者的心境并積累語言。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吧: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吧:現在又到了哪里呢?(3) “燕子、楊柳、桃花”這三種自然界里的事物有什么共同特點?為什么這樣寫?(4) 連續幾個問句, 突出了日子的什么特點? ( 開頭采用排比句式, 描繪了大自然的春景之中,燕子、楊柳、桃花有再來、再青、再開的時候,而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然后一連串的問句, 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深深留

18、戀之情。 )設計意圖:閱讀文本時,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并抓住文章的行文線索, 通過行文線索,展開對文章的閱讀, 以這樣的技巧和方法引導學生讀懂文本, 對 學生獨立閱讀其他文章提供了幫助。三、回顧小結,引發懸念朱自清是個善于從客觀事物中捕捉形象, 以抒發自己的主觀情愫的作家。燕 子去了再來,楊柳枯了冉青,桃花謝了再開,這本是人所常見的自然現象,但作 者觸景生情,從中聯想到自己的生命,默算著八千多日子,思索著生命的價值, 發出惋惜的感嘆,這是為什么呢?其中的原因讓我們下節課繼續探究。設計意圖:閱讀文章丕會因課程的結束戛然血止一要直二皿聲:讓學生皿. 味和思考,這樣會更好地延續學生的學習,使學習

19、過程成為學生發展能力、培養 情感的過程.四、布置作業,拓展閱讀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仿寫課文第一句話。2 .搜集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故事等。設計意圖:拓展閱讀,把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 能力一圭富積累一。.一.第二課時一、誦讀課文,激發情趣1 .導入:通過上節課的學習,相信大家已經對課文有了初步的了解,請大家 與老師合作,以誦讀的方式回顧課文的第 1自然段。2 .引讀:(教師)燕子去了,(學生)有再來的時候;(教師)楊柳枯了,(學生) 有冉青的時候;(教師)桃花謝了,(學生)有再開的時候。(教師)但是,聰明的, (學生)設計意圖:師生回讀課文,感悟情境,激發閱讀的興趣

20、,為深入學習課文, 隨悟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做鋪墊?.二、深入品讀,體會情感1 .品讀課文,引導質疑,批注讀文感受。燕子去了能再來,楊柳枯了可冉青,桃花謝了會再開,唯獨時間不會再來,所以作者在課文的開頭就提出了 “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這樣引人 深思的問題,作者到底要用這個問題表達什么?請大家細讀課文的第25自然段,想一想:你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時光匆匆,一去不復返?2 .小組交流,合作研讀,然后選代表匯報。(1) “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 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猜一猜:作者寫這篇文章時是多大年齡?根據什么猜

21、出來的?“八千多日子”,那可是二十多年哪,朱自清 50歲去世,這可是他的半生 啊,這個時間是長還是短?作者是怎么認為的?從哪里看出來的? (像針尖上一 滴水滴在大海里)思考:在朱自清先生看來,他的“八千多日子”是怎樣度過的呢?從一個 “溜”字,你讀出了什么?作者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你從中體會到了作者怎樣的心緒?(這里作者運用了極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過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極小極小的針尖上的 水滴,把時間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顯得如此渺小,消逝得如此之快,無 聲無息,無影無蹤。表現出作者十分無奈的心緒。)為什么作者會有這樣的心緒呢?請同學們看一段資料。學生閱讀背景資料,教師幫助學生理解這段文

22、字。(課件出示:這篇散文寫于1922年3月,當時 朱自清24歲。五四運動時,他為光明和新時代的到來而歡呼。“五四”高潮過后,由于舊的東西沒有被摧垮,新的社會藍圖又不清晰,朱自清很想為國家作出 貢獻,但是他找不到方向,沒有目標,于是陷入了苦悶之中,徘徊在人生的十字 路口。在猶豫、徘徊中,眼看寶貴的時光從身邊白白地流逝,于是朱自清寫下了 這篇感人的散文。)一 要指導學生讀出惋惜、留戀之情。教師范讀,指導學生助讀。一(2)時間這個精靈它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可是在作者的筆下,卻把這個 空靈而抽象的時間寫得形象而具體,那么,作者是如何具體地描述出它的匆匆腳 步的呢?課件出示:于是一一洗手的時候,日子從

23、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 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 遮挽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 邊飛走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嘆息,但是新來 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在這段文字中,作者是通過哪些生活中具體的小事讓我們感受到了日子的 來去匆匆?(小組交流,暢所欲言)從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時間的腳步匆匆?(跨過、飛走、溜走、閃過)想一 想作者此時是什么心情。時間的腳步匆匆,那么,你的時間又是怎樣過去的呢?請同學們回憶自己 的生活細節,模仿課文詩二樣的語創作二百詩可以給學生提

24、供一些生活場景,降低難度。的時候,日子從的時候,日子從的時候,日子從小結:日子從“手邊過去” “身上跨過” “腳邊飛走” “嘆息里閃過”, 真是挽不住,也留不得啊!日出日落,來去匆匆,光陰本是無影無蹤的,但“太 陽他有腳”,作者將時光這一空靈的對象寫得如此新鮮活潑,使無情之物充滿了 人情味。透過作者的靈動之筆,我們感受到了那人格化的太陽,直接溝通作者心靈深處的動人形象。讓我們把心放進課文中,隨著作者一同感受時光飛逝的愁緒 和無奈。過渡: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感受到了作者筆下匆匆流逝的時光,感受到 了作者的聲聲嘆息和無奈的愁緒, 那么,作直是丕是真的讓U壬叢自立的身邊任 意溜走二無所事事呢?.是不

25、是真的像文中所說的“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此處可以結合寫作背景、作者經歷,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感受和寫作目的。了”呢?(3) 了解作者的生平,深入解讀文本主題。課件出示:朱自清,生于1898年,字佩弦,江蘇揚州人,原籍浙江紹興,是我國現代 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他一生勤奮寫作,有詩歌、散文、評論、 學術研究等著作。主要作品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1948年因拒絕 美國的救濟糧,不久在北平逝世。聽了老師的介紹,你認為朱自清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自由發言)朱自清先生在他短短的生命旅程中, 成果卓著,那他為什么還要說“但不 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他真的是赤裸裸

26、地來,又赤裸裸地去 嗎?請大家快速朗讀第4自然段,在這一自然段中,作者一連進行了幾次發問? 透過這些問題,你讀出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在這一連串的六個問題中,有作者的追問,有作者的反問,更有觸景生情, 抒發對時代感受的深深責問,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深深地不滿于自己盡在“徘 徊”的思想狀態,不甘虛度光陰,力求向上的一種精神。是啊,“我赤裸裸來到 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 啊",你能讀出作者的這種“悔”和“恨”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兩個“赤裸裸”的意思一樣嗎? “平”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朱自清是白白地走了這一遭嗎?(簡介朱自清的作品)你能嘗試回答嗎?你覺得怎樣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跡?怎樣的人生才是 沒有虛度、沒有白白地在這個世界上走一遭?可以舉一個你佩服的人做例子來說明。指名,小組合作、伙伴合作、師生合作朗讀這一自然段。(4)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你認為這句話用怎樣的感情朗讀最能表達此時作 者的心情?和第1自然段中的那句話相比,在朗讀上有什么區別?請你試著讀一 讀。(學生對比朗讀)設計意圖:生本課堂以生為本二通過多層次地朗讀課文”逋過對重點句段一一 的個性化解讀.生成獨立的二.有個性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回時,少 導學生感悟文章語看的優美和作者獨特的表達方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