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三單元運用辯證思維方法第八課把握辯證分合第一框辯證思維的含義與特征基礎過關練題組一辯證思維的含義1.(2021山東德州夏津一中高二聯合監測調考)呂氏春秋·察今載:“荊人欲襲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荊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軍驚而壞都舍。向其先表之時可導也,今水已變,而益多矣,荊人尚猶循表而導之,此其所以敗也。”從思維方式上看,荊人失敗給我們的啟示是()要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來認識事物應抓住時機與時俱進,從變化的情況出發認識事物應明確事物之間的界限都是絕對分明和固定不變的要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A.B.C.D.2.辯證思維的發展和人們對它的研究
2、經歷了一個由自發走向自覺的過程。人們開始自覺地、系統地研究辯證思維的階段是(深度解析)A.古代人以樸素的辯證思維方式把握世界B.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科學形態的辯證思維學說C.研究復雜大系統的系統科學的興起與發展后的辯證思維學說D.隨著近代科學的產生和發展而開始的研究階段題組二辯證思維的特征3.成語“瞎子摸象”“坐井觀天”“管中窺豹”給我們的啟示是()A.世界是普遍聯系、變化發展的B.從實際出發,接受實踐的檢驗C.要認識事物的各個局部、各種層次、各個階段以及個別屬性D.認識事物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正確處理整體與部分的關系4.(改編題)有位工人不小心弄錯了配方,致使一批書寫紙全都不能用。這位工人發
3、現,這種紙雖然不能用來書寫,但它的吸水性能卻相當好。于是,他把這批廢紙切成小塊,取名為“吸水紙巾”。后來這種紙巾竟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這一事例給我們的啟發是()事物之間的界限并不是固定不變的“此”與“彼”之間是可以無條件過渡的凡未經實踐檢驗的認識,決不能輕信和盲從“此”與“彼”是相互貫通的,不是不可改變的A.B.C.D.5.我國近代思想家龔自珍說:“自古及今,法無不改,勢無不積,事例無不變遷,風氣無不移易。”這一觀點說明()A.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B.一切事物都處于運動變化之中C.客觀事物隨著人們認識的變化而變化D.辯證思維在動態性與靜態性的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6.恩格斯曾說:“辯證法在考察事物
4、及其在觀念上的反映時,本質上是從它們的聯系、它們的聯結、它們的運動、它們的產生和消逝方面去考察的。”這主要說明辯證思維()能夠把多層次、多視角的認識綜合起來,整體性地思考問題能夠用動態的方式去思考認識對象能夠科學地把握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能夠用形而上學的觀點看問題A.B.C.D.7.(原創題)當今世界,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各種各樣的機器人正一步步走進我們的世界。智能制造,有工業機器人;建筑施工,有砌墻機器人;家庭保潔,有掃地機器人;餐廳點菜,有服務員機器人人工智能給人類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但與此同時,隨著機器人不斷“擬人化”,不少人開始深思:人工智能是否會造成大批人失業并使貧富差距的分
5、化更加嚴重?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若掌握到戰爭狂人或恐怖分子手里,那后果是不是將不堪設想?人類是否會被機器人取代?運用辯證思維的有關知識,談談如何評價人工智能發展的影響。能力提升練題組一辯證思維的含義1.(改編題,)辯證思維方法是一種科學的思維方法。下列能體現辯證思維方法的是()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云亦云,亦步亦趨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城門失火,殃及池魚A.B.C.D.2.(改編題,)面對各種紛紜繁復的社會現象,我們需要的是理智和清醒的頭腦,凡事多一點理性分析,少一點感性沖動;多一點辯證法,少一點形而上學。只有如此,才能不被“熱象”所迷惑。“多一點辯證法,少一點形而上學”就是要求我們()堅持一切從實
6、際出發,反對主觀主義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反對孤立地看問題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反對靜止地看問題用矛盾觀點看問題,在絕對不相容中把握事物A.B.C.D.題組二辯證思維的特征3.(2021山東德州夏津一中高二質量監測聯合調考,)“零和游戲”是指在一項游戲中,游戲者有輸有贏,一方所贏正是另一方所輸,游戲的總成績永遠是零。例如,我們把贏計為“+1分”,把輸計為“-1分”,那么,這兩人得分之和就是1 +(-1)=0。從辯證思維的角度看,“零和游戲”理論()只反映了事物數量的變化,忽視了事物的發展 是對事物未來發展趨勢的正確總結 缺乏辯證思維,片面地看待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 反映了事物內部要素此消彼長、優化組
7、合的整體性A.B.C.D.4.()子貢倦于學,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無所息。”從思維方式角度看,下列選項與仲尼觀點相近的是()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世間萬物,變動不居,明者因時而變天子乃祈來年于天宗,勞農夫以休息之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A.B.C.D.5.()“附著在大地上,你是土壤。沉浮在空間里,你是塵埃。”從辯證思維角度看,這首短詩蘊含的道理是()整體居于主導地位,部分居于從屬地位整體與部分是統一的整體離不開部分部分離不開整體A.B.C.D.6.()古希臘哲學家芝諾的學生曾問:“老師,您知識如此淵博,怎么還覺得自己很無知呢?”芝諾順手畫了一大一小兩個圓說:“小圓
8、是你們的知識,大圓是我的知識,這兩個圓的外面就是無知的部分,所以我接觸無知的范圍就比你們廣。”芝諾的說法蘊含的辯證思想是()A.無知是達到有知的根本動力B.無知是相對的,有知是絕對的C.無知和有知相互依賴、相互貫通D.無知和有知是整體和部分的關系題組三綜合題7.(2021山東煙臺招遠一中高二下學業水平診斷,)一年多來,新冠疫情起伏反復,病毒頻繁變異。為更好應對疫情,我們秉持抗擊疫情是一場總體戰的理念,堅持科學施策、系統應對,統籌藥物和非藥物干預措施,統籌常態化精準防控和應急處置,綜合考慮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充分發揮宏觀經濟政策的作用,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順暢運轉。總結疫情防控正反兩方面經驗
9、,著力提高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和水平。疫苗是應對突發傳染病疫情的關鍵,截至2021年4月,全球公共數據庫中已上傳新冠病毒序列超過100萬條,陳薇院士帶領的專家團隊正在快速調整相關疫苗研發方向,全力研發針對變異毒株的疫苗。結合材料,運用辯證思維特征的知識,說明我國疫情防控舉措的合理性。答案全解全析第三單元運用辯證思維方法第八課把握辯證分合第一框辯證思維的含義與特征基礎過關練1.D2.D3.D4.C5.B6.C1.D認識應該反映客觀事物變化發展的規律。事物以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相結合的方式存在。從思維方式上看,荊人失敗正是因為他們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來認識事物,啟示我們要用聯系、發展、全
10、面的觀點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不符合題意,符合題意。若客觀事物發生變化,我們應抓住時機與時俱進,從變化的情況出發認識事物,符合題意。認為事物之間的界限都是絕對分明和固定不變的,是形而上學思維,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D。2.D解答時要注意限制性用語“開始自覺地、系統地研究”。A屬于人們研究辯證思維的自發階段,不符合題意,排除;B、C是人們自覺地研究辯證思維的完善和發展階段,與題意不符,排除;D符合設問指向,入選。知識拓展隨著近代科學的產生和發展,人們開始自覺地、系統地研究辯證思維,但這時的研究大多帶有唯心主義的性質,其理論上的最高成就是德國古典思辨哲學,特別是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辯證法體系。3.D
11、正確回答本題關鍵要理解三個成語的寓意。“瞎子摸象”“坐井觀天”“管中窺豹”都是只看到了事物的局部,沒有從整體上認識事物,而是用片面的觀點看問題,沒有正確處理整體與部分的關系,D符合題意。A、B與題意不符,排除。C與成語的寓意相反,也應排除。故選D。4.C“有用”和“無用”是“此”與“彼”的關系,材料說明“無用”“有用”是相互貫通的,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符合題意。說法錯誤,事物之間的相互過渡是有條件的。不符合題意,材料并未強調實踐檢驗的問題。故選C。5.B材料中的話凸顯了事物的運動變化,B項符合題意。材料未涉及事物的聯系,排除A項;C項是唯心主義觀點,應排除;材料未體現靜態性,D項排除
12、。6.C不符合題意,題干中并未體現把多層次、多視角的認識綜合起來,整體性地思考問題;符合題意,材料強調的是辯證思維能夠用動態的方式去思考認識對象,科學地把握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錯誤,辯證思維能夠用辯證的觀點看問題。故本題選C。7.答案辯證思維的實質和核心是運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整體性是辯證思維的重要特征,它要求我們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將認識對象的各個要素、各種聯系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在頭腦中再現出來,并從整體角度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人工智能發展有利有弊,但從整體上看,還是利大于弊的,我們要認真把握,全面分析。解析解答本題時要注意結合材料進行分析,既要看到人工智能的利,又要看到人
13、工智能的弊,堅持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同時應從整體上看到人工智能利大于弊。能力提升練1.C2.B3.B4.A5.D6.C1.C體現了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屬于辯證思維方法;違背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屬于形而上學思維方法;是只見部分,不見整體,屬于形而上學思維方法;體現了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屬于辯證思維方法。應選C項。2.B屬于哲學的唯物論觀點,不符合題干的“多一點辯證法”的要求;說法正確且符合題干要求;前半句正確,后半句錯誤,應在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故選B。3.B根據題干中對“零和游戲”的定義,可以看出“零和游戲”理論沒有用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沒有體現整體觀念,因此做不到互利共贏,入選,排除;
14、錯在“正確總結”,不選。故答案選B。4.A“生無所息”強調事物是運動、變化、發展的,必須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中的“動也”、中的“因時而變”都體現了事物的運動變化,符合題意;“天子乃祈來年于天宗,勞農夫以休息之”的意思是冬天來臨的時候,天子向上天祈福,以保佑來年有好年景,而辛苦的農夫此時則可以得到休息,與題意不符;“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的意思是人有認識的能力,物有可認識的性質,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A。5.D題干主要強調部分離不開整體,而不是整體離不開部分,入選,不選。強調的是兩者的區別,不符合題意。故選D。6.C實踐是達到有知的根本動力,A錯誤。有知是相對的,無知是絕對的,B說法錯誤。芝諾的說法說明人們掌握的知識越多,就越知道有更多的東西自己沒有掌握,有更多的東西需要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